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9-施純港﹕給《明報》編輯部的信

施純港﹕給《明報》編輯部的信
8:18 19/1/2014


【明報專訊】各位同事:

我支持公司應跟大家就「換總編輯事件」與大家對話,了解同事的憂慮及尋求彼此接受的方法,保住《明報》這個香港人的言論平台。

我試圖以自己在《明報》工作16年的經驗及感受,提供以下幾個看法供大家思考:


1. 《明報》16年的工作生涯中,我並未感覺到拿督對編輯自主權有很大的干預,張波經常對我們說,這位老闆身處東馬,給予編輯部很大自主權,不像其他報業主般操控編輯方針。這是我們的幸運。

其中一事例(這是見了報的),是多年前他願意接受編輯部的建議,拒絕內地委任其為政協,可見他並非權利欲強之人。

每年在《明報》發表的報慶演辭,也可窺見這位老人家的辦報理念。如去年的演辭,他提出:「《明報》的核心價值在於獨立敢言,探求真相,監察權貴,為民喉舌。」

在53周年的演辭中,談及特首選舉時,他也認同在這個過程中,「《明報》不但發揮了領導輿論,理性論證的角色,並且發掘了那些本來被掩蓋了的事實,落實了民眾的知情權,也體現了民主的真諦。」

雖然,小弟並無機會跟老闆交談過,但從他多年來的演辭,可體會到這位老華僑對國家民族與中華文化的情懷,一貫如一,是香港報業主中絕無僅有的,但這不一定代表他會媚共。外邊有些報道說他為內地的生意,出賣《明報》,作為記者,我會要求有關報道拿出更多證據來。


2. 馬來西亞人總編輯不一定是壞人,香港總編輯也不一定是好人。張老闆入主《明報》之初,曾派親信高信疆及古玉良等人來港管理,高是文人,不適合香港,不久離開,古先生當時是總經理,由機房大佬到張波、Simon以及業務部對他都十分信服,確有領導之風,港人少見,當年我初進《明報》,感覺在古先生領導,大家都朝同一方向走,有商有量,同屬一個團隊。

其後,古先生退休了。張裘昌和翁昌文兩位繼續留下,張主要理財務和生意,我所理解他對經濟的興趣遠大於政治,翁昌文是編務董事,理論上是總編輯的上司,但鮮見他在編輯部走動,亦不見有很直接的干預。他的對口單位是張健波及Simon,副總級或以下的同事並無感到有什麼壓力。

在我的崗位上所見,業務部十分尊重編輯部的自主權,例如一些金融機構的特約專欄,他們都會事先徵詢我的意見,了解我在擺放位置及內容上是否有異議,出街前稿件也會先交予我審閱。


3. 有報道說呂家明干預港視的報道。按《明報》一貫的運作,編務董事代表老闆,是總編輯的上司,在架構內是有權提出意見的。總編輯對這些意見可權衡判斷如何處理。呂家明問連續9日港視做頭版,身在加國的他問這問題,也未見不合理。一般情下,新聞規律是要求日日新。

呂家明自出任編務董事以來,每隔兩個月會來港一兩周,間中會出席5點鐘的每日編前會,亦有幾次參與每周例會。在公開的會議上,我所見的,他發言不多,記憶所及,他曾提過為何相片不做大點,要突出相片的動感,他亦建議各部組的主管包括張許、戚生、劉頌陽及小弟,在5點的編前會上參與選擇每天的頭條及page leads。以求選擇新聞題材可較多元化,奈何有時經濟組坐堂人手不足,我無法經常出席會議。但我會覺得這是可取的制度。

呂先生予我的印象是一個典型的報紙佬,我近30年的報業生涯中所見過的報紙佬,一般是人味較濃,沒有書生的定見,不會有太多理念,知道世界之難,人性之複雜,讀者需要之多元化,辦報不只為理想,實事求是,是報紙佬之道。


4. 新聞自由是層次很高的理念,亦是普世價值。可是,它不能在真空的世界操作的。報社作為一個企業,也是一個公器,兩種屬性有其矛盾對立之處,但它們也如共生的兄弟或姐妹,缺一不足。報社要面對經濟、政治及公眾期許的壓力,在平衡過程中,會有對立也可會有共融,成敗只是一念之差。

今次事件中,外間有不少對《明報》尖酸刻薄的評論,我只覺得世上能議論的人多的是,只有具執行能力的人才應受到尊重。


5. 最近我看了一套名為《白宮管家》的電影,它講50年代至80年一對黑人父子對爭取民權的兩套不同方法,父親少年時在南部受盡白人欺凌,隻身跑到北部謀生,因緣際會進入酒店行業,用心專業地為白人服務,生活漸有改善,成家立室,後來更獲引薦入白宮,獲得甘乃迺、詹森、尼克遜及列根總統的稱許,他以做好這份工為志,大兒子有機會上大學,但不忿於種族隔離政策,選擇走上街頭,為爭取民權而被捕下獄,父親自然生氣,怪兒子為何不像自己安分守己,父子決裂。

有一次列根夫人為感謝這位黑人家僕,安排他在宴會上任嘉賓,管家變上賓,由其他黑人同事服侍,他突然領悟到黑白人待遇之別,鏡頭一轉,讀完政治學碩士的兒子,雖然仍在街頭抗議,但已晉身議員,從建制中為民請命。兩父子終於諒解。

有什麼結論和啟示?還是讓大家看完戲後自己下判斷吧。


6. 最後,我要坦白說的是,以上是我個人在《明報》工作期間的觀察與感受,局限於小弟的職級及工作範圍,所以,我會建議大家用自己尋找真相的專長,訪問張波、Kevin、阿姜及陳錦強,做一些fact-finding的工作,了解《明報》編輯方針是如何運作,這是很好的新聞學題材。

祝願大家像《白宮管家》的主角父子般,有圓滿美好的結局,繼續一貫的工作,為港人發聲,用好《明報》這個平台,小弟每天會付7元買《明報》。



作者施純港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在《明報》工作16年,這是他日前寫給一些前同事的信


施純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