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7-綠色生活:別讓東涌河變坑渠,睇清啲未來河畔公園
綠色生活:別讓東涌河變坑渠,睇清啲未來河畔公園
2019年10月27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游走東涌河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盛宴,踏上法門古道細聽寺廟鳴鐘與潺潺水聲徐徐下坡,正值秋冬之交,鳳蝶仍在,斑蝶增多,沿路採蜜低飛。忽聞校園下課鈴聲,此處正是未來河畔公園位置,石屎將被扑碎修復河牀,果真如此理想?
東涌河是香港少數沒有被大規模人工化的河流、全港魚類品種數目第二豐富河流。「我們的初心是不要讓政府將東涌河變成一條普通坑渠。」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保育經理袁欣鈴(Elaine)寄望。政府正進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完成後,東涌人口將會由現時約9.8萬人,暴增至26.95萬人,東涌河亦被納入發展範圍。
東涌河 珍貴在哪?
地圖上,東涌河並不長,只是由石門甲村向北流,直出東涌灣的幼藍線,整條河的水平長度亦只有4.31公里。但記者周三跟隨Elaine試行東涌河生態旅遊路線時,卻是由昂坪出發,徒步下山走逾7公里,歷時3小時。
原來,東涌河的河盆面積達11平方公里,河源自香港鳳凰山(東河)和大東山(西河)兩座大山,兩河以Y字形匯集流出東涌灣。河盆海拔差距900多米,流經不同的天然和鄉郊生境,因此生物多樣性頗佳。東涌河育有逾20種原生淡水魚,當中包括稀有的北江光唇魚,河口有約4公頃的紅樹林,除了是招潮蟹、彈塗魚、鷺鳥的棲息地,更發現易危的蜻蜓斑灰蜻。
「東涌河是香港絕無僅有,少受人為干擾的大型河流,全條河暫時只有300米是被石屎化。」因此Elaine說以河流保育而言,東涌河算是重要堡壘。為保護東涌谷,綠色力量在2018年獲機管局資助開展「賞.識東涌河」計劃,進行基線生態調查、公眾教育和充當政府民間的溝通平台。
一、昂坪 盧氏小樹蛙繁殖點
旅程由昂坪市集黃牛群歇息的旁邊起步,昂坪是佛教群落,也有大量被荒廢的茶園。當天中午天朗氣清,連絕大部分時間藏在雲霧後面的鳳凰山都清晰看見全貌。昂坪亦是香港特有品種盧氏小樹蛙的繁殖地點,因此獲政府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二、東山法門 蝴蝶聚居佛寺間
東山法門乃今次行程主要路線法門古道起點,是僧人行走的主要幹道。漫山遍野開滿鮮黃花蕊大頭茶花、鴨腳木黃白細花含苞待放、經風力傳播的菊花大多於秋冬時間結果、蝴蝶成雙簇擁在蜜源植物馬纓丹花叢吸吮花蜜。「好難得的是,東涌仍然是一個等緊你去保護的地方,好大部分的發展未開始嘛。當我們還有能力保護它時,就好似是一個mission。」
三、地塘仔 優良水質受威脅
「聽到鐘聲,代表你來到地塘仔。」大嶼山有五個禪林,包括昂坪、鹿湖、羗山、地塘仔、靈會山。每間廟宇響鐘時間各有不同,「所謂暮鼓晨鐘,是時刻警醒僧人恪守所做的事情和規條」。在地塘仔十方道場門外,有棵菩提樹,我們巧遇僧侶,她和藹地說:「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為何我們有這麼多業障?這就是原因。」
沿路澗水淙淙,古道沿東涌河幹流西河而建,西河原名曹溪,經過渡河古橋「枟度橋」後不久,抵達東涌河西河上游,河牀滿佈巨大岩石,坡度頗斜、水流急促。「一條天然河流山境很複雜的,上游有溪池、湍流的地方,正因多樣化的微生境,才有空間給小生物居住。」
據Elaine引述環保署數據,東涌河的東西兩河水質都極佳,在1993年到2012年20年間,200多個監測站中只有10個錄得每100毫升超過1000顆大腸桿菌含量。「但水質這幾年明顯惡化,單是2016至2017年間量度約24次,其中8個監測點每100毫升大腸桿菌含量超過1000顆 。」
四、石門甲道 污染源之一
經過羅漢寺,抵達東涌其中一條大村石門甲村,不少行山者在此處士多稍作歇息。但旁邊的石門甲道公廁外的雨水渠相信是其中一個東涌河污染點,Elaine指出近年東涌河岸民居增加,有非法傾倒污水進雨水渠情况。「雖然環保署說東涌河水質標準極佳的,但一條大河,污染物容易被稀釋。不過,我們都明白,dilution is not a solution(稀釋不是解決方法)。」
保育東涌河計劃邀請公眾齊做公民科學家,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收集東涌河水作水質監測。「參加者用水桶抽取河水化驗,我們派發試劑給他們量度硝酸鹽、磷酸鹽,即家居廢水或農田肥料的化學物。我們發現一年內多日這條渠都有毒素,污水未經處理直接經雨水渠流入東涌河。」
五、未來河畔公園 保育出路?
