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7-明報:渣馬荒謬,港人硬受
明報:渣馬荒謬,港人硬受
17/2/201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渣打馬拉松。過去一星期,香港渣馬成為跑界笑柄,由偷偷摸摸取消輪椅賽、到鬼鬼祟祟縮短半馬挑戰組時間,堂堂M品牌的自稱國際盛事,竟靠搏大霧、搏無人發現的隱瞞手段處理問題,甚至連取號碼布也出事,首日人潮逼爆了維園,無能的表現教人慘不忍睹。多年來,渣馬盲目追求報名人數創新高,終於高到一個點是田總無法駕馭,很多問題一次過在本屆比賽中爆發了。
正如上周所指出,主辦渣馬的田總積極以嚴苛時限陰乾輪椅賽,好讓最多只有十數人競爭的賽事,不會「佔用」封路時間。田總在賽道上率先安排半馬挑戰組起步,然後才到全馬的精英運動員起步,也是出於同一原因,希望更有效率用盡賽道的空間,讓比賽容納更多參賽者。
不過,由於渣馬報名方法的荒謬,容許田總屬下跑會持「田總證」超過一年的會員不必抽簽,無論跑甚麼成績都可以直入「挑戰組」,而所有屬會會員都可申請「田總證」,結果出現從後殺上的全馬黑人精英,於西隧遇到慢行散步跑者的搞笑場面。以國際田聯金標標準,這種情況是不能容許的,為了力保金標不被褫奪,渣馬只好把半馬挑戰組的比賽時間縮短。雖然做法正確,但跑者到賽前幾天看到場刊才發現這個改動,有憤怒的跑者更把渣馬告上海關,指渣馬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神聖羅馬帝國式的笑話
幽默地說,渣馬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也不是今天才發生。這個俗稱渣馬,原名為「香港國際馬拉松」的賽事,是「神聖羅馬帝國」式的笑話,所謂「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統治羅馬、更非帝國。香港國際馬拉松,從來不是香港人的馬拉松,只是渣打、田總的馬拉松,所以才有屬會會員不用抽籤的特權;又不很國際化,除了黑人精英,廣州、深圳、澳門人過來方便,又有多少外國人有興趣飛來香港跑?更加不是馬拉松,因為參賽者以半馬和十公里為主,馬拉松的含量偏低,一個半馬十公里為主的賽事,又怎可以自稱馬拉松?
十多年來,多得跑步風氣愈來愈流行,渣馬的參與人數與香港樓價一同爆升,但渣馬報名費的調整溫和得多,由於有興趣參賽的人愈來愈多,除了可收多些報名費,更令活動的商業宣傳價值愈來愈大,自然有本錢爭取更多的贊助,避免大幅加價得失跑友。
跑個全馬只是花450大元,就可以有件大牌子跑衣和各種贈品、眾多人在過程上支援你、沿途的補給食品、完賽獎牌等,還有背後的封路成本、醫療及後勤支援人士的服務,即使你未必用得著,這是相多化算,只是你不介意賽道過於擁擠及包容田總種種甩漏和缺失。
盲目追求人數 忽略賽事質素
年年人數創新高,成為渣馬引以為傲的政績,於是鬧出渣打總裁洪丕正曾吹噓「渣馬超越波士頓馬拉松,人數已倍數拋離」的假大空笑話 ,其實一個十公里和半馬為主的賽事,怎可能跟真正全馬賽比?渣馬窮得只剩下人數,值得大書特書。
人數和質素是完全兩回事,當人數多到一個點,是極難維持賽事的水準,渣馬的半馬與全馬參賽者火星撞地球,早已為跑手詬病。波士頓馬拉松只有全馬項目,共三萬多人參與,對於是否增加人數,總監David McGillivray的看法是:「若果波士頓馬拉松不設名額,找一百萬人來報名也可以,只是這樣的比賽是沒有任何質素可言。」兩馬的境界,高下立見。
縱然主辦者田總有諸多不濟,渣馬不愁沒有人報名,因為歷史較悠久渣馬,早已被主流香港跑友視為一年一度不可缺席的大賽,全港也只有渣馬可以封橫跨港九新界的路,這是其他較小型及新比賽無法跟渣馬競爭的。跑友希望在自己家鄉最大規模的比賽跑個好的成績,開始跑步的初哥也希望登上這個舞台,參加當是支持香港的比賽,最多也是邊看邊罵,明年繼續報名。
