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鏡週刊:【《返校》導演徐漢強專訪(下)】忠於原著精神擴展故事,別忘記那些追求自由的人們
鏡週刊:【《返校》導演徐漢強專訪(下)】忠於原著精神擴展故事,別忘記那些追求自由的人們
文|周文凱 攝影|楊子磊 劇照提供|影一製作所
2019.09.22 09:08更新時間|2019.09.22 09:22
電影擴充了魏仲廷(曾敬驊飾)在故事的份量,與方芮欣(王凈飾)有更多冒險及互動。
《返校》改編成電影,主線故事大致上都維持遊戲中的脈絡;但原作為了兼顧遊戲性,在一些故事情節上採用比較曖昧隱晦的手法帶過,讓玩家自行解讀。而電影有篇幅可以讓故事更為完整,因此在一些支線的取捨,以及細節的擴充、延伸,劇組都花費了許多心思調整。
「我們在做的事情比較像是在集中故事。」對導演徐漢強來說,這個集中故事的過程並非易事,但他謹記初衷;「所以到後來每次遇到兩難、或者無法決定事情的時候,我都是回到當初在玩這個遊戲的心情,自己被感動的部分是什麼。」
加強戲劇張力 電影給魏仲廷更多戲份
對比遊戲與電影,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男主角「學弟」魏仲廷的戲份。遊戲中,魏仲廷先是在開頭出現,玩家藉由操作他,在暴風雨的校園中遇到了同樣受困的女主角「學姐」方芮欣,之後就轉由操作方芮欣推進遊戲故事線,直到尾聲才又有更多魏仲廷的情節。但在電影中擴充了魏仲廷的相關劇情,包括與老師、同學的互動,以及更清楚的描寫出對方芮欣的情愫。
「關於把魏仲廷這個角色拉出來,當然最直接的考量是我們不可能整部片都只看著方芮欣一個人演獨腳戲。」徐漢強認為方芮欣雖然在遊戲中扮演關鍵角色,但魏仲廷卻帶動了故事的巨大轉折,「如果是讓他們兩個一起受困,一起經歷一段冒險,然後開始產生某種革命情感之後,才發現事情跟他們想得相反,這樣子也許那個戲劇張力會更有趣。」
以魏仲廷而言,雖然遊戲中對他的心情著墨不多,「但是你從遊戲裡面的文件資料,或是遊戲裡面一些細節,其實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學姐是有意思的。」徐漢強分析,魏仲廷在布告欄會注意到方芮欣的文章,知道她是資優生,「起碼對學姐有一個仰慕之情。」而後他更可以為了她,做出可能會對讀書會造成風險的事,「不管這個仰慕之情有沒有變成愛情,但是你知道他是喜歡這個人。」
飾演方芮欣的王淨(中)、魏仲廷的曾敬驊(右),以及讀書會同學黃文雄的李冠毅。由於都是年輕演員,開拍前導演還特別帶他們去探訪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周文凱攝)
徐漢強也提到,劇組一直都與遊戲開發團隊赤燭保持著良好溝通;在電影開拍之初他們也從赤燭那邊獲得遊戲製作的角色設定資料,「其實遊戲裡面沒有太多篇幅可以交代的,我們都有從他們(赤燭)那邊取得協助;我們也去延伸出很多在文本上的可能。」
他再以電影中出現的工友「老高」為例。「遊戲裡面本來就有這個(老高)設定,只是他沒有登場;遊戲裡面你一天到晚去工友室,然後在工友室看到什麼驗傷單啊,看到牙齒、骰子。」他更透露赤燭原本在遊戲中曾替老高安排了支線,但為了遊戲的聚焦而捨棄,這些資料赤燭也提供給劇組。「我們也沒有完全採用它(赤燭)的支線,我們比較像是利用了這個角色設定,然後讓他更輔助我們的主線故事,讓他跟讀書會的關係更緊密。」
不只一個人 是一群人、一個時代的故事
