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劉細良:高鐵通車有乜值得慶祝?

劉細良:高鐵通車有乜值得慶祝?
2018年09月24日


高鐵通車,傳媒熱,市民冷,大家都睇穿跨境大白象工程,主要方便內地人嚟,而非便利港人北上,否則列車安排冇理由當香港冇到。昔日英治時代早期巨額投資鐵路工程就係九廣鐵路,係當時嘅真正高鐵,將香港同大陸連結,人流物流暢旺。外國人以海路來港,郵輪停泊在尖沙嘴,然後乘搭九廣鐵路北上內地。英治時代的工程規劃鮮見大白象,是因為殖民地政府基建是需求帶動,社會有需要,經過反覆論證才會拍板去馬。啟德機場飽和多年,一直到89年後衞奕信推出玫瑰園計劃才付諸實行。1997年後香港基建投資變成了官僚政治帶動,無需理性論證,即使有所謂評估,亦係求其亂作,再無理性規劃可言。

港式計劃經濟第一次引發衝突是董建華年代,英國培養的文官拒絕了老董假大空的鴻圖大計,數碼港計劃單一招標更犯眾怒,官商勾結之說甚囂塵上。老董科技大躍進運動虛耗大量公帑,但對經濟發展毫無幫助,香港成為亞洲金融風暴受衝擊經濟體之中復蘇最慢地區。由北京主導的港式計劃經濟,違反97前需求帶動的政策原則,公務員抵抗理所當然。老董於是廢掉公務員權力,另組問責班子,以為咁就可以落實港式計劃經濟,殊不知烏合之眾引起公眾更大不滿,23條一役觸發50萬群眾上街,而老董廢掉政務官政治角色,亦未能令中央設定的基建成功上馬,朱鎔基公開訓斥他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中央決定起用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取而代之,利用他熟悉公務員思維,可以說服他們接受計劃經濟模式,加上人民公敵董建華下台,在政治鐘擺效應下,人心思治,曾蔭權十大工程獲市民及立法會黨派支持。現在完成的大型基建項目,就係曾蔭權年代成功執行北京交付任務。

港式計劃經濟之惡劣,是集市場經濟與官僚計劃經濟兩大制度的缺點於一身。因為論證過程粗疏,政治掛帥,耗費巨大且效益低。高鐵預期的每日使用量可以大幅調低三成,港珠澳大橋可想而知。政客只有用「長遠效益」呢類虛詞推搪過去,猶如一棚「政治祈福黨」,總之做好基建可保將來家宅平安云云。但在民生政策上,政府又忽然成為自由市場的擁護者,房屋政策受地產商控制,準備用公帑夥拍地產大孖沙合作開發在新界囤積之農地,放棄運用《收回土地條例》以官僚權力收回農地作全方位規劃。
龍門任搬已經成為港式計劃經濟的特色,廿年來亦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包括了中字頭央企、建制派政客、個別問責官員及內地相關部門。中美貿易戰將會波及金融及房地產市場,這次金融風暴來時,因港式計劃經濟耗費巨大投資,收益回報少,勢必成為沉重財政負擔,公共財政所受壓力,比老董年代更可怕。高鐵通車,坦白講,有乜值得慶祝?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