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6的文章

20161130-練乙錚:從雙學梁游看社運的問責和免責

練乙錚:從雙學梁游看社運的問責和免責 20161130 氣短集 ■梁頌恆和游蕙禎因為宣誓事件而被取消議員資格並引發人大釋法,有民主派支持者指他們「累街坊」。資料圖片 今天和大家談社會運動裏的問責和免責問題,提出兩個普遍原則。 兩年來,有關的爭論在社運內部起碼出現了兩次:一是佔運「雙學」領導核心被指指揮不當導致運動失敗而受到強烈指摘;一是立會宣誓事件觸發人大強行「釋法」、令兩位當事人喪失議席,一時之間,二人「累街坊」之說如潮湧。爭議喋喋不休卻未能找到共識,原因不只是社運本身沒有(亦不可能有)權威的仲裁機制,更根本的是判別責任和免責的意識尚未成熟,一些合理的普遍原則更未得確立。 這方面的不足,不僅導致社運內部傷了和氣,長遠還會引起資源錯配,特別是社運領袖才能在質和量方面的不適度投入,後者尤其影響社運效率。簡單說,該問責而大多數人誤認為免責的話,會導致社運領袖的決策水平下降;可免責而大多數人誤認為應問責的話,社運領袖的供應會偏低(以人數或積極性計)。普通法合約法中的責任觀念與賠償原則,借助於同樣的效益分析,因而可資借鑑,雖然本文講的問責和免責,都指道義上而言者,非關錢財。 佔運問責 對比美國大選 希拉莉選輸了要負責,主因應 該是,她本來贏面高,結果倒了灶。如果她選前民調一直大幅落後,結果輸掉,那麼她要負的責任不大,因為問題很可能出在整個民主黨的弱勢。但共和黨經過一輪浴血初選,內部分崩離析,而希拉莉挾奧巴馬民望超高、經濟風調雨順之勢,結果卻陰溝翻船;這樣子輸法,希拉莉要負很大責任。 再看佔運。運動的抗爭手段和動員力量十分頑強,曠日持久破紀錄,但事後冷靜回顧,撇開衍生出的很多正面成果不談,結論之一應該是:若以能否一舉爭得民主普選論成敗,則佔運贏面接近零,這可從三方面說明。 運動開展之前,北京已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下達8.31決議,態度強硬,此其一。運動前期的民眾參與不算多,9.28催淚彈事件之後方始大量投入,很大部份是首次參與社運的年輕人,堅持一個月之後,民意支持漸弱,可見運動的基礎不穩固,此其二。政權的手段,首輪彈壓之後,以拖字訣及鼓動愛字幫出馬為主,警力遠未用盡,解放軍也未有明顯動作,再要鎮壓,游刃有餘,此其三。 因此,佔運爭取不到民主普選,並非偶然,更非戰之罪,運動的領導所須負的責任其實不多,一些微觀層次的操盤正確與否,不是關鍵;民眾在...

20161129-馮睎乾:道德低地最有用?

馮睎乾:道德低地最有用? 23:14 29/11/2016 彭定康十分欣賞「佔中」,對「港獨」則毫不客氣。他認為,兩年前勇敢的年青人為民主管治而立起的道德高地,倘因幾場「港獨」鬧劇而失去,那就太可悲了。這番言論旋遭青年新政的梁頌恒反駁。梁指出佔領運動並未成功,足證道德高地不能守住自由、民主和法治等價值。 「道德高地」是Moral high ground直譯,印象中近十幾年才普及起來,中文用法以貶義居多,指人用過高的道德標準(不管本身是否達到)來評論事情。此詞我一向拿捏不準,萬萬不敢拿來譏評別人。從前我們只說「這個人很有道德」,再之前的古人,或許會說「至德」之類;但「道德」一添上「高地」兩字,頓時變得玄之又玄,褒貶不明。 其實佔據道德高地又有何不妥呢?《孫子兵法》論行軍,也說「視生處高,戰隆無登」(駐軍當於高地,敵軍居上,勿登高而戰),可見行軍打仗,佔領高地才是有利。爭取民主也是戰鬥,道德高地當然應該佔領,這樣才可得到社會支持,然後伺機而動。從這角度看,我不完全同意彭定康,因為「佔中」儘管沒演成騷亂,但年青人所佔的道德高地根本未夠高。至於梁頌恒的反駁,跟他以往言論一樣,完全經不起推敲──單靠道德高地,固然爭取不到理想民主,但放棄道德高地,更加無險可守,僅餘的寸土也很可能失去。單靠呼吸,我們不可以飛,但放棄呼吸,就連活下去也不可能了。 就政治而言,道德高地有很大好處,荀子早說過:「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試看今日香港,不少心術不正之徒,自以為可用權謀翻雲覆雨,到頭來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近年德國右翼用「好人」(Gutmensch)作罵語,香港年青人則視「道德」為無用,世事都似乎被他們看透了。想學習佔領道德「低地」?有志的年青人一定要去禮賓府找特首夜談。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61129--野蠻小邦周:兩千年前的中、日交流:漢委奴國王印

野蠻小邦周:兩千年前的中、日交流:漢委奴國王印 23:14 29/11/2016 http://gushi.tw/%E5%85%A9%E5%8D%83%E5%B9%B4%E5%89%8D%E7%9A%84%E4%B8%AD%E3%80%81%E6%97%A5%E4%BA%A4%E6%B5%81%EF%BC%9A%E6%BC%A2%E5%A7%94%E5%A5%B4%E5%9C%8B%E7%8E%8B%E5%8D%B0/ 前兩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日本國寶展」,展出了很多平常無法見到的寶物。恭逢其盛,趁著在東京的時候,也到東博一覽寶物。 其中最引起我興趣的,就是「漢委(倭)奴國王」金印。《後漢書》記載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所賜的金印,為現存日本最古老的金製品。 「漢委(倭)奴國王」金印。(圖片來源) 金印的發現 「漢委(倭)奴國王」不是代代相傳於日本皇室的寶物,而是不小心發掘到的意外。公元 1784 年,九州福岡外海的志賀島百姓甚兵衛上書,說明發現的情況。由於甚兵衛整修土地上的田溝,在挖掘溝壁時,出現了一塊兩人才能搬起的石頭。 當搬起石頭的時候,在石縫之中看到金光閃閃的東西,即為聞名於世的金印,甚兵衛發現後上繳官府。 金印發現當時,即已引起學者與官員的注意,幕府時代的重要儒學者本居宣長、細井金吾都對金印進行考證。與金印最有關係的文獻為《後漢書.東夷傳》中的紀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我們得思考「漢委(倭)奴國王」的意思,是「倭奴國」的王,還是「倭」的「奴國王」呢? 前者代表「倭奴」是個國名,後者則是在「倭」地或是「倭」族中的「奴國王」。學者們普遍認為「倭」是一個族群或是地名的稱呼,而其中的「奴國」則是一個較大的「豪族」、「部族」或「酋邦」。因為日本此時的文字紀錄並不充分,所以很多學者無法確定「奴國」的位置或是實際的政治體制。 從《後漢書》的紀載還可以看出倭奴國王派出稱為「大夫」的使者渡過大海,到當時東漢帝國的首都洛陽晉見光武帝。光武帝視奴國為帝國的四夷藩屬之一,賜予印綬。 東漢光武帝。(圖片來源) 金印的發現,讓我們知道《後漢書》的「印綬」是枚「金印」。書上的記載搭配實物的發現,豐富了歷史的認識。 金印的真假 由於金印為日本最老的金製品,而且當...

20161128-高麟:不便明言的真相 ── 石永泰資深大律師

高麟:不便明言的真相 ── 石永泰資深大律師 2016/11/28 — 10:35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4%B8%8D%E4%BE%BF%E6%98%8E%E8%A8%80%E7%9A%84%E7%9C%9F%E7%9B%B8%E7%9F%B3%E6%B0%B8%E6%B3%B0%E8%B3%87%E6%B7%B1%E5%A4%A7%E5%BE%8B%E5%B8%AB/ 前言:香港電台電視部與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合作,推出<大學問>節目,邀請城中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的頂級人馬,包括:杜琪峯、龍應台、石永泰、任志剛、曾鈺成、陳奕迅、李慧詩、曹星如、陳幼堅等,到香港大學開講,著名傳媒及文化人徐緣主持講座。講座並會以電視、電台、及Facebook直播等多種方式,將精彩內容帶給港大以外的觀眾。 第三集的《大學問》於十月十六日開講,請來「敢言大狀」資深大律師石永泰就法治發表演說。講座翌日,即發生立法會議員宣誓及其後的人大釋法事件。是次講題「香港法治:「不便言明的真相」」恰好呼應當前香港正面對的嚴峻法治挑戰。 以下是當日講座精彩節錄。 徐 — 徐緣(著名文化/傳媒人);石 — 石永泰資深大律師;任 — 任建峰律師 (法政匯思召集人) 「法治」被政治濫用嗎? 石:回歸前並沒有太多人講法治,但回歸後,很多人談到法治,都傾向將政治和法律分開。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在行使法律時,法庭判案不會考慮你的政治傾向 ─ 法庭不會因為你是「藍絲」或「黃絲」而決定「釘」你或者放你。因此,說法律是 blind to politics 的話,是對的。 但其實我們一直信奉的「法治精神」─ 內地當日承諾了五十年不變的法治精神、香港的司法制度,其本身已經是一個政治取態。所以我們討論法治的時候,少不免要講到政治。 在香港,由於我們的行政機關認受性較低,政府有時難以用政治理由來解釋其行為。所以,當政府要說服大家接受某項意見時,與其討論意見本身的優劣好壞,很多時候反而會訴諸「法治」。 但政府經常強調自己「依法辦事」,其實是在逃避問題的核心。若人民要挑戰政府舉措的合法性,大可以去申請司法覆核。很多時候,人民其實並不是著眼政府是否違法,而是著眼其政治智慧,看你有沒有道理。 最簡單的例子,就如最近王振民(中聯辦法...

