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大學線:尼泊爾精兵——被遺忘的駐港英雄

大學線:尼泊爾精兵——被遺忘的駐港英雄
2017 年 03 月 28 日 129期大學線

記者│詹芷雅 吳斐琛
編輯│盧鳳媚
攝影│馮一芯  盧鳳媚


(Christopher Lavender上校提供)

「若有人說他不怕死,他要麼是說謊,要麼就是啹喀兵。」幾乎每個啹喀兵(Gurkhas)都知道的這句名言,透露了啹喀兵的驍勇強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啹喀兵開始隨英軍駐守香港,竭力守護香港半世紀,元朗的廓爾喀軍人墳場就埋葬著五百多位為港捐軀的啹喀兵。

直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駐港軍人亦由啹喀兵為主的英軍改為解放軍。香港歷史中啹喀兵的痕跡逐漸模糊,有人離開,有人繼續留港生活。老兵雖已脫下軍服,卻沒有忘記當啹喀兵的榮耀,在港安家落戶的老兵只希望:「所有(香港)人都認識我們。」


與生俱來的使命

啹喀兵是尼泊爾裔軍人,但並不是所有尼泊爾人都能成為啹喀兵,首要條件是要生在「對」的家庭。尼泊爾的種姓制度以五大階級劃分人的高低,頭三級被稱為「純潔的人」,隨後的兩級被稱為「不純潔的人」。階級除決定他們的職業,亦成為英軍挑選啹喀兵的基本條件。那時候,啹喀兵必須來自四個特定的種族,包括位於尼泊爾西部的Gurung和Magar Thapa,以及東部的Rai和Limbu,他們都來自第二階級,但在家鄉放牧及耕作的收入遠遠不及當啹喀兵的待遇好。

然而,擁有先天種姓的優勢,不代表可以馬上成為啹喀兵。只有年齡介乎17至22歲的年輕男性才可參與選拔,而且啹喀兵對高度、體重、胸圍都有嚴格要求,並要通過身體檢查、體能測試和基本英語和數學測試等,更有專門針對食指力量的測試,確保他們在戰場上可扣動槍械的扳機,於千鈞一髮間取得勝利。成功入選為啹喀兵後,英國就會把他們派到英國殖民地訓練和從事軍事工作,展開長達十多年的啹喀生涯。

17歲的Hempratap Gurung成功入選成為啹喀兵,1980年來到香港,在石崗軍營接受為期九個月的訓練,如負重45磅在兩小時內行走八英里、在11分30秒內完成1.5英里的長跑等,務求令他們具備良好的體能。完成九個月的軍訓生涯後,新兵就會被派到不同部隊,包括運輸團、工兵團、通訊團和步兵團,而Hempratap則成了啹喀運輸團的一分子。

Hempratap Gurung手上是一把啹喀刀(Kukri),他表示在戰場上使用的啹喀刀更長。(盧鳳媚攝)


縱有死傷繼續訓練

二戰後香港並無重大戰事,啹喀兵卻毫不鬆懈,不斷操練,隨時準備出動。但訓練相當危險,程度或更甚現實情況,不時出現意外,Hempratap在1984年的一次演習中便目睹不幸。

當時數百啹喀兵在羅湖軍營進行內部保安演練,以應付大型騷亂,Hempratap所屬的兵團被分派擔任進攻一方,駕駛一輛重達10噸的裝甲運兵車,撞擊大型障礙物以清理路面。由另一步兵隊擔任的敵方則堆起灑滿煤油的障礙物,製造高達十餘呎高的烈焰,堵塞軍方的去路。

由於裝甲車內的駕駛員只可透過小窗口觀察外部情況,視線受限,只能依靠同車司令的指示行事。後來二人因急於行動而溝通出錯,裝甲車撞向火堆,頃刻間雜物亂飛,火苗亂竄。

身處另一裝甲車內的Hempratap幸而未受波及,但當時有飾演敵方的啹喀兵身處火堆附近,其中七人受傷,更有一人於送院期間傷重不治。此事仍歷歷在目,Hempratap說:

「演習素來艱辛且逼真,不少處於後方的士兵以為這是演習的一部分,沒想到竟是真實事故。」
其中一位傷者是Hempratap同期加入軍隊的同鄉好友,他憶述,到醫院探望時,眼見朋友失去整個腳掌感到很難過,卻又無能為力。儘管行動在意外後即時暫停,但訓練並沒有因此而取消,意外的第二天就立即移師石崗軍營繼續完成演練。對於訓練的危險程度,Hempratap指,啹喀兵必須絕對服從司令,即使受驚,也別無他選。絕對的服從性、忠誠且勇敢,是英軍起用啹喀兵的原因。


