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6的文章

20160528-古德明:「攜帶」和「引起」;ABC

古德明:「攜帶」和「引起」;ABC 6:26 28/5/2016 問:Bring和bring about似乎都是「帶來」的意思,兩者用法有什麼分別? 答:Bring是「攜帶」,bring about則是「引起」,意思不同。Bring所說「攜帶」的事物,或具體,或抽象,例如:He brought me an umbrella/ the good news that Leung Si Wai was dead(他帶給我一把雨傘/好消息,說梁思懷死了)。Bring about所說「引起」的事物,則一般都是抽象的,例如:His death was brought about by an overdose of a hallucinatory drug called Flattery(他的死因,是過量服用一種叫「奉迎」的迷幻藥)。以上兩句,bring和bring about不可通用。 有時,同一句子,用bring或bring about文法上都可以,但含義有點不同,例如:Wars often bring about/ bring changes in all aspects of life。用bring about,是說「生活往往因戰爭而多方改變」;用bring,則是說「生活上多方的改變,往往隨戰爭而來」。 問:近日常見Anyone But CY這說法,意思當然是「任何人做行政長官都可以,但不要梁振英」。然則正確說法是不是Anyone But Not CY? 答:But可以解作「但」,也可解作「除卻」,例如:(1)I can forgive almost anyone, but not him(幾乎任何人我都可以寬恕,但不能寬恕他)。(2)I can forgive anyone but him(除了他,任何人我都可以寬恕)。Anyone But CY的but,就是「除卻」的意思,改為Anyone But Not CY,文法雖然沒有錯,但稍嫌累贅,也不能縮畧成為容易流傳的口號:ABC。 古德明 電郵 :appledailykoo@gmail.com

20160528-馮睎乾:楊絳先生的回信

馮睎乾:楊絳先生的回信 6:25 28/5/2016 楊絳先生回信和贈書(馮睎乾攝) 已多年沒重讀楊絳先生的書了,即使去年底探訪她前也沒有。但根據日記,本月十四日晚我看了半小時《雜憶與雜寫》──多年前打過一份暑期工,在中環三聯當校對,而《雜憶與雜寫》三聯初版正是我有份校的。我不知道為甚麼從架上抽出這散文集,只記得信手翻來都津津有味,看了半小時,趁作者聲音尚在腦中迴蕩,就把書往枕邊一擱,闔上眼睛入夢。零五年九月我有朝在羅馬旅館一覺醒來,心撲撲亂跳,只因鍾書先生剛在夢裏教我英文,一口牛津英語猶在耳邊。當時他已離世七年,從未夢見過他,自此也沒有。返港後,在書店見新出的《錢鍾書英文文集》,忙查看出版日子,果然是九月。羅馬一夢是預兆?九六年我乳臭未乾,大膽寫信給錢先生對《管錐編》提意見,還附上幾首劣詩請他指正。很快收到回信,署名「錢鍾書家屬」(後來知道不是楊先生或女兒錢瑗),告訴我錢先生已入醫院,沒有精力覆信。我聞訊後很難過,連寫三首七律寄給錢、楊兩位先生,以表慰問,其一是:「雲龍相逐兩騷人,願把文章謁後塵。早向書中嘗世味,豈從劫裏喪天真。待寧潭月微波影,洗出泥蓮異調身。今日維摩權示疾,明朝花鳥信精神。」此信寄出,楊先生竟親自覆信,她先客套地誇獎幾句,然後說:「待鍾書病愈呈吟誦,必稱賞也。」隨信還送我一本蓋了印章的《石語》。很多年後讀《我們仨》,方知那年錢瑗患上骨癌,楊先生正為照顧丈夫和愛女疲於奔命,當此百忙之際,竟然還回信給一個素未謀面的閒人?我稍一想像,即愧疚得無地自容,從此奉「珍惜別人光陰」為座右銘,再也不敢寫信打擾楊先生了。她逝世消息傳來時,我想起那夜心血來潮看《雜憶與雜寫》,不禁惘然。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60528-陶傑:情趣與善良皆是罪

陶傑:情趣與善良皆是罪 6:25 28/5/2016 楊絳的「我們仨」,記述英國留學的小資產階級情趣:「除了鍾書有病的時候,一頓早飯總是鍾書做給我吃。每晨一大茶甌的牛奶紅茶也成了他畢生戒不掉的嗜好。後來國內買不到立普登茶葉了,我們用三種上好的紅茶葉摻合在一起取代:滇紅取其香,湖紅取其苦,祁紅取其色。至今,我家裏還留着些沒用完的三合紅茶葉,還能喚起當年最快樂的日子。」 讀到此處,我喟嘆:如此生活,怎教得延安窰洞冒出來的毛澤東、江青、康生,及成千上萬的中國紅衛兵不仇恨。 讀「我們仨」的前卷,像看電影「鐵達尼號」許多優雅美麗的乘客絡繹來上船的前戲:心裏不禁呼叫,快回頭,這艘船可千萬不能上。讀「我們仨」,我心裏難免一直輕輕抽搐,一面看,一面叫這我們仨到了一九四九年,快點登上去台灣的船。 但是當年蔣先生只知營救中央研究院上的名單,錢鍾書夫婦後一輩,其時學藝尚未知名,沒有胡適陳寅恪這個程度,蔣先生滄海遺珠,因為未識光華。即使知道,南京派人來,這夫婦倆還年輕,想必也不會改換跑道。然而錢鍾書如果讀過狄更斯的「雙城記」,而且讀得通,是應該帶着十三歲的孩子離開的。 如果。但是人生沒有如果。於是一切都改變了。多年前有出版人熱心說,可以讓我去北京見錢鍾書。我說不見,因為錢氏夫婦不喜見生人,他們一生遭蒙三次浩劫:第一是五一年開始的「思想改造」,第二是「文革」,第三是「改革開放」沒完沒了的記者學生好事者登門求訪,錢楊是英國風格的人,珍視私隱和寧靜。我如果拿着一封信去敲門,即使人家勉強接待,即開門那一刻的煩厭,已經是罪過,即使坐下來十五分鐘之後,我可以改變他們的觀感,但開門之後那一刻,我不想承受,亦甚不忍。而且我想到郁達夫的詩句:「行經故館空嘶馬,病入新秋最憶君」。 錢楊的不幸,是降生在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時世。有一次我向英國朋友訴說瑞士的優種聖伯納犬,是如何給運到中國,遭到屠宰,成為中國人的釜中食物。那位英國朋友研究中國。然後話題扯到錢鍾書。「錢」這個姓,韋氏音譯為Chien,法文正是「犬」之意。我說:錢鍾書夫婦太優秀了,將他們折騰六十年的中國人太壞了──The charming Chiens taste too good for the Chinese。一陣大笑。我始略遺憾未能錢鍾書生前告訴他這句其實不太好笑的Pun。現在,更不必了。 陶傑 電郵 :mcwriter@...

20160528-王迪詩:最女人——現代職場搶手貨

王迪詩:最女人——現代職場搶手貨 6:26 28/5/2016   職場變幻莫測,以往一些所謂「優勢」今日可能已經好out。以前讀得書多,擁有專業人士資格就是贏家,但世界變了,今天誰人才是職場上的搶手貨?   先談一個職場奇葩。有個男仔讀書成績好差,會考得幾分,考不入大學。他寄了N封求職信,人家一見他學歷低,連面試都無謂浪費時間。他從小到大唯一的強項就是打架,有時因為不夠人打,便出口術拖延時間,頻頻做些假動作為自己製造機會脫身,久而久之,他練成了一雙飛毛腿,跑得特別快,在田徑場上屢創佳績,中學時贏了很多獎牌,不過依然入唔到大學。多次求職失敗之後,他試着把自己中學時代贏過學界田徑賽的威水史寫在履歷上,結果竟被三間大企業爭相羅致!   就連這傢伙的母親都感到莫名其妙。我個仔以前日日畀老師罰,成世人淨係識打交,有乜可能無端端有三間大公司爭住請佢?Well,有時還是阿媽最了解自己個仔。然而這個被全世界認定「輸在起跑線」的男孩,今天竟成了職場上的搶手貨,因為大企業需要他代表公司參加跑樓梯比賽,還有爬龍舟、毅行者、三項鐵人、馬拉松……企業為了品牌形象,很需要運動出色的員工,所以一見他是田徑好手馬上兩眼發光,情況就像名牌中學爭着收運動出色的學生。老老實實,難道你叫那些中年發福、日日坐冷氣房的阿叔去參賽?未瘀過咩?搞不好他們行三層樓梯就休克,還要麻煩別人call白車。   這位身懷「特別任務」的職員平日沒有太多工作要做,一年到晚都有比賽,公司會讓他在比賽前後幾星期去接受訓練,跟其他幾名男同事組隊參賽。是筍工嗎?兩睇啦。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拿不到金牌,你以為沒有壓力?他可以一直跑到六十歲退休嗎?過些時日公司會否另請更年輕力壯的「運動員工」?都是未知數啊。   剩女對經濟貢獻良多   再談另一類現代職場搶手貨—剩女。我聽過很多企業請人都特別喜歡請剩女,想想看,她們沒有拖拍,晚晚開OT都無所謂,大時大節都可以回來上班,尤其是情人節和平安夜,留在家裏獨守空房好淒慘,倒不如回公司吧。剩女沒有老公,沒有孩子,不會趕着五點收工回家監視菲傭,不會請假去照料子女。既然結婚無望,那就專心工作,儲多個錢在手吧!這是許多剩女的想法。事實上,敗犬對經濟貢獻良多,香港沒有特首也無甚影響,但沒有敗犬卻會經濟崩潰。情場失意,職場得意,天無絕人之路。   如果你實在怕做剩女怕得要...

20160523-程思傳:《戀上錯的人》:對不起,我愛自己

程思傳:《戀上錯的人》:對不起,我愛自己 6:33 23/5/2016 「一世人流流長,總會愛上幾個人渣。」幾年前,這句對白一出,旋即被視為金科玉律。霎時之間,戀上錯的人彷彿是大眾的共同回憶,立時想起了另一個誰。Maïwenn導演的《戀上錯的人》(Mon Roi)也是如此,在靜休的日子,她想起他。 甫開場,Tony(Emmanuelle Bercot)滑雪受傷,十字韌帶撕裂,被送往康復中心。若然忙碌時能以工作朋友以及其他事情堆滿生活,無法行動自如的日子,也就是被逼面對自己的時候。在醫治膝傷的同時,重新檢視這些年沒有正面看待的回憶,這是一趟名副其實的復康之旅。 Tony Georgio(Vincent Cassel)的故事,從相識以至分離,平凡得像每個人身邊的情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自能指出二人無法同偕白首的原因。女的知識分子,男的派對動物,出身不同,興趣不同,火花是剎那的衝動,還有在自己圈子難以覓得的刺激,憑著這一點,他們相愛。 電影以Tony的角度審視她與Georgio之間的問題,見證著她如何從投入與甜蜜轉為無限的拉扯與瀕臨崩潰的邊緣。如果相愛的一刻是盲目,婚後是睜開雙眼的開始。當一句「我愛你」不再是空泛的甜言蜜語,而是附帶責任的諾言,其中一方未能適應身份的轉換,簡單的忽略對對方的需要視而不見,象徵著這段關係漸漸由濃轉淡。 很多人以為兩個人只要愛對方,就能走在一起,現實卻不是如此。不需要第三者,不需要不愛你,僅是一方過於自我中心,足以摧毀一段關係。當Tony 投入在婚後的生活,期望孩子出生的時候,Georgio寧願花時間照顧為他自殺的前度,甚至美其名不想與Tony爭吵而遷出,而這種隨意甚至隨著時間愈來愈明顯。不消多久,二人愈見不同步,關係變質,一個逃避,一個追逐;一個任意,一個跟從,來來回回,斷斷續續;而孩子出生以後,情況沒有改變。Georgio的反覆凌駕在Tony的需要上,二人從戀人的關係逐漸回應戲名 Mon Roi(我的國王),一種君王與臣僕的關係。 世界上,沒有無了期的追逐,總有一天心力耗盡,這是終局的開端。當Tony離開了與他糾纏的場景,認識新的朋友,她發現平日的狹隘。原來她還有很多可能性──她依舊能有自己的圈子,投入在沒有他的圈子中。 從十字韌帶撕裂談到內心傷痛,從我愛你談到對不起,正如很多人的經歷,眼淚以外,有更多的回憶...

