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BBC:做英雄還是混子,不願循規蹈矩的波蘭人
BBC:做英雄還是混子,不願循規蹈矩的波蘭人
2019年 9月 22日
奧爾加·麥金(Olga Mecking)
二戰期間,當納粹軍隊逼近我猶太祖父的家鄉時,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從烏克蘭逃到波蘭首都華沙。那裏沒有人認識他,更容易在人海中藏身。當他到達這座城市時,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一名婦女在中央車站賣麵包,旁邊是一張海報,威脅稱這樣的行為要被判死刑。
在祖父的回憶錄《千分之一的機會》(One Chance In the Thousand)中,他寫道,烏克蘭人不加質疑地服從規定,而華沙人似乎置之不理。對他來說,這種反差表現出華沙這個城市驚人的狡黠,人們以半合法或不完全誠實的方式把事兒做成。事實上,波蘭人,尤其是華沙人(Varsovians)並不那麼太把規章制度當回事,波蘭語中有幾個詞可以描述這種特點。
Cwaniak的意思是「騙子」,人們喜歡用它來形容那些總是試圖利用體制的人。還有kombinować (謀劃)、cwaniakować(滑頭的人)、załatwić (可翻譯成「神通廣大」,指通過使用關係、魅力或非法手段把事做成)。
在波蘭,能利用現有體制辦成事,在全國很受尊重。
利用現有體制辦成事,這種人在全國很受尊重。如波蘭歌手格熱修克(Stanisław Grzesiuk)1963年在歌曲中唱道,華沙混子是世上最厲害的混子。
這似乎是一個奇怪的褒獎,但被眾人稱道,在波蘭也是非常重要。
「cwaniak」這個詞也有積極的含義,華沙方言基金會顧問及主席格茲達修克(Martyna Goździuk)解釋道。「它被用來形容能應對生活挑戰的人。」
這座城市歷史動蕩,市民必須想出生存之道。
1944年,華沙人民起義,反抗納粹統治。儘管有人認為起義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但許多人認為這說明了華沙人不會坐視事態發展,而是寧願自己動手,不計後果。不幸的是,起義最終失敗,數十萬人死亡,且多是平民。每年8月1日被定為華沙起義紀念日,以褒獎起義者的勇氣、精神和犧牲。
但在起義之前,華沙(以及波蘭)還有過規模龐大的抵抗運動。科特維察(Kotwica)是華沙起義最著名的標誌,是字母P和W的混合體,意味著「戰鬥的波蘭」(Polska Walcząca),如今這個標記仍大量出現在華沙建築物和街道中。還有很多其它反抗的象徵,比如烏龜,伴有字母「pPp」( 字面意思是磨洋工,波蘭人; pracuj Polaku powoli),鼓勵波蘭人民抗命,破壞納粹公司的運營。
位於華沙波蘭猶太人歷史博物館附近的起義紀念碑。
二戰期間,華沙遭到了嚴重的轟炸。如今,為了讓遊客理解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城市,華沙城的導遊達斯琳斯卡(Hanna Dzielińska)把遊客帶到老城,請他們找到10所老房子,然後請閉眼,告訴他們,「我們在打仗」。當他們睜開眼睛,達斯琳斯卡解釋說,在挑選的10所房子中,只有一座半還存在。
這個數據令人震驚,它真正顯示出華沙的韌性。許多華沙人背井離鄉,那些決定返回的人也是最堅定的;他們願意在幾乎被完全摧毀的城市裏努力工作,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我們可以叫他們混子,像狐狸一樣狡猾聰明,或者我們可以認為他們鄉土情深。這都是關於心態。」達斯琳斯卡說。
華沙起義的標誌,包括科特維察,在整個城市仍然可以看到。
華沙被徹底摧毀,戰後當局曾考慮遷都,因為此前從未有過重建如此規模的城市。但波蘭人民,包括我的祖父,願意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成群結隊來到華沙,不顧一切想要重新開始。儘管當局反對,但他們僅僅因為需要住所,便開始重建這座被毀的城市。之後這項工作變得更有組織,並最終成為重建首都的一種巨大推動力。
