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蔡子強:共產政體的「罩門」—寫在十九大之後

蔡子強:共產政體的「罩門」—寫在十九大之後
2018/7/23 — 18:51


中共十九大之後,歌功頌德之聲不斷,習近平更被全力吹捧。只是想不到,近日就連美國媒體也加入恭維之列。


躊躇滿志風光背後

上星期(編按:2017 年 11 月),在特朗普訪華前夕,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中英對照地寫上「China Won 中國贏了」。封面文章作者 Ian Bremmer 稱,今天,中國已取代美國,已成全球經濟最具實力國家,若要打賭哪個國家未來能更好地發揮影響力,押注中國比押注美國明智。作者說,儘管中國政治體制曾不斷受外間質疑,認為總有一天需要顛覆性的政治改革,但現時中國政經制度比美國模式更有可行性及可持續性。文章從多個角度比較中美之間差異優劣作比較,包括政府對社會和經濟管控能力等,中國優勢之一,就是「擁有世界上最強而有力的領導人」。

雖然我不知道以上一段說話是否「捧殺」,但我相信,很多人確是對中國的經濟以至政治現況,感到躊躇滿志,不是嗎?經濟欣欣向榮,增長遠勝歐美;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日俱增,與美國平起平坐;以前說中國貪腐,但如今習近平又看似全力打貪,一切不是很好嗎?

但風光背後,其實不無隱憂,打貪能否真的肅清貪腐;習近平權力過大過於集中,缺乏制衡,會否重蹈晚年毛澤東覆轍;中國的自由和人權的不良紀錄等,這些暫且都不談,今天我想集中討論歷史上共產政體的一大「罩門」,那就是政治承繼的難題。


一大「罩門」:政治承繼的難題

今次十九大最惹人矚目的地方,不單是把「習近平思想」(全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很多極富習個人色彩的元素如「中國夢」、「一帶一路」等寫入黨章,對習作出全面肯定,推崇備至,另外,更打破「後鄧小平年代」的做法,七名政治局常委中並沒有「儲君」,全部都是 50 後,沒有包括一些較年輕、60 後、栽培的「隔代欽定接班人」,讓習是否會不只做兩屆的揣測,甚囂塵上,亦令人再次反思中共體制政治承繼的問題。

回顧歷史,毛澤東曾先後找了劉少奇、林彪、及華國鋒;鄧小平找來胡耀邦、趙紫陽、及江澤民,作指定繼承人,六人曾分別當上國家主席、黨主席、黨總書等位極人臣、呼風喚雨的職位,但在江澤民以前,以上五人最終卻連自己也保不住,都沒有好收場。

這些都不是特殊例子,過去經驗顯示,共產主義政體的一大結構性難題,便是最高領導人的交接班問題,亦即是政治承繼的問題。在民主政體,政治承繼可以透過公正的選舉及法制來解決,即使如 2000 年美國總統大選,小布殊及戈爾兩位候選人,因點票結果而出現糾紛,而一度各不相讓、纏鬥不休,但問題最終仍可迎刃而解,平穩過渡,民眾從來不用為政治承繼帶來的問題而擔憂。


交棒帶來的不確定性以至腥風血雨

唯獨是共產主義政體,卻缺乏一套完善制度和規範,來處理承繼問題,因而往往為政權及社會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惹來一番腥風血雨。

經歷文革的「十年浩劫」,以及八九六四的慘痛教訓之後,鄧小平在晚年,企圖改變這個政治承繼問題上的困局,於是嘗試定下新的政治規則,包括集體領導、廢除幹部終身制,以及及早定下所謂「隔代欽定承繼人」。

於是在江澤民在位期間,中共元老便揀了胡錦濤作為隔代欽定承繼人;到了胡錦濤在位期間,元老再揀了習近平作為隔代欽定承繼人。

共和國七十年只有一次順利交棒

這個安排,起初看來尚算成功,江澤民交棒給胡錦濤,尚算順利及和平過渡,但到了習近平再接棒,腥風血雨再現,「新四人幫」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密謀反撲,習要經過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才剷除了「新四人幫」及他們的黨羽。

從中可見,在共和國近七十年歷史中,交棒順利和平,原來只有一次,不錯,只有一次,那就是由江澤民交捧給胡錦濤那一次,除此之外,在共和國的歷史中,每次政治承繼都牽涉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

而且,總結歷史經驗,權力愈是高度集中,整肅政敵過程愈狠,到了政治領導交替時,便會愈變得你死我活。

中國共產黨真的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嗎?

中共常常強調:「我們黨敢於正視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有決心有能力防止重犯過去那樣嚴重的錯誤」。他們會舉文革作為例子,說就算是如此一個重大錯誤,中共最後都自行糾正過來,這正是其體制的優越性所在。

但實情又是否如此呢?他們真的能夠從歷史中學習,不會重蹈覆轍嗎?

記得 1981 年中共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但其實大家都知道,當中最重要的是總結和評價文革。而在結尾部份,他們總結文革的基本教訓,其中一條就是:要實行集體領導,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

這是一份綱領性的決議,寫入了黨的重大共識,但如果回顧過去幾年中國的政治發展,習近平是如何的集大權如一身,比毛澤東更甚(至低限度以體制性權力而言是如此),大家似乎又把這個共識拋諸腦後,忘掉歷史和文革的慘痛教訓。


因為一個「賢君」就能肯定一個皇朝?

中國每個朝代都有賢君,如唐朝出了個唐太宗,漢朝出了個漢武帝,他們甚至可以開創出大唐盛世、大漢盛世,但大家會否因此,便因而肯定了那些封建皇朝體制上的優越性?答案當然是不會,因為大家都知道,同一個皇朝,既可出賢君,但後來卻出了更多的昏君甚至暴君。歸根究底,就是這些體制解決不了政治承繼的問題,就算是盛世都無以為繼。更甚的是,在政治承繼上甚至會出現腥風血雨,例如李世民便曾發動玄武門之變,不惜殺掉兩個兄長來爭奪皇位。

因此,大家又為何因為習近平短短幾年的作為和成就,而急不及待的全面擁抱這個體制,吹捧它的所謂優越性,而對它的問題和局限卻視而不見?還是那一句:風物長宜放眼量。

況且,今天當然再沒有玄武門之變,但習近平在鞏固權力的過程中,正如前述,卻一樣少不了腥風血雨。


眼前一時成就並不代表所有問題已解

或許大家會因為中國過去一段時間所取得經濟和發展上的成就而目眩,而筆者也不會否定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放在歷史上看,這只是個短時期,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體制,能否克服政治承繼的難題?會否因為習的高度集權,而出現晚年毛澤東的問題?以及,當將來一天進入「後習近平時代」之後,路線仍能否延續?仍屬未知之數。

正如之前提到,共和國近七十年歷史中,交棒順利和平,至今只有一次,說這個體制如今已經通過重重考驗,從此踏入連綿盛世,實在言之尚早。

或許有人會說,經過十九大之後,所有東西都已經寫進黨章,一切已經確立,一旦確立之後就再不會變,大家不用杞人憂天。

那麼讓我告訴你,1969 年中共九大之後,也同樣曾經把「林彪同志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寫進黨章,但後來收場如何,不用我多費唇舌。

天下安危全繫於一人是否好事?

天下安危全繫於一人,是否一件好事,這本來是政治學的 ABC,又或者甚至是歷史常識的 ABC,但大家卻因眼前的歌舞昇平,以至對大國崛起的憧憬,而目迷五色,讓大家都忘了。

原刊於 2017 年 11 月 15 日《明報》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香港公共知識份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