20160527-馮強:《朋友與敵人》

馮強:《朋友與敵人》 2016年05月27日 《朋友與敵人》(Friend and Foe)(註1)這本錄音書(audiobook)由Adam D. Galinsky和Maurice E. Schweitzer 兩位(註2)撰寫, 在2015年9月由美國HighBridge Company出版社發行,最近獲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Amazon.com)評為商業書(生活技巧)類最佳10本書本之一。這本錄音書共長9小時。 作者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人合作或競爭(註3)。如果我們可以在兩者中取得平衡(註4),我們的表現便會出色。我們可以取得優勢如果我們盡力去表示我們是公平的,寬宏大量的和具有同情心的(註5)。向人道歉(註6)是很重要的武器,因為人家會認為你誠懇,他們會信任你多些。當對手有以下這些舉動時你要提高警覺(註7)。(1)他的行為有異(註8)。(2)他企圖找出路(註9)。(3)他讓步太多(註10)。(4)他講的和他的身體語言不一致(註11)。 注釋:(註1)書的全名是[Friend and Foe: When to Cooperate, When to Compete, and How to Succeed at Both] 。(註2)兩位作者Adam D. Galinsky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Maurice E. Schweitzer是美國Wharton學院教授。(註3)合作或競爭=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註4)平衡=balance。(註5)公平的,寬宏大量的和具有同情心的=fair or generous or sympathetic。(註6)道歉=apologize or saying sorry。(註7)提高警覺=Raise your guard。(註8)行為有異=Inappropriate behavior。(註9)找出路=Running for the exit。(註10)讓步太多=Overcompensating。(註11)講的和他的身體語言不一致=Mismatch between words and body language。 香港樹仁大學客座教授;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講座教授 email: deanfungenglish@gmail.com

20160527-林道群:楊絳先生

林道群:楊絳先生 6:10 27/5/2016 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為楊絳先生印書,但只去看過她和錢鍾書先生一次。 那是一九八八年,剛出來做出版,楊先生的小說《洗澡》完稿後,交董秀玉帶了來香港,因書中影射了社科院的人,要先在香港出版印行。那時香港三聯還出版了《將飲茶》《幹校六記》(英譯本,中文版最早由廣角鏡出版)等等,董秀玉讓我帶上稿費跟她去三里河,用意當然是滿足一下我這個崇拜者求見兩位高人的願望。那時候想見高人的實在太多,但幾乎都會碰釘子,因為錢先生一直都踐履着他的名言,說的是距小說出版的幾十年後,《圍城》名聲大噪,記者紛紛要求面訪,錢先生不勝其擾之餘,說:愛吃雞蛋,何必非要看下蛋的老母雞呢。 三里河錢家,就是《我們仨》裏寫到、我們後來在照片中都看到的模樣,牆上掛的好像是王文治臨米南宮的書軸:「滁天下佳山水,且少過客。足稱高懷,但恐賜環在邇,不能久彼遊也。」客廳只有一排不高的書櫃,玻璃書櫃裏面都是綫裝書和文房四寶,書櫃上層是一排厚厚的外文書和辭典,有新有舊,但並不多,我們都聽說過,錢先生讀借回來的書,不喜藏書。有一張寫字枱,枱面右邊是一大堆拆過看過的來信,墨硯未乾,錢先生說這一大堆都是揀選出來需要回覆的,搖頭苦笑說每天覆信任務愈來愈繁重苦不堪言。 那天顯然因為董秀玉是自己人,完全是在家裏的感覺,錢先生談笑風生、妙語連珠,可惜我是時實在太嫩太笨,很多都跟不上聽不懂。就連說到新近的人和事也不全明白,比如說,不知怎麼說到費孝通,錢先生大大的揶揄一番,還說到了清華時期費怎麼追求楊絳的陳年舊事,而我是很後來才知道這裏箇中微妙的;又比如說,錢評點我們同樣尊敬的李澤厚和他的《美的歷程》,嘻笑用兵,當時覺得有點太不留情面的;而對當時風風火火的文化流派(譬如「走向未來」、「文化:中國與世界」、「中國文化書院」等等),雖然我們手腳並用介紹,錢先生像姜太公,微微笑着不動於衷,始終未置一詞。至於我們應該跟哪些學者約稿,組譯些什麼書,錢先生更是搖手謙說自己早已不過問世事,記得後來只輕描淡寫的說,他剛讀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榜Allan Bloom的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有點意思。建議我們找人翻譯出來出個中文版。 我們纏着要稿不放,錢先生招架不住,遂推楊先生出來,說楊先生剛寫好的《花花兒》好,錢先生更抄錄了幾首《槐聚詩存》,說是內容跟《...

20160527-陶傑:壁立千仞

陶傑:壁立千仞 6:10 27/5/2016 楊絳先生逝世,民國的星空長廊,最後的一盞燈熄滅了。 楊絳的才情與老公錢鍾書不同。楊絳是明可鑑影的一泓心湖,錢鍾書是深不湛探的智海。看楊絳的「我們仨」,其中佐證了錢鍾書的性格輪廓,錢氏的學問瀾濤千尺,楊先生的文筆卻波紋不驚,然而夫婦卻大半生活在一個公廁一樣的社會環境,活成一對潔淨生甘的樟腦丸,人生在世,錯配的時空很多,即使蘇東坡遇上文字獄,畢竟活在北宋,錢氏夫婦不是,這才是最大的遺憾。 「幹校六記」還原夫妻倆高貴的靈魂於齷齪的處境,有點像電影「芙蓉鎭」裏姜文與劉曉波在被批鬥的日子持掃帚跳舞自娛。有人喜歡這樣的「怨而不怒」,但是如果知識份子個個都是逆來順受的這樣子,卻是沒有得救的。「我們仨」紀錄三十年代新婚夫妻剛來到牛津那段歲月,剛安頓下來就聽到英王佐治逝世消息,接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人文風景的蒼茫:然後是愛德華繼位,復與美國寡婦辛普遜夫人私奔。此時錢氏夫婦卻修業完畢歸國。歐戰凶雲密佈,而這一頭淞滬陷落,金甌傾缺,一塊小小的拼圖嵌入在如此巨闊紛擾的大畫面,有如鏡頭拉開再拉開,一對夫婦提着皮包上了船,兵荒馬亂都見天地烽煙。 「我們仨」有意經營三父女在一個亂世裏如何掙扎着過小日子,有如四周都是海難的呼救,漂零着的一板木筏。讀者只求他們能掙扎到彼岸,結果天可憐見,總算苦海淒渡,有驚無險,只是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白頭人送別早逝的女兒之後:「鍾書逃跑了,我也想逃跑,只是不知該逃到哪裏。」確實是無處可逃的時代:街坊的紅色大媽搖着扇子坐在巷口,喧哄的愚眾索取簽名、訪問、合照,則圍哄在門外。她說:我死了只要不成為新聞就好。一世紀纏綿的詩書浮過血海,最終卻無以擁有一夜的清靜。 竟然活到了一百○四歲,是上天的垂憐還是懲罰?此時千山沉默,萬壑幽存,一切不須言語,只無怨無淚,無憂無怖,如此世道,如此江山。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527-渾水:配股的數字遊戲

渾水:配股的數字遊戲 2016年05月27日 圖為立基首季業績報告。 友報記者C跟我情同姊弟,更重要是她的男朋友妙手仁心,醫好了我的腰傷,令我重振雄風,因此當她問我技術性問題時,我也一定盡力回答。她問及了「神奇股」立基工程(8369)的問題,那我當作案例順道解答一下。 立基工程今個星期單日暴升,然後又收窄了所有升幅,單日高低波幅超過八成。因為當日公布了控股股東配售24%股份,相信炒作跟這個配售動作是有點關係,因為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個配售舉動應該如何演繹,我心中有答案,但不會多說,畢竟這是傳媒眼中的「神奇股」嘛,反而想探討一些數字原理。 這兒可以參考《上市規則》第10.07(1)條、《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3.16(1)(a)及13.16(2)條規定,由於條文太過冗長,所以我把當中的精神簡單講出來就是了。一般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都要遵守半年的禁售期;半年之後,控股股東可以逐步減持股份,只要不會影響到控股股東的地位就無問題了。一年之後,就可以完全解封,自由賣股,完全不受影響。 立基工程在去年9月上市,現在已經上市超過半年,換言之根據相關條文,控股股東可以減持,只要不影響控股地位就是了。絕對的控股地位超過50%,因為只要你持有股份過半,理論上你已經掌握了公司大部分要投票的決定。 立基工程控股股東本身持有75%股份,其他的持股都是公眾流通量。今次配售了24%股份後,還剩下51%,變相沒有影響到控股權,控股股東是跟足相關條例脫手。 另一個問題是:既然超過50%就是絕對控股權,為甚麼不持有50.01%,然後更進取地把24.99%的股份配售出去,賺多0.99%的錢? 那是因為這會搵自己笨,如果把數字拿捏得太盡,配售的數字就不夠完整,很容易會有碎股。碎股一般比較難以在市場上交易,這是找承配人的麻煩,也令到交易成本大增,無人肯硬食不整齊的零散股票。所以一切正如《風雲》所講:「話不可以說盡、勢不可以道盡」數也不可以算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作者為九十後財經傳媒人、粗讀經濟學的偽文青  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20160527-關焯照:文化與環保,香港經濟新引擎

關焯照:文化與環保,香港經濟新引擎 6:10 27/5/2016 ■香港電影業過往有「東方荷李活」之稱。資料圖片 香港首季經濟按年計增長0.8%,反映本地經濟放緩繼續加快,第二季可能較第一季更差,極有可能出現零增長。即使政府增加開支,但由於市民預期短期內本地經濟將會持續轉差,其消費開支只會繼續受壓,令經濟增長變得舉步維艱。 香港經濟不只短期展望頗悲觀,中長期發展更令人憂慮。除了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香港的產業發展也是相當不理想。在過去十多二十年,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是來自四大支柱行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在2005至2014年,四大支柱行業的總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介乎56.4至60.3%,雖然相對穩定,但從細分項目的變化來看,部份支柱行業已出現危機,會影響香港的中長期經濟發展。 首先,近年貿易及物流的表現明顯轉弱。在2005年,這行業的增加價值佔GDP的比重高達28.5%,但在2014年,其比重已下降至23.4%,反映香港的進出口貿易和貨運及倉庫服務均表現疲弱,而這趨勢看來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戲劇性的好轉。 此外,近兩季的訪港內地旅客人次出現顯著跌幅,反映香港旅遊業已進入嚴冬期,加上內地旅客消費中檔化,令旅遊相關行業,如零售和住宿,均受到巨大的衝擊。由於訪港內地旅客佔總旅客超過七成,即使政府改變旅遊策略,努力爭取更多非內地旅客訪港,但要在未來幾年扭轉這困局是絕對不容易。 香港回歸中國超過18年,兩地的經濟融合也變得越來越緊密,但經濟融合並不代表香港沒有能力發展本地產業。無奈,現屆政府並沒有加大力度,推動優勢產業例如文化及創意產業和環保產業,令致香港缺乏新的經濟引擎,帶動香港經濟再次起飛。 政策失誤致錯失發展機會 筆者一向堅持特區政府應該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這產業是包括以下11個界別:(1)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2)文化教育及圖書館、檔案保存和博物館服務;(3)表演藝術;(4)電影及錄像和音樂;(5)電視及電台;(6)出版;(7)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8)設計;(9)建築;(10)廣告;和(11)娛樂服務。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2014年的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佔GDP的5%,較2013年低0.1%。這結果絕對令人失望,尤其是這產業佔GDP比重由2008年的3.9%輾轉上升至201...

20160527-馮睎乾 :楊絳「先生」與《圍城》金句

馮睎乾 :楊絳「先生」與《圍城》金句 6:10 27/5/2016 楊絳先生前日逝世,終於同丈夫女兒在彼岸團聚,在她也許是件樂事,但喜歡她的讀者,如我,總難免傷感。上周在專欄偶然提及她,尊稱她為「先生」,有人以為乃手民之誤,想起十年前我寫「楊先生」亦遭質疑,此問題擾攘多年,似有必要清楚解釋一次。 不分男女的「先生」,除用來稱呼「老師」,還可作尊稱用,但要符合三個條件:年紀大、德行高、學養深。這用法由來已久,散見古書注疏,如「學士年長者」(《孟子.告子下》趙岐注)、「長者有德者稱」(姚宏本《戰國策.衞策》注)、「學人之通稱」(《文選.三都賦序》李善注)、「年德俱高,又教道於物者」(《禮記正義.曲禮上》疏引崔靈恩語)等。這稱謂看似平凡,實則古色古香,但也只有如楊先生這種人物才配得上。 另外有件事不吐不快。某網媒報導楊先生逝世,竟劈頭引用錢先生名句「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接着還自作聰明解釋:「這句來自《圍城》一書的名言,其實由作者錢鍾書之妻楊絳所寫。」引不出一句楊先生的話無所謂,何必濫竽充數?結果還要張冠李戴,真令人氣憤。任何《圍城》讀者都知道,這金句源自法國諺語,小說中蘇文紈說:「法國也有這麼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orte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稍作查證,就知道是指這句法國諺語:Le mariage est une forteresse assiégée, ceux qui sont dehors veulent y entrer, ceux qui sont dedans veulent en sortir。楊先生是一流散文家和翻譯家,在四十年代比丈夫更早成名,她本身自有光華,不必像月亮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60527-月巴氏 :東方不敗,令我做了一個決定。

月巴氏 :東方不敗,令我做了一個決定。 2016年05月27日 塵世間有冇人因為太沉迷武俠電影搞到走去讀歷史?有。武俠片狂潮下,林青霞得天獨厚的英氣靚樣,做女俠,啱數。除了關德興,暫時只有李連杰演繹的黃飛鴻最深入民心。許冠傑演到令狐沖那種從容和hea。甚麼是設計?請看《笑傲江湖》海報。靚過晒近10年所有香港電影海報。甚麼是氣勢?請看《黃飛鴻》海報。戲名+導演名+雲海+黃飛鴻剪影,enough。 1.那個人,是我。 2.1990年《笑傲江湖》。我租LD睇。自小沉迷技擊打鬥的我,睇慣拳拳到肉,對《笑傲江湖》那種對武功的展示感到好新鮮——真正武功高強人士,不滯於物,殺人用的是內勁劍氣,擲葉飛花傷人立死……而最重要還是一眾高手都識得反地心吸力地飛來飛去飛上飛落(但連夜趕路時依然堅持騎馬)。如果八十年代港產城市動作片給我看見的是拳拳到肉的「重」,《笑傲江湖》給我睇到的是,「輕」。 3.生命中不能感受的輕。畢竟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會吊威也。借助威也,程小東呈現了一個奇想天開的武俠世界——吊威也當然不是由他發明,只是他用得太出神入化。早在1983年《生死決》他已經示範了一次,最後劉松仁、徐少強懸崖決戰,二人(在吊住威也的情況下)做出了不少只有真正高手才能使出的劍招。 4.《笑傲江湖》好睇,但仲未掀起一片古裝武俠片熱潮,真正令片商爭住拍古裝片的是續集《東方不敗》。同《笑傲江湖》一樣,《東方不敗》只是攞了原著中的人物和部分情節,然後,勁改——但唔緊要,我從來都將原著和改編分開睇,如果下下都用原著角度審視一齣改編電影,好辛苦好無謂啫。 5.事實是《東方不敗》真的好好睇——我指的「好好睇」集中在武打場面和林青霞的演繹。應該是budget多了,打戲比《笑傲江湖》更大場面,除了中原劍客,仲加埋扶桑忍者(其實程小東在《生死決》已有加入忍者),不論中日武功,同樣威也搞掂,這就是想像力的表現。咁當然,如果沒有了林青霞的東方不敗,齣戲可能依然好睇,但肯定冇咁好睇——由仲係男兒身的一臉英氣,到自宮後的百般嬌媚,都被林青霞完美演繹了,我甚至認為,這是香港電影史上一次最成功的選角。但我一直堅持,許冠傑才是演令狐沖的首選,李連杰演不到那種懶理江湖事的hea。 6.李連杰演黃飛鴻才啱數。好記得,1991年唔知邊一日,我在旺角百老匯大堂,望見不日上映燈箱貼住一張海報——磅礴雲海下,站著一條...

