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劉進圖:賣地支付填海,華廈為誰而建?
劉進圖:賣地支付填海,華廈為誰而建?
2018年10月23日
【明報文章】特首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在大嶼山東南面對開水域填海,建造一個1700公頃的人工島,計劃引起巨大社會爭議。反對者擔心造島費用遠不止政府初步估算的5000億元,可能高達1萬億元,等於整個特區政府財政儲備的數目。贊成者卻認為,人工島的賣地收益可以高達1萬億元,足夠支付填海費用有餘,「唔填就笨」。假設人工島真的有萬億賣地收入吧,那麼公眾自然會問,這個島上的華廈是為誰而建的?這不就是另一個西九龍豪宅區嗎?
港府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可信
施政報告有一個口號,是要為香港市民「燃點希望」。這個口號定得很對,香港年輕一代如今最需要的,就是重拾希望,這希望來自:政治上的參與空間、經濟上的向上流動、民生上的改善家居、文化上的多元自由。必須在這些環節做出實際成績,年輕人才會看到希望。拓展土地興建房屋,本來是可以讓年輕人看到盼望的。如果在5年前、10年前提出,社會大眾會很支持,會贊成政府建立自己的土地儲備,避免讓地產商壟斷樓房供應。為什麼如今大眾不再信任政府,不相信填海造地是為了滿足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
這是因為特區政府用實際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在房屋政策上的承諾不可信。特區政府不是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過,輪候出租公屋平均3年就可以上樓嗎?如今,平均輪候時間已超過5年,而且不斷惡化。政府除了繼續出口術,有什麼實際行動紓緩輪候家庭的苦况?未能按承諾辦事的規劃地政房屋官員,會承受任何責罰處分嗎?都沒有。那麼,這個3年上樓的承諾還有意義嗎?還值得相信嗎?無論今天特首如何描劃人工島日後可以建多少公營房屋,等到人工島落成時,她早已不在位了,她的承諾有作用嗎?那時候的政府為了填補建島的巨額工程費,若決定大量興建私人豪宅,讓大灣區最富裕階層入住,又有誰能阻止?支持建島的商人和經濟學者愈是吹噓人工島的賣地收益,公眾就愈是認定這個島是為地產商和富人而建的!
怎樣扭轉這個觀念?講是沒有用的,向輪候公屋逾3年的申請人發放租金津貼吧,或者對市區劏房實施租金管制,用立法形式把這些機制確定下來,讓公眾看到,政府不守承諾是要付代價的,然後大膽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盡快在新界東北和西北的新市鎮動土興建大批公屋。不用等這些公屋落成,市民的信心就可能回來,就有可能相信增闢土地並不是為了建3萬元一呎的豪宅。
劉進圖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2018年10月23日
【明報文章】特首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在大嶼山東南面對開水域填海,建造一個1700公頃的人工島,計劃引起巨大社會爭議。反對者擔心造島費用遠不止政府初步估算的5000億元,可能高達1萬億元,等於整個特區政府財政儲備的數目。贊成者卻認為,人工島的賣地收益可以高達1萬億元,足夠支付填海費用有餘,「唔填就笨」。假設人工島真的有萬億賣地收入吧,那麼公眾自然會問,這個島上的華廈是為誰而建的?這不就是另一個西九龍豪宅區嗎?
港府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可信
施政報告有一個口號,是要為香港市民「燃點希望」。這個口號定得很對,香港年輕一代如今最需要的,就是重拾希望,這希望來自:政治上的參與空間、經濟上的向上流動、民生上的改善家居、文化上的多元自由。必須在這些環節做出實際成績,年輕人才會看到希望。拓展土地興建房屋,本來是可以讓年輕人看到盼望的。如果在5年前、10年前提出,社會大眾會很支持,會贊成政府建立自己的土地儲備,避免讓地產商壟斷樓房供應。為什麼如今大眾不再信任政府,不相信填海造地是為了滿足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
這是因為特區政府用實際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在房屋政策上的承諾不可信。特區政府不是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過,輪候出租公屋平均3年就可以上樓嗎?如今,平均輪候時間已超過5年,而且不斷惡化。政府除了繼續出口術,有什麼實際行動紓緩輪候家庭的苦况?未能按承諾辦事的規劃地政房屋官員,會承受任何責罰處分嗎?都沒有。那麼,這個3年上樓的承諾還有意義嗎?還值得相信嗎?無論今天特首如何描劃人工島日後可以建多少公營房屋,等到人工島落成時,她早已不在位了,她的承諾有作用嗎?那時候的政府為了填補建島的巨額工程費,若決定大量興建私人豪宅,讓大灣區最富裕階層入住,又有誰能阻止?支持建島的商人和經濟學者愈是吹噓人工島的賣地收益,公眾就愈是認定這個島是為地產商和富人而建的!
怎樣扭轉這個觀念?講是沒有用的,向輪候公屋逾3年的申請人發放租金津貼吧,或者對市區劏房實施租金管制,用立法形式把這些機制確定下來,讓公眾看到,政府不守承諾是要付代價的,然後大膽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盡快在新界東北和西北的新市鎮動土興建大批公屋。不用等這些公屋落成,市民的信心就可能回來,就有可能相信增闢土地並不是為了建3萬元一呎的豪宅。
劉進圖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