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彭秀慧:叛逆期

彭秀慧:叛逆期
2019.10.25
留點獨白


朋友帶着她三歲大的小女兒一起出來見面,上次見她還是個一歲多的小可愛,現在已經是一個嘴不停的巴渣妹,還特別喜歡「say no」。無論媽媽有什麼建議她都不喜歡,動不動就脾氣暴躁,非常「難搞」。媽媽急於向我解釋,小妹妹處於「叛逆期」,是成長必經,所以當她的反抗耳邊風就可以了。「Terrible 2和Horrible 3呀!唯有唔好理佢,當聽唔到,自己就無咁辛苦,如果唔係,日日對住個頂心杉,我肯定會發瘋。」
我想,與其說小孩現在是叛逆期,不如說她是在確立自己的意識,她正在建立屬於她自己的想法,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表達自己,但因為可以掌握的表達方法不多,所以大部分時候只懂說「不」。如果只用姑息或者責備的方法應付,只會錯過培養小孩思考的習慣,也無法拉近和小孩的關係。

那該如何應付這段時間呢?原來心理學上真的有方法:

1)避免硬碰硬──一個處於反抗期的小朋友,對任何命令只會更加反感;這就解釋了為何父母每次叫正在嚎哭的小孩「一二三收聲」卻永遠失敗,嘗試用問題或遊戲方式去引導她決定自己的選擇。例如說好了十點鐘要上牀睡覺,夠鐘的時候可以問孩子:「現在上牀說故事好不好?」

2)讓他們有選擇──如何引導別人思考真是一件神奇的事。聽聽這個實例:街上有一個可口可樂販賣機,每天大約販賣一百瓶可樂左右;一天,百事可樂在這台可口可樂販賣機旁建了一個百事可樂的販賣機。很多人以為可口可樂銷量會下降,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下降。相反,兩者的銷量都上漲了。這是因為,人們看到這兩台機器的時候,會想着:「今天,我要喝哪種飲料呢?」,而當人們只看到一台機器的時候,人們想的是:「今天我到底要不要喝飲料呢?」

令小孩有選擇,或有決定的權利,絕對是鼓勵他們思考的好時機。例如叫他們埋枱食飯,很多時都要三催四請,但如果你問:「看看你今天第一件想夾的餸是豬扒還是節瓜?」小孩就會對事情產生興趣,然後自動走到餐桌。

3)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小孩內心深處的真正想法。因為孩子的反叛其實也是在訴說着自己的內在需求。這令我想起我的小狗Disa初來我家時,經常趁我外出工作就撒尿,令我相當頭痛。用「叛逆期」去解釋小狗這個行為是最直接的,有些主人可能會打打鬧鬧,但不會改善狀況。直到我了解到小狗原來是因為對屋裏沒有人有所恐懼,我開始用親親和說話去慢慢消除牠的不安全感,小狗不再曳曳,結論是連動物也有被明白的需要,更何況人。

人生的「叛逆期」應該不只出現在 Terrible 2和Horrible 3,青春期的反叛心態你我都經歷過。不只為反叛而反叛,更重要的是我們渴望別人明白自己,認同自己。看着我的朋友,希望十年後她不要再只用「反叛囉」去簡單概括孩子行為,白白浪費了拉近距離的機會。


彭秀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