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戴耀廷:「袋住先」只會令制度更傾斜

戴耀廷:「袋住先」只會令制度更傾斜
23:51 26/5/2015

■2017政改方案預料將在六月提交立法會審議。資料圖片

在政改是否「袋住先」的爭議中,針對反對的意見,支持「袋住先」的人質疑為何反對者不能信任港人可以做出理智的選擇。
反對「袋住先」的一個最主要論據是現在的「袋住先」方案,因沒有給選民真正的選擇,故選出來的特首,並不能享有真正認受性,而只是虛假認受性。有了虛假認受性的特首,有可能挾着成千上萬的選票,制訂一些損害港人利益的法律或政策,而立法會個別議員及黨派因所代表的選民還不及這樣產生的特首,故未必能有效制衡「袋住先」特首。這反對「袋住先」的觀點的關鍵是害怕由「袋住先」方案選出的特首,因那「一人一票」的安排,令不少港人錯誤地接受了他的管治權威,未能有效制約他的權力。
支持「袋住先」的人批評反對「袋住先」的人對港人太沒信心,不認為港人會那麼容易受「袋住先」特首矇騙。他們認為若這「袋住先」特首在當選後真的去做一些損害港人利益的事,港人必能看清情況而走出來反對的,故不會那麼容易讓這「袋住先」特首為所欲為的。


篩選確保特首受控

我也相信到時候不少港人都能看清事實而走出來抗爭的,但問題是抗爭必會較現在爭取真普選還要困難。我們要知道香港本身的制度已是先天地傾向保護既得利益,這從立法會的組成及特首提名的安排就可看到。現在政府權力仍可大體受到較多制衡,只是因立法會內反對的聲音仍有着關鍵數目的議席、民間仍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對政府提出批評、及司法制度的獨立性仍能維持。但這制衡的力量其實在北京政府龐大的政治能量下已變得相當脆弱及不穩,一旦接受「袋住先」,即使不少港人能保持清醒,但那在體制內及體制外的制衡力量,也必會被削弱。
問題不是我們信不過港人,而是信不過「袋住先」特首不會利用制度進一步的傾斜而把權力再進一步擴大,令制衡力量進一步萎縮。到了某一點,港人不是不醒覺要抗爭,而是不再敢抗爭了,因付出的個人代價會是太大了。到了那時候,整個制度就會變質,那已再不是我們心目中的香港了。
支持「袋住先」的人可能會批評我這說法是危言聳聽,港人在「一人一票」時應能作理智抉擇,不會投票給有那種傾向的人做特首,故不會出現我所說的那種情況。但這正去到問題的核心。在「袋住先」之下,港人能有真正的選擇嗎?北京政府要操控整個提名過程就是要讓港人無論選哪一個,都一樣會選出同樣的一種特首來。就算真的有其中一個候選人在選舉時給港人的印象是較開明,是不會利用「一人一票」得來的權威來收窄制衡力量的空間,而港人把票投給了他,但這人一旦當選,以特首與北京政府在「袋住先」下那一面倒的從屬關係,到了關鍵時刻,這樣的一個人也難以抗衡來自北京的指令,最終還是會做出相同的事。到時港人已是後悔難返了。


勢更難制衡政府

支持「袋住先」的人可能會追問我為何對北京政府那麼沒信心,為何認為中共一定要如此篩選候選人或一定要「袋住先」特首收窄香港內的制衡空間。我相信我這些推算並非沒有依據,從回歸之後,尤其是在2003年七一大遊行,到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已有太多例證去證明北京有此意圖,反是北京未能以實際行動去證明它不會這樣做。對北京政府缺乏信心是事實,故即使我們相信港人能理智抉擇,但一旦「袋住先」,大勢已去,未來要制衡政府,就會變得極之困難,甚至不可能。因此,我們不能接受「袋住先」,因一旦打開了這缺口,我們只能看着香港的核心價值被蠶食而無能為力。
另外,反對「袋住先」的意見認為一旦「袋住先」,很大可能會是「袋一世」。支持「袋住先」的人認為一旦有了「一人一票」,普選的制度自然會演變,因港人嘗過了投票權,自然地會進一步要求在普選特首上能有更多參與,那麼提名的安排在將來也必會變得更開放。他們批評說「袋住先」會變成「袋一世」的人,輕視了港人在得到「一人一票」後所必然會有的改變及對制度發展的影響。
同樣地,我不是對港人沒信心,而是在「一國兩制」完全由「一國」主導之下,一旦讓「一國」的力量在「袋住先」下,透過經操控的選舉產生的特首,在現有制度內、外再加添更大的政治力量,那只會使本已傾斜的制度再進一步倒向一邊。港人手上那一票的力量,相較來說,實在是太微弱了。故即使有港人在之後要求開放提名權,當體制內、外的制衡力量已被大幅削弱甚至是消失了,他們微弱的聲音,在中共強大的壓制下,又如何可以影響得到制度的發展呢?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