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品味蘋果:李柱銘徒弟,從廉租屋住上山頂治,精英大狀用腦撐民主
品味蘋果:李柱銘徒弟,從廉租屋住上山頂治,精英大狀用腦撐民主
8:42 26/1/2014
■又再退休的資深大律師陳志海少談政治,心懷柏拉圖理想國度:社會和諧,眾人按能力各司其職。
資深大律師陳志海入行第一年的其中一宗官司,是代表一個賣魚的婦人。七十年代末,一個賣魚婦人的兒子偷渡來港,母親收留兒子,最終被控協助及教唆他人非法入境。
「Court!」法庭所有人站起來。陳志海記憶中,那個年代,粉嶺法庭外還有牛在路邊走過。他雖然初出茅廬,但他想:只有500元,要不要長途跋涉從香港島走到粉嶺做代表律師?最終他接受這宗案子。誰勝誰負不重要,只要有最好的準備,當他在法庭上站起來陳詞之時,是賺定了。因為庭上幾個律師立刻就看出年輕大狀的料子,暗忖這個小子是誰?
案件完結,婦人交來500元律師費。陳志海皺着眉頭說,「她交來的錢,有一陣腥味」。賣魚人的錢,腥中有汗,他皺眉,是因為想起當時的心情。銀紙越腥,越令年輕大狀感受當事人搵錢辛勞。500元對當年一個街邊魚販是十分大的數目,他庭上滔滔15分鐘,就收下人家多少天的血汗錢?最終他心裏過不去,錢也沒收下。
大狀故事開始。今年60歲第二度退休,陳志海在美國銀行大廈30樓以上接受本報訪問。「第一次退休後的四年非常充實,兩年前,有一點技癢,再做大狀」。雖然站在法庭上的感覺依然很好,但壓力大,現在又再選擇退休寫書了。以他的性格,如果要改一個武俠人物式的名字,最好叫任我行。
■陳志海的著作《古今中外》及《All Kinds of Everything》。
為女友讀法律遠離草根
陳志海澄清自己過去並非一個經常為弱勢社群打官司的大狀。當大律師,有價有巿,一天一天的成功之時,正也一天一天遠離草根。賣魚婦人案件後,陳志海收費價目逐漸上升,再不會有500元定價,也再不會有人向他送上草根能負擔得起的案子。近10多年來,他接手的大案,代表的當事人,非富則貴,包括代表王廷歆與龔如心爭產。在香港大學民調風波委員會聆訊裏,代表港大前校長鄭耀宗,也代表過英皇娛樂與李澤楷前女友梁洛施就合約問題對簿公堂。
今年剛好是他出任資深大律師20年,他甚少接受訪問,有專欄作者說30年前訪問過他。10年前,他捐款500萬元給中大法律學院後,也做了幾次專訪,鼓勵捐獻文化,前此,他也有捐款給香港大學。看他的報章資料,看到一個大狀法庭上滔滔雄辯,隨機應變。但講到自己,卻謹慎得10年來都重複着幾乎一致的內容。他說自己的故事,希望勉勵香港年輕人,靠自己求上進,「不要姓賴」。
人的動力,其實來自心裏的慾念,也可叫理想。慾念越強的人,某程度來說,做事越進取,越容易成功。陳志海讀馬頭涌官立上午小學時,渾渾噩噩,但中三讀模範英文書院時,坐在他前三個座位的一個長頭髮、高高瘦瘦的漂亮女同學,有一天,突然對他回眸一笑,從此,就成了他一生的推進器。資深大狀看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但認為當時女友比戲中沈佳宜更漂亮,「讀中六時,在我安排下,她進入了靜宜女子中學讀書,那裏比較安全」。
1954年出生,來自馬頭圍廉租屋及深水埗,陳志海最大的香港仔特色是,非常認真對待可能出現的危機及可以預計的後果。在又窮、讀書又差的時候,他做盡一切,既不要女朋友被搶走,又要考上大學。他喜愛的七十年代歌曲《大丈夫》,歌詞精髓不過是自尊。進入中文大學歷史系之後,他問道教授,知道畢業只能當教師,不能讓心中美人過更好日子,於是,他用盡全力考進港大法律系,然後又用盡趕巴士的時間思考案例,一分一秒不容許自己被踢出校門,最終他拿着一級榮譽的畢業成績去找李柱銘收他做徒弟,李柱銘卻半幽默的給他一個下馬威:「I won't hold that against you!」
■中三時候認識的女同學、今天的太太,令陳志海由懶散變為進取。
■陳志海敬重師傅李柱銘(右),認為他是個有骨氣的人。
