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6-坪原猴:爸爸的榮耀
坪原猴:爸爸的榮耀
2018年09月16日
爸爸晨曦便會下田工作,田園是安靜的工作場所。
【越陌度阡】
上次談過「馬瑟·巴紐」(Marcel Pagnol)的童年四部曲中的二部曲《媽媽的城堡》,第一部是「爸爸的榮耀」(La Gloire de Mon Pere),這兩部小說都拍成電影,大家可以找來看看。馬瑟·巴紐的父親是馬賽的一名小學老師,對父親而言是一個薪金微薄,身份地位也不太夠照的工作。有一次他們一家人跟善於打獵的姨丈到鄉郊小屋度假,姨丈教導笨拙的城市父親打獵用槍的方法,希望可以獵取「野味之王」的「歐石雞」。每次上山都是姨丈滿載而歸,而父親則獵囊空空,最後父親幸運的一擊打下兩只珍貴的「歐石雞」,滿載仰慕之情的兒子(作者)親自拾回這榮耀給父親……
我老爸十八歲時由馬來西亞回鄉求學,跟着當了十幾年教師,為了逃避文革再落戶香港。不諳粵語的爸爸當過燒臘搬運工、戲院帶位等工人,養不了妻又活不了兒,受了不少白眼,卻發現大埔水圍的農夫種菜一買一賣,不用多開口錢就入袋,挺誘人的。爸爸即輾轉搬到偏僻的打鼓嶺,投筆從耕,但這次不是跟他爸爸在南洋開荒,而是帶着兒子開墾新生活。及後,兩名小兒子也出生了,父母在田地與天光墟之間拉扯着五個兒子成人,二十多年用腦袋在書本上學的知識,這時比不上小時候十幾年用身體歷練的農耕知慧。記憶中爸爸種過不少農作物,冬天有豆苗、西生菜、菠菜、紅葱、番茄……,夏天有冬瓜、青瓜、苦瓜、水瓜、豆角、粟米、番薯……只要是能賣錢的都會學種,甚至有農耕記錄以及數簿,分析比較技術及經濟獲利條件,成為了當地薄有名氣的農夫。退休後,便只種少許菜,養狗養兔,跟母親寫詩練字,重新拿起筆來。我自落覺得父親對於自己下半生要回到農地謀生是有點怨懟的,一個知識分子要用勞力養家好像有點不名譽,我一直都不大能理解,可能是我出生時爸爸已經是農夫,而且很多時我發覺學校的老師學養也比不上爸爸,慢慢地更覺得當農夫也不過是職業一種,而且不用隨俗,只是賺錢差一些,肉體勞動辛苦一些,但人性也像是更自由一些。
以前的農夫仍在田地上育苗時,爸爸已經土法製作盤苗去搶早水了。
種番茄是當年老父的拿手好戲,我便學得不大好了。
我在剛開農莊的第一、二年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乘父親的小客貨車回老家,中途爸爸碰見有一位賣田建屋的村民,便順道接載回村。那中年村民留八字鬚,用髮乳弄了一個All back頭,身穿「夢特嬌」尖頭黑皮鞋,我們便在車上聊起來……
「All back頭」說:「葉叔,你五個孩子都上大學,不容易啊!真本事!」
爸爸笑說:「哪裏。哪裏……」爸爸有點得意,可是要保持謙虛的態度,輕輕帶過。原本是客套說話,兩方談吐皆得宜,可是轉眼反高潮就來啦。
All back頭轉對我說:「小弟,為甚麼上完大學『返鄉下』耕田啊!」
我也不知道如何回應,太複雜了,只說:「是呢……」
All back說:「耕田搵唔到食,冇出息啊!」
我:「……」
爸爸說:「年輕人的理想,便讓他試試吧。」但已面如寒霜了。All back頭繼續嘮叨着讀完大學都沒有用,也是耕田,不如做生意「搵真銀」的話題。All back頭下車後,車上兩父子氣氛凝重,爸爸只拋出一句:「耕甚麼田呢。」整天不再跟我講話。
父親一生被「出息」兩字纏擾
父親的一生都是被「出息」兩字纏擾,回鄉讀書是為了「出息」,自己的夢被時代輾碎後,便寄望於兒子的「出息」身上。但父親是矛盾的,他對我們兄弟的教養很自由開放,不束縛着我們的思想,可是內心仍是非常「中國人」,擺脫不了族群宗親的看法,不想兒子給別人看不起,保護了他,但也氣他。他的榮耀是建築於養育了幾個「爭氣」的兒子身上,晚年終於能吐一口氣。而我覺得他本身便是我的榮耀,一個像他這樣男子氣的農夫,像他一個思想開放而有原則的人,這些便是我的榮耀,捉不到、抓不着,賣不了錢,釣不了譽,但這種虛幻的東西才更貼近「榮譽」二字。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2018年09月16日
