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8-陳曉蕾--綠是彩色:動人綠繪本
綠是彩色:動人綠繪本
7:46 18/1/2014
■邱承宗的《我們的森林》畫風細緻如攝影。
她拿出一本書,打開是沒有字的。
彷彿是樹的影子,再看,原來是甲蟲的眼睛!從一隻鳥,看到一塊葉子,一段樹幹也有好多變化,一頁頁,由一棵樹看到一片土地,各式各樣的植物、各種各類的動物……豐富得看不完!小孩子看得非常興奮,啊,有好多種動物的腳印!石頭都不一樣耶!
「都沒有名字,又沒有英文串法!」大人翻一翻就放下,挑了一本滿是文字的圖畫書:「學多啲字,抵啊!」
她苦笑:「香港的大人實在太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總以為要訓練孩子認字、增強記憶力,卻不知道觀察力也非常重要,孩子嘛,一定先看圖畫再看文字,對故事的理解能力甚至好過大人。」說這話的,是鍾慧沁,曾經是童書總編輯和兒童文學獎策劃人,她在離島的家,收集了不少綠繪本,台灣的童書編輯來香港,甚至把她家當作「名勝」來參觀。
鍾慧沁手上拿着的,是台灣兒童著名繪本家邱承宗的《我們的森林》,畫的是陽明山,其實很像香港的郊野公園,山上會出現的動物種類,很多也會在香港見到。小孩子看這本書,就像預先走進森林裏,從鳥兒、小蟲各種角度觀察生氣勃勃的大自然──這就不會一走進郊外,遇到蝴蝶便尖叫,碰到螞蟻馬上想踏死。
書本最後亦介紹每一頁出現的動物,但作者更想小孩曉得,動物是會躲起來的,呢,那隻胸部是紅色的,有黑色的屁股和翅膀的小昆蟲,在哪裏?找到了,認出來了,有感覺才有興趣知道小蟲叫甚麼:「原來你叫『黑翅細蟴』?咁得意㗎!」
■Jorg Muller的《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的七幅圖畫,令人反思。
■鍾慧沁相信小孩比大人更懂看繪本。
■台灣定期有綠繪本比賽,邱承宗經常得獎。
不只是圖畫書
「繪本」,鍾慧沁說,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是甚麼:「把字全部蓋起來,單單看圖畫也能感受到故事情節的,是繪本,文字是用來豐富想像的空間。但如果把文字拿走,圖畫就看不出故事來,那是『圖畫書』。」台灣幾米的作品,往往是圖畫書而不是繪本。
「綠繪本」,一般指與生態環保有關的繪本,可是鍾慧沁覺得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不只是美好的大自然環境,還要有真善美的社會環境,所以她收集和推介的綠繪本,其實是她想像「理想綠生活」的繪本。
就像她在二千年遇到第一本綠繪本,是「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Jorg Muller的《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這本「書」,只有七幅圖畫,拿出來時,我先看到第七張:一個歐洲小城鎮,有超市、有工廠,遠方有房子,作為香港人還覺得環境頗寬敞的。可是當慧沁把七張畫一次過排開,感覺截然兩樣:本來是風光明媚的鄉村,春天有花、秋天葉落、冬天孩子在湖上溜冰,就像那種歐洲四季的風景照片,漸漸地,馬路闖進來,房子倒塌,池塘變成污水灘,再變成商店,小孩不能再在馬路邊玩耍──在所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甚麼?失去甚麼?
「這是我要的生活嗎?挖土機年年作響,每一幅畫代表一段日子,當中的變化都是一種選擇。我自己是在觀塘長大的,完全是城市人,可是看到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最不捨得的,是那棵大樹、那片池塘,人活在大自然裏,舒服多了。」她二OO七年決定搬去梅窩,並且把臉書和部落格的名字,都改為「梅窩慧沁」,全情投入鄉郊生活。
■林良、鄭明進合著的《牛墟》
鍾慧沁也會協辦親子活動,合作對象包括推動親子閱讀綠繪本的香港「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她試過跟大家一起讀作者林良、繪者鄭明進的《牛墟》,然後一起去看梅窩的牛。小孩問:「牛會咬人嗎?」「你也不會喜歡有陌生人摸你的牙吧?」她細細教孩子如何跟牛相處,不要把牛嚇壞了,又分享自己遇到牛群的故事,其中一隻還主動走過來,要她摸頭。突然有一個小朋友舉手說:「牛屎很臭!我不喜歡。」「嗯,單車輾過牛屎時,有時是很令人厭惡的。可是,牛屎是寶呢!」她問:「你見過專門拾牛屎的鄰居嗎?」小孩聽到屎尿屁,眼睛便發亮,於是,她帶着孩子們去訪問鄰居為甚麼要拾牛屎……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陳曉蕾
7:46 18/1/2014
■邱承宗的《我們的森林》畫風細緻如攝影。
她拿出一本書,打開是沒有字的。
彷彿是樹的影子,再看,原來是甲蟲的眼睛!從一隻鳥,看到一塊葉子,一段樹幹也有好多變化,一頁頁,由一棵樹看到一片土地,各式各樣的植物、各種各類的動物……豐富得看不完!小孩子看得非常興奮,啊,有好多種動物的腳印!石頭都不一樣耶!
