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日本內望:日本眼中的中國海上崛起
日本內望:日本眼中的中國海上崛起
2018/5/14
【明報專訊】一個陸權大國大力發展海軍,必然會引起海權大國的警惕。
4月下旬,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海上自衛隊發現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在結束南海閱兵後,出現在與那國島以南350公里的公海。報道引用海自消息稱,中國艦隊共8艘艦艇經巴士海峽北上,集結在台灣東部外海演練艦載機起降。日方自始至終派出艦艇密切監視。
中日關係自2017年秋以來呈回暖迹象,但日本對進出西南海域之中國海軍的監視,絲毫未有放鬆。2018年年初,中國093B「商」級核攻擊潛艇在釣魚島附近浮出水面並高調掛出紅旗。據稱,中國潛艇可能已具能力突破美軍在太平洋第一島鏈佈下的水下音響監聽陣列。面對中國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海上力量,日本究竟是如何解讀的呢?
日研判2030年中國海軍難超美
日本對於中國海軍的擔憂,可以追溯到2004年「漢」級攻擊潛艇闖入日本西南海域。近年來,日本國內相關海軍刊物幾乎每年刊出中國海軍特輯,並將之和海上自衛隊與美國第七艦隊戰力對比。總的來看,日方認為中國海軍近年擴充速度快,但戰力仍不及美國海軍。
對中國軍力發展極為熟悉的前日本駐中國使館武官小原凡司近期在日本《世界的艦船》撰文指出,中國日益活躍的海外經濟活動急需軍事保護,近年國產航空母艦和055型萬噸驅逐艦的快速建造,顯示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打造多個航母戰鬥群,以便在海外(特別是中東)遇事時快速展開。前海上自衛隊艦隊司令香田洋二則撰文指出,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對美國太平洋艦隊構成挑戰,但由於南海和東海都屬半閉鎖海域,容易被敵國封鎖,且中國在海外缺乏同盟國支援,中國海軍在2030年前後仍難與美國海軍匹敵。
面對中國海軍崛起,日本國內已開始謀劃對策。5月3日是憲法紀念日。日媒報道,自民黨正考慮突破「不擁有航母」的憲法解釋,計劃在年末公布的新《防衛大綱》草案中加入「引進防衛型航母」的條款,以加強島嶼防衛。此外,防衛省已完成改造日本「出雲」號輕航母的評估方案,以配合美國F-35B隱形戰機的引進。過去兩個月,日本國內已就如何改造「出雲」號、如何整合F-35B戰機和艦隊任務要求、如何培養海自的F-35B飛行員等實際問題展開討論。據稱,由於戰機載量有限,改造現有「出雲」號和「加賀」號輕航母可能只是初步措施,日方已開始考慮建造中型航母來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中國須慎思海軍擴充上限
崛起大國的海陸戰略選擇,是近年國際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曾在小布殊政府任職的美國日本通Michael Green在2017年末Pacific Affairs學刊的一篇書評中就這一問題比較戰前日本和當前中國。該文評論美國國家戰爭學院歷史學教授S.C.M.Paine的新著《日本帝國: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的大戰略》(The Japanese Empire: Grand Strategy from the Meiji Restoration to the Pacific War)。該著認為,1868年以後,日本贏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但卻輸掉日中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最大原因,是日本決策層誤將日本定位為海陸大國,放棄日本作為海權大國的優勢,導致日本在1930年後戰略資源錯配,對美作戰兵敗如山倒。Michael Green評析,根據這一歷史教訓,目前中國似乎正在重犯日本當年的戰略錯誤,忽視自身作為陸權大國的優勢,而錯把大量資源投向自己並不擅長的海軍,可能導致戰略透支。
當然,Michael Green本身並不熟悉中國,簡單地比較兩個時代的中日戰略選擇而忽視兩國的戰略文化差異,值得商榷。不過,出於民族自豪感和解決台灣問題的需要,中國國內近年的確出現不少聲音呼籲增加航母數量,推動中國邁向海陸複合型崛起大國。在目前中國大力推動帶有強烈陸權色彩的「一帶一路」的同時耗巨資擴充海軍,其上限何在,值得討論。
由於90%的石油進口是經海路運回本國,日本是一個對海上生命線極為敏感的海權大國。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擴充海軍,勢必會引來日本的強烈關注。如何避免中國崛起過程的非故意樹敵,值得慎重論證。
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2018/5/14
【明報專訊】一個陸權大國大力發展海軍,必然會引起海權大國的警惕。
4月下旬,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海上自衛隊發現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在結束南海閱兵後,出現在與那國島以南350公里的公海。報道引用海自消息稱,中國艦隊共8艘艦艇經巴士海峽北上,集結在台灣東部外海演練艦載機起降。日方自始至終派出艦艇密切監視。
中日關係自2017年秋以來呈回暖迹象,但日本對進出西南海域之中國海軍的監視,絲毫未有放鬆。2018年年初,中國093B「商」級核攻擊潛艇在釣魚島附近浮出水面並高調掛出紅旗。據稱,中國潛艇可能已具能力突破美軍在太平洋第一島鏈佈下的水下音響監聽陣列。面對中國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海上力量,日本究竟是如何解讀的呢?
