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安裕:總統與時勢
安裕:總統與時勢
2018年12月07日
東西南北
國會大堂中央,是蓋上星條旗的老布殊棺木;圓形大堂邊上,佇立着華盛頓與艾森豪威爾等11尊銅像和大理石像。這一天,布殊家族老少在場,當年幾樁震動世界的大事參與者陸續來到。1990年奔波各國組建反伊拉克聯盟的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列根-老布殊兩朝元老,精明幹練,從不站在台前,這天來了。老布殊的國防部長、小布殊的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在人群中間,雖然瘦了些,那股剽悍之氣揮之不去。波斯灣戰爭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Colin Powell)也到了,1991年聯軍攻打伊拉克,前線是斯瓦茨科普夫指揮,後面是作為總參謀長的鮑威爾統合,兩人都是四星上將。國會大堂內昔日文官武將人進人出,幾個鏡頭,折射出來是1989年到1993年的歷史。
老布殊從白宮退任後,沒有像卡特那樣為了國際政治跑天下,也不像奧巴馬評論國政為民主黨拉票。他們父子倆這對共和黨人,說退就真退,兒子小布殊在任時外界反應平平,不做總統後卻比以前穩重,有次電視台請他評論接任的奧巴馬,他一句都不說。老布殊則是連訪問也免了,8、90歲跳傘,那就是他的新聞。去世之後,華盛頓獨立紀念碑前國旗半降,花旗哀思,美國人民沒有忘記這個只做了四年白宮主人的老總統。自由派傳媒《紐約時報》社評是〈喬治布殊,公務員〉(George H.W. Bush, Public Servant),第一段提到史家將評說老布殊內政外交的得失,第二段是另有意味的「很難看不到他和現任白宮主人特朗普的深刻不同」。
黨政軍特外皆曾任職
老派共和黨人的道德人格,無疑仍是美國不少人的一把尺,儘管布殊家族是否願意讓老父成為另一次論爭的主角仍然成疑,事實是美國這幾天都憶起老總統的美好一面,包括離開白宮前留給克林頓的便箋。老布殊在位時,冷戰在任內結束,事隔多年,到底這是英雄創造時勢、抑或時勢造英雄,瑜瑕之別,功過評說,才是對這位前總統的客觀論定。於資歷而言,老布殊是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政(八年副總統、四年總統)、軍(二戰美國海軍飛行員)、特(中央情報局長)、外交(駐聯合國大使、駐中國聯絡處主任)都做過;出身美國政壇的東岸建制集團,公職終身,近代少有。
1988年大選是老布殊對麻省州長杜卡基斯,兩邊主打皆是內政議題。1989年元月老布殊就職後,外交大事停不了,幾年之間,中國六四血腥鎮壓,蘇聯東歐崩潰,伊拉克侵佔科威特,聯軍攻伊解放科威特。最意想不到是冷戰結束,《紐約時報》在蘇聯變天的日子,天天十幾版專頁,半年下來,東歐集團支離破碎剝落四散,老布殊在全國電視發表講話,提出「世界新秩序」(New World Order),暗喻美蘇兩極將成美國獨尊,新時代若隱若現。尤其波斯灣戰爭美國一洗越戰頹風,打伊拉克摧枯拉朽,完戰之後,大軍在紐約百老匯大道勝利巡遊,辦公高樓扔下的紙碎雪花蓋頂。有人說,紐約上次這樣子,是1945年時報廣場的V Day。
贏伊戰止冷戰輸選戰
對照時間,冷戰結束發生在老布殊任上,若是尋根究柢,不能不說這源自上一任的列根:美國禁運制裁星球大戰三管齊下,80年代的蘇聯經濟實是強弩之末。1987年,列根到西柏林叫陣,「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道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拆除這堵牆」。蘇共雖有戈爾巴喬夫推動改革,卻是時不與我,龐然大物倒下只是時間問題。大概老布殊上任之時想不到有此一天,在他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1998年合著的《A World Transformed/一個改變了的世界》,有二人討論局勢的記述。他們對「蘇東波」大勢有其猶豫,同一時間開列三個焦點,一是蘇聯穩定,二是東歐局勢,三是歐洲統一。對話的總結,是美國必須改變對蘇聯集團政策,鼓勵改革和要求蘇聯裁軍。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適逢其會。強烈反共的列根留下美國給溫和派老布殊,天地翻覆的四年過去,蘇聯變成俄羅斯,東歐四分五裂,東西兩德統一,但是「世界新秩序」不是美國一尊。毫無疑問,老布殊是欲做滿八年以遂大志,想不到1945年英國邱吉爾的「打勝仗,輸選舉」在他身上重現。波斯灣戰爭大捷後,美國選民要求經濟也打勝仗,克林頓陣營的競選金句It's the economy, stupid(這是經濟問題,笨蛋)重重擊中老布殊。1992年9月,大選前兩個月,老布殊宣佈向台灣出售150架F16戰機,生產戰機工廠所在的德州,最終為他帶來32張選舉人票,然而為時已晚。時勢帶來老布殊任內冷戰止息的榮光,可是他沒能駕馭時勢再往前走,四年白宮歲月倏然而止,就此別過。
老布殊有才,說不上有大能。退出政治後,不爭不吵,含飴弄孫自有其樂。小布殊當上總統,對他來說許是某種補償;本來最有期待的另一兒子傑布,2016年大選初選出局,政治上的布殊家族已然走到盡頭。老布殊去世,美國傳媒用得最多的一個字是decent,對一個遠離權力中心的九旬老人來說,該是最高的致敬。
