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黎恩灝:香港天主教的伙伴政治與中國因素

黎恩灝:香港天主教的伙伴政治與中國因素
2019年1月21日


今年初,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病逝,教區頓失領袖,梵蒂岡數日後直接任命前任教區主教湯漢樞機為「宗座署理」,令教區毋須自行選出「教區署理」暫理教區事務。近年中梵談判成為國際議題焦點之一,香港和澳門天主教區基於一國兩制和地緣格局,不免成為中梵的關注點。

香港天主教(下稱教區)在本地的影響力,除了體現在教徒人數、社福和教育機構數目外(註1),也見諸其政治關懷。在16年前的國安條例立法爭議,教區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教區主教敢言批判和教區組織的倡議、動員,成為逾50萬人上街、政府最終擱置立法的重要助力。基於天主教會的地方體制以教區主教為最高領導,教區主教離世,不止是教會的內部事務;繼任的主教,亦會影響教會在社會的定位,繼而是當地社會、文化以至政治。

近年建制派和中共領導多番提出香港要維護國家安全,意味當年教區反對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即將再來。同時,政府將在本周把《國歌條例草案》交到立法會首讀和二讀,這個被坊間視為將表達政治異見刑事化和灌輸愛國主義的立法,直接影響中小學的教育方針,對坐擁251間教育機構的教區來說,自然首當其衝。


香港的「政教合作」結構

但教區對社會、政治議題的關懷是否積極進取,既視乎領導人(即教區主教)的個人風格,亦要視乎制度結構的限制。教區自殖民地時代以來,一直是政府的合作者。教區填補了政府在社會服務和大眾福利的不足,為市民提供衣食所需、教育和醫療等慈善服務,故上一代嘗言天主教是「麵粉教會」。其政治效果,是教區成為官民出現矛盾時的緩衝;教區和殖民地政府亦成為管治伙伴:政府認可教區的社會功能,提供資源補貼給教會。儘管教區內亦有批判性的組織,不時批評政府的社會政策和管治合法性,但以上「政教合作」的結構也沒受到影響。

這個合作結構,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似乎更形鞏固。由1200人組成來選舉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當中有60個席位屬於宗教界,由6個主要宗教各擁10席,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區。按歷史文獻(註2),早在基本法諮詢期,教區早已不同意這樣的安排。雖然教區沒有歸還這「政治特權」給政府,但亦採取「被動配合」,即教區不參與席位提名的過程,而只為候選人驗證其天主教徒的身分,並將相關名單交給政府以隨機方式選出代表。這種包攬宗教組織進入政治制度的操作,無疑是中共統一戰線工作的一環。教區既不主動配合,也不主動要求放棄,抱持這曖昧的態度,多少和不欲打破與政府長年合作的結構有關。


中梵談判下的香港教區

教區也要面對「中國因素」的限制。專制政權重視管控宗教,見諸古今中外。在中國大陸,政權一方面以硬手段強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十字架,禁止未成年者進入教堂,另一方面以統戰手法在宗教組織內另起爐灶,設立三自愛國會管理教會,以抵抗「西方思想」、愛國愛教和國家安全之名,維持政權統治。不過,梵蒂岡並未受到中國宗教自由大力受壓的格局左右,仍然與中共開展有關主教任命權的談判,甚至達成秘密協議。由於談判仍然繼續,梵方基於外交考慮,會否為免刺激中方,而要求香港教會「謹言慎行」?如果北京要在港強推23條立法,為了消除香港民間的阻力,除了打擊媒體、反對派,也必然要減低教區的影響力。可能的手段,除了是改變政府和教區長年合作的關係、削弱教區的資源補貼和便利外,就是透過急於達成雙邊協議的梵蒂岡「借力打力」。

從比較歷史角度而言,1990年代前菲律賓、波蘭和南韓的天主教會,是公民社會的同伴,與威權國家處於對抗的關係。但香港教區的歷史,從殖民年代已是政權的合作者。時至今日,教區既要顧忌和政府的關係,也要按教義服從梵蒂岡,加上教區長年以宗教和民族情結的理由,以中國和梵蒂岡之間的「橋樑教會」自居,單從教會領導層面來看,確是重重掣肘。


面對爭議  不能忽視教徒回應

不過,以上分析,僅着眼於教區官方和政府的角力,以及宏觀的政治。在楊鳴章主教的喪禮後,有百多名天主教徒在網上聯署,邀請教區當局正視當前的中港政局,檢視教區在社會的角色和使命(註3)。面對種種現實限制,香港天主教會將來能否如當年23條立法爭議一樣,和民間社會一同反對侵犯言論、結社自由的法例,我們除了看教區領導的取態,也不能忽視教徒的回應。畢竟,教會和社會一樣,不會單單由領導精英主導發展,基層民眾也有一定影響力。

註1:按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的教務統計,有逾60萬的永久與非永久居民教徒、251所教育機構、數十個天主教慈善社會服務單位,和6所天主教私立醫院,足見天主教對香港社會、政治、文化的影響力(參見:bit.ly/2R0Iuu1)

註2:《擁抱平等  放棄特權——天主教教會與選舉委員會》(bit.ly/2RG6lEs)

註3:bit.ly/2RYT3Ci

作者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