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明報:戰青山之巔,沾一身靈氣

明報:戰青山之巔,沾一身靈氣
2019年1月15日


【明報專訊】青山標高583米,峰形尖削,被稱為香港三尖之一。新年新挑戰,行山團體「山脈旅孩」成員帶我們先漫遊名寺青山禪院,再邁步上山,於韓陵片石亭遠眺青山腹地奇觀,繼而攻頂飽覽屯門全景。在寺廟和山地靈氣中洗滌身心,迎接新一年。


(靈山遊之一)

中級難度 飽覽層巒山景

青山古稱「杯渡山」,據《新安縣志》記載,其位置「在縣南四十里,高峻插天」。相傳魏晉南北朝一名印度高僧因喜歡坐大木杯雲遊四海修行,而得杯渡之名。當年他漂遊到港,於青山結廬駐錫,隨緣弘法;當杯渡禪師離港後,信眾便建廟供奉。直至1918年香港商人陳春亭建立青山禪院,此山遂以青山為名。青山之名,取源於山上青松密佈景貌。

「山脈旅孩」去年曾組團登上日本三大靈山之一的富士山,成員之一「臘味」笑言從青山登頂路段往外眺望,四周的山巒環繞,景觀頗似富士山。是次行程屬中級路線,初段平緩易走,中段需上大量石級,登頂路段頗為陡峭。從青雲輕鐵站出發,經楊青路轉入青山寺徑,經挹曉亭和香海名山牌樓,便到達香港三大古寺之一的青山禪院。步進青山禪院,越過和合山門後,可先於院中平台遠眺圓頭山、九逕山、乾山一帶群山連綿,再步上護法殿。護法殿牆上漆有彌勒佛像,以笑容迎接信眾到來。


訪杯渡岩洞 追李小龍足迹

護法殿之上便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三世佛。步至殿前,從殿後樓梯往上走即至杯渡岩。相傳當日杯渡禪師就在岩洞中修行,現岩中供奉着杯渡像,靈山巨岩之下香霧瀰漫,予人祥和寧靜之感。杯渡岩前空地原為藏經閣,現只遺下不二法門牌樓。牌樓前不遠處可見「李小龍事蹟徑」紀念牌,詳述1973年李小龍曾於青山禪院取景拍攝電影《龍爭虎鬥》之事。

離開青山禪院,我們步入院旁的孝思徑,沿設有黃色欄杆的梯級拾級而上。開段以人工石級為主,平整易行,經避雨亭右轉後,梯級便愈上愈陡,甚花腳骨力。步行約40分鐘,便到達山腰電塔,其後便挑戰更高難度的登頂路段。

攻頂山路狹窄陡斜,以碎石泥路為主,路况多變,木邊梯級、泥級、大石級夾雜,梯級高度不一,有些位置需手腳並用,頗為艱辛。部分路段臨近懸崖,雖有圍欄仍需加倍小心。約30分鐘後,我們終於到達韓陵片石亭,涼風颯颯,我們倘佯於山野之間,放鬆身心,頓時倦意盡消。


怪石似浮空 攻頂享270度美景

休息過後,探索四周,亭的右方山丘有一飛來石,遠觀有如懸浮於半空,不少行山客都愛在石上打卡。於亭後的小路往下走,可見到一個「土炮健身區」,空地上設置了簡單的健身設備,如單槓、雙槓、槓鈴等,為安全起見,不建議隨便使用。在健身區前的石春路,往外望可飽覽青山腹地內層巒疊嶂之景色,從迷霧間遠眺伶仃洋。

最後,我們登上亭左方的青山信號發射站,直攻青山之巔!標高柱上視野非常廣闊,坐享270度風景,近處可見屯門市中心、蝴蝶灣,同時亦可遠眺屯門黃金海岸、元朗洪水橋。上山容易下山難,原路下山,再次回到香海名山牌樓時,雙腿痠軟,抬頭看着牌樓背面題有「回頭是岸」四字,令人會心一笑。

■行程

起點:青雲輕鐵站→30分鐘→(1)青山禪院→70分鐘→(2)韓陵片石亭→10分鐘→(3)青山山頂→原路折返→終點:青雲輕鐵站

全長:來回約6公里

需時:4小時(連參觀、攝影)

交通:去程:乘輕鐵至青雲站,或搭乘巴士57M、66X、258D於青雲站下車;回程:可於同一地點乘搭交通工具離開

■小貼士

多功能便攜包 速取用品

行山時需帶備各種隨身物品,例如水樽、防曬油、驅蚊用品等。「臘味」建議不妨使用近年十分流行的多功能便攜包,毋須卸下行山背包,即可迅速取放常用物品和工具。山脈旅孩另一成員Ray指,坊間不少便攜包都採用了防水耐磨物料,而且可輕易轉換使用方式,包括斜背、手提及掛胸前,一袋幾用。

■溫馨提示

量力而為,遇崎嶇山路不應勉強前行,拍照前應觀察四周環境,確定位置安全才留影,勿為靚景而冒險。

文:夏綽蔓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攻上青山漫遊古寺https://bit.ly/2CgQdik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