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20180929-KtoyhK:愛呼吸<論盡爆煲媽咪>Tully

圖片
KtoyhK:愛呼吸<論盡爆煲媽咪>Tully 0:43 29/9/2018 有時電影會是一部魔力之作,內裏充滿生命而又令人喝采,著墨的話題可構成寓意的點題,是人前人後相關而會探討的種種生活,但又可是深厚的表達。所以以電影作語言,去說明導演想說,從生活的出發到令觀眾明白生活的改變,體會有不足;明白可改善;認識想改變。<論>是一部容入在生活場景,透視家庭面貌的簡單直接電影。而觀眾深感這電影女主角的能力,散發難耐的感慨,淡言細嘗魔力是不斷發酵。 女主角是一名在職媽媽,她育有兩位孩子,故事是以她迎接第三位小孩開始,這一家四口的家庭,內裏充滿問號,有在職媽媽怎日日照料身邊人,有丈夫如常的生活作息,有小孩辛苦從學習的失卻,也有媽媽對未來的顧盼。他們沒有忘記他們之間的不足,全因是這名在職媽媽對家庭的支持是去持之努力。只因一個家庭的女性,是最重要的一環,而電影中首場就是女主角的盡力展現的動態,令觀眾難明她用意,但她的一舉一下對她孩子的舉動,深深為這電影播下很重要的訊息:要相信一切。沒有女性附出和調和顯然沒有家庭的推進,各人的不同附出,有異有不足,也有失衡的問號,但永遠還是可以給人得著。如停頓?問一回現實;誰對家庭是最影響?或誰逃避想承諾的責任?或誰很費力去附出? 電影中說明了當今社會,在不同國家的每一個家庭,如需迎接新成員,都可構成壓力。作為像女主角的任何女性同需面對自己可否應付得來。而這電影也道出一般男性在家庭裏是可以不曾起眼,更甚是他們可作為的家庭角色能力是有限度。而女主角的選擇,是不會細數,是不去言明和不想坦白,令身邊的伴侶得悉她的憂慮。電影中她體諒伴侶是有他的問題,而他自己也是自承一切。不論丈夫會否協助她,她也盡力做好在家庭內裏的大小事務,而誕生新成員後女主角更鐵定她仍有想法,嘗試完善各問題。她明白依靠丈夫,更需做到做好,生活中;她一個人也能獨力面對,而不影響她丈夫。愛依靠的時候,她隨著照顧家庭新成員,漸漸明白伴隨家庭各成員是極之需她的家庭角色作用,同時她自己漸漸明瞭她獨力面對產生的苦處。 女主角迎來新的家庭成員,要面對種種在生活層層積下的問題,而她怎引導自己去解決。在這時此電影方是再發展這個常人會面對的現實故事。在女主角未曾因壓力失去自己的時候,她找專業人仕協助她。對自己的執意,可舒緩休息,她明白壓力之源,想做稱職的好伴侶好媽媽,要不忘對自己有所體...

20180927-BBC:「雨傘運動」四週年:反思轉化行動,中國陰影下香港未來的迷茫

BBC:「雨傘運動」四週年:反思轉化行動,中國陰影下香港未來的迷茫 2018年 9月 27日 林祖偉 這一代香港人難以忘記的催淚彈畫面。 四年前的9月28日,香港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佔領行動,示威者以雨傘抵檔催淚彈的畫面,登上國際媒體頭條,這場運動被冠以「雨傘運動」之名。示威者佔領主要交通幹道79天,與政府談判、多次與警方衝突,沒有換來北京或港府的讓步,政改方案隨後被否決,香港民主之路舉步維艱。 四年過去,這場運動的後遺症陸續浮現——多名示威領袖官司纏身;以「傘運」光環投身議會的人,因為宣誓事件失去議席,或是被阻參選;崛起的「港獨派」遭到官方連串打壓,提倡「港獨」的香港民族黨近日被取締——種種事件揭示中港矛盾在四年後並未有緩解的跡象。 BBC中文採訪了一些運動領袖以及建制派人士,回顧這場運動的得與失,以及討論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困境。 「傘運」成與敗 「佔領」行動的起始,源自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寫了一篇題為《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的文章,鼓勵民眾以非暴力公民抗命形式,爭取政治權利。 結果證實,我們做不到、整個民主運動都做不到,我們是否不夠深思熟慮,當然也可以這樣說。 戴耀廷, 佔領行動發起人 「重頭來過會不會做(發起運動),可能如果知道之後發生那麼多事情,花那麼時間,那可能會思考一下,還會不會寫這一篇文,」戴耀廷對BBC中文說,「但我不會說後悔。」 他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其後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牧師朱耀明,發起「佔領中環」(即「佔中」)行動。他們三人被稱為「佔中三子」。 「佔中三子」以及多位示威政治人物,目前被控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等罪名。戴耀廷說,四週年並不是回顧這場運動的最佳時機,但今後難保自己會否身在牢獄。 至今,他一直甚少翻看催淚彈當天的畫面,催淚彈發射前,他身處政府總部外的陣地,根本不知外面發生的事情,但現在因為案件需要,反而重看當天的畫面,他坦言「有些記憶開始沖淡」。 戴耀廷說,如果知道往後發生這麼多事,他或會思考一下會否提出公民抗命。 「佔中三子」希望透過威脅發起群眾運動,迫使北京與他們談判,但完全不成功,中國人大常委會在8月31日宣佈一份反對派不會接受的政制改革方案(又稱831決定)。戴耀廷當時已說,運動在「這階段已失敗」,佔領行動已經是一場「大龍鳳」(香港俗...

20180927-非常人物:英導演拼貼傘後時代,他們至少留下來

非常人物:英導演拼貼傘後時代,他們至少留下來 21:13 27/9/2018 蘋果日報 雨傘運動距今不過四年光景,香港本土派已然杯盤狼藉,港獨議題成為政治禁忌,「香港人」這身份依舊曖昧。面對看似晦暗無光的未來,香港年輕一代總愛動輒拋下一句:「冇錢做賤民,有錢就移民。」 曾以黃之鋒及社民連成員馬雲祺為主角、拍攝紀錄片《未夠秤》的英國導演杜浩綸(Matthew Torne),在新作《分域大道》中,以鏡頭追蹤後雨傘時代的香港人。只是今次,因近年英國脫歐討論而同樣對身份認同若有所失的杜浩綸對港人多了一份同理心:「面對紛亂時局,或去或留,聽似簡單。」他苦笑,「But it's not easy.(但不容易)」 記者:陳芷昕 攝影︰李家皓 儘管在倫敦有房屋、有妻子,杜浩綸這些年來駐足於家的時間少之又少。作為一個熱衷探討人權和政治議題的紀錄片導演,杜浩綸經常到訪不同國家,以鏡頭捕捉活在強權下的百姓。2009年,他在競逐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Enemies of the People》中擔任助理監製,拍攝赤柬於柬埔寨進行種族滅絕的故事。近年他又忙於在越南拍攝有「越南Lady Gaga」之稱的女歌手梅瑰參選國會的故事。 然而,一直讓這個英國導演饒有興趣的,卻是香港這片彈丸之地。杜浩綸八歲時,倫敦的家裏安裝了有線電視,他接觸到大量香港電影。他如獲至寶,也因而對香港產生了憧憬。2003年,23歲的杜浩綸從北京來到香港修讀電影,初臨貴境的他迎面而來就是50萬人上街反23條的七一遊行。至今,當日畫面仍歷歷在目,他甚至視之為人生的轉捩點:「香港人爭取民主的熱情讓我非常激動,啟發了我相信人民的力量。」杜浩綸後來甚至到英國牛津大學讀現代中國研究,在香港史學家曾銳生的指導下,以「後殖民時代的香港政治」為題做碩士論文。 杜浩綸從2011年3月開始,用了3年半時間,追蹤當時15歲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及17歲社民連成員馬雲祺,記錄香港人反高鐵和國教等社會運動,拍成紀錄片《未夠秤》。之後,他再參與拍攝紀錄片《黃之鋒:熱血青年vs.超級強權》,訴說的都是香港人尋找和確立「香港人」身份的故事。 香港爆發雨傘運動初期,杜浩綸因忙於《未夠秤》的後期製作而身心俱疲,一直到10月才回港,但即使人在英國,他也不停留意相關網上直播報道。傘運落幕後,杜浩綸一直念茲在茲,想記錄後雨...

20180927-李怡:傘運四年

李怡:傘運四年 2018年09月27日 明天是傘運四周年。前幾天,英國《Guardian》刊登一篇評論香港民族黨被禁制的文章說,2014年之前,香港獨立是一種異乎尋常、很少人接受的政治觀念,直到中國政府拒絕給予沒有篩選的直選,而引來一場長達79天的和平抗爭運動,卻仍然未能讓當局接受《基本法》所規定的民主訴求,這促使年輕人認識到,只要香港仍然處於中國統治之下,就沒有民主的希望。其實是沒有阻止香港向下沉淪的希望。 年輕人的沮喪和無助,在2016年2月催生了魚蛋革命,3月催生了只有一人現身的香港民族黨,而香港其他年輕人組織也紛紛提出自決的奮鬥口號。連一些較保守的民主派甚至建制派,在那時候都強調本土化。 接下來,中共和港共政權不惜破壞三權分立體制,以行政赤裸裸干預立法機關選舉,以人大釋法破壞香港的司法獨立,對主張獨立甚或自決的年輕人進行置之死地的打壓,公平正義趨於萎縮乃至蕩然。 令人咋舌的一步,是以《社團條例》取締只有一個人的言論而沒有註冊、沒有行動的香港民族黨,並以殘酷帝制時代的株連九族思維,宣稱任何人對這個社團給予援助或提供集會場地等都屬於違法。 港共政權不單止剝奪《基本法》訂明的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權利,不單止遠離文明,而且到了隨便劃「紅線」的不可理喻地步。 文明國家可以討論以至組織政黨推動魁北克獨立、蘇格蘭獨立、加州獨立,如果香港社會不容許談論與憲制條文相違背的話題,那麼這個社會的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就等於死亡。在「獨立」成為「紅線」、而何謂獨立又出自掌權者自由心證的情勢下,政界、學術界、輿論界,基本上已產生寒蟬效應,不是避而不談,就是在講維護言論自由等等之前,先要像念咒語般說句「我不支持港獨」。 不過,在刊憲取締香港民族黨的同一天,最先被DQ而且官司纏身的梁頌恆,就宣佈他加入了另一提倡獨立的組織「香港民族陣綫」並擔任發言人。而上星期,游蕙禎就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提出「對香港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從北京分裂出來,形成一個新的民主國家」。梁、游的參與社團和論述,在任何文明社會都稀鬆平常,但在現時香港,卻要冒很大風險。在深深佩服他二人的勇氣之餘,也深感香港遠離文明社會了。 傘運之後及香港專制化的發展,在香港新世代的意識中,種下的卻是一位年輕評論家所說的「已獨不回」。今年的香港人身份調查顯示,18至29歲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中國...

20180926-梵蒂岡新聞:《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全文

梵蒂岡新聞:《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全文 23:17 26/9/2018 https://www.vaticannews.va/zht/pope/news/2018-09/zh-pope-francis-message-chinese-catholic.html 在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針對主教任命問題簽署一份臨時性協議後,教宗方濟各9月26日向中國天主教信友和普世教會發表了一封信函。教宗首先向所有忍受磨難的中國信友們致以欽佩之情,為中國教會的圓滿合一發出呼籲,並尤其鼓勵中國青年以活潑的信德,為建設祖國未來而合作,用熱情將福音的喜樂帶給所有的人。教宗就協議的價值與目標提出靈性指示,籲請普世教會的信友們以祈禱和友愛陪伴在中國的弟兄姊妹們。此外,教宗也勉勵在中國的地方教會團體負責人與民政當局互相對話及聆聽,「克服彼此敵對的態度」;聖座也邀請中國領導人一同繼續走對話之路,以增進聖座與「中國人民真正的友誼」。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 “他的慈愛直到永恆,他的忠信世世長存” (聖詠100,5) 在中國教會內最親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全體教友,讓我們感謝上主,因為祂的慈愛直到永恆,並承認“祂造成了我們,我們非祂莫屬,是祂的子民,是祂牧場的羊群!” (聖詠100,3)。 此刻,在我的心靈深處迴響起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在2007年5月27日的信中勸勉你們的話:“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啊,妳這個在那跋涉於歷史中的億萬人民中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羊群,耶穌的話對你是何等鼓舞和具挑戰性:‘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12,32)。[…]因此,‘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5,16)”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五節。)。 1.近期,針對目前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尤其是針對它的未來,流傳著許多彼此相反的聲音。我知道這些紛亂的意見和看法會導致不少的混亂,會在許多人內心引發反面的情緒。對某些人而言,會產生疑問和困惑;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有如同被聖座拋棄的感覺,與此同時,會對因為忠於伯多祿繼承人而承受苦難的價值提出令人苦惱的問題;相反,對許多人而言,積極的等待和反思激發了對更加寧...