移民加拿大宣誓後落淚
最差的起點可以得到最好成績,但最好的成績不會等於最好的成果。李柱銘收了他,叫他去看看師公余叔韶上庭,「嘩,他在法庭上的盤問技巧,完全封殺後門,答yes或no都一樣死,非常精采」。成功的人,最少要懂得甚麼是最好的,而且,要有勇氣摘取桂冠。陳志海求學過程,每一次都不怕厚着臉皮問道高人。就在余叔韶離開法庭之際,香港仔已經跟在後面,而且膽敢扯一扯殿堂級大狀的黑袍問:「我是Martin Lee派來旁聽的,你剛才的盤問非常精采,可不可以指點一下?」余叔韶看小子一眼,臉容依然嚴肅,說話卻是肺腑之言:「小朋友,你剛才只看到我在法庭一天的工作,但你見不到的是,我三個月來夜夜挑燈苦研。」法庭上大狀單打獨鬥,最大的財富是展現法律觀點的智慧。每一個當事人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每一個案都要做到最好,從此陳志海做盡也賺盡,不論勝負,贏經驗也贏聲譽。
現在享受成功,他認為人毋須比較,雖然,他對富貴客人,收少一元都不肯。他很想勉勵別人不要錢銀論英雄。可是,一個曾經連當教師都感覺會對不起女友的人,從小躲開行長班長的職位,成功以後也不願意站在政治鎂光燈下。2005年有說他是曾蔭權班子律政司人選,但他斬釘截鐵說自己永遠不會當官,從政、做法官甚至當大學教授,都不肯當。30年過去,有大狀的智慧卻永遠不肯站出來的人,買屋從深水灣道買到山頂和福道,他如何說服別人自己對社會有承擔?1978年起,生活質素不停提升,大半世如願做了富貴閒人,隨心所欲,逍遙自在,1987年還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放棄大狀職業,融入加拿大自然環境。學習了加拿大人不肯為錢犧牲河水與空氣,不肯為錢出賣與親人相處的時間,可是,三年後,他又回流香港。香港從來不留人,只有凡人自擾。
「你有幾關心香港社會?」記者問。
「非常關心。」陳志海答。
「但你說不問世事不談政治的」。他解釋不談政治意思是不談不熟悉的政治議題,免得別人以他一個大狀的份量接收錯誤訊息。他說,只要研究過的,甚麼也可以談。
「越講公義的人,反而越危險。我不知道自己愛不愛國,我只知道我當年在加拿大宣誓當公民,在移民官恭喜我之時,卻忍不住哭起來。心裏想,我本來是一個中國人,為何要入籍別人的國家?」他說時特別投入,眼眶差一點就要泛紅。其實,大丈夫的磨練,不只在讀書而在人生,不只在成就而在面對環境與時代的轉變。大丈夫,講愛國都有無端淚。他所編寫的《古今中外》提過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為官寂寞,曾有「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詞句。對香港,有情終古似無情的人是否太多?這是他跟師傅李柱銘的分別。
八十年代師徒同遊加國,最終徒弟選擇移民,師傅選擇留在香港。1989那年,陳志海身在加拿大。每一代香港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陳志海帶着加拿大護照回流香港,也是一個選擇。移民很好,但移民有移民的問題;為香港選擇民主很好,但民主有民主的缺點。已經選擇過移民的陳志海,提醒我們選擇民主可能面對的不利因素。從他選擇移民的年份開始計算,香港人等待民主20多、近30年,然後,依然有人害怕讓大家試一次選擇自己的政治命運、試一次計過度過去揀真民主。
早早認清形勢,永遠不要讓自己陷於不利的深淵,這一點,陳志海從來沒有懶惰過。幸運地,他從來也沒有輸過。一切都要有後着,所以,他拿着加拿大護照看特區現時的政治氣候,也不會感到憂慮,「我看big picture,沒有憂慮,大陸管治之下,一國兩制,隻手一定會伸過來的,如果你想他不伸過來,是你戇居,點解?宿命就是這樣,你易地而處,你坐他的位置你也會收緊。但他想收緊,你也可以反收緊」。