20161129-鄺俊宇:你最愛的人

鄺俊宇:你最愛的人 23:12 29/11/2016 用晒祖傳秘技,搽埋白蘭地,頭髮都係毫無生氣… 試左咁多冇科學根據嘅方法,浪費時間同金錢,不如一早搵專科幫手 生活指南 據說你最愛的人,與最愛你的人,往往都不會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因為你最愛的人,往往都是你得不到的人,因為得不到所以成最愛,或許是我們當中不少人的寫照,得不到,所以我們有無窮的想像,美化了這得不到的愛情。 若命運能給你選一次,你最終得到了,那故事就會幸福美滿了嗎?你或許從沒有想像過若跟這個人走下去,那會是怎樣的光景,我們只在意那一刻有否捉緊這個人,捉不緊會後悔莫及,但捉緊了難道就肯定不會後悔了? 我們實在太容易只看若得到了的好,卻沒有想像過若得到後,才發現跟自己想像中有不同的壞,最後你真的得到了,你又感到自己好像不真的太喜歡這個人,那會是如何糟糕的情況?這可是你自己選擇的,沒有人強逼你的,而你又終於知道自己選錯了,你又好像記不起你初初是如何死抓不放。 你最愛的人,其實可能是一種假象,你沒有得到過,所以你美化了不少的部份,若真的給你得到了,或許他就不能成為你最愛的人,誰是最愛?這不是由一剎那間的感覺來決定,而是透過悠長歲月的沉澱來認清。 所以別錯過最愛你的人,說不定當你為尋找你最愛的人,而放開了最愛你的人,到頭來,最愛你的人,才是你真正最愛的人。 鄺俊宇

20161109-陳頌紅:忘記舊愛的一帖藥

陳頌紅:忘記舊愛的一帖藥 20161109 https://www.post852.com/186354/%E5%BF%98%E8%A8%98%E8%88%8A%E6%84%9B%E7%9A%84%E4%B8%80%E5%B8%96%E8%97%A5/ 為了令自己不會更後悔,所以,我情願後悔。 我情願後悔錯愛,也不想失去一個可能沒愛錯的機會; 我情願後悔愛錯人,也不想連一個錯的人都從沒愛過。 即使是錯愛,至少,拭乾眼淚後,知道可一不可再; 即便他是人渣,起碼,總算是為我愛情施過肥的人渣。 美國西北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對三百七十個二十歲至八十歲的受訪者進行調查,請他們詳細憶述生命中一次最慘痛的後悔,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為愛情後悔。 後悔沒表白、後悔拒絕一個理想對象、後悔親手斷送美好姻緣、後悔不珍惜對方、後悔不信任對方、後悔分了手、後悔太遲分手、後悔挑錯了人、後悔結了婚、後悔太遲離婚……。 總之,所有無法開花結果的愛情,令四成四的女性抱憾終生。 根據神經心理醫師Louann Brizendine, M.D.的說法,在愛情路上,男性負責追求,女性負責選擇。雖然女性為確保自己與未來子女可以得到最佳照顧,一定會謹慎挑選伴侶,但同時,她們卻更常運用直覺,或者被情感沖昏理智。如果幸運地選對了,她們的幸福感,比在同一段關係中的男伴高許多,相反,一旦選錯,她們的挫敗和傷痛,也比男性更強烈。南卡羅萊納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對一批仍處於失戀階段的女性進行腦掃瞄,也發現她們在憶起舊愛時,腦中釋出悲痛的區域,簡直活躍得像失控的彈弓。 對愛情後悔莫及的男性,在同一項調查中,則只有一成九。對男性而言,選錯了職業、工作不夠努力,最令他們畢生懊悔(三成四人)。Brizendine認為,「一個人花在一件事的時間愈長,大腦就會指派愈多細胞給這項工作。」所以,不管是戀愛還是工作,當腦細胞愈為該範疇而努力,它對我們的重要性就變得愈強。難怪人人都說,要忘記舊情人,最好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原來是真的。 陳頌紅 因為心理作用,我覺得仇人總是在網上監視我/我覺得年輕貌美的募捐者是騙徒/我覺得從沒碰過面的鄰居是連環殺手。 是時候搞清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心理作用。 透過生活,了解行為,才有望趕走心裡面的鬼。 (文章原載於《信報》麗都美識專欄)

20161123-練乙錚:特府鬥港獨,梅花間竹誰贏了?

練乙錚:特府鬥港獨,梅花間竹誰贏了? 20161123 氣短集 ■青年新政兩名議員被法庭裁定宣誓無效而被褫奪議席,但已提出上訴,估計有關的爭議仍會持續一段時間。資料圖片 矚目多時的立會宣誓事件,近日有微妙變化。當初,梁游兩人在議事堂裏的若干出位言行引人側目,反感者大有人在,口誅筆伐甚至不限於親共派;這些反應,在港人傳統文化政治意識基調之下,可說合理、自然。然而,政權後來的反應,容或在一些人的意料之中,卻完全在情理之外:兩隻本地「小學雞」口沒遮攔,不意竟引來「十三億人民怒吼」,還惹黨國動用「核選項」,以人大主動加料「釋法」的前所未有介入力打掉二人的立會議席還未肯罷休。 港人看了,很快明白:黨國如此反撲,何止於要以言入罪懲罰個別異見人那麼簡單,根本就是在借勢,以行政干預立法、欺凌司法,一矢三雕,乘機想把20年來「頂心頂肺」的港制一舉殲滅。面對這種無底線超限打壓,民意開始分化:一些人進而埋怨梁游「累街坊」,罪無可恕,而二人後來的反應和表現可非議之處的確不少,也令一些人不以為然。另一些人反而對梁游多了幾分同情。 今天和大家談宣誓事件帶引出的統獨鬥爭新形勢。 短兵相接四回合 今年的立會選舉,體現了香港史上無前例的「統獨之爭」到了短兵相接的階段,特府與獨派刀來劍往,轉眼已經四個回合,雙方各有勝負宛如梅花間竹: 首回合:2月新東補選,本民前未贏議席而「三分天下」,獨派一壘安打;次回合:9月立會大選舉,特府強行DQ半打異見參選人,特府一壘安打;三回合:6名SOB(自決or better)入圍,獨派擊出全壘打;四回合:人大「加料釋法」,一舉取消梁游二人立會議席,特府擊出大滿貫。 毫無疑問,單看立會議席之爭,特區政府是這場大戰的最後勝利者,此後獨派與議會無緣,梁特更會以此彪炳戰績向北人邀功,企求入局爭取連任。然而,統獨之爭不只在一個戰場裏開打;若在更基本的層面看勝負,獨派形勢並不太壞。 獨派參選特區議會,無疑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及早把「四七議題」引入香港政壇,一是宣揚港獨理念。而北人的如意算盤是,四七問題越遲提出越好,最好是從頭到尾沒人關注,到只剩一年半載的時候,由政權牽頭成立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1,200人的二次(真)回歸委員會,與北方協商,最後完全按北人意旨辦事,到時港人如夢初(真)醒,要組織反抗或者要移民,都太遲。博弈另一方的最佳策略,當然就是反...

20161125-劉細良:【讀書好×果籽】書店的詩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書店的詩 19:43 25/11/2016 台北松菸文創區的閱樂書店,足以消磨一個上午。 【文化籽:讀書好】 今時今日,總有自以為趕上潮流的人認為紙本印刷品已死,連帶售賣的書店也將成為夕陽工業。其實這些預言早在十多年貝索斯創辦網上書店Amazon及閱讀器Kindle後,已經很多人大叫書店已死。結果呢?果然大型連鎖的書店應驗了一間一間倒閉,大的出版社也在苦苦支撐,但十多年下來,在北美、日本、台灣等地,獨立小書店卻破土而出,一人小出版社如雨後春筍,實體的繪本童書銷量每年都在上升。紙本書及書店業沒有死,只是營運方式改變了。被淘汰的是沒有性格、沒有理念及沒有想像的經營者。 書店不死 最近去台北與出版社碰面,時間尚早便走到松山菸廠文創區「閱樂書店」吃早餐,因為朋友張鐵志離開《號外》雜誌回台後,就在「閱樂書店」做書本文化策展的事,即是為書店選書及搞活動,獨立書店近年成為文青時尚,「閱樂」是日治時代的育嬰室屬古蹟,曾出現在台劇作為主場景,一度是文青們打卡喝咖啡的地點,但熱潮過後就無以為繼。書店的靈魂始終是書,所以老闆找張鐵志來做策劃選書,當逛進書店我感受到這裏是他的書房,書架上陳列的電影、音樂、建築、人物傳記、社科等書,見書就如見其人,很親切! 台灣獨立小書店的熱潮,要多得當年那齣台劇結尾時的一小段紀錄片,是導演侯季然拍的《書店裡的影像詩》,他將獨立書店拍成詩一般的影像,成為傳媒話題。這紀錄片也曾啟發了香港大埔一位家庭主婦在街市內開設「解憂舊書店」。 去年紀錄片開始拍第二季,走訪全台四十家獨立書店,這些不是文青打卡潮流店,而是扎根社區、默默耕耘的愛書人。作家楊富閔跟着侯季然的脚步,用文字紀錄這些書店風景,出版《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一書,我在閱樂看了這書,終於明白為何互聯網打不死這些小書店,因為這裏不只是購書地點,而是一個人與人分享知識、交流生活的地方,社區的文脈就是由此而誕生。 城市的名片 有人認為,書店是一個城市的名片,背後蘊含了城市的文化底蘊,現在的旅遊指南如《Lonely Planet》,已將書店納入為景點。在仰光我就是跟着指南去訪尋Bagan Book House,這曾經是反抗軍政府的思想精神食糧所在、在京都訪尋惠文社、溫哥華的灰狗書店、在加德滿都找朝聖者書店。 至於香港,最能代表今日這城市高度自治的...