雨水渠通往的地方,正在未來河畔公園的上游位置。據政府擴展東涌新市鎮計劃,石門甲道至石榴埔東北方東涌河段將會活化成為河畔公園,全長約600米。「政府要保留天然河牀,在沿河兩邊或河濱保留足夠植被,因為新市鎮一發展,石屎化的地區透水能力下降,本身應該要經過泥土再落河流的水,被直接冲落河,將會為東涌河帶來水文(hydrography)改變。」Elaine強調。
所以綠色力量支持政府興建全香港第一個河畔公園,但強調河畔公園目的不是消閒,而是為了防洪和保育。那為何叫公園?「政府不想市民覺得這裏遙不可及,想令它變成讓市民親水的設施,讓人掂到水。」
扑碎石屎回復河牀
Elanie說河畔公園可簡單看成兩段,上游近石門甲300米是天然河牀,下游近石榴埔現時則被渠道化。她描述東涌河特別的地方是上游長而斜,下游則好短,因此一旦下大雨,洪水會急速氾濫,「2015年曾經落過一場大雨,大嶼山多處出現泥石流,東涌河又多大石,事後發現河畔公園上游這條天橋的藍色欄杆被撞凹」。因此如何保護河流同時,保障附近民居和生命財產安全是核心問題。
另外,300米則是整條東涌河唯一已被人工化的地方,是渠務署控制氾濫對附近學校和民居影響的方法。「將來公園計劃會將這一節渠道化地方回復天然河底,容讓大自然自行優化。」並在河岸兩旁加建防洪堤堰的設施,「矮的石屎牆,隔住條河和屋,盡量留30米距離給河水自由氾濫」。新市鎮發展亦計劃首次在港採用「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SUDS),收集未來東涌西發展所有屋苑和村落的表面涇流,經處理後才流入東涌河。
東涌擴展計劃雖做過公眾諮詢,但據綠色力量調查八成人不知這裏會興建河畔公園,「生態旅遊第一步是認知,那麼大的項目將在你家旁發生,而你不知道,是很難監察」。
六、東涌炮台 得個樣?
東涌炮台是法定古蹟,是清朝用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的水師總部。6支大炮炮口對準逸東邨,這新舊交替的景象顯得超現實。「但看回昔日地圖,這6支炮應該用不到的,沒打算發射,因這裏離海有一段距離,當時大炮工藝射程不是太遠,因此這炮台可能是紀念用的。」
河口紅樹林 保育的矛盾
訪問當天,Elaine見時間充裕,額外帶記者到行程以外的河口紅樹林一覽。我們躲開嘈吵的車路,沿東澳古道走、經過侯王廟終回復寧靜。侯王橋下當時河口水位低過1.5米,紅樹林與泥灘未有被水淹蓋。「我昨天在這裏看到青蟹、黃腳鱲BB,漁民好明白保護河口的重要。河口為何這樣重要?它就像交通樞紐,即地鐵金鐘站。水中生物出入經這裏,生物豐富多樣,潮汐和淡水河溪帶來豐富養分。」她提到這裏的紅樹林泥土不會過鬆,假日很多人來掘蜆,「是矛盾的,又想人來,但有沒有可持續的方法讓人接觸大自然?」
七、馬灣涌村 小大澳棚屋
在東涌僅有的小漁村馬灣涌村鐵皮棚屋橋邊見證magic hour,日落映照大地。昔日東涌人以務農和捕魚維生,漁民在船上生活,後來在馬灣涌村興建棚屋居住,因此這裏別名小大澳。「馬灣涌曾是東涌很重要的墟市,聽聞以前東涌巴士總站都設在此處。」
八、東涌小炮台 防海盜
1980年,東涌碼頭附近山坡發現東涌小炮台遺蹟,清除雜草後,顯露一道曲尺形的圍牆,牆角有個平台,可能用來擺放大炮。「這個小炮台近海好多,應該真是用作防海盜。」小炮台邊有個唐朝石灰窰,證明東涌自唐朝已有人聚居,「灰窰原先在赤鱲角虎地灣,用作燒蠔殼製石灰建屋。在興建赤鱲角機場時,被遷移到這裏」。
「保育東涌河:東涌歷史及自然資源與生態旅遊」
日期:十一月九日、十六日
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費用:全免
查詢:3961 0200
文 // 彭麗芳
圖 // 彭麗芳、綠色力量提供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19年10月27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游走東涌河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盛宴,踏上法門古道細聽寺廟鳴鐘與潺潺水聲徐徐下坡,正值秋冬之交,鳳蝶仍在,斑蝶增多,沿路採蜜低飛。忽聞校園下課鈴聲,此處正是未來河畔公園位置,石屎將被扑碎修復河牀,果真如此理想?
