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鄺穎萱:【小企鵝】不是我的錯
鄺穎萱:【小企鵝】不是我的錯
2018年09月18日
《不是我的錯》裏的每個「我」一樣,推諉於人、逃避責任。這樣的現象,不分年齡、環境甚至階層。
【小企鵝】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每天不斷地上演着大大小小、或多或少、若有似無的事件……然而,當問題發生時,到底有多少人會認真、拿出勇氣去想辦法解決?其中,不少人會急急為錯誤編造辯解理由,盡快撇清關係,擺出一副「與我無關」嘴臉!就像繪本《不是我的錯》裏的每個「我」一樣,推諉於人、逃避責任。這樣的現象,不分年齡、環境甚至階層。
《不是我的錯》頭十六頁主要講孩子世界吵吵嚷嚷,一名體形弱小的孩子被人欺負,一面淚水掩面痛哭。繪本的畫師以簡單線條勾畫出一群孩子,配合孩子以羅生門的表達方式輪流表白,有的說「那是在下課以後才發生的,不關我的事喲!」、有的說「我雖然看到了,也知道怎麼一回事,但又不是我的錯!」「我很害怕,卻又幫不上忙,只有眼睜睜在一旁看……」更有的說「都只是輕輕打嘛,沒甚麼大不了啊!」亦有的說「他很古怪」所以活該捱揍,各種理由加起來,「抵打」二字呼之欲出,總結就是「這不是我的錯」、「這不關我的事」,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
翻到第十七頁,故事急轉直下,連續數頁黑色背景襯底,依序陳列出處死戰犯、大卡車輾人、原子彈爆炸、飢餓孩童等的歷史照片,照片逐頁編排,沒有文字講解說明,到最後附上一句:「和我沒有關係嗎?」一幅接一幅的暗黑世界,由虛構線條勾畫到鏡頭下真實紀錄,圖像編排具震撼力,發人深省,這些沒有文字的圖片,讓孩子走出童話世界,直撲現實世界的種種殘酷,當頭棒喝,我們真的毫無責任嗎?今日社會,沒有自身短期利益的事,乏人問津,不信?即管試舉例向人講說,「雖然未至於賺到甚麼,但是我們也應當盡責任……」我敢打賭你再說下去,大可能會開始被旁人懷疑是精神病人啦!很多時候,事情確實是亂七八糟,不知從何說起,與我們未必有直接關係,但事件往往就是環環相扣,與人總是脫不了關係。當我們目睹各種不公義,就如故事裏面,同學受到欺凌,這個時候,你會是選擇出面袒護他?還是獃在一旁不發一語?逃避責任,抑或加入虛張聲勢的行列?
地鐵遇聽教小鬼 相信生命影響生命
故事裏那些急着為自己辯解的小鬼,為自己尋找「理由」的「我」,正是孩子真實世界中的反照。小鬼不認錯是因為他仍然相信本身有開脫的能力,不願承受「東窗事發」後的「風險」,更沒有必要自找麻煩,縱使心裏明白是非對錯,嘴巴還是逞強,總之就是別人錯得比較多,這種「自我防衞」意識,我們自小就學懂,隨時隨地均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無疑,有些事在對錯之間是存在模糊地帶,而最後決定對錯往往就是人性大考驗。你可有覺察到自己早已置身在欠缺文明、毫無互信的社會環境,近年這地方更變得越來越不對勁,變成了人多那邊就理直氣壯,人少的那邊噤若寒蟬。
忙着寫這篇稿時正身處地鐵車廂,狹小空間內塞滿乘客,人多空氣悶熱,卻居然給我找到座位,讓我可以繼續埋首iPad寫下去,真的是行運。寫着寫着,身邊來了個大概是二、三年班穿着校服的小孩,他跟媽媽有一句沒一句的用國語交談,估計可能是新移民。小鬼坐在我旁邊,耳際忽爾傳來膠袋聲,原來是他從媽媽手上接過嘉頓袋裝蛋糕,或者是放學肚餓吧,二話不說就撕開包裝膠袋吃起來,我用手踭輕碰他,抬眼示意他看一下那個車廂內不准飲食的指示牌,他呆了幾秒,之後很快就把蛋糕塞回膠袋,坐在對面的母親大聲問他為何不吃,因聲浪嚇人令周圍注目。這時小孩忙不迭用手指放在唇邊,示意母親保持安靜。我用只有他才聽到的聲音跟他說了一句thank you,下車前跟他說再見,我見到他面上出現稍瞬即逝的笑容。突然,我發覺車廂的悶氣沒了,這小學生給我帶來一陣涼風,連本來擠得舉步維艱的前方也沒有那麼厭煩。我看到小鬼成為了文明社會的一員,我敢說他會是另一個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
美國管理學人Stephen R. Covey曾說對我們傷害最深的,不是別人的所作所為,也不是我們本身的缺失,而是我們未能正視這些缺失,反之,任由它一直腐爛下去。
撰文:鄺穎萱
