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9-何靜瑩-豈只一份工

何靜瑩-豈只一份工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19/09/2013


與好友計劃去泰國旅行,她們不斷問我應否做甚麼、玩甚麼.我再三強調我這個人最易話為,只須入住一間連沙灘都有 WiFi 供應的酒店,可以邊喝 Mojito ,邊用 WhatsApp 、 Facetime 、 YouTube 就行,她們就在面書上投訴:「其實你去哪都在想公司的事、做公司的事!給你找一間沒 WiFi的酒店,就是找死!」

很多人留言相勸,教我如何在下班後和放假期間,停止接聽公司電話和思考公事,猶如我真的不懂平衡工作與生活,還是弟弟寫了一句公道話:「這不就是當老闆與打工仔的分別嗎?」

其實我都是一個打工仔,不過同時管理兩間仍在創業階段的社企,更要帶著做老闆的心態去 take ownership ,「擔起」責任、困難、雜項,好的不好的, the buck stops here 。打工仔會計較甚麼時候放大假、如何爭取更好福利,當家作主的無論多麼疲憊,還得把自己的事押後,目光永遠放在整個團隊的存亡。

不是說打工仔不應謀求自身福利,但事事從自身作出發點,斤斤計較,就影響隊友一起帶著鼠目寸光的工作態度,是相當討厭的。無論自己在甚麼崗位,只要放眼更高更大的共同使命,優先著重學習機會和團隊發展,所表現出來的風度和行為,老闆看在眼裡、記在心頭,自會計劃你在公司的前景。


L plus H 剛成立的首三年,我連長短假都未放過,晚上回家才有空與不同的創辦董事通電話,分析每天的問題,禮拜日也要跟他們開策略會議,或在咖啡店面試新人,時刻建立隊伍。毛衣廠每週開工六整天,有時朋友和老闆在星期六打電話給我時,不知怎地總愛問:「你在哪裡?」我還可以說甚麼?「當然是在工廠!你這樣問究竟是『攞景』還是『贈慶』?」

但請不要因為這些創業必然帶來的煎熬而為我心疼,也別誤會我是一個工作狂。上週我在本欄刊登〈自己與自己對話〉一文後,有讀者留言認為要我這種人搞工廠、做社企,是「紆尊降貴」。其實,除了首兩年有較多內心爭戰外,我真的不覺得這是甚麼犧牲,反而感到這是一份 dream job!

很多人公餘報讀興趣班、做義工、參加不同團體舉辦的活動擴闊視野、與三五知己到處品嘗佳餚等。但你有沒有想過:當有一份工作可以結合以上的一切時,還會推高一層,令你時刻肯定自己在實踐使命,已分不開上班和下班的界線了。

當一個人每天所做的都在成就使命、實現夢想時,一份工作(Job)就能昇華,變為一份天職(Vocation)。

對我來說,能夠每天繪畫整個團隊的未來是一件樂事。這個平台散發著凝聚力,讓我認識很多有使命感的人,公餘商談各類創意合作,大家帶著一團火想為香港做點甚麼。下班時間這麼充實,我寧願公私不分。


要開創兼具社會使命又能與市場呼吸的社企,談何容易!沒有商界磨練出來的基本步──理性客觀分析事情、戰略思維、資源動員和調配能力、照顧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就算有滿腔熱情和無限愛心,我肯定無法執行董事會的宏願。

上週提過的 exit interview 正是把大企業的做法改良,並應用到社企。另一個輕鬆有趣的例子,就是把高層 off-site 會議搬進工廠裏。

每間公司一般都辦團年飯,但我最怕搞大龍鳳,連累員工表面應酬心底急著等散席。反正要做,何不做得有意思一點?但我們沒錢帶員工到外地 off-site ,於是我乾脆把峇里島五星級酒店的高級行政人員年度會議,移師屯門的工廠飯堂舉行。廠裏讀書不多的工匠、大學畢業的經理,公司董事和外來嘉賓,過百人無分彼此,坐在一起吃自助午餐,然後就是三個小時的公司會議。

我們沒有出動 powerpoint 報告公司業績,但卻邀請說話動聽又有真材實料的嘉賓,給大家來點思想衝擊。《信報》曹仁超、婚姻輔導專家羅乃萱、導演張堅庭、FAM《樂活.家》雜誌總編輯馬鎮梅等,都是我們去年的講員。

曹Sir演說無數,卻從未試過觀眾席上坐著工友;加上我給他開了一道難題:不能講股票樓市黃金石油的投資題目,只能說窩心動聽富啟發性和人情味的個人故事!他戰戰兢兢地跟我通了幾次電話,做足事前準備。

長達幾小時的公司會議沒有一刻冷場,每位廠友都那麼投入和專注,也有 social etiquette 。不少來賓甚為驚訝,追著問為何大家的素質可以那麼高。這當然是平日訓練有素。我們經常舉辦各類小型講座,社交禮儀和聽演講的專注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當我的生命、使命、理想、專業都可以與工作有機地結合,就不再是賣命給公司,而是與公司連成一體。當你在沙灘上看到我這個低頭族,請不要搖頭我只懂工作不懂享受生活,其實我是與這個夢工場一起呼吸,享受生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