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9-陳韋安:從「用支付寶奉獻」說起
陳韋安:從「用支付寶奉獻」說起
20180219
前陣子到內地教學,與當地神學生閒聊,談到支付寶。
我隨口半開玩笑地問:「教會有用支付寶奉獻嗎?」怎料答案竟然是「有」。我驚訝追問:「是奉獻袋上附上QR碼嗎?」「不。」「是在教會的螢光幕上顯示QR碼。」說得也是。根本不用傳奉獻袋,在螢光幕上顯示QR碼,大家拿起手機,掃一掃,事就這樣成了。我正想像崇拜的具體畫面:奉獻程序開始,「現在開始向神奉獻」,大家同心拿起手機,向螢光幕掃一掃。完。整個奉獻程序不超過五秒。主席為獻金祈禱。奉獻袋是空的。但,神的家的支付寶戶口幾秒鐘內卻滿滿。
「不過,我還是比較多用現金奉獻。」其中一位姊妹接著說。「為甚麼呢?」我問。然後,這位姊妹吞吞吐吐了一陣子。後來,她承認,她用現金奉獻,皆因生活幾乎沒有使用現金的機會。因此,奉獻正是「打發現金」的大好時機。此時,我憶起少年時教會傳道人教導不要奉獻毫子碎銀給教會。當然,姊妹說的現金奉獻其實是一百圓人民幣。
隨著中國社會的急速發展,城市教會也同樣急劇增長。急得叫人驚訝。打個比喻,大概恍如騰訊一般。對。騰訊般的教會發展。巨型的內需,無限的空間,內地城市教會的發展猶如騰訊一般。你問:政府不是打壓要拆十字架嗎?這大概是溫州一帶教會的情況。整體來說,城市教會在社會的形象是良好的。隨著社會現代化,教會與牧者的社會形象逐漸提升。「我們正身處於中國教會的黃金時代。」一位內地城市教會的牧者如此說。
教會面對騰訊般的發展空間,「開荒」正是每個傳道人或神學生的主流想法。絕對沒有誇張:幾乎每個神學生都打算將來畢業之後開展新的教會。就算不是畢業後立刻建立新教會,他們都打算累積幾年經驗後開拓。面對中國農村教會的守舊傳統,他們完全沒有打算待在舊有建制內等待改變的可能。他們都懷著企業家的意志。年紀輕輕,不留在教會建制,一手一腳開荒打拼。
說到這裡,不能不說,香港教會的情況甚為無奈。姑且不說香港教會近年社會形象的衰落。我認為,香港年輕牧者在教會所面臨的鬱悶,甚是叫人唏噓。今年不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嗎?改革教會的聲音呼之欲出,到頭來卻發現唯一可行的路徑是耐心等候,保持自己在建制之內,等待舊有傳統逐漸老去。
同時,香港已離開了開荒期,甚至進入後基督教時期。對於絕大部份香港神學生來說,「開教會」從來沒有成為他們的事奉選項——根本連想也沒有想過!九成九神學生畢業後都進入教會的既定之路——要麼進入大型教會的龐大系統,要麼就是在中小型堂會掙扎求存。不,這班年輕牧者不是沒有理想,不過,他們實現理想的成本與回報差距之大,實在是淒涼。
香港教會正面臨接棒問題。不過,我認為,考慮「如何接棒」之前,香港教會更應思考「理想」。「做牧者沒有理想,與做鹹魚有何分別?」沒有理想與前景,怎樣接、如何接、何時接,都變得沒有意義了。
新一代基督徒,教會應該如何走下去?這是我誠心所問的問題。
陳韋安
20180219
前陣子到內地教學,與當地神學生閒聊,談到支付寶。
我隨口半開玩笑地問:「教會有用支付寶奉獻嗎?」怎料答案竟然是「有」。我驚訝追問:「是奉獻袋上附上QR碼嗎?」「不。」「是在教會的螢光幕上顯示QR碼。」說得也是。根本不用傳奉獻袋,在螢光幕上顯示QR碼,大家拿起手機,掃一掃,事就這樣成了。我正想像崇拜的具體畫面:奉獻程序開始,「現在開始向神奉獻」,大家同心拿起手機,向螢光幕掃一掃。完。整個奉獻程序不超過五秒。主席為獻金祈禱。奉獻袋是空的。但,神的家的支付寶戶口幾秒鐘內卻滿滿。
「不過,我還是比較多用現金奉獻。」其中一位姊妹接著說。「為甚麼呢?」我問。然後,這位姊妹吞吞吐吐了一陣子。後來,她承認,她用現金奉獻,皆因生活幾乎沒有使用現金的機會。因此,奉獻正是「打發現金」的大好時機。此時,我憶起少年時教會傳道人教導不要奉獻毫子碎銀給教會。當然,姊妹說的現金奉獻其實是一百圓人民幣。
隨著中國社會的急速發展,城市教會也同樣急劇增長。急得叫人驚訝。打個比喻,大概恍如騰訊一般。對。騰訊般的教會發展。巨型的內需,無限的空間,內地城市教會的發展猶如騰訊一般。你問:政府不是打壓要拆十字架嗎?這大概是溫州一帶教會的情況。整體來說,城市教會在社會的形象是良好的。隨著社會現代化,教會與牧者的社會形象逐漸提升。「我們正身處於中國教會的黃金時代。」一位內地城市教會的牧者如此說。
教會面對騰訊般的發展空間,「開荒」正是每個傳道人或神學生的主流想法。絕對沒有誇張:幾乎每個神學生都打算將來畢業之後開展新的教會。就算不是畢業後立刻建立新教會,他們都打算累積幾年經驗後開拓。面對中國農村教會的守舊傳統,他們完全沒有打算待在舊有建制內等待改變的可能。他們都懷著企業家的意志。年紀輕輕,不留在教會建制,一手一腳開荒打拼。
說到這裡,不能不說,香港教會的情況甚為無奈。姑且不說香港教會近年社會形象的衰落。我認為,香港年輕牧者在教會所面臨的鬱悶,甚是叫人唏噓。今年不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嗎?改革教會的聲音呼之欲出,到頭來卻發現唯一可行的路徑是耐心等候,保持自己在建制之內,等待舊有傳統逐漸老去。
同時,香港已離開了開荒期,甚至進入後基督教時期。對於絕大部份香港神學生來說,「開教會」從來沒有成為他們的事奉選項——根本連想也沒有想過!九成九神學生畢業後都進入教會的既定之路——要麼進入大型教會的龐大系統,要麼就是在中小型堂會掙扎求存。不,這班年輕牧者不是沒有理想,不過,他們實現理想的成本與回報差距之大,實在是淒涼。
香港教會正面臨接棒問題。不過,我認為,考慮「如何接棒」之前,香港教會更應思考「理想」。「做牧者沒有理想,與做鹹魚有何分別?」沒有理想與前景,怎樣接、如何接、何時接,都變得沒有意義了。
新一代基督徒,教會應該如何走下去?這是我誠心所問的問題。
陳韋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