1945年,重建華沙辦公室成立,接管城市的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基於古老的城市規劃以及18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家貝洛托(Bernardo Bellotto)的畫作。貝洛托是波蘭國王斯坦尼斯勞二世(Stanisław II Augustus Poniatowski)的宮廷畫師。華沙居民們用自己的雙手重建了這座城市,清理廢墟,從被毀的房子裏搬出磚石,也會從其它城市運來建築材料,讓這座老城重現昔日的輝煌。
此外,重建整個城市的想法並不符合當時的建築思想。意大利、德國和法國的一些城市也在戰爭中被摧毀,但他們決定只重建最重要的建築。但是戰後華沙城卻發展壯大。如今,華沙老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一代居民在華沙城最著名的新世界大街(Nowy Świat)閒逛時,仍會想起他們先輩重建城市的努力。「重建首都是依靠全國人民的努力」(The entire nation builds its capital)被大大的鎸刻在這條街的一座建築物上。
對達斯琳斯卡而言,華沙混子的個性就是乖張。「你毀了我們的城市,我們會重建,而且會是以前的兩倍之好。如果華沙人不喜歡,他們就會反抗,不是一味順從,」她說。
這種矛盾也體現在1947年至1989年波蘭人對共產主義政權的反抗中。儘管在那個時代,審查制度盛行,食品短缺,稍有不當行為就會被逮捕,但波蘭人卻以幽默和聰明來應對荒謬的現實,尤其是在華沙。像聶左萊辛尼沙龍(Salon Niezależnych)這樣的歌舞廳一度繁盛,表演中充滿對政客、新聞審查和新政權的取笑。達斯琳斯卡補充道:「華沙混子處事圓滑、自信且放鬆。以順其自然的心態面對逆境。我們會微笑,會表達,會用魅力征服別人。」
1989年,波蘭共產主義政權結束,混亂的歷史卻在華沙留下了印記,直到今天。
華沙居民基於舊城規劃和畫作,用自己的雙手重建了這座城市。
即便是現在,對遊客來說,波蘭首都仍然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地方,經常被形容為悲傷且灰暗。但是, 正如達斯琳斯卡所言,這是不公平的,因為與歷史動蕩程度較低的西歐相比,華沙城可能在漂亮方面稍微遜色,但內涵特質讓其脫穎而出。
達斯琳斯卡說,「有些城市,無論你往哪裏看,都能看到美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欣賞那些城市的美麗,因為美麗掩蓋了一切。但還有像柏林、鹿特丹、華沙這樣的城市,算不上富麗輝煌,但這些城市需有更具挑戰性、更高的審美能力才可欣賞和體會。」
作為一個自豪的華沙人,我完全同意。
幸運的是,華沙一直在緩慢進步,穩步擺脫其沉悶的形像。達斯琳斯卡說,遊客們通常對乾淨、綠樹成蔭的街道和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感到驚喜。一旦最初的負面印象被扭轉,遊客們自然會感到驚訝。許多人很難相信華沙老城幾乎是從零開始重建的。
當然,華沙還有其它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從舉辦國際肖邦鋼琴大賽的拉澤尼奇公園(Łazienki Park)公園,到諸如華沙起義博物館(Warsaw Rising Museum)、波蘭猶太人歷史博物館(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都很值得參觀。
許多遊客很難相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華沙老城區幾乎是從零開始重建的。
華沙人自己也在重新學習欣賞他們獨特的城市。最近的藝術項目,如「華沙瓦克項目」(Projekt Warszawiak)樂隊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該樂隊將華沙老歌曲賦予現代風格。最近,他們翻唱格熱修克的歌曲《沒有比華沙混子更混的混子》(There is no Hustler Slicker than a Warsaw Hustler),極受歡迎。
這座城市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不僅僅因它曾在幾乎被完全摧毀後獲得重生,之後又經歷多年共產主義政權。「作為導遊,你需要找到一種方法,讓人去感悟這座直觀感覺並不驚艷的城市。這座城經歷了太多的事,」達斯琳斯卡說。
她的遊客經常驚訝地問:「你說這些歷史都過去了,其實也不盡然,你們是英雄,」達斯琳斯卡補充道。
我喜歡做英雄,但我更喜歡做混子。