駐守邊境遣返偷渡客

除了內部保安,啹喀兵亦負責邊境禁區治安,阻截衝擊邊境的偷渡人士。1979年的偷渡來港潮促使英國政府招募更多啹喀兵,以應付邊境人手不足的問題。原本一年一度的啹喀兵招募,於1980年增至三次,招募近1,500名新兵,而Tim I Gurung亦於同年到香港服役。

Tim憶述,他每四個月便會被抽調把守邊境,每次為時一個月。每一個駐守邊境的晚上,他便會與四個同僚一組,監視邊境情況,搜捕越境的偷渡者,他說:「起初他們(偷渡者)較笨拙,思想亦簡單,會試圖直接翻過鐵絲網,卻常被纏住,動彈不得,倒吊在鐵絲網上。」可能是吃盡了苦頭,偷渡客後來學會帶上工具,並分工合作剪爛鐵絲網,逐個越洞入境。

啹喀兵在邊境攔截非法入境者。(Christopher Lavender上校提供)

內地偷渡客嚮往香港的生活,都想剪出一個逃進香港的入口,剪爛鐵絲網事件不斷發生。即使鐵絲網後來裝上電子感應器,亦未能壓抑偷渡客逃難到香港的欲望。有些偷渡者會帶刀、棍等武器自衛,但Tim笑言偷渡者大多害怕啹喀兵,遇到啹喀兵時都站著不動,這些工具自然無用武之地。Tim仍記得一開始巡視邊境時,每晚有逾千人非法越過香港邊境。不論風雨,炎夏抑或寒冬,他們常在黑夜中馬不停蹄地追逐越境而來的非法入境者,守護香港邊境。其後越南難民來港,啹喀兵負責搭建供難民居住的帳篷。他們與警方合作控制難民營內的秩序,每當難民嘗試逃走時,啹喀兵便會出動,協助警方處理難民問題。

啹喀兵受薪於英國政府,部分人因而批評啹喀兵是僱傭兵(mercenary)。這些字眼對Tim而言極具侮辱性,他有點激動:

「某國國民為了金錢幫他國奮戰甚至犧牲,這當然不好。但啹喀兵對我們來說,不只是職業,更是傳統和榮耀。」
Tim的家族中幾乎所有男性都是啹喀兵,他從小只有一個目標——成為啹喀兵。

他續說,啹喀兵是尼泊爾一個長達200年歷史的制度,若只為金錢工作,不可能發展出如此悠久的歷史,尼泊爾人亦不會對啹喀兵有特別的情意結,啹喀兵更不會忠誠地承擔軍務,他反問:「現在人人都為錢工作。有香港人在倫敦、紐約、悉尼工作,為何他們不被稱為僱傭兵?」

除了誤解,啹喀兵亦被人遺忘。為配合香港主權易手,在港啹喀兵或退役,或轉往其他地方駐守。「駐港啹喀兵」成為歷史,但無論是歷史博物館,還是學校教科書,皆無隻字片語記載這些保衛香港半世紀的啹喀兵。


精兵淪為「二等公民」


Tim I Gurung稱,香港就如他的家鄉。因此現為作家的他寫下一書讓各地讀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他所愛的香港。(盧鳳媚攝)

對Tim而言,香港早已成為他的家,他甚至認為家鄉尼泊爾是外國,他17歲來港,以啹喀兵的身分守護香港達13年。九十年代,啹喀兵陸續退役,他亦以30歲之齡退役,取得退休金後便到內地工作近20年。他當過質量檢查員,亦曾自立門戶經營生意,但他還是選擇重返香港,以作者的身分扎根在此,並以「啹喀兵」作為第15本書的主題。到了現在,談起當啹喀兵的往事,字裡行間仍能聽出他的自豪。他形容自己現在如同「二等公民」,以前與警察工作時,感到警方親切和善,警察甚至要聽從啹喀兵的指令行事,但現在經常在街上常被昔日的工作伙伴截查或搜身。雖然他很愛香港,但亦慨嘆自己是「弱勢」,只得任由警察欺壓。

退役後留在香港定居的Hempratap則表示,以前駐港啹喀兵經常參與社會服務,每當遇到突發事故,如颱風襲港、山泥傾瀉、制水等,啹喀兵都不畏危險為港人提供支援。他說:「尼泊爾人都以啹喀兵為驕傲,啹喀兵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然而,現時情況卻令他心酸。啹喀兵過去竭力守護香港,但眼下很多人都遺忘了他們,回歸後出生的港人更可能從未聽過啹喀兵的事蹟,他難過地說:「我只希望所有(香港)人都認識我們。」


大學線
129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