20180926-月巴氏:沒有特務戇J,只有高官戇X

月巴氏:沒有特務戇J,只有高官戇X 23:13 26/9/2018 睇《特務戇J》,我無比快樂,但又隱隱然有種唔知點形容的感覺。 我是經過戇豆洗禮的人,超愛由Rowan Atkinson飾演的這個成年人——這個成年人,不是甚麼Kidult,純粹是懶理成人世界種種(虛偽)規條,但佢咁做,肯定不是為了達到甚麼懶偉大的反動目的,他就只是一個不幸披著成年人軀殼、每天不幸存活在成人世界的細路。 Why他不可以表達自己?因為他近乎不言不語(即使有講嘢你都聽唔到佢講乜,又或者,根本冇人願意聽清楚佢講乜)。只有(自以為)正常的成年人才會有咁多嘢需要講需要發表。發表,對成年人來說是(自以為)正常不過的行為。 所以他注定是孤獨的。 永遠記得《Do It Yourself Mr. Bean》這一集。戇豆邀請了兩個同事去佢寒舍Count Down,但同事頂唔順戇豆大費周章安排的所謂節目,於是趁他不為意把時針校到12點,Yeah,新一年話咁快已經來臨,戇豆同佢隻Teddy Bear安然就寢,而同事隨即去了戇豆隔籬屋個Party——一個真正屬於成年人的Party,繼續Happy。 這一集,好好笑,但又好悲哀。當戇豆置身成人世界裡,注定是一個異鄉人。 難怪真正明白戇J的是一班細路。當長期冇任務喺身的凌凌漆不得不做一個風度翩翩(唔找過夜數)的豬肉佬,同樣被國家忘記的戇J,就做小學老師,(擅自)訓練小學生成為特務人才,而成班細路明顯好受教,好鍾意呢個(被大人遺棄的)大人。 戇豆,是Rowan Atkinson早在讀電子工程碩士時就開始思考的角色,是動用理性而得出的一個角色;戇J,則是Rowan Atkinson將戇豆靈魂注入占士邦的人物,旨在打破占士邦(以及英國特務)被既定的懶有型——當007總是可以一邊攬女一邊單人匹馬拯救世界而又Keep住有型時,戇J就注定只能自以為浪漫兼冇喺乜人幫陀的情況下完成任務,而又Keep住甩轆和符碌。 所以我不喜歡上一集的安排,安排在任務中嚴重犯錯的戇J深入神秘的東方潛修,試圖動用一種「東方主義」的思維模式,將戇J的愚笨夾硬詮釋成大智若愚(但暗地裡其實依然在取笑西人視角中的東方)。結果成集最好睇,就只是播片尾Credit時,接近一鏡直落地拍(Rowan Atkinson用獨門肢體語言示範)戇J式廚藝。 今集的戇J終於變回原來的那...

20180924-眾新聞:【傘運4周年】眼淚為誰流——「逆權空姐」吳敏兒

眾新聞:【傘運4周年】眼淚為誰流——「逆權空姐」吳敏兒 撰文: 記者吳婉英 發佈日期: 24.09.18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5154/%E5%90%B3%E6%95%8F%E5%85%92-%E8%A1%8C%E6%9D%8E%E9%96%80-%E9%9B%A8%E5%82%98%E9%81%8B%E5%8B%95-15154/umbrella-movement 4年前的9月28日,任職英航空姐的吳敏兒,如常在香港往倫敦的航班上當值。飛機抵達倫敦,她一下班就趕回酒店上網看新聞,越洋看著警方向夏慤道示威者投下一枚又一枚催淚彈的畫面,「我喺酒店房冇停過流眼淚。」 吳敏兒恆常在香港與倫敦之間飛來飛去,一去5至8日不等。由預演佔中、罷課,到催淚彈、佔中啟動,她一直有留意,但總是不在香港,無緣參與。 到10月初、9·28之後的第5、6日,她才回到香港,落機後回家稍作休息,她就急不及待前往金鐘佔領區,「(佔中)第一日我唔喺香港,冇得同大家一齊開始。咁今日都第5、6 日,呢件事一定要有我份。雖然我留唔到過夜,但我希望喺我生命裡面,呢件事我有去過現場、參與過。我亦應該一盡(職工盟)執委嘅職能,去支持社運裡面呢件事、呢場民主運動。我好想裡面有我嘅影子,哪怕只係揸住枝小蠟燭。」投身工運逾10年,她知道工運與社運根本密不可分。 工運出身的吳敏兒,對雨傘運動的想像有別於一般抗爭者。何君健攝 雨傘運動的79日,她留港的日子不多,仍盡量到佔領區。「見到好多不同種類嘅人和事,能夠喺同一個目標走出嚟。我哋(職工盟)身處嗰個位置,有人用木板搭咗啲花架,喺度少少種嘢咁,又啲係講環保,再行前少少係講動物保護,佢哋帶埋貓貓狗狗咁。我真係覺得,喺一場運動裡面,吸引之處,係咁多爭取唔同主題嘅人,竟然匯聚晒喺呢個地方……你就咁睇題目,大家係截然不同㗎喎,個微妙嘅地方就係,因為大家都知道,背後係個制度唔公義、唔民主,我哋個社會就千瘡百孔喇。」 傘運不是無功而還 然而,有別於很多長期「瞓身」參與傘運的抗爭者,多次進出佔領區的吳敏兒,將警方向手無寸鐵的市民擲下87枚催淚彈、政府跟學生對話後交不出實際回應、梁振英的冷漠態度都看在眼裡,始終不寄望一場運動足以推翻「831框架」、換來真普選,「一路我都係嗰個心態,冇期望過高……唔會有...

20180921-劉細良:【讀書好】中國模式下的現代東印度公司

劉細良:【讀書好】中國模式下的現代東印度公司 2018年09月21日 羽田正作品《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讀書好】 早前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在北京會見李克強,《紐約時報》指,馬哈蒂爾在見面後,已明確點出取消中馬合作基建項目之因,「我們不欲見此狀況:新殖民主義因窮國無法與富國競爭而出現」。這明顯是衝着「一帶一路」的中國模式而來。 殖民主義先鋒 究竟十八、九世紀的舊殖民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是否一開始就是用炮艦強行打開落後國家的大門呢?大英帝國是舊殖民地帝國代表,她們東來開拓的先鋒,其實是一間跨國「央企」,名字叫做東印度公司,它的模式是沿襲自更早的荷蘭的聯合東印度公司VOC。這些企業不屬於國營,在操作層面是完全商業化。十七世紀荷蘭人在北海沿岸城市開始與東方進行貿易,他們隨季候風一齊到達亞洲,採購同樣商品帶回歐洲,割價競爭。最後共和國政府介入,將六間企業合併為聯合東印度公司,並給予特許狀,壟斷亞洲貿易,並且可以用荷蘭國會之名,在東印度建立要塞任命總督、僱用士兵,甚至與當地統治者簽訂條約。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色,是既有政府權力作後盾,但又不屬於國營,表面是商人控制,實際上是官商一體。東印度公司與十七、十八世紀亞洲進入世界貿易體系起着重要角色。大家要進一步瞭解殖民主義拓展史,必須認識鴉片戰爭前由東印度公司作先鋒的這一段經歷。台灣最近出版了日本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What is Human History)系列,這套普及歷史書有系統地解說近世的演進。東京大學東洋文化史研究所教授羽田正作品《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歷史》,就是以東印度公司為主角,是這方面的好讀本。 回顧東印度公司作為帝國的代理人這段歷史,是為了作對比,今天在非洲、東南亞及中亞作為中國模式代理人的「中」字頭央企,同樣是官商一體,參與世界各地港口、能源及公路鐵路等基礎建設,而表面沒有「中國」二字的科技企業華為、中興,則負責進攻資訊基建,背後同樣由一個黨控制。東印度公司曾經為宗主國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將基督教文明、英語及現代商業文化、會計保險制度及股票市場帶往亞洲。東印度公司背負殖民帝國的歷史罪名,但也為殖民地帶來了一些近世的價值觀念。香港開埠後出現的洋行制度,便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加爾各答留下的遺產,中環地主亞美尼亞人遮打爵士便是在當地洋行工作,...

20180914-劉細良:【讀書好】中西軍事力量消長的背後:《火藥時代》

劉細良:【讀書好】中西軍事力量消長的背後:《火藥時代》 2018年09月14日 歐陽泰《火藥時代》從軍事技術角度分析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 【讀書好】 每天看電視新聞,很大機會看到中共軍演,耀武揚威,宣揚大國崛起。中國人對軍事實力有一種情意結,因為他們深信近代中國的屈辱史,是源自軍事力量不如西方,英國艦隊東來,以船堅炮利打開了大門,而香港割讓亦成為屈辱記號。 鴉片戰爭時清軍還在用明朝年代的火繩槍,英軍已經用更快更準確的燧火槍,清軍在用袁崇煥年代的紅夷大炮,而英軍已使用榴彈炮。由於近代軍事力量比不上西方,大家就開始探討究竟為何發明火藥的中國人,卻沒有發展出先進的火藥武器,稱霸全世界呢?今天介紹一本關於中西方軍事技術「大分流」的作品,書名叫《火藥時代》(The Gunpowder Age),作者是歐陽泰(Tonio Andrade),他上一本著作《決戰熱遮蘭》,重構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取得台南的故事,已經指出中國的軍事力量在明末十七世紀並不遜於西方。他認為我們經常受誤導: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他們並未應用在戰爭上。而追尋這種蔑視軍事科技的文化根源,大家會認定是儒家思想誤人,只重道德文章,忽視自然科學,重文輕武。 軍事決定一切 歐陽泰的研究顯示中國自宋代已廣泛應用火藥於軍事用途,經過幾百年後,火藥才流傳到西方。東西方軍事技術消長,歷史學、社會學及文化史家均從「競爭國家體系」理論去解釋,此理論認為因歐洲分裂為多個彼此對立的國家,他們面對一種優勝劣敗的競爭壓力,迫使各國不得不改善自身的政經與軍事結構。相反中國是個大一統帝國,這讓中國人欠缺實驗精神及改革動力,導致國家發展停滯。 其實,中國所謂大一統只是假象,統一王朝建立後一樣存在激烈的種族國家對抗、競爭,而中國軍事技術曾幾何時曾領先全球,在一三五𤳙到一四五𤳙年的元明過渡期期間,中國戰事頻繁,步兵部隊變得越來越仰賴火器,而且與同時期的歐洲相較,火器的使用率不僅較高,也更有效率。明初的軍事政策規定,每十位士兵至少要有一位持有火器;到了一四𤳙𤳙年代的最後三、四年間,此一規定已經提升到十人中有三持火器,而歐洲則是要到一五𤳙𤳙年代的中期才達到此比例。明朝才是世界史上第一個「火藥帝國」。 一四五𤳙年開始,中國軍事模式改變了,東西方開始走上不同道路。從一四五𤳙到一五五𤳙年,中國戰爭少,而戰事...

20180907-劉細良:【讀書好】煤礦裏的金絲雀

劉細良:【讀書好】煤礦裏的金絲雀 2018年09月07日 Clive Hamilton的新作《Silent Invasion: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因為中共的反應而廣受注目。 【讀書好】 大家還記得去年澳洲出版界發生一宗「封殺」事件嗎?當地知名公共知識分子Clive Hamilton撰寫一本關於中共滲透澳洲,操控當地傳媒、政客及輿論的作品,原本答應的Allen & Unwin出版社表示經過徵詢廣泛法律意見後放棄有關計劃,一共三間大型出版社因擔心中共報復而不敢合作。 事件曝光後在澳洲引起軒然大波,國會議員一度考慮在議會特權保護下由國會出版,這本書終於由一間商業出版社接下,順利於今年中面世,書名叫《無聲的入侵:中國如何將澳洲變成傀儡國家》。由於封殺新聞令此書早受國際關注,日文版權早已出售,至於中文版權?暫時未見蹤影。這本書猶如「煤礦坑內的金絲雀」,據說老一輩礦工落坑工作,會帶一鳥籠,內有金絲雀,若突然發現雀不叫,便知道有毒氣洩出,大家趕緊逃命。如果最終香港、台灣也沒有人敢接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大家便知道「厲害了,我的國」。 今天香港明天世界 坦白說,作為香港人,對作者引述中共滲透澳洲當地政客議員、前政府官員、華文媒體、教會組織、商會及操控留學生,大家沒有甚麼反應,因為自八四年以來香港人已經「習慣晒」。今天新聞是教育大學校長播放勁歌熱舞掩蓋學生會長發言,特首公開譴責學生會開學致辭,怕學生言論得罪習近平。另一邊廂那位香港國家領導人四出發律師信恐嚇評論員,而全港只剩下一個染紅的免費電視,每天在新聞中為建制派宣傳,至於大家認為較少受操控的有線電視,本星期剛完成由國企中移動「包養」手續程序。政客官員為討好中共謊話連篇,凡黨看不順眼的候選人索性取消資格。自八五年推行的本地選舉也完全變質,由中聯辦幕後操盤,見到鋪天蓋地的「陳凱欣健康大使」宣傳品,你還相信這是一場「香港人的選舉」嗎?至於報章雜誌、商會、教會、留學生組織就更加不用說了。 Clive Hamilton一書的重要性不在於其內容,而在於他成功用這出版計劃測試出中共在澳洲社會無遠弗屆的政治影響力,事件也促使澳洲、新西蘭正視中共的無聲入侵。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Rory Medcalf認為此書引起國際共鳴,在於他的研究顯示了外國力量如...

