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劉細良:【讀書好】時尚人類學:洋風和魂Ametora
劉細良:【讀書好】時尚人類學:洋風和魂Ametora
20180427
《洋風和魂》是一本文化人類學的作品。
【文化籽:讀書好】
在高野山的寺院,你會體驗到日本人如何努力保存「唐風」,由寺院內建築、山門、佛塔,都同中國大陸的明清風格大不同。京都的國寶三十三間堂,無論是長方建築到堂內雷神、風神及一千座手觀音像,大家彷彿坐上了叮噹的時光機,穿越回到大唐。日本人對外來文化及其風格的保存,令人感動,其實除了古蹟外,我們只要細心看看日本的流行文化,翻開《Men's Club》、《POPEYE》等時尚雜誌,也可發現他們在戰後完完整整地將美國當代傳統衣着風格保存下來,成為日本流行風格。
時尚人類學
今天介紹一本關於日本時尚研究作品《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作者W. David Mark,台灣剛繙譯成中文版《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此書可以說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民族誌式考察。David Mark於1998年到日本「講談社」實習,被指派協助《Hot-Dog PRESS》和《Checkmate》,在整理雜誌時對源於1968年電影《Planet of the Apes》的猿人品牌產生好奇,於是去原宿做訪問,開啟了他近廿年來對日本時尚文化的寫作興趣。而2010年一本叫《Take Ivy》的攝影集再版發行引起風潮,令他決定寫下對日本保存美國風格的研究。踏入廿一世紀,潮流專家聲稱日本品牌製造的美式風格服裝已經超越美國品牌,美國的年輕人反過來參考日本雜誌圖片,模仿傳統美式風格造型,更大件事是2010年一本叫《Take Ivy》的攝影集復刻出版,世界讀者紛紛搶購,此書原來1965年在日本出版,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美國長春藤校園內學生的衣着造型。日本人一如千年前忠實地保存了大唐文化,他們「挽救」了美國服裝風格不致消失。作者探討美式服裝如何進入日本,以及日本人如何加以改造,變成影響全球的時尚風格,而經過改造的美國風格,已經是日本的東西,所以書名用了日式複合英語Ametora:美式傳統風格。
《Take Ivy》再度發行引起搶購熱潮。
媒體主導
二戰後第一個在日本推動美式風格叫石津謙介,讓日本男性認識工作服以外的時裝,以此來表達自我。他創辦自己成衣品牌「VAN」,改造《男之服飾》雜誌成為《Men's Club》,1959年石津到美國找尋時尚題材,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首次認識長春藤大學風格:隨意、自由、低調地表現自己的富家子弟,他拍下的學生照片成為《Men's Club》封面。1959年VAN推出長春藤style:複製自Brooks Brothers經典一號輕便西裝。長春藤風格流行起來,得力於另一人黑須敏之,他在1963年的《Men's Club》刊登街拍作品,成為日本時尚街拍之父。他們攜手創造了長春藤風格的規則,每期雜誌解答配搭「dos and don'ts」,這些成功方程式主導了日本時尚媒體至今。美式東岸精英自由自在,在日本卻成為一套巨細無遺的穿衣手則,他們當時為VAN宣傳製作的美國東岸精英大學生實地拍攝《Take Ivy》,成為美式風格進入日本的開路先鋒,零售商反應熱烈,開始認同男人優閒服裝這概念。日後其他美式時尚也是跟隨這模式傳播,包括由小林泰彥主理,目錄式雜誌《Made in U.S.A》蛻變而成的《POPEYE》,全力推動加州滑浪的西岸風格,但這時VAN經營不善而結業,《POPEYE》成為東岸風格的接棒者,到八十年代競爭對手《Hot-Dog PRESS》出現,他們每隔若干時間,就做一次長春藤專題,並擴大其風格定義,出現了英國長春藤、法國長春藤,更重要是令年輕人再度認識石津謙介。
文化傳承
日本人用他們獨有對細節追求、專注的職人精神,不單保存了美國東岸傳統風格,甚至逆向再輸入美國。今天廣佈全港的「UNIQLO」成衣,創辦人柳井正,父親曾經營一家小型的VAN經銷門市,美式傳統造型一直是UNIQLO產品設計核心,效法對象是美國Gap、L.L.Bean,不信?看看他們的前面無摺卡其褲,仍完整地保存着六十年代長春藤風格。從文化人類學角度而言,日本人重視「型」,石津謙介猶如空手道大師般嚴格,要求穿着者要追求接近美國Ivy League的「型」,列出一大串行為及配搭手則,經過媒體一代傳一代,得以傳承,而由VAN到UNIQLO,這足足經過六十年歷程。
