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CUP:日本阿伊努去哪兒?

CUP:日本阿伊努去哪兒?
2019年2月20日
BY 汶山


圖片來源:Three Lions/Getty Images

2 月 15 日,日本政府內閣向國會提交阿伊努族的支援新法,首次法律上明記其為「原住民」。並建議在北海道白老町建立據點,乘東京奧運之機,向外國宣傳阿伊努族傳統文化。

雖然有關法例仍諸多不足,但總算是等了一個半世紀後的好開始。自明治維新,日本現代政府的殖民政策將北海道劃入國家版圖起,世代於北海道(明治前多稱「蝦夷」)居住的阿伊努族被收歸為「日本國民」,實質為殖民侵略。

1871 年戶籍法公佈,將阿伊努族強制加上和人姓氏,編入「日本國民」之列(雖然日本平民同時也被無中生有地冠上姓氏,但兩者詳細情況不相同)。阿伊努族名義上與一般和人都被納入「日本國民」中,但實際操作上,戶籍簿的編成卻與和人分冊,在官方文書中也多稱其為「舊土人」。換句話說,所謂的國民共同收編只是表面說詞,實際上仍將阿伊努族區分開來。

1899 年,「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成立,統一管理北海道阿伊努族的生活土地與方式,包括強制移住與土地收編。當時政府解釋有關法律的倡議,認為阿伊努族是「無知愚昧的人種」、「受皇化之日尚淺」,如果不立法保護他們,財產就會被內地人(即和人)奪去,落得無以為生、凍死街頭的下場。

然而,真正奪去阿伊努族生計的卻是日本政府本身。因為土地被統一收編,固有的狩獵林地與漁場變成國有資產及保護地帶。加上新法例規定,無論使用獵槍或弓矢打獵也需要政府發出的執照以及繳付年費,以鹿及鮭魚為主食的阿伊努族,獲得食物的手段不斷被限制,札幌等地甚至出現凍死餓死的情況。所以某程度上,「落得無以為生、凍死街頭的下場」的描述是真的。


1937 年左右,一名阿伊努在田地工作時留影。 圖片來源:National Museum of Denmark/Flickr
另一方面,這種「無知土人」的形容並不正確,只是明治政府殖民政策的藉口。1894 年,中川郡 135 戶阿伊努民族結成組合,共同處理地方稅、醫療費用等。根據組合規定,他們可以隨時要求閱覽共有財產帳目。這種自發性的組織,顯示出阿伊努族有足夠的智商理解自己的主體性,以及過互助自治與獨立生活的企圖(雖然這根本就是他們原來的生活),這也是嘗試脫離日本政府的束縛的表現。

戰後,「舊土人保護法」曾有部分條文作出修正,但一直到 90 年代為止仍生效。1997 年,在民間運動不斷下,取代廢法的「阿伊努文化振興法」成立。有關法案旨在普及有關阿伊努的傳統與文化知識,沒有為阿伊努族提供真正的援助保障,也沒有承認阿伊努原住民的地位。直到 2008 年為止,政府仍宣稱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另外,以學術研究為名被盜去的阿伊努族遺骨、明治政府以「共有財產」為名所侵吞的土地與資產,這些眾多的歷史政治問題仍懸而未決。

「紋別阿伊努協會」會長畠山敏發表聲明,表示四大訴求,包括承認主權及權利制度化、盡可能歸還土地、歸還狩獵及漁業權,建立保障制度、以及制訂全國性的獎學金及年金制,以補償社會對阿伊努族的歧視。今次提交的新法,即使有條文為活化阿伊努族的傳統儀式,簡化其在森林狩獵的規範與申請手續,仍然沒有回應支援生活及權益制度化的需求,更遑論遺骨及土地資產歸還等問題。

參考美國黑人政策的歷史,這些種族歷史問題,愈拖只會愈難解決 —— 除非拖到一個盡頭,阿伊努族被同化到面目全非,無法再分辨誰是誰。但基於日本政府仍企圖利用阿伊努族的文化發展旅遊業,所謂的同化就變得愈來愈矛盾,政治瓜葛也愈來愈複雜。


CU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