奧爾加·麥金(Olga Mecking)
BBC
2019年 9月 22日
奧爾加·麥金(Olga Mecking)
二戰期間,當納粹軍隊逼近我猶太祖父的家鄉時,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從烏克蘭逃到波蘭首都華沙。那裏沒有人認識他,更容易在人海中藏身。當他到達這座城市時,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一名婦女在中央車站賣麵包,旁邊是一張海報,威脅稱這樣的行為要被判死刑。
在祖父的回憶錄《千分之一的機會》(One Chance In the Thousand)中,他寫道,烏克蘭人不加質疑地服從規定,而華沙人似乎置之不理。對他來說,這種反差表現出華沙這個城市驚人的狡黠,人們以半合法或不完全誠實的方式把事兒做成。事實上,波蘭人,尤其是華沙人(Varsovians)並不那麼太把規章制度當回事,波蘭語中有幾個詞可以描述這種特點。
Cwaniak的意思是「騙子」,人們喜歡用它來形容那些總是試圖利用體制的人。還有kombinować (謀劃)、cwaniakować(滑頭的人)、załatwić (可翻譯成「神通廣大」,指通過使用關係、魅力或非法手段把事做成)。
在波蘭,能利用現有體制辦成事,在全國很受尊重。
利用現有體制辦成事,這種人在全國很受尊重。如波蘭歌手格熱修克(Stanisław Grzesiuk)1963年在歌曲中唱道,華沙混子是世上最厲害的混子。
這似乎是一個奇怪的褒獎,但被眾人稱道,在波蘭也是非常重要。
「cwaniak」這個詞也有積極的含義,華沙方言基金會顧問及主席格茲達修克(Martyna Goździuk)解釋道。「它被用來形容能應對生活挑戰的人。」
這座城市歷史動蕩,市民必須想出生存之道。
1944年,華沙人民起義,反抗納粹統治。儘管有人認為起義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但許多人認為這說明了華沙人不會坐視事態發展,而是寧願自己動手,不計後果。不幸的是,起義最終失敗,數十萬人死亡,且多是平民。每年8月1日被定為華沙起義紀念日,以褒獎起義者的勇氣、精神和犧牲。
但在起義之前,華沙(以及波蘭)還有過規模龐大的抵抗運動。科特維察(Kotwica)是華沙起義最著名的標誌,是字母P和W的混合體,意味著「戰鬥的波蘭」(Polska Walcząca),如今這個標記仍大量出現在華沙建築物和街道中。還有很多其它反抗的象徵,比如烏龜,伴有字母「pPp」( 字面意思是磨洋工,波蘭人; pracuj Polaku powoli),鼓勵波蘭人民抗命,破壞納粹公司的運營。
位於華沙波蘭猶太人歷史博物館附近的起義紀念碑。
二戰期間,華沙遭到了嚴重的轟炸。如今,為了讓遊客理解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城市,華沙城的導遊達斯琳斯卡(Hanna Dzielińska)把遊客帶到老城,請他們找到10所老房子,然後請閉眼,告訴他們,「我們在打仗」。當他們睜開眼睛,達斯琳斯卡解釋說,在挑選的10所房子中,只有一座半還存在。
這個數據令人震驚,它真正顯示出華沙的韌性。許多華沙人背井離鄉,那些決定返回的人也是最堅定的;他們願意在幾乎被完全摧毀的城市裏努力工作,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我們可以叫他們混子,像狐狸一樣狡猾聰明,或者我們可以認為他們鄉土情深。這都是關於心態。」達斯琳斯卡說。
華沙起義的標誌,包括科特維察,在整個城市仍然可以看到。
華沙被徹底摧毀,戰後當局曾考慮遷都,因為此前從未有過重建如此規模的城市。但波蘭人民,包括我的祖父,願意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成群結隊來到華沙,不顧一切想要重新開始。儘管當局反對,但他們僅僅因為需要住所,便開始重建這座被毀的城市。之後這項工作變得更有組織,並最終成為重建首都的一種巨大推動力。
1945年,重建華沙辦公室成立,接管城市的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基於古老的城市規劃以及18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家貝洛托(Bernardo Bellotto)的畫作。貝洛托是波蘭國王斯坦尼斯勞二世(Stanisław II Augustus Poniatowski)的宮廷畫師。華沙居民們用自己的雙手重建了這座城市,清理廢墟,從被毀的房子裏搬出磚石,也會從其它城市運來建築材料,讓這座老城重現昔日的輝煌。