20160527-陳曉蕾:【綠是彩色】少年滋味,中年焦慮

陳曉蕾:【綠是彩色】少年滋味,中年焦慮 6:10 27/5/2016 「如果可以日日和好朋友一齊,仲可以唱歌、環遊世界,死而無憾!」風紀隊長說完眼泛淚光,她剛演出音樂劇,自覺是最後一次了。「我不知道會否有一生可以堅信的理念。」少年喜歡唱歌、喜歡哲學,和同學打成一片但似乎又格格不入。「人生應該是自由的,所以一點點自由也好,就會令人很放鬆、好開心。」十歲的妹妹一臉認真地說。 導演張經緯的紀錄片新作《少年滋味》拍攝九位十歲到二十四歲的青少年,難得地坦白,生活難以理解,夢想不敢多說,而壓力隱約都來自身旁的媽媽:迫著學琴練唱歌、指定以後要做醫生、千辛萬苦也要移民來港……少年滋味背後,無時無刻透露出香港中年的焦慮和憂心。 Selina投訴練琴做功課冇得休息,媽媽不以為然,「細路仔係咁啦,不然怎樣?」紀錄片公映,媽媽看了兩次,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細個好簡單,讀完書就返工,沒什麼學,也沒多想什麼。現在的細路有理想,但這些理想又不一定做到。」聽到少年這麼多想法,會改變少少嗎?「應該唔會。」媽媽望著Selina說:「我發覺其他人更努力,要更努力!」 「我其實覺得這些媽媽是迷茫的,困惑的。」導演張經緯形容音樂「好變態」,只容得下少年得志,家人亦被迫催谷。張經緯十一歲學大提琴,自覺已經太遲,偶像馬友友四歲學琴,但竟然到了四十九歲才真心喜歡。「幾悲哀,馬友友喎!」張經緯激動得逐字把馬友友的電視訪問稿寫出來:馬友友在「虎爸」操練下拉得一手好琴,彈得好惟有繼續,他不覺得自己有選擇,直到接近五十歲,才發現可以透過音樂了解人性,“finally I was happy. It took a long time.” 張經緯慶幸父母並不強迫他做任何事,媽媽是幼稚園老師,一直給他很大自由,「媽媽曾經開口想我做醫生,因為她很怕看醫生,如果兒子是醫生就不用怕,但我沒聽!」他在家裡並不頑皮,但學校操行一塌糊塗,「媽媽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在學校會這樣,老師講東,我一定講西,媽媽整天說:『如果這個世界個個都像你,就好麻煩!』」因為學校太悶,他才去音統處學大提琴。 考入演藝學院音樂系、全職加入香港小交響樂團、二十六歲到美國紐約進修音樂,卻又轉讀哲學和電影。「我讀什麼媽媽都沒有『詐型』。我盡量不問她拿錢,但有時真的開口,她馬上就寄,什麼都不問。她其實是困難的,但東拉西扯七拼八湊也供我留學。」 二千年...

20160527-素黑:丈夫是否懂分寸

素黑:丈夫是否懂分寸 2016年05月27日 她的丈夫對她很好,不過有一種行為經常令她不安,但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她因而受害。事情是,她的丈夫有個紅顏知己,那女生常賴著他,明知他已婚,還是經常打電話給他甚麼都聊上,像在拍拖一樣,毫不避諱。為此她感到很不高興。雖然不算是嫉妒心強的女人,但看到丈夫對另一個女人如此親密,總是不安的,但又不好說他甚麼,像管他交友的自由。 有晚他接到她的電話,她正和誰吵著,不知是他主動要過去還是她要求他去幫手,他竟立刻穿衣趕過去,陪她到半夜送完她回家後才回來。他說把她當男性朋友對待,他對哪個朋友都是如此對待,可妻子心裡還是難受。 這個丈夫應該正視妻子難受的問題,因為她的不安很合情理。即使說他可能真的待對方是男性朋友,但也應學懂尊重妻子的感受。畢竟已婚的人,不論男女,和異性相處時也應先以伴侶的感受出發,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令另一方表錯情、生遐想。其實只要角色互換想想,假如外出見男性朋友、頻密地和男性朋友聊天的是妻子,他也可能會感到不安或亂想,將心比心。 兩性之間,不用處處要根要據才講得過去。感受是直接的,而最好的交流便是坦誠,懂得分輕重,有分寸。交朋友自由,更重要的是應婚前和伴侶談好,或者是否能和伴侶一起去見朋友?說到底,夫妻之間需要的不是公平、對錯或操控,而是重視對方的合理感受。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527-李李怡:石破天驚的一句話

李怡:石破天驚的一句話 6:09 27/5/2016 ■81年六中全會將毛的錯誤形容為「終究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 1976年文革結束,將近5年後的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才基本清除了文革派在中央的勢力,由胡耀邦接替文革上台的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並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定性為「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被反動集團(林彪集團和江青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那年七月我給儒學大師徐復觀電話,徐老當時已患胃癌,在美國休養治療,我邀請他就中共關於文革的決議寫一篇文章,當然以他的健康許可為前提。他爽快答應了。寫來文章中有一句說,六中全會以神來之筆,對毛的錯誤創造出「終究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這樣「石破天驚的一句話」,徐復觀說:「假定把這句話理解為毛澤東一貫地錯誤,是與馬列主義有必然性的關係,則這句話可為歷史作證,而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歷史的『笑話』。」 至今又過去35年了,中共的種種發展證明了徐老的洞見。 這句話顯示,中共是如何看待發動文革的領導者的「錯誤」呢?原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終究」會犯的錯誤。也就是說,毛的一貫錯誤就因為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錯誤與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必然性關係」,竟由中共自己的決議文承認了。徐老叫人千萬不要把這句話當笑話,因為這句話「可為歷史作證」,不僅是文革及以前的歷史,而且是文革後的歷史:所有「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繼承者,都與錯誤有「必然性關係」,也必然對國家民族社會造成相似或更深遠的禍害。 馬列主義在實踐上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實際上是暴力革命成功者以階級鬥爭為名,對社會各階層作暴力的強制性的統治。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明白推翻普世關於國家的觀念,直接承認國家就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因此,「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及其繼承者,統治國家不是追求國泰民安,而是要實行「階級壓迫」,口頭上是由無產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實際上真正的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在這種專政國家是無權的,打江山的共產黨自封為無產階級先鋒隊,即由這個先鋒隊對社會上所有不依從、不馴服或想爭取自身應有權利者的專政。 在追求平等的口號下產生特權,即「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正是從中共建政、到文革、到文革後一脈相承並越演越烈的社會情狀。 文...

201650527-王維基:不要想着贏,要想不能輸

王維基:不要想着贏,要想不能輸 27/05/2016 【晴報專欄】午夜夢迴,突然想起兩年多前看過的一部電影《KANO》。電影的主題是改編自發生在1931年日治時期的故事,嘉義農林學校的棒球代表隊由日本人、漢人和台灣原住民組成,他們從未贏過一場比賽,但新教練給他們的目標是——要打進日本最著名的全國高中棒球聯賽,進軍甲子園球場。那個地方的練習場簡陋不堪,隊員每天穿過街市和農田練跑時,都會被村民恥笑他們的「甲子園夢想」;而教練對隊員講得最多的說話是:「不要想着贏,要想不能輸」。 當時的嘉義是一個農村,莫說是打棒球,就連讀書都得不到鼓勵。有一位農業科的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會用種植的經驗去鼓勵學生:怎樣才能種出又大又香的木瓜呢?原來他在大部分的木瓜樹近根部的地方打入一根大鐵釘,木瓜樹以為自己快要死了,於是拼命生存,結果長出特別大的果實;結果,那些沒有打入大鐵釘的木瓜樹因為如此,都拼命結出果實。 很多時候,社會的歷練令我們做事變得計算,有勝算才會做某些事;又或者,我們都缺乏危機意識,低估了某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沒有留意我們的社會將會發展至一個甚麼地步。

20160526-練乙錚:越印聯美有利台灣.要K有K.大陸科技No.1

練乙錚:越印聯美有利台灣.要K有K.大陸科技No.1 6:32 26/5/2016 港大民研計劃調查顯示,香港巿民對中港兩地政府的好感淨值都跌至1997年以來新低,反感比例則比半年前大增,所有變化幅度都在10個百分點左右,情況好比血山崩。導致這個敗象的元兇,筆者認為一就是「李波事件」,二就是「行李門」。京港當權派可以繼續「不信邪」、「不理邪」,那麼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沒有民意支持的政府的賣相。 一、美國得心應手 美國總統奧巴馬本周訪問越南,雙方都有大動作。先是越南向波音公司發出一張價值113億美元的訂單,購買100架中型的第四代737 MAX 200。買方是越捷航空(VietJet Air),越南的首間私營航空公司(素以性感空姐作招徠、在飛機機身上髹上她們向你吹飛吻的那家);但很明顯,在越南這種一黨專政的國家裏,如此大手筆的「私人」買賣,沒有河內當局的首肯甚或意旨,根本不可能。 跟着,便是奧巴馬代表美國政府宣布全面撤銷自1984年以來對越南的一刀切軍售禁制,改為逐次審批越方提出的理論上無內容限制的售武要求;以往一直是對越售武絆腳石的越南人權問題,降格成為審批時的考慮因素之一。兩年前,奧巴馬政府已經做出部分撤禁,容許對越輸出小額武器,包括輕型護漁海巡船等。 上周,美國眾議院通過了與印度建立策略夥伴聯盟的議案;如果相同的議案在參議院也通得過,美印之間的戰略關係和武器交易都會大幅提升。2004年,美國向印度出售武器總值是30億美元;10年之後的2014年,這個數字已升至140億美元。很明顯,美國同步發展與越、印的雙邊關係,令一些其他國家感到不安,其中一個是俄羅斯。 幾十年來,越南和印度都是以購買俄國武器為主的國家;這個狀況不一定會很快轉變,但肯定會立刻加強兩國向俄國購武時的議價能力,間接提升兩國的國防力量。俄國《真理報》英文網站周二刊出一篇文章Russiaunexpectedly loses India and Vietnam,就印、越兩國即將成為美國的「北約以外的盟國」敲響警鐘;俄羅斯的武器生意會受嚴重打擊,其在亞洲的戰略地位發展也會遭遇逆風【註1】。 不過,美國這兩個外交動作的主要針對對象,明顯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真理報》的文章清楚提到這點。的確,為對付中國在南海和印度洋不斷加強的軍事活動,美國拉攏印、越,目的是能夠與「第一島鏈」上的...

20160526-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 :又中又英——This is overkill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This is overkill 6:24 26/5/2016         I recently heard a song called Colours by the 1960s singer Donovan. The lyrics (words of a song) started with this line: “Yellow is the colour of my true love’s hair”. Actually, yellow is one of the colours I dislike most. I also dislike brown. I steer clear of yellow or brown shirts and ties but I do have brown shoes. To steer clear of something means to avoid something. I steer clear of eating chicken feet because the taste makes me want to puke (vomit, throw up). Even looking at chicken feet sometimes makes me want to puke. My favourite colour is purple. I also like lavender, blue and pink. Lavender is the same colour as a flower with the same name.   I have lavender, purple, blue, and pink shirts and ties. My suits are blue, black and grey (gray in American English). I don’t dare wear pink, purple, or lavender suits! People would stare at me if I wore a pink suit. Also, I don’t think my boss ...

20160526-陶傑:帶着娼炮,一路走好

陶傑:帶着娼炮,一路走好 6:22 26/5/2016 「一帶一路論壇」剛開完,愛國政黨律師帶隊的訪京團即爆發「一帶一路北京夜店娼炮團」風波,還用Selfie與小姐擁照現世,為習總「一帶一路」增添了人性化、尤其是男人天生喜好的人性內容。 習總下令一帶一路,愛國人士如果要考察,看清地圖,應該是外向南中國海和印度洋走,而不是又去東莞或北京。 即使找女人,避開伊斯蘭的印尼婆羅洲,一帶一路上的大溪地、斐濟的土女也不錯,膚色黑一點,但肉質天然古樸,腰肥肩厚,有異國風情,一百年前吸引過法國印象派藝術大師哥更。嘴巴上講「走出去」,不知是祖國懷抱對愛國愛港的體味吸引力更大,還是中國人畢竟缺乏外向冒險精神。 去北京,夜晚不一定都要唱K。愛國愛港人士常常說,香港應該引入中央電視台節目,提升香港品味。在北京,夜間我喜歡留在酒店看中央台。中央台有藝術鑒賞台、大陸風光紀錄片、歷史檔案清談、戲曲,英文台的第九頻道比香港水準高。呼籲香港年輕人多看中央台,自己去了大陸晚上卻嫖妓,愛國人士將子女送英國讀書,已經很不對,一帶一路也不忘在北京找小姐,一切是那麼虛假,怎怪得香港人厭惡中國連同三千年文化? 卡拉OK是很嘈吵的地方,素不相識的河南湖南小姐,化妝衣着皆庸俗,擠坐過來挨偎碰擦,講一些你明知是胡扯的溫柔話,在大陸,聽假話還不夠嗎? 這些都是大陸貪官、民企老闆、土豪大亨,另加香港廠佬和貨櫃車司機的品味水準。香港的愛國民建聯律師訪問團,不論品味如何是中國人,畢竟那個律師執照是在英治時代修讀來的,考的律師資格也是英國認可,因為香港一國兩制,行英式的法治精神。英國牛津劍橋教出來的知識分子,不是不喜歡美女,偶或也愛男色,但小資產階級的文化薰陶,必定厭惡改革開放中國大江南北的卡拉OK貴賓廳色情文化。因為一個媽咪,帶着一隊整過容、裝着胸墊、濃妝的夜總會小姐走進來,呼喚着號碼,叫她坐下替客人剝切蜜瓜餵到嘴邊,受過英式教育的人是無法接受的。 「一帶一路」搞成了一張長沙發上的半床春色,這不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原意。那麼香港特區政府花錢搭的論壇又是什麼樣的雞棚,看着梁特那副皮肉半笑的臉孔,你明白的。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526-盧峯︰敬悼楊絳先生和那些年的讀書人