東涌河是香港少數沒有被大規模人工化的河流、全港魚類品種數目第二豐富河流。「我們的初心是不要讓政府將東涌河變成一條普通坑渠。」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保育經理袁欣鈴(Elaine)寄望。政府正進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完成後,東涌人口將會由現時約9.8萬人,暴增至26.95萬人,東涌河亦被納入發展範圍。
東涌河 珍貴在哪?
地圖上,東涌河並不長,只是由石門甲村向北流,直出東涌灣的幼藍線,整條河的水平長度亦只有4.31公里。但記者周三跟隨Elaine試行東涌河生態旅遊路線時,卻是由昂坪出發,徒步下山走逾7公里,歷時3小時。
原來,東涌河的河盆面積達11平方公里,河源自香港鳳凰山(東河)和大東山(西河)兩座大山,兩河以Y字形匯集流出東涌灣。河盆海拔差距900多米,流經不同的天然和鄉郊生境,因此生物多樣性頗佳。東涌河育有逾20種原生淡水魚,當中包括稀有的北江光唇魚,河口有約4公頃的紅樹林,除了是招潮蟹、彈塗魚、鷺鳥的棲息地,更發現易危的蜻蜓斑灰蜻。
「東涌河是香港絕無僅有,少受人為干擾的大型河流,全條河暫時只有300米是被石屎化。」因此Elaine說以河流保育而言,東涌河算是重要堡壘。為保護東涌谷,綠色力量在2018年獲機管局資助開展「賞.識東涌河」計劃,進行基線生態調查、公眾教育和充當政府民間的溝通平台。
一、昂坪 盧氏小樹蛙繁殖點
旅程由昂坪市集黃牛群歇息的旁邊起步,昂坪是佛教群落,也有大量被荒廢的茶園。當天中午天朗氣清,連絕大部分時間藏在雲霧後面的鳳凰山都清晰看見全貌。昂坪亦是香港特有品種盧氏小樹蛙的繁殖地點,因此獲政府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二、東山法門 蝴蝶聚居佛寺間
東山法門乃今次行程主要路線法門古道起點,是僧人行走的主要幹道。漫山遍野開滿鮮黃花蕊大頭茶花、鴨腳木黃白細花含苞待放、經風力傳播的菊花大多於秋冬時間結果、蝴蝶成雙簇擁在蜜源植物馬纓丹花叢吸吮花蜜。「好難得的是,東涌仍然是一個等緊你去保護的地方,好大部分的發展未開始嘛。當我們還有能力保護它時,就好似是一個mission。」
三、地塘仔 優良水質受威脅
「聽到鐘聲,代表你來到地塘仔。」大嶼山有五個禪林,包括昂坪、鹿湖、羗山、地塘仔、靈會山。每間廟宇響鐘時間各有不同,「所謂暮鼓晨鐘,是時刻警醒僧人恪守所做的事情和規條」。在地塘仔十方道場門外,有棵菩提樹,我們巧遇僧侶,她和藹地說:「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為何我們有這麼多業障?這就是原因。」
沿路澗水淙淙,古道沿東涌河幹流西河而建,西河原名曹溪,經過渡河古橋「枟度橋」後不久,抵達東涌河西河上游,河牀滿佈巨大岩石,坡度頗斜、水流急促。「一條天然河流山境很複雜的,上游有溪池、湍流的地方,正因多樣化的微生境,才有空間給小生物居住。」
據Elaine引述環保署數據,東涌河的東西兩河水質都極佳,在1993年到2012年20年間,200多個監測站中只有10個錄得每100毫升超過1000顆大腸桿菌含量。「但水質這幾年明顯惡化,單是2016至2017年間量度約24次,其中8個監測點每100毫升大腸桿菌含量超過1000顆 。」
四、石門甲道 污染源之一
經過羅漢寺,抵達東涌其中一條大村石門甲村,不少行山者在此處士多稍作歇息。但旁邊的石門甲道公廁外的雨水渠相信是其中一個東涌河污染點,Elaine指出近年東涌河岸民居增加,有非法傾倒污水進雨水渠情况。「雖然環保署說東涌河水質標準極佳的,但一條大河,污染物容易被稀釋。不過,我們都明白,dilution is not a solution(稀釋不是解決方法)。」
保育東涌河計劃邀請公眾齊做公民科學家,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收集東涌河水作水質監測。「參加者用水桶抽取河水化驗,我們派發試劑給他們量度硝酸鹽、磷酸鹽,即家居廢水或農田肥料的化學物。我們發現一年內多日這條渠都有毒素,污水未經處理直接經雨水渠流入東涌河。」
五、未來河畔公園 保育出路?
