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阮穎嫻:日本相撲,離不開爭議

阮穎嫻:日本相撲,離不開爭議
2018年10月2日


劉鳴煒叫大家少去日本,儲錢買樓。「廢青」絕對會反其道而行,愈叫愈走,多多去日本。

不知道有幾多去東京的港人看過相撲比賽。西方遊客對日本文化興趣大,網上英語的相撲比賽資料很多,由買門票到早上去相撲部屋看早晨相撲操練的攻略都有,中文寫的偏少。去買票及場館內鮮有聽到粵語或普通話,跟東京的其他景點很不同。

日本相撲協會舉辦的職業相撲比賽,一年有6個場所,每逢單數月份的第二個周日開始,連續舉行15日,有3次在東京,其餘的在大阪、名古屋和九州,所以要碰巧同一時段去舉辦的地方才能看到比賽。

近年相撲飛愈來愈難買,一開售即售罄。可能是遊客多了,也可能是買票渠道容易,可以上網買,又有國際轉售市場,助長炒賣,所以開賣不久即掃光。原價200多港元的門票,國際「黃牛網」賣上過千元一張。去到發現當地也有「黃牛店」,而且位置好、較便宜,個人覺得即使是「黃牛」也划算,但可遇不可求,日期不對就沒辦法。不想捱貴飛,可以付出時間成本,去排即日不設劃位的「自由席」。


排隊買票是全支付拍賣

每天的相撲比賽都會預留「山頂」最高的位置即日早上7時45分發售,不同場次不同場館預留的票有多少,沒有準確資料,大約200至400張。10年前還能平日7時多去就可買到(假日要早一小時),近一兩年大概要6時多到達才保險。

排隊買飛,類似「全支付拍賣」(all-pay auction)。每個排隊的人,都要付出排隊的時間成本。願意付出多一點的人,早點去排隊,得到票的機會較高;晚去排隊的人,也要花時間,但有可能空手而回。所以很想去看的人會較早到,付出多點時間成本,但出得較高價的不能收回。其中一個降低成本的方法,是住在國技館旁邊,這樣就不用太早起牀。

如是者買到票了,就可以立即入場,憑票可觀看整日的賽事。因為相撲比賽的儀式較長,大約10分鐘才有幾秒至幾十秒不等的肉搏場面。早上都是級別較低的選手,一般遊客一整天看相撲其實有點悶。根據相撲愛好者的建議,應該待下午3時多才入場觀看最強的「幕內」(相撲手的最高級別)比賽,否則看一整天也膩,邊際回報遞減,欣賞指數直走下坡。我旁邊的遊客不會分辨,在「橫綱」級別比賽前就離場了。「橫綱」是全日本最強明星級的相撲手,氣勢逼人,地位崇高,很多日本女孩不知為何都很想嫁「橫綱」,那名遊客走寶了。

相撲是一個傳統而龐大的體系,由日本相撲協會統籌。相撲手分層分級,愈高級的薪水愈高,最高級的「橫綱」,薪金、巡迴表演加上勝場獎金年賺過千萬港元;部屋的見習生只有些微津貼並要做部屋的雜事如打掃煮食。日本很多技藝乃至職場都是階級分明的,連吃相撲鍋都是排名最高的力士先吃;吃到最後的人,只能吃餸汁。


相撲協會掌握晉級決定權

勝負有數得計,評判會判,大家有眼看,是不是沒有爭議呢?香港的游泳比賽以百分之一秒計都有爭議,其他體育組織也被轟要「埋堆」,黑箱作業,相撲協會當然不能倖免。例如,要做「橫綱」,是要成為「大關」之後(「橫綱」之下第二高的級別),然後連續兩個場所「優勝」。意思是要連續兩次做贏得最多的力士,一般15場最少要勝12場,而且做得「大關」一定會對上最強的選手,所以極難。

自2003年貴乃花光司退役後,一直到2017年都沒有日本人「橫綱」,「橫綱」成為蒙古人天下。現役的唯一日本人「橫綱」稀勢之里只「優勝」了一次就做了「橫綱」(註1),因而備受非議。兩個場所「優勝」是約定俗成,其實決定權還是掌握在日本相撲協會手上。幸好之後他多「優勝」了一次,總共兩次,否則壓力更大。

不過這些排名是相對的,若同期的人實力很強,要做「橫綱」就很難了。例如「戰神」白鵬翔,他的父親是奧運摔跤銀牌,蒙古血統的他來到日本一句日語也不會,入部屋由低做起,最後升上「橫綱」,是歴代第一位取得41次「幕內優勝」的力士。遇着他,要「優勝」就很難,做「大關」的不等他退役可能退休前也沒機會做「橫綱」了,時也命也。看着只有155公斤的白鵬翔力大無窮並用技術擊倒200多公斤的「幕內」力士,就知道「戰神」的威力了。稀勢之里也是趁白鵬翔休養停賽時才取得「優勝」升上「橫綱」。


經濟學研究揭相撲「放水」之謎

原來相撲和經濟學也扯上關係。Freakonomics的作者、經濟學家Steven Levitt與合作者曾發表一篇論文(註2),單憑相撲手對戰的勝負數據,發現了相撲界一些舞弊行為的證據。

這裏解釋一下。在一個場所,「幕內」的力士,需要連續15日,與15名不同對手對戰。如果取得8勝或以上的成績,稱為「勝越」,可以升級;反之,如輸8場或以上,稱為「負越」,則被降級。對相撲手來說,級數代表名譽地位金錢,所以「勝越」事關重大。

Levitt的研究,主要看那些在首14日得到7勝7敗戰績的相撲手,如第15日勝則可升級,敗則降級。但他的對手,或已取得「勝越」或「負越」的成績,所以對手在最後一日的勝敗沒有那麼重要。Levitt從數據中發現:(1)7勝7敗的相撲手在最後一日的勝率奇高;(2)這兩名力士在下一次同場對壘時,上次勝出的相撲手的勝率變得出奇地低!Levitt認為,這是相撲手有意「放水」而下次禮尚往來的證明。

事有湊巧,論文面世約10年後,2011年相撲界果然發生了一起造假事件。而日本相撲協會有沒有參考這篇論文,就不得而知了。


註1:雖然他不是唯一一位

註2:Mark Duggan & Steven D. Levitt(2002). Winning Isn't Everything: Corruption in Sumo Wrestl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92, no.5, pp.1594-1605.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與您相約東京看相撲」)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