對徐漢強而言,他認為《返校》不單只是方芮欣的事、也不僅是魏仲廷的事,「它是關於這一整群人,包括讀書會,包括兩個老師(張老師、殷老師),包括教官的事情;我們今天有電影的篇幅,當然就可以很合理的去擴充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電影中將故事分成了三個章節;其中第一章「惡夢」一詞,遊戲中的方芮欣也曾使用。但在電影的敘事脈絡中,「我們盡可能留了一個曖昧性。」徐漢強指出,這讓「惡夢」不單只屬於方芮欣,也不只屬於魏仲廷,「它可以是時代的惡夢,可以是這些人所經歷的這件事情;或者是一個真正的惡夢,都有可能。」
不同於遊戲中的設定,方父(夏靖庭飾)在電影中設定為軍官,目的是為了讓故事線更集中;父親發生的事也對方芮欣產生影響。
定義《返校》這個故事,可說是從一個微觀的事件,綜觀一個大時代的氛圍。因此徐漢強善用了電影的敘事篇幅,在整個故事走向尾聲之際,把所有漩渦中的人,都綁在了一起。再藉由不同角色彼此間的對話安排,引導每個人走向了各自結局。
雖然結局不同,但故事中的眾人,最終都是在一個體制、環境的壓迫下,追求著各自的自由。包括身體的自由、心靈的自由、追求知識的自由。「不自由,毋寧死」,有人為了自由犧牲;也有人為了見證自由的一天,做出了痛苦選擇。
每當遇到難題,徐漢強就會回想當初玩遊戲的心情;他想在電影中傳達遊戲故事背後珍惜自由的精神。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句遊戲中的標語,也沿用在電影中。徐漢強認為,「記住」應該是這個遊戲的主題。過去的人們花了多少代價、做出了多少犧牲,終於獲得了自由;自由得來不易,應該由活著的人傳承下去,白色恐怖的歷史要引以為戒、不該遺忘。
「這個本來也就是遊戲想要傳達的事情。」電影拍完了,徐漢強仍記得那最初遊戲的感動,「我們也就是忠於遊戲的精神,把這件事做出來而已。」
鏡週刊
文|周文凱 攝影|楊子磊 劇照提供|影一製作所
2019.09.22 09:08更新時間|2019.09.22 09:22
電影擴充了魏仲廷(曾敬驊飾)在故事的份量,與方芮欣(王凈飾)有更多冒險及互動。
《返校》改編成電影,主線故事大致上都維持遊戲中的脈絡;但原作為了兼顧遊戲性,在一些故事情節上採用比較曖昧隱晦的手法帶過,讓玩家自行解讀。而電影有篇幅可以讓故事更為完整,因此在一些支線的取捨,以及細節的擴充、延伸,劇組都花費了許多心思調整。
「我們在做的事情比較像是在集中故事。」對導演徐漢強來說,這個集中故事的過程並非易事,但他謹記初衷;「所以到後來每次遇到兩難、或者無法決定事情的時候,我都是回到當初在玩這個遊戲的心情,自己被感動的部分是什麼。」
加強戲劇張力 電影給魏仲廷更多戲份
對比遊戲與電影,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男主角「學弟」魏仲廷的戲份。遊戲中,魏仲廷先是在開頭出現,玩家藉由操作他,在暴風雨的校園中遇到了同樣受困的女主角「學姐」方芮欣,之後就轉由操作方芮欣推進遊戲故事線,直到尾聲才又有更多魏仲廷的情節。但在電影中擴充了魏仲廷的相關劇情,包括與老師、同學的互動,以及更清楚的描寫出對方芮欣的情愫。
「關於把魏仲廷這個角色拉出來,當然最直接的考量是我們不可能整部片都只看著方芮欣一個人演獨腳戲。」徐漢強認為方芮欣雖然在遊戲中扮演關鍵角色,但魏仲廷卻帶動了故事的巨大轉折,「如果是讓他們兩個一起受困,一起經歷一段冒險,然後開始產生某種革命情感之後,才發現事情跟他們想得相反,這樣子也許那個戲劇張力會更有趣。」
