20140222-中共欲打經濟牌「買下」台灣。香港經驗:商界回歸易民心回歸難
中共欲打經濟牌「買下」台灣。香港經驗:商界回歸易民心回歸難
8:39 22/2/2014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今日以翻譯外文的形式,登出一篇題為〈美媒:北京或不發一槍「買下」台灣〉的文章,內容誠實得出奇。文章指,大陸試圖透過服貿協定推動台海兩岸融合。皆因從北京的觀點看,協定可發揮至關重要的政治和統戰作用;而從香港的例子看,協定也有助北京左右台灣的政治進程和政策,「朝不放一槍的和平統一前進」。
究竟北京的策略對台灣是否奏效?此刻當然是未知之數。但相若的經濟統戰策略對香港的影響如何,10年過後,至今已有一幅清楚的圖畫。
必須承認的是,自從中港兩地於2003年簽署「服貿協定」(即CEPA)以來,大陸資金的確源源不絕地流入香港,本港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亦逐漸加重。然後,北京對香港政府、商業機構以至是傳媒,都有愈來愈多的話語權。由此路進,從「左右香港政治進程和政策」的目標來看,北京確實是相當成功。然而,統戰了商界、政界和傳媒界,不代表統戰了全港7百萬市民,北京千算萬算,卻似乎算漏了一樣最基本的東西:民意。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多年來都會調查市民對北京政府、一國兩制及兩岸統一等的信心。《852郵報》翻查其數據,就發現CEPA或許成功令「商界及政界回歸」,但對於最重要的「人心回歸」,卻恐怕是毫無幫助。
數據顯示,1997年7月香港回歸時,市民本來對一國兩制還頗有信心。當時有63.6%市民表示有信心,無信心的只有18.1%,淨值為45.5%。及至2003年因沙士及23條立法引致民怨爆發,信心淨值大跌,最低曾跌至9.4%,而CEPA亦於同年簽署,據指就是為紓緩民怨而來。然後,董去曾來,在CEPA帶動下香港經濟慢慢復甦,加上2008年京奧效應,信心淨值曾一度升至60.8%。必須承認,那時的高信任度,CEPA確實可記一功。
不過,隨着北京對香港的管制愈來愈明目張膽,政界商界齊齊向中共靠攏,香港的人權、自由和法治等核心價值不斷受壓,中港矛盾又愈演愈烈,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就開始下降。去年6月,信心淨值更錄得回歸以來破紀錄的負0.1%,去年12月的最新數字則是6.9%,竟然比2003年的9.4%還要差。
必須指出,2003年有疫症肆虐,樓價急跌,失業率升至8.7%,同時港府又打算為23條立法,信心低還可理解。然而,現時香港經濟欣欣向榮,失業率創下16年新低的3.1%,政府連續多年有巨額盈餘,但信心卻反而跌至負數。由此可見,CEPA或可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但經過短暫的蜜月期後,市民終歸會對北京的無形之手反感。
同樣的趨勢,其實也反映在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信心上。2003年民怨沸騰之時,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心淨值最低都只不過是負4%,但直至去年6月,數字又創下回歸以來的新低,竟然低至負20%,去年12月的最新數字則是負1.1%。諷刺的是,中央本來打算以CEPA來挽回香港民意,現時卻反而隨時「輸突」,足見CEPA根本無法令人心回歸,反可能催生更多本土意識。
一個更明顯的證據是,自從中港融合近年愈益「成功」之際,贊成台灣獨立的港人比率,卻竟然愈來愈高。2003年,即使港人對特區政府及北京非常不滿,但贊成台獨的比率,最高都只見16.6%,其後已回穩至10至11%左右。然而,自2011年起,亦即自由行帶來的雙非爭床位以及奶粉荒問題愈趨嚴重之時,贊成台獨的比率就持續在19%之上,去年8月的最新調查更升至26.3%,比2003年高出近10個百分點。
明明祖國對香港的經濟支援愈來愈多,中港兩地同胞交流日益緊密,但港人反而更想台灣獨立,不願看到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說穿了,似乎港人就是見到中港融合的種種弊處,所以才更不想台灣步自己的後塵。
事實上,表示對兩岸統一無信心的港人已超過一半,該比率在去年8月升至52%,再創回歸以來的新高。而認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的港人比率,亦於同期升至44.4%,同樣是回歸以來最高。如此種種,都證明了祖國對香港愈是「關照」,港人的「民族意識」反而愈薄弱,對「祖國統一」亦愈是失去信心。
假如將以上的數據放回台灣的情況下解讀,其實就是說明了,北京可利用服貿協定等經濟手段籠絡台灣的商界和政界,進而干預當地的政局,並由此推動名義上的「統一」。然而,台灣政商界愈是靠攏中共,台灣民眾對中共就只會愈是反感,對於兩岸統一亦只會更加反對。
即使兩岸當權者「霸王硬上弓」地統一了,台灣民眾也不會人心回歸,台獨思想反可能更有吸引力,隨時會出現台灣版的「城邦派」及「龍獅派」。屆時,中共的管治其實也不可能順利,局勢甚至會比現時的香港更加複雜。所謂的「兩岸統一」,恐怕只會是有名無實。