20180831-劉細良:【讀書好】美帝的歷史考察

劉細良:【讀書好】美帝的歷史考察 2018年08月31日 徐國琦教授研究中美之間的共同歷史,書中的人物故事充滿趣味性,也具歷史意義,圖為原著英文版(左),中文版最近在台灣出版。 【讀書好】 最近香港人最熱門的時事話題,首推中美貿易戰,這場被稱為史詩式的貿易戰爭,被視為世界兩大強權的新冷戰時代開始。為了做時事評論節目,我最近一直重新閱讀中美關係史的作品,昔日在大學念書的書單,必定收錄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家鄒讜的作品《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 1941-50》,此書最大的啟發,是闡述了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左搖右擺,最後失掉了中國。 虛偽的美國 美國在清末民國時代的形象,十分正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建立世界和平的「十四點原則」,支持民族獨立自主,中國知識分子一度視威爾遜為救世主。但美國的問題是當時並非世界霸權,有一種「小國」心態,二戰前意圖在歐亞紛爭不斷中保持遺世獨立,保持中立不參戰,對日本侵略中國袖手旁觀。此舉令中國人對美國的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轉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才正式對日宣戰。1942年總統羅斯福有了「使中國成為大國」的戰略構想,邀請蔣介石參加會議。 鄒讜指這是羅斯福的「陰謀」,希望中國一方面拖住日本,靜候打敗希特拉之後,以中國作基地出兵收拾日本。如果美國政策可以堅持下去,就不會有今天中美對抗。但美國傳媒對蔣介石十分嚴苛,認為他是腐敗的獨裁者,天真的美國人反而相信去延安考察的美軍觀察團,報告指延安是中國未來希望。美國政府在關鍵時刻阻止了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在東北的軍事行動,放生了中共,完全錯估了中共的狡猾欺詐。到了1949年解放之後中美斷交,毛澤東送上文章《別了,司徒雷登》寸爆美國。 韓戰是中美之間爆發的正面戰爭,但隨後中蘇決裂,開啟了雙方「戰略夥伴關係」聯手對付蘇聯,這造就了1972年尼克遜訪華,中美建交重返聯合國。美國的搖擺,用今天術語來說叫做「左膠誤國」,在道德、價值理念與利益、戰略考量之間游移不定。 美國人蒲安臣是清廷首任外交使節。 誠懇的美國 中美關係除了外交之外,另一研究方式是兩國民間的互動,是近十年來正興起的「國際史」研究方向。國際史不止於國家與國家間的關係,還包括政府或非政府、群體或個人之間的互動。徐國琦教授的《中國人與美國人》是值得大家一讀的作品,...

20180824-劉細良:【讀書好】見字如來,文字活化

劉細良:【讀書好】見字如來,文字活化 2018年08月24日 《見字如來》是一本令中文字活起來的好書。 【讀書好】 同次文化堂彭志銘飲茶,問起書展新書銷售情況,你說銷量最好是《撑廣東話》,這是預計之中。我說應該編一本關於不同人認識、學習一個廣東話書面語的故事,這應該很有趣。在《壹週刊》工作的日子是我學習廣東話書面語的黃金時代,本地印刷媒體用廣東話的少之又少,大家都認為白話文才是正朔,只有《壹週刊》「不扮高深、只求傳真」,要求將被訪者口語用文字寫下來作direct quote,那時在文稿編輯吳順忠老師指導下,才開始學習書寫廣東話,也知道每一個口語,都有對應的書面語。吳老師一次將「水靜河飛」打了個大交叉,我就問錯在那裏,他說:「細良,你自己想一想,水靜下來時,為甚麼條河會飛走,不合理,正確應該是水盡鵝飛,河水乾了鵝就飛走,不是更合理嗎?」近年才知道,吳老師是陳白曙的學生。 活化中文字 其實啟發我對這些文字學習故事興趣,是來自張大春的作品《見字如來》,他近年致力於中文字研究的普及工作,先前出版了兩本作品《認得幾個字》、《送給孩子的字》,向讀者介紹中文字如何有魅力,以文字當故事的主角。他在《讀者文摘》的「字詞辨正」專欄,是將個人體驗與文字結合成散文,而非沉悶的文字學考據,最近結集為書,就是《見字如來》。 人前訓子人後訓妻 他的書寫方式參考宋代講唱文學話本,在引出正文或主題時,先講一段意義及情景相關的小故事,一方面作鋪排,一方面是等現場聽眾安定下來,這段落稱為「得勝頭回」,廣東話就是「攞個頭彩」的意思。這些小故事,就是張大春回到生命中學習及運用文字的情境、零碎片段記憶。 書中寫禮貌二字,他由憶述父親教訓開始作「得勝頭回」,這引起我對母親的思念。因為當年母親就像他父親一樣,總會在最歡樂的場合,注意我是否忘形失態,當人客散去,才耳提面命。所以,我受訓斥的記憶常與愉悅廝鬧經驗的記憶綁在一起。比方說:入學之前我在家裏沒有玩伴,一旦有客人來訪──特別是訪客還帶着與我差不多同齡的孩子;通常我都會格外撒潑淘氣,大人每每呼為「人來瘋」的一種毛病。每當訪客離去,父親就會抬手扶一扶眼鏡框,那就表示他要認真罵人了。開場白一向是:「常言道:『人前訓子,人後訓妻。』這是要面子的人幹的事;我呢,總想着替你留點面子,所以呢,還是等人走了才說這些。剛才呢……」剛才如何呢...

20180817-劉細良:【讀書好】民族自決悲歌:蒙古王烏蘭夫故事

劉細良:【讀書好】民族自決悲歌:蒙古王烏蘭夫故事 2018年08月17日 楊海英教授以蒙古近現代史為研究對象,以日文出版多本有關專著。 【讀書好】 我們對蒙古有超現實的浪漫想像,這拜金庸武俠小說所賜,《射雕英雄傳》刻劃大漠風情,鐵木真、華箏公主、神箭哲別與少年郭靖的邂逅,令我們少年時代起對蒙古草原充滿幻想。八十年代第一次踏足內蒙古自治區,大失所望,甚麼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派胡言,有的是樣板蒙古包,建在水泥地上。八十年代「蒙古」之所以牽動香港少年心,還因為在中史課上,老師講到中華大地版圖,一塊完整的秋海棠葉,硬生生缺了一塊,這是外蒙古,在民國時代離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獨立了出去,背後受蘇聯唆擺,老師說時眼中有淚光。這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痛啊! 與虎謀皮委曲求全 我真正認識近現代蒙古歷史,是來自俄尼斯.朝格圖(漢文名字叫楊海英)教授的作品《沒有墓碑的草原:內蒙古的文革大屠殺實錄》,書中描述中共如何用各種謀略,拉一派打一派完成種族清洗,最先參加共產黨陣營的蒙古人,是土默特和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人,曾是「根正苗紅的延安派」,以雲澤(日後改名烏蘭夫)為代表,中共利用延安派肅清和瓦解日治滿洲國培育的東蒙幹部。達到目的之後,「無用的」延安派也被整肅。最後,蒙古民族整個精英階層被迫害殆盡,草原上十多萬蒙古人被慘殺,共黨終於完成了內蒙古種族清洗行動。這書提到烏蘭夫這位「蒙古民建聯」、「蒙古班禪」,為社會主義及民族主義理想奮鬥,一生討好中共,希望保持內蒙自治區的高度自治,最後失敗收場的故事。 楊教授之後為烏蘭夫獨立成書,該書近月繙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書名叫《在中國與蒙古的夾縫之間:一個蒙古人未竟的民族自決之夢》,主角就是當代蒙古王烏蘭夫,歷任內蒙自治區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由他的一生揭開蒙古人與中共合作,希望民族自決、獨立建國,到退而求其次,接受高度自治,最後被欺騙及背叛的血淚史。 烏蘭夫曾是爭取民族自決、高度自治的蒙古民族主義者,但在中共獨裁統治下,所謂自治只是權宜之計。 共黨最恨自決 帝國崩潰,民族獨立,新國家誕生,是歷史規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及大清帝國的崩潰,都催生了民族獨立運動。孫中山革命,最後清帝遜位,滿洲人交出政權,滿蒙原是大清帝國的統治階層,已不想再參與這個大漢族主義建立的中華民國,於是謀求獨立。任何民族獨立,必定與地緣政治及...

20180921-蘋果:【野人周記】獨有的心安

蘋果:【野人周記】獨有的心安 2018年09月21日 日本的登山文化:高山之上,險峯之側,總能找到簡樸舒適的住宿──劍山莊。 【野人周記】 「這樣走,不建議,路太長。」當萩原英雄先生知道我們計劃翌日遊罷尾瀨之原後便一口氣翻越燧之岳的時候,急急跑到我們房間,強烈建議我們改變行程。 綽號「鬍子熊先生」(ひげくまさん)的萩原先生,是日本高山濕原尾瀨之原「檜枝岐小屋」的主人,他不懂英語,我的日語幾乎是零,但他的身體語言十分清楚:擔心我們。蓄着花白大鬍子的萩原先生,六十開外,是我心目中典型的「山人」。「山人」在日語中有多個意思,山裏住的人、靠山為生的人、神仙、甚至是山中人型妖怪,在東北一些地區,卻是當地人對從事山林工作且熟知山林的山之達人的敬稱。除了最年輕的小杜,我們的確較像一般不太專業的郊遊人士,我嘗試在地圖上點出過去兩天從檜枝岐村翻越會津駒之岳、大杉岳,經御池、裏燧林道和見晴新道來到這裏的行程,證明是有能力應付的,萩原先生想了一下,似乎明白,便沒再說甚麼。小屋是由萩原先生曾當獵人的祖父在昭和20年(1945年)建造的,在這裏生活了半個世紀,除了打理山屋,還當嚮導員,看看食堂中掛上的各種協助山難拯救的感謝狀,便知道他對尾瀨瞭如指掌。再次查看地圖,並考慮天氣情況,我們最後也決定更改計劃,把緊凑行程分成兩日。結果證明萩原先生的建議是對的,不但能更好細味尾瀨高山濕原之美,也發覺沒有把路況一片泥濘、不易應付的「翻越燧之岳」行程壓縮至半天,是明智之舉。 檜枝岐小屋, 萩原英雄先生經營了三代人的山屋。 預訂山中住宿勿失約 別當失格旅者 兩天之後,攀上急陡的物見山後,已頗疲累,還遇上天氣突變,只得在鬼怒沼的避難小屋中躲避雷雨,雨勢稍停,便急忙踩着已變成溪澗的山路下山,到達預約好的八丁湯溫泉時,只比預計遲了十多分鐘,但已見到雨中門前焦急的接待員。曾經預約日本住宿的朋友都知道,入住時間是必填項目,如果遲到,是有義務致電通知店方的,入住遠在深山的山屋和溫泉山莊,這個尤其重要,因為店家會十分擔心,客人是否在途中出了甚麽意外。溫泉方面知道天氣突變,已經一直嘗試致電通知我們,但我們為防雷擊,早已關掉電話。正想表達歉意,接待員卻毫不介意,一心只想盡快讓我們舒適地安頓下來。 在日本登山,無論多偏遠,幾乎都能找到住宿,也許因為條件所限而設施簡陋,但定會整潔舒適。十三年前...

20180924-健吾:你知唔知香港家長最大問題是什麼?是不思考!

健吾:你知唔知香港家長最大問題是什麼?是不思考! 24/9/2018 對食物有要求和「揀飲擇食」,香港家長會分嗎? 因為飯盒一事,有很多家長傳我簡訊。他們都不敢,不想留言。怕那些家長「朋友」看到不高興。 那位網友這樣說的: ~~~~~~~~~ 我這兩天見到你寫學校飯盒的文章,我就想起幾年前我囡讀緊傳統學校時,我做義工家長負責睇飯,第一日由一個老屎忽家長教我個程序和注意事項,佢第一樣野就話唔可以比D細路食剩太多,最少要食8成,第二、食飯時間唔可以傾計,食完飯又要睇書又唔可以傾計,期間個老屎忽巡黎巡去,細路食完要舉手比義工睇左先可以唔食,我直頭覺得自己似獄卒多過似義工。 好啦,講番D飯盒,我之前都聽過好多人話學校飯盒難食,但我當時心想可能某些小朋友或某些飯盒問題姐,唔會款款都難食掛,點知D學生一打開個飯盒,果種焗宿味飄出黎,係隔夜飯味,再睇飯盒入面,豬扒係兩塊正方型白色紙皮咁樣,面頭鋪左一pat杰汁,D蔬菜好似粒骰咁切到一粒粒,你就咁睇係唔會知係咩,就算我問D細路都唔會知係咩,因為完全無味,意粉就硬到一舊,有些細路食兩啖就舉手,叫我過去睇下可否唔食,我最初都有勸下細路,食到幾多得幾多,我唔係驚浪費,依D垃圾食物,掉左都唔可惜,我係驚細路餓親,但後黎我都由得佢地,一餐半餐唔會餓死既,有一個細路同我講:「Auntie,我求左我媽好耐,佢都唔肯比我帶飯啊!我真係食唔落啊!後黎我見到細路阿媽,我問佢:你又唔洗返工,又住得近,點解唔比個女帶飯姐?」 佢竟然答我:「我廢事整慣佢下下要揀野食,縱慣曬,揀飲擇食。」 好多家長把分辨食物味道和挑食當為同一樣野,我估中國人好驚比人話無家教、揀飲擇食、縱壞,我心諗:你地大人都揀好食既野啦,點解細路要默默接受劣食。 其實飯商唔止係學校揀,家長教師會都有份揀,但問題係飯商比sample你,當然好食好多,其次係其實間間都咁差,只係揀一間無咁差。 我個女一開始就自己帶飯,所以無試過學校飯。但我每次去睇佢地食飯,都見到我女食得好開心、好滿足。 現在,我女轉左國際學校,飯商都唔係本地學校果幾間,味道好好多z木 老師自己都係食果D飯,有Carbonara、肉醬意粉、Chicken a-la-king,有新鮮salad,飯後食水果,家長回去學校隨時可以買個飯黎食,每日$34。 我觀察過一、二年班最抗拒,但...