雨水渠通往的地方,正在未來河畔公園的上游位置。據政府擴展東涌新市鎮計劃,石門甲道至石榴埔東北方東涌河段將會活化成為河畔公園,全長約600米。「政府要保留天然河牀,在沿河兩邊或河濱保留足夠植被,因為新市鎮一發展,石屎化的地區透水能力下降,本身應該要經過泥土再落河流的水,被直接冲落河,將會為東涌河帶來水文(hydrography)改變。」Elaine強調。
所以綠色力量支持政府興建全香港第一個河畔公園,但強調河畔公園目的不是消閒,而是為了防洪和保育。那為何叫公園?「政府不想市民覺得這裏遙不可及,想令它變成讓市民親水的設施,讓人掂到水。」
扑碎石屎回復河牀
Elanie說河畔公園可簡單看成兩段,上游近石門甲300米是天然河牀,下游近石榴埔現時則被渠道化。她描述東涌河特別的地方是上游長而斜,下游則好短,因此一旦下大雨,洪水會急速氾濫,「2015年曾經落過一場大雨,大嶼山多處出現泥石流,東涌河又多大石,事後發現河畔公園上游這條天橋的藍色欄杆被撞凹」。因此如何保護河流同時,保障附近民居和生命財產安全是核心問題。
另外,300米則是整條東涌河唯一已被人工化的地方,是渠務署控制氾濫對附近學校和民居影響的方法。「將來公園計劃會將這一節渠道化地方回復天然河底,容讓大自然自行優化。」並在河岸兩旁加建防洪堤堰的設施,「矮的石屎牆,隔住條河和屋,盡量留30米距離給河水自由氾濫」。新市鎮發展亦計劃首次在港採用「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SUDS),收集未來東涌西發展所有屋苑和村落的表面涇流,經處理後才流入東涌河。
東涌擴展計劃雖做過公眾諮詢,但據綠色力量調查八成人不知這裏會興建河畔公園,「生態旅遊第一步是認知,那麼大的項目將在你家旁發生,而你不知道,是很難監察」。
六、東涌炮台 得個樣?
東涌炮台是法定古蹟,是清朝用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的水師總部。6支大炮炮口對準逸東邨,這新舊交替的景象顯得超現實。「但看回昔日地圖,這6支炮應該用不到的,沒打算發射,因這裏離海有一段距離,當時大炮工藝射程不是太遠,因此這炮台可能是紀念用的。」
河口紅樹林 保育的矛盾
訪問當天,Elaine見時間充裕,額外帶記者到行程以外的河口紅樹林一覽。我們躲開嘈吵的車路,沿東澳古道走、經過侯王廟終回復寧靜。侯王橋下當時河口水位低過1.5米,紅樹林與泥灘未有被水淹蓋。「我昨天在這裏看到青蟹、黃腳鱲BB,漁民好明白保護河口的重要。河口為何這樣重要?它就像交通樞紐,即地鐵金鐘站。水中生物出入經這裏,生物豐富多樣,潮汐和淡水河溪帶來豐富養分。」她提到這裏的紅樹林泥土不會過鬆,假日很多人來掘蜆,「是矛盾的,又想人來,但有沒有可持續的方法讓人接觸大自然?」
七、馬灣涌村 小大澳棚屋
在東涌僅有的小漁村馬灣涌村鐵皮棚屋橋邊見證magic hour,日落映照大地。昔日東涌人以務農和捕魚維生,漁民在船上生活,後來在馬灣涌村興建棚屋居住,因此這裏別名小大澳。「馬灣涌曾是東涌很重要的墟市,聽聞以前東涌巴士總站都設在此處。」
八、東涌小炮台 防海盜
1980年,東涌碼頭附近山坡發現東涌小炮台遺蹟,清除雜草後,顯露一道曲尺形的圍牆,牆角有個平台,可能用來擺放大炮。「這個小炮台近海好多,應該真是用作防海盜。」小炮台邊有個唐朝石灰窰,證明東涌自唐朝已有人聚居,「灰窰原先在赤鱲角虎地灣,用作燒蠔殼製石灰建屋。在興建赤鱲角機場時,被遷移到這裏」。
「保育東涌河:東涌歷史及自然資源與生態旅遊」
日期:十一月九日、十六日
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費用:全免
查詢:3961 0200
文 // 彭麗芳
圖 // 彭麗芳、綠色力量提供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