20161125-方俊傑:【西遊記】比李安更真實的無國界醫生

方俊傑:【西遊記】比李安更真實的無國界醫生 19:40 25/11/2016 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將電影的逼真度推上高峯。「無國界醫生電影節」的五套電影,真實地紀錄救援人員在非洲拯救生命的困局,比李安式真實更真實。 【文化籽:西遊記】 凌晨一點,失眠,我不打算翻看過期的平面的《皆大歡喜》。我拿出VR裝置,置身虛擬世界,玩射擊遊戲。眼鏡一被戴上,客廳即時變成戰場,逼真到令你覺得子彈即將射入身體,身體反射動作令你忍不住左閃右避。英國電視劇《黑鏡》(Black Mirror),描述的未來世界,人類的生活、思想、行為模式,統統受到科技支配。何謂真,何謂假,越來越難界定。這個未來世界,相信距離我們已不太遠了。 逼真。大概是現時影像娛樂共同追求的目標。遊戲,固然要盡量身歷其境;電影,拍成3D已是基本,不夠逼真,要再加埋震動、氣味、光、風等特效。李安在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利用最新拍攝規格,更將電影的逼真度帶上新高峯。逼真到演員要素顏上陣,逼真到令觀眾看着大銀幕像看着日常風景。李安總結:這次只是試驗,或教育。總有一日,觀眾會適應,會接受,就一定投入到。換句話說,要有心理準備,電影不再像傳統般製造幻象製造夢,將來的電影會呈現一幕幕血淋淋的真實。無論動作片、驚慄片、文藝片,甚至紀錄片。在最假的地方,最真。 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透過一場拍攝得非常逼真的戰事,傳遞反戰訊息。當男主角把軍刀插在敵軍心口,慢慢轉動,在120格、4K、3D的畫面上,垂死者的眼神,由苦苦掙扎到完全絕望,巨細無遺地強迫觀眾接收,的確比一般戰爭電影的畫面震撼。說到底,反戰也為尊重生命。但原著小說畢竟是杜撰,視覺效果再逼真,地球上也不會出現一個比利林恩。真實不過深入災區搶救災民的無國界醫生。 同樣是紀綠片,名牌子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拍攝的《美豬出城》(Where To Invade Next),越來越似綜藝節目。我情願選擇實而不華的「無國界醫生電影節」。五套紀錄片,導演多為曾參與救援工作的人員。我看了其中一齣《歷盡苦楚》(Affliction)。導演Peter Casaer本來是無國界醫生的前線救援人員,逐漸將工作轉移到真實紀錄災區危險。《歷盡苦楚》以2014年西非作背景,伊波拉病...

20161126-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領養老狗,改變生命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領養老狗,改變生命 19:38 26/11/2016 《晚福:Ducky婆婆》是一隻老狗的真實故事。 這星期在尼泊爾,偶然的機會下遇上來自香港的義工張村民,他在去年尼泊爾地震後一直為災民工作,地點位於加德滿都主要幹道旁的露天帳幕區,擠在一排又一排帳幕裏的都是去年地震後從鄉下逃到城市避難的農民,十八個月過去,整個地方仍然沒水缺電。一場嚴重地震加上數不完的餘震,家園盡毀,待在村裏也沒有辦法,即管到城市打工碰運氣。這個倚靠旅遊業收入的谷地,災後嚇怕遊客,經濟一落千丈,莫說給農民工作機會,就是連當地人亦苦不堪言,找不到工作,惟有利用荒地種點甚麼,或飼養幾頭雞鴨解決三餐,放眼望去,人、狗、家禽及帳篷佔據整個營地。 災後居民自顧不下,更勿論動物被棄養情況,令加德滿都原來的流浪狗問題加劇,被車撞到,斷手跛腳、患病、缺營養的俯拾皆是。曾在澳洲紅十字會工作的村民開始時候,協助救災,之後工作轉到動物身上,為流浪狗做絕育手術,以控制繁殖數目減少傷亡。前天我跟隨他及動物救援組織捕捉路上狗隻,帶往市郊狗舍,進行絕育手術後再送回社區。要將慣了在路上過活的流浪狗帶上車,過程可想而知!奔波一天到了晚飯時候,大家算是鬆了口氣,村民問我何解不怕流浪狗,我跟他分享了一頭來自繁殖場的老狗經歷。 於尼泊爾跟隨香港的義工村民及動物救援組織捕捉流浪狗,進行絕育手術後再送回社區。 求生力令人佩服 Ducky是一頭波士頓䱛,被發現的時候牙齒都掉光了,體重僅有正常品種的三分之一。初到我家,上吐下排蟲,獸醫極力反對收養,只因牠的情況叫人咋舌。當時,除了希望醫好牠的病,也將牠的經歷寫成書,於是《晚福:Ducky婆婆》就是這樣出版了。書出版後,做了幾次的媒體訪問,每次記者都把我說成為一位很有愛心的狗主,老狗晚年跟我遇上何其幸運云云。事實上,我心裏比誰都清楚,老狗讓我看到一份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她的努力遠比我付出的多。此書在本地出版後竟又獲內地出版社青睞,在她離開的一周年,教協通知我這書入選中學生十大好書的候選名單,這些當然都是意料之外。 來自繁殖場的Ducky,為多懷孕生產而被長期注射荷爾蒙,最終還是被棄街頭,後確診患上卵巢癌。那天晚上手術後我帶牠回家,氣溫異常低,我開了電暖爐就把牠安放在客廳沙發,自己趕稿去了。半夜時分,大概是麻醉藥力減退,活動能力回復便試圖爬起來,但全...

20161125-飲食男女--書寫山林,記歷史

書寫山林,記歷史 20161125 飲食男女 行山前上網搜尋路線,通常第一個出現的網站是「綠洲 Oasistrek」,一個實用的行山路線網。 不過這個 2004年開辦、功能十足的網站卻非常低調,背後究竟何方人物。 今日終於一睹廬山真面目,這個獨力耕耘十二年的網站搞手,自稱古舊凡人一個,愛好書寫山林,為興趣更為保育一片綠野。 大東山曾是羅榮輝非常喜歡去的地方,但近年遊人過盛,他便轉到大帽山賞芒草,一樣美不勝收。 這個頁面,相信對山友來說絕不陌生,原來背後只靠羅榮輝一人獨力經營。 起步前總會先熱身,十多年行山經驗卻沒叫他輕視山林,總是做足準備。 大帽山除了有奇石陣,原來從前還有茶園! 相約網主羅榮輝訪問,沒有甚麼好得過行山,我們從荃灣川龍出發,經響石墳場,登上大帽山:「上大帽山有許多路徑,這段較隱密少人。」一句便知是資深山友,寧走小路也不一窩蜂走熱鬧的大路,也許這樣,才能好好感受、觀察和記錄山林變化。 「 2004年一次行船灣淡水湖,發現原始山路,不知何時變了一條突兀的石頭路,當時驚訝變化之大,想把它記錄下來。」那時未流行 Instagram、 facebook,無一張照片呃 like這說法,羅榮輝用較原始的方法──設計網站,再用文字記錄行程感受,照片輔助。差不多每個周末都行山,積少成多,一篇篇有齊路線、難度、景物、交通的文章,不經不覺匯成「綠洲」。 喜歡書寫,因本身也愛好閱讀山林書籍:「會找二戰前,英國人寫關於香港郊野的風物誌來看,也會看關於郊野的書籍,如劉克襄的《四分之三的香港》。」他認為文字能反映當下所思所想,也記錄一個地方的變遷,山林的吸引力正在於環境與歷史。  《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記錄了羅榮輝的行山旅程,有歷史與環境故事,也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記錄了羅榮輝的行山旅程,有歷史與環境故事,也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連去旅行也登山,相片中是日本的槍岳。 每次行山相機地圖隨身,近日才轉用智能手機的羅榮輝,習慣了事前看地圖,當預習路線,不致依賴科技。 正如這日帶我們上大帽山,大部分人只知這是海拔 957米香港最高的山峰,羅榮輝卻在百年前書籍《新安縣志》中發現,大帽山上除了有奇異磐石外,從前原來有種茶!除了翻查歷史,閱讀地圖都是羅榮輝的習慣,這樣有助他探索小路了解山的全貌:「每段小徑都有...

20161126-彭定康:「善治:民為貴」演講辭 中英文版全文

彭定康:「善治:民為貴」演講辭 中英文版全文 2016/11/26 — 13:54 全文轉載 立場新聞 前港督彭定康早上出席由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有份創辦的公民實踐培育基金主辦的「公民實踐論壇」,主題為「香港管治:禮崩樂壞?」他演講題目為「善治:民為貴」,以下為演講辭中英文版全文。 【文:彭定康】 我在香港生活的五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那段期間,我體會到孔子的智慧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在1992年來港,當時我差不多50歲,在此之前,我從沒讀過《論語》。這於我不單是一個錯誤,而且引以為恥。自此之後,我重覆參考《論語》,學習當中的精湛智慧和道德教誨。 今天,我首先想引述孔子與弟子的對話,看他怎樣一針見血道出良好管治的精髓。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民」指的當然是公民,他們比總統、總理、君主、黨委書記及總督,都來得重要。公民創造良好管治,也受惠於良好管治。讓我解釋我的意思。 當你上網搜尋「良好管治」,你會找到大量關於這題目的書本、研究和報告。談論這課題的人明顯比真正參與管治的人多!這不僅是一個關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課題,它亦涵蓋國際和商業機構、公民社會和大多數其他性質的組織。不過,好政府的很多特質有廣泛的共同適用性。無論是國家或省級的政府、公共或私營機構,最好也具備這些特質。而這些特質當中,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是問責性。 第二,良好管治並沒有一個可以區分出來而獨特的西方模式、非洲模式或亞洲模式。良好管治就像人權,全球適用。這個論點在一九九零年代受到挑戰,有人認為在亞洲與所謂西方之間存在着文化衝突:西方政府和社會可能認為值得擁有的優良特質對於亞洲並不那麼重要。當然,在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這個說法已經大幅貶值。儘管好些亞洲政治家和思想家,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韓總統金大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人沈恩和被可恥地粗暴監禁的馬來西亞政治領袖安華反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他的親信卻為這個關於亞洲價值的論點撐台。我今日暫且不談李先生等人擁抱這論點的或有因由,我只想說明這種主張的荒謬之處。 試想,中亞專政政權、全球最大民主政體印度和北韓石器時代極權主義究竟顯示了甚麼樣的...