20180925-鄺穎萱:【小企鵝】生活與生存

鄺穎萱:【小企鵝】生活與生存 2018年09月25日 最底層的大象頂着猴子,猴子又背負兔子,兔子背上扛着小鳥,層層叠叠似在嬉戲,卻是一個藏傳佛教的故事。 【小企鵝 】 在不丹旅行,雖然身處高海拔地帶,經常出現不適,但只要舉目遠處,見到大自然及人文風景,內心就會平靜下來。 這地方經濟發展落後,但國王發明了「國民幸福指數」,相對於國際常用量度經濟發展水平的國民所得指數,他認為經濟增長不一定代表國民快樂,發展不是一切,生活在傳統宗教、文化及社會習俗中,也不代表落伍保守。於是不丹自獨立建國以來,就走上了與別不同的發展方式,包括不走工業化、保持農業經濟,盡量減少土地開發大型基建,維持小國寡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國王相信這就是幸福。在不丹普那卡宗堡,見到一張有趣的動物唐卡壁畫,對於宗教色彩濃厚的唐卡,一般人興趣不大,但以四頭動物擔當主角,又是另一種味道,令人眼前一亮。 四頭動物由最底層的大象頂着猴子;猴子又背負一兔,兔背上扛着小鳥,層層叠叠似在嬉戲。原來圖像背後隱藏了一個藏傳佛教的故事。 有一天國王問智者怎樣才能夠社會和諧國泰民安,智者乃畫了四頭叠羅漢式的動物,然後解說小鳥長住山谷裏頭,看他嘴裏叼來種子掉下泥土裏,種子發芽生長,轉眼長出大量青綠枝葉,大樹為後來的兔子提供食物;待至大樹結果時候,又為從後加入的猴子供應生活所需;大樹成蔭後,待在山谷裏的大象得以遮蔭,給他一個舒適居所。 快樂不丹 生活的選擇 故事簡單易明,四種不同動物但求溫飽,有瓦遮頭,生活平實愉快。如果將這個說法伸延到我們的現實世界,大家都追求想生活安穩,中國人說的安居樂業,事實是放於四海皆準,當一個人在餓肚子邊緣掙扎的時候,就是在求生存。對很多人來說生存距離生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不丹人民同樣不能倖免。才不是一句「快樂不丹」就可以飽肚子。活在物質世界,誰也逃不了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誰也明白生存的重要,我們對生活的種種「不滿」甚至「徬徨、茫然」背後,或許在很多人抑鬱的心境裏,存有一個最大共通點:忙着競爭求「生存」,卻因此不再記得享受「生活」的滋味。自己來回不丹不止一次,認識到當地人很有一套活在當下的心情,不丹人樂天知命,你可以說他們隨遇而安,負面的會認為這是不知進取,其實,求生活或是求生存都是生活的選擇,在在考驗我們的態度。 當我們高喊發展棕地填海建屋之餘,不丹政府卻堅持保留7...

20180925-影壇人物:柏林影展最年輕導演,山中瑤子反擊日本羊群文化

影壇人物:柏林影展最年輕導演,山中瑤子反擊日本羊群文化 2018年09月25日 年僅21歲的山中瑤子,是柏林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參展導演。 東京東中野的獨立電影戲院Porepore的店長說,已很久沒這麼「爆」過──9月1日晚上9點場,太陽未落山門票已全數售罄,臨時追加10點半超級夜場亦引發搶飛潮。影院內外貼滿這部名為《Amiko》的電影海報,另有A4紙直接印上「音樂教授」坂本龍一的評價:「久違的爽朗日本電影。怎麼說呢,看完後留下的感覺就是清爽。此外還有年輕。」 9點入場,全場滿座,另後面追加摺凳、側邊加樓梯席,無位坐的再加企位……大小僅約半個百老匯電影中心影院的空間,最後竟塞進逾200人。 幕起,緊急通道燈熄滅。這部由山中瑤子──柏林影展史上最年輕導演執導的電影開場。 撰文:楊天帥 我對日本有太多不滿 電影《Amiko》去年拍成,今年3月曾於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港譯名為《傲嬌少女愛作戰》。影片講述主角Amiko遇上同學Aomi,她眼中一個對世俗躁動不滿、聽Radiohead的少年。直到某天Aomi突退學搬到東京,只為與一個惡俗的、象徵大眾文化的前輩同居,出於對Aomi、也是對自己的困惑,Amiko按捺不住,隻身從長野到東京,要跟Aomi攤牌。 一個高校女生的戀愛故事,卻又隱含某種強烈的批判。《Amiko》得到國際電影界的認同,登上世界各地多個影展的銀幕,獲得獎項包括光TV大獎(Hikari TV Award)、日本PIA影展觀眾大獎等,今年2月,它躋身柏林影展「青年導演論壇(Forum)」單元,令這個年僅21歲的短髮女孩成為該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參展導演。 有人拿山中瑤子與80年代日本獨立電影浪潮比較,有人說她是日本電影新一代明星。怎說都好,談山中瑤子,似乎總離不開「日本」二字。山中瑤子本人又怎麼看? 「我對日本有太多不滿。」她說。 如果她對日本沒不滿,就沒有《Amiko》這部電影。 電影講述Amiko與男同學Aomi的故事,帶出對主流文化的批判。 校園生活很無聊 山中瑤子1997年生於長野。父母管教極嚴,小學時的山中瑤子連電視也不許看。或許正因無事,她常常思考。不是愛思考,而是無法停止思考。6歲時她與父母吃飯,甚至已想:眼前這對男女究竟是否還愛對方? 「彷彿身邊每件事都在對我說話,思緒不斷在腦袋運轉,想停也停不了。」 ...

20180319-陶傑:避免被誤認為中國遊客的方法

陶傑:避免被誤認為中國遊客的方法 2018年3月19日 因為眾所周知的理由,去外國旅行「盡量避免被誤認為中國人」,竟然逐漸成為香港和台灣下一代人的網絡共識。 要做到這一點,愈來愈不困難。 首先,出外旅行,盡量單獨,即使有旅伴,避免一大堆,不要超過三名。「不被誤認為中國人」的標準愈降愈低,譬如只要不喧嘩嘈吵,講話只須降低一半聲浪,你被誤認為日本人的「幸運機率」,就會相應增加百分之二十。 其次就是衣著。首先冬天避免穿羽絨。今日香港人和中國人在冬天旅行,一件羽絨,令他們衣著外表一體化的程度,還高於四十年前中國人在大陸著七億套深藍色或灰色的毛裝。 為甚麼中國人在西方社會,被外國人一眼看得出是中國人?首先就是行為外表性格的大一統。缺乏行為的獨立、衣著外觀的獨立、性格的獨立。 行為的獨立是凡中國人萬頭攢動的地方,要裹足不前。不只勿去旅行團一車車像將牛羊送去屠宰場一樣的水晶店,名牌集散貨倉、象牙或其他精品紀念品商店,一概迴避。即使在巴黎,大家都知道羅浮宮已經日漸「中國城化」(Chinese Townitized)。而且當你在香港的豬朋狗友手機群組開始多人聲稱去巴黎的 Musée d’Orsay 看印象主義的時候,你也知道,從此戒絕巴黎一切畫廊博物館的時候到了。 歐洲的小鎮,如荷蘭的哈林、英國的梳士巴利(對,就是俄國前特工父女中毒之地)、法國的聖馬洛等,都是那些聲浪和色彩尚未懂得污染的精細地方。這樣的三四線城鎮,有豐富的內涵,未來三十年應該還很安全。 說回衣著的大一統。要穿得不像一個中國人,應該不太需要高深學問吧?即使著得 Casual,男人的褲子褲腳不要鬆跨跨,注意褲腳和褲管以及 T 恤的頸部。無印良品固然是香港有型一族的通俗選擇,但選著便服要注意 T 恤和窄褲管的末梢稱身與平滑,這樣行走大阪東京街頭,就令一個三十歲的港男,即使留一點點鬍子,也不像所謂中國人,而似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裡的那個音樂家。 四十年前香港富商王國旌(洋名 Chris Wong)邂逅初出道的女明星關之琳,在比華利山的威斯汀大酒店,據說每天早上佔用一張白枱布的早餐桌,桌上擱一份「紐約時報」,而且進出大門,打賞給門口穿全套維多利亞制服的白人門僮一百美元。 這一招到了今日,打賞那一 Part,或已不合時宜,但咖啡桌上擱一本英文讀物,則永遠有效。我知道 FT 比較老土,...

20180924-壹週刊:【高錕99年專訪】一直從事先知工作

壹週刊:【高錕99年專訪】一直從事先知工作 2018年09月24日 撰文:陳惜姿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news/spot/20180924/626430 高錕一直以來都是個先知。三十三年前,他發明了一條頭髮般幼的光纖,傳送訊息量上速度等於一束飯桌面般粗大的銅線。今日一條電話線能傳送一套電影,就是因為他的發明。三十三年後的今天,光纖才鋪到你我家門,他已經開始為他的發明而不安。當年研究這東西,從沒想到會發展成今日的模樣,將來還有多大威力呢?他又不知道。他關切地問記者:「你覺得現時人類面對最大問題是什麼,你要回答我!」人類的難題,一直就是他的難題,六十六歲的身體,仍謙虛地肩負着這等重擔。 單手承重瑜伽招式的風險︱莫華康醫生  九三年中大開放日,有學生示威,遞一個吹脹了的避孕套給高錕,叫他尷尬不已。當時是校長的高錕即場向記者表示不會追究,引來校內不少老師微言,指他對學生過分寬鬆。(資料圖片) 今年五月,「光纖之父」再得殊榮,是耶魯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一同得獎的,是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這已是高錕第九個國際著名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至於國際大獎,更是無數。 「要培養一個像你一樣出色的科學家,要有什麼條件?」記者問。 「我讀科學最大的優勢,係待人處事都用開放的態度。不要固執,想通一點就好。」高錕說。 「最好的環境,就是父母沒有限制我應該做什麼。」 童年 高錕的童年,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家成長故事。他三三年在上海出生,住在法租界,小學讀世界學校(即今日的國際學校),要唸中、英、法文。父親是律師,家境算富裕,住在一間三層高的樓房裡。而三樓,就是他童年的實驗室。 開始的時候他對化學最有興趣,滅火筒、煙花、相紙都造過。但最經典就是造炸彈,他知道混和紅磷粉和氯酸鉀後,會燃燒起來。於是他混合兩種化學品時,加入水,形成糊狀,那就不會立刻着火。 他弄來一塊濕泥,把化學品放入泥內,像搓湯圓一樣。風乾以後,他就扔落街,果然發生爆炸!幸好沒傷及途人。 「有次做氯氣實驗,吸氯氣太多,幾乎中毒。」他笑說。 化學實驗之後,他就做無線電,用五六個真空管做無線電收音機。 他的弟弟高鋙,受哥哥感染,成為哥哥做實驗的最佳拍檔。今天高鋙在華盛頓的美國天主教大學研究流體力學,亦很有成就。 一九四八...

20180921-明報: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富或貧也能獨當一面

明報: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富或貧也能獨當一面 撰文: 許莉霞 協力 馮詩雅 攝影: 周耀恩、李浩賢、譚志榮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21 Sep 2018 庇理羅士着重學生的音樂發展,校內三分一的同學都會參與音樂相關活動。 黃毛丫頭蛻變記 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官立女校,學生是來自四方八面不同階層,有富也有貧。學校有教無類,在這兒每代女生都有她們獨特的成長故事。學校也講求全人發展,畢業生總會在學業、音樂、體育,找到屬於她們的領地。筆者雖然跟不同年代校友交談,但總發現她們都是踏踏實實地在幹,對每件事都很認真,而且着重基本步。 像新生代的鄺勵齡,在音樂學會擔當領導角色,讓她成為今日獨具一格的女高音歌唱家。八十年代的黃慧玲在良師、同儕的激勵下,從前因成績差而感到自卑,到今天成為自信滿滿的老師,回到母校任教都叫她難忘。至於七十年代的盧敏儀從體育訓練當中,學會從基本做起,無論從前因由少年警訊開始加入演藝界而成獨當一面的主持,到今天成為大律師,她依然務實謙虛。這種種,她們各因從前在校建立的自信而煉成今天的卓越英姿。 (右一)現時長駐意大利,但對中學合唱團的時光依然念念不忘。 音樂勾起的快樂回憶 音樂是很多庇理羅士女生的共同回憶,像Louise,自1999年入學,便從這個音樂搖籃培育茁壯成長。在這裏她找到人生事業,也訓練成為一個獨立能幹的女生。八歲開始已經加入香港合唱團的她,進了母校順理成章也加入學校合唱團。「合唱團眾多曲目中,最觸動我是《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每唱就會勾起從前很多回憶。」這首歌旋律簡單,過去與同窗一起努力練習、參加比賽及去音樂交流團的點滴,隨着悠揚音韻在腦海裏一幕幕迴轉。 3月的校際音樂節是學界的音樂盛事,Louise和同學就整天埋首在音樂室加操練習唱歌,這段日子雖瘋狂,卻成為Louise中學時代最美的回憶。「我們只要得悉有表演機會,即使沒有酬勞,也會開開心心自己坐車去表演,演畢,還會高高興興地一起去吃東西。」音樂現成為了職業,雖然每次演出都有酬勞,縱使依然對音樂滿腔熱誠,但卻少了從前學生那份簡單純粹。 tan180512regina0117現任學生與舊生不時合作一起舉辦音樂會。 29歷屆庇理羅士的學生在校際音樂節獲獎無數。 從音樂中學習獨立 Louise從中三開始...

