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月巴氏:福島的琴.自然的人
月巴氏:福島的琴.自然的人
2018-04-11
例如坂本龍一。
有冇邊位覺得坂本龍一唔型?你?明嘅,因為你唔抵得。你試圖透過貶低一個被公認為型的人這舉動來抬高自己(以便顯得自己份外有型)。無奈是,無論你型或不型,塵世間的人都懶理。
教授很型,由頭到腳由內到外都型;創作時彈琴時固然很型,就連戴頸巾行步路飲啖水都型過你同我。但當教授刷牙漱口時呢?情況,就像一位俊男/美女絞腸痧「打大佬」(自然不是在《挑戰者一號》OASIS裡會遇到的大佬)時,你/ 妳還能大力吸一口氣,然後大聲讚歎此情此境下的他/她靚嗎?
而教授Keep住刷牙漱口,不是為了賣牙膏廣告,不是為了美白牙齒(務求令他的有型更潔白),而是因為病——為了防止細菌感染,他不得不Keep住刷牙漱口。
2014年,他確診喉癌。
看《坂本龍一:CODA》,我們看到了一位依然很型而又患上癌症的教授。
紀錄片保存了他的現在和過去。現在的他,繼續彈琴,繼續創作(他說他創作時慣了以琴音作為思考的基本),但體力已大不如前,再不是過去那個為貝托魯奇編寫《末代皇帝溥儀》配樂的自己——那時候的他,正值盛年,聲名顯赫,而他能夠衝出日本走入國際,又多得他跟細野晴臣和高橋幸宏組成的YMO,借助科技,製作了大量前衛而又動聽的歌曲。《CODA》收錄了一個令我難忘的舊片段:年輕的教授被問到Why要使用電腦?他說得坦白,因為電腦夠快,能夠「彈奏」人類對手快極都彈不來的速度——教授甚至親手引證了,尊貴的他親證了自己敗給一部機器,敗給了「工具理性」的成果。
Yes,該片段拍攝的時間是八十年代,日本正值盛世的時代,一個高舉「工具理性」作為手段(只管信奉各項人工事物的功利效果)、懶理「價值理性」的時代。
某程度上我看到:那段時間的教授,也信奉(甚至可能迷失在)「工具理性」的成果(咁當然,他本身擁有非凡創造力,而科技豐富了他的創作,為他的創作Add了Value)。
但《CODA》也給我們看見現在的坂本龍一:算得上是個老人的他,會在下雨天走出屋外細聽雨聲,會在某個平凡日子走到戶外感受自然的聲響,會錄起每個日常偶然聽到、自然而然的聲音。
甚至穿上保護衣,走到福島的海。他在那個滿目瘡痍的廢墟找到一座鋼琴,一座經歷過海嘯的鋼琴。
鋼琴,100%人工產物,是人刻意造出來的,造了出來又要刻意為它調音,以達到造物者的要求;現在,一場海嘯,將這座琴重新調音,回到一個不涉工具理性的純粹自然狀態。
教授看到了自然——自然,不只是放在眼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而是一種潛藏的力,一種已被現代人忘卻、忽視的力。我不敢貿然斷定是因為病令他有了這種感悟,而只知道現在的他,每一天都會彈琴,不是讓電腦彈,而是用自己雙手——想彈,便郁動手指,按琴鍵,產生聲音,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月巴事
2018-04-11
例如坂本龍一。
有冇邊位覺得坂本龍一唔型?你?明嘅,因為你唔抵得。你試圖透過貶低一個被公認為型的人這舉動來抬高自己(以便顯得自己份外有型)。無奈是,無論你型或不型,塵世間的人都懶理。
教授很型,由頭到腳由內到外都型;創作時彈琴時固然很型,就連戴頸巾行步路飲啖水都型過你同我。但當教授刷牙漱口時呢?情況,就像一位俊男/美女絞腸痧「打大佬」(自然不是在《挑戰者一號》OASIS裡會遇到的大佬)時,你/ 妳還能大力吸一口氣,然後大聲讚歎此情此境下的他/她靚嗎?
而教授Keep住刷牙漱口,不是為了賣牙膏廣告,不是為了美白牙齒(務求令他的有型更潔白),而是因為病——為了防止細菌感染,他不得不Keep住刷牙漱口。
2014年,他確診喉癌。
看《坂本龍一:CODA》,我們看到了一位依然很型而又患上癌症的教授。
紀錄片保存了他的現在和過去。現在的他,繼續彈琴,繼續創作(他說他創作時慣了以琴音作為思考的基本),但體力已大不如前,再不是過去那個為貝托魯奇編寫《末代皇帝溥儀》配樂的自己——那時候的他,正值盛年,聲名顯赫,而他能夠衝出日本走入國際,又多得他跟細野晴臣和高橋幸宏組成的YMO,借助科技,製作了大量前衛而又動聽的歌曲。《CODA》收錄了一個令我難忘的舊片段:年輕的教授被問到Why要使用電腦?他說得坦白,因為電腦夠快,能夠「彈奏」人類對手快極都彈不來的速度——教授甚至親手引證了,尊貴的他親證了自己敗給一部機器,敗給了「工具理性」的成果。
Yes,該片段拍攝的時間是八十年代,日本正值盛世的時代,一個高舉「工具理性」作為手段(只管信奉各項人工事物的功利效果)、懶理「價值理性」的時代。
某程度上我看到:那段時間的教授,也信奉(甚至可能迷失在)「工具理性」的成果(咁當然,他本身擁有非凡創造力,而科技豐富了他的創作,為他的創作Add了Value)。
但《CODA》也給我們看見現在的坂本龍一:算得上是個老人的他,會在下雨天走出屋外細聽雨聲,會在某個平凡日子走到戶外感受自然的聲響,會錄起每個日常偶然聽到、自然而然的聲音。
甚至穿上保護衣,走到福島的海。他在那個滿目瘡痍的廢墟找到一座鋼琴,一座經歷過海嘯的鋼琴。
鋼琴,100%人工產物,是人刻意造出來的,造了出來又要刻意為它調音,以達到造物者的要求;現在,一場海嘯,將這座琴重新調音,回到一個不涉工具理性的純粹自然狀態。
教授看到了自然——自然,不只是放在眼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而是一種潛藏的力,一種已被現代人忘卻、忽視的力。我不敢貿然斷定是因為病令他有了這種感悟,而只知道現在的他,每一天都會彈琴,不是讓電腦彈,而是用自己雙手——想彈,便郁動手指,按琴鍵,產生聲音,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月巴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