盧峯︰敬悼楊絳先生和那些年的讀書人 6:23 26/5/2016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寫下了這幾句教人心痛不已的話:「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到昨天,楊絳先生的漫長孤寂與等待終於過去,她跟隨錢鍾書先生及女兒的腳步走了,失散的「我們仨」也許在某個時空重聚了。 淡泊功名專注做學問 楊絳先生過世,中共姓黨的官媒免不了把消息利用一番,捧為「國寶」不在話下,也許還會大書特書她及錢鍾書先生如何堅持留在國內,如何努力保存、發揚中華文化。楊絳先生自然當得起「國寶」這兩個字,只是她夫婦倆向來淡泊功名利祿,官府或官媒稱呼她甚麼,不稱呼她甚麼,楊絳先生都不會在乎。她楊絳還是楊絳,還是那個專注做學問、寫作、繙譯、照顧鍾書先生的人,還是一個愛讀書愛研究而不求聞達的讀書人。 看楊絳先生的散文及小說是寫意的事,既有詩經的溫柔敦厚,也有英國式的含蓄幽默;文字總是那樣瀟灑,那樣舉重若輕。即使書寫身逢橫逆的時刻也不帶半點怨恨,總是坦然無悔。還記得《隱身衣》這篇小品,楊絳先生說到顯赫與卑微這回事。她沒嘮叨說大道理,倒輕輕嘲了一下強出頭偏要做「人上人」的傢伙:「猴子爬得愈高,尾部又禿又紅的醜相就愈加顯露;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着『皇帝的新衣』,卻忙不迭地爭脫『隱身衣』(卑微),出乖露醜……」。她又說,不少人包括科幻作家如HG Wells愛設想「隱身衣」這樣的法寶,好讓人神出鬼沒,愛放肆淘氣以至行陰險的事就可以。誰不知「隱身衣」在凡間其實早就存在,它的名字叫「卑微」。穿上以後人家就「視而不見,見而無睹」,只是人人對這「隱身衣」避之惟恐不及而已。 可在中共專政下,知識分子或讀書人成了反動學術權威、「臭老九」,被關進「牛棚」的進「牛棚」,下放農村、工廠再教育的更是多不勝數,楊絳先生、鍾書先生也不例外。那個時候的她倆只怕連「卑微」這件隱身衣也沒辦法穿,想避人注意安心讀書做學問也不可能,只能戴着「牛鬼蛇神」的高帽遊街示眾。 保住淡泊明志與腰板 楊絳先生作品中最多人讀過的大概要數《洗澡》及《幹校六記》等名著。清朝沈三白(沈復)先生寫下《浮生六記》,說的是乾隆嘉慶年代讀書人的生活趣味與坎坷點滴。楊絳先生寫《幹校六記》的時候大概也把沈三白這幾乎散失的名著放在心上。只是,中共幹...

20160526-馮睎乾:用自己的方式跑步

馮睎乾:用自己的方式跑步 6:22 26/5/2016 看新聞,有人每朝由沙田車公廟跑到觀塘上班,全程十四公里,上山下坡,風雨不改,令我非常佩服。很多人秒秒鐘幾百萬上落,總抽不出時間做運動,但我年紀越大,越明白一個道理:不能因為忙而不做運動,反而因為忙,才更要做運動,事關身體不好,就沒能力再忙下去。《淮南子》有句名言:「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做運動亦是如此。 前陣子臉友問我怎樣可以過目不忘──這問題很怪,對吧?──我沒有秘訣,只建議他多跑步。科學家曾拿老鼠做實驗,發現受過長跑訓練的老鼠,腦部海馬區的神經元會增加(海馬區掌管記憶和學習);人和老鼠雖有不同,但跑步對我們腦力大概也是有裨益的。我雖不能日跑十四公里,也盡可能每星期跑兩三次步;每次跑步,我都會在腦中背書。 有這個習慣,是源於幾年前看到Samuele Marcora的跑步理論。Marcora是班格爾大學的生理學教授,他從另類的心理角度解釋體能極限:一般以為,身體負荷不了就跑不動,但Marcora認為這情況很少發生,多數是你不想再跑,身體就按照大腦指示,真的「跑不動」了,即是說,極限只是你的想像。據此理論,「心理疲勞」跟「生理疲勞」一樣,都會影響你的跑步表現,於是他想出一種別開生面的訓練法:跑步前先玩一小時既勞神且單調的電腦遊戲,令腦部的腺苷(Adenosine)水平上升,像睡眠不足的狀態,然後再去跑步。如此日復日操練,你的腦會逐漸適應,將腺苷穩定於較低水平,令你不那麼容易感到疲勞,這樣就可以跑得更久更遠。我為節省時間,就一邊跑步,一邊令自己精神疲勞。因為分心背書,無暇理會身體疲倦,果然不自覺地跑得更快,也更持久。 人生的跑道也是如此:無論工作多忙,也不能捨棄學習,也許學習會令你累,但最終你會因為學習而走得更遠。要贏人,先要跑贏自己。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60526-錢志健:請為桂民海發聲

錢志健:請為桂民海發聲 6:24 26/5/2016 ■桂民海兩次在央視上承認犯法。資料圖片 桂民海的女兒、現居英國讀書的Angela Gui在24號星期二去到美國華盛頓出席聽證會作證。重點是,中國越境非法綁架她父親。Angela第一次露真身,勇氣可嘉。Angela在聽證會內,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她要求美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向中國施壓,希望令父親可獲得釋放。 中國「強力部門」越境執法,早段我們關注的人物是李波。另一重點人物就是桂民海。桂民海有瑞典籍,是「龍的傳人」,但現在他在哪裏、受到怎樣的對待,就正如Angela在聽證會所說,沒有人知道。女兒實在是逼上梁山,所以選擇不再沉默,否則銅鑼灣書店禁書事件,特別在桂那一方,不會得到公平對待。Angela也認為,中國官方媒體在2016年1月播出的桂民海「懺悔經」,桂承認在2003年浙江寧波醉駕撞死一名大學女生不顧而去,是精心策劃「被認罪」。 我在2014年認識到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梁思眾和李成琳。他們用了多個月製作「銅鑼灣五子」紀錄片,源頭由桂民海開始說起。桂「出事」後,製作人採訪了「巨流傳媒」簽下的居美作者,又深入泰國調查,也是最早去英國採訪Angela。當時為了Angela的人生安全,並沒有讓她露出「真身」。而紀錄片最珍貴的地方,就是播出10月17號下午,桂民海最後一次在泰國芭提雅居所閉路電視出現,同日影到有中國陌生男子跟蹤桂。桂失蹤後的兩星期,4名中國男子被閉路電視影到在桂的寓所企圖取走電腦。這是一套很珍貴的30分鐘紀錄片,請廣傳,希望Angela盡快見到父親:(http://www.aljazeera.com/pr......ellers-160419091246035.html) 對抗極權更要表現文明 現時當權者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已不尊重兩制的精神,國安是否就是我們所講的「強力部門」,佔領全世界去執行「中國特色」任務,各人自會判斷。「強力部門」把目標人物生擒俘虜後、軟硬逼供、精神折磨,在央視公開認罪,等同未審先判,而在桂民海在電視螢幕前「被認罪」兩次:1月,承認自己在故鄉寧波撞死人不顧而去及會放棄瑞典國籍;2月,承認非法偷運禁書入中國境內。 銅鑼灣書店五子做了很好的壓力測試: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地「強力部門」已經更加不講原則任意闖關,我極可能相信中國真跨境,用自己的方法執行「家法」。 最後,我在...

20160526-李怡:別矣,楊絳先生!

李怡:別矣,楊絳先生! 6:23 26/5/2016 《幹校六記》 被錢鍾書稱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的中國作家、翻譯家楊絳昨天去世,享壽104歲。一代才人夫婦的篇章,翻完了最後一頁。 錢鍾書和楊絳,是民國時代學貫中西又才華橫溢的學者、作家、翻譯家。許多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小說《圍城》、《人·獸·鬼》和藝文論著《談藝錄》、《管錐篇》,但其實楊絳這個「最才的女」也不是只有她丈夫賞識,1945年夏衍就對楊絳寫的幾個劇本讚不絕口,說:「你們都捧錢鍾書,我卻要捧楊絳!」 中共建政後,「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江山已改,也令這對才人夫妻沒有舒展之地了。楊絳當了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她「偷空自學西班牙語」,從原文翻譯《堂吉訶德》。但是書稿未譯完就遭劫難,譯稿在「文革」中「被沒收」,幾乎失去。錢鍾書在49年後就花主要精力擔任《毛澤東選集》和毛詩詞的英譯工作,幾乎沒有發表文章。 文革發生,楊絳和錢鍾書都被劃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批鬥。其後,二人先後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文革結束後的1981年,楊絳寫了一本《幹校六記》,記當時的遭遇和體驗。第一記,寫1969年11月,錢鍾書60歲生日之前被下放,女兒一個人去送他,而女婿王德一因為不肯捏造名單迫害別人而自殺。 《幹校六記》的書名可能取自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它不像傷痕文學那樣把當時的社會境況寫得殘酷悲慘,而是將她的境況和心緒委婉而平靜地娓娓道來,境況本身已讓人感受到那種無助與哀怨,使人對當時社會氣氛和知識人的處境體驗更深。 《幹校六記》講到她和錢鍾書在幹校時收養了一隻狗,夫妻二人被調回北京之後,狗沒有帶走。結果狗四處尋找他們,而他們認為那狗和自己的命運何其相似。自嘲中也點出了社會本質:在把人當成奴隸的極權社會裏,不管你多有才華,在找不到奴隸主收養的情況下,也只是一隻喪家狗。 楊絳的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鍾書在1997、98年相繼去世,她在2003年出版了回憶錄《我們仨》,追憶一家三口的快樂、艱難、愛、痛的日子,也講了她與錢鍾書1935年到英國留學至1998年錢去世的六十多年坎坷人生路。闡明的是:「家庭是人生的港灣」。 一對學識、才華蓋世的夫婦,人生本應該有許多建樹,可以為後世留下更多成果,但在極權制度下,他們大部份時間都只能在家庭中尋找避風港。文革,剝奪了他們歲月中的好時光,帶來傷痛,留下的是一本哀而不怒的《...

20160526-梁慕嫻:「振英之亂」可以結束了

梁慕嫻:「振英之亂」可以結束了 6:24 26/5/2016 ■泛民指向張德江「告御狀」時,梁振英神情緊張。資料圖片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駕臨香港「視察」,史無前例地邀請泛民4位議員會面,直接聆聽他們的訴求。我驚嘆這位高官道行了得,有必要仔細分析他訪港目的何在。 這次會面安排據報道是臨時加上的,反映中央刻意與泛民議員會面、梁振英阻攔無效。這令我想起中共高官到地方出巡,為免被地方官員控制行程,常會到訪地方官員沒有防備的地方。這次張德江近距離觀察泛民領袖的神態語調,清晰聆聽到異見的真實含意,使中央可以分辨出與梁振英或中聯辦匯報的差異,會給中央一個真實的感性認知,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 雖然按照中共慣常做法,張德江多次發言表示滿意梁振英及特區政府,請港人支持他們的工作,但這是作為高級領導人禮貌地對幹部政策的公式表述。反而在酒會中,張德江沒讓梁振英避席,而是要他站在一旁聽着泛民4人公開地力數他的各種禍害、反對他連任,又沒有作出挺梁的辯護。 我覺得這是要梁振英從反對意見中查找不足,是一種隱晦的懲罰。梁振英當時承受壓力的緊張神態,何秀蘭等人已經描繪得很清楚。從中共幹部政策來說,這樣的處理是相當罕見的,特別是在這個面向國際的特區之中。就憑對酒會全過程的觀察,我相信「振英之亂」應該可以結束了。 泛民4人最終全部接受邀請,相信是經過深思且排解壓力的結果,值得讚賞。他們這次是真正的站着溝通,而不是跪着溝通,顯示無畏的骨氣,為如何與中央溝通作出範例。梁家傑提出的「港是會議」作為研究香港各種問題的平台,很有創意,很有見地。只要吸取當年草委,諮委只由中共主導,以親共人士為主,民意缺席的教訓,是值得推行的建議,希望中央能考慮接受。 中央靠香港參與一帶一路 此外,張德江來港的主軸是推銷「一帶一路」,他在講話中提到香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中央政府把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要政策取向。他特別提到,會計、法律、諮詢、旅遊、基建、設計等領域是香港的優勢,可以為沿線各國提供多方面服務。 有朋友向我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簽訂合同,指明要以香港法律為依歸,他們相信香港的法治能公平處理法律案件。張德江也說:「香港的法治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和自由的底線」、「推動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起作用,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提供法律仲裁服務。」 香港在「...

20160526-梁天卓:成功愈來愈靠家底?

梁天卓:成功愈來愈靠家底? 2016年05月26日 政府報告提供公帑資助大學畢業生的分析。 (資料圖片) 政府公布《2015年收入流動性研究》。早兩日國平兄從報告中歸納出幾個要點,其中一個是「成功靠家底」,即家庭收入較高的本地大學畢業生,向上流動機會較高。「成功靠家底」這現象可能源於窮爸爸沒錢送子女到補習班,又或沒資源供他們出國遊學,另一方面,富爸爸可能見多識廣,交遊廣闊,無形中把一些成功人士必須擁有的軟實力,如圓滑處世之道傳授予子女。重要是這些窮爸爸所面對的困難都不是今天香港所獨有。不難想像,無論古今中外,成功靠家底其實是常態。 有研究發現,在美國父母收入上升10個百分位數(percentile),其子女投入社會後,其收入平均來說會升3至4個百分位數。同理,在收入差距較大地區,其跨代流動性亦較低。父母在物質金錢上支持子女所造成的「成功靠家底」現象似乎無可厚非。 不過,國平兄沒提到的是,該報告中所提出的有關支持「成功靠家庭」的證據僅有2006/07單一學年畢業生數據,「單從2001/02學年畢業生來看,不論任何學歷水平,皆無從證實家庭收入會影響收入流動性。」一個有趣而且對現今香港來說亦十分重要的問題是:這些數據是否代表著香港的跨代流動性有下降的趨勢? 單單看政府報告裡公帑資助大學畢業生的分析,這個跨代流動下降趨勢其實並不明顯。不過,報告沒有考慮家底對收入流動性的一個很大影響:那就是子女學業機會。學業機會愈多,學歷便愈高,收入向上流的機會便愈大。 真.窮爸爸沒有錢讓子女讀補習班提高他們升讀大學機會,真.富爸爸大灑金錢把子女送到外國名牌大學。政府研究只局限於(受資助的)本地大學畢業生,其實並不能反映收入跨代流動實況。事實上,入讀本地有質素的中小學競爭日趨激烈,我有位中大同事最近便花了50萬元買了一個只能算是水平中上的國際小學的「提名權」,而這「提名權」並不同於債券,是不能退款的。試問有那位窮爸爸能夠一次過豪擲50萬元,為的就是子女「被提名」到一間水平中上的國際學校作面試,從而增加他們將來收入向上流的機會? 要全面分析收入的跨代流動性,我們要問的是,在所有(包括大學與非大學畢業生)同一年代出身的子女中,他們在同輩中收入排名如何?他們父母在同輩中收入排名又如何?如數據顯示,收入排名高的父母,其子女的收入排名亦相對地高,這代表收入的跨代流動性愈低。如果政府...