20161128-素黑︰別為了愛孤立自己

素黑︰別為了愛孤立自己 2016年11月28日 她和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男人戀愛,家人和親戚都反對,覺得她甚麼都依著他,跟著他會斷六親,將來會很孤單。 和年齡相差很大的伴侶在一起,先不管其他人怎樣看你,你得在感情以外清楚一些現實問題,譬如他老去時你還在盛年,可能要多花心力去照顧他的身體,性生活也可能未能滿足,外表上可能相差太遠,會不會影響你不敢和他一起見朋友,變得更孤僻、少社交?你們在一起會像搬到孤島生活一樣,你對他的依賴將加深,令你的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單一、自閉,與世隔絕。萬一感情發生了問題,你會容易自我封鎖,不敢跟誰說,覺得丟臉等等。這些都是常有的忘年戀潛在危機。 假如你早已細心想過這些,也決定要面對和承擔的話,那就不用管其他人怎麼想你了,但你要確保能獨自面對和處理將來會發生的種種問題,要有強大的忍耐力和定力。現在你必須看清楚自己是否確實很依賴他,一切以他為依歸。你有獨立的生活和工作嗎?你甚麼都會順著他以他為先嗎?連財政也會依賴他嗎?你到底是很愛他還是很想依賴他才跟他在一起?這些問題很重要,因它們決定了你們將來會過怎樣的生活,會發生甚麼問題,你和他是否有能力處理,好好過日子。 別為了愛情孤立自己。愛情從來不是只有感情便足夠的,它是來讓你看清楚自己的盲點,透過受傷、失敗和解決困難來鞭策自己成長的。 素黑

20161127-彭定康︰「善治︰民為貴」演講辭中文譯本全文

彭定康︰「善治︰民為貴」演講辭中文譯本全文 201611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7125 ■彭定康演講期間,「香港歸英運動召集人」賴綺雯在觀眾席高舉印有英國國旗的雨傘表態。謝榮耀攝 【末代港督訪港】 我在香港生活的五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那段期間,我體會到孔子的智慧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在1992年來港,當時我差不多50歲,在此之前,我從沒讀過《論語》。這於我不單是一個錯誤,而且引以為恥。自此之後,我重複參考《論語》,學習當中的精湛智慧和道德教誨。 今天,我首先想引述孔子與弟子的對話,看他怎樣一針見血道出良好管治的精髓。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民」指的當然是公民,他們比總統、總理、君主、黨委書記及總督,都來得重要。公民創造良好管治,也受惠於良好管治。讓我解釋我的意思。 當你上網搜尋「良好管治」,你會找到大量關於這題目的書本、研究和報告。談論這課題的人明顯比真正參與管治的人多!這不僅是一個關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課題,它亦涵蓋國際和商業機構、公民社會和大多數其他性質的組織。不過,好政府的很多特質有廣泛的共同適用性。無論是國家或省級的政府、公共或私營機構,最好也具備這些特質。而這些特質當中,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是問責性。 第二,良好管治並沒有一個可以區分出來而獨特的西方模式、非洲模式或亞洲模式。良好管治就像人權,全球適用。這個論點在一九九○年代受到挑戰,有人認為在亞洲與所謂西方之間存在着文化衝突:西方政府和社會可能認為值得擁有的優良特質對於亞洲並不那麼重要。當然,在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這個說法已經大幅貶值。儘管好些亞洲政治家和思想家,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韓總統金大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人沈恩和被可恥地粗暴監禁的馬來西亞政治領袖安華反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他的親信卻為這個關於亞洲價值的論點撐台。我今日暫且不談李先生等人擁抱這論點的或有因由,我只想說明這種主張的荒謬之處。 試想,中亞專政政權、全球最大民主政體印度和北韓石器時代極權主義究竟顯示了甚麼樣的,共同的亞洲管治價值?即使為了...

20161121-南方朔:核災食品,已在台灣引起風暴!

南方朔:核災食品,已在台灣引起風暴! 23:08 21/11/2016 【明報文章】日本有個全世界最大的黑道組織「山口組」,在日本的畫報上常可看到「山口組」活動的畫面,他們辦活動時,徒眾都黑衣黑褲,陣勢完整,秩序井然,如果鬥毆,黑衣黑褲也容易辨識。「山口組」的這種黑衣黑褲文化,也影響到了台灣,台灣如果黑道大哥出殯,或是黑道滋事,一定可見許多黑衣黑褲的青年大量出沒。台灣的黑道也很囂張。 黑衣人首次明目張膽介入政治 但任何人都想不到,黑衣黑褲的黑道文化現在居然進入了台灣政治。那就是11月13日台灣的行政院為了開放日本核能災害地區食品進口,匆忙的在台北、台中、新北市以及桃園等地舉辦公聽會,希望在公聽會後以無人反對為理由,快速決定開放。但他們未料到各地公聽會卻來了許多反對群眾,許多人乃是國民黨立法委員所號召來的。於是這些公聽會遂變成全武行。在台北及高雄等地,主辦單位甚至找來許多黑衣人護航,於是在衝突中,黑衣人遂向反對群眾施暴,台北市的公聽會甚至有黑衣人用折疊椅狂砸,有5人受傷。這是黑衣人首次明目張膽的介入政治,台灣的政治已開始黑道化。這是台灣政治的最大悲哀。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及核電廠輻射外泄,這就是所謂的「福島核災」。它以福島、群馬、栃木、茨城、千業等5縣市最為嚴重。日本核災後,中國、韓國及美歐都對核災區食品進行不同的管制,中國明令禁止福島等10個縣市的食品入境;韓國也禁止福島等13縣市特定的食品,其中8縣市的水產品也被禁止;美國則是禁止福島等14縣市的特定食品;歐盟則禁止福島等13縣市的特定食品。至於台灣則是日本產品除了核災5縣市外,都需附產地證明,其他地區的水果、茶類及乳製品則需附輻射檢驗合格證明。世界各國對核能可能污染的產品都相當嚴格。後來因為發現有的出口商將污染食品偽造產地的事件,所以各國對日本商品更是謹慎小心。 民進黨親日 欲解禁福島等輻射食品 不過,台灣的民進黨政府乃是個本質相當親日的政府,所以自從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日本即透過許多管道,向台灣施壓,要求開放福島等5縣市的商品出口台灣。日本不向中韓美歐施壓,乃是中韓美歐的進口檢驗比較嚴格,除了日本必須證明文件誠實外,它們也會主動檢驗,不容易偷渡闖關。但台灣卻主動檢驗馬虎,經常只是看進口商的文件,由於對台灣偷渡闖關容易,所以日本遂向台灣施壓游說。如果一旦台...

20161124-陳韋安:教會這隻蝴蝶

陳韋安:教會這隻蝴蝶 2016/11/24 — 17:04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6%95%99%E6%9C%83%E9%80%99%E9%9A%BB%E8%9D%B4%E8%9D%B6/ 前陣子在太空館天象廳看了一套天域電影,名叫《蝶影謎蹤》(Flight of the Butterflies)。很感動的。估計大家未必有機會到太空館親身觀看,在此不妨分享一下一些感動。 首先,作為一套蝴蝶記錄片,滿天蝴蝶、好多蝴蝶、幼蟲變蝴蝶等鏡頭當然少不了。不過,整套記錄片最感動之處,其實是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故事。故事講述一對加拿大動物學家夫婦花上畢生精力研究「帝王斑蝶」(Monarch Butterfly)的遷徙路線——就是說,蝴蝶飛飛飛,究竟它們飛往哪兒呢——這就是他們畢生研究的課題。這問題看似容易,但要長時間跟蹤一隻蝴蝶(以及它後代)的飛行路線,實在談何容易呢。 於是,他們想出一個勞師動衆、非常笨拙、卻無可避免的方法——為每隻蝴蝶加上標籤編號,然後在報紙登廣告呼籲全國人民一起追蹤蝴蝶去向。總的來說,如果你願意參加這行動,你大概有以下任務: 1. 平時出外帶備一套紀錄裝備(紙、筆、標籤編號)。 2. 假若你發現一隻未有標籤編號的帝王斑蝶 ,你就輕輕捉住它,小心翼翼為它加上標籤編號,事後登記標籤號碼。 3. 假若你發現另一隻帶有編號的帝王斑蝶,請你報告一下它的行蹤。 如是者,經過十多年的追蹤,無數蝴蝶發燒友的共同協力,動物學家夫婦終於大概能夠在地圖上標記出帝王斑蝶的遷徙路線:原來,帝王斑蝶每年遷徙旅程至少要經歷三代方能完成:第一代蝴蝶在南方誕生,一直往北飛,並誕下第二代蝴蝶;第二代蝴蝶也一直往北飛,然後誕下「超級蝴蝶」(這個名字很帥)。超級蝴蝶的生命力和飛行力比一般蝴蝶強,它們肩負重任,由北方加拿大飛往南方過冬。 不過,謎團仍未完全解決:究竟帝王斑蝶在南方哪裏過冬呢?動物學家夫婦一直無法知曉。後來,再過了幾十年,終於有人發現在遙遠的墨西哥一個隱蔽的巨型蝴蝶谷。當時年紀已經老邁的動物學家夫婦就飛往墨西哥調查。感動的事情發生:在數以幾十萬計的蝴蝶谷中,動物學家竟然發現一隻身上帶有標籤號碼的帝王斑蝶!這隻蝴蝶,證明了動物學家推論出來的遷徙路線。當年老的動物學家拾起一隻帶有自己編號碼的蝴蝶時,那種感動,...