以魏仲廷而言,雖然遊戲中對他的心情著墨不多,「但是你從遊戲裡面的文件資料,或是遊戲裡面一些細節,其實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學姐是有意思的。」徐漢強分析,魏仲廷在布告欄會注意到方芮欣的文章,知道她是資優生,「起碼對學姐有一個仰慕之情。」而後他更可以為了她,做出可能會對讀書會造成風險的事,「不管這個仰慕之情有沒有變成愛情,但是你知道他是喜歡這個人。」
飾演方芮欣的王淨(中)、魏仲廷的曾敬驊(右),以及讀書會同學黃文雄的李冠毅。由於都是年輕演員,開拍前導演還特別帶他們去探訪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周文凱攝)
徐漢強也提到,劇組一直都與遊戲開發團隊赤燭保持著良好溝通;在電影開拍之初他們也從赤燭那邊獲得遊戲製作的角色設定資料,「其實遊戲裡面沒有太多篇幅可以交代的,我們都有從他們(赤燭)那邊取得協助;我們也去延伸出很多在文本上的可能。」
他再以電影中出現的工友「老高」為例。「遊戲裡面本來就有這個(老高)設定,只是他沒有登場;遊戲裡面你一天到晚去工友室,然後在工友室看到什麼驗傷單啊,看到牙齒、骰子。」他更透露赤燭原本在遊戲中曾替老高安排了支線,但為了遊戲的聚焦而捨棄,這些資料赤燭也提供給劇組。「我們也沒有完全採用它(赤燭)的支線,我們比較像是利用了這個角色設定,然後讓他更輔助我們的主線故事,讓他跟讀書會的關係更緊密。」
不只一個人 是一群人、一個時代的故事
對徐漢強而言,他認為《返校》不單只是方芮欣的事、也不僅是魏仲廷的事,「它是關於這一整群人,包括讀書會,包括兩個老師(張老師、殷老師),包括教官的事情;我們今天有電影的篇幅,當然就可以很合理的去擴充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電影中將故事分成了三個章節;其中第一章「惡夢」一詞,遊戲中的方芮欣也曾使用。但在電影的敘事脈絡中,「我們盡可能留了一個曖昧性。」徐漢強指出,這讓「惡夢」不單只屬於方芮欣,也不只屬於魏仲廷,「它可以是時代的惡夢,可以是這些人所經歷的這件事情;或者是一個真正的惡夢,都有可能。」
不同於遊戲中的設定,方父(夏靖庭飾)在電影中設定為軍官,目的是為了讓故事線更集中;父親發生的事也對方芮欣產生影響。
定義《返校》這個故事,可說是從一個微觀的事件,綜觀一個大時代的氛圍。因此徐漢強善用了電影的敘事篇幅,在整個故事走向尾聲之際,把所有漩渦中的人,都綁在了一起。再藉由不同角色彼此間的對話安排,引導每個人走向了各自結局。
雖然結局不同,但故事中的眾人,最終都是在一個體制、環境的壓迫下,追求著各自的自由。包括身體的自由、心靈的自由、追求知識的自由。「不自由,毋寧死」,有人為了自由犧牲;也有人為了見證自由的一天,做出了痛苦選擇。
每當遇到難題,徐漢強就會回想當初玩遊戲的心情;他想在電影中傳達遊戲故事背後珍惜自由的精神。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句遊戲中的標語,也沿用在電影中。徐漢強認為,「記住」應該是這個遊戲的主題。過去的人們花了多少代價、做出了多少犧牲,終於獲得了自由;自由得來不易,應該由活著的人傳承下去,白色恐怖的歷史要引以為戒、不該遺忘。
「這個本來也就是遊戲想要傳達的事情。」電影拍完了,徐漢強仍記得那最初遊戲的感動,「我們也就是忠於遊戲的精神,把這件事做出來而已。」
鏡週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