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譚蕙芸:香港之歌的啟示

譚蕙芸:香港之歌的啟示
9月12日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我還是個留學生,於地球另一端打開電視,看到「回歸慶典」直播,漁船在維多利亞港揚帆,配樂是羅文的《獅子山下》:「我地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我流下感觸的淚。

回港修讀研究院,不少學者指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借用了很多流行文化的文本。樂隊Beyond的《海闊天空》的「今天我......」曾經是社運之歌。無線電視劇《天與地》主題目《年少無知》「如果,命運能選擇......」在2012年反國教集會時常被萬人合唱。其後的2014雨傘運動,一批演藝界人士也合作譜出《撐起雨傘》。

然而,香港的流行文化開始失去活力,大台的電視劇也沒法回應時代脈膊,被諷刺為「膠劇」,《獅子山下》一曲和相關的「獅子山下精神」經常被挪用作為打壓民間的論述,例如權貴會批評年輕人不夠努力(失去了獅子山精神)。個別演藝人士為了內地市場而要向政權表忠,讓好些香港人失望。

終於,在反修例運動進行三個月的日子,一首新歌爆紅。這首《願榮光歸香港》的曲風一反過去多年香港人愛好的流行曲模式。創作者是一名二十來歲的全職音樂人,創作人T接受立場新聞專訪時表示,自運動開始已經在構思一首歌,參考古典巴洛克風格,「樂句清晰簡短,旋律分明,節拍均稱」。眾人合製各式MV樂譜放上網。

這首歌爆出的時機,就在運動轉向以衝突為主,831太子站事件後,社會氣氛緊張。但這幾天,又因為出現「香港之歌」而令氣氛緩和下來。

連續幾天下班時分,人們湧到各區商場,聚集一起合唱這首歌。昨晚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晚上九時到十時,出現過千人聚集的場面。不只有學生年輕人,還有一家大小,老年人。聚集的時候,有喊口號,有唱其他歌曲,但每次唱這首《願榮光歸香港》氣氛最熱熾。

有人看着手機的歌詞,有人拿着打印的歌詞紙,也有人用手抄本跟着去唱,甚至有人已經可以背誦,可見這首歌深得民心。有人發起,一邊唱這首歌,一邊把右手放在胸口,大家亦跟着去做。有人拿出手機,或用鐳射筆射向牆壁,跟着節奏輕輕搖擺。

沙田新城市廣場這個偌大的中庭空間,有標誌性意義。作為殖民地時代在遠離市中心建立的第一個新市鎮,老香港都記得這個商場以前陪伴街坊成長,中庭有個音樂噴泉,讓大家聚集觀賞;回歸後隨着自由行遊客增多,商場大變身,原來生活百貨小店,變成自由行最愛的名店,讓居民感到新城市不再屬於居民,而是屬於遊客的商場。

7月14日,大批防暴警察更於新城市廣場的中庭,與示威者衝突,新城市成為血染的「戰場」,讓居民震驚。但不到兩個月,同一個中庭,卻聚集了近千人,一起合唱勵志歌曲。

同一個空間,可以是資本主義的堡壘;可以是警民衝突的戰場;也可以是屬於人民的廣場。

商場的中庭設計,十分適合大合唱,環迴的走廊,二三四五樓均可站立群眾,有人帶來小型喇叭,從高處播放歌曲的配樂。千人合唱,站在其中,歌聲從四方八面傳來,在空氣中迴盪,悅耳非常。

有一刻,有人叫大家安靜,大家會一起做出指揮家那種「休止」的手勢,靜下來,為自六月而逝世的人和九一一恐襲一起默哀,忽然,千人靜默,低着頭。眾人的嚴肅,令我想起這個聚會,忽然有一種宗教一般的莊嚴氣息。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西方人曾經視教會為心之所屬,但自資本主義興起之後,教會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購物中心。所以,有學者批評「商場已經成為新的教堂」,意思是,人們寧可星期日去商場逛,也不願上教堂了。

這個說法,原本是諷刺人們靈魂的衰落,商業邏輯取代屬靈追求。昨日有一刻,我在新城市廣場看到的卻是,一間商場忽然好像變成了一間教會。教會是讓人感到可信賴,讓陌生人來到找到溫暖和互信的場所。

十時許,有人宣佈解散,有些人還是不肯離開。這時我看到最美麗的畫面,一個男子被人從頭到腳套上紙箱,他被戲弄卻甘之如飴,拿着棍子在跳「野人舞」娛樂大家,讓大家忍俊不禁。

那邊廂,有人拿出一個蛋糕,原來一位少女下星期生日,她的朋友在這個場合送她驚喜,全場大合唱「生日歌」,有人拿着鐳射筆射向蛋糕上的蠟蠋,笑聲要替她點蠟燭(反諷警察曾經在記者招待會上示範鐳射筆可以點火的實驗),但最後蠟燭沒有點起。這位叫寶兒的少女說:「咁大個女,這一次生日最難忘,香港人從未如此團結過。」朋友特別訂製的蛋糕上,寫着「寶兒,生日快樂,Free HK。」

另一邊,幾十人圍成圓圈,看着一個嬰兒學行,嬰兒跌了一跤,眾人發出「哎吖」的憐愛聲音,嬰兒回到母親懷裡,找安慰。

樓上十來個穿校服的中學生,忽然傳來噓聲,大家指着一個奔跑中的男孩:「遲到!請食飯!」原來男生答應一起來唱歌,怎知他遲大到。遲到的男同學被恥笑,大夥兒嘻嘻哈哈一起離開。

早年做記者,社會福利高官常宣傳,用專有名詞地解說,指要建立「社區資本」要「投資社區」,意思是增強民間市民的連結,加強鄰里之間互助精神,把現代社會個人主義的冷漠打破,亦即所謂「獅子山下精神」。但官方從上而下催谷,往往只是口號文書宣傳,事倍功半。

這一晚,因為一首香港之歌的誕生,我看到商場這個空間,被借用改造成為一個讓陌路人聚集,互相關懷的社區空間,新獅子山下精神,再現商場。


譚蕙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