爸爸晨曦便會下田工作,田園是安靜的工作場所。
【越陌度阡】
上次談過「馬瑟·巴紐」(Marcel Pagnol)的童年四部曲中的二部曲《媽媽的城堡》,第一部是「爸爸的榮耀」(La Gloire de Mon Pere),這兩部小說都拍成電影,大家可以找來看看。馬瑟·巴紐的父親是馬賽的一名小學老師,對父親而言是一個薪金微薄,身份地位也不太夠照的工作。有一次他們一家人跟善於打獵的姨丈到鄉郊小屋度假,姨丈教導笨拙的城市父親打獵用槍的方法,希望可以獵取「野味之王」的「歐石雞」。每次上山都是姨丈滿載而歸,而父親則獵囊空空,最後父親幸運的一擊打下兩只珍貴的「歐石雞」,滿載仰慕之情的兒子(作者)親自拾回這榮耀給父親……
我老爸十八歲時由馬來西亞回鄉求學,跟着當了十幾年教師,為了逃避文革再落戶香港。不諳粵語的爸爸當過燒臘搬運工、戲院帶位等工人,養不了妻又活不了兒,受了不少白眼,卻發現大埔水圍的農夫種菜一買一賣,不用多開口錢就入袋,挺誘人的。爸爸即輾轉搬到偏僻的打鼓嶺,投筆從耕,但這次不是跟他爸爸在南洋開荒,而是帶着兒子開墾新生活。及後,兩名小兒子也出生了,父母在田地與天光墟之間拉扯着五個兒子成人,二十多年用腦袋在書本上學的知識,這時比不上小時候十幾年用身體歷練的農耕知慧。記憶中爸爸種過不少農作物,冬天有豆苗、西生菜、菠菜、紅葱、番茄……,夏天有冬瓜、青瓜、苦瓜、水瓜、豆角、粟米、番薯……只要是能賣錢的都會學種,甚至有農耕記錄以及數簿,分析比較技術及經濟獲利條件,成為了當地薄有名氣的農夫。退休後,便只種少許菜,養狗養兔,跟母親寫詩練字,重新拿起筆來。我自落覺得父親對於自己下半生要回到農地謀生是有點怨懟的,一個知識分子要用勞力養家好像有點不名譽,我一直都不大能理解,可能是我出生時爸爸已經是農夫,而且很多時我發覺學校的老師學養也比不上爸爸,慢慢地更覺得當農夫也不過是職業一種,而且不用隨俗,只是賺錢差一些,肉體勞動辛苦一些,但人性也像是更自由一些。
以前的農夫仍在田地上育苗時,爸爸已經土法製作盤苗去搶早水了。
種番茄是當年老父的拿手好戲,我便學得不大好了。
我在剛開農莊的第一、二年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乘父親的小客貨車回老家,中途爸爸碰見有一位賣田建屋的村民,便順道接載回村。那中年村民留八字鬚,用髮乳弄了一個All back頭,身穿「夢特嬌」尖頭黑皮鞋,我們便在車上聊起來……
「All back頭」說:「葉叔,你五個孩子都上大學,不容易啊!真本事!」
爸爸笑說:「哪裏。哪裏……」爸爸有點得意,可是要保持謙虛的態度,輕輕帶過。原本是客套說話,兩方談吐皆得宜,可是轉眼反高潮就來啦。
All back頭轉對我說:「小弟,為甚麼上完大學『返鄉下』耕田啊!」
我也不知道如何回應,太複雜了,只說:「是呢……」
All back說:「耕田搵唔到食,冇出息啊!」
我:「……」
爸爸說:「年輕人的理想,便讓他試試吧。」但已面如寒霜了。All back頭繼續嘮叨着讀完大學都沒有用,也是耕田,不如做生意「搵真銀」的話題。All back頭下車後,車上兩父子氣氛凝重,爸爸只拋出一句:「耕甚麼田呢。」整天不再跟我講話。
父親一生被「出息」兩字纏擾
父親的一生都是被「出息」兩字纏擾,回鄉讀書是為了「出息」,自己的夢被時代輾碎後,便寄望於兒子的「出息」身上。但父親是矛盾的,他對我們兄弟的教養很自由開放,不束縛着我們的思想,可是內心仍是非常「中國人」,擺脫不了族群宗親的看法,不想兒子給別人看不起,保護了他,但也氣他。他的榮耀是建築於養育了幾個「爭氣」的兒子身上,晚年終於能吐一口氣。而我覺得他本身便是我的榮耀,一個像他這樣男子氣的農夫,像他一個思想開放而有原則的人,這些便是我的榮耀,捉不到、抓不着,賣不了錢,釣不了譽,但這種虛幻的東西才更貼近「榮譽」二字。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