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7-陳韋安:談教會領導(上)

陳韋安:談教會領導(上)
20180317


坦白說,作為神學人,我對領導可說一竅不通。既沒有領導的經驗,對領導也沒有甚麼研究。

不過,近日看了幾本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書,突然對「領導」有一種頓悟與覺醒。不,我不是說教會牧者要把教會看為一間公司、一盤生意。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從前忌諱甚麼「教會領導學」、「如何作教會領袖」的原因:第一、我覺得這想法有點兒商業化;第二、我過去也以為自己沒有領導的需要。當然,我要說,這是一種誤解。

容讓我解釋這誤解。這是本篇文章要點出的命題——「教會群體」與「領導」之間一直處於矛盾與弔詭的關係,「領導」在教會群體內一直似有還無、似無還有。從社群語言遊戲(social language-game)的角度來說,教會群體一直無意中避免使用「領袖」一詞。最少,我們甚少聽到牧師在講台上自稱:「我就是你們的領袖。」其他人也不會如此直接稱呼或意識這領袖的存在。取而代之,「牧養」、「彼此相愛」、「事奉」、「服侍」才是教會社群以內常被使用的概念。因此,教會群體似乎沒有「領導」這回事。

不過,教會群體作為一個群體,領導卻無聲無息的無處不在。教會當然不是公司,它也不純粹是俗世的非營利組織。不過,教會群體卻比世上任何一個組織群體「更群體」。教會本身就以群體的形式存在。教會沒有顧客,教會所有人都是組織的成員。一間小小只有一百人的堂會,它就是已經是擁有一百人的組織。因此,群體必然出現領導的關係——不一定是決策、權力或職份,而是更深層次的“we”成為群體的身份。因此,有人說,成功教會的牧者必然是企業領袖的榜樣,因為帶領教會比帶領企業困難。試想想,企業員工都是領薪水服從領袖,但教會弟兄姊妹卻不然,他們是帶著奉獻來到教會被牧者帶領的。

因此,教會群體的領導往往是無聲無息,卻無處不在。無論是小組查經、團契組長、執事或傳道,他們在教會群體內就已經或多或少地實踐出「領導」這行動。問題的關鍵是:究竟甚麼是「領導」?教會群體出現怎樣的領導?

當然,「僕人領導」這四個字我們早已聽聞。羅伯特格林里夫(Robert K. Greenleaf)在一九七○年提出《僕人式領導》(The Servant As Leader),許多教會牧者也基於這管理概念實踐「僕人領導」的道理。耶穌的教導乃是「僕人領導」最自然不過的基礎:「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十43-44)

不過,問題卻是,既然「僕人領導」在教會是如此的不辯自明,為何教會領導仍然成為被人詬病的地方呢?許多牧者明明做了僕人的角色,為何教會領導仍然發揮不出作用呢?我會說,「沒有領導概念的領導實踐」正是教會群體生態的獨有行為模式。在這矛盾與張力狀態下作牧者,似乎是教會領導的重要醒覺與挑戰。


陳韋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