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鄭政恆:當愛不見了《雙親不相愛》

鄭政恆:當愛不見了《雙親不相愛》
19:51 19/4/2018


http://www.filmcritics.org.hk/%E9%9B%BB%E5%BD%B1%E8%A9%95%E8%AB%96/%E6%9C%83%E5%93%A1%E5%BD%B1%E8%A9%95/%E7%95%B6%E6%84%9B%E4%B8%8D%E8%A6%8B%E4%BA%86%EF%BC%9A%E3%80%8A%E9%9B%99%E8%A6%AA%E4%B8%8D%E7%9B%B8%E6%84%9B%E3%80%8B

《雙親不相愛》(Loveless)是當今重要的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的新作。薩金塞夫的電影作品《爸不得愛你》(The Return)、《婚姻休止符》(The Banishment)、《母親的罪愛》(Elena)、《荒謬啟示錄》(Leviathan),都相當出色,《雙親不相愛》跟《婚姻休止符》和《母親的罪愛》一樣,集中於婚姻關係,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令人想到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的電影,而失蹤的角色,就令人想到意大利名導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力作《迷情》(L'Avventura)。

《雙親不相愛》的衝突在於一對正在處理離婚的夫妻,他們經已貌合神離,並各有新歡。夾在中間的兒子阿遼沙(Alyosha)只能忍受和哭泣,他看似是性格孤僻的少年,電影開首只見他一個人默默回家,回到家中就承受壓力,卒之離家出走。

離婚夫妻中的丈夫鮑里斯(Boris),老板是虔誠基督教徒,鮑里斯離異對他在公司的工作帶來負面影響,但他已跟另一妙齡女子一起,二人更快將迎接新生命。至於夫妻中的妻子珍雅(Zhenya),就與一位中年男子共赴同居。

阿遼沙不見了,鮑里斯和珍雅原是找警察幫忙,但警方以官僚態度公事公辦,於是他們找民間義務的搜索隊幫忙。他們首先找珍雅的母親,卻被狠狠教訓了一頓(多少透露了珍雅性格火爆的原因),而這對離婚夫妻的衝突也沒有稍為休止。

接著鮑里斯和搜索隊員找阿遼沙的同學,得到一些線索卻是無功而還,這一段刻劃出廢棄的共產主義時期蘇聯建築,道明昔日的意識形態信念早已崩壞,隨之瓦解的不單單是政權,還有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

之後,鮑里斯和珍雅甚至走入殮房,面對死亡,也未能得到結果。最後,阿遼沙沒有回來,舊居拆除裝修,就如判定了阿遼沙已死。鮑里斯和珍雅另組家庭,但也恐怕是步入生命的另一次循環。


《雙親不相愛》尖銳地刻劃出沒有愛之下,人與人的關係是多麼冷酷。電影展現了兩對男女的性愛與激情,但夫妻要一起走下去,大概還需要感情的維繫,但這對昔日的夫妻根本無法相愛。沒有愛的人,也不會了解現在與將來何去何從,因為愛本身是一切的基礎和意義。

《雙親不相愛》表面上沒有《荒謬啟示錄》般直接的社會批判,但也透過電台和電視,連接時代背景,當中包括了大眾對世紀末日的信息相當感興趣,美國固然面對政黨政治上的不和,更嚴峻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族群武裝衝突,電影透過新聞報道呈現,同時將觀眾的視野從家庭紛爭,轉向更大的視野和國際糾紛。在愛不見了的時代,大眾已喪失了生存的希望,而人際的衝突難以化解,族群的衝突也是國際和本土政治的一大棘手難題。

電影中,珍雅手機不離手,而手機恐怕不一定令人的溝通更好。最終,珍雅踏上跑步機,當天正是寒冷的季節,歷史前行又再現,生命又再循環,而阿遼沙的尋人啟事,正在慢慢褪色。


鄭政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