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4-沈旭暉:由與王貽興的對談談起

沈旭暉:由與王貽興的對談談起
2019/04/14


GLOs Club有50張免費門卷派發予朋友,登上尖沙嘴Sky100參加曾鈺成、陶傑、王貽興的講座。這令人想起,上次我和王貽興在香港書展對談的推廣閱讀講座,有一個很值得分享的訊息,不知道當時有沒有筆錄下來。

在文壇,不少人背後批評王貽興「向錢看」,轉型為藝人過份商業化,失去了「文人風骨」云云。我們對此大大不以為然:他通過大眾媒體接觸到的受眾,遠不是那些真正讀其文章的人數可比,而通過產業化、普及自己擅長的知識,對文壇大大有功。假如一門學問毫無市場(不單是經濟意義上的市場,也包括應用層面的市場),它的生存意義自然出了問題,這不是「風骨」,而是loser對世界的逃避。記得他說過:為甚麼文人就deserve窮困潦倒過世,才是「應份」?這樣的mentality必須打破,文壇才有希望。

在學術界,我們面對的,也是差不多的傳統偏見,「學者」就應該不懂處世、躲在象牙塔「鑽研學問」,自然也不應追求金錢,否則又是失去「學者風骨」。對不起,那不是風骨,同樣是loser對世界的逃避。在西方,即使是昔日,很多高度批判性的左翼學者,過著極度波希米亞紙醉金迷的生活,這在去年評聶魯達電影時說過一遍,今天還是要再說一遍。這還不說近二十年,大學積極鼓勵學者申請專利創富的新方向。事實上,在未來的細碎化網絡經濟體,即使是哲學、人類學也能找到創富出頭天,假如一門知識依然不能轉化為實體,它基本上,就是無用。而要傳播知識,再也不能靠由上而下的班房灌輸,由下而上的start-up應用,才是真正的knowledge transfer。

然而,以上在西方社會、乃至內地社會都已接受的常態,在一些正被邊緣化的小城市,犬儒主義卻越見盛行,自身既不能進步,又在障礙其他人進步。無數人用心創造的Content和Branding,必須高消費作為配套,這是未來經濟的第一金科玉律,所以我地係好值錢的。繼續以為文字「無」價、創意「無」價、學術「無」價的人,夏蟲不可語冰。


沈旭暉

活動詳情:

新閱會 4.28 青年閱讀講座:曾鈺成 x 陶傑 x 王貽興

日期:2019.4.28 (日)

時間:下午3:00-4:30

地點:天際100香港觀景台 (ICC 100樓)

更多資訊:bit.ly/2DlheT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