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9-王慧麟﹕一個香港,兩個社會

王慧麟﹕一個香港,兩個社會
8:42 19/1/2014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出街後,居然引起所謂中產階級之不滿,令不少人大跌眼鏡。在此之前,立法會各黨派一致同意推出低收入津貼,對政府來說簡直是天跌下來的喜事。因為只要政府在施政報告集中火力大搞低津,可謂三贏。第一,政府贏,因為它協助窮人;第二,立法會贏,因為議員成功爭取;第三基層贏,因為社福機構爭取多年,終於有成果了。

怎料民情倏地轉向,中產發火了。

這裏不詳細討論什麼才算是中產:究竟是用統計處以每月收入劃分,或財爺以文化生活態度劃分,又或者教育程度或心理狀態等等。但有一個說法比較接近事實,即是現在不滿施政報告的是在貧窮線以上的市民,換言之,是71萬人之外的其他人。

筆者主持叩應節目,打電話來的市民,大抵有兩種意見:其一,為何政府要花這麼大力氣去幫助貧窮線以下的市民?難道貧窮線以上的人士就不用幫助麼?第二,為何政府只講如何花100億的新增福利,而不花篇幅去說服大家,政府如何「搵錢」?商人(無論是資本家或中小企)的想法很清楚,政府在花錢之前,究竟有沒有想過如何搵錢?當然,部分會說,現在的路福西領袖,自己搞生意都搞到失敗告 終,又怎會懂得「搵錢」?


貧窮人口鬆一口氣

私人市場搵錢,與公共財政之「搵錢」,是兩回事,難以混為一談,一個政客可能在商界鬱鬱不得志,但卻可能在公共管治方面如魚得水也說不定。但香港貧窮線以上的市民(除了億萬富豪以外),生活也不好過,卻是鐵一般的事實。然而,施政報告只是獨沽一味地向基層傾斜,難怪一班非貧窮線的市民感到火滾。其實,在美帝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全球銀紙水浸,通脹壓力大,物價不斷上升,除非閣下有資產(如樓宇)在手,否則生活質素只會不斷向下沉淪。

問題是,現在政府有近視,追求的是施政報告可否做到一個亮點「食糊」(這是非常公關式的考慮),可否贏得立法會支持,可否取得窮人掌聲,而不是幫社會解決量寬底下大部分人沉淪叫救命的情。結果是,除了71萬名受惠的貧窮人口可以鬆一口氣之外,其他的卻繼續叫苦。而特首之口舌反應,卻令局面火上加油,添柴添火,例如有市民問及未來經濟發展的情,他的回應是大嶼山未來的前景,又或者答漁農業。這種晉惠帝式的反應,不是小聰明式的回應,而是向大部分市民摑了一巴掌。

以「扶貧」做唯一賣點,雖是現時的政治環境下的最大公約數,但就令到71萬之受惠者,與其他600多萬的市民對立,客觀上,將香港社會開了兩堆人,強化了貧窮線以上市民對窮人的stereotype:即在香港做窮人,總有一大堆社福團體如影隨形地貼身關照,一個四人貧窮家庭,住房有關愛租金津貼,上網學習支援有上網津貼,書簿費有津貼,車船有津貼(部分學校更有校車津貼),家長上班有交津,幼稚園有學券,公立醫院購買非藥物名冊的藥物又有關愛或撒瑪利亞基金資助,小女上小學午膳有關愛津貼,課外活動有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等等。至於香港一個四人貧窮線以上而月入三萬元的家庭又如何?父母可能仍要還大學貸款,正想方設法儲錢讀碩士,交津可能因已超過入息上限而望門,心儀的幼稚園可能拒收學券,父母工作之私人公司,其醫保未能全額支付自己或子女之醫生費,父母為口奔馳只好把子女交


給外籍傭工照顧,周日做兼職搞到親子都沒有時間,

上網費自付,學校雜費等一律自付,連課外活動及補習更要想過度過,遊學團更未必負擔得起,當然更沒有什麼社福團體全方位貼身支援,租金更年年加。這些在統計處的數據上被歸類為中產之家庭,他們究竟會用何種目光「審視」貧窮線下的四人家庭?他們看到政府及社福團體,絞盡腦汁地撲去幫窮人,他們還肯相信自力更生或獅子山下精神?


非貧窮社會自生自滅

更重要的是,今次政府之貧窮線低津,令貧窮人口得以量化,令界線更為清晰,反而令部分中產覺得,香港變成了兩個社會,一個是貧窮線社會,有全方位之支援,另一個是非貧窮社會,自生自滅。但是,後者可能只是比前者,多賺幾千元而已。

政府幫窮人,天經地義,無人敢反對,而政治現實是,低津必然會獲得立法會通過,哈哈!誰說689沒有政治能量?派錢,他比曾蔭權更叻!分化社會?他一樣無得彈。

文 × 王慧麟

編輯 麥少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