20180923-林超英:海水升,建人工島逆天行道,前土力處長:可築防波堤解決

林超英:海水升,建人工島逆天行道,前土力處長:可築防波堤解決 2018年9月23日 圖1之1 【明報專訊】填海是「土地大辯論」焦點選項之一,有智庫組織甚至倡議興建強化版「東大嶼都會」,填海2200公頃。天文台前台長、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圖)昨在電台節目稱,面對近年海水上升,建人工島是「逆天行道」,只會令市民花盡積蓄購買「年年(水)浸的樓」。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則不認同林的說法,認為可建築防波海堤等方法解決。 「島國想救國 你就去造島」 林超英昨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稱,聯合國屬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指本世紀海水上升約半米,惟近年科學家認為是低估,香港天文台亦曾估計,維港海水高度若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5米,足以令低窪地區水浸,「我們以前五十年一遇(水浸)……結果本世紀末就變為兩年一遇」。他說,面對海水上升,政府若仍建人工島是「逆天行道」,不面對現實,「島國在想如何救自己國家,你就去造個島製造潛在災難?是有點問題……即是市民用積蓄買年年浸的樓」。他說,人工島地面可填至沙田般高,但成本亦高。 不少低窪地區於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時嚴重水浸,林超英認為政府應檢視各區路面水平,若位處較低位置,或需建高海堤,料主要影響較舊的海岸線一帶,例如堅尼地城、鯉魚門村、大澳、東涌一帶村落,「做好高的海堤亦要設『大水泵』,即使再有水浸,都能及時抽水」。 他說,昔日在天文台已有同事提醒小心「溫黛」再來,當時只覺杞人憂天,但隨着氣候變化,空氣和海水變暖,風暴更強勁,「如煲水般,(暖)水氣走上來,成為颱風的能量」。他說雖然現時風暴進入南海次數較少,但個別風暴很強勢。 山竹「零死亡是世界新聞」 政務司長張建宗昨在一個活動致辭時形容「山竹」襲港下「零死亡」是奇蹟。林超英亦認為是次本港「零死亡」對氣象界來說是「世界新聞」,香港表現是世界第一,「美國早年有個風,令紐約地鐵廢了整個星期,今次我們只是(打風後)第二日(港鐵)迫一迫,第3日已可流通」。他又說,市民上周一(17日)在港鐵站等候上車的耐性和安靜是「高度文明的表現」,「我平時以為港人很不喜歡上班,但原來港人對做好自己份工很大熱誠」。 倡設網上地圖見實時路况 然而,林超英認為「山竹」襲港期間消息傳遞「爭咗少少」,市民無法從網上見到實時路况,建議發展智慧城市時設地圖顯示全港路况...

20180821-明報: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巾幗質樸展英姿

明報: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巾幗質樸展英姿 撰文: 許莉霞 協力 馮詩雅 攝影: 周耀恩、李浩賢、譚志榮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21 Sep 2018 微風吹,一羣羣粉嫩春綠的校裙掩映晃動着! 夕陽照,陣陣爽朗歡樂的笑聲話聲,徘徊這長長走廊上。 垂頭看,英皇道上車水馬龍的喧鬧,卻沒打擾這屹立在山崗上的謐靜校園。 綠樹蔭,散發着那股青葱生命力,正為這所走過百年烽煙的庇理羅士女子中學(Belilios Public School)的女生每天灌注成長養分,並讓這羣昔日從未入世而帶稚氣的「小白菜」們,憑藉一份自強不息的矢志,踏踏實實地煉成今天每位都是樸實能幹、堅毅頑強的巾幗英雌,更在社會上成為鳳毛麟角的一羣。今天,她們心中帶着學校給予的訓勉,走進人羣,默默地為這世代作出不同的貢獻,藉以承傳及實踐出「登高見博」的精神。 流金歲月情永在 走在忙碌緊湊的英皇道大道上,腳步也不自覺緊隨我城脈搏般,三步夾兩步加快地奔馳着。但,拐個彎,甫上猶如一彎娥眉新月的天后廟道上,遙望立在遠處特區區旗飄揚着,安靜地守護這所已是百年身的傳統女校。淡黃色是校舍的基調,配上充滿活力的鮮橙牆漆,再來大門前是排排列陣深綠色的欄柵,成了首次拜訪該校深刻又難忘的畫面。 庇理羅士的第一代校舍位於荷李活道。 要數香港百年學校,確有不少。但時光倒流,眼前這女校的可貴,源於她們是女性平等教育的起步點。這間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官立女校,在教育界創下兩個先河,一是首間中央女子書院及以私人名義捐款建校的學校。在十七世紀末的社會,因傳統觀念影下,認為女性學英語沒有用,更增加成為外籍人士妾侍的機會,故女性接受英語教育機會不多。在殖民地政府為男生提供英語教育後,當時作督學的外籍政府官員歐德理,向立法會及政府奮力爭取女性平等接受英語教育的機會。政府終在1890年成立第一間中央女子書院,這標誌香港在女性教育上的突破。此外,在當年除政府、中國社團及教會才會出資興建學校下,她們還創下以個人名義捐款興建的先例。因猶太裔慈善家庇理羅士捐獻2萬5000元予學校,在中環荷李活道中央書院原址興建三層高的新校舍,為表示謝意,學校於1893年正式以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來命名。 猶太裔慈善家庇理羅士成為首位以私人名義捐款興建學校的人,其後不少學校相繼仿效其做法。 歷史, 也有她們的份 拾坡而上,暫別繁華,換來...

20180923-周日話題:山竹啟示錄:怒中有淚的港人傳奇

周日話題:山竹啟示錄:怒中有淚的港人傳奇 2018年9月23日 圖1之1 -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對於特首林鄭月娥來說,超強颱風山竹在17日周一清早已經過去了,所以她第一時間站出來領功。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周一早上是親身出門感受山竹威力的起點,而對於關心未來香港城市興衰的朋友來說,我們還未開始盤點山竹的教訓。 或許山竹對於香港的啟示,可以用三個「好」字形容:好彩、好嬲、好可悲。 好彩:未到最勁 「好彩」是因為山竹並未近距離吹襲香港,只是在南面100公里外掠過,所以香港橫瀾島錄得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61公里,比起山竹在橫過呂宋時中心附近持續風力達到250公里不可同日而語。一般市民有所不知,政府屋宇署制定的樓宇設計標準是抵受60分鐘平均風力秒速49.2米(即時速177公里,但較高的大廈一般採用較高標準,每幢大廈的具體設計風力會因地形或高度等因素而異,再加上安全系數,一般是1.4倍),所以若果持續250公里的風力襲港60分鐘以上,高樓大廈倒塌不止是統計學上的風險,而是理所當然的「合理現象」。理論上, 在地產霸權當道的香港,若果樓宇該倒塌時不倒塌,負責的工程師隨時會被發展商起訴,要求賠償因「過度設計」而引起的額外成本。 「好彩」還不止此,因為山竹襲港時沒有碰上天文大潮,所以雖然山竹的最大風暴潮為2.35米,比1962年颱風溫黛高出約0.6米,但維港的最高潮位只有3.88米,比溫黛的3.96米還低(因為最高潮位是由天文潮和風暴潮兩者相加而成)。儘管如此,全港經歷了前所未見的水災:不但傳統重災區大澳和鯉魚門遭殃,杏花村水浸情况蔓延至全區內街,而將軍澳和海怡半島亦不能倖免。鑑於超強颱風將會愈來愈頻密,究竟受災區域會否擴大,並且嚴重程度愈演愈烈?絕對是不能掉以輕心的警示。 好嬲:政府離地 「好嬲」的根源,自然離不開特首林鄭月娥。經過山竹一劫,香港人猛然醒覺,林鄭班子不僅是離地,更完全不明白香港社會如何運作。 從周一清早開始,林鄭傾情表演她的離地三部曲:一「我為你哋盡心盡力」;二「 人哋讚我你哋彈我」;三「 你哋令我含冤受屈」。她的一句「拿特首出氣沒問題」說明了所有問題。可是她最着緊的不是那些不領情的刁民,而是張曉明主任對她讚譽有加,即使臉書上有兩萬個嬲又如何,她也不會為災後不停工不停市的決定表現半點歉意。 「好嬲」的...

20180923-FLAK聊軍事:殲10B的防空制壓能力

FLAK聊軍事:殲10B的防空制壓能力 2018年9月23日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lak%E8%81%8A%E8%BB%8D%E4%BA%8B/%E6%AE%B210b%E7%9A%84%E9%98%B2%E7%A9%BA%E5%88%B6%E5%A3%93%E8%83%BD%E5%8A%9B/895757070613028/

20180924-區家麟:高鐵與獲得感

區家麟:高鐵與獲得感 2018/9/24 — 8:38 記者停留在香港與內地口岸區分界的「黃綫」拍攝 高鐵香港段通車,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說,「有利於提升民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獲得感」一詞,怪裡怪氣,可圈可點。 「獲得感」三字,習近平掛在口邊,發揚光大;問題是,為何不具體談民眾「獲得」什麼,要說獲得「感」呢? 因為大家都深知,一條港深段高鐵,大部分人不會「獲得」什麼,充其量只有「獲得感」,即是,一切只是「感覺」。政治就是一種感覺,從來如是。 政治口號,本來都是權謀攻心計,本應暗裏運作,自己同自己講就好,但日思夜想,習以為常,結果把帶有愚民欺騙性質的謀略,都放在枱面大事宣揚了。 大家看看一眾特區高官們緊張兮兮,嚴陣以待,因為高鐵不只是交通工具,高鐵膜拜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務。 不是說高鐵無意義,耗資近九百億,總有一點效益。高鐵香港段開通了,住在新界的朋友試想想,對你有何意義?要連接內地高鐵網,直接坐巴士或東鐵過關去深圳,更便宜更省時,列車選擇多,何須繞圈到西九坐車。 當然,世上有不少人,見到時速二三百公里會亢奮會幸福,見到高鐵高速行駛穩定得茶杯裡水波不興,會有一種如同發現新大陸的自豪感。我坐過德國 ICE、法國 TGV、日本子彈火車、台灣高鐵,興奮最多三分鐘,還不是倒頭就睡。 無疑,對內地民眾而言,高鐵網絡確實能「壓縮空間」,提供方便;對香港人而言,多一條鐵路接駁,去一些內地省市較以前方便,但有種東西同樣能壓縮空間叫「飛機」,高鐵效益只限於兩廣湖南等三數小時車程內之目的地,大家又想想,你有多少機會享受這種幸福? 論速度,坐飛機快得多,你踏上飛機,會否覺得很興奮?嘩,飛得很快很穩定,搖頭驚嘆,有幸福感有獲得感?會否感恩波音公司,或膜拜萊特兄弟? 耗資近九百億興建,每天只方便幾萬人,是否值得暫且不計;基建完成了,總會對某一撮人帶來一些好處,但為何高官巨賈總要處處強調,想想高鐵就幸福,坐坐高鐵會「好感動」,看到標板上的速度就感激流涕。 絕大部分香港人,一年最多坐三數次高鐵,為何一條高鐵開通,林鄭會說成是「邁入幸福時代」? 一條鐵代表一個時代?那只是管治集團攻心計的說辭、精心鐵鍊的現代圖騰。 同樣的錢,投入醫療教育福利,幸福才真,獲得更實在,人更有尊嚴,但醫療教育福利這些,效果不夠即時,沒有體感,沒有速度感,也沒...

20091008-蔡子強:高錕校長的故事:大學就是包容

蔡子強:高錕校長的故事:大學就是包容 20091008 【明報】一個人話說得不夠亮麗,並不代表他對信念、價值和理想沒有堅持,相反,他可以以胸襟和實際行動,來把之說得更加鏗鏘有力。 1986年,當時我是中大學生會副會長,有份參與遴選新校長,曾經與當時作為候選人的高錕會面。老實說,當時對他印象普通,並不特別欣賞。大家可以想像,學運中人,最愛把話說得慷慨激昂,最愛談信念、價值、理想等等,亦因而順理成章集中火力質詢他這些問題,而高錕就像不少「理科人」一樣,拙於辭令,不是那些侃侃而談,口舌便給之輩,甚至有點口吃,所以當時雙方並不投契。 拙於辭令 但以身作則 但後來的發展卻告訴我,一個人話說得不夠亮麗,並不代表他對信念、價值和理想沒有堅持,相反,他可以以胸襟和實際行動,來把之說得更加鏗鏘有力。 1987年,我續任中大學生會會長,與高錕校長續有交往,才慢慢發現,他與之前那些一臉威嚴,最愛訓示我們的校長十分不同,說話十分隨和,平易近人。 有同學曾目睹這位校長與太太溫馨的手牽着手,在校園內的超市購買朱古力;我亦曾在一個探討日本黑社會暴力文化的校園電影觀賞和討論會中,看到這位校長靜靜的坐在一旁,默默參與(不是大鑼大鼓,剪綵主禮的那種);昨天亦有同事告訴我,有次在校內一個小小的社科研討會中,作為「理科人」的校長亦有出席,更舉手發問問題……這些小事都顯示,高錕校長當時真的很投入校園生活,而且全無架子。 但無論如何,那段時間是香港學運比較溫和、風平浪靜的時期,真正的考驗,出現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六四之後,香港學運走向激進化,以批判、顛覆,以至衝擊權威為己任,與北京更處於嚴重對立的狀態。 1993年3月31日,北京委任了高錕校長為港事顧問。當時港事顧問被視為北京為了對抗末代港督彭定康而推出的統戰工具、政治花瓶,因此,消息公布之後,中大學生群情洶湧,在一個高錕應邀出席的學生公開論壇當中,出現了千人雲集烽火台,把會場包圍得水泄不通的場面,質疑他的聲音此起彼落,群情鼓譟。學生會會長更遞上紙製傳聲筒,諷刺他甘為中方傳話人。翌日,50多名港顧上京接受委任,來自中大、浸會、樹仁及嶺南的學生到啟德機場抗議,手持「反對為虎作倀」的標語在大堂內繞場遊行,並演街頭諷刺劇。 最受屈辱 反而最為寬懷 但更嚴重的對立,還在後面。同年10月,中大30周年校慶,舉辦了盛...

