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3-傑醫師:山系旅行,新手要注意
傑醫師:山系旅行,新手要注意
2015/5/23 — 9:00
https://thestandnews.com/nature/%E5%B1%B1%E7%B3%BB%E6%97%85%E8%A1%8C-%E6%96%B0%E6%89%8B%E8%A6%81%E6%B3%A8%E6%84%8F/
近年潮興行山,多了 OL ,青少年加入行山大軍,但亦多了因行山後皮膚病,感暑,筋骨受傷的人來診。
出走大自然,既可鍛練身體,又可增擴見聞,花費比其他消閒活動便宜,一舉多得,值得推介,但在郊遊前應做足心身準備,減少損手而回的機會。
預防中暑:慎服太過寒涼之物
夏日已至,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行山時有發生,事前補水和充足休息唔講都知,但仍有一些事需要留意。
在飢餓、體力不足、又熱時,即時飲大量凍飲或寒涼之物(如雞骨草),對於日常運動不足的辦工室朋友,不但未能舒緩疲勞,反而會直接刺激和傷及胃部,增加作嘔,中暑,頭暈的機會。建議小啖飲用補氣帶甜的飲品,我通常會自家製飲品如下:
参片 4-5 片
檸檬 1-2 片
簿荷 3-4 片
糖 1-2 匙
放入水樽,溫水焗即可,不用煲,行山時間服一兩口。
参片補氣,令人耐勞,檸檬收氣防中暑,糖不單可補充體力,更可保護脾胃。脾主四肢,四肢過勞,脾胃一傷,就更易捱不下去。
筋骨損傷
所有運動都有風險,扭傷跌倒大家自會尋醫,但因過勞的暗損,就要數天後才會浮現,抽筋、一天比一天疲勞腰痛、一天比一天足痛經常發生。
建議回家後數天,都熱水浸足 20 分鐘,水中要加一小杯酒,行氣活血,一方面加快復原,另一方面防止日後風濕。腰部亦要熱敷 20 分鐘,但不能用濕毛巾,要乾敷。
出疹
大自然雖是朋友,但也是一個品流複雜的朋友。花、草、蟲、病毒、毒霧⋯⋯通通可致敏或致病,而最常在行山後 1-2 天內求診的,就是出疹。
草地上打滾和安坐,是每一次行山都見的情況,但絕不鼓勵。荒山野嶺,永遠不會知道有甚麼昆蟲、植物、動物或人,在先前放下甚麼致病源。
還有一些人會問:「究竟係啲咩搞到我起呢啲嘢?」答案非常廣泛,花草過敏、蚊叮蟲咬、病毒感染、太陽暴曬等等都可以引起不同情況和程度的疹。如果只是普通的過敏, 2-3 週內好轉,如果是真菌或病毒感染,時間可以以月計。
部份人會認為自己並無接觸任何可疑物質,但花粉、植物發出的水氣、昆蟲的分泌物,都可以隨風飄散,當走近植物 selfie 時,這種距離已經可以中招,所以不論何時,都要跟所有植物盡量保持距離和穿適當衣服覆蓋身體。
行山後勿多吃
一班新鮮人,行山後,一起進餐,補充體力,聯絡感情,常而有知,但不宜過飽或濃味食物。
動則生陽,再加上陽光普照,即使未傷暑,體內已積存比平日多的陽熱。此時若過份飽餐,除了更易食滯外,還會令陽熱更難外散,之後數天,就會自覺一天比一天熱氣(口瘡、便秘、暗瘡⋯)。所以勞累過後,只宜清淡或 5-6 分飽。
新鮮人選擇可信行山伙伴
所有人都明白活動「要適度和循序漸進」,但實行則比較困難。當朋友帶隊行山前,經常聽到「呢到好易行,行一兩個鐘, hea 住行,好適合初學者,你嚟啦」,但行完後最多聽到的是「我頭先差啲死咗」,而且實情是行六七個小時。
傑醫師
陳俊傑註冊中醫師,又稱傑醫師。茹素十年,堅持從不用動物藥治病。曾於政府,私營及慈善團體行醫。深信只要適當調整生活和飲食習俗,大部份疾病和症狀也能明顯改善。任何人在醫學或素食上有問題,歡迎留言或pm我分享。www.facebook.com/chan.drkit
