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5-何靜瑩-吃虧方佔大便宜
何靜瑩-吃虧方佔大便宜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15/10/2013
星期天早上九時,電話響起。「早晨!起床沒有?」
一聽到是老闆的聲音,我馬上扮清醒地大聲說:「當然起床了!」
「嘻嘻!今天是禮拜日,大家可以輕鬆一點聊聊天。」
我太了解他了,才不相信呢!我馬上從被窩鑽出來,坐直身子,挨著微濕的枕頭,準備應戰。
「最近毛衣廠的工友好嗎……客戶滿意我們的服務嗎……為甚麼他們會看得起我們這間新工廠……我們的競爭優勢是甚麼……怎樣保持下去……」
這就是 L plus H 成立首三年常見的週日「輕鬆閒聊」。但很奇怪,當我完全清醒過來,可以深入地討論問題時,他就會說:「今天是星期天,這些嚴肅的問題還是日後再談吧。」然後他就會掛線。
這個字字珠璣、精通各門各派學問、擁有逆向反向思維、有幾分浪漫詩人氣質的精明企業家,就是我幾位伯樂之一的莊學熹先生。莊先生教我做人和做生意的大道理,許多我都是一知半解,待一兩年後走到某個地步時,才能領悟箇中的玄機。
他常常掛在嘴唇邊的一句話:「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一定說,一定是先有雞。」我花了一段日子揣摩出來的大概意思是:「要開拓創新工作,往往須要自己捲起衣袖,才能成事。一天我們自己不動手把不可能的事情做出來,一天都沒有人相信這個可能。」
幾年前,我們發現很難找到能夠糅合社會目標與商業管理的人,最後,我們真的要捲起衣袖,創辦一間與別不同的社會企業。莊學熹提出做高級毛衣工廠時,我在概念上認同──讓工業重現香港,為低學力的中青年人創造長遠的就業機會。但毛衣行業嘛,這個並不是他公司既有的核心競爭力。不懂做,怎麼做?他就說:「自然會有天軍天使來幫助我們的。」
甚麼?做生意可以這麼樂觀,隨便說說就找到合作夥伴的嗎?
我們拜候過一些毛衣製造業的大老闆,但他們都不表樂觀,想不通如何在香港這個生產成本高昂的環境下能夠生存,甚至有不少人嘲笑我們的天真。我開始動搖了,勸說:「行內那麼多人都在辭官歸故里,難道我們真的要漏夜趕科場?」
莊學熹神色凝重地思考了好幾天,最後他堅定地說:「愈多人做的東西我們才不去做,愈難做的事情我們偏要去做!」
我心裡想:「你這是『包拗頸』與自己的錢作對?還是真的有超前的生意眼光?且由歷史告訴我們吧!」
他絕對是一個 visionary。但當一個 visionary 在水深火熱的創業期,跟我說三年後的事情,就常常令我大感苦惱,因為那對我當下如何執行董事會的決定並沒有即時的用處。但我知道他是不斷地勾劃公司的總方向,讓我們不會在「救火」的過程中偏離航道。
一開始的時候,他最喜歡說毛衣廠必須用老中青的混合管理模式,大家可以相互學習和彼此提升;我們還要建立一種互動的、非單向式的「施予和受助」的勞資關係,避免員工養成依賴的心態,他們亦能從工作中重塑「尊嚴」。這些宏願的確中聽,但如何實踐呢?後來發現,在邊做邊學邊回應現實中的種種挑戰時,他的「預言」就在這段摸索期裡提供了最正氣的方針。
在莊學熹這位實業家的眼中,我這種出身金融服務行業的所謂專業人士毫無實戰經驗可言。他最喜歡用另一套語言教我甚麼是競爭優勢:「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下,要贏對手一個『馬身』是不切實際的期望,能夠持續贏人家一個『馬鼻』,已經相當了不起。」
就是為了這個「馬鼻」,他經常在週日清晨打電話與我商討,如何持續打造這間社企未來十八個月的競爭力。
他也是一個梁醒波,無論外形或性格方面。他會在我最苦惱和氣餒的時候,適時給我強心針。但有時當我想向他訴訴苦時,他也可以挺掃興,一句「彼此也在捱」或者「風雨中抱緊自由」,就體面地終止了一個女人的囉唆呻吟,把我推回現實自行解決問題。
他心胸廣闊,在我眼中接近一個「神人」的化境。有一次我問他應否接待一班曾幾何時嘲諷過我們的行內人,他們參觀工廠分明是要抄襲我們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正當我把各種利弊分析得頭頭是道之際,他居然插一句:「吃虧方佔大便宜!講完了。」然後又逕自掛線。
他又在鍛煉我的內功。
最近我常常咀嚼這個 visionary 幾年前寫的一首詩,詩中有一句「夢共昇平」,也是他對這間社企的最大心願。回首看看我們在 L plus H 打造出來的平台,已經演變為一份新動力、一種新文化、一個夢工場:表面的受助者同時助己助人;帶着使命感去尋夢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亦被對方所陶造。無論來自甚麼背景的人,都在互相提升對方,實踐所長,一起圓夢。
原來與大家彼此圓夢,才能一起昇華,達至生命崇高的境界。
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事實;愈難做愈沒有人做之義舉,我們都跨出了一大步。看似犧牲了高薪厚職的人,原來是大贏家;吃大虧,佔大便宜!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15/10/2013
