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7-安裕:買樓與買車

安裕:買樓與買車
23:07 17/10/2017
安裕札記


星期日那天,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在電台節目談到《施政報告》,被問及如何控制私家車數量上升時,他是這樣說的:「(年輕人)有少少想自己有個空間,有時讓個軀體同靈魂出去遊走一下,咁好多年輕一代變咗買唔到樓呢,就買車。」陳帆這段說話,把幾個社會現象放在一起,最後成為一種消費行為(買車)。這番「買樓與買車」論,引起一陣熱烈討論。

陳帆作為兼管運輸與房屋兩個政策範疇的局長,說出這一看法,是因為當局掌握的資料或數據,足以說明這些情況的存在?或是純粹是觀感使然?孰令致之,或許不少人會對此感到興趣。客觀上來說,年輕一代想有自己的空間是不爭之事,但是「買唔到樓」最後變成買汽車,倘若沒有對買車的年輕人進行詳細問卷調查,聽取他們闡釋購車誘因,恐怕不容易達致結論。可能的話,陳帆不妨就這個議題再進一步解說。畢竟,對年輕人來說,買不起樓,但是買了汽車之後,汽油、泊車、保險、維修、罰單樣樣都是錢,一年下來,也是一筆絕對不菲的開支。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港英當局舉辦相當多社會活動,包括「香港節」等,又在中環卜公碼頭平台舉行青年舞會。無疑,這是港英針對年輕社群,讓他們「軀體及靈魂出去遊走」的其中一種做法。當年的政治及社會時空背景,是七十年代來臨、香港即將面對變化的前夕,港英當局覺得懷柔手段勝於高壓管治,同時也可把社會的改革期許拖一拖、延一延,殖民地官員昔日走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路。事隔半世紀,香港社會年輕一代在特區官員口中,軀體及靈魂遊走之後的歸宿,除了樓房便是汽車,很難設想香港的社會想像便是如此簡單的二元本質,這將是很有意思的社會討論。

睽諸歷史,年輕一代的視野,確與上一代有所迥異,這是普天之下存在的客觀事實,而年輕一代更是推動社會的巨大動力則是毋庸置疑。香港青年對自己、對香港未來的期許,是否落得只是買樓或買車這種「咖啡或茶」二擇其一的侷促境地,抑或可以有更多空間,是必須深入探討的重要議題。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