日研判2030年中國海軍難超美
日本對於中國海軍的擔憂,可以追溯到2004年「漢」級攻擊潛艇闖入日本西南海域。近年來,日本國內相關海軍刊物幾乎每年刊出中國海軍特輯,並將之和海上自衛隊與美國第七艦隊戰力對比。總的來看,日方認為中國海軍近年擴充速度快,但戰力仍不及美國海軍。
對中國軍力發展極為熟悉的前日本駐中國使館武官小原凡司近期在日本《世界的艦船》撰文指出,中國日益活躍的海外經濟活動急需軍事保護,近年國產航空母艦和055型萬噸驅逐艦的快速建造,顯示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打造多個航母戰鬥群,以便在海外(特別是中東)遇事時快速展開。前海上自衛隊艦隊司令香田洋二則撰文指出,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對美國太平洋艦隊構成挑戰,但由於南海和東海都屬半閉鎖海域,容易被敵國封鎖,且中國在海外缺乏同盟國支援,中國海軍在2030年前後仍難與美國海軍匹敵。
面對中國海軍崛起,日本國內已開始謀劃對策。5月3日是憲法紀念日。日媒報道,自民黨正考慮突破「不擁有航母」的憲法解釋,計劃在年末公布的新《防衛大綱》草案中加入「引進防衛型航母」的條款,以加強島嶼防衛。此外,防衛省已完成改造日本「出雲」號輕航母的評估方案,以配合美國F-35B隱形戰機的引進。過去兩個月,日本國內已就如何改造「出雲」號、如何整合F-35B戰機和艦隊任務要求、如何培養海自的F-35B飛行員等實際問題展開討論。據稱,由於戰機載量有限,改造現有「出雲」號和「加賀」號輕航母可能只是初步措施,日方已開始考慮建造中型航母來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中國須慎思海軍擴充上限
崛起大國的海陸戰略選擇,是近年國際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曾在小布殊政府任職的美國日本通Michael Green在2017年末Pacific Affairs學刊的一篇書評中就這一問題比較戰前日本和當前中國。該文評論美國國家戰爭學院歷史學教授S.C.M.Paine的新著《日本帝國: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的大戰略》(The Japanese Empire: Grand Strategy from the Meiji Restoration to the Pacific War)。該著認為,1868年以後,日本贏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但卻輸掉日中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最大原因,是日本決策層誤將日本定位為海陸大國,放棄日本作為海權大國的優勢,導致日本在1930年後戰略資源錯配,對美作戰兵敗如山倒。Michael Green評析,根據這一歷史教訓,目前中國似乎正在重犯日本當年的戰略錯誤,忽視自身作為陸權大國的優勢,而錯把大量資源投向自己並不擅長的海軍,可能導致戰略透支。
當然,Michael Green本身並不熟悉中國,簡單地比較兩個時代的中日戰略選擇而忽視兩國的戰略文化差異,值得商榷。不過,出於民族自豪感和解決台灣問題的需要,中國國內近年的確出現不少聲音呼籲增加航母數量,推動中國邁向海陸複合型崛起大國。在目前中國大力推動帶有強烈陸權色彩的「一帶一路」的同時耗巨資擴充海軍,其上限何在,值得討論。
由於90%的石油進口是經海路運回本國,日本是一個對海上生命線極為敏感的海權大國。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擴充海軍,勢必會引來日本的強烈關注。如何避免中國崛起過程的非故意樹敵,值得慎重論證。
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