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5-何靜瑩-烈女 2 次方
何靜瑩-烈女 2 次方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31205
2007年當我知悉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楊紫燁(Ruby Yang),憑着《穎州的孩子》勇奪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短片時,我覺得這是全香港的光榮。後來在香港大學的 special screening 看畢此片之後才恍然大悟,真正的紀錄片原來是這麼高質素和具震撼性的。我的心情大為激動,忙不迭跟這位「香港之光」握手和交換名片,骨子裏那種「吸星大法」的饑渴之情又蠢蠢欲動,幻想有生之年要與她合作,向這位充滿使命感的國際導演學習。
但我知道先要好好裝備自己:真正認識紀錄片。我敢說,無論質素好的和不好的,在三年之間,我看了超過二百齣,而且愈看愈受紀錄片感染。
近十年 Ruby 住在北京,但每逢路經香港,我和我的董事們都會跟她見面,尋找合作空間,讓紀錄片有機會在香港發揮更多影響力。Ruby 自小在父親開設的工廠長大,所以她對我們的毛衣廠情有獨鍾,專程到屯門搞電影分享會、找名攝影師為廠友拍一輯很溫情的照片……她也是我們中環零售店的常客,經常在北京的公開場合穿着 Love + Hope 的毛衣。
2011年初,我無意中得知 Ruby 的新作品《仇崗衛士》入選奧斯卡,「她居然能在四年之內再度獲提名?!」我發電郵祝賀她,隨意地提出如果她有需要,L plus H 可贊助她一襲毛衣。她說在頒獎禮前要接受一連串的媒體訪問,需要很多適合上鏡的衣服替換,但時間倉促,根本没機會預備。於是請我電郵幾款毛衣照片讓她挑選。怎料她說每一款都很合適,還老實不客氣地請我把十套毛衣通通寄到美國去!
我們都樂意看見這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導演,穿着100%香港製造的毛衣,進出影展的大小場合。
等了這些年,我終於有一個機會與 Ruby 合作了!今年初,我們密鑼緊鼓籌辦一場大型音樂劇之際,我向 Ruby 極力推薦這項目,分享如何透過品格教育和專業嚴謹的藝術培訓,改變一批成績不好或來自基層的中學生,請她考慮用鏡頭記錄學生的生命蛻變過程。
Ruby 思前想後,還是婉拒了,只提議我們從這幾間夥伴學校中挑選幾位對攝錄有興趣的學生,找一個攝影導師來培訓他們,她頂多只能擔當藝術顧問。我有點失望,因為我相信紀錄片的感染力,可以讓人認識這群輸在起跑線的年輕人,如何在社會給他們一個追求卓越的機會後,也能建立自信、責任感和發現自己。我相信 Ruby 是最適合的導演:除了她的專業造詣,她會真心為香港拍攝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把這些小生命的潛在才能和價值,呈現在螢幕上。
我只好一邊採納她的提議,一邊默默等她回心轉意。
音樂劇的綵排開始了三週,Ruby 剛好回港,抽空來探班。她大受感動,特別是看見心光盲人院的幾個學生一邊摸着凸字,一邊留心傾聽別人的聲音,彼此配搭,他們發自內心的歌聲深深地觸動了這位感性的導演。
第二天,Ruby 再來探班。不知怎的,她開始着緊起來,不停地在我耳邊說學生攝影組不懂得運用觸覺攝錄,又說如果我們要製作紀錄片的話,已經錯過了三分之一的珍貴鏡頭。聽到她的諸多批評,我感到十分困擾,只好打斷她說:「你跟我說這些技術問題,不是要在短期內把我變為一個紀錄片導演吧?我幾年前意外地當上毛衣廠廠長,但我不會再意外地成為紀錄片導演!你既然覺得我們不懂捕捉珍貴鏡頭,不如請你考慮親自執導。」
Ruby 只是喃喃自語,一時說一年內都沒有檔期,一時又擔心我們有沒有能力拍攝這個極富意義的生命工程。
我既焦急又無奈,開始火了,忍不住說:「那你要捲起衣袖,為香港培育年輕人和電影工作者,用『觸覺』和『心靈』去製作紀錄片!」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一時之間難以消化大導演的意見,足足自閉了一個週末,最後看了一部榮獲 2013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尋找隱世巨聲》(Searching for Sugar Man),終於瞥見一線曙光:這部電影何嘗不是錯過了許多珍貴鏡頭,卻能用聰明的布局追溯長達十幾年的時光!我們的綵排只不過剛開始了三週,怎能說我們已經錯過了三分之一?
再與 Ruby 見面時,我先謙虛地跟大導演談論這齣非常震撼和勵志的紀錄片,她察覺原來我對紀錄片也有一點鑑賞力。然後我跟她重提音樂劇一事,怎料她一口答應親自披甲上陣,令我把通宵預備的一大堆游說詞在嘴邊勒住。原來她深被學生感動,她丈夫也忍不住勸她考慮為這些孩子拍紀錄片。在同一個週末,她已暗裏作了決定。
就從六月開始,我由一個奧斯卡小粉絲變為紀錄片監製,開始與世界級導演並肩作戰。有攝影師說我倆是「烈女 vs 烈女」。究竟這兩個烈女一起合作的時候會怎樣?當奧斯卡大導演遇上對紀錄片略有認識卻又狂妄自大的監製,合作可以有多惡劣?
