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林綺晴:NBA啟示:愛國情緒呼嘯,中國規則艱險
林綺晴:NBA啟示:愛國情緒呼嘯,中國規則艱險
2019年10月25日
10月10日,在巨大爭議中勉強開打的湖人隊和籃網隊賽事中,有一幕鮮少人注意到:比賽休息期間,籃網隊的宣傳視頻在場內大屏幕上播放,球員輪番回答有關中國的輕鬆問題,其中一位球員被問到,「李小龍的名言是?」A是「如火一般」,B是「平心易氣」,正確答案是C——「似水無形」。當「be water」的英文響徹場館之時,我在場內,所有觀眾居然毫無反應,送上了中華文化得以弘揚的自豪掌聲。
這是防火牆顯現實體的一刻。多少因NBA的香港評論風波而心情忐忑的觀眾,並未聽過這句經典口號。出現在預先製作好的宣傳視頻,是故意,還是巧合?就算是巧合,籃網隊的國內公關如果稍微了解狀况,也會知道這絕對是不合時宜的巧合。隨後我在微博上搜索幾次,沒有人談論此事。雖說有審查的可能,但如果有人發現這點,大可以就此做文章,將NBA事件推向另外一個浪潮。但這些都沒有發生。信息控制得如此乾淨完美,內地觀眾不知道be water,這幾乎是嘲笑審查、又藉此順利過關的行為藝術。
當晚可能是NBA歷史上最有地緣政治氣息的一場賽事。距離開場只有20分鐘,坐在我附近一位西裝男士說,往年早坐滿了,今年只有七成滿。以前他年年來看,最近因為莫利(NBA火箭隊總經理)支持香港示威的推文,有朋友把球賽門票撕毁,他經過一番內心掙扎,還是決定來看,從門口的黃牛手上以六折低價買到前排座位,於是他還買了一支小國旗,否則良心不安。還有球迷說,票一早就買了,本來很開心,沒想到發生這樣的事,這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看NBA現場,朋友圈都不好意思發。
球迷不猶豫,先愛國後愛好
直到賽事前一天,到底能不能打還是未知之數。在上海的記者招待會、球迷之夜統統取消,明星紛紛表示切斷合作。幾十個球迷在球員下榻的麗思卡爾頓酒店門口苦等幾小時,有不少是因為球迷之夜取消,只好抓住最後的機會看喜愛的球星一眼。
這次風波,在社交媒體上一面倒譴責NBA觸及主權問題。當然網絡聲音有審查和污染,來到現場的忠實球迷,聽到央視和騰訊取消轉播NBA季前賽,失去了看球的渠道,正常來講他們是感覺最沮喪的一群人吧?但事實是,我對總共十幾個現場球迷採訪,他們無一例外、毫不猶豫地表達了對懲罰NBA的支持。面前的球迷,彷彿是微博熱搜的實體化播放:「他們是有言論自由,不過要為言論的後果負責」,「主權問題在中國,和種族歧視言論在美國的嚴重程度是一樣的」,「NBA用30年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莫利給關上了,蕭華(又譯施華,NBA總裁)又加上了一把鎖」,「不看NBA是有點遺憾,不過還能看足球和中國女排吧?」
當時我想,這樣的採訪不行,寫出來只會讓國際上的分歧有增無減,起碼要呈現一個反方觀點吧?但繼續採訪,一次次都是同樣的說法。這些在現場站了幾個小時,花了幾百塊幾千塊買票來看球賽的球迷,真心認為NBA做錯了。當中包括高學歷、英語好、會「翻牆」的年輕人。如果說微博上的熱搜和引導確實讓他們說出一些類似的句子,但憑藉隨着國力而有機增長的民族自豪感和樹立外部敵對勢力,公眾和政府合二為一。
可能值得安慰的是,球迷的狠話看來遠遠大於實際行動。有不少人在場外呼籲入場後齊唱國歌,但這一幕沒有發生。唯一的叫喊,是湖人球星勒邦占士罰球的時候響起的「M.V.P.!」
外國公司的中國困境
當勒邦占士早前被問到怎麼看NBA因香港言論引發的爭議,他說「是的,我們有言論自由,但是可能會隨之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他沒說錯。言論,在某些地方的代價特別大,自由才特別珍貴。如果管理層精明一些,不管自己心裏怎麼想,都知道stand with Hong Kong不能說,這是中國公司哪怕是相對年輕和自由化的互聯網公司心照不宣的規矩,甚至如果拿出來討論,只會讓人覺得天真。
這幾年,在中國運營的外國公司也開始在一波波的危機公關中接受規訓,適應愈來愈長的敏感點列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14億消費者有些是戰士,有些是人質。
本月,蘋果App Store上架香港示威者使用的HKmap.live,《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為暴徒「護航」,蘋果公司想清楚了嗎?〉。蘋果約兩天後以危害執法人員和香港居民為由下架(儘管可以繼續使用網頁版)。中國消費者杯葛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出奇。
去年底Dolce & Gabbana用筷子吃意粉的一套廣告涉嫌種族歧視,在上海的時裝秀臨時取消,很多人指摘品牌「想賺中國人的錢,卻看不起中國人」。如果D&G事件還可以說值得商榷,屬於開不開得起玩笑的氣度問題,那麼主權問題就是絕對紅線——去年萬豪在網站上把西藏、台灣列為國家,今年Versace和Givenchy在T恤上把香港、澳門列為國家,他們都立刻道歉。今年7月,北京突然宣布因「當前兩岸關係」取消台灣自由行,第二天即時生效,很多人被殺得措手不及,但抗議無聲。
林綺晴
上海媒體記者