20160526-李平:習近平的文化鬥爭與鬥爭文化

李平:習近平的文化鬥爭與鬥爭文化 6:24 26/5/2016 ■媒體關注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在經濟政策的分歧。資料圖片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大開大闔的主政風格近日又備受關注,一方面,他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完成了今年部署文化鬥爭的三部曲,另一方面,他不再掩飾在經濟政策上對李克強的不滿,令美歐媒體爭相報道他的權鬥部署,關注中共的鬥爭文化。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爆發50周年,習近平先後主持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對媒體姓黨、網絡監控、理論創造提出了詳盡要求,被視為是部署思想文化領域鬥爭的三部曲,甚至被稱為文化小革命。 盡管習近平慣於沿用毛澤東整黨治國領軍的手法,但不樂意被標籤為再發動文化大革命。因此,《人民日報》在5月16日深夜發表評論〈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強調中國不會也決不允許文革這樣的錯誤重演。這個表態與其說是要平息海內外對文革重來的擔憂,不如說是要安撫在文革中受重創的中共老人及紅二代。 官方輿論還把習近平的論述包裝成文化自信,與他早年提出的「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甚至稱文化自信作為第四種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但網民痛斥:「用意識形態閹割文化60年,用權力強姦文化60年,用監獄管理文化60年,今天突然說文化自信,你讓文化情何以堪?」 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之所以讓人擔心文革重來,不只因為其一系列文化鬥爭的部署,更因為其集權趨勢,因為中共鬥爭文化的重演。其中,5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的〈首季開局問大勢〉長文,就被視為新時期的〈炮打司令部〉,是習近平、李克強經濟政策的公開決裂。《華爾街日報》前日又報道,早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一次戒備森嚴的黨內高層會議上,習近平就對中國匯率改革踩下煞車。〈首季開局問大勢〉是「習近平的高級經濟顧問授意發表」,反映「對於總理李克強領導的政府未能有效落實習近平的結構性改革決定,習近平感到失望」。 習、李經濟鬥爭的另一戰場可能是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但近年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李克強去年曾親率國務院11個部長赴東北督陣,結果無功而返。習近平近日親赴黑龍江調研,三年走遍東北三省,官媒形容是對東北經濟問題「烈火焚心」,實際上也有與李克強別苗頭之意。 隨着習近平、李克強矛盾的公開化,外界已出現競猜下屆總理的遊戲,...

20160526-蘋果:【文化籽】居港30年,堅持講粵語,鬼婆出書港故事

蘋果:【文化籽】居港30年,堅持講粵語,鬼婆出書港故事 6:23 26/5/2016 香港教育大學首任校長夫人Christine,有一個中文名字——張雪婷,藉學習粵語及街頭探索,由此認識及融入香港生活。 【文化籽:字裏凡間】 香港教育學院即將獲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張仁良校長可謂功不可沒,但今日的主角卻是其法國太太Christine Cappio。30年前,Christine下嫁張仁良後來港定居,既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張雪婷,也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不介意被人喚作「鬼婆」,只介意被人視為外人。最近出書分享30年來在港居住的生活點滴,強調自己是個「地道」香港人。 政府明日便會刊憲,香港教育學院從此成了香港教育大學,張校長總算完成了2013年上任以來最重要的任務。猶記得去年年初,教院在校長府邸舉行傳媒春茗,校長身旁有位身穿旗袍、手捧一盤手做蘿蔔糕的洋女子,正是校長夫人Christine,記者上前問好,她以廣東話從容應對,流利得沒有一絲違和感。 3年前,張仁良上任教院校長,同一時間,Christine也籌備出書,記錄她在第二個家的生活點滴,「我想給自己一個紀錄,讓兒子Lucien知道,當初他的母親為何來到香港。」書名喚作《鬼妹港故事》,現已52歲的Christine,也不禁自嘲已由「鬼妹」變成「鬼婆」,但是回憶裏的,多是鬼妹時的片段,「書中很多內容,都是初來香港、仍是鬼妹時的感受。」 22歲時,Christine下嫁張仁良並來港定居,不經不覺經已住了30年。 去年教院春茗,身穿旗袍的Christine跟丈夫張仁良一同向傳媒送上親手製作的蘿蔔糕。 Christine希望兒子Lucien知道母親初來香港的生活點滴,因而出書。 「不會說本地人的語言,很沒用」 她想起1985年首次來港時,自己還未滿22歲,忽然遠離祖家,心情難免有點忐忑,對香港的印象,那時就只有讀書時看過的幾幀資料相片。1986年,Christine正式遷居香港,原在法國大學修讀藝術的她,在港繼續習畫,老師更為她起了一個中文名字,「老師說,『雪』字跟我十分相襯,『婷』則與Christine的尾音相近,奶奶起初也叫我姬絲汀。」書中共有30多張水墨畫插圖,全是她親手創作,憑記憶刻劃出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面貌,並插敍兩夫婦的趣事。例如一幅以濕貨市場為主題的插畫,張校長在買東西,她卻...

20160526-黎則奮:蔡英文任重道遠

黎則奮:蔡英文任重道遠 6:24 26/5/2016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強調關注台灣青年前途。資料圖片 蔡英文出任台灣第一任女總統的就職宣言,洋洋六千字,全程毋須讀稿,情詞懇切、務實謙卑、視野廣闊,感動之餘,亦不無感慨,思潮起伏。中華民族近百多年來,多災多難,天災人禍不絕,5,000年文化的東方古老大國,過往列強侵略,被強行開國,歷代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救國救民,主張向西方學習強國之道賽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主),但兩岸三地,至今只有台灣做到民主。 做在野反對黨主席容易,只要順着民意,集中社會各界反對聲音便可。但做國家的領袖,便要盱衡全局,以全國2,300萬台灣人民的福祉為依歸。何況民進黨無論行政機關和立法院都大勝,要推行政策如臂使指,搞不好台灣人人都最關切的經濟問題,再沒有推賴的藉口,所以蔡英文的政治蜜月期比8年前當選的馬英九還要短,最新民調充份顯示大部份台灣人民對新政府都是採取觀望的態度。 事實上,今次赴台觀選,多次與政治靈敏之的士司機及其他民眾傾談,得出的結論,就是台灣人真的比以前政治成熟。很多台灣人都會行使擁有的政治權利,但沒有人透露投票取向。有個上代由大陸移民台灣土生土長的第二代表示沒有投票,他認為兩黨政策分別不大,誰來執政都不能漠視台灣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就是維持現狀至少2、30年;獨立和統一都是改變現狀的假命題,人民都不會支持。他說天天跑在路上謀生計,最清楚台北的經濟情況,如果台灣前途不穩,大家會願意真金白銀冒險投資嗎?因此,不管誰來當政,兩岸政府已有一定默契,就是不會改變現狀。 全球經濟動盪不安,任何突變都有可能發生,偏安江左的主觀意願未必可以阻擋客觀發展的歷史潮流。然而,民意不可侮,搞民主政治,可以完全不理會民意的取向嗎? 經濟落後亞洲四小龍 當選後的蔡英文戒慎戒懼,一再強調要謙卑,並身體力行,用人唯才,甚至向國民黨提出合作,期望大家以國家為重,態度誠懇,在現階段沒有人會懷疑。但長期缺乏基建(蔣氏父子治台十大建設以後,近數十年,地鐵和101以外,台灣便沒有重大建設)、工業外移和被國際邊緣化的台灣,在全球化的今天,與七十年代同步發展的亞洲四小龍比較,除了政治民主外,明顯沒有優勢,更遑論突圍而出了。 蔡英文的演說特別關注台灣青年的生活和前途,強調青年沒有未來的國家,根本沒有未來。可是,青年貧窮化卻是全球化下的普遍現象,非台灣獨然,...

20160526-王維基:大家醒一醒吧!

王維基:大家醒一醒吧! 26/05/2016 【晴報專欄】很驚訝,身邊朋友竟然都誤以為梁振英能連任的機會只是一半半。他高興地說,泛民議員在張德江面前數落梁振英,形容梁當時顯得相當緊張,「手都震埋」、「捽手指」;又看到曾俊華司長近來表現特別親民,不但越洋睇波,支持港足,又現身支持香港拳王曹星如;林鄭月娥司長亦動作多多,不像一個似要退休的官員;曾鈺成主席亦開始放膽講話,似乎要為選戰鋪路……所以朋友就認定,在有其他更好候選人的情況下,就算是小圈子選舉,梁振英要連任也很困難。 不過,很多時候,主觀情感會令人錯判形勢。大家太不想看到梁振英連任,而讓這種主觀情感蒙蔽了自己理智的分析。即使是王永平先生在專欄提到我跟他的賭局,當時我提到,如果「8‧31」政改方案不獲通過的話,梁振英必定能順利連任,但王永平則持相反意見。至今我仍然相信,以現行小圈子的遊戲規則,根本沒有人夠膽站出來與梁振英競爭特首之位,因為要考慮及犧牲的實在太多了。 現時另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很多人沒有時間和心力作批判性的分析,只聽坊間傳言。傳媒亦放大了一些由傳媒自己「估計」的風聲,寫了一些讀者希望看到的「喜事」(如梁振英下台),但此舉卻可能會誤導讀者,讓市民看不到當前的危機。 驕兵必敗,你以為人家會輸?其實輸的是我們自己。

20141122-楊絳:什麼是好的教育、婚姻、品格?

楊絳:什麼是好的教育、婚姻、品格?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大師論教育 2014年11月22日 http://www.master-insight.com/content/article/2571 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20150318-楊絳:《我們仨》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後,從未後悔娶她

楊絳:《我們仨》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後,從未後悔娶她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68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作者:楊絳 2015-03-18 時報出版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 本文來自時報出版《我們仨》,更多內容>> 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與創作、譯作均有傑出表現的楊絳是中國當代文壇的傳奇,然而這對文學夫妻的一生卻也見證了政治與文化的扞格不入。1996年錢家唯一的女兒錢媛病逝,兩年後錢先生相繼過逝,人生伴侶一一離去的楊先生,先是以翻譯蘇格拉底死前與學生對話的《斐多》遣悲懷,今年又以九十二歲高齡,寫下回憶63年家庭生活的《我們仨》。 楊先生以獨特筆法狀寫風燭殘年憶親的人生滋味,平實動人,而第二回描寫錢先生晚年抱病離家的一段,透露出難以言喻的夫妻深情以及時代給這個家庭的創傷,哀而不傷的筆調,讀來教人掩卷沉思。 愛情故事 我第一次和鍾書見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見面後老錢開始給我寫信,約我到工字廳相會。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而我則緊張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於是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以至於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給鍾書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錢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閱。後來鍾書跟我說,老先生看到信後,對我大加讚賞。因為我在信中對老錢說:「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老先生邊看邊讚:「真是聰明人語。」 1935年春,老錢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那時候我還沒有畢業,但是考慮到老錢這位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從小生活在優裕的家庭環境中,被嬌養慣了,除了讀書之外,其它生活瑣事一概不關心,尤其是不善於生活自理,處處得有人照顧、侍候他。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國。 多年前,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

20160525-陶傑:油尖多士——回頭是岸?

陶傑:油尖多士——回頭是岸? 6:31 25/5/2016   英國教育專家呼籲立法,禁止十六歲以下的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專家慨歎,今天的兒童,一出世就被電腦綁架,失去了玩耍的機會。加上「保母政府」當道,施政婆婆媽媽,這也保護那也不許,兒童遊樂場設施從未有過改善,因為無人創新,都怕萬一出事。小孩既沒有地方玩,也沒有更好玩的遊戲,只能倒向電子遊戲的懷抱。   兒童本應無所顧忌探索身邊的世界:爬樹、玩泥巴、抓蟲子,在河裏嬉水,接觸小動物,盡情嬉鬧,打架、爭執,甚至受傷,都是兒童應得的經驗。   但現代文明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已經出現「文勝質則史」的結果:到處是條條框框,死板僵硬,過度保護、過份安全,容不下半點讓小孩自行探索的空間。相反,放任的家長將遭到社會譴責:小孩但凡跌倒、打架、咬人、擦破皮,亂吃東西,獨自返學,學校都可以舉報家長疏忽照顧,這樣的小孩從小就是囚犯。   成年人設計出來的世界,只是為自己行方便,而不是讓兒童盡情玩耍:家長害怕小孩受傷,又不想被小孩騷擾,只把平板電腦塞給小孩,小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家長正好樂得清靜,英國的三歲小孩,超過一半都有平板電腦,平均十二歲就有自己的智能手機。   為甚麼這一代多宅男?因為小男孩已經沒有機會頑皮、撒野、打架,磨煉志氣,都坐在家裏打機、上網,找色情資訊,鬥志、活力、野性和熱情,從小就被消磨,到他長大,卻要求他有男兒氣概,不好笑嗎? 陶傑