我深信一個人的真面目,在一起工作時會原形畢露。既然有幸跟如此神級人馬近距離合作,我將在本欄逐一揭開這位奧斯卡導演的神秘面紗。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31205
2007年當我知悉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楊紫燁(Ruby Yang),憑着《穎州的孩子》勇奪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短片時,我覺得這是全香港的光榮。後來在香港大學的 special screening 看畢此片之後才恍然大悟,真正的紀錄片原來是這麼高質素和具震撼性的。我的心情大為激動,忙不迭跟這位「香港之光」握手和交換名片,骨子裏那種「吸星大法」的饑渴之情又蠢蠢欲動,幻想有生之年要與她合作,向這位充滿使命感的國際導演學習。
但我知道先要好好裝備自己:真正認識紀錄片。我敢說,無論質素好的和不好的,在三年之間,我看了超過二百齣,而且愈看愈受紀錄片感染。
近十年 Ruby 住在北京,但每逢路經香港,我和我的董事們都會跟她見面,尋找合作空間,讓紀錄片有機會在香港發揮更多影響力。Ruby 自小在父親開設的工廠長大,所以她對我們的毛衣廠情有獨鍾,專程到屯門搞電影分享會、找名攝影師為廠友拍一輯很溫情的照片……她也是我們中環零售店的常客,經常在北京的公開場合穿着 Love + Hope 的毛衣。
2011年初,我無意中得知 Ruby 的新作品《仇崗衛士》入選奧斯卡,「她居然能在四年之內再度獲提名?!」我發電郵祝賀她,隨意地提出如果她有需要,L plus H 可贊助她一襲毛衣。她說在頒獎禮前要接受一連串的媒體訪問,需要很多適合上鏡的衣服替換,但時間倉促,根本没機會預備。於是請我電郵幾款毛衣照片讓她挑選。怎料她說每一款都很合適,還老實不客氣地請我把十套毛衣通通寄到美國去!
我們都樂意看見這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導演,穿着100%香港製造的毛衣,進出影展的大小場合。
等了這些年,我終於有一個機會與 Ruby 合作了!今年初,我們密鑼緊鼓籌辦一場大型音樂劇之際,我向 Ruby 極力推薦這項目,分享如何透過品格教育和專業嚴謹的藝術培訓,改變一批成績不好或來自基層的中學生,請她考慮用鏡頭記錄學生的生命蛻變過程。
Ruby 思前想後,還是婉拒了,只提議我們從這幾間夥伴學校中挑選幾位對攝錄有興趣的學生,找一個攝影導師來培訓他們,她頂多只能擔當藝術顧問。我有點失望,因為我相信紀錄片的感染力,可以讓人認識這群輸在起跑線的年輕人,如何在社會給他們一個追求卓越的機會後,也能建立自信、責任感和發現自己。我相信 Ruby 是最適合的導演:除了她的專業造詣,她會真心為香港拍攝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把這些小生命的潛在才能和價值,呈現在螢幕上。
我只好一邊採納她的提議,一邊默默等她回心轉意。
音樂劇的綵排開始了三週,Ruby 剛好回港,抽空來探班。她大受感動,特別是看見心光盲人院的幾個學生一邊摸着凸字,一邊留心傾聽別人的聲音,彼此配搭,他們發自內心的歌聲深深地觸動了這位感性的導演。
第二天,Ruby 再來探班。不知怎的,她開始着緊起來,不停地在我耳邊說學生攝影組不懂得運用觸覺攝錄,又說如果我們要製作紀錄片的話,已經錯過了三分之一的珍貴鏡頭。聽到她的諸多批評,我感到十分困擾,只好打斷她說:「你跟我說這些技術問題,不是要在短期內把我變為一個紀錄片導演吧?我幾年前意外地當上毛衣廠廠長,但我不會再意外地成為紀錄片導演!你既然覺得我們不懂捕捉珍貴鏡頭,不如請你考慮親自執導。」
Ruby 只是喃喃自語,一時說一年內都沒有檔期,一時又擔心我們有沒有能力拍攝這個極富意義的生命工程。
我既焦急又無奈,開始火了,忍不住說:「那你要捲起衣袖,為香港培育年輕人和電影工作者,用『觸覺』和『心靈』去製作紀錄片!」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一時之間難以消化大導演的意見,足足自閉了一個週末,最後看了一部榮獲 2013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尋找隱世巨聲》(Searching for Sugar Man),終於瞥見一線曙光:這部電影何嘗不是錯過了許多珍貴鏡頭,卻能用聰明的布局追溯長達十幾年的時光!我們的綵排只不過剛開始了三週,怎能說我們已經錯過了三分之一?
再與 Ruby 見面時,我先謙虛地跟大導演談論這齣非常震撼和勵志的紀錄片,她察覺原來我對紀錄片也有一點鑑賞力。然後我跟她重提音樂劇一事,怎料她一口答應親自披甲上陣,令我把通宵預備的一大堆游說詞在嘴邊勒住。原來她深被學生感動,她丈夫也忍不住勸她考慮為這些孩子拍紀錄片。在同一個週末,她已暗裏作了決定。
就從六月開始,我由一個奧斯卡小粉絲變為紀錄片監製,開始與世界級導演並肩作戰。有攝影師說我倆是「烈女 vs 烈女」。究竟這兩個烈女一起合作的時候會怎樣?當奧斯卡大導演遇上對紀錄片略有認識卻又狂妄自大的監製,合作可以有多惡劣?
我深信一個人的真面目,在一起工作時會原形畢露。既然有幸跟如此神級人馬近距離合作,我將在本欄逐一揭開這位奧斯卡導演的神秘面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