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5-何慶基:瘋狂的傘運人
何慶基:瘋狂的傘運人
19:52 25/7/2015
■數以十萬計港人去年為了爭取真普選而參與佔領運動。資料圖片
雨傘運動的確把很多人的瘋狂面相帶了出來,從警司朱經緯歇斯底里的揮動警棍見人便失控狂打,到因為在網絡上被批評挑戰便呼天搶地的激烈反應,處處表現出情緒失控的瘋癲狀態。另一方面,參與雨傘運動的學生又何嘗不瘋狂?有學不上,卻到街頭餐風露宿,冒被扑頭噴胡椒霧之險追求遙不可及的民主。一個不幸運還會犯上襲警刑責,終生留下烙印。十數年窗下,難得入大學成社會精英,卻偏要放下榮華富貴的可能性,押上自己的將來。難道這不是瘋狂?
好好的一位享有高薪厚職學者,有社會地位備受尊敬,竟然把這些美好東西拿來賭博,走出來與權貴抗爭,示威、露宿、絕食,就是為了那個叫理想的東西。聰明香港人都明白,擁有這樣豐厚條件,香港即使全面崩潰,大不了舉家移民,一家就可以繼續安全快樂享用其他國度的人權自由。這自作賤的追求理想舉措,在腦袋只能容納金錢和權勢的人眼中,是絕頂的瘋狂。最嚇人的,是人數以十萬計的港人竟然也加入這瘋狂族群!學生不再為找好工買樓而讀書,成人爭取不再是高薪厚職,而是這些東西叫理想、公義!簡直是集體瘋狂。
西諺有云「上天想人滅亡,必先令他/她瘋狂」。另一方面,西方傳統中,瘋狂也是智慧的來源。瘋狂狀態往往能顯現人性的醜與善,也能擦亮人的眼睛,看到事實真相。在莎士比亞《李爾王》中的李爾王,當被迫至瘋癲邊緣後才重拾智慧,看清楚誰是誰非。正就是雨傘運動這極端事件和部份人所稱的「瘋狂行徑」,讓香港人能更清晰看到各般嘴臉。
自文藝復興開始,西方社會相信藝術創作者生長於土星影響之下,其本性是多愁善感兼情緒不穩,卻抱有無限理想,受制於外在環境但仍不甘受困,渴望破繭高飛。這關於藝術工作者的悲情浪漫構想,當然與現實不符,惟此形象已深入人心,導致跑江湖扮不羈的偽術家多不勝數。把瘋狂浪漫化固然膚淺,不過在無數裝模作樣的「扮土星人」中,也有為理想而迹近瘋狂的人。
當米開蘭基羅為教宗畫西斯汀教堂的壁畫時,他把自己關起來,除了起初階段有助手幫忙外,三年多的大部份時間都是日以繼夜單獨繪製那巨大天花壁畫,旁邊的人都視這單獨承擔繪畫如斯大工程為瘋狂行動。有一晚拉菲爾偷偷走入教堂觀看,那令米開蘭基羅筋骨破損、雙目幾乎失明的壁畫,其宏偉卓越令拉菲爾欽佩得匆匆回去修理自己的作品。就是米開蘭基羅這個瘋狂的人,在那瘋狂狀態下,製作了人類文明史上一件巨作。
所謂「瘋狂行徑」,某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特別是權力架構對瘋狂的定義,例如不守架構所訂定的「正常」行為就是瘋狂。米開蘭基羅不是聖人,他對金錢也有一定的執着,但當面對自己的創作時,對自己的創作有堅持、對素質有驚人的執着,只是人家不習慣也不明白那份堅持,而稱之為瘋狂。
十萬人冒胡椒噴霧、催淚彈和警棍走上街的「瘋狂」,其理想、視野和堅持,那些眼光淺狹到只懂求財求勢的夏蟲,又怎會明白?如果以為那些超越她/他們一己狹窄思想能觸及的範圍就是「瘋狂」,真是睬佢哋都儍。
何慶基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19:52 25/7/2015
■數以十萬計港人去年為了爭取真普選而參與佔領運動。資料圖片
雨傘運動的確把很多人的瘋狂面相帶了出來,從警司朱經緯歇斯底里的揮動警棍見人便失控狂打,到因為在網絡上被批評挑戰便呼天搶地的激烈反應,處處表現出情緒失控的瘋癲狀態。另一方面,參與雨傘運動的學生又何嘗不瘋狂?有學不上,卻到街頭餐風露宿,冒被扑頭噴胡椒霧之險追求遙不可及的民主。一個不幸運還會犯上襲警刑責,終生留下烙印。十數年窗下,難得入大學成社會精英,卻偏要放下榮華富貴的可能性,押上自己的將來。難道這不是瘋狂?