星期天早上九時,電話響起。「早晨!起床沒有?」
一聽到是老闆的聲音,我馬上扮清醒地大聲說:「當然起床了!」
「嘻嘻!今天是禮拜日,大家可以輕鬆一點聊聊天。」
我太了解他了,才不相信呢!我馬上從被窩鑽出來,坐直身子,挨著微濕的枕頭,準備應戰。
「最近毛衣廠的工友好嗎……客戶滿意我們的服務嗎……為甚麼他們會看得起我們這間新工廠……我們的競爭優勢是甚麼……怎樣保持下去……」
這就是 L plus H 成立首三年常見的週日「輕鬆閒聊」。但很奇怪,當我完全清醒過來,可以深入地討論問題時,他就會說:「今天是星期天,這些嚴肅的問題還是日後再談吧。」然後他就會掛線。
這個字字珠璣、精通各門各派學問、擁有逆向反向思維、有幾分浪漫詩人氣質的精明企業家,就是我幾位伯樂之一的莊學熹先生。莊先生教我做人和做生意的大道理,許多我都是一知半解,待一兩年後走到某個地步時,才能領悟箇中的玄機。
他常常掛在嘴唇邊的一句話:「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一定說,一定是先有雞。」我花了一段日子揣摩出來的大概意思是:「要開拓創新工作,往往須要自己捲起衣袖,才能成事。一天我們自己不動手把不可能的事情做出來,一天都沒有人相信這個可能。」
幾年前,我們發現很難找到能夠糅合社會目標與商業管理的人,最後,我們真的要捲起衣袖,創辦一間與別不同的社會企業。莊學熹提出做高級毛衣工廠時,我在概念上認同──讓工業重現香港,為低學力的中青年人創造長遠的就業機會。但毛衣行業嘛,這個並不是他公司既有的核心競爭力。不懂做,怎麼做?他就說:「自然會有天軍天使來幫助我們的。」
甚麼?做生意可以這麼樂觀,隨便說說就找到合作夥伴的嗎?
我們拜候過一些毛衣製造業的大老闆,但他們都不表樂觀,想不通如何在香港這個生產成本高昂的環境下能夠生存,甚至有不少人嘲笑我們的天真。我開始動搖了,勸說:「行內那麼多人都在辭官歸故里,難道我們真的要漏夜趕科場?」
莊學熹神色凝重地思考了好幾天,最後他堅定地說:「愈多人做的東西我們才不去做,愈難做的事情我們偏要去做!」
我心裡想:「你這是『包拗頸』與自己的錢作對?還是真的有超前的生意眼光?且由歷史告訴我們吧!」
他絕對是一個 visionary。但當一個 visionary 在水深火熱的創業期,跟我說三年後的事情,就常常令我大感苦惱,因為那對我當下如何執行董事會的決定並沒有即時的用處。但我知道他是不斷地勾劃公司的總方向,讓我們不會在「救火」的過程中偏離航道。
一開始的時候,他最喜歡說毛衣廠必須用老中青的混合管理模式,大家可以相互學習和彼此提升;我們還要建立一種互動的、非單向式的「施予和受助」的勞資關係,避免員工養成依賴的心態,他們亦能從工作中重塑「尊嚴」。這些宏願的確中聽,但如何實踐呢?後來發現,在邊做邊學邊回應現實中的種種挑戰時,他的「預言」就在這段摸索期裡提供了最正氣的方針。
在莊學熹這位實業家的眼中,我這種出身金融服務行業的所謂專業人士毫無實戰經驗可言。他最喜歡用另一套語言教我甚麼是競爭優勢:「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下,要贏對手一個『馬身』是不切實際的期望,能夠持續贏人家一個『馬鼻』,已經相當了不起。」
就是為了這個「馬鼻」,他經常在週日清晨打電話與我商討,如何持續打造這間社企未來十八個月的競爭力。
他也是一個梁醒波,無論外形或性格方面。他會在我最苦惱和氣餒的時候,適時給我強心針。但有時當我想向他訴訴苦時,他也可以挺掃興,一句「彼此也在捱」或者「風雨中抱緊自由」,就體面地終止了一個女人的囉唆呻吟,把我推回現實自行解決問題。
他心胸廣闊,在我眼中接近一個「神人」的化境。有一次我問他應否接待一班曾幾何時嘲諷過我們的行內人,他們參觀工廠分明是要抄襲我們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正當我把各種利弊分析得頭頭是道之際,他居然插一句:「吃虧方佔大便宜!講完了。」然後又逕自掛線。
他又在鍛煉我的內功。
最近我常常咀嚼這個 visionary 幾年前寫的一首詩,詩中有一句「夢共昇平」,也是他對這間社企的最大心願。回首看看我們在 L plus H 打造出來的平台,已經演變為一份新動力、一種新文化、一個夢工場:表面的受助者同時助己助人;帶着使命感去尋夢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亦被對方所陶造。無論來自甚麼背景的人,都在互相提升對方,實踐所長,一起圓夢。
原來與大家彼此圓夢,才能一起昇華,達至生命崇高的境界。
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事實;愈難做愈沒有人做之義舉,我們都跨出了一大步。看似犧牲了高薪厚職的人,原來是大贏家;吃大虧,佔大便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