■陳志海的師傅及徒弟梁家傑(右)都是政黨核心人物,但他始終不沾政治。
■從深水埗住到山頂,陳志海兩個兒女(中)都已結婚。
暗角裏的精英錫身愛港
贏了的怕輸掉老本,未贏過的,好想轉一轉莊。師傅是李柱銘,徒弟是梁家傑,但陳志海從來不參與大律師公會事務及一切公職。10多年前法律界在中環穿黑袍靜默抗議釋法,那一次,他願意走出來。「好明顯那一次感性理性都告訴我,法治受衝擊的程度,以我不問世事的人也要出來參與」。
深水埗長大的香港仔,很難當溫哥華的陶淵明。他很明白,讀書、學習政治、學習法理,都要身體力行,在社會,就要盡本份、守崗位。「你做記者要做到最好,我做大狀要做到最好,這是最基本的,你愛香港,請做到最好」。
「做好公民,最重要關心社會,社會需要你出來之時就要出來?」記者說。
「對。」「你會不會出來呢?」「我反省緊,不是講笑,我反省了好一陣子。」像他這樣的精英,思考是很重要的,問題是,他們也不會不知道及時行動也很重要。回歸轉眼又快17年了,香港像他這類躲在暗角裏的精英,究竟有多少?
「你是站在大多數香港人一方?」
「絕對是。我關心香港,關心國家,但不是出來叫囂。」「甚麼時候出來撐?」「我認為香港核心價值觀受到衝擊,我絕對行出來。要犧牲自己,我絕對不會。但若果打到來香港,個個給殺掉了,你還匿藏家裏嗎?你當然要站出來!」
錫身又怕無義氣,想賺盡每一元一角又怕無良心,書生意氣,精英煩惱,但香港的政治路途,總會教曉大家要走怎樣的路。「我絕對不是縮頭的人,縮頭的人也絕對沒有資格出來做大狀,要砌時一定要砌到『行』」。
「你會為民主而砌嗎?」
「絕對會,但問題是甚麼叫做民主?」香港民主的醞釀聲音裏,他聽到口號居多。
「我希望大家有informed choice,每一個人有資料選擇,而不是在沒有足夠資料去選擇。戴耀廷我不敢說,好多人一知半解,蘇格拉底講民主講愛國講結婚,都是要講definition。好多百年,都是沒講清楚定義,同共產黨也講法治講自由,佢樣樣話對,以為大家握手可以啦,但之後才知雙方的定義不同,浪費時間。西方有民主,英國有民主,英國與美國不同,美國又與德國不同,個個不同,不相同不重要,但不要『烏sir sir』」。
陳志海第一次退休後,曾經有四年時間,每周到港大及中大圖書館各自借30本歷史及通識書,寫下《古今中外》及《All Kinds of Everything》。裏面提到希臘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一門三傑。師公蘇格拉底不停問甚麼是好?甚麼是公義?甚麼是真理?他的徒弟柏拉圖則質疑民主會令人變得過於理想化及貪婪。第三代亞里士多德,博學多才,凡事講適度(nothing in excess),認為最好的政府是君主專政(monarchy)、寡頭政治(oligarchy)及民主(democracy)的組成。
陳志海讓人思考,思考香港人的特色,思考香港人的可愛與可惡。最大的共同點是,大家一直都尊重別人的選擇。富貴閒人說,他的夢想國在天水圍,「有朝一日,某某師奶走到樓下,可以得到300元一次的律師諮詢服務,律師收費過高,我30年前就講了」。他依然認為,賣魚婦人要付500元,比有錢人付30萬還要多。
記者: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8:42 26/1/2014
■又再退休的資深大律師陳志海少談政治,心懷柏拉圖理想國度:社會和諧,眾人按能力各司其職。
資深大律師陳志海入行第一年的其中一宗官司,是代表一個賣魚的婦人。七十年代末,一個賣魚婦人的兒子偷渡來港,母親收留兒子,最終被控協助及教唆他人非法入境。
「Court!」法庭所有人站起來。陳志海記憶中,那個年代,粉嶺法庭外還有牛在路邊走過。他雖然初出茅廬,但他想:只有500元,要不要長途跋涉從香港島走到粉嶺做代表律師?最終他接受這宗案子。誰勝誰負不重要,只要有最好的準備,當他在法庭上站起來陳詞之時,是賺定了。因為庭上幾個律師立刻就看出年輕大狀的料子,暗忖這個小子是誰?