20180920-【高鐵通車裂縫下生活的人】水源不復返,耕田佬望天打卦

【高鐵通車裂縫下生活的人】水源不復返,耕田佬望天打卦 撰文: 蕭曉華 攝影: 梁俊棋、劉玉梅 20 Sep 2018 第三章 雨天對「耕田佬」來說最是苦惱。他定下4月至8月為休耕期,踏入9月就要開始拔草,準備種菜,然而,連日的傾盆大雨,令周貴賢只能待在家中,望天打卦。他的屋前簷篷下,擺放了款式不同的椅子和餐桌,「都是別人給的,好聽係環保,唔好聽係無錢」,看上去就是一個半戶外式的客廳,黑狗喜喜和四隻小貓最愛在那裏活動。 「牛潭尾村,最舒服是我這裏。」簷篷下還有一部舊式電視,周貴賢坐下來看內地電視節目,關於國共內戰二萬五千里長征,他說,內地反而播放許多關於環保和歷史的節目。 雨聲大得有點吵鬧,這天卻沒有任何雨量警告,周貴賢說來一肚子氣。「天文台成日係咁。出面(市區)紅雨警告時,新界卻無雨;新界落到水浸都只是黃雨警告,是不是新界咁大地方,唔會水浸?說穿了,新界經濟損失小,出面(市區)係經濟命脈,掛紅雨黑雨要問過個市,好多錢嘛,你和我無買股票啫,香港個個人都買股票㗎,鄉下佬仍然維持喺幾十年前的生活。」 其實農民更懂預測天氣,但周貴賢說現在天氣亂晒龍,這種雨量不應種菜,反而種稻米更合適。 他每天5點半起牀,裝香拜神、留意雨後有沒有積水,視察菜田。除了農民身份,周貴賢也是漁民,他每天要打理魚塘和餵魚。他是全村唯一沒有水喉的農戶,平日打井水用大鑊燒柴煲水洗澡,「飲井水不怕,Check過酸鹼度」。最近落雨,濕了的柴燒不着,但他始終認為新式熱水爐洗澡不方便。 雨水打落山嶺和農田,從地表往下滲透,填滿在岩石和土壤的孔隙,成為藏在岩層的地下水。 周貴賢說,牛潭尾的雞公嶺下有五個水源,水從地下湧出來,夏天時相當冰涼,把西瓜浸在水中就像放進雪櫃一樣。而井水更是抽一整天仍源源不絕。有一口公眾水井,不用打水,水滿瀉直流到各處的山坑,讓村的整個中部和西部下游也有充足水源。 高鐵進行工程的幾年間,水井水位大幅下降,甚至乾涸。 自那時開始,種菜的阿嬸沒井水用,改用水喉水,結果一季要交千多元水費,阿婆轉行當清潔工,因為種菜賺的不夠交水費。一些科學井原本可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時抽水,可是地下水流失之後,摩打的電線也燒壞了。村內好幾個老人家再也沒有養魚,有一個較年輕的漁民的魚塘,水的顏色也變了,魚塘的魚只剩下一半。「好彩村民有水喉,但有十數戶養魚種花的就大件事。」...

20180919-石琪:《美少年の戀》楊凡的唯美情色

石琪:《美少年の戀》楊凡的唯美情色 2018/9/19 — 9:03 《美少年の戀》劇照 重看楊凡的《美少年の戀》,原來「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還記得 1998 年首映禮,請來一批壯男穿警服在戲院大堂「把守」,作為宣傳綽頭,因為劇情與早幾年「警鴨案」新聞有關。當年該片票房失利,但演警察的新人吳彥祖很「靚仔」又健美,迅速走紅,此後拍片很多,一路紅到大陸,現已成為國際明星。 近期在特別場重映的是數碼修復版,比廿年前菲林版明亮艷麗,更能顯出兩位男主角馮德倫、吳彥祖的「美少年」丰采。其實二三十年前香港戲院的銀幕和放映機往往陳舊,經常光綫不足,現在影院多數設備先進得多(少數則弊在銀幕太迷你,像看電視)。 雖然舊時戲院欠佳,不過昔日香港片的活力與明星感都強,縱使九七前後陷於低迷了,也不像現在完全被荷里活片甚至南韓片壓倒,只能靠「大叔」「大嬸」偶然爆爆冷。當然不是說資深明星不好,遺憾的是香港越來越難捧起新星了。 《美少年の戀》是男同性戀電影。長髮俊俏的馮德倫飾演「鴨店」男妓,偶遇英俊警察吳彥祖,眉來眼去,一見鍾情,結成親密好友,但遲遲不敢表白「基情」。到了真正發生性關係,又發現對方秘密往事後,郤悲劇收場。 此片主要在港島中上環「大館」和石板街一帶拍攝,那些橫街斜巷、舊樓新廈和華洋交集的店舖、酒吧,富於實感風味,拍出中西合璧、新舊共存的生活感。「鴨店」情景風趣,馮德倫又常到吳彥祖家,與他父母曾江、焦姣一起吃飯,很有家常味道。 還有兩個重要男角,就是曾仕賢飾演另一紅牌男妓,以及尹子維飾演偶像歌手,都與吳彥祖有過秘密情緣。然而吳彥祖當上警察後,似乎不想父母傷心,決定戒「基」,對兩個舊男友見面不相認,但偏偏遇上馮德倫,情不自禁…… 片中有不少男性肉體戲和床上戲,劇情描述則細緻含蓄,是楊凡很用心之作。 還有黃霑、張達明、方保羅、林偉亮、祖尊尼亞等參演。黃霑已故,張達明「死過翻生」,重看多了滄桑變幻之感。張達明演「鴨店」老闆很生動,其中一個乸型男妓很妙。祖尊尼亞演「警鴨案」富人,專請警察拍「艷照」,情景亦妙趣。女主角舒淇,演吳彥祖的好友,但身為女同志,不與男人親熱。 說起來,港產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才正式湧現同性戀題材,遲過西片很多。較早是1994年杜國威編劇、趙崇基導演的《三個相愛的少年》,劉青雲、黃子華、葛民輝等合演。 1997 年有舒琪導演林子...

20180920-明報:【我們可以居寮屋】關於家園,寮屋是否過份的想像?

明報:【我們可以居寮屋】關於家園,寮屋是否過份的想像? 撰文: 匡翹 攝影: 李浩賢、周耀恩(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 Sep 2018 寮屋與高樓大廈的單位,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想像。 「可以居的名字,其實來自九龍塘的一個住宅,」可以居計劃的發起人黃淑琪這樣說,「在讀書時,我經過它時會想,在這裏住也不錯啊。但十多年過去了,可以居仍是這樣的一棟住宅,但到底已是舊樓,周遭已是什麼豪庭之類的所謂高尚住宅。到底什麼地方才可以居住呢?家這個字,有時是很模糊的,而如果你說到『居』,那就更模楜了。」 慢着,這些概念真的很模糊嗎?對香港人大多數人來說,所謂家的概念,可能不模糊。在大廈中的小單位,沒有什麼可變的餘地,費煞思量如何用盡空間,這可能就是香港人家的想像。 可以居這計劃,談的是香港另一種類的家。其第一部是有關於白沙澳鄉,「我在那裏,一個大概一個客廳般大小的空間中,看到過千隻蝴蝶。」黃淑琪說,這是她選擇白沙澳鄉作為主題的原因之一,家,可以與社會告知我們的截然不同。「起初這計劃打算做五部的,那時有人提議,不如我們做做居屋之類的吧。我會覺得,那不是我想做的。」 因為就算是公屋、居屋,這些居所,其實也是政府、社會提供的標準答案。而他們想關注的,是更「另類」的可能。可以居的第二部,談的就是寮屋。 作為可以居計劃的第二部,想像寮屋關注的是寮屋住戶的不同故事。 歷史的建設 1844年,時任港督戴維斯提及,低收入的工人為了工作方便,會把房屋興建在工作的地方附近,由於那些位置理論上屬於「皇室土地」,這種寮屋是違法的。但當時的英政府,甚至未接管新界,直到新界歸入英國,當時的輔政司駱克建議香港引進土地登記制度,新界成立了田土衙門,香港才漸漸有了完整的土地法,在早期,因為英國法例上地權是屬於土地的使用者,如地主沒有使用土地,例如只是收租,其實等於放棄地權。 由於二戰後大量中國人民湧到香港,寮屋成為了許多人民居住的地方。寮屋不一定非法,早期的香港政府甚至有規劃寮屋徙置區,以解決住屋問題。但由於公共房屋成為房屋政策中主要的解決方案,巿區的寮屋大大減少,而在新界,因為工作的需要,則仍有不少寮屋繼續出現,但這些寮屋許多是農民得到政府批准,再得地主同意後,才合法興建的。 書中對寮屋的歷史進行梳理 而直到1982年,政府對寮屋作最後登記,在此以後興...

20180919-呂秋遠:龍爸龍媽的十大特徵

呂秋遠:龍爸龍媽的十大特徵 2018/9/19 — 19:06 日劇《怪獸家長》劇照 呂律師您好,我借朋友的手機來詢問你一些事情,我的父母很愛管我,不希望我太晚回家,要我好好念書,不要那麼愛玩,但我每天都很早回家,幾乎都是放學馬上回家的那種,說我愛玩,但我只有朋友能在上學的時候陪我,我的父母把我手機沒收,看了我跟朋友的訊息,我的母親說,「未成年的小孩,爸媽要看手機都可以,你哪有隱私權?還有你的那些朋友會說髒話,少跟他們來往。你現在要好好念書」之類的。 我真的很受不了,從小哥哥都可以晚回家,玩手機都可以,為什麼我不行?難道女生就跟男生不一樣嗎?我的父母不理解我,認為我是為了手機,但我要的只是他們尊重我而已。我回他們以後,他們就覺得我叛逆、不乖,都是我的那群朋友帶壞我的。我每天躲在房間裡哭,我的父母只說,「我為你好欸!哭什麼哭!你未成年,本來就應該這樣」。難道我真的沒有隱私權嗎?我覺得好煩、好想離開這個世界,我的父母都這樣了,還要我怎樣呢?為什麼就不能尊重我一點呢? 同學,我當你是來抱怨與尋求認同的,所以,除了「你想離開這個世界」這件事我不贊同外,其他的我都覺得你比較有道理。而且,你透過描寫你爸媽「管教」你的過程,已經把最有龍性的華人爸媽描述得入木三分,我可以把這些特徵提供給其他爸媽參考,避免他們把孩子逼到懸崖邊。這種龍爸龍媽,通常具備下列特徵: 1.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管自己學歷如何,都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孩子能讀也要讀,不能讀也要打到能讀。分數就代表努力的程度,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作人生的圭臬,所以沒收穫就是沒耕耘,也不管孩子是不是能當農夫。 2. 我的孩子很乖,都是他的朋友帶壞的:自己的孩子最好,孩子出事以後第一時間就是怪天怪地怪朋友,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如果你晚歸,一定是朋友帶壞、你頂嘴,一定是朋友教你、你拿這篇文章給他看,他可能會把我封鎖。 3. 女生要好好保護,男生都很壞:媽媽會常常灌輸小孩,「這個年輕美眉,你長得不太安全吼。」所以男生可以在外過夜、女生八點就要回家。畢竟自己的女兒,長相肯定都不安全。 4. 小孩沒有隱私權,成年以後再說:學費是我出、小孩是我生,訊息隨我看、房間隨我進。小孩子沒有資格談隱私權,因為不懂事。至於成年以後,到底會怎麼再說?其實這也不重要,因為小孩即使到了五十歲,也還是我的小孩。 ...