20161123-許仁碩:埋藏於北國大地的東亞史:記東亞青少年歷史營(一)

許仁碩:埋藏於北國大地的東亞史:記東亞青少年歷史營(一) 23:03 23/11/2016 http://gushi.tw/%E8%A8%98%E6%9D%B1%E4%BA%9E%E9%9D%92%E5%B0%91%E5%B9%B4%E6%AD%B7%E5%8F%B2%E7%87%9F-1/ 2001 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歷史教科書」、「新公民教科書」通過日本政府審定,這兩本教科書內容一反主流對戰爭的反省立場,被一些人批評是為日本過去的軍國主義辯護。雖然後來僅有極少數學校採用,但仍引起中、韓二國的抗議。在那之後,日、中、韓的教師與學者們於 2002 年組織了三國共同編寫委員會,計畫共同編集一個三國共通的歷史教科書,希望與之對抗。 在共編教科書於 2005 年出版後,為了推廣教科書,也因此開始舉辦以國、高中生為對象的青少年歷史營,由三國輪流做東。但這樣的重要會議,過去臺灣的教師、學者與學生從未能參加,臺灣的聲音也因此在這種東亞世界的交流中缺席。 直到今年(2016)的會議舉辦於日本的北海道,臺灣終於能夠參與其中。這一系列文章,除了將介紹參與緣起與營隊內容外,也會描述臺灣參與所引起的風波與互動,同時針對營隊的命題「歷史議題與和平」探究其侷限與可能。希望這次的經驗能不僅限於對參與者有意義,同時能提供臺灣讀者對這個議題廣泛的思考及討論的材料。 臺灣首次參加緣起 筆者在北海道曾經參與了一個名為「東亞公民網絡」(下稱網絡)的文史與和平運動 NGO。我們的主要活動,在於發掘十九世紀北海道「開拓」過程當中,被強制帶到北海道從事工程或礦業的苦工們的歷史。由於日本政府並不承認這段歷史,因此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努力發掘相關史料與犧牲者遺骨,並建立紀念館、紀念碑,以及舉辦營隊、研討會,希望將負面的國家暴力歷史,轉換為東亞人民和解的契機。去年則是將一百多具朝鮮犧牲者的遺骨,在與遺族一同舉行告別式後,歸葬在首爾的公墓。 因為這樣的淵源,前述的教科書團體便邀請我們擔任協辦單位,安排在地的食宿以及參訪。藉此機會,我請秘書長向主辦單位提案,今年是否能追加部分名額讓臺灣學生參加,意外獲得首肯。後來根據日方的說法,起初唯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意見,但作為中方主事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史所步平所長,在近年來與中研院社會所汪宏倫研究員等臺灣學者的交流中建立了信賴關係,因此反而對...

20161121-健吾:放棄吧,一個人生活是死罪

健吾:放棄吧,一個人生活是死罪 21.11.2016      五、六年前,在日本一個人吃飯,好像是死罪。所以,某一家以「自修室裝修」打出名堂的拉麵店,就大行其道。 網上也很愛流傳一些「感傷文」,指「一個人吃飯就是成熟的表現」、「會一個人吃飯你已經是大叔了」。最近,在華文世界,日劇《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又得到大家的注意,好像「一個人吃飯」變成了「華文世界的讀者理解日本人」的話題。 便所飯到自修室拉麵 很多時候,在華文傳媒看到日本的消息,都是一些被視為「不正常」的事。比方說,約五年前,就有網路流傳日本女子大生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吃的便當不夠「體面」,或是被人家看到自己「一個人吃飯」會被以為自己是「被排擠的一個」,於是就在洗手間的廁格內吃飯,被稱為「便所飯」。這種「變態」的行動,令人覺得日本是一個「很大壓力的地方」,日本大學生害怕「世俗的目光」到一個將自己收到洗手間吃飯的位置。兩年前,日本的大學從善如流,就把飯堂改建,加設「自修室型」卡座,就像很多日本餐廳都有的吧檯或Counter設計,好等就算是一個人吃飯,都不會覺得尷尬。 總之,在日本,一個人吃飯好像是一件很「難過」或「很需要努力挑戰」的事。在最近的《消費者研究》學術論文之中,馬里蘭州大學的學者 Rebecca Ratner 就發表了論文,直至2010年代,「我們仍是擔心人家如何看自己,和擔心人家覺得自己『沒有朋友』。」   2015年的冬季日劇,富士火10的《警報》(サイレーン)的男主角松坂桃李在做節目訪問中都說,他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休日的時候會做什麼?「都是一個人去涉谷的Tsutaya,由底層走到上層,一整天。」 都是一個人嗎? 「看電影,去卡拉OK,甚至去吃烤肉,都是一個人。好像還沒有(一個人)去打過保齡,但我想挑戰一下。完全不覺得沒有人陪自己有什麼不妥。」在另一個節目中,偶像組合櫻井翔問松坂:「不想有人跟自己一起嗎?」松坂:「完全沒有這感覺。」 在另一個訪問之中,有節目製作人員就問松坂:「你有朋友嗎?」松坂回答:「朋友是什麼?」於是就陷入長長的沉默中。 問題,是這一個了。   朋友是什麼? 朋友,「朋友」是什麼?在網路時代,我們人人有...

20161124-林永鈞:從判刑可見官民之別

林永鈞:從判刑可見官民之別 23:03 24/11/2016 在賈敬龍被處決前,不少法律專家為救他一命四處奔波,甚至在他被處決前的一天聯名向法院請願,要求停止行刑。他們所列舉的理由包括法院在判案時對鄉村的真實情况考慮不周,以及賈敬龍在審案時坦白認罪的表現。可惜,法院最後卻認為賈敬龍並無主動自首,並且所犯下的罪行太嚴重而拒絕他們的訴求。然而,只要翻查過往案例的話,便可知法庭的說辭只是一個藉口。 使民眾質疑法庭判案採雙重標準 2012年,薄熙來之妻谷開來因故意殺害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被判死緩。在此案判決前的大半年,遼寧人夏俊峰因「故意」殺害城管申凱、張旭東而被判處死刑。兩宗案本身並無關連,但法庭的判決卻使廣大民眾質疑法庭判案時採取雙重標準。 谷開來故意殺人的犯罪動機明確,而且她並非投案自首,判她死刑也合情合理。相反,夏俊峰殺人顯然並非故意,現場有6名目擊者可以證明此事,但法院卻拒不接納他們的證供,堅持判夏俊峰死刑。在審慎用刑的情况下,法院理應釐清所有的疑點後,才能判處犯人死刑。法官指證人的證供不能證實有毆打情况,所以算不上「自衛」。只不過,他們的證供至少可以證明雙方有爭執,「因爭執而錯手殺人」的可能性在客觀上是存在的。法院無法證明夏俊峰是「故意」殺人,在情在理,也不該判夏俊峰死刑。可是,法院還是判了谷開來死緩、夏俊峰死刑,輿論普遍認為谷開來不死是因為她的高官背景,而夏俊峰死則因為他只是一介草民。這個說法算是對了七成,因為谷開來不死確實是倚杖她的強大背景,但夏俊峰死卻不單因為他是一個平民,更重要的是他殺的是公職人員,就憑這一點,他就必死無疑。 轟動四川的千萬富翁被綁架撕票案,主犯楊某某雖手段兇殘,兼犯有其他嚴重案件,最終卻只被判死緩。此案的判決比賈敬龍被處決的日子早了4日。賈敬龍案令人同情之處在於賈敬龍殺人是死者所迫成的。死者仗着自己是村官,為利益指使人強拆賈敬龍的婚房。未婚妻因此離他而去,他在求償無門之下,最終因憤恨而下手殺人。至於發生在四川的綁架撕票案,主犯楊某某及其同伙綁架死者只為滿足一己貪慾,最後因為死者反抗而下狠手將其殺害。兩宗案的惡劣程度判若雲泥。然而,被迫作惡者死劫難逃,窮兇極惡者卻得以死裏逃生,當中差別只有一個,就是賈敬龍弒官、楊某某殺民。所謂「芝麻綠豆也是官」,官方對平民殺官十分敏感,那些殺官「刁民」會被視...

20161125-Henryporter:[觀察]迎接特朗普國防新時代(上):中東東歐大局不變

Henryporter:[觀察]迎接特朗普國防新時代(上):中東東歐大局不變 2016年11月25日 特朗普的取態將影響世界勢力平衡。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卸任,繼任的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關係備受關注。 [觀察]國際關係學者/分析員之所以對特朗普上台憂心忡忡,乃源自其立場猶如瘋子駕車:他指出美國在世界各地駐軍及軍事干預的成本與利益不成比例,建議大規模撤出美軍走向孤立主義、甚至主動提出將對抗ISIS責任交予普京。然而如今特朗普真的成為了美國總統,那我們亦好應探討一下,他將會引領這個世界前往哪裡去。 假若以地區作為國際問題的劃分,約可分為三大衝突熱點:一是中東、二是東歐、三是亞太地區。就中東而言,我們先不要忘記,最終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撤軍,本來就是八年前奧巴馬參選總統時的競選承諾,但最終卻基於現實考慮不單中止撤軍反而重新增兵──這個例子說明了,美國總統作為三軍總司令要顧慮的東西實在太多,也容不得你為兌現競選承諾而一意孤行。 此外,目前美國在伊拉克駐軍只有約5,000人;在奧巴馬堅持下,即使在目前最大規模的圍攻摩蘇爾戰役中,他們仍避免與ISIS正面交鋒而只擔當情報搜集與後勤支援工作。一旦摩蘇爾被攻陷,基於伊拉克部隊本身在美國和伊朗訓練下已具備一定戰力,美軍駐紮的重要性將持續下降。特朗普堅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認為敘利亞的ISIS問題可放手讓普京處理,很多人批評這是無視俄國支持的阿薩德政權犯下的各種戰爭罪行。 但另一方面,目前美國在敘利亞其實只有微不足道的300個特種部隊,除了空襲主要就是對自由敘利亞軍FSA及以庫爾德族為首的阿拉伯聯軍(SDF)的各種支援。而無論特朗普是否決定中止這些支援,對於敘利亞中期發展都不會有決定性影響:ISIS在敘利亞受多方夾擊已日暮途窮;SDF本身已藉美援累積龐大實力,而FSA則因為土耳其對庫爾德族與敘利亞的忌憚,而即將取代美國成為其最大支持者。至於阿薩德在俄羅斯撐腰下早已站穩腳跟,反倒是美方一旦淡出敘利亞舞台,反對勢力可能基於現實考慮,願意放棄推翻現政府的嘗試而展開全面和談也說不定。 目前最讓人擔心的,卻是早在奧巴馬時期已因兵力不足而讓塔利班橫行的阿富汗戰場,尤其是巴基斯坦一直與塔利班領導層眉來眼去,只是礙於美國的干預才不得不收斂一點;一旦美軍撤出則阿富汗,則目前的軍事平衡將難免被打破,阿富汗很大機會淪為類似索馬...