(作者電郵:qiqinglam@gmail.com)
2019年10月25日
10月10日,在巨大爭議中勉強開打的湖人隊和籃網隊賽事中,有一幕鮮少人注意到:比賽休息期間,籃網隊的宣傳視頻在場內大屏幕上播放,球員輪番回答有關中國的輕鬆問題,其中一位球員被問到,「李小龍的名言是?」A是「如火一般」,B是「平心易氣」,正確答案是C——「似水無形」。當「be water」的英文響徹場館之時,我在場內,所有觀眾居然毫無反應,送上了中華文化得以弘揚的自豪掌聲。
這是防火牆顯現實體的一刻。多少因NBA的香港評論風波而心情忐忑的觀眾,並未聽過這句經典口號。出現在預先製作好的宣傳視頻,是故意,還是巧合?就算是巧合,籃網隊的國內公關如果稍微了解狀况,也會知道這絕對是不合時宜的巧合。隨後我在微博上搜索幾次,沒有人談論此事。雖說有審查的可能,但如果有人發現這點,大可以就此做文章,將NBA事件推向另外一個浪潮。但這些都沒有發生。信息控制得如此乾淨完美,內地觀眾不知道be water,這幾乎是嘲笑審查、又藉此順利過關的行為藝術。
當晚可能是NBA歷史上最有地緣政治氣息的一場賽事。距離開場只有20分鐘,坐在我附近一位西裝男士說,往年早坐滿了,今年只有七成滿。以前他年年來看,最近因為莫利(NBA火箭隊總經理)支持香港示威的推文,有朋友把球賽門票撕毁,他經過一番內心掙扎,還是決定來看,從門口的黃牛手上以六折低價買到前排座位,於是他還買了一支小國旗,否則良心不安。還有球迷說,票一早就買了,本來很開心,沒想到發生這樣的事,這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看NBA現場,朋友圈都不好意思發。
球迷不猶豫,先愛國後愛好
直到賽事前一天,到底能不能打還是未知之數。在上海的記者招待會、球迷之夜統統取消,明星紛紛表示切斷合作。幾十個球迷在球員下榻的麗思卡爾頓酒店門口苦等幾小時,有不少是因為球迷之夜取消,只好抓住最後的機會看喜愛的球星一眼。
這次風波,在社交媒體上一面倒譴責NBA觸及主權問題。當然網絡聲音有審查和污染,來到現場的忠實球迷,聽到央視和騰訊取消轉播NBA季前賽,失去了看球的渠道,正常來講他們是感覺最沮喪的一群人吧?但事實是,我對總共十幾個現場球迷採訪,他們無一例外、毫不猶豫地表達了對懲罰NBA的支持。面前的球迷,彷彿是微博熱搜的實體化播放:「他們是有言論自由,不過要為言論的後果負責」,「主權問題在中國,和種族歧視言論在美國的嚴重程度是一樣的」,「NBA用30年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莫利給關上了,蕭華(又譯施華,NBA總裁)又加上了一把鎖」,「不看NBA是有點遺憾,不過還能看足球和中國女排吧?」
當時我想,這樣的採訪不行,寫出來只會讓國際上的分歧有增無減,起碼要呈現一個反方觀點吧?但繼續採訪,一次次都是同樣的說法。這些在現場站了幾個小時,花了幾百塊幾千塊買票來看球賽的球迷,真心認為NBA做錯了。當中包括高學歷、英語好、會「翻牆」的年輕人。如果說微博上的熱搜和引導確實讓他們說出一些類似的句子,但憑藉隨着國力而有機增長的民族自豪感和樹立外部敵對勢力,公眾和政府合二為一。
可能值得安慰的是,球迷的狠話看來遠遠大於實際行動。有不少人在場外呼籲入場後齊唱國歌,但這一幕沒有發生。唯一的叫喊,是湖人球星勒邦占士罰球的時候響起的「M.V.P.!」
外國公司的中國困境
當勒邦占士早前被問到怎麼看NBA因香港言論引發的爭議,他說「是的,我們有言論自由,但是可能會隨之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他沒說錯。言論,在某些地方的代價特別大,自由才特別珍貴。如果管理層精明一些,不管自己心裏怎麼想,都知道stand with Hong Kong不能說,這是中國公司哪怕是相對年輕和自由化的互聯網公司心照不宣的規矩,甚至如果拿出來討論,只會讓人覺得天真。
這幾年,在中國運營的外國公司也開始在一波波的危機公關中接受規訓,適應愈來愈長的敏感點列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14億消費者有些是戰士,有些是人質。
本月,蘋果App Store上架香港示威者使用的HKmap.live,《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為暴徒「護航」,蘋果公司想清楚了嗎?〉。蘋果約兩天後以危害執法人員和香港居民為由下架(儘管可以繼續使用網頁版)。中國消費者杯葛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出奇。
去年底Dolce & Gabbana用筷子吃意粉的一套廣告涉嫌種族歧視,在上海的時裝秀臨時取消,很多人指摘品牌「想賺中國人的錢,卻看不起中國人」。如果D&G事件還可以說值得商榷,屬於開不開得起玩笑的氣度問題,那麼主權問題就是絕對紅線——去年萬豪在網站上把西藏、台灣列為國家,今年Versace和Givenchy在T恤上把香港、澳門列為國家,他們都立刻道歉。今年7月,北京突然宣布因「當前兩岸關係」取消台灣自由行,第二天即時生效,很多人被殺得措手不及,但抗議無聲。
林綺晴
上海媒體記者
(作者電郵:qiqinglam@gmail.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