「都沒有名字,又沒有英文串法!」大人翻一翻就放下,挑了一本滿是文字的圖畫書:「學多啲字,抵啊!」
她苦笑:「香港的大人實在太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總以為要訓練孩子認字、增強記憶力,卻不知道觀察力也非常重要,孩子嘛,一定先看圖畫再看文字,對故事的理解能力甚至好過大人。」說這話的,是鍾慧沁,曾經是童書總編輯和兒童文學獎策劃人,她在離島的家,收集了不少綠繪本,台灣的童書編輯來香港,甚至把她家當作「名勝」來參觀。
鍾慧沁手上拿着的,是台灣兒童著名繪本家邱承宗的《我們的森林》,畫的是陽明山,其實很像香港的郊野公園,山上會出現的動物種類,很多也會在香港見到。小孩子看這本書,就像預先走進森林裏,從鳥兒、小蟲各種角度觀察生氣勃勃的大自然──這就不會一走進郊外,遇到蝴蝶便尖叫,碰到螞蟻馬上想踏死。
書本最後亦介紹每一頁出現的動物,但作者更想小孩曉得,動物是會躲起來的,呢,那隻胸部是紅色的,有黑色的屁股和翅膀的小昆蟲,在哪裏?找到了,認出來了,有感覺才有興趣知道小蟲叫甚麼:「原來你叫『黑翅細蟴』?咁得意㗎!」
■Jorg Muller的《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的七幅圖畫,令人反思。
■鍾慧沁相信小孩比大人更懂看繪本。
■台灣定期有綠繪本比賽,邱承宗經常得獎。
不只是圖畫書
「繪本」,鍾慧沁說,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是甚麼:「把字全部蓋起來,單單看圖畫也能感受到故事情節的,是繪本,文字是用來豐富想像的空間。但如果把文字拿走,圖畫就看不出故事來,那是『圖畫書』。」台灣幾米的作品,往往是圖畫書而不是繪本。
「綠繪本」,一般指與生態環保有關的繪本,可是鍾慧沁覺得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不只是美好的大自然環境,還要有真善美的社會環境,所以她收集和推介的綠繪本,其實是她想像「理想綠生活」的繪本。
就像她在二千年遇到第一本綠繪本,是「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Jorg Muller的《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這本「書」,只有七幅圖畫,拿出來時,我先看到第七張:一個歐洲小城鎮,有超市、有工廠,遠方有房子,作為香港人還覺得環境頗寬敞的。可是當慧沁把七張畫一次過排開,感覺截然兩樣:本來是風光明媚的鄉村,春天有花、秋天葉落、冬天孩子在湖上溜冰,就像那種歐洲四季的風景照片,漸漸地,馬路闖進來,房子倒塌,池塘變成污水灘,再變成商店,小孩不能再在馬路邊玩耍──在所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甚麼?失去甚麼?
「這是我要的生活嗎?挖土機年年作響,每一幅畫代表一段日子,當中的變化都是一種選擇。我自己是在觀塘長大的,完全是城市人,可是看到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最不捨得的,是那棵大樹、那片池塘,人活在大自然裏,舒服多了。」她二OO七年決定搬去梅窩,並且把臉書和部落格的名字,都改為「梅窩慧沁」,全情投入鄉郊生活。
■林良、鄭明進合著的《牛墟》
鍾慧沁也會協辦親子活動,合作對象包括推動親子閱讀綠繪本的香港「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她試過跟大家一起讀作者林良、繪者鄭明進的《牛墟》,然後一起去看梅窩的牛。小孩問:「牛會咬人嗎?」「你也不會喜歡有陌生人摸你的牙吧?」她細細教孩子如何跟牛相處,不要把牛嚇壞了,又分享自己遇到牛群的故事,其中一隻還主動走過來,要她摸頭。突然有一個小朋友舉手說:「牛屎很臭!我不喜歡。」「嗯,單車輾過牛屎時,有時是很令人厭惡的。可是,牛屎是寶呢!」她問:「你見過專門拾牛屎的鄰居嗎?」小孩聽到屎尿屁,眼睛便發亮,於是,她帶着孩子們去訪問鄰居為甚麼要拾牛屎……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陳曉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