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戴耀廷:「佔中」須整合激進與溫和力量
戴耀廷:「佔中」須整合激進與溫和力量
信報 2014年01月17日
9:09 19/1/2014
《信報》法治人:最近由「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暨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進行有關「佔領中環」的調查,對港人爭取落實真普選有很大啟示,該調查的重要性,不單在於說明支持「佔領中環」的人在建制及親北京力量大力打壓下仍有明顯增長(約有38%港人支持),還可以讓我們知道哪些群組對「佔領中環」的支持最大、他們支持「佔中」的條件是什麼。
調查結果證明幾點:
一、爭普選最大力量
「和平佔中」是港人現在爭取普選所能凝聚的最大力量。在「和平佔中」提出前,雖然一直都有政治人物或社運人士以公民抗命(違法的非暴力行為)的方式抗爭,卻未能在香港主流社會得到多大的支持。不過,自「和平佔中」提出以來,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已逐漸得到不少港人支持。在一開始時,相關的民調顯示,竟有近25%港人支持「佔中」,以港人過去對公民抗命的看法,那是難以想像的;之後,「佔中」的支持度更升至近30%。
有感「和平佔中」的威脅,親北京媒體及團體主動出擊,刻意強調「和平佔中」不能和平,並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損害。在媒體大力催谷下,「佔中」的支持度雖有所回落,但仍保原先近25%的支持度。看來,這種威嚇已失去效力,「佔中」的支持度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不單守着25%的基本盤,還突破上次高位,攀至「歷史」新高的38%。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啟示,就是表示支持「佔領中環」的群組,反而是最擔心「佔領中環」會出現暴力及對香港經濟造成損害的一群。這顯示支持「佔中」的人,他們明白要為這個行動付出(個人和社會)代價,而他們仍然願意支持「佔中」。
可以看到,香港的民情已經轉變。過去,我們只知道大多數港人支持普選,他們大部分可能只是支持以合法方式爭取普選,現在已有相當數量的港人(雖然還未達到多數,但肯定是關鍵性的少數)是支持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更重要的是,當中有不少人願意由自己付出爭取普選的代價,而不只是功利地渴望他人為普選付代價而自己可以坐享其成。那是港人在民主和公義意識上的一大突破。
二、取決於最有影響力群組
雖然仍有超過一半港人反對「佔中」,但政治和社會運動的成敗,從來都不是看大多數人的意向,反而取決於最有力影響政治和社會發展的群組的立場觀點,那就是知識分子和年輕人的取態。調查顯示,在專業人士、大學學士及以上教育水平、月入超過六萬、學生、十八至二十歲、二十一至二十九歲等這些最具動力及影響力的群組中,「佔中」的支持度均超過一半,有些更接近60-70%。
三、打壓愈大反彈愈大
我相信,任何理性的觀察者都不能再否認「和平佔中」已經成勢。如果特區及北京政府漠視「佔中」的訴求——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選舉辦法,那她們將要面對「佔中」的結果,就是「佔領中環」。調查予特區及北京政看到的一個情況,就是北京愈是勸說港人不要參與「佔中」,「佔中」的支持度愈是增加。這顯明反映出親北京力量打壓「佔中」所帶來的是反後果,而非令「佔中」支持度減少。
因此,特區及北京政府對「佔中」實在陷於兩難。其實,特區及北京政府的選擇可說非常簡單,就是讓普選特首選舉辦法能符合國際標準;那樣,「佔中」自然不會出現。
四、溫和力量團結港人
對「佔中」而言,調查也有很重要的啟示。如果「佔中」由所有泛民主派政治組織聯合推動,支持度將可進一步提升;若只由激進的泛民主派政治組織發動,支持度反會下跌。這不單顯示泛民主派政治組織之間要衷誠合作的重要性,更可看到「和平佔中」的力量根源,是香港社會的溫和及中間力量。
開始時,「佔中」並非由激進泛民主派人士提出,才能得到近25%的支持。若要結合更大的政治力量,就必須讓更多港人認同「佔中」。即使近年港人走向激進路線的人是增加了,但主流力量仍屬溫和及中間。因此,要能透過「佔中」成功爭取真普選,激進與溫和的泛民主派必須整合一起。
激進民主派的貢獻在於能為這運動帶來重要的動力,但運動要成功,就要大家共同進退。以一個比喻說明,在一個以團隊為單位的長途步行賽中,各隊的時間是按全隊隊員全部走過終點的時間計算,隊中有人走得較快,有隊員走得較慢,要走得快些的隊員減慢步伐遷就走得慢的隊員,比要求走得慢的隊員加快步伐來得容易一點,只因每人均會受制於體能,走得快一點的隊員走慢一點,以激勵走得慢的隊員,當然是好的,但若強行要走得慢的隊員走快一點,便可能令他們體力不支,最後連終點也過不了,到時全隊就不能完成比賽了。