20161125-月巴氏:夢遺大師,不麻木的夢

月巴氏:夢遺大師,不麻木的夢 2016年11月25日 浪漫月巴睇90s 一代高僧,夢遺大師。「大~夫~」——劉以達可以好有型,也可以好搞笑。由音樂到主題,都證明《麻木》是一張極重要專輯。劉以達與夢。不成功的組合。 在劉以達Facebook專頁,看見他和明哥的一張合照:二人身後的馬路沒有天使,只見多條行車線,都塞滿了目的地不同的迷惘夜車。 1.2016年,達明出道30周年。 2.回到二十年前的1996年。「達明」拆夥後,黃耀明已推出了他個人音樂代表作《愈夜愈美麗》,劉以達也大膽呈獻了他演藝事業堪稱最重要的一句對白——「大~夫~」 3.那是農曆新年。記得我在沙田娛樂城唔知邊間戲院裡聽到這句「大~夫~」(配合埋那個擘開雙髀的動作)時,真的,笑到嘔電(我專登用番一個比較90年代的形容)。 4.講真,即使沒有了劉以達的情報人員角色,依然無損《大內密探零零發》的好笑(我一直認為這是完成度最高的周星馳電影),但有咗,又的確Add了Value——這肯定是90年代香港電影名場面之一,也構成了很多人記憶中的「劉以達」形象。 5.是的,一位在80年代中寫下那麼多動聽有型(兼且而家聽番依然不過時)歌曲的音樂人,在很多人記憶中,就只剩低一句「大~夫~」(以及那個擘開雙髀的動作)。 6.你可能會立即補充:Hey,仲有一代高僧「夢遺大師」喎。千萬不要數漏,因為方丈好小器……Yes,同年年尾,又是沙田娛樂城,又是唔知邊間戲院,當我睇見呢位夢遺大師怎樣令食神度一切苦厄,頓悟,終於煮出一碗集合一切塵世悲苦的黯然銷魂飯時,我再一次,笑到嘔電……而「夢遺大師」,也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其中一位最重要角色。從此得出了一條算式——(大~夫~+擘大對髀)x「夢遺大師」=劉以達。劉以達的音樂人身份,彷彿消散了。可悲嗎?外人如我看在眼裡,是戥佢可悲的。 7.同一年,在《大內密探零零發》和《食神》之間,在哀怨地叫「大~夫~」和變身成「夢遺大師」之間,劉以達推出了一張極.重.要專輯,《麻木》。 8.《麻木》不是劉以達在「達明」拆夥後第一張音樂作品。1993年,他就以「劉以達與夢」名義推出了一張《末世極樂》,此外又為《誘僧》配樂,並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以及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90年代初,香港電影曾經頗重視電影配樂,重視到會專誠推出收錄配樂的Soundtrack)。音樂上,《末...

20161125-陳詠燊:如果「失去」也能成為一件美事

陳詠燊:如果「失去」也能成為一件美事 2016年11月25日 早前寫過自己近年一些比較豁達的生活態度,換來了不錯的迴響,這一篇繼續。之前說過,我願意相信就算有壞的運氣降臨,也可以當作是為下一次好運所作出的儲備。今次談的呢?更進一步,就是我相信──世界上其實沒有絕對的壞事。 就用最近的一件小事作例子吧。孩子迷上了某套機械人拯救隊動畫,為了逗他開心,我到玩具店買了一套四隻的主角機械人給他。他喜歡到不得了,連續幾天無論到哪裡去,都帶著它們在身旁。 四隻之中,他最喜歡的是一隻懂得變成直升機的機械人。偏偏有一天,他就正正把這一隻遺下了在某家餐廳。只有幾歲的他很不開心,回到家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哭了。我與妻子就安慰他說:「直升機去了放假,你就讓他休息幾天吧,終有一天他就會回來。」 於是,他耐心的等。玩著另外三個機械人的時候,他還記得那隻直升機,但卻學懂了面對,學懂了忍耐。而我呢?當然想辦法買回一隻同樣的回來送給他啦! 好好的一件玩具不見了,我不氣嗎?我不氣。因為那是一件完好無缺的玩具,拾了的人應該不會丟棄吧,甚至有很大的機會轉送了給另一個小孩。我孩子的玩具已經夠多了,就當分一些福氣給別人,不是一件美事嗎? 當然,我幾經辛苦買到一隻全新的直升機回來。不過我沒有直接送給他,而是託妻子在孩子某天放學後,裝作在背包裡找到,他開心到不得了!還不停說:「點解你會搵到嘅!」「爸爸很難才找到他的,所以你記著,以後要學懂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了,知道嗎?」「知道。」 一件事情的發生,是好是壞,只視乎你用哪個角度去看而已。這次我又貨不 對辦,沒有在愛情專欄講愛情了?誰說這故事講的不是愛情? 陳詠燊,電影編劇、專上學院講師、愛情專欄作家、中文文學碩士,深信好男人其實都是壞男人,只差在他願不願意在妳面前裝好。fb: 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20161125-素黑:是誰浪漫不起

素黑:是誰浪漫不起 2016年11月25日 丈夫興致勃勃地跟妻子提議:「不如去馬爾代夫旅行好嗎?慶祝我們的結婚週年紀念日。」妻子皺著眉說:「傻的嗎?我最怕曬太陽,回來做一個月美白也白不回啊!」 男朋友跟女朋友說:「明晚滿月夜,不如到海邊牽手走走看月亮,像我們最初認識時那樣好嗎?」女朋友瞪大眼睛說:「不啦,海邊風很大,我剛花了兩千元做負離子和焗油,不想頭髮被吹亂啊,電視上看不也一樣嗎?」 他跟她說:「這個冬天我們去北海道滑雪吧。」她說:「不啦,又冷又濕的有甚麼好玩呢,不如去東京購物和吃海鮮啦,你陪不陪我去?」 他說:「不如開車外出兜兜風吧!」她說:「你去吧,我要追韓劇。」 他提議去行山野生捕獲周潤發,她說行山太辛苦啦,不喜歡出汗也怕被蚊叮,不如看周杰倫好。 她的生日,他特意為她訂了百層樓上的六星酒店晚餐和大束玫瑰花,她知道後拉黑臉說:「你發達了嗎?無端端為何大破費,不是說好儲錢買房子的嗎?」他柔情地說:「生日一年才一次!」她說:「買房也一生才一次呀!」 最後,這些男人都覺得很寂寞,費盡心思也無法取悅女伴的歡心,慨歎地說:「我以為女人都想要浪漫,原來浪漫不起的是她不是我。」 掃興,一盆冷水淋熄了的是甚麼? 下次當你羨慕其他女人被她的男人帶去遊艇出海浪漫時,別忘了你最怕吹風曬太陽,沒冷氣不行,那便別老在埋怨不夠別人好命。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踏踏實實愛自己》等。個人Facebook頁: 素黑(Su Hei)

20161125-方俊傑:提早分手的好處

方俊傑:提早分手的好處 2016年11月25日 魚油一樽 拍拖三年,港男袁偉豪跟港姐岑杏賢各自在社交網站宣布分手。哦,分手啫。平常得一如陳凱琳用錯四字詞語,或者吳若希未婚懷孕。當林丹式偷食漸成常態,朱千雪能夠考取碩士仲話要讀多個博士,其實比甜蜜情侶突然分手更令人驚訝。 看似稍為有少少懸念,只在時間性。宣布分手前幾日,二人還齊齊出席朱千雪的畢業禮。台慶夜,男方還充當女方的攝影師。看似一切如常,好像還甜甜蜜蜜,點解突然話分手就分手?對很多理智的成年人來說,朋友間的社交與工作上的聯誼,比個人情緒,實在重要得多。不可示人以弱,必須保持優雅,即使背後感情生活如何混亂如何低落,見人時,總要交戲。舉個例子,你發現你的另一半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攤了牌,你很難過,但你的好姊妹今晚擺酒,你可以怎樣做?你只可以裝作若無其事,換上飲衫,裝出笑臉,照樣攜眷出席。讓他人看上去彷彿一切如常。越正常,內裡往往越不正常。以此理據作推測,袁與岑待一切需要見人的活動完結後,戲做完,急不及待宣告分訊,很合情合理。 兩封分手宣言。女方的一封,表示一段感情裡面,如果信任及安全感不再存在,不懂得如何維繫。看似埋怨男方未夠可靠,但字裡行間,依依不捨。好,再看一看男方的發言,聰明地自責一直未能增加女方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顯示出風度。但在結語祝福女方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永遠幸福快樂,則斬釘截鐵。我不是甚麼愛情專家,我只是單憑文字推測,我覺得男方想離開的意欲,稍大。 想離開便說離開,也是好事。能夠在未於人前互相攻擊互相仇視互相折磨時,和平地分開,已是好事。我常覺得,分手並不可怕,可怕是分手後的變化。愛情是很神聖,但動物性才是日日夜夜需要面對。思想出軌引致身體出軌,導致關係崩壞;或者身體出軌引致思想出軌,導致關係崩壞,是無奈,但太常見,無奈也得接受。反而一段關係變質了,一夜之間,由最親密的人變成陌路人再變成被對方情願從未存在過的人,被迫地親眼目睹人性無比自私,最教人難受。所以,我強烈呼籲,做人不要太自私,如果明知一段關係在本質上有不能修復的問題,就不要強扮好人掩耳盜鈴,其實是賤格地等到自己另有十拿九穩新關係,才敢提出分手。在死線前下重大決定是很困難,是有點冒險,但這樣才是對任何對你好的人好。不過,自私的人,不會理會他人死活;而不自私的人,又一定會盡力避免做壞人去傷害他人。結論是,無論甚麼人,未到避...