批准封路 政府沒監管
讓渣馬有恃無恐不進步的還有政府。渣馬年年成功申請大規模封路,卻沒有任何監管和約束是匪夷所思的,因為政府從來没有就大型活動封路申請有一套明確的準則,也不設任何有公眾人士參與的委員會審批有關申請,只是主要參考有沒有先例可援。若果渣馬的往績和口碑好,水準及得上相應的外國比賽,年年批准渣馬的申請還說得過去,但當一個顢頇無能、歧視輪椅人士的渣馬,也可以千秋萬世獲准封路辦比賽,則是毫無任何公義和合理性可言。
大型馬拉松是一座城巿活力的面孔,政府又豈能完全撒手不管?以新加坡馬拉松為例,同樣是渣打贊助的比賽,政府法定的機構新加坡體育理事會,是以競標的方式選出主辦者,每次合約期為十年,2016年至2025年的合約,當局收到七個機構共五份標書,最終選取以搞三項鐵人起家的新公司Ironman Endurance Asia公司,取代了原有的主辦機構Spectrum Worldwide。
日台賽事由政府定方針
另一個是日本或台灣模式,由政府作為比賽的主辦機構決定方針,當地的田總只負責執行。以台北為例,巿長柯文哲上任後作出大幅改革,首先是不再讓企業冠名馬拉松,富邦銀行仍可以贊助,但賽事名字只能叫台北馬拉松;比賽只辦全馬和半馬兩項賽事,限二萬七千人參加,同時把更多巿中心路段納入賽道內,包括總統府所在的凱達格蘭大道及中正紀念堂四周等等。
說到底,馬拉松從來不受政府關注,除非渣馬出現大規模意外或影響,否則在現今的香港,若沒有一位有興趣搞好馬拉松的特首,根本不可能行日本、台灣,甚至是新加坡的模式,但至少政府可以表達關注,在批出封路時做一些把關的工作,嚴正審核田總究竟有沒有能力安排一場,不歧視輪椅運動員、也不令香港蒙羞的馬拉松賽事。
明報
17/2/201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渣打馬拉松。過去一星期,香港渣馬成為跑界笑柄,由偷偷摸摸取消輪椅賽、到鬼鬼祟祟縮短半馬挑戰組時間,堂堂M品牌的自稱國際盛事,竟靠搏大霧、搏無人發現的隱瞞手段處理問題,甚至連取號碼布也出事,首日人潮逼爆了維園,無能的表現教人慘不忍睹。多年來,渣馬盲目追求報名人數創新高,終於高到一個點是田總無法駕馭,很多問題一次過在本屆比賽中爆發了。
正如上周所指出,主辦渣馬的田總積極以嚴苛時限陰乾輪椅賽,好讓最多只有十數人競爭的賽事,不會「佔用」封路時間。田總在賽道上率先安排半馬挑戰組起步,然後才到全馬的精英運動員起步,也是出於同一原因,希望更有效率用盡賽道的空間,讓比賽容納更多參賽者。
不過,由於渣馬報名方法的荒謬,容許田總屬下跑會持「田總證」超過一年的會員不必抽簽,無論跑甚麼成績都可以直入「挑戰組」,而所有屬會會員都可申請「田總證」,結果出現從後殺上的全馬黑人精英,於西隧遇到慢行散步跑者的搞笑場面。以國際田聯金標標準,這種情況是不能容許的,為了力保金標不被褫奪,渣馬只好把半馬挑戰組的比賽時間縮短。雖然做法正確,但跑者到賽前幾天看到場刊才發現這個改動,有憤怒的跑者更把渣馬告上海關,指渣馬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神聖羅馬帝國式的笑話
幽默地說,渣馬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也不是今天才發生。這個俗稱渣馬,原名為「香港國際馬拉松」的賽事,是「神聖羅馬帝國」式的笑話,所謂「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統治羅馬、更非帝國。香港國際馬拉松,從來不是香港人的馬拉松,只是渣打、田總的馬拉松,所以才有屬會會員不用抽籤的特權;又不很國際化,除了黑人精英,廣州、深圳、澳門人過來方便,又有多少外國人有興趣飛來香港跑?更加不是馬拉松,因為參賽者以半馬和十公里為主,馬拉松的含量偏低,一個半馬十公里為主的賽事,又怎可以自稱馬拉松?