信報 2014年01月17日
9:09 19/1/2014
《信報》法治人:最近由「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暨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進行有關「佔領中環」的調查,對港人爭取落實真普選有很大啟示,該調查的重要性,不單在於說明支持「佔領中環」的人在建制及親北京力量大力打壓下仍有明顯增長(約有38%港人支持),還可以讓我們知道哪些群組對「佔領中環」的支持最大、他們支持「佔中」的條件是什麼。
調查結果證明幾點:
一、爭普選最大力量
「和平佔中」是港人現在爭取普選所能凝聚的最大力量。在「和平佔中」提出前,雖然一直都有政治人物或社運人士以公民抗命(違法的非暴力行為)的方式抗爭,卻未能在香港主流社會得到多大的支持。不過,自「和平佔中」提出以來,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已逐漸得到不少港人支持。在一開始時,相關的民調顯示,竟有近25%港人支持「佔中」,以港人過去對公民抗命的看法,那是難以想像的;之後,「佔中」的支持度更升至近30%。
有感「和平佔中」的威脅,親北京媒體及團體主動出擊,刻意強調「和平佔中」不能和平,並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損害。在媒體大力催谷下,「佔中」的支持度雖有所回落,但仍保原先近25%的支持度。看來,這種威嚇已失去效力,「佔中」的支持度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不單守着25%的基本盤,還突破上次高位,攀至「歷史」新高的38%。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啟示,就是表示支持「佔領中環」的群組,反而是最擔心「佔領中環」會出現暴力及對香港經濟造成損害的一群。這顯示支持「佔中」的人,他們明白要為這個行動付出(個人和社會)代價,而他們仍然願意支持「佔中」。
可以看到,香港的民情已經轉變。過去,我們只知道大多數港人支持普選,他們大部分可能只是支持以合法方式爭取普選,現在已有相當數量的港人(雖然還未達到多數,但肯定是關鍵性的少數)是支持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更重要的是,當中有不少人願意由自己付出爭取普選的代價,而不只是功利地渴望他人為普選付代價而自己可以坐享其成。那是港人在民主和公義意識上的一大突破。
二、取決於最有影響力群組
雖然仍有超過一半港人反對「佔中」,但政治和社會運動的成敗,從來都不是看大多數人的意向,反而取決於最有力影響政治和社會發展的群組的立場觀點,那就是知識分子和年輕人的取態。調查顯示,在專業人士、大學學士及以上教育水平、月入超過六萬、學生、十八至二十歲、二十一至二十九歲等這些最具動力及影響力的群組中,「佔中」的支持度均超過一半,有些更接近60-70%。
三、打壓愈大反彈愈大
我相信,任何理性的觀察者都不能再否認「和平佔中」已經成勢。如果特區及北京政府漠視「佔中」的訴求——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選舉辦法,那她們將要面對「佔中」的結果,就是「佔領中環」。調查予特區及北京政看到的一個情況,就是北京愈是勸說港人不要參與「佔中」,「佔中」的支持度愈是增加。這顯明反映出親北京力量打壓「佔中」所帶來的是反後果,而非令「佔中」支持度減少。
因此,特區及北京政府對「佔中」實在陷於兩難。其實,特區及北京政府的選擇可說非常簡單,就是讓普選特首選舉辦法能符合國際標準;那樣,「佔中」自然不會出現。
四、溫和力量團結港人
對「佔中」而言,調查也有很重要的啟示。如果「佔中」由所有泛民主派政治組織聯合推動,支持度將可進一步提升;若只由激進的泛民主派政治組織發動,支持度反會下跌。這不單顯示泛民主派政治組織之間要衷誠合作的重要性,更可看到「和平佔中」的力量根源,是香港社會的溫和及中間力量。
開始時,「佔中」並非由激進泛民主派人士提出,才能得到近25%的支持。若要結合更大的政治力量,就必須讓更多港人認同「佔中」。即使近年港人走向激進路線的人是增加了,但主流力量仍屬溫和及中間。因此,要能透過「佔中」成功爭取真普選,激進與溫和的泛民主派必須整合一起。
激進民主派的貢獻在於能為這運動帶來重要的動力,但運動要成功,就要大家共同進退。以一個比喻說明,在一個以團隊為單位的長途步行賽中,各隊的時間是按全隊隊員全部走過終點的時間計算,隊中有人走得較快,有隊員走得較慢,要走得快些的隊員減慢步伐遷就走得慢的隊員,比要求走得慢的隊員加快步伐來得容易一點,只因每人均會受制於體能,走得快一點的隊員走慢一點,以激勵走得慢的隊員,當然是好的,但若強行要走得慢的隊員走快一點,便可能令他們體力不支,最後連終點也過不了,到時全隊就不能完成比賽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