20160525-陶傑:遊園驚夢

陶傑:遊園驚夢 6:30 25/5/2016 馬英九總統下台,回到台北民居,重過平民生活。網民很歡喜,讚頌台灣的民主好。 台灣的民主制度再好,確實不能保證選出有能力的領袖。馬英九在任八年,領導的國民黨,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明白共產黨。 不只馬英九一人無知,而是整個國民黨時的新生代,與他們的父執輩相比,像一群嬰兒。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是台灣的機構,一位前女主任,卸任後去大陸「做生意」,以為背景國民黨,會蒙受「統戰」之利,哪知在大陸被騙二千萬港元。寫信給全國政協主席求援,當然石沉大海。 台灣人不是反對國民黨,而是無法信任一個天真的國民黨。國民黨的上一代,不是這個樣子。在這裏,且說一件小事。 一九七九年,前民國記者陸鏗在大陸坐完牢之後釋放,來到香港,以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姿態出現,抨擊中共,甚得香港一些文人的好感。 其時國民黨的香港時報,社長毛樹清,是蔣經國的文政心腹。毛樹清在戰時,曾為中央日報派歐洲戰地記者,那時陸鏗是中國廣播電台記者。毛樹清隨着盟軍一直打到柏林,柏林解放後,毛樹清叫陸鏗進城一起採訪,曾經在柏林合影留念。 闊別三十年,陸鏗來到香港,找老同事毛大哥敘舊。毛陸見了一面之後,陸鏗改日再去灣仔分域街香港時報再求見,毛樹清卻叫秘書擋駕,說社長外出了。 事後朋友問毛樹清,明明你在,為何不見?毛樹清答:「我與大聲不見三十年(陸鏗字大聲),他坐了共產黨的牢,應該脫胎換骨。但上次見面重逢,他拚命告訴我以前毛澤東的共產黨如何壞,同時說服我現在鄧小平改革是如何的好。我早想到共產黨把陸鏗放回出來,絕對不會無條件。果然,他很滑頭,拚命叫我去大陸看看,一聽就知道有統戰任務。但他一面在說着,我覺得他變了另一個人,不再是從前一九四五年柏林的那個記者陸大聲了。他再來,我叫秘書把他請走,心情實在難過。」 闊別重逢,民國三十八年前的北平故侶、金陵故人,遊園驚夢般的都變了個樣。這樣的人事是常有的。 或許也不能怪馬英九們,因為毛樹清在一九九○年,終於回到大陸故鄉,主張「和平統一」。所以,台灣今日終於出了個總統蔡英文。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525-馮睎乾:天啟v梁振英

馮睎乾:天啟v梁振英 6:30 25/5/2016 含劇透,慎入。《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可謂成也疊馬,敗也疊馬。人物已花多眼亂,還嘗試刻畫角色內心變化,難免流於膚淺。真要做心理分析,我只期待是終極Boss天啟的大特寫。Marvel漫畫有The Rise of Apocalypse系列,講天啟身世,其實暗藏唏噓:所謂「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天啟因為樣衰,出世即遭遺棄,幸得一群沙漠流浪者垂憐照顧,他們的首領叫巴力(Baal)——按《聖經》角色設定,巴力是腓利基人的神,即以色列上帝的競爭對手,屬「邪神」,漫畫竟以他打救上帝,太諷刺了——天啟長大後那麼霸道,是由於巴力自小已教他「強者生存」的道理。 天啟既是本集電影大反派,身世這麼傳奇,理應交代一下,或俾多啲內心戲。但編導唔係咁諗。大半部戲,千年道行的天啟一直見人秒殺人,遇佛秒殺佛,屈機到不得了,令我對最後決戰有無限憧憬。可惜連場文戲過後,最期待的畫面沒有出現。終極一戰,天啟忽然獨孤求敗上身,有七十二必殺技唔出(說好的隔空移物地動山搖呢?),一味hea打,開住個AT力場,近乎只守不攻,只差在未叫出口:「奸爸爹!」睇到呢度,我笑咗。我懷疑電影想曲線表達天啟的空虛內心:無敵是最寂寞,最是痛苦,不如死咗佢算。 我的確不滿結局,但本集還是有教育意義的:天啟自恃好打到無朋友,即使聰明絕頂,偏不肯搞好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致眾叛親離,做大佬做到咁,唔怪之得想自殺。變種特攻那一方,隻揪可能無個夠打,但勝在有團隊精神,所以耶穌同孔子都講過:唔怕神一樣嘅對手,只怕你無隊友。走出戲院時,我想起超然的梁振英(異能包括扭曲事實、縮骨卸膊)和他的四騎士:背叛他的夢熊、好打得的月娥、擅長引發關公災難的Andrew of Death、磁力王鬍鬚佬。如果《中共特攻:狼英滅港戰》也像電影一樣收場,我倒是極滿意的。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60525-李怡:文革與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李怡:文革與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6:30 25/5/2016 ■張德江訪港期間,警方保安空前嚴密。 文革的另一個標誌是毛澤東的神化。毛主席多次接見各地去北京串連的百萬紅衞兵,紅衞兵見到領袖的歡呼流淚,和不停地唱《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是文革的標誌性畫面。神化領袖,可以說是由打江山而建立的專制政權的重要特色。沒有經過全民普選洗禮的政權,下級對上級、以至人民對領袖的絕對服從就是體制的架構。在神化領袖之下,本屬正常人的領袖在民眾中尤其在青少年中有了特殊光環,使接近他的人產生一種亢奮感,這種亢奮感是紅衞兵造反的社會基礎。這種亢奮感也使專權者在呼擁下變成大怪物。 神化領袖,絕對權力,是中共建政以來就一直存在和推衍的。它是文革的社會基礎,文革後也繼續存在和伸延。我在約三十年前就提出過「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這個觀念,說基於中國兩千多年形成的崇拜權力的傳統,基於中共權力如此絕對,因此即使毛澤東時代已過去,蒙擁絕對權力的中共領導人召見,仍然會使許多人產生莫名其妙的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那時候,有旅美的知名華裔學者在見過一次鄧小平之後,一年內言必鄧小平。有許多有頭有臉的香港人在獲中共領導人接見後,就把領導人違反常識的話大肆渲染,或加油添醋地胡言亂語起來。可稱之為生理性的亢奮。 這種情形,在專制主義體制出現前的先秦時代是沒有的,那時的孟子是:「見大人則渺之,無視其巍巍然」。在西方民主社會見到總統也像見到其他名人一樣,有點興奮,但不會亢奮,而民選的領導人也會保持對百姓的謙卑。 九七後的香港,也習染了這種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張德江來港時幾乎是堅壁清野的保安措施,張講一句「埋單」那200名人的哄笑聲,張的各次毫無新意的講話被聽到的人紛紛解讀,都是不同程度的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最荒謬亦奇妙的是,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的甚麼「一帶一路訪問團」日前與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會面後,團長馬恩國引述掌權者談話,指中央處理港獨「要法律有法律,要槍有槍,要炮有炮」。這種話一聽就知道是在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下的過度解讀。懂得何謂「法治」的法學界,應該知道法律不是應需要而生、「要有就有」的,「法的統治」是在已有的法律之下一切以法行事。至於槍炮,法治社會需在法律規範下才可以使用,也不是「要有就有」的。 這個訪問團的組成很奇特,除了團長,還有兩個榮譽顧問譚惠珠和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另有名譽顧問...

20160525-渾水:槍炮溫柔鄉,實現一帶一路

渾水:槍炮溫柔鄉,實現一帶一路 2016年05月25日 圖為中澳法交流基金會訪京團。 (互聯網) 文革50周年嘛,愛國人士都搶住要懷念毛主席。毛主席在五十年代提出過大好青年要上山下鄉,支援國家有需要的地方。毛主席的教訓,愛國人士銘記,不過多年後的上山下鄉也跟住馬克思主義咁螺旋式演變成上玉床和下溫柔鄉。中澳法交流基金會好啊,團員日間訪問,晚間勞動,知道國家有難,不忘振興風月場所的消費和經濟,令人敬佩。 中國要發展政經核心綱領一帶一路,張德江為了一帶一路,落香港封了灣仔一帶所有馬路,你就知一帶一路在中國眼中有幾咁重要。大陸有雷鋒為人民樹立榜樣,推動一帶一路都要改革先鋒。細個老師成日講,教育要從小做起,最好的教育係身教。夜場的從業員多數年輕,很需要從小就思想教育,灌輸一大一路的重要性,所以今次訪京團團員係自薦做改革先鋒,帶住對中國的欽敬,以身體去狠狠教育這些年輕人,往她們身上招呼,貫徹身教原則。 要知道,香港很多廢青就是不明一帶一路的偉大,任意抹黑成「一戴一露」,人心不得回歸,所以渾水強烈建議訪京團員要晚晚落風月夜場身教年輕人,唔好學似香港班廢青咁一事無成。友報訪問佘律師,佢無啦啦傻到去行樓梯避記者,又行得幾步樓梯就喘起氣來,你就知道佢為一帶一路,肯定晚晚出盡全力,真係辛苦晒。 渾水痛恨媒體抹黑訪京團的團員,因為一帶一路的核心精神係偉大的,風月場所的年輕公關想必也很偉大。下身溫柔鄉除了可以推廣一帶一路之外,也可以振興經濟和消費。權威人士話中國已經走向L型經濟。L型經濟好難解決,訪問團員利用自己的方式,一切都是為了祖國的好,解決我國的經濟問題。 發展經濟有supply side economics,不過,我們不搞崇洋媚外,我們要發展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搞自己一套的supply side economics,亦即係供給側改革,要比列根更前衛。除了去產能、去庫存那味老土之外,渾水誠心建議中國積極發展夜場風月場所。因為夜場除了可以身教年輕一代一帶一路之外,還可以振興經濟,好彩的話,仲可以傳宗接代喎。毛主席話過:「人多好辦事。」多去夜場,多生仔去繼承中國的民族優越性,到時可以兵分幾路肆意攻陷外國旅遊景點,拉屎拉尿,一帶一路指日可待,超英趕美指日可待,張德江口中的世界和平,也指日可待了。  作者為九十後財經傳媒人、粗讀經濟學的偽文青 https://...

20160525-林夕:日薪一萬專打爛仔交

林夕:日薪一萬專打爛仔交 6:30 25/5/2016 給你三百萬,要不要好好想想怎麼用? 夠鐘,不用想,梁振英已經代納稅人請來社會知名人士馮煒光,主要以及唯一工作,就是在臉書大搞和諧同時尋釁滋事,秉承主子精神,以樹敵為樂,公餘或工作時間兼職,在報紙專欄寫潮文,稿費應該不用市民找數,而挑釁市民則一如服侍老闆般,在下台前始終如一。 蔡英文剛就職,沒留意過港府有沒有如上頭一樣冷處理,總之,美國白宮有表示,我們的白宮發炎人,也以香港政府新聞統籌專員之名,發表了一篇名為《普選二十年後的台灣》的潮文,毫不顧慮影響港台關係,把台灣各方面貶低到比水深火熱還要恐怖,把人家的民主成果踩踩踩,每三腳就有一腳踩在爭取普選的港人頭上。 馮專員潮文並無新意,只不過趁台灣經濟不景氣,又適逢政黨輪替,似蚊子逮住了人血,再次嗡嗡嗡的,重彈民主並非萬能論。台灣好慘啊、台灣好折墮啊一番,之後就提醒我們:「一,普選不是萬能;二,不應將香港存在的問題歸咎於選舉制度;三,香港目前面對的問題,不會因為有了普選就可以解決,也不會因為暫時沒有普選而惡化。」 本來古語有云:跟馮煒光開罵,如與豬打架。不過,普選不能解決就業之類的豬頭理論,在豬界也甚有共鳴,不妨打架當運動,在此逐一回應專員諸般豬論。 一,普選當然不是萬能,民主是文明社會公民基本權利,等於一間房子,需要有門才能自由進出,但住在裏面的人能健康長壽家庭和睦旺丁旺財房子升值無上限;等於現代人基本上要讀書識字,卻不保證畢業就會解決人生所有問題斬掉一切煩惱。二,香港現存眾多問題,不能全賴在選舉制度頭上,但,選舉制度繼續這樣不公平,則所有問題都解決無望。三,其實與二重複,不過說直接點,先有了真普選,許多問題才有解決的機會,例如,即使一時鬼上身,普選上了梁振英,也不用擔心一個人連任與否,讓全民疑神疑鬼,影響全市身心健康,加重醫療體系的負擔。 馮專員又說:「政黨輪替三次了,還不是爛蘋果換爛蘋果?老百姓的生活有好轉嗎?加薪能多加幾個茶葉蛋嗎?可以擺脫小確幸心境嗎?」我姑且代台灣鄉民回答:不會,小英上台,市民薪資肯定不會馬上跟着上漲,但這次的蘋果,果然在四年後爛掉,台灣人心甘命抵,好在有權再選一個,希望一直在前面。好過港人,被分派爛蘋果,連爛與沒那麼爛的也沒得揀,即使本來是個奇異果,以目前香港的水土,也會變爛蘋果。鬥爛,爛得過日薪一萬,專責打爛仔交的馮專...

20160525-月巴氏:如果被記者問有冇攬女,點面對?

月巴氏:如果被記者問有冇攬女,點面對? 2016年05月25日 人生在世,有好多問題。有些問題,是你真實要面對;有些問題,純粹假設性問題。 一般人只會埋首解決真實面對的問題,完全唔理假設性問題——我唔敢話錯,但肯定唔係啱晒。 我是個經常問自己假設性問題的人:假設一個最大鑊情況失驚無神降臨自己身上,我會點面對?點解決? 最近我問過自己的一個假設性問題是:如果有日我返工,有記者衝埋嚟,拎住一張我夜蒲攬女(或俾女攬,whatever啦)的相問我「呢個係咪你嚟?」,Hey,我會怎樣處理? Well,我一定不會選擇行樓梯返上自己公司(既然有記者關心我有否攬女,證明我應該有啲名,一個有啲名的人擁有自己公司是好合理的)。不行樓梯,一來可能是my office位於廿幾樓,二來我撫心自問又不是前世未行過樓梯…… 就算my office位於2樓,我也不會行樓梯——咁咪即係證明自己唔想答(唔想答自然基於身有屎)? 不論我身上有冇屎,重點是,我要勇敢面對。加上我(為自己假設)的角色是律師,做得律師,口才應該比一個(正面臨紙媒式微隨時連份工都冇的)記者了得。 所以,首先,我會說聲:「Hello」或「你好」(英定中,視乎個人習慣而定),先給予對方一個相當禮貌的下馬威,暗示自己未驚過come on baby啦笨。 然後,自然是把記者拎來的相片,仔細端詳。仔細地端詳一論後,凝重地說:「若從表象看,你可以話相中人是我。」 正當記者準備追問第二個問題(離不開問「Why要去蒲」、「同行仲有乜人吖」呢類問題)時,我立即搶著補充:「但,其實我不能一口咬定相中人就是我,嚴格來講,我不能肯定『這一刻的月巴』同『相中的月巴』就是同一個人。」 我可以肯定,塵世間冇一個記者扑咪時會遇上一個這麼哲學的答案!就在他手足無措之際,我已經忍唔住發動第二輪攻勢:「情況就好似,你點樣確定『小時候仲瀨緊屎的你』同『呢一刻正在扑緊咪的你』是同一個人?Answer Me!」 記者咦咦哦哦,答道:「我哋有同一個身體囉。」 我反駁:「瀨緊屎的你咁細粒,而家嘅你牛高馬大,咁都算同一?」 記者:「咁人體會變化吖嘛。」 我:「Exactly!正如組成你的細胞,每七年就會統統換過晒,換言之組成你而家呢副body的細胞,同組成當年瀨緊屎的你嘅細胞已經完全唔一樣,你仲夠膽話『現在的你』同『瀨緊屎的你』share同一...