8:39 22/2/2014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今日以翻譯外文的形式,登出一篇題為〈美媒:北京或不發一槍「買下」台灣〉的文章,內容誠實得出奇。文章指,大陸試圖透過服貿協定推動台海兩岸融合。皆因從北京的觀點看,協定可發揮至關重要的政治和統戰作用;而從香港的例子看,協定也有助北京左右台灣的政治進程和政策,「朝不放一槍的和平統一前進」。
究竟北京的策略對台灣是否奏效?此刻當然是未知之數。但相若的經濟統戰策略對香港的影響如何,10年過後,至今已有一幅清楚的圖畫。
必須承認的是,自從中港兩地於2003年簽署「服貿協定」(即CEPA)以來,大陸資金的確源源不絕地流入香港,本港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亦逐漸加重。然後,北京對香港政府、商業機構以至是傳媒,都有愈來愈多的話語權。由此路進,從「左右香港政治進程和政策」的目標來看,北京確實是相當成功。然而,統戰了商界、政界和傳媒界,不代表統戰了全港7百萬市民,北京千算萬算,卻似乎算漏了一樣最基本的東西:民意。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多年來都會調查市民對北京政府、一國兩制及兩岸統一等的信心。《852郵報》翻查其數據,就發現CEPA或許成功令「商界及政界回歸」,但對於最重要的「人心回歸」,卻恐怕是毫無幫助。
數據顯示,1997年7月香港回歸時,市民本來對一國兩制還頗有信心。當時有63.6%市民表示有信心,無信心的只有18.1%,淨值為45.5%。及至2003年因沙士及23條立法引致民怨爆發,信心淨值大跌,最低曾跌至9.4%,而CEPA亦於同年簽署,據指就是為紓緩民怨而來。然後,董去曾來,在CEPA帶動下香港經濟慢慢復甦,加上2008年京奧效應,信心淨值曾一度升至60.8%。必須承認,那時的高信任度,CEPA確實可記一功。
不過,隨着北京對香港的管制愈來愈明目張膽,政界商界齊齊向中共靠攏,香港的人權、自由和法治等核心價值不斷受壓,中港矛盾又愈演愈烈,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就開始下降。去年6月,信心淨值更錄得回歸以來破紀錄的負0.1%,去年12月的最新數字則是6.9%,竟然比2003年的9.4%還要差。
必須指出,2003年有疫症肆虐,樓價急跌,失業率升至8.7%,同時港府又打算為23條立法,信心低還可理解。然而,現時香港經濟欣欣向榮,失業率創下16年新低的3.1%,政府連續多年有巨額盈餘,但信心卻反而跌至負數。由此可見,CEPA或可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但經過短暫的蜜月期後,市民終歸會對北京的無形之手反感。
同樣的趨勢,其實也反映在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信心上。2003年民怨沸騰之時,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心淨值最低都只不過是負4%,但直至去年6月,數字又創下回歸以來的新低,竟然低至負20%,去年12月的最新數字則是負1.1%。諷刺的是,中央本來打算以CEPA來挽回香港民意,現時卻反而隨時「輸突」,足見CEPA根本無法令人心回歸,反可能催生更多本土意識。
一個更明顯的證據是,自從中港融合近年愈益「成功」之際,贊成台灣獨立的港人比率,卻竟然愈來愈高。2003年,即使港人對特區政府及北京非常不滿,但贊成台獨的比率,最高都只見16.6%,其後已回穩至10至11%左右。然而,自2011年起,亦即自由行帶來的雙非爭床位以及奶粉荒問題愈趨嚴重之時,贊成台獨的比率就持續在19%之上,去年8月的最新調查更升至26.3%,比2003年高出近10個百分點。
明明祖國對香港的經濟支援愈來愈多,中港兩地同胞交流日益緊密,但港人反而更想台灣獨立,不願看到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說穿了,似乎港人就是見到中港融合的種種弊處,所以才更不想台灣步自己的後塵。
事實上,表示對兩岸統一無信心的港人已超過一半,該比率在去年8月升至52%,再創回歸以來的新高。而認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的港人比率,亦於同期升至44.4%,同樣是回歸以來最高。如此種種,都證明了祖國對香港愈是「關照」,港人的「民族意識」反而愈薄弱,對「祖國統一」亦愈是失去信心。
假如將以上的數據放回台灣的情況下解讀,其實就是說明了,北京可利用服貿協定等經濟手段籠絡台灣的商界和政界,進而干預當地的政局,並由此推動名義上的「統一」。然而,台灣政商界愈是靠攏中共,台灣民眾對中共就只會愈是反感,對於兩岸統一亦只會更加反對。
即使兩岸當權者「霸王硬上弓」地統一了,台灣民眾也不會人心回歸,台獨思想反可能更有吸引力,隨時會出現台灣版的「城邦派」及「龍獅派」。屆時,中共的管治其實也不可能順利,局勢甚至會比現時的香港更加複雜。所謂的「兩岸統一」,恐怕只會是有名無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