安裕
2018年12月07日
東西南北
國會大堂中央,是蓋上星條旗的老布殊棺木;圓形大堂邊上,佇立着華盛頓與艾森豪威爾等11尊銅像和大理石像。這一天,布殊家族老少在場,當年幾樁震動世界的大事參與者陸續來到。1990年奔波各國組建反伊拉克聯盟的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列根-老布殊兩朝元老,精明幹練,從不站在台前,這天來了。老布殊的國防部長、小布殊的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在人群中間,雖然瘦了些,那股剽悍之氣揮之不去。波斯灣戰爭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Colin Powell)也到了,1991年聯軍攻打伊拉克,前線是斯瓦茨科普夫指揮,後面是作為總參謀長的鮑威爾統合,兩人都是四星上將。國會大堂內昔日文官武將人進人出,幾個鏡頭,折射出來是1989年到1993年的歷史。
老布殊從白宮退任後,沒有像卡特那樣為了國際政治跑天下,也不像奧巴馬評論國政為民主黨拉票。他們父子倆這對共和黨人,說退就真退,兒子小布殊在任時外界反應平平,不做總統後卻比以前穩重,有次電視台請他評論接任的奧巴馬,他一句都不說。老布殊則是連訪問也免了,8、90歲跳傘,那就是他的新聞。去世之後,華盛頓獨立紀念碑前國旗半降,花旗哀思,美國人民沒有忘記這個只做了四年白宮主人的老總統。自由派傳媒《紐約時報》社評是〈喬治布殊,公務員〉(George H.W. Bush, Public Servant),第一段提到史家將評說老布殊內政外交的得失,第二段是另有意味的「很難看不到他和現任白宮主人特朗普的深刻不同」。
黨政軍特外皆曾任職
老派共和黨人的道德人格,無疑仍是美國不少人的一把尺,儘管布殊家族是否願意讓老父成為另一次論爭的主角仍然成疑,事實是美國這幾天都憶起老總統的美好一面,包括離開白宮前留給克林頓的便箋。老布殊在位時,冷戰在任內結束,事隔多年,到底這是英雄創造時勢、抑或時勢造英雄,瑜瑕之別,功過評說,才是對這位前總統的客觀論定。於資歷而言,老布殊是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政(八年副總統、四年總統)、軍(二戰美國海軍飛行員)、特(中央情報局長)、外交(駐聯合國大使、駐中國聯絡處主任)都做過;出身美國政壇的東岸建制集團,公職終身,近代少有。
1988年大選是老布殊對麻省州長杜卡基斯,兩邊主打皆是內政議題。1989年元月老布殊就職後,外交大事停不了,幾年之間,中國六四血腥鎮壓,蘇聯東歐崩潰,伊拉克侵佔科威特,聯軍攻伊解放科威特。最意想不到是冷戰結束,《紐約時報》在蘇聯變天的日子,天天十幾版專頁,半年下來,東歐集團支離破碎剝落四散,老布殊在全國電視發表講話,提出「世界新秩序」(New World Order),暗喻美蘇兩極將成美國獨尊,新時代若隱若現。尤其波斯灣戰爭美國一洗越戰頹風,打伊拉克摧枯拉朽,完戰之後,大軍在紐約百老匯大道勝利巡遊,辦公高樓扔下的紙碎雪花蓋頂。有人說,紐約上次這樣子,是1945年時報廣場的V Day。
贏伊戰止冷戰輸選戰
對照時間,冷戰結束發生在老布殊任上,若是尋根究柢,不能不說這源自上一任的列根:美國禁運制裁星球大戰三管齊下,80年代的蘇聯經濟實是強弩之末。1987年,列根到西柏林叫陣,「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道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拆除這堵牆」。蘇共雖有戈爾巴喬夫推動改革,卻是時不與我,龐然大物倒下只是時間問題。大概老布殊上任之時想不到有此一天,在他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1998年合著的《A World Transformed/一個改變了的世界》,有二人討論局勢的記述。他們對「蘇東波」大勢有其猶豫,同一時間開列三個焦點,一是蘇聯穩定,二是東歐局勢,三是歐洲統一。對話的總結,是美國必須改變對蘇聯集團政策,鼓勵改革和要求蘇聯裁軍。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適逢其會。強烈反共的列根留下美國給溫和派老布殊,天地翻覆的四年過去,蘇聯變成俄羅斯,東歐四分五裂,東西兩德統一,但是「世界新秩序」不是美國一尊。毫無疑問,老布殊是欲做滿八年以遂大志,想不到1945年英國邱吉爾的「打勝仗,輸選舉」在他身上重現。波斯灣戰爭大捷後,美國選民要求經濟也打勝仗,克林頓陣營的競選金句It's the economy, stupid(這是經濟問題,笨蛋)重重擊中老布殊。1992年9月,大選前兩個月,老布殊宣佈向台灣出售150架F16戰機,生產戰機工廠所在的德州,最終為他帶來32張選舉人票,然而為時已晚。時勢帶來老布殊任內冷戰止息的榮光,可是他沒能駕馭時勢再往前走,四年白宮歲月倏然而止,就此別過。
老布殊有才,說不上有大能。退出政治後,不爭不吵,含飴弄孫自有其樂。小布殊當上總統,對他來說許是某種補償;本來最有期待的另一兒子傑布,2016年大選初選出局,政治上的布殊家族已然走到盡頭。老布殊去世,美國傳媒用得最多的一個字是decent,對一個遠離權力中心的九旬老人來說,該是最高的致敬。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