20161125-安裕:基辛格又來了

安裕:基辛格又來了 22:35 25/11/2016 東西南北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仍然活踴於世界政壇。資料圖片 特朗普當選總統不到十天,基辛格就在紐約中城區Trump Tower與他見面,時間比特朗普會晤可能擔任國務卿的羅姆尼更早。基辛格是傳媒報道當中,選後第一個會晤特朗普的外交事務巨擘。事實上,美國此刻沒有一個人能夠在美中關係、美俄關係、中東局勢的通透比得上93歲的他。今天的美中關係、美俄關係、中東局勢三者格局,追本溯源便是基辛格擔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和國務卿年代塑造出來的;今天研究這三個範疇的學者,學生年代讀的是基辛格外交談判記錄檔案。特朗普找上基辛格問道,是找對了人。 基辛格膾炙人口是1971年裝病甩掉記者,從巴基斯坦飛到中國大陸執行美中破冰秘密任務。當然,他的377頁哈佛大學畢業論文《The Meaning of History》是哈佛最長的學士論文也是另一談資。但是,基辛格真正身份是至今仍然無可爭議的外交專家,從甘迺迪到奧巴馬,十個美國總統都曾諮詢他的意見;他見過毛澤東到習近平的所有中共最高領導人;蘇聯時代北極熊象徵人物布里茲尼夫是他的談判對手;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是他展開穿梭外交拉攏各方。特朗普上場後,美國面對的也是這三大外交議題,基辛格辦公室在紐約曼哈頓,到區內的第五大道晤特朗普也只是十幾分鐘。 基辛格退出官場後,1982年自設諮詢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這家公司賣的是政治分析,合夥人包括他以前的白宮拍檔斯考克羅夫特上將(Brent Scowcroft)。這家公司客戶不少是跨國巨企,美國運通、可口可樂等比比皆是。如果要請基辛格親自出馬,除了大隊人員旅途開銷,諮詢費更是天文數字。不過,這些錢於大企業來說非常值得,今天還有誰可以直接見到中共領導人或西歐領袖?就在會見特朗普前不久,基辛格到了英國見首相文翠珊。基辛格並非推銷員,其人學力極深,五十年代著文一針見血剖析核戰略,三十出頭在哈佛獲終身職,多年來筆耕不輟,十年之內寫成「歲月三巨著」的《White House Years/白宮歲月》、《Years of Upheaval/巨變歲月》與《Years of Renewal/再生歲月》;兩年前出版《World Order/世界秩序》。 特朗普可以從基辛格得到甚麼意見,此刻外界無人得知,儘管美國學界對基辛格頗有爭議,...

20160116-媒體:臺灣正“大選” 日本在釣魚島又攪什麼局?

媒體:臺灣正“大選” 日本在釣魚島又攪什麼局? 2016-01-16 00:14:00 原標題:【快評】臺灣正“大選”,日本在釣魚島又攪什麼局? 正逢中國臺灣地區“大選”,日本又擺出一副與中國全面PK的架勢。 炒作   先是不斷放風要配合美國巡航南海,在中國進行南沙機場校驗試飛前,日本政府就連續表示“嚴重關切”,並聲稱“不能容忍”。最近的報導稱,在索馬里附近海域參與巡航的日本自衛隊P-3C巡邏機有可能改變返回路線,經停菲律賓加油,然後飛越南海。   後又炒作在釣魚島海域“驅逐中國軍艦”。1月12日,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在內閣會議上透露,一旦發現中方軍艦再駛入釣魚島海域,日本政府將會發出海上警備行動命令,要求自衛隊出動艦船,儘快驅走中方艦隻。   2012年9月11日日本宣佈“購島”之後,中國迅速採取反制措施,中國海監迅速打破了日本在該海域內的單方面存在,隨著中國海警力量建設及整合的加快,日本海保廳在現場日漸力有未逮。特別是近期中國配備艦炮的海警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後,日本海保廳倍感壓力,日本防務部門此時挑起此話題,有給海保廳打氣的成分。對此,中穀元說得很直白,“在海上保安廳應對困難的時候,海上警備活動一般來說是由自衛隊執行。”   威逼國內   安倍內閣當下正忙於準備修憲和今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不能沒有話題。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在國內炒作中國海上威脅,積極為派遣軍事力量介入南海創造政治及輿論條件,但無奈南海畢竟在空間距離上與日本相去甚遠,日本國民和相關機構興趣不大,有日本有識之士尖銳的批評稱,“連菲律賓、越南都不去巡航,日本操的哪門子心”? 安倍政權幾乎靠中國話題活著,時不時為了國內政治需要渲染“中國威脅”,新《日本防衛合作指標》、《新安保法》等重要文件無一例外都在開篇大書特書“中國海上擴張”。其中,釣魚島及東海油氣田當然是最合適不過的題材。在國民對介入南海並不十分買賬的情況下,重新挑起釣魚島問題則能很快吸引眼球。   渾水摸魚   近代以來,每當中國周邊遇到一定挑戰和困難的時候,日本總是不會缺席,老試圖從中漁利。 當下,中國在南海面臨著巨大的外交、軍事和輿論壓力,臺灣選舉又可能使得台海局勢增添新的變數,日本可能以為自己的機會又來了。長期以來,中日雙方在釣魚島海域部署軍事力量均十分慎重,該海域的管控主要由海警與海保廳這樣的執...

20161124-立場新聞:關公災難:劉心悠跑十年還是一百公里,問題在那裡?

關公災難:劉心悠跑十年還是一百公里,問題在那裡? 2016/11/24 — 10:03 立場新聞 三間聯盟 Facebook 圖片 近日又見本地「公眾人物類別」「最資深」跑者劉心悠出現於 facebook 廣告:「因為好奇,劉心悠誤打誤撞走進跑步世界,誰料一跑,就整整 10 個年頭。她花了 3,650 天,跑完了 100 公里路程,也跑出快樂人生……」 不用多説,留言幾乎是一面倒的喝倒采。這都怪寫廣告文案的人,完全沒有跑步經驗,以為「十年」跑「一百公里」好勁,將焦點放在這兩組數字,而且又語焉不詳,結果幾乎人人都以為她十年才跑了 100K ,我十年晚晚疴夜尿來回都 100K 啦,劉心悠你好 X 巴弊咩? 劉心悠大概得罪廣告商,再三看清文案,「我當年定下目標要儲足 100公 里,每年參加一次 10 公里賽事,不經不覺間,今年已經完成任務了,老實說,我都驚訝自己可以堅持跑得完。」就會發現劉小姐很可能想說的不過是要儲足一百公里「比賽距離」,而要連續參加十年渣打十公里,沒有轉半馬、沒有放棄、捱得住沉悶無氣氛、及行花巿咁擠逼,至少我們身邊不少朋友早已放棄跑渣馬了,劉心悠堅持至今,也真的要有相當的耐心和毅力。 大部份跑友一旦投入長跑,很自然就會向著「更快的時間」和「更長的距離」進發。然而時間和距離,就是長跑運動的全部嗎?長跑,更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每人都有各自的演繹。長短快慢都好,喜歡就跑,自己跑得高興就好, 可以去參加馬拉松或者其他比賽。正如美國神奇降落的薩利機長每天都跑 20 公里,但是他對參與比賽了無興趣。他就是體現了「各自演繹跑步生活」這種哲學的好例子。 再看下去,劉心悠說:「最初幾年參賽,總會追求時間成績,後來發覺,為何要這麼辛苦?為何要跟別人比較?做人,應該開開心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隨心而行,沒有壓力和負擔。如果有一天,跑步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疲累的事,我不會強迫自己再去做。」 「心悠說,最愛跑步的自由度,可以自行決定時間、地點、速度,又可以邊跑邊聽音樂,非常寫意。」 以上的說法, 我們倒是相當受落。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間,要約齊朋友打球,或者在運動前後再吃飯吹水實在不易,大概只有跑步可以最有效率地盡用空餘時間來做運動,也可以讓一個人獨享一段時間的運動吧。如果劉心悠跑步跑足十年,每天也是高高興興舒舒服服地跑兩三公里,...

20161115-黎恩灝:有法管無法治,不認命要抗命

黎恩灝:有法管無法治,不認命要抗命 20161115 【明報文章】學者戴耀廷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以法達義」16字解釋何謂「法治」,言簡意賅,從中亦連結到法治、人權和規限政府的關係。此中目標,往往由自由民主政體達成。 ADVERTISING 今日威權政體成熟之處 那麼,威權政體(authoritarian state)能有法治嗎?簡單的回應是它「有法律而無法治」;更準確而言,威權政體司法制度背後的價值基礎,不是法治(rule of law),而是法管(rule by law),意即法律和司法系統僅是政權管治的工具,而非防止濫權的制度——即使有三權「分立」,卻無法互相制衡。 今日威權政體的成熟之處,在於毋須事事嚴刑峻法,亦能收法管之效。學者Tamir Moustafa和Tom Ginsburg在Rule by Law: The Politics of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一書指出,威權政體和極權國家的差異,在於願意保留司法部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既能包裝自己有「法治」的形象,也能令法院成為鞏固政權的工具,例如: (1)透過司法判決加強社會控制,將反對派邊緣化; (2)法制維持一定自主,予人有「法治」形象,鞏固政權的管治正當性; (3)控制行政官僚,並處理體制內不同派系的鬥爭; (4)維持司法機關的公信力,保障商界的產權和經貿利益;及 (5)透過具有非政治化形象的法院裁判政治爭議,使政權表面上置身事外,實際上獲得有利的判決。 總而言之,威權體制下的司法部門,儘管享有局部自主處理日常民事或商業案件,但在涉及政治敏感的案例,卻往往不敢觸碰政權,更有可能被政府利用作打壓異己的工具。 釋法條文令港無法享完整司法獨立 人大第五次釋法,除了衝擊香港法治,本質上就是中國威權政府出於政治利益,利用中國憲法和《基本法》訂立的法制打壓反對派,既成功排斥政治異見組織參選議會,也向溫和反對派收殺雞儆猴之效,更製造政治機會,令建制派在補選中有機可乘。而且,在法院判案前釋法,等同在訴訟過程直接施加政治壓力,令判決成為香港法制是否向政權示忠的尺度。 但要命的是,按威權政府的如意算盤,只要容許香港法院仍有一定自主,在無關政治鬥爭的民事及刑事案件作公正判決,做到「儆惡懲奸」,亦能維持法院公正不阿的公眾形象,保...