20180918-非常人物:天文台台長變紙皮藝術師,科學中看詩意~李本瀅

非常人物:天文台台長變紙皮藝術師,科學中看詩意~李本瀅 2018年09月18日 李本瀅 睇相佬算人,天文台算天。何時打風落雨,行雷閃電,都有儀器、數據可依,但再中立的科學,也離不開社會民生。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退休後全職讀藝術,把對社會的觀察轉化成創作,由看天到看人看社會,以文字和藝術對世情嬉笑怒罵。 撰文:何桂嬋 攝影:黃奕聰 李本瀅(右)1979年入職天文台,09年接任台長,一生人有三十多年在天文台度過。 掛波之道 是科學也是民生 跟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見面當日,「山竹」還在遠處,外頭原本風平浪靜,卻在前往訪問途中突然下大雨,殺記者一個措手不及,他看一看窗之後說:「這些雨很難預計的,像昨天一整天都是大好天,誰料晚上忽然大雨,這簡直是預報員的噩夢,因為大雨可以去到幾十毫米,很嚴重。」 李本瀅1979年入職天文台,在英國受訓一年後,循例在「木人巷」當兩年預報員,其後晉升為高級科學主任、助理台長,到2009年接林超英的棒任天文台台長,一生人有三十多年都在天文台度過。雖然工作大部份時間對着儀器,分析數據,但他一點也不感到流水作業,任內紫外光、風暴、地震、輻射等,甚麼都測過,「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意外,我是天文台第一個發現到有輻射塵飄到香港。」 後來天文台自行研發雷達預警系統,預警被稱為「機場隱形殺手」的風切變,到約十年前,天文台開始預報紫外線指數,李也是背後重要推手之一。「當時天文台內部有不少爭議,因紫外線很難預測,你預計好天,但中午剛好有嚿雲經過,預報就失準。即使我們再有方法,也只能做到七成準,但我覺得有超過50%的準確度,已算是具參考性,可以幫助市民在生活上做決定。」 預測風雨,百年前已有,但當時未有高科技,靠的是遠方漁船發放的資訊,以及天文台台長在天棚觀天。現時有科技配合,雖也不是百分百準確,但幾乎每個決定都有數得計。然而,何時及以甚麼方式知會市民,卻不是計數計得出來,尤其是負責面對公眾的天文台台長,更需要對市民的期望、集體情緒、社會運作十分敏感。李本瀅舉例說:「假如在上下班或午飯時間突然掛波,人們趕着回家,第一時間去搭地鐵,不會選擇其他交通工具,以前的地鐵站月台未有閘門,有機會發生意外。又或假如太遲掛波,三號風球懸掛後一定時間漁船未能回到避風塘,保險公司就不受保,這當中既是經濟,也是人命考慮。」 李本瀅近來醉心...

20180917-劉細良:厲害了,中國刁民

劉細良:厲害了,中國刁民 2018年09月17日 瑞典惡警粗暴對待中國遊客,深夜將三人武力驅趕出酒店,扔下在市郊墳場。有血性的中國男兒,紛紛上網譴責瑞典冷血國家,一向熱衷於捍衞國人尊嚴的《環球時報》,自然要向西方亮劍,加入聲討行列,中國外交提出嚴正交涉,史稱「九二慘案」。 但人世間事又豈能一帆風順,瑞典政府包藏禍心,一直等中方民族主義昂揚,步步高升,忍而不發,待事件發酵沸騰,官方出手為國民維權之時,才使橫手拋出現場實拍片段,提供瑞典方的另類真相,給公眾自行判斷。原來所謂橫蠻無理者,竟是三人刁民家庭,想提早入住但又唔想畀錢,撒賴在大堂瞓唔肯走,酒店惟有報警。警員到場將三人抬出酒店,大媽搥胸頓足呼天搶地,兒子插水墮地,父親則如死了一動不動。三人之配合演出,令人嘆為觀止。至於所謂棄置之市郊墳場,原來就在酒店不遠,乃旅遊景點文化遺產,附近有24小時開放的教堂可入內借宿。 刁民家庭騎劫了整個國家民族,於是內地民意又一轉,紛紛譴責三人。唉!做中國人,實在太辛苦勞累。呢一刻還在辱罵西方世界亡我之心不死,下一分鐘就硬轉軚痛斥刁民令國家民族冇面。大家回心一諗,點解中國大陸刁民敢於插水,挑動一場外交風波?拆穿了還不是被共產黨那一套嘴炮民族主義毒害。 自習近平登基以來,就出現了「敢於亮劍」的勇武風,官媒動輒上綱上線,利用民粹去爭民心,但凡國民在外地出事,不問是非,都要抽乾水為止。令內地人感恩於國家厲害了,國民終於重獲尊嚴,人人霍元甲、陳真上身,鬼佬、小日本仲敢欺負我哋?黨和國家就畀啲顏色佢哋睇。飛機延誤,在自己國家經常發生,不敢批評半句,但若發生在外地,便齊唱國歌慷慨激昂地集體作民族主義式自瀆。正是官方近年敢於亮劍,黨媒事事化大,將個人行為上升至民族尊嚴及外交層面,才導致刁民橫行。香港人厭共,民主化爭拗並非最關鍵,反而是內地、港府縱容包庇刁民,才是核心問題。菜街大媽刁民賣唱,其實是濫用香港自由空間,最後政府封閉行人專區,斬腳趾避沙蟲。通街內地假和尚、專業乞丐、借錢黨,令香港社會「信用制度」崩潰,人人為怕中伏,唔敢再幫助陌生人。 有乜嘢國家就有乜嘢人民,民粹治國,自然刁民橫行。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 

20180917-吳小平: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

吳小平: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 23:12 17/9/2018 在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曆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曆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經過多年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左右,中國的私營經濟已經喪失殆盡。但在當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做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他從否定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的角度,再次重申了黨對按勞分配制度的肯定態度,明確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發展私營經濟的理論政策。時間流逝,黨的13大提出,私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97年的15大則強調,非公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語氣再次升級。2007年的17大把私營經濟的地位再推一把,認為公私經濟地位平等,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進入到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一,但在大量高新技朮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巨大鴻溝。考慮到老齡化、經濟增長優勢和資源稟賦,此時我國追不上,將來可能一直追不上。而且,國與國的競爭態勢開始倒退向百年前的重商主義,美國等一批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有意識的對中國進行圍堵,不公平的要求中國敞開市場,不合理對中國關閉市場,不友善的實施地緣政治威脅。此時,如果不能集中國家力量,完全讓市場說話,徹底走經濟自由化的道路,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開放,將面臨難以想象的壓力、阻力。已經取得的優勢和成果,也可能逐步喪失。 我們確實看到,在曆史上,一戰二戰前后,面對優勢對手的層層緊逼,蘇俄、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發展經濟都表明:一方面允許大規模私營經濟存在,一方面要求他們高度圍繞國家意志發展,緊密服從國家發展要求,是短時間內獲得國家競爭優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不二法門。 談起競爭,人與人、企業與企業、行業與行業、國家與國家的競爭視野是不同的。面對當今國運之爭,當前強國之戰,國家必須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必須統籌發展,必須令行禁止。僅以社保入稅為例,這一問題引發部分私營企業界的敵意和不滿,但我們必須看到:統一標准、上下一致、執行有力的社保統籌,是中國面對“未富先老”的社會發展現狀和落實“老有所養”的執政承...

20180918-李怡:自由派力抗文革派

李怡:自由派力抗文革派 2018年09月18日 繼吳小平文章〈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在大陸引起熱議之後,國際政法研究院院長陳中華又發表一篇文章,提出「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文章引用習近平的話說:「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必須不斷發展壯大……。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一些人製造了不少針對國有企業的奇談怪論,大談『國有企業壟斷論』,『國有企業與民爭利』,鼓吹『私有化』、『去國有化』……特別是各種敵對勢力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重點拿國有企業說事,惡意攻擊、抹黑國有企業,宣揚『國企不破,中國不立』……。這些人……想搞亂人心、釜底抽薪。……我們要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決不能認為這……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那就太天真了!」 文章最後說,「面對當今國運之爭,當前強國之戰,國家必須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必須統籌發展!私有制嚴重損害國家大眾利益不得民心,對此長期縱容民憤極大,恢復黨的初心公有制,消滅私有制刻不容緩。」 看來是習近平「破私立公」的文革思維正山雨欲來,這時候大陸一個微博報道了一個中國經濟論壇的一些發言。「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由經濟學界的有識之士於1998年6月在北京發起組成的學術群體。論壇聚集了聲稱一流水準的著名經濟學家,也有財經官員參與。每年舉辦三、四次研討會,講話內容以內部刊物的方式上報中央高層參考。 這次的論壇應該是前兩天開的,據說由劉鶴副總理主催,參與者有劉鶴、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自由派經濟學權威吳敬璉,發言者不少是現據財經領域高位或前財經高官,而發言針對「破私立公」的文革回流「火力全開」,尺度讓人驚訝。 部份發言內容如下: 「吳敬璉批評了喜歡靠大量投資拉動增長的發展模式,認為這種模式是造成高槓桿的原因,容易導致系統性風險。」 「李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針對『國進民退』,說吳小平的『私營經濟離場』不是虛妄之談,現在民企生存艱難,到了不併入國企活不下去的地步。」 「姚洋(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評價國企民企混合改革的時候說: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讓國企去把民營企業給吃掉,特別是在民企最困難的時候,那國企就是趁虛而入。」 「楊偉民(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說,很多金融機構用政治正確代替市場規律,還提出要減少政府機構的建議。」 「吳曉靈(國家外匯管理局前局長)說,進入法治軌道才能防止貪腐。」 「樓繼偉(前財政部長)說,『靠...

20180914-呂秋遠:台灣人也患了巨嬰症?

呂秋遠:台灣人也患了巨嬰症? 2018/09/14 日本發生風災與震災後,許多台灣民眾留滯日本求助無門,駐日代表謝長廷遭砲轟毫無作為,7日飛往北海道協助善後,但民眾的要求都合理嗎?翻攝謝長廷臉書 呂秋遠/律師 中國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出版《巨嬰國》一書,且迅速成為暢銷書,但之後被中國官方列為禁書。作者指出,中國多數的成年人,只是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他們實際上的心理水平仍是嬰兒,作者將這樣的人稱為「巨嬰」,由他們組成的國家,就叫做「巨嬰國」。「巨嬰」的共同心理特點是「全能自戀」和「共生」。 「全能自戀」,就是要所有人聽自己的話,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萬事萬物都為自己服務,以我為主。而「共生」,就是不能獨立生活,因而衍生出「集體主義」的概念。所謂「集體主義」,就是大家都被要求「聽話」,在家要聽父母,在學校要聽老師,在社會上聽領導、聽政府的。因此,中國人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活,於是自我就無法成長。 這本書的理論基礎多有爭議,來自於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將整個民族的成長區分為口腔期、肛門期、戀母弒父期等。作者認為,中國人始終沒能脫離口腔期,因此民族性停留在嬰兒階段,無法往前成長為成年人。透過長期的觀察,武志紅認為中國人民自戀、集體意識濃厚,這也是阻礙國家進步的原因之一。從這本書的理論基礎來觀察台灣現狀,頗有令人玩味之處。特別是在這次的日本風災的所謂「外館救援」上,部分台灣人的思維,也有類似的傾向。 在這次風災中,部分台灣人質疑台灣駐日本代表處的作為,也就是認為相較於中國而言,台灣政府毫無作為。在風災期間,據聞中國使館有在機場外安排接駁車,讓滯留機場的中國遊客可以順利返回市區,但是台灣代表處對此卻無動於衷。不論是北海道的地震,或是京都的颱風,當然都符合所謂的「天災」,也應該是「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實施要點」中所謂的「急難」。但是,在旅行的過程中遇到天災,代表處的作為應該是什麼? 如果根據上開要點中的第3點第6款,或許「其他必要之協助」這種開放式的要件,勉強可以符合派遣接駁車或是提供餐點等等的標準。然而,勉強符合,畢竟還只是穿鑿附會而已,有預算、有能力,勉強可以引用這種條文來協助,但如果沒預算、沒編制,從事實上來說,駐外使館所要提供的「必要」協助,就不會是所謂的協助旅客移動,或是代訂機票、旅館,乃至於提供食宿。因為這些都是旅行的風險,而由於駐外使館的編制、預算都...

20180916-林兆彬:《未來的未來》大膽嘗試,但略為失色

林兆彬:《未來的未來》大膽嘗試,但略為失色 16/09/2018 日本動畫導演細田守,就算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也可能看過他的作品,因為他在早年曾經製作過1999年和2000年的《數碼暴龍》劇場版,筆者當時也是觀眾之一。自2006年《穿越時空的少女》之後,「細田守」三個字開始為人所熟悉,他的產量穩定,隨後2009年 《夏日大作戰》、2012年 《狼的孩子雨和雪》、2015年 《怪物的孩子》票房與口碑都越來越好,意味著細田守已經躋身動畫大師的行列。以新世代動畫大師來說,他與新海誠、米林宏昌平起平坐,共同肩負起日本動畫界的未來。 備受矚目的《未來的未來》(未来のミライ)是細田守的最新作品,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新作略為失色,甚至徘徊在失手邊緣。故事講述4歲小孩「小君」的父母誕下了妹妹「未來」,雙親原先對小君的寵愛都被妹妹奪去,愛撒嬌的小君因而感到十分困惑及不安。某天,他在家中花園遇上一名身穿高中校服的女生,自稱是來自未來的妹妹「未來」。於是,小君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家族故事大冒險…… 以下內容涉及少量劇透,敬請注意: 不論是電影戲名、宣傳和預告片,都把焦點放在來自未來的妹妹「未來」身上,營造出類似《穿越時空的少女》的感覺,但這其實只是吸引觀眾入場的商業招數,她的戲份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故事重點是小君在家中花園多次穿越時空,並遇上不同的人,包括「王子」謎之男、幼年的媽媽、青年時代的曾祖父,更穿越到未來的東京車站,妹妹「未來」大約只出現於其中兩段冒險。 幸好我看的是監督見面場,在開場前,細田守老師已跟觀眾說明這不是「科幻片」,否則我也會誤會了這是一齣「科幻片」。今次的故事其實很大膽,沒有怪物、沒有緊張刺激的大冒險、没有太多的科幻戲軌,是一齣很平實的家庭溫情小品,故事的藍本源於細田守的親身經歷。小孩子「小君」在家族歷史中冒險,向命中注定般的家族歷史、其奇妙性、偶然性致敬。不知為何,這讓我聯想起《永遠的0》和 《煙花應該和誰看》。 《未來的未來》配音陣容頗為強大,為「小君」配音的上白石萌歌最近有份參與日劇《繼母與女兒的藍調》的演出;為「母親」配音的麻生久美子的聲線非常動聽,十分治癒;為「父親」配音的星野源,起初我還以為是佐藤隆太,而為「未來」配音的黑木華,起初我還以為是土屋太鳳;至於為「神秘青年」配音的福山雅治,十分有親切感,觀眾一聽便辨認得到。...