案件完結,婦人交來500元律師費。陳志海皺着眉頭說,「她交來的錢,有一陣腥味」。賣魚人的錢,腥中有汗,他皺眉,是因為想起當時的心情。銀紙越腥,越令年輕大狀感受當事人搵錢辛勞。500元對當年一個街邊魚販是十分大的數目,他庭上滔滔15分鐘,就收下人家多少天的血汗錢?最終他心裏過不去,錢也沒收下。
大狀故事開始。今年60歲第二度退休,陳志海在美國銀行大廈30樓以上接受本報訪問。「第一次退休後的四年非常充實,兩年前,有一點技癢,再做大狀」。雖然站在法庭上的感覺依然很好,但壓力大,現在又再選擇退休寫書了。以他的性格,如果要改一個武俠人物式的名字,最好叫任我行。
■陳志海的著作《古今中外》及《All Kinds of Everything》。
為女友讀法律遠離草根
陳志海澄清自己過去並非一個經常為弱勢社群打官司的大狀。當大律師,有價有巿,一天一天的成功之時,正也一天一天遠離草根。賣魚婦人案件後,陳志海收費價目逐漸上升,再不會有500元定價,也再不會有人向他送上草根能負擔得起的案子。近10多年來,他接手的大案,代表的當事人,非富則貴,包括代表王廷歆與龔如心爭產。在香港大學民調風波委員會聆訊裏,代表港大前校長鄭耀宗,也代表過英皇娛樂與李澤楷前女友梁洛施就合約問題對簿公堂。
今年剛好是他出任資深大律師20年,他甚少接受訪問,有專欄作者說30年前訪問過他。10年前,他捐款500萬元給中大法律學院後,也做了幾次專訪,鼓勵捐獻文化,前此,他也有捐款給香港大學。看他的報章資料,看到一個大狀法庭上滔滔雄辯,隨機應變。但講到自己,卻謹慎得10年來都重複着幾乎一致的內容。他說自己的故事,希望勉勵香港年輕人,靠自己求上進,「不要姓賴」。
人的動力,其實來自心裏的慾念,也可叫理想。慾念越強的人,某程度來說,做事越進取,越容易成功。陳志海讀馬頭涌官立上午小學時,渾渾噩噩,但中三讀模範英文書院時,坐在他前三個座位的一個長頭髮、高高瘦瘦的漂亮女同學,有一天,突然對他回眸一笑,從此,就成了他一生的推進器。資深大狀看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但認為當時女友比戲中沈佳宜更漂亮,「讀中六時,在我安排下,她進入了靜宜女子中學讀書,那裏比較安全」。
1954年出生,來自馬頭圍廉租屋及深水埗,陳志海最大的香港仔特色是,非常認真對待可能出現的危機及可以預計的後果。在又窮、讀書又差的時候,他做盡一切,既不要女朋友被搶走,又要考上大學。他喜愛的七十年代歌曲《大丈夫》,歌詞精髓不過是自尊。進入中文大學歷史系之後,他問道教授,知道畢業只能當教師,不能讓心中美人過更好日子,於是,他用盡全力考進港大法律系,然後又用盡趕巴士的時間思考案例,一分一秒不容許自己被踢出校門,最終他拿着一級榮譽的畢業成績去找李柱銘收他做徒弟,李柱銘卻半幽默的給他一個下馬威:「I won't hold that against you!」
■中三時候認識的女同學、今天的太太,令陳志海由懶散變為進取。
■陳志海敬重師傅李柱銘(右),認為他是個有骨氣的人。
移民加拿大宣誓後落淚
