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9-盧子健:預算案會有什麼政治信息?
盧子健:預算案會有什麼政治信息?
8:34 19/2/2014
【明報專訊】無論回歸前、回歸後,就財政政策而言,香港政府一直都是「保守黨」,預算案很少帶來驚喜。相信本月底發表的一份亦不會例外。
不過,去年的預算案卻曾帶來驚喜,不是因為其政策內容,而是因為其傳遞的政治信息。去年預算案或許無甚新意,卻惹得一批梁振英支持者的猛烈批評,令人聯想到曾俊華與梁振英不咬弦。
曾俊華與梁振英不咬弦一點也不出奇。曾俊華不止是曾蔭權政府的主要成員,更是曾蔭權的「親密戰友」。梁振英由競選、當選到就任行政長官,一直以「非曾蔭權化」為其政治主調。曾俊華留在特區政府,應該是中央的意願多於梁振英,因此曾俊華不一定事事以梁馬首是瞻。
曾蔭權和曾俊華都是由港英過渡到特區的高官,仍然執著市主導的意識形態。梁振英的主調是「適度有為」,是衝前政府的無為心態。去年預算案發表後,有「梁粉」批評曾俊華為守財奴,就是批評他在財經政策方面沒有配合梁振英的有為政策。
今年,預算案還未發表,已有「梁粉」發動對曾俊華的輿論攻勢,從側面顯示政府內部的爭論仍然持續。預算案發表後,曾俊華是否繼續受到「梁粉」攻擊,是值得我們留意的第一個政治信息。
梁振英上台後,施政報告的發表時間由10月初改為1月初,貼近預算案的發表時間。施政報告與預算案的諮詢亦同步進行。理論上說,施政報告的建議應該能在預算案中得到堅實支持。曾俊華亦曾表示他在財政上定必配合政府政策,言下之意是如果其他官員未能做好政策的制訂,就不能怪他在財政政策方面未能配合。
梁振英政策 落實還看曾俊華轄下政策局
曾俊華的這個說法可以說是對其他政府部門的曲線批判,甚至可以說是「踢爆」梁振英政府講多過做的特點。去年的施政報告是梁振英的第一份,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報告內容確實是洋洋灑灑,但真的可以落實執行的政策卻寥寥可數。就以經濟政策為例,去年施政報告的具體建議只不過是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和金融發展委員會,如此也很難有什麼財政政策方面的配合。
今年的預算案會否明確地在財政政策方面配合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內容,會傳遞第二個重要政治信息,就是在曾俊華眼中,梁振英政府的政策是否比去年成熟。
從最新情看來,不見得梁振英政府的政策比前成熟。又以經濟政策為例,經濟發展委員會和金融發展委員會雖然已經成立並運作了一段時間,但至今經發會未有貨交,金發會只是交了一些報告,由這些報告變成政策,過程可長可短,甚至是否成事亦難確定。
政策制訂的複雜性在於:沒有相關政策局的配合,就算梁振英本人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要能落地殊不容易。經發會也好、金發會也好,可以發表政策報告,但這些報告要變成政策還須曾俊華所管轄的政策局積極跟進。微妙的是,成立這些委員會不是曾俊華本人的主意,而這兩個委員會一個由梁振英本人主持,一個是行政會議成員主持,曾俊華似乎是靠邊站,他屬下的政策局是否積極跟進這兩個委員會的建議,就難以預計。
財爺尚方寶劍﹕量入為出
經濟和金融政策是曾俊華管轄的範圍,他很容易就能堵截「梁粉」或甚至梁振英本人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張。但照計社會政策方面他就不能這樣做。不過,即使在社會政策方面,曾俊華還有尚方寶劍,就是長期執行並已寫入《基本法》的「量入為出」政策。
梁振英可以決定設立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家庭津貼,但如果政府開支總量不變,客觀效果就是擠掉其他開支。所以今年施政報告發表後不久,就馬上傳出預算案會減少「派糖」,可能是減免公屋租金,可能是減電費或差餉補貼,可能是減退稅……
如果政府有錢,可能最後還是「糖照派」,不過上述吹風的政策信息是清楚的,就是社會政策開支不可能沒有制約,制約原則就是量入為出。
不過,上月份梁振英在發表施政報告後為量入為出作了新的解釋,就是這句說話不單是針對控制開支。量入為出也可解釋為為應付支出而增加收入。
上述解釋是偏離量入為出的正常意思,但關鍵是梁振英是否真的想增加政府收入?如果是的話,預算案又會不會有一些破格的增加收入的措施?如果真的是增加了收入而「按入而出」,實質上就是落實「量出為入」的政策。這樣做自然會令到政府開支佔生產總值比例失去制約。曾俊華是否願意帶領或者配合政府走這個方向呢?這將是預算案會帶出的另一個重要政治信息。
預算案的收支建議會為一般公眾所最關心。但密切觀察政府管治的朋友會關注預算案的其他政治信息:政府內部的關係、政策制訂有多成熟、是否仍然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等。不多久,這些問題便有答案。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8:34 19/2/2014