20180917-蔡瀾:山竹

蔡瀾:山竹 20180917 榴槤為水果之王,山竹是水果之后。山竹的地位,永遠較為低微。正是山竹味道清新,並不劇烈之故,凡是個性不強的東西,總次之。 山竹,英文名為Mangosteen,名中有個芒果的字,但與芒果一點關係也沒有。 樹形甚美,可長高一二十米。單葉對生,葉呈橢圓形,開紅色的花,結果季節與榴槤相同。山竹木堅硬,又甚甸重,可製造傢俬。 果實和網球一般大,又紫又黑。蒂有黃綠色的果柄,果蒂有如半個銀鈴,一共有五六瓣。皮很厚,但不堅硬,用雙手一掰,即能打開。考究一點,用把刀在圓果中間橫𠝹,便能把半圓球形的上半殼打開,果皮肉瓤是很美麗的紫色,中間便有雪白的果實了。 如果把果實一翻,在底部有個花朵形的圖案,就是它的臍了。臍有多少瓣,裏面的果實便有多少瓣,一定不會錯,可以和洋人及小孩玩這個遊戲。 也可以警告他們,千萬別給果皮的紫色液體沾到衣服,否則絕對洗不脫的,也因為如此,有些人用山竹皮液來當染料。 果肉像蒜瓣一樣藏在皮中,有時給蒂上的黏液染成黃色,不必介意,不會影響其味。熟透的果實,有時會變成半透明,這情形之下最為甜美,一般的帶酸居多。 小瓣的無核,大瓣的帶核,吸噬後露出核來,但也有很多纖維黏住,吐在泥土中,當成幼苗的營養。 山竹具有清涼解熱的作用,這剛好與榴槤的乾燥相反,一屬大熱,一屬大寒,上天造物,實在奇妙。 通常都是當成水果生吃,但也有例外,在加里曼丹和菲律賓之間的蘇路群島中,所生的山竹特別酸,當地人用黃砂糖泡之。 馬來西亞人也醃製山竹,稱之為Halwa Manggis。 當今的山竹品種已改良,能耐久。原始的易壞,怪不得在十九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嘆息,說自己的領土上生長的果子,還有吃不到的。 蔡瀾Profile 著名食家、專欄作家,喜歡飲飲食食及旅遊。對食甚有研究,也很執着。走遍天下尋找人間美味,也愛自己下廚撚幾味。

20180918-鄺穎萱:【小企鵝】不是我的錯

鄺穎萱:【小企鵝】不是我的錯 2018年09月18日 《不是我的錯》裏的每個「我」一樣,推諉於人、逃避責任。這樣的現象,不分年齡、環境甚至階層。 【小企鵝】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每天不斷地上演着大大小小、或多或少、若有似無的事件……然而,當問題發生時,到底有多少人會認真、拿出勇氣去想辦法解決?其中,不少人會急急為錯誤編造辯解理由,盡快撇清關係,擺出一副「與我無關」嘴臉!就像繪本《不是我的錯》裏的每個「我」一樣,推諉於人、逃避責任。這樣的現象,不分年齡、環境甚至階層。 《不是我的錯》頭十六頁主要講孩子世界吵吵嚷嚷,一名體形弱小的孩子被人欺負,一面淚水掩面痛哭。繪本的畫師以簡單線條勾畫出一群孩子,配合孩子以羅生門的表達方式輪流表白,有的說「那是在下課以後才發生的,不關我的事喲!」、有的說「我雖然看到了,也知道怎麼一回事,但又不是我的錯!」「我很害怕,卻又幫不上忙,只有眼睜睜在一旁看……」更有的說「都只是輕輕打嘛,沒甚麼大不了啊!」亦有的說「他很古怪」所以活該捱揍,各種理由加起來,「抵打」二字呼之欲出,總結就是「這不是我的錯」、「這不關我的事」,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 翻到第十七頁,故事急轉直下,連續數頁黑色背景襯底,依序陳列出處死戰犯、大卡車輾人、原子彈爆炸、飢餓孩童等的歷史照片,照片逐頁編排,沒有文字講解說明,到最後附上一句:「和我沒有關係嗎?」一幅接一幅的暗黑世界,由虛構線條勾畫到鏡頭下真實紀錄,圖像編排具震撼力,發人深省,這些沒有文字的圖片,讓孩子走出童話世界,直撲現實世界的種種殘酷,當頭棒喝,我們真的毫無責任嗎?今日社會,沒有自身短期利益的事,乏人問津,不信?即管試舉例向人講說,「雖然未至於賺到甚麼,但是我們也應當盡責任……」我敢打賭你再說下去,大可能會開始被旁人懷疑是精神病人啦!很多時候,事情確實是亂七八糟,不知從何說起,與我們未必有直接關係,但事件往往就是環環相扣,與人總是脫不了關係。當我們目睹各種不公義,就如故事裏面,同學受到欺凌,這個時候,你會是選擇出面袒護他?還是獃在一旁不發一語?逃避責任,抑或加入虛張聲勢的行列? 地鐵遇聽教小鬼 相信生命影響生命 故事裏那些急着為自己辯解的小鬼,為自己尋找「理由」的「我」,正是孩子真實世界中的反照。小鬼不認錯是因為他仍然相信本身有開脫的能力,不願承受「東窗事發」後的「風險」,更沒有必要自找...

20180916-坪原猴:爸爸的榮耀

坪原猴:爸爸的榮耀 2018年09月16日 爸爸晨曦便會下田工作,田園是安靜的工作場所。 【越陌度阡】 上次談過「馬瑟·巴紐」(Marcel Pagnol)的童年四部曲中的二部曲《媽媽的城堡》,第一部是「爸爸的榮耀」(La Gloire de Mon Pere),這兩部小說都拍成電影,大家可以找來看看。馬瑟·巴紐的父親是馬賽的一名小學老師,對父親而言是一個薪金微薄,身份地位也不太夠照的工作。有一次他們一家人跟善於打獵的姨丈到鄉郊小屋度假,姨丈教導笨拙的城市父親打獵用槍的方法,希望可以獵取「野味之王」的「歐石雞」。每次上山都是姨丈滿載而歸,而父親則獵囊空空,最後父親幸運的一擊打下兩只珍貴的「歐石雞」,滿載仰慕之情的兒子(作者)親自拾回這榮耀給父親…… 我老爸十八歲時由馬來西亞回鄉求學,跟着當了十幾年教師,為了逃避文革再落戶香港。不諳粵語的爸爸當過燒臘搬運工、戲院帶位等工人,養不了妻又活不了兒,受了不少白眼,卻發現大埔水圍的農夫種菜一買一賣,不用多開口錢就入袋,挺誘人的。爸爸即輾轉搬到偏僻的打鼓嶺,投筆從耕,但這次不是跟他爸爸在南洋開荒,而是帶着兒子開墾新生活。及後,兩名小兒子也出生了,父母在田地與天光墟之間拉扯着五個兒子成人,二十多年用腦袋在書本上學的知識,這時比不上小時候十幾年用身體歷練的農耕知慧。記憶中爸爸種過不少農作物,冬天有豆苗、西生菜、菠菜、紅葱、番茄……,夏天有冬瓜、青瓜、苦瓜、水瓜、豆角、粟米、番薯……只要是能賣錢的都會學種,甚至有農耕記錄以及數簿,分析比較技術及經濟獲利條件,成為了當地薄有名氣的農夫。退休後,便只種少許菜,養狗養兔,跟母親寫詩練字,重新拿起筆來。我自落覺得父親對於自己下半生要回到農地謀生是有點怨懟的,一個知識分子要用勞力養家好像有點不名譽,我一直都不大能理解,可能是我出生時爸爸已經是農夫,而且很多時我發覺學校的老師學養也比不上爸爸,慢慢地更覺得當農夫也不過是職業一種,而且不用隨俗,只是賺錢差一些,肉體勞動辛苦一些,但人性也像是更自由一些。 以前的農夫仍在田地上育苗時,爸爸已經土法製作盤苗去搶早水了。 種番茄是當年老父的拿手好戲,我便學得不大好了。 我在剛開農莊的第一、二年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乘父親的小客貨車回老家,中途爸爸碰見有一位賣田建屋的村民,便順道接載回村。那中年村民留八字鬚,用髮乳弄了一個...

20170907-包大人:公關的颱風應變技巧

包大人:公關的颱風應變技巧 2017年9月7日 早前颱風吹襲,香港多個地方大受影響。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今個夏天香港不停打風,一眾上班族學生哥當然希望力抗「李氏力場」,成功懸掛 8 號風球,放風假偷得浮生半日閒。 但颱風對一眾籌劃活動記者會的公關來說絕對是噩夢。預先安排好的採訪大受影響;在惡劣天氣下勉強進行活動易生意外,但要改期進行,又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這正是考驗公關的應變技巧之時。 面對風雨,已籌辦活動的機構,可說是千頭萬緒,不知如何入手。先要決定活動是否取消或延期,然後通知受影響的各個單位,再研究如何另擇日期舉行活動,過程手忙腳亂。 有公關朋友早前舉行一個快閃跳舞活動,但因當日可能懸掛 8 號風球,連日致電表演團體和主辦機構商討對策,還做了多個「Plan B」,例如轉換另一表演地點、縮短路線等,還要考慮一旦改期進行,表演者能否配合。 切勿小看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稍有差池可引致嚴重後果。 有任職社福機構的公關朋友談起,機構每年都舉辦公眾教育活動,上司今年突然想到用船隻做宣傳,邀請教育團體上船看展覽。豈料活動當日風球除下才半天,海面仍有湧浪,但活動如常舉行,更糟糕的是應記者要求,船家需將船隻多次靠岸,供他們上船採訪或離開,乘船者都被弄得「暈陀陀」,投訴之聲不絕。其實,如果當時多做一點功夫,例如多了解海事條例,或縮短活動時間、集合一定數目的記者才上落船等,應可避免混亂情況發生。 公關並非天文台,亦沒有「水晶球」,不能預知何時打風,但可做好準備工作。 首先,構想不同計劃。假設活動下午 2 時進行,公關要設定在不同時間「落波」時,活動是延遲舉行、如常進行、取消還是改期,以及每個方案的利弊; 第二,與持份者做好溝通:了解一旦改期或延遲,對方能否配合;若如期進行,在惡劣天氣下會否有危險,雙方有甚麼應變措施; 第三,了解原定地點能否進行活動及何時開放,如涉及政府部門,應及早了解颱風下的安排; 最後,構想採訪安排,並盡早通知傳媒。 但公關不需「望天打卦」,只需懂得構想在不同天氣狀況下,做好不同的活動安排,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自然手到拿來。 包大人

20180912-陶傑:馬雲急流勇退的功守哲學

陶傑:馬雲急流勇退的功守哲學 2018年9月12日 曾言「在中國企業家通常沒有好下場」的馬雲,宣佈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首富馬雲宣佈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年後生效,並指定曾任職於美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師張勇為接班人。 值此高度敏感時刻,「亞里馬」的請辭,自然引起種種猜測。沒有人相信馬大師在五十四的英年會覺得很老,要找接班人。馬雲表示,自己對教育的熱誠,到了這把年紀超於經商,所以他說不做生意,希望做老師。 馬老師不當馬老闆之後,當然會具有非常輝煌的第二生命。因為馬雲曾斥資一億元,拍了一齣「功守道」,片中以武術第一高手出現,連續擊敗甄子丹、吳京、李連杰等人,並莊嚴昂然宣佈:做生意,何謂致勝之道?太極就是致勝之道。太極是甚麼?馬雲說:令敵人感到不開心,自己開心了,就是太極。 成為馬雲接班人的,正是創立「雙 11 購物節」的張勇。 圖片來源:路透社 這句話當然富有高度哲學智慧。因為中國成語有一句「富可敵國」。這個「敵」字,即英文的 Rival,意思是一個有錢佬,有錢到可以與國庫儲備相比的時候,你跟你本來屬於的那個國家,就有點相敵的意味。以馬雲的邏輯,生意成功,敵人不高興,你自己高興。以「富可敵國」的成語智慧,也就是當你馬雲非常高興的時候,「國」家就有點不太高興了。 幸好五年前,馬雲早已參悟了此一道理,曾經說過一句真言:「在中國,企業家通常沒有好下場。」急流勇退,亦智者焉。 三千年來,中國頂級富豪,確實如馬雲所說,無好下場。西晉的石崇本來在湖北是一個小官,出任荊州刺使,但為官而無品,對路過荊州的商旅行劫,搶了別人的錢歸為己有,成為巨大的財主佬。 石崇富裕之後,生活豪奢,數百妻妾,每個都穿戴黃金和翠玉的耳飾,一日三餐皆為珍貴食材。連家中的廁所也放一張絳紗大床,即鮮血色的絲紗,在廁所這張大床邊,佈列十多名侍婢守候。 但當時還有一名富豪錢與他差不多,叫做王愷。王愷家中有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石崇去他家作客,故意用一把鐵如意將珊瑚樹打碎。王愷氣惱,石崇說:「不足多恨,今還卿。」命人到自己家中抬出六七株珊瑚樹,每一棵都三四尺高,比王愷本來那株還要大。 石崇豪奢而牛 B,舉辦宴會,美女陪同勸酒。若客人不肯飲,即當做美女勸酒失職,有一次一夜酒席,石崇就斬殺了三名勸酒的公關小姐。這樣搞當然有人打小報告。後來,晉朝發生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