最差的起點可以得到最好成績,但最好的成績不會等於最好的成果。李柱銘收了他,叫他去看看師公余叔韶上庭,「嘩,他在法庭上的盤問技巧,完全封殺後門,答yes或no都一樣死,非常精采」。成功的人,最少要懂得甚麼是最好的,而且,要有勇氣摘取桂冠。陳志海求學過程,每一次都不怕厚着臉皮問道高人。就在余叔韶離開法庭之際,香港仔已經跟在後面,而且膽敢扯一扯殿堂級大狀的黑袍問:「我是Martin Lee派來旁聽的,你剛才的盤問非常精采,可不可以指點一下?」余叔韶看小子一眼,臉容依然嚴肅,說話卻是肺腑之言:「小朋友,你剛才只看到我在法庭一天的工作,但你見不到的是,我三個月來夜夜挑燈苦研。」法庭上大狀單打獨鬥,最大的財富是展現法律觀點的智慧。每一個當事人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每一個案都要做到最好,從此陳志海做盡也賺盡,不論勝負,贏經驗也贏聲譽。
現在享受成功,他認為人毋須比較,雖然,他對富貴客人,收少一元都不肯。他很想勉勵別人不要錢銀論英雄。可是,一個曾經連當教師都感覺會對不起女友的人,從小躲開行長班長的職位,成功以後也不願意站在政治鎂光燈下。2005年有說他是曾蔭權班子律政司人選,但他斬釘截鐵說自己永遠不會當官,從政、做法官甚至當大學教授,都不肯當。30年過去,有大狀的智慧卻永遠不肯站出來的人,買屋從深水灣道買到山頂和福道,他如何說服別人自己對社會有承擔?1978年起,生活質素不停提升,大半世如願做了富貴閒人,隨心所欲,逍遙自在,1987年還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放棄大狀職業,融入加拿大自然環境。學習了加拿大人不肯為錢犧牲河水與空氣,不肯為錢出賣與親人相處的時間,可是,三年後,他又回流香港。香港從來不留人,只有凡人自擾。
「你有幾關心香港社會?」記者問。
「非常關心。」陳志海答。
「但你說不問世事不談政治的」。他解釋不談政治意思是不談不熟悉的政治議題,免得別人以他一個大狀的份量接收錯誤訊息。他說,只要研究過的,甚麼也可以談。
「越講公義的人,反而越危險。我不知道自己愛不愛國,我只知道我當年在加拿大宣誓當公民,在移民官恭喜我之時,卻忍不住哭起來。心裏想,我本來是一個中國人,為何要入籍別人的國家?」他說時特別投入,眼眶差一點就要泛紅。其實,大丈夫的磨練,不只在讀書而在人生,不只在成就而在面對環境與時代的轉變。大丈夫,講愛國都有無端淚。他所編寫的《古今中外》提過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為官寂寞,曾有「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詞句。對香港,有情終古似無情的人是否太多?這是他跟師傅李柱銘的分別。
八十年代師徒同遊加國,最終徒弟選擇移民,師傅選擇留在香港。1989那年,陳志海身在加拿大。每一代香港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陳志海帶着加拿大護照回流香港,也是一個選擇。移民很好,但移民有移民的問題;為香港選擇民主很好,但民主有民主的缺點。已經選擇過移民的陳志海,提醒我們選擇民主可能面對的不利因素。從他選擇移民的年份開始計算,香港人等待民主20多、近30年,然後,依然有人害怕讓大家試一次選擇自己的政治命運、試一次計過度過去揀真民主。
早早認清形勢,永遠不要讓自己陷於不利的深淵,這一點,陳志海從來沒有懶惰過。幸運地,他從來也沒有輸過。一切都要有後着,所以,他拿着加拿大護照看特區現時的政治氣候,也不會感到憂慮,「我看big picture,沒有憂慮,大陸管治之下,一國兩制,隻手一定會伸過來的,如果你想他不伸過來,是你戇居,點解?宿命就是這樣,你易地而處,你坐他的位置你也會收緊。但他想收緊,你也可以反收緊」。