撰文:劉細良
編輯:彭錦明
20180427
《洋風和魂》是一本文化人類學的作品。
【文化籽:讀書好】
在高野山的寺院,你會體驗到日本人如何努力保存「唐風」,由寺院內建築、山門、佛塔,都同中國大陸的明清風格大不同。京都的國寶三十三間堂,無論是長方建築到堂內雷神、風神及一千座手觀音像,大家彷彿坐上了叮噹的時光機,穿越回到大唐。日本人對外來文化及其風格的保存,令人感動,其實除了古蹟外,我們只要細心看看日本的流行文化,翻開《Men's Club》、《POPEYE》等時尚雜誌,也可發現他們在戰後完完整整地將美國當代傳統衣着風格保存下來,成為日本流行風格。
時尚人類學
今天介紹一本關於日本時尚研究作品《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作者W. David Mark,台灣剛繙譯成中文版《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此書可以說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民族誌式考察。David Mark於1998年到日本「講談社」實習,被指派協助《Hot-Dog PRESS》和《Checkmate》,在整理雜誌時對源於1968年電影《Planet of the Apes》的猿人品牌產生好奇,於是去原宿做訪問,開啟了他近廿年來對日本時尚文化的寫作興趣。而2010年一本叫《Take Ivy》的攝影集再版發行引起風潮,令他決定寫下對日本保存美國風格的研究。踏入廿一世紀,潮流專家聲稱日本品牌製造的美式風格服裝已經超越美國品牌,美國的年輕人反過來參考日本雜誌圖片,模仿傳統美式風格造型,更大件事是2010年一本叫《Take Ivy》的攝影集復刻出版,世界讀者紛紛搶購,此書原來1965年在日本出版,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美國長春藤校園內學生的衣着造型。日本人一如千年前忠實地保存了大唐文化,他們「挽救」了美國服裝風格不致消失。作者探討美式服裝如何進入日本,以及日本人如何加以改造,變成影響全球的時尚風格,而經過改造的美國風格,已經是日本的東西,所以書名用了日式複合英語Ametora:美式傳統風格。
《Take Ivy》再度發行引起搶購熱潮。
媒體主導
二戰後第一個在日本推動美式風格叫石津謙介,讓日本男性認識工作服以外的時裝,以此來表達自我。他創辦自己成衣品牌「VAN」,改造《男之服飾》雜誌成為《Men's Club》,1959年石津到美國找尋時尚題材,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首次認識長春藤大學風格:隨意、自由、低調地表現自己的富家子弟,他拍下的學生照片成為《Men's Club》封面。1959年VAN推出長春藤style:複製自Brooks Brothers經典一號輕便西裝。長春藤風格流行起來,得力於另一人黑須敏之,他在1963年的《Men's Club》刊登街拍作品,成為日本時尚街拍之父。他們攜手創造了長春藤風格的規則,每期雜誌解答配搭「dos and don'ts」,這些成功方程式主導了日本時尚媒體至今。美式東岸精英自由自在,在日本卻成為一套巨細無遺的穿衣手則,他們當時為VAN宣傳製作的美國東岸精英大學生實地拍攝《Take Ivy》,成為美式風格進入日本的開路先鋒,零售商反應熱烈,開始認同男人優閒服裝這概念。日後其他美式時尚也是跟隨這模式傳播,包括由小林泰彥主理,目錄式雜誌《Made in U.S.A》蛻變而成的《POPEYE》,全力推動加州滑浪的西岸風格,但這時VAN經營不善而結業,《POPEYE》成為東岸風格的接棒者,到八十年代競爭對手《Hot-Dog PRESS》出現,他們每隔若干時間,就做一次長春藤專題,並擴大其風格定義,出現了英國長春藤、法國長春藤,更重要是令年輕人再度認識石津謙介。
文化傳承
日本人用他們獨有對細節追求、專注的職人精神,不單保存了美國東岸傳統風格,甚至逆向再輸入美國。今天廣佈全港的「UNIQLO」成衣,創辦人柳井正,父親曾經營一家小型的VAN經銷門市,美式傳統造型一直是UNIQLO產品設計核心,效法對象是美國Gap、L.L.Bean,不信?看看他們的前面無摺卡其褲,仍完整地保存着六十年代長春藤風格。從文化人類學角度而言,日本人重視「型」,石津謙介猶如空手道大師般嚴格,要求穿着者要追求接近美國Ivy League的「型」,列出一大串行為及配搭手則,經過媒體一代傳一代,得以傳承,而由VAN到UNIQLO,這足足經過六十年歷程。
撰文:劉細良
編輯:彭錦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