好好的一位享有高薪厚職學者,有社會地位備受尊敬,竟然把這些美好東西拿來賭博,走出來與權貴抗爭,示威、露宿、絕食,就是為了那個叫理想的東西。聰明香港人都明白,擁有這樣豐厚條件,香港即使全面崩潰,大不了舉家移民,一家就可以繼續安全快樂享用其他國度的人權自由。這自作賤的追求理想舉措,在腦袋只能容納金錢和權勢的人眼中,是絕頂的瘋狂。最嚇人的,是人數以十萬計的港人竟然也加入這瘋狂族群!學生不再為找好工買樓而讀書,成人爭取不再是高薪厚職,而是這些東西叫理想、公義!簡直是集體瘋狂。
西諺有云「上天想人滅亡,必先令他/她瘋狂」。另一方面,西方傳統中,瘋狂也是智慧的來源。瘋狂狀態往往能顯現人性的醜與善,也能擦亮人的眼睛,看到事實真相。在莎士比亞《李爾王》中的李爾王,當被迫至瘋癲邊緣後才重拾智慧,看清楚誰是誰非。正就是雨傘運動這極端事件和部份人所稱的「瘋狂行徑」,讓香港人能更清晰看到各般嘴臉。
自文藝復興開始,西方社會相信藝術創作者生長於土星影響之下,其本性是多愁善感兼情緒不穩,卻抱有無限理想,受制於外在環境但仍不甘受困,渴望破繭高飛。這關於藝術工作者的悲情浪漫構想,當然與現實不符,惟此形象已深入人心,導致跑江湖扮不羈的偽術家多不勝數。把瘋狂浪漫化固然膚淺,不過在無數裝模作樣的「扮土星人」中,也有為理想而迹近瘋狂的人。
當米開蘭基羅為教宗畫西斯汀教堂的壁畫時,他把自己關起來,除了起初階段有助手幫忙外,三年多的大部份時間都是日以繼夜單獨繪製那巨大天花壁畫,旁邊的人都視這單獨承擔繪畫如斯大工程為瘋狂行動。有一晚拉菲爾偷偷走入教堂觀看,那令米開蘭基羅筋骨破損、雙目幾乎失明的壁畫,其宏偉卓越令拉菲爾欽佩得匆匆回去修理自己的作品。就是米開蘭基羅這個瘋狂的人,在那瘋狂狀態下,製作了人類文明史上一件巨作。
所謂「瘋狂行徑」,某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特別是權力架構對瘋狂的定義,例如不守架構所訂定的「正常」行為就是瘋狂。米開蘭基羅不是聖人,他對金錢也有一定的執着,但當面對自己的創作時,對自己的創作有堅持、對素質有驚人的執着,只是人家不習慣也不明白那份堅持,而稱之為瘋狂。
十萬人冒胡椒噴霧、催淚彈和警棍走上街的「瘋狂」,其理想、視野和堅持,那些眼光淺狹到只懂求財求勢的夏蟲,又怎會明白?如果以為那些超越她/他們一己狹窄思想能觸及的範圍就是「瘋狂」,真是睬佢哋都儍。
何慶基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