■陳志海的師傅及徒弟梁家傑(右)都是政黨核心人物,但他始終不沾政治。
■從深水埗住到山頂,陳志海兩個兒女(中)都已結婚。
暗角裏的精英錫身愛港
贏了的怕輸掉老本,未贏過的,好想轉一轉莊。師傅是李柱銘,徒弟是梁家傑,但陳志海從來不參與大律師公會事務及一切公職。10多年前法律界在中環穿黑袍靜默抗議釋法,那一次,他願意走出來。「好明顯那一次感性理性都告訴我,法治受衝擊的程度,以我不問世事的人也要出來參與」。
深水埗長大的香港仔,很難當溫哥華的陶淵明。他很明白,讀書、學習政治、學習法理,都要身體力行,在社會,就要盡本份、守崗位。「你做記者要做到最好,我做大狀要做到最好,這是最基本的,你愛香港,請做到最好」。
「做好公民,最重要關心社會,社會需要你出來之時就要出來?」記者說。
「對。」「你會不會出來呢?」「我反省緊,不是講笑,我反省了好一陣子。」像他這樣的精英,思考是很重要的,問題是,他們也不會不知道及時行動也很重要。回歸轉眼又快17年了,香港像他這類躲在暗角裏的精英,究竟有多少?
「你是站在大多數香港人一方?」
「絕對是。我關心香港,關心國家,但不是出來叫囂。」「甚麼時候出來撐?」「我認為香港核心價值觀受到衝擊,我絕對行出來。要犧牲自己,我絕對不會。但若果打到來香港,個個給殺掉了,你還匿藏家裏嗎?你當然要站出來!」
錫身又怕無義氣,想賺盡每一元一角又怕無良心,書生意氣,精英煩惱,但香港的政治路途,總會教曉大家要走怎樣的路。「我絕對不是縮頭的人,縮頭的人也絕對沒有資格出來做大狀,要砌時一定要砌到『行』」。
「你會為民主而砌嗎?」
「絕對會,但問題是甚麼叫做民主?」香港民主的醞釀聲音裏,他聽到口號居多。
「我希望大家有informed choice,每一個人有資料選擇,而不是在沒有足夠資料去選擇。戴耀廷我不敢說,好多人一知半解,蘇格拉底講民主講愛國講結婚,都是要講definition。好多百年,都是沒講清楚定義,同共產黨也講法治講自由,佢樣樣話對,以為大家握手可以啦,但之後才知雙方的定義不同,浪費時間。西方有民主,英國有民主,英國與美國不同,美國又與德國不同,個個不同,不相同不重要,但不要『烏sir sir』」。
陳志海第一次退休後,曾經有四年時間,每周到港大及中大圖書館各自借30本歷史及通識書,寫下《古今中外》及《All Kinds of Everything》。裏面提到希臘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一門三傑。師公蘇格拉底不停問甚麼是好?甚麼是公義?甚麼是真理?他的徒弟柏拉圖則質疑民主會令人變得過於理想化及貪婪。第三代亞里士多德,博學多才,凡事講適度(nothing in excess),認為最好的政府是君主專政(monarchy)、寡頭政治(oligarchy)及民主(democracy)的組成。
陳志海讓人思考,思考香港人的特色,思考香港人的可愛與可惡。最大的共同點是,大家一直都尊重別人的選擇。富貴閒人說,他的夢想國在天水圍,「有朝一日,某某師奶走到樓下,可以得到300元一次的律師諮詢服務,律師收費過高,我30年前就講了」。他依然認為,賣魚婦人要付500元,比有錢人付30萬還要多。
記者: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