2015/5/23 — 9:00
https://thestandnews.com/nature/%E5%B1%B1%E7%B3%BB%E6%97%85%E8%A1%8C-%E6%96%B0%E6%89%8B%E8%A6%81%E6%B3%A8%E6%84%8F/
近年潮興行山,多了 OL ,青少年加入行山大軍,但亦多了因行山後皮膚病,感暑,筋骨受傷的人來診。
出走大自然,既可鍛練身體,又可增擴見聞,花費比其他消閒活動便宜,一舉多得,值得推介,但在郊遊前應做足心身準備,減少損手而回的機會。
預防中暑:慎服太過寒涼之物
夏日已至,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行山時有發生,事前補水和充足休息唔講都知,但仍有一些事需要留意。
在飢餓、體力不足、又熱時,即時飲大量凍飲或寒涼之物(如雞骨草),對於日常運動不足的辦工室朋友,不但未能舒緩疲勞,反而會直接刺激和傷及胃部,增加作嘔,中暑,頭暈的機會。建議小啖飲用補氣帶甜的飲品,我通常會自家製飲品如下:
参片 4-5 片
檸檬 1-2 片
簿荷 3-4 片
糖 1-2 匙
放入水樽,溫水焗即可,不用煲,行山時間服一兩口。
参片補氣,令人耐勞,檸檬收氣防中暑,糖不單可補充體力,更可保護脾胃。脾主四肢,四肢過勞,脾胃一傷,就更易捱不下去。
筋骨損傷
所有運動都有風險,扭傷跌倒大家自會尋醫,但因過勞的暗損,就要數天後才會浮現,抽筋、一天比一天疲勞腰痛、一天比一天足痛經常發生。
建議回家後數天,都熱水浸足 20 分鐘,水中要加一小杯酒,行氣活血,一方面加快復原,另一方面防止日後風濕。腰部亦要熱敷 20 分鐘,但不能用濕毛巾,要乾敷。
出疹
大自然雖是朋友,但也是一個品流複雜的朋友。花、草、蟲、病毒、毒霧⋯⋯通通可致敏或致病,而最常在行山後 1-2 天內求診的,就是出疹。
草地上打滾和安坐,是每一次行山都見的情況,但絕不鼓勵。荒山野嶺,永遠不會知道有甚麼昆蟲、植物、動物或人,在先前放下甚麼致病源。
還有一些人會問:「究竟係啲咩搞到我起呢啲嘢?」答案非常廣泛,花草過敏、蚊叮蟲咬、病毒感染、太陽暴曬等等都可以引起不同情況和程度的疹。如果只是普通的過敏, 2-3 週內好轉,如果是真菌或病毒感染,時間可以以月計。
部份人會認為自己並無接觸任何可疑物質,但花粉、植物發出的水氣、昆蟲的分泌物,都可以隨風飄散,當走近植物 selfie 時,這種距離已經可以中招,所以不論何時,都要跟所有植物盡量保持距離和穿適當衣服覆蓋身體。
行山後勿多吃
一班新鮮人,行山後,一起進餐,補充體力,聯絡感情,常而有知,但不宜過飽或濃味食物。
動則生陽,再加上陽光普照,即使未傷暑,體內已積存比平日多的陽熱。此時若過份飽餐,除了更易食滯外,還會令陽熱更難外散,之後數天,就會自覺一天比一天熱氣(口瘡、便秘、暗瘡⋯)。所以勞累過後,只宜清淡或 5-6 分飽。
新鮮人選擇可信行山伙伴
所有人都明白活動「要適度和循序漸進」,但實行則比較困難。當朋友帶隊行山前,經常聽到「呢到好易行,行一兩個鐘, hea 住行,好適合初學者,你嚟啦」,但行完後最多聽到的是「我頭先差啲死咗」,而且實情是行六七個小時。
傑醫師
陳俊傑註冊中醫師,又稱傑醫師。茹素十年,堅持從不用動物藥治病。曾於政府,私營及慈善團體行醫。深信只要適當調整生活和飲食習俗,大部份疾病和症狀也能明顯改善。任何人在醫學或素食上有問題,歡迎留言或pm我分享。www.facebook.com/chan.drkit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