電郵:Kwongcarmen123@gmail.com
2018年09月18日
《不是我的錯》裏的每個「我」一樣,推諉於人、逃避責任。這樣的現象,不分年齡、環境甚至階層。
【小企鵝】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每天不斷地上演着大大小小、或多或少、若有似無的事件……然而,當問題發生時,到底有多少人會認真、拿出勇氣去想辦法解決?其中,不少人會急急為錯誤編造辯解理由,盡快撇清關係,擺出一副「與我無關」嘴臉!就像繪本《不是我的錯》裏的每個「我」一樣,推諉於人、逃避責任。這樣的現象,不分年齡、環境甚至階層。
《不是我的錯》頭十六頁主要講孩子世界吵吵嚷嚷,一名體形弱小的孩子被人欺負,一面淚水掩面痛哭。繪本的畫師以簡單線條勾畫出一群孩子,配合孩子以羅生門的表達方式輪流表白,有的說「那是在下課以後才發生的,不關我的事喲!」、有的說「我雖然看到了,也知道怎麼一回事,但又不是我的錯!」「我很害怕,卻又幫不上忙,只有眼睜睜在一旁看……」更有的說「都只是輕輕打嘛,沒甚麼大不了啊!」亦有的說「他很古怪」所以活該捱揍,各種理由加起來,「抵打」二字呼之欲出,總結就是「這不是我的錯」、「這不關我的事」,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
翻到第十七頁,故事急轉直下,連續數頁黑色背景襯底,依序陳列出處死戰犯、大卡車輾人、原子彈爆炸、飢餓孩童等的歷史照片,照片逐頁編排,沒有文字講解說明,到最後附上一句:「和我沒有關係嗎?」一幅接一幅的暗黑世界,由虛構線條勾畫到鏡頭下真實紀錄,圖像編排具震撼力,發人深省,這些沒有文字的圖片,讓孩子走出童話世界,直撲現實世界的種種殘酷,當頭棒喝,我們真的毫無責任嗎?今日社會,沒有自身短期利益的事,乏人問津,不信?即管試舉例向人講說,「雖然未至於賺到甚麼,但是我們也應當盡責任……」我敢打賭你再說下去,大可能會開始被旁人懷疑是精神病人啦!很多時候,事情確實是亂七八糟,不知從何說起,與我們未必有直接關係,但事件往往就是環環相扣,與人總是脫不了關係。當我們目睹各種不公義,就如故事裏面,同學受到欺凌,這個時候,你會是選擇出面袒護他?還是獃在一旁不發一語?逃避責任,抑或加入虛張聲勢的行列?
地鐵遇聽教小鬼 相信生命影響生命
故事裏那些急着為自己辯解的小鬼,為自己尋找「理由」的「我」,正是孩子真實世界中的反照。小鬼不認錯是因為他仍然相信本身有開脫的能力,不願承受「東窗事發」後的「風險」,更沒有必要自找麻煩,縱使心裏明白是非對錯,嘴巴還是逞強,總之就是別人錯得比較多,這種「自我防衞」意識,我們自小就學懂,隨時隨地均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無疑,有些事在對錯之間是存在模糊地帶,而最後決定對錯往往就是人性大考驗。你可有覺察到自己早已置身在欠缺文明、毫無互信的社會環境,近年這地方更變得越來越不對勁,變成了人多那邊就理直氣壯,人少的那邊噤若寒蟬。
忙着寫這篇稿時正身處地鐵車廂,狹小空間內塞滿乘客,人多空氣悶熱,卻居然給我找到座位,讓我可以繼續埋首iPad寫下去,真的是行運。寫着寫着,身邊來了個大概是二、三年班穿着校服的小孩,他跟媽媽有一句沒一句的用國語交談,估計可能是新移民。小鬼坐在我旁邊,耳際忽爾傳來膠袋聲,原來是他從媽媽手上接過嘉頓袋裝蛋糕,或者是放學肚餓吧,二話不說就撕開包裝膠袋吃起來,我用手踭輕碰他,抬眼示意他看一下那個車廂內不准飲食的指示牌,他呆了幾秒,之後很快就把蛋糕塞回膠袋,坐在對面的母親大聲問他為何不吃,因聲浪嚇人令周圍注目。這時小孩忙不迭用手指放在唇邊,示意母親保持安靜。我用只有他才聽到的聲音跟他說了一句thank you,下車前跟他說再見,我見到他面上出現稍瞬即逝的笑容。突然,我發覺車廂的悶氣沒了,這小學生給我帶來一陣涼風,連本來擠得舉步維艱的前方也沒有那麼厭煩。我看到小鬼成為了文明社會的一員,我敢說他會是另一個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
美國管理學人Stephen R. Covey曾說對我們傷害最深的,不是別人的所作所為,也不是我們本身的缺失,而是我們未能正視這些缺失,反之,任由它一直腐爛下去。
撰文:鄺穎萱
電郵:Kwongcarmen123@gmail.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