20160525-王維基:電子化公投三部曲

王維基:電子化公投三部曲 25/05/2016 【晴報專欄】我建議的「電子化公投」構思裏,這種公投應該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應該由立法會或議員斥資,在某些選區開始蒐集民意,例如是讓港島區的幾十萬選民,以電子數碼認證器就重要和具爭議性議題進行「公表」,一起表達意見。 第二階段,由政府推廣至全香港380萬名選民,礙於市民也許一時間未能習慣這個做法,所以這兩個階段的「投票」只能當作民意收集,表達意見。 第三階段,是約15至20年後,當大部分選民,甚至是較年長的選民,都習慣以這種投票形式表達意見的時候,才能正式採納為「公投」,所以首兩個階段,我叫它做「公表」。 就一些具爭議性的問題,例如東北發展計劃、同性戀歧視議題、全民退保應否設審查、興建機場第三跑道等等,都可以透過這電子化公投收集民意,甚至可以用這種方式作「直接民主」的決定。 這個做法能夠讓一個弱勢政府變為強勢政府,由一個被市民認為沒有民意授權、不知怎樣跟隨的政府,變成一個擁有龐大民意基礎的政府。這是其中一個解決現在香港發展停滯不前,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的可行方法。這種公投的技術性可行,因為建設整套系統第一期成本只需約一千多萬,希望政府和政界領袖,都能夠慎重考慮這個做法。 王維基

20160524-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apron or tarmac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apron or tarmac 6:37 24/5/2016   On which part of the airport was state leader Zhang Dejiang standing last Tuesday when he alighted from his plane and said he had come to Hong Kong to listen, see, and speak? Civic Party leader Alan Leong Kah-kit used the word “apron” when the media asked him about Zhang Dejiang’s statement that he had come to listen. Many people get confused over what to call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irport. Strictly speaking, an airport apron is the area where planes park, turn around, load and unload passengers and goods, and refuel. This area is also called the ramp in American English but apron is the word used internationally. You can see the aprons at Hong Kong Airport if you look out the windows near the boarding gates.   I wasn’t at the airport when Zhang Dejiang arrived but I watched live TV coverage of his short speech when he alighted from his plane. To alight from a plane means to get off it. To board a plane means to get on ...

20160524-陶傑:油尖多士——女人要像樣

陶傑:油尖多士——女人要像樣 6:37 24/5/2016   英國喜劇女演員祖安娜林莉,奉勸英國女人不要那麼「爛」:喝得爛醉,穿着暴露,妝容低俗,舉止輕浮,結果是自己吃虧。   祖安娜今年七十,自知不合時宜,但無論如何,為了捍衞常識,這個「阿婆」不惜捱罵,也疾呼「女人要像樣。」   果然罵聲四起,指其「怪罪受害人」——當女人遭到非禮強姦,竟然說︰「哎呀,你為甚麼不穿得密實一點,就不會勾引男人犯罪了。」也有人奉勸祖安娜去第三世界,睜開眼睛看看:女人都從頭包到腳了,也不能躲開魔掌。   世上有些女人生來就受欺凌,不是因為她們的穿着和舉止,而是所謂的「傳統文化」根深柢固賤視女性;祖安娜批評英國女人,自我放縱,「其身不正」,易被「博懵」甚至遭侵犯,將這兩者混為一談,很難說是故意偷換概念,還是真心腦殘。   淑女的風尚不再,是今日西方的現實。女人開始跟男人一樣喜歡喝得爛醉,為求放縱享樂,已經放下了矜持。祖安娜老了,這一代的女人或許不在乎吃虧,畢竟男女平等。   一句「女人要像樣」,卻如何貶低了女人?溫柔、端莊、自重,令男人愛慕而生保護欲,又有甚麼錯?任性、輕浮、放縱,不顧形象,當街爛醉而令歹徒有機可乘,到底伸張了甚麼女權? 陶傑

20160524-林夕:先學會做人

林夕:先學會做人 6:33 24/5/2016 一個人到了六十歲,按孔夫子自設的標準,已到耳順之年,比起四十不惑,何止聽得下逆耳之言,對人情世故都應該了然於胸,除非中間那二十年白活了。 平機會主席陳章明,年逾六十,一上任就有人在平機會下面一字排開,請他下台。陳主席坐穩了位置之後,接受訪問,對不利事件解畫,謙稱上任時初次受訪,因為經驗不足,才導致表達不清楚,所以造成混亂。 查陳主席履歷,曾擔任多年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最低工資委員會、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和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也可以說是公職王了,不知是哪方面的經驗不足? 是沒當過平機會任何職位,對平等機會議題沒經驗,還是沒接受過幾個訪問,不會應對。 查陳主席鬧出來的「不利事件」,第一件是前言不對後語,而且是一天之內,從沒有收受酬勞到有申報利益,又錯指了那個速成的博士學位,是嶺大與國力合作。如果不是有心撒謊隱瞞,那就是記憶力出了大問題,這個跟接受記者採訪沒什麼關係。又不是第一天做人,面對記者提問,居然會影響語言表達能力,比娛圈新手還要怯場,實在不足信,這樣的說詞,更損公信力。 一切還是回到第幾天第幾年做人的問題,與其說要學習如何回答記者問題,不如學會做人。 做人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對自己坦白,對人也坦誠,初次受訪,與第一萬次受訪,答案也應該一樣才對。 第二件是非,在電郵聲稱認識對方老闆,有恐嚇之嫌,一樣是做人問題。如果實屬無心,只想讓對方了解你真正為人,稍懂人情世故,了解現在社會氣氛,多想一步,也斷不會犯這個錯誤。第三件,沒空出席性小眾權益座談會,這還需要什麼經驗?大大個吳克儉在前,懂得為人處事之道,都會趨吉避凶,沒空也得抽空,除非你為人跟吳克儉有得比。 當然,如果經驗不足是指接受訪問時的語言偽術有待修煉,日後長進了,表達很清晰,內容卻不清不楚,什麼都沒有說過的那種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524-李怡:文革與年輕人

李怡:文革與年輕人 6:33 24/5/2016 ■毛澤東曾於天安門城樓上會見紅衞兵。 文革給世人的主要標誌是紅衞兵運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圖片就是毛澤東在天安門會見百萬紅衞兵。在毛澤東的號召下,紅衞兵在全國各地造反,破四舊,摧毀古文物,鬥當權派,鬥文化、教育、學術界的所有知名人士,手段極其殘酷。不僅把所有文化精英鬥倒鬥垮,還加一個鬥臭,也就是不僅使他們失去權力、職位,失去在學識經驗創作力最旺盛時期的工作,而且受盡侮辱,尊嚴掃地。 文革時代是大人做小孩子的事,小孩子做大人的事。幾十歲的成年人,在吃飯前要像小孩子那樣唱歌,跳忠字舞。紅衞兵,還有只是兒童的紅小兵,則參與種種批鬥活動,向知識經驗豐厚的成年人講歪理。年輕人單純、無知,為了「忠於毛主席」和「保衞無產階級司令部」而作出即使最邪惡的人都不會做的殘忍行為。 但毛主席不是真的把年輕人當作「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不是如他所說,把「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當把政敵鬥倒,文革派和軍人掌權,紅衞兵的深入造反就牴觸了毛澤東和文革派的利益,於是偉大領袖就號召年輕人上山下鄉,把他們的青春歲月埋沒在低下的農業勞動中。 專權政治從來不會愛護青年,從不關心青年的處境和前途,他們只是利用年輕人的單純、幼稚、無知,以一些抽象的理念去誘使年輕人為他們的政權服務,讓年輕人以為是為了理想可以做出種種違反人性的行為。當利用完了,就棄之如敝履。 專權政治的掌權者號召人民愛國,但他們自己並不愛國,因為如果愛國他一定會想到年輕人才是國家的未來。他們只愛權,以及由權而帶來的私利。他們把自己斂財所得及子女轉移外國,卻叫國內的年輕人振興國家民族。文革時要年輕人上山下鄉,現在要年輕人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修公路鐵路。 香港特首和特府高官也只是叫香港市民愛國愛港,他們自己則是愛權和由權帶來的私利。若真的愛港就知道年輕人才是香港的未來。他們為自己子女謀劃未來,卻要香港青少年接受國民教育。他們享受數十萬月薪,卻認為香港家庭月入九千元已足夠。他們的子女憑關係獲優渥職位,但梁特認為香港年輕人的出路在大陸,或一帶一路的國家為香港青年提供機遇。 台灣的蔡英文說,「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就沒有未來」。新政府掌權第二天,行政院就對太陽花學運在前年闖入行政院一案,撤銷對126人的刑事控告。新任行政院長林全強調太陽花學運是政治事件、並非單純法律事件,在多一點和諧少...

20160524-陶傑:中文取代英語?

陶傑:中文取代英語? 6:33 24/5/2016 牛津英文辭典新收進幾個香港粵語詞彙的譯音,像「大牌檔」、「叉燒」、「援交」、「街坊」之類,而且很聰明,為避免中國人指責牛津辭典支持港獨,也拉進了一個大陸普通話的「關係」,以示中港平等,讓大陸人民也樂一樂。 牛津辭典是英文的終審庭,擁有英文每一個字的最終解釋權。英文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兼容並包。八百年來,英文收羅了法文、德文、冰島文、印度話、南洋土語、印第安土語,當然還有中文。 英文成為優秀而強大的文化,因為是廣納百川的海洋,而且不止是文字,還有英語民族的心胸。 然而許多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非常興奮預測,因為中國人多,而且參與了世界經濟,中國人四處跑,中文(或稱漢語)取代英文「霸權」的日子,很快到來。 做夢可以繼續下去,但中文「取代」英文,不會成為事實,否則中國下一代今日不會拚命學英語,而且湧去英美「留學」。中文可以與英文並駕齊驅?只是一種集體的意淫。 先勿論中文代表的那個文化制度,崇尚喧嘩、抄襲、剽竊、不講誠信,單中文的詞彙和語法,比英文更難學。 英文也難學,但入門容易,學得精才難。但中文對於外國人,連入門也難。這一點,只能怪中國人近百年來胡亂「改革」自己的文字,還加上幾套字母拼音,令外國人學中文,完全一團烏雲。 中文有四聲,粵語還有九聲,但現在的所謂普通話,沒有了入聲,只剩三聲,已經令一個外國人想學而卻步。中國人當初自作聰明,發明「羅馬拼音」,取代方塊字,以為可以消滅本國文盲。 多了羅馬拼音系統,更加無厘頭。譬如,本來一個「興」字,在簡體「兴」之外,還有大陸式拼音字,叫做Xing。 叫外國人學中文,為了先學最基本的會話,必定從拼音開始。這就慘了。因為一個Xing,可以是興、行、形、刑、型、星、腥、猩、醒、馨。其中亂七八糟,拼音無法分辨音調,又要回過頭來學象形文字。 英文雖然學上去很難,但基本的門檻很清楚:Go,Went,Gone,動詞時態雖不規則,至少眼之所至,舌之所聲,有所依據,絕不混亂。 要中文成為世界語言,一定要User-friendly,或者Learner-friendly,讓人易學先上手。然而一百年來,中國人自己毀壞中文,七嘴八舌,因政治理由,不斷側生僭建,令中文的肌體疊生許多腫瘤和膿瘡,望之令人生畏。二十一世紀,中文、漢語、華文,繁體、簡體、拼音,皆不可能挑戰英文和英語。...

20160524-馮睎乾:《變種特攻》的聖經典故

馮睎乾:《變種特攻》的聖經典故 6:33 24/5/2016 《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X-Men: Apocalypse)不是不好看,只是沒有期待中那麼勁。在電影中,「天啟」是與變種特攻對壘的終極大Boss,出生於數千年前,號稱史上第一位變種人,他灰身藍唇,能將意識轉移到其他變種人體內,把不同異能收為己用,經過年久歲深的演化,升呢為近乎全能的「上帝」:心靈操控物質、光速學習、瞬間轉移、金剛不壞身、引發其他變種人的最大潛能(我想起《龍珠Z》中引發悟飯潛力的老界王神)。 這角色其實玩得好激,你睇真啲,他擺明車馬在挑基督教的機。首先,天啟招攬磁力王時,說人類曾用不同名字稱呼他,包括"Elohim, Shin, Ra"──Elohim在古希伯來文指「神祇們」,Shin即Shaddai,是以色列人的神的名號,兩個名字在《希伯來聖經》均代表上帝,Ra則是古埃及太陽神──豈非說基督教上帝是變種怪物?第二,天啟的對白常嵌入《聖經》典故,最明顯是他解除全球核武時說:"You can fire your arrows from the Tower of Babel, but you can never strike God!"較隱晦的例是他跟磁力王說"Come and see",指涉《詩篇》此句:"Come and see what the Lord has done, the desolations he has brought on the earth."開口埋口都在告訴你:上帝是變種人。第三,天啟的名字叫En Sabah Nur,Marvel漫畫譯為"The First One",有人考證出它在阿拉伯語意思是「晨光」,暗示天啟就是撒旦──很多人據《以賽亞書》所謂「明亮之星(《通行本》:Lucifer),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就想當然地把本指「光明使者」的Lucifer當作撒旦代號。結合以上三點,電影寓意呼之欲出:基督教的「全能神」根本是撒旦本尊,好勇鬥狠,所以在舊約中才動輒降災滅世。 人類將天啟貶為「偽神」,而天啟則認為人的政治軍事系統才是「偽神」,只有他才能拯救地球,建設美好新世界,寫到這裏,我好難唔諗起上星期有條傻佬話:一帶一路可維護世界和平。 馮睎...