此外,重建整個城市的想法並不符合當時的建築思想。意大利、德國和法國的一些城市也在戰爭中被摧毀,但他們決定只重建最重要的建築。但是戰後華沙城卻發展壯大。如今,華沙老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一代居民在華沙城最著名的新世界大街(Nowy Świat)閒逛時,仍會想起他們先輩重建城市的努力。「重建首都是依靠全國人民的努力」(The entire nation builds its capital)被大大的鎸刻在這條街的一座建築物上。
對達斯琳斯卡而言,華沙混子的個性就是乖張。「你毀了我們的城市,我們會重建,而且會是以前的兩倍之好。如果華沙人不喜歡,他們就會反抗,不是一味順從,」她說。
這種矛盾也體現在1947年至1989年波蘭人對共產主義政權的反抗中。儘管在那個時代,審查制度盛行,食品短缺,稍有不當行為就會被逮捕,但波蘭人卻以幽默和聰明來應對荒謬的現實,尤其是在華沙。像聶左萊辛尼沙龍(Salon Niezależnych)這樣的歌舞廳一度繁盛,表演中充滿對政客、新聞審查和新政權的取笑。達斯琳斯卡補充道:「華沙混子處事圓滑、自信且放鬆。以順其自然的心態面對逆境。我們會微笑,會表達,會用魅力征服別人。」
1989年,波蘭共產主義政權結束,混亂的歷史卻在華沙留下了印記,直到今天。
華沙居民基於舊城規劃和畫作,用自己的雙手重建了這座城市。
即便是現在,對遊客來說,波蘭首都仍然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地方,經常被形容為悲傷且灰暗。但是, 正如達斯琳斯卡所言,這是不公平的,因為與歷史動蕩程度較低的西歐相比,華沙城可能在漂亮方面稍微遜色,但內涵特質讓其脫穎而出。
達斯琳斯卡說,「有些城市,無論你往哪裏看,都能看到美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欣賞那些城市的美麗,因為美麗掩蓋了一切。但還有像柏林、鹿特丹、華沙這樣的城市,算不上富麗輝煌,但這些城市需有更具挑戰性、更高的審美能力才可欣賞和體會。」
作為一個自豪的華沙人,我完全同意。
幸運的是,華沙一直在緩慢進步,穩步擺脫其沉悶的形像。達斯琳斯卡說,遊客們通常對乾淨、綠樹成蔭的街道和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感到驚喜。一旦最初的負面印象被扭轉,遊客們自然會感到驚訝。許多人很難相信華沙老城幾乎是從零開始重建的。
當然,華沙還有其它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從舉辦國際肖邦鋼琴大賽的拉澤尼奇公園(Łazienki Park)公園,到諸如華沙起義博物館(Warsaw Rising Museum)、波蘭猶太人歷史博物館(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都很值得參觀。
許多遊客很難相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華沙老城區幾乎是從零開始重建的。
華沙人自己也在重新學習欣賞他們獨特的城市。最近的藝術項目,如「華沙瓦克項目」(Projekt Warszawiak)樂隊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該樂隊將華沙老歌曲賦予現代風格。最近,他們翻唱格熱修克的歌曲《沒有比華沙混子更混的混子》(There is no Hustler Slicker than a Warsaw Hustler),極受歡迎。
這座城市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不僅僅因它曾在幾乎被完全摧毀後獲得重生,之後又經歷多年共產主義政權。「作為導遊,你需要找到一種方法,讓人去感悟這座直觀感覺並不驚艷的城市。這座城經歷了太多的事,」達斯琳斯卡說。
她的遊客經常驚訝地問:「你說這些歷史都過去了,其實也不盡然,你們是英雄,」達斯琳斯卡補充道。
我喜歡做英雄,但我更喜歡做混子。
奧爾加·麥金(Olga Mecking)
BBC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