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5-楊懷康:中了毒咒的國家

楊懷康:中了毒咒的國家
2019年09月25日
堆填區獨白


91歲的李嘉誠指當下亂象乃二次大戰結束70多年以來所未見。大陸五毛黨且指香港為爛攤子,以經濟規模論,早已給上海、深圳比下去了。弦外之音,用完即棄,大可以一國一制矣。大陸政壇不倒翁黃奇帆直斥此過橋抽板之說為「你好,我求你;你不好,我撇開你」之「小兒科」。他派定心丸:香港行資本主義,大陸未來100年以至1,000年都將堅持行社會主義,「從毛主席,到鄧小平,到我們習近平總書記,都是偉大的領袖,雋智的前瞻者,都看到兩個制度不同,潛在的優勢互補」。潛台詞是:領導人不會因香港經濟規模相對縮小而監粗嚟。信耶?

黃奇帆是以熟書見稱的技術官僚,隨口舉出兩大數據說明香港何以不可取代。一、香港一直為大陸引入過半的外資,40年前大約是幾十個億美元,現今則超過1,000億美元;比重從來都佔外資總額的54%至55%。二、香港跟大陸的貿易額達7,000億美元,比5,000億美元的中美貿易額尤要大。大陸沒有任何城市能像香港那樣集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中外人才互匯中心、經濟中心於一身,此獨特地位無可取代。有數據即有真相?

未必。外資對大陸的貢獻今非昔比。既已躋身強國之列、坐擁舉世最多的外匯儲備,自家有資本輸出;在非洲的投資且老早已超英趕美,尚何須香港引入外資?再者,來自香港的所謂外資,不少是民企、國企、央企在港上市集資所得回流的資金。出口轉內銷的資金算不算外資,見仁見智。毋庸置疑的是,資金不缺,縱使香港依然經辦過半投放到大陸的外資,地位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拿中港貿易跟中美貿易比,亦不倫不類。香港是個轉口港,功能猶如碼頭,而非像美國般的供應商或市場。外地貨經香港運到大陸,或是大陸貨經香港外銷全世界,碼頭無疑有其作用,卻跟生產商或消費市場是兩碼子事。不停泊香港這個碼頭,轉到上海、深圳,並無不可。沒有美國貨或失去美國市場則大件事矣。拿香港跟美國比,是拿橙跟蘋果比,天曉得哪能比較出甚麼來。
中共政策反覆 香港岌岌可危
黃奇帆藉此安定香港人心,昭昭明甚。但答案大家心中有數。中共建國至今70年,從公私合營、大躍進、人民公社大鑊飯、包產到戶……,政策翻來覆去;到40年前開始改革開放,大家以為政策將穩定下來矣,可馬上來個定於一尊、權位永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習近平新時代。說變就變,何以言100年更莫說1,000年的堅持。黃奇帆當然是大隻廣了。他已升上神枱、並無實權,此番安撫之言極其量心靈雞湯一煲而已,毋須認真對待。

這不是說香港的這個、那個中心對大陸經濟以至其國際格局再無角色。大陸的銀行在海外有為數約500家分支,其中超過400家設在香港;數目比開在紐約、倫敦、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加起來的總和尚要多許多。這些分支經辦大陸銀行過半的海外資產,足見香港這個金融窗口不可少。此外,離岸人民幣基本上皆在香港交收。不發展人民幣為國際貨幣則已,否則不可能沒有香港。這兩者對大陸有多重要難以像黃奇帆的外資、外貿數字說得那般實牙實齒,其重要性倒毋庸置疑。

然而觀乎大陸建國70年的經驗,有貢獻不等於有免於朱鎔基所言「給搞壞了」的護身符。文化大革命鬥垮鬥臭的學術權威、知識分子還少嗎?關鍵是執權者能否像黃奇帆那樣尊重香港此一制,珍惜其有形無形的貢獻。無此識見,則所有保證亦是食生菜而已。可悲的是,暴發戶財大氣粗、短視功利,以過橋抽板為國技。這麽一來,香港固然岌岌可危,大陸同樣前途可堪。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到底作了甚麼業,中了甚麽毒咒?


楊懷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