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0-陶傑:桃花源——文化糞土

陶傑:桃花源——文化糞土
23:45 30/7/2015


■書展結束前,參展商都減價促銷。

  書展結束,現場剩下的新書以噸計,全部當廢紙一樣清走,傳媒鏡頭拍到,輿論為之痛心。

  但是,港人每天浪費的食物、廚餘,自助餐席上由廚師精心炮製,動物血肉累積而成之珍錯,一樣每天白白倒掉,也數以噸計,難道就不值得心痛?書展上賣不出去的書,與所有滯銷的商品一樣,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所有的商品都經過設計、投資,費盡製造人的心血,書不見得比其他商品高貴。

  好笑的是,既然民意為棄書心痛,即心理上將書看高一線,認為賣書應該比賣甚麼魚蛋、牛雜、波鞋「矜貴」,但真正要掏錢的時候,民意又是不是情願吃少兩串魚蛋,多買一本書呢?

  書店生意難做,倫敦、紐約、東京都一樣,但香港有別於此一級別國際大都會之處,首先在於租金,出版商情願將滯銷的新書留在會展現場當垃圾清理,也不願運回公司,除了公司本身並無多餘空間,租倉存書也需另費一筆,只有當垃圾處理掉方便省事,是最合理的打算。

  沒有足夠的空間,賣書這門生意就難以為繼,出版商沒有空間存書,讀者也一樣。有長期閱讀習慣之讀者,至少值得擁有足夠的空間營建一間書房,為自己的精神世界開闢一方淨土。最肯花錢買書的人,以消費力計,應以青壯年族群為主,但香港的年輕一代,如果未能脫離父母,就只能住劏房;有幸結婚成家者,房間都愈住愈袖珍,一間書房之奢侈,必然超過一個愛瑪仕手袋。

  智能電話與平板電腦大行其道,閱讀風氣衰落,已經是全球趨勢,但歐洲之德國、法國,對智能電話尚有起碼之抗拒,餐廳、咖啡店、車廂,不設網絡,看書解悶,依然有生存空間。歐洲的核心國家,一向都是文藝興盛之大國,本來就閱讀風氣暢旺,今天遭到科技之入侵,在讀書這片精神領域,尚有起碼的實力抗衡。香港的文化根基本來就薄弱,面對新科技,全無招架之力,望風披靡,香港人想要熱愛閱讀,時代的列車已經駛走,這件事永遠也不會發生。

  幸而尚有每年一度書展,書展依然有一個「書」字,是提醒香港人記得閱讀的唯一機會。書展邀請作家、學者、文化名人,創造氣氛,營造市場,也令各家出版商可以繼續生存,甚至拼搏機會。香港可以沒有書展嗎?當然不可以,因為香港是一個沒文化的城市,絕不會主動追求,香港就像一個頑童,不可以不迫著他讀書做功課,書展或許是一種「強加」的文化,但沒有這種「強加」,以中國歷史的經驗來看,人民群眾將很有機會「打倒孔家店」,不讀書不識字,視文化為糞土。


陶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