十多年來,多得跑步風氣愈來愈流行,渣馬的參與人數與香港樓價一同爆升,但渣馬報名費的調整溫和得多,由於有興趣參賽的人愈來愈多,除了可收多些報名費,更令活動的商業宣傳價值愈來愈大,自然有本錢爭取更多的贊助,避免大幅加價得失跑友。
跑個全馬只是花450大元,就可以有件大牌子跑衣和各種贈品、眾多人在過程上支援你、沿途的補給食品、完賽獎牌等,還有背後的封路成本、醫療及後勤支援人士的服務,即使你未必用得著,這是相多化算,只是你不介意賽道過於擁擠及包容田總種種甩漏和缺失。
盲目追求人數 忽略賽事質素
年年人數創新高,成為渣馬引以為傲的政績,於是鬧出渣打總裁洪丕正曾吹噓「渣馬超越波士頓馬拉松,人數已倍數拋離」的假大空笑話 ,其實一個十公里和半馬為主的賽事,怎可能跟真正全馬賽比?渣馬窮得只剩下人數,值得大書特書。
人數和質素是完全兩回事,當人數多到一個點,是極難維持賽事的水準,渣馬的半馬與全馬參賽者火星撞地球,早已為跑手詬病。波士頓馬拉松只有全馬項目,共三萬多人參與,對於是否增加人數,總監David McGillivray的看法是:「若果波士頓馬拉松不設名額,找一百萬人來報名也可以,只是這樣的比賽是沒有任何質素可言。」兩馬的境界,高下立見。
縱然主辦者田總有諸多不濟,渣馬不愁沒有人報名,因為歷史較悠久渣馬,早已被主流香港跑友視為一年一度不可缺席的大賽,全港也只有渣馬可以封橫跨港九新界的路,這是其他較小型及新比賽無法跟渣馬競爭的。跑友希望在自己家鄉最大規模的比賽跑個好的成績,開始跑步的初哥也希望登上這個舞台,參加當是支持香港的比賽,最多也是邊看邊罵,明年繼續報名。
批准封路 政府沒監管
讓渣馬有恃無恐不進步的還有政府。渣馬年年成功申請大規模封路,卻沒有任何監管和約束是匪夷所思的,因為政府從來没有就大型活動封路申請有一套明確的準則,也不設任何有公眾人士參與的委員會審批有關申請,只是主要參考有沒有先例可援。若果渣馬的往績和口碑好,水準及得上相應的外國比賽,年年批准渣馬的申請還說得過去,但當一個顢頇無能、歧視輪椅人士的渣馬,也可以千秋萬世獲准封路辦比賽,則是毫無任何公義和合理性可言。
大型馬拉松是一座城巿活力的面孔,政府又豈能完全撒手不管?以新加坡馬拉松為例,同樣是渣打贊助的比賽,政府法定的機構新加坡體育理事會,是以競標的方式選出主辦者,每次合約期為十年,2016年至2025年的合約,當局收到七個機構共五份標書,最終選取以搞三項鐵人起家的新公司Ironman Endurance Asia公司,取代了原有的主辦機構Spectrum Worldwide。
日台賽事由政府定方針
另一個是日本或台灣模式,由政府作為比賽的主辦機構決定方針,當地的田總只負責執行。以台北為例,巿長柯文哲上任後作出大幅改革,首先是不再讓企業冠名馬拉松,富邦銀行仍可以贊助,但賽事名字只能叫台北馬拉松;比賽只辦全馬和半馬兩項賽事,限二萬七千人參加,同時把更多巿中心路段納入賽道內,包括總統府所在的凱達格蘭大道及中正紀念堂四周等等。
說到底,馬拉松從來不受政府關注,除非渣馬出現大規模意外或影響,否則在現今的香港,若沒有一位有興趣搞好馬拉松的特首,根本不可能行日本、台灣,甚至是新加坡的模式,但至少政府可以表達關注,在批出封路時做一些把關的工作,嚴正審核田總究竟有沒有能力安排一場,不歧視輪椅運動員、也不令香港蒙羞的馬拉松賽事。
明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