【明報專訊】無論回歸前、回歸後,就財政政策而言,香港政府一直都是「保守黨」,預算案很少帶來驚喜。相信本月底發表的一份亦不會例外。
不過,去年的預算案卻曾帶來驚喜,不是因為其政策內容,而是因為其傳遞的政治信息。去年預算案或許無甚新意,卻惹得一批梁振英支持者的猛烈批評,令人聯想到曾俊華與梁振英不咬弦。
曾俊華與梁振英不咬弦一點也不出奇。曾俊華不止是曾蔭權政府的主要成員,更是曾蔭權的「親密戰友」。梁振英由競選、當選到就任行政長官,一直以「非曾蔭權化」為其政治主調。曾俊華留在特區政府,應該是中央的意願多於梁振英,因此曾俊華不一定事事以梁馬首是瞻。
曾蔭權和曾俊華都是由港英過渡到特區的高官,仍然執著市主導的意識形態。梁振英的主調是「適度有為」,是衝前政府的無為心態。去年預算案發表後,有「梁粉」批評曾俊華為守財奴,就是批評他在財經政策方面沒有配合梁振英的有為政策。
今年,預算案還未發表,已有「梁粉」發動對曾俊華的輿論攻勢,從側面顯示政府內部的爭論仍然持續。預算案發表後,曾俊華是否繼續受到「梁粉」攻擊,是值得我們留意的第一個政治信息。
梁振英上台後,施政報告的發表時間由10月初改為1月初,貼近預算案的發表時間。施政報告與預算案的諮詢亦同步進行。理論上說,施政報告的建議應該能在預算案中得到堅實支持。曾俊華亦曾表示他在財政上定必配合政府政策,言下之意是如果其他官員未能做好政策的制訂,就不能怪他在財政政策方面未能配合。
梁振英政策 落實還看曾俊華轄下政策局
曾俊華的這個說法可以說是對其他政府部門的曲線批判,甚至可以說是「踢爆」梁振英政府講多過做的特點。去年的施政報告是梁振英的第一份,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報告內容確實是洋洋灑灑,但真的可以落實執行的政策卻寥寥可數。就以經濟政策為例,去年施政報告的具體建議只不過是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和金融發展委員會,如此也很難有什麼財政政策方面的配合。
今年的預算案會否明確地在財政政策方面配合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內容,會傳遞第二個重要政治信息,就是在曾俊華眼中,梁振英政府的政策是否比去年成熟。
從最新情看來,不見得梁振英政府的政策比前成熟。又以經濟政策為例,經濟發展委員會和金融發展委員會雖然已經成立並運作了一段時間,但至今經發會未有貨交,金發會只是交了一些報告,由這些報告變成政策,過程可長可短,甚至是否成事亦難確定。
政策制訂的複雜性在於:沒有相關政策局的配合,就算梁振英本人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要能落地殊不容易。經發會也好、金發會也好,可以發表政策報告,但這些報告要變成政策還須曾俊華所管轄的政策局積極跟進。微妙的是,成立這些委員會不是曾俊華本人的主意,而這兩個委員會一個由梁振英本人主持,一個是行政會議成員主持,曾俊華似乎是靠邊站,他屬下的政策局是否積極跟進這兩個委員會的建議,就難以預計。
財爺尚方寶劍﹕量入為出
經濟和金融政策是曾俊華管轄的範圍,他很容易就能堵截「梁粉」或甚至梁振英本人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張。但照計社會政策方面他就不能這樣做。不過,即使在社會政策方面,曾俊華還有尚方寶劍,就是長期執行並已寫入《基本法》的「量入為出」政策。
梁振英可以決定設立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家庭津貼,但如果政府開支總量不變,客觀效果就是擠掉其他開支。所以今年施政報告發表後不久,就馬上傳出預算案會減少「派糖」,可能是減免公屋租金,可能是減電費或差餉補貼,可能是減退稅……
如果政府有錢,可能最後還是「糖照派」,不過上述吹風的政策信息是清楚的,就是社會政策開支不可能沒有制約,制約原則就是量入為出。
不過,上月份梁振英在發表施政報告後為量入為出作了新的解釋,就是這句說話不單是針對控制開支。量入為出也可解釋為為應付支出而增加收入。
上述解釋是偏離量入為出的正常意思,但關鍵是梁振英是否真的想增加政府收入?如果是的話,預算案又會不會有一些破格的增加收入的措施?如果真的是增加了收入而「按入而出」,實質上就是落實「量出為入」的政策。這樣做自然會令到政府開支佔生產總值比例失去制約。曾俊華是否願意帶領或者配合政府走這個方向呢?這將是預算案會帶出的另一個重要政治信息。
預算案的收支建議會為一般公眾所最關心。但密切觀察政府管治的朋友會關注預算案的其他政治信息:政府內部的關係、政策制訂有多成熟、是否仍然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等。不多久,這些問題便有答案。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