20161123-端傳媒:性別歧視可能造成男性心理健康問題

端傳媒:性別歧視可能造成男性心理健康問題 2016-11-23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122-dailynews-sexism/ 一名男性在店舖的廚窗前經過。 研究指,性別歧視可能會造成男性的心理健康問題 。攝:Jeff J Mitchell/Getty 美國心理學會(APA)旗下學術期刊《諮詢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於11月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對女性存在性別歧視,比如追求花花公子式的生活或對女性有掌控欲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儘管研究結果針對各類不同的男性化特質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極其符合傳統男性化特質定義的人,心理健康更差並且更不願尋求心理幫助。 論文摘要 論文第一作者 Joel Wong 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IU Bloomington)諮詢與教育心理學副教授,他與合作者通過對1萬9453名參與者進行研究,試圖分析總共11類傳統的「男性化特質」(masculine norms)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這11類男性化特質包括:求勝慾、保持情緒控制、冒險、參與暴力、發揮主導作用、花花公子式的生活、自我信賴、工作第一、掌控女性、輕視同性戀和追求社會地位。而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員將其分為3種狀況:負面心理狀況(例如抑鬱、焦慮、社交障礙等)、正面心理狀況(例如對生活滿意等)和心理求助(例如尋求心理輔導等幫助手段)。 Wong 等人發現,這些男性化特質中有許多都與負面心理狀況有關聯,而其中相關度最高的3類特質是:自我信賴、追求花花公子式的生活,以及對女性有掌控欲。Wong 認為,後兩類都與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有關,這說明性別歧視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問題,還很可能對男性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而在不同的負面心理狀況中,相比於抑鬱,符合傳統男性化特質定義的人更容易孤獨、對他人有敵意,以及存在社交障礙。 Wong 強調,他們的研究結果只是顯示了男性化特質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性,而非因果性。他指出,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特質」在現在看來都已經很過時了,因此符合這些特質的男性更不受人歡迎,從而導致他們的心理問題。他舉例稱:「放在過去,如果一個男人是花花公子,他的伴侶可能會忍氣吞聲;但在當今社會,這個男人更可能會...

20161123-端傳媒: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於北京辭世,享年79歲

端傳媒: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於北京辭世,享年79歲 2016-11-23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122-dailynews-chenyingzhen-pass-away/ 八十年代於台灣創辦《人間》雜誌的陳映真今天在北京辭世,享年80歲。 陳映真與《人間》雜誌社全體同仁。圖片來源: 《人間》雜誌39期 / 黃淇攝 台灣著名作家、《人間》雜誌創辦者陳映真,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作為台灣戰後文學重要旗手,陳映真具有現實主義批判精神的作品影響甚廣,不過其支持兩岸統一的政治立場也備受爭議。 陳映真2006年6月移居北京,9月起兩度中風,自此卧病10年。曾有朋友建議陳映真返回台灣,但由於身體狀況欠佳,夫人陳麗娜最終並未同意。 病逝消息經由陳麗娜通知台灣家人後,才在親友間傳開。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呂正惠為慶祝他明年80歲,正在籌備「陳映真全集」,沒想到突然傳來噩耗。曾與陳映真進行過4次論戰的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台灣新文學史》作者陳芳明在 Facebook 上稱陳映真是自己「文學的早期啟蒙者」,雖然其後雙方「在政治信仰上、意識形態上、藝術美學上,都呈現南腔北調的狀態」,但陳映真仍然是「可敬的論敵」。 與陳映真熟識多年的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聞訊後指,陳映真一生的文學貢獻都在台灣,相當於「國家級」的文學家。雖然在台灣白色恐怖後,陳映真成為認同共產黨的第一代知識分子,不過王曉波認為陳映真的左派思想並非來自政治因素,而是「讀書讀出的問題」。但陳映真因此不見容於國民黨政權,獨派也不喜歡他,最後在大陸病逝,讓人不勝欷噓。 與陳映真認識超過半世紀的作家季季表示,聞訊後傷心許久,自己有和陳映真、尉天驄、黃春明一起過節的習慣,雖然彼此政治立場不同,但「老朋友在一起不談政治」,尊重彼此的理念與選擇。她評價陳映真中英皆佳,其作品早期文學性較高,晚期則意識形態較強,偏向統一及批判美國資本主義在台灣的運作。 整台戲裏,沒我這個角色,我也沒半句詞兒,你懂嗎?⋯⋯這個社會,早已沒有我們這個角色,沒有我們的台詞,叫我說些什麼哩? 陳映真小說《趙南棟》節選 陳映真1937年11月8日出生於台灣竹南,本名陳永善,筆名來自其早逝的孿生兄長。1959年,還在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外文系就讀的陳映真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

20161122-葉韋君:新女性需要舊道德:民國《婦女雜誌》的厭女論述

葉韋君:新女性需要舊道德:民國《婦女雜誌》的厭女論述 20161122 作者:葉韋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婦女雜誌》創刊封面 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婦女雜誌》(1915-1937)是民國時期發行最廣,時間最長的婦女期刊,發行量曾達萬份以上,每月出刊,常常賣到斷貨。既然名為《婦女雜誌》,應該是以女性為目標讀者群,但因女性的識字率不高,能寫文的人更少,所以在雜誌上發聲的總是男性,他們往往細數女性的缺點,要求她們檢討,或者呼籲所有的父親、丈夫善盡教養責任,以免中國被落後的女性拖垮。因為她們的保守性太重,當男子已經同意女性解放後,她們還寧願守著畸形小腳和貞節牌坊,她們氣量狹小又迷信,只知誦經念佛,而不肯走出家庭,對國家社會毫無貢獻。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教授梅嘉樂(Barbara Mittler)就說,「厭女」幾乎是中國婦女刊物的傳統。 《婦女雜誌》讀者來信的標題統計,最常出現的是「女、婦、問題」。 最顯著的現象是許多男學生來信,極力想要擺脫他們在家鄉、未受教育的未婚妻們。單在 1923 年,雜誌刊登關於婚戀的通信就達 59 封,在 12 月號編纂了「五位想解約者的來信」,陳述新青年遇上舊婚約的集體敘事。江西九江的竹軒八歲就有了童養媳婦,他說: 她是個未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愛情為何物,我雖有時在我母親面前勸她放足識字,她哪裡肯信,只輕輕的走開罷了。我母親常常因她性情不好,不知受了多少氣……她又是女界最蠢者,連女紅都不知做…… 儘管竹軒的父母不甚滿意,但這位自小在他家接受教養的女孩,卻還能「自主性地」不學識字、不肯放足、不做女紅,甚且不斷主動要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顯然不合一般對童養媳的認知。問題是,這些極可能被拋棄的未婚妻們根本沒有發言機會,所以也很難獲得她們版本的故事。 然而,當有女性為這些沈默而被遺棄的姊妹發言時,卻被男性批評為「帶有性別偏見」,是敵視男性,偏袒女性。這種對女性發言身分的攻擊並不是少見的現象,1920 年學生領袖施存統(1899-1970)就在《民國日報》發表〈看不慣女士二字〉,認為發文署名「女士」,是女子「不自重,甚至是不知羞耻的舉動」。1921 年接任雜誌主編的章錫琛(1889-1969),也主張取消「性別界線」: 我們有一個堅決的信條,以為婦女問題,並非專是婦女的問題,實在是兩性的問題,是全...

20161113-警惕達人石永泰:奪回輿論陣地,戰勝沉默的人

警惕達人石永泰:奪回輿論陣地,戰勝沉默的人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星期四早上,摸上前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位於金鐘的 Chamber,時差關係,接待處的小几上平攤着的還是早一天的英國《衛報》,希拉里一臉躊躇滿志的相片填滿頭版大半,標題是「American Decides」;副題是「Presidential rivals in final push as polls give Clinton the edge」,一天後,美國總統卻換上同一版面上,只獲分配一小格的特朗普。 「好多事情也恍如隔世啦,你看昨天之前,同昨天之後已經很不同啦。那會令很多人反思,我們說這麼多『膠』嘢,有什麼用呢?你班人自high,寫這麼多『星期日明報』,那麼多文章講自由法治,但到頭一選出來,是阿Trump,原來那麼多人收埋收埋。」 訪問甫開始,石永泰便亮出他的agenda︰「香港可能也有一大班沉默的人,你如何去win them over,告訴他們關他們事?」 過去一星期,石永泰很忙,一口氣接受幾間媒體訪問 ,就千字釋法內文逐點反擊,引來相反意見,他再反擊,乒乓球桌上一輪你來我往之後,他沉澱下來︰「你從條文上去說,可以講十日十夜,但會畀心機看很多論述的、仔細咀嚼的,是社會上某部分人;我用英文說是preaching to the converted。」 從前從政者相信,得輿論得天下,希拉里選前一星期氣勢磅礴,獲多份大報歸邊背書,結果全世界一同跌眼鏡︰「你睇Trump就知,所有所謂知識分子報都話Hillary贏,但原來中間有班人,他們也會看電視,可能好膚淺地睇,不會仔細分析,最重要是荷包和搵食,Hillary講『stand for human right』,在他們來說與他們完全無關;所以我條主線是,要抽高一點來講,中國講法治和我們香港法治是兩回事,要強調是兩回事,和點解是兩回事。」 當釋法已成事實,奪回輿論陣地便是義務。打一場文宣的逆轉勝,資深大律師石永泰要由法治ABC講起。 兩種法治 「With all due respect,內地近年經常講依法治國,他們也會用『法治』兩個中文字,但和香港或西方社會經常講『rule of law』,雖然中文同為『法治』,但概念是不同的。」 西方社會崇尚的法治精神,以限制政府權力為尚,中國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