20160523-練乙錚:蔡英文就職演說12個字最堪玩味

練乙錚:蔡英文就職演說12個字最堪玩味 0:06 23/5/2016 新任台灣總統蔡英文發表內容溫和的5.20就職演說,把舉世關注的「兩岸論述」放到很次要的位置;中共最關心的「共識」一詞,她只提了一次,而且說的是「我們更會努力促成內部和解,強化民主機制,凝聚共識,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幾天之後,塵埃稍落定,國民反應基本上正面。親中的旺旺媒體《中國時報》在蔡講話之後做了一個民調,發現有63%的受訪者對新政府有信心,不滿意蔡氏的只佔6%。這對以台灣民眾為演說首要對象的蔡氏而言,可謂開局順利【註1】。 國際方面,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重複了1月16日蔡氏當選時的祝福語,並表示「台灣是日本重要的夥伴,希望未來深化合作及交流。」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在台協會更意有所指地「向台灣第四位民選總統蔡英文女士的就職表示祝賀」;其他歐亞非拉各國,外交上跟台灣有關係沒關係的,態度也大體如此。 唱反調的,基本上就是國民黨內由新科主席洪秀柱為代表的深藍急統派;洪氏不僅「遺憾」蔡氏未在演說中承認「九二共識」,還認為中台關係因而進入不穩定狀態。這種說法,竟與新華社引述大陸國台辦的說法不謀而合。後者擺出黑臉,指蔡氏迴避核心的「一個中國」論述,或令「國台辦和陸委會、海協會和海基會之間的溝通管道中斷。」 兩岸「冷對立」、「冷和平」 然而,便是在大陸,也有不少接近官方的人士,例如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對今後幾年的兩岸關係走勢描述並不太負面,提出了「冷對立」、「冷和平」之類的說法,顯與習近平的「地動山搖」說頗有距離。所謂「冷」,大概有兩重意思,一就是「不動武」,二就是「官方關係冷淡」;後者包括不再對台灣「讓利」、限制陸客赴台觀光等。 不過,筆者「睇死」大陸「冷」不到哪裏去,因為凍結了官方溝通的渠道之後,大陸對台統戰就只有「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個失意之餘的說法,國台辦在 5.20之前不久就開始重新強調),而這方面的工作,沒有經濟誘因作潤滑劑,不僅寸步難行,十多年來打下的各種統戰基礎,也會逐步流失。因此,未來幾年,作為對蔡英文不談「一中」的懲罰,大陸儘管會關閉一些官方溝通渠道、中斷一些協議談判,但登陸台灣的大陸資金和生員(後者包括愈來愈多的大陸留學生、女性配偶),卻務必會愈來愈多,因為只有那樣,才可望彌補官方關係降格之後的統戰機會損失。 可是,那樣一來,蔡政府就有戲了:台灣只要...

20160523-王維基:《選舉條例》凌駕《基本法》?

王維基:《選舉條例》凌駕《基本法》? 23/05/2016 【晴報專欄】香港人不開心,並不一定是因為大事,可能只是一些小事;而這些小事,亦可能只是部分官員的矯枉過正。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女士在新界東的補選中,在Facebook上發表了支持某候選人的言論,因而可能遭到檢控。 查閱《選舉條例》,基本上在公開的媒體上,無論是實體或電子媒體,以任何形式公開發布,而目的是推廣(promoting)或偏袒(prejudicing)某一位候選人,都會構成選舉廣告。如果未得到候選人的同意而發布此類選舉廣告,便會被視為違法。 在實際生活中,大家都會在很多即時通訊軟件,如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或telegram上表達自己的意見。表達意見的自由,我以為是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難道《選舉條例》是凌駕於《基本法》之上?若對該女士的檢控成立,大家往後還能在網上對候選人發表意見嗎?如果不可以的話,就不應只是針對市民在網上的發布,否則只會讓人覺得政府希望打壓善於運用網上媒體,教育程度較高的一群選民,而偏袒較傳統、不太擅長使用網上媒體的選民。 若不只是針對網絡,而是把《選舉條例》應用在所有現實渠道上,即是說就算我們在公司、茶樓,大家都不應該公開討論及發表對候選人的意見(尤其你是支持該候選人的話),否則很可能會違法。 王維基

20160523-素黑:離場,撇脫就好

素黑:離場,撇脫就好 2016年05月23日 她的學歷比丈夫高,但是收入比他低很多。他因為家庭條件和收入高,經常欺壓妻子。她的父母都勸她死心算了,願意幫她帶孩子,鼓勵她去讀博士,開闊自己的視野。可是想到離婚,他應不會付多少撫養費,因為就連共同買的一輛車,他都要跟她分一半。她不想兩手空空離開他。 大家都不過在計算。 夫妻相處,本來就不應在意誰的學歷和收入誰的高,重要的是二人是否相親相愛,互相尊重和照顧。假如丈夫並不尊重妻子,會因為收入高而壓抑她,瞧不起她的話,那二人的感情便告終了。假如妻子對這段感情也已死心,覺得沒味兒,也不再愛他了,和他溝通過也沒改善的話,應該自行決定是否要離開,重執書包上學去。 有家人的支持是慶幸的,證明他們有風骨,很愛護和心疼女兒。是否要去讀博士是次要,重要是是否要結束這段婚姻。離婚後對方是否會給撫養費也不再重要了,反正假如她很依賴丈夫的錢的話也無法離開他了,只能繼續目前不如意的生活。他是個計較的人就讓他是這種人,也不要心存改變他,迫他以金錢補償你。看過很多離婚個案,最終變得複雜和醜陋,也傷及孩子,不過是因為利益計算的糾紛,捨不得放下面子和對方的錢,讓彼此被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真不值得。感情沒了,不如撇脫地離場,能獨立得起,重整生活,重新上路,也算是對自己的生命有交代了。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523-馮睎乾:尋找書店的故事

馮睎乾:尋找書店的故事 6:28 23/5/2016 塞納河畔書攤(wikipedia.com) 半年未夠,灣仔又一間二手書店將要結業,說的是碼頭那間書籍一律十元的「書式生活」。每次搭小輪總習慣入去兜一圈,之前在那裏買到楊向奎《墨經數理研究》和吳敬恆《上下古今談》,都是較少見而又頗值一看的書。 我自小愛逛書店,每回旅行,例必先到主流大書店朝聖,再往小書店探險,最後又重遊大書店,怕有漏網之魚,所以很難找到旅伴,除非是Lord Spencer這類人:1819年他從英國前往歐陸,只為覓得Pannartz& Sweinheim版Martial詩集,花了一年,終於在羅馬尋獲,得書後即趕返英國,羅馬競技場或西斯汀教堂,他眼尾也沒掃一眼。我很明白他的心態,巴黎去過幾次,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不是我杯茶,但隨便一間拉丁區二手書店或塞納河畔無名書攤,都足以令我流連忘返,不知天上人間。某年途經都靈,竟發現星期日街市有臨時二手小書攤,賣的不少是一二百年前印的舊書,價錢也極便宜。那是陽光明媚的上午,在一個果香奇異地攙雜着書香的市集,都靈大媽在買她的菜,我在翻我的書,彼此相忘於江湖,距離不足一尺,卻有各自的天地,喧囂庸俗的街頭跟裝潢精麗的古書沒有絲毫違和感,那一刻我很明白,真正的文化不需要中心,只需要靈氛,不可能規劃,只可能浸淫。咸豐年前有人說「香港乜都有」,我不禁失笑。不敢妄想尖沙咀維港沿岸會有塞納河畔的文化氣息,但澳門曾幾何時也有周末舊書攤,香港呢?朋友這幾天問我可有本地書店推介,我只能慨嘆買少見少。想看古書,荷李活道的Indosiam由一位法國人經營,我很多年前去過,當時要預約;梅窩碼頭附近的Imprint Bookshop也不錯,賣西洋書,大部分不貴。普通二手書店,要數半山的紅磚外牆的Books& Co.最富情調,另外老牌的新亞、神州和森記,還有旺角的序言、梅馨和國風堂,都為書迷所熟知,不用我多講了。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60523-古德明:登山墮淚

古德明:登山墮淚 6:28 23/5/2016 Xerxes, the king of Persia, invaded Greece in480 BC. According to the famous Greek historian Herodotus, the size of his expeditionary force was over two million men and four thousand ships. At the Hellespont, he caused a lofty seat to be set up on a hill from which he could survey them. When he saw the whole Hellespont hidden by his ships, and all the shores and plains thronged with men, Xerxes first declared himself happy, and presently he fell a-weeping."I was moved to compassion when I considered the shortness of all human life, seeing that of all this multitude of men not one will be alive a hundred years hence," he said.* The invasion ended in Xerxes' defeat. 公元前四八零年,波斯王薛西斯犯希臘。據希臘著名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其遠征軍人數超過二百萬,並有戰船四千艘。到了黑拉龐德海峽,薛西斯下令在高山之上,為他設一座位,以便俯瞰其軍隊。 他看見黑拉龐德海峽為戰船遮蔽,海岸、平原都擠滿士兵,滿心歡悅溢於言表,但不久卻潸然下淚,說道:「想到人生之短促,想到一百年之後,這許多人將無一在世,我不能無感。」* 這場侵畧戰爭,以薛西斯敗北作結。 *《晉書》卷三十四載:名將羊祜登峴山,忽然有感,對同行者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的感慨,和薛西斯大同小異。今峴山...

20160523-曾國平:股東維權知易行難

曾國平:股東維權知易行難 2016年05月23日 大新人壽成為市場憧憬大新系重組部分。(資料圖片) 認識專業投資者許文昌好一段日子,但從來只是「網上情緣」,直至最近回港才有機會碰面。他是社工出身,投資經驗豐富,活躍於文字和網媒世界。我這類蛋頭學者,最需要認識許老弟(他比我小一歲)這類的朋友,好了解複雜的真實世界如何運作,以免在辦公室呆得太久,離地幾呎高坐困象牙塔。 他最近的搞作,是鼓吹大新系的重組活動:先將大新金融(440)售賣大新人壽得來的現金,以特別股息分派予股東。出售保險業務後,大新金融基本上只持有大新銀行(2356)的七成五股權,結構重疊,建議將大新金融持有的大新銀行作實物分派,令大新金融的股東,直接成為大新銀行的股東。 最後一步,是大新銀行出售其前景和規模有限的銀行業務。許老弟相信,這個方案能大大提高兩間上市公司的價值,對小股東、大股東皆有利,於是計劃利用傳媒宣傳,並鼓勵兩家公司的小股東參加股東大會表達訴求。 許老弟這種「股東維權」或「股東積極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的舉動,在香港不常見,但在歐洲及美國等股票市場卻愈來愈見普遍,而且是金融學一個熱門的研究題目。  美國的股東維權活動在八十年代中期興起,正值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市場上的比重明顯增加之時。這類重磅投資者主要管理退休金,需要分散投資,手持股票的公司管理層出問題表現差,不容易話賣就賣一走了之,往往要聯合其他股東表達不滿甚至逼宮。 研究結果顯示,有機構投資者參與的維權活動,成功機會明顯較高。 相反,由小股東發起的維權活動較難成功,除了因為小股東可隨時一賣了之費事煩,也由於小股東權力太分散,每人都期望他人出錢出力代勞爭取利益,自己印印腳等搭順風車。 行動難以一致之餘,知識的局限也是一個難關。聽許老弟解釋他的方案,我要十數分鐘才搞得清楚,一般缺乏投資知識的股民,相信要聽好幾次才知個大概。是以由少數小股東發起的活動,不容易積聚到能影響投票結果的規模;是以散戶為主的香港股票市場,這類維權活動少之又少。 話雖如此,許老弟精力過人,跟傳媒關係密切之餘,也擅用社交網絡,隨時積少成多搞起維權,為香港的股票市場帶來一點騷動。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

20160523-陶傑:鴛鴦蝴蝶夢

陶傑:鴛鴦蝴蝶夢 6:28 23/5/2016 你信不信有前生欠下的緣份?有人說是迷信,但我相信。 台灣女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沒有提所謂「九二共識」,卻感謝台灣人用選票支持了她當總統。 飲水思源,在這種光宗耀祖的場合,像電影頒獎禮一樣,得獎人是要致謝的:感謝父親母親、感謝投資者、感謝愛護自己的所有人。所以,蔡英文感謝台灣人,是正確的。 但蔡小姐沒有感謝一位恩人,令我很不滿意,覺得她有點過橋抽板。 蔡英文高票當選,如果你沒有失憶,一定會記得競選時一句台灣人的口號,叫做「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 香港特首梁振英,搞出了一個高門檻篩選閹割的「八三○精神」的「民主普選方案」,引起「雨傘運動」。台灣人看見香港「一國兩制」出了一個梁振英,又看見馬英九好像有點慢慢蛻變成「梁英九」的樣子,警醒過來,票都不投國民黨。香港的梁大英,是扶助台灣蔡小英上位的其中一位功臣。 蔡總統一任四年,如果梁特二○一七年得習總欣賞連任,多幹五年,蔡英文下一任競選爭取連任,剛好在梁振英第二任內。香港有個梁特做足十年,推進中港融合,繼續做「一國兩制」台灣人的活樣板,蔡英姐芳心竊喜,一定祝福習近平,再委任梁振英在香港多玩一屆。 梁振英這一生,是來還蔡英文這一輩的債的。姓名都有一字雷同,好似冥冥中註定:一個是「梁」山伯,一個是祝「英」台,要從一千六百年前的魏晉朝代說起,中國的輪迴玄學,還真有點道理。 梁特要連任,暗暗叫苦的是國民黨,四年之後一定沒有戲。所以,豈止「港獨之父」咁簡單,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台灣的太陽花,也衷心隔海擁護香港的梁特再艷麗盛放一屆。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梁特這朵向日葵,已經拚命調轉方位,仰首笑臉朝着,就看中國的第二位最高紅太陽,肯不肯賞光。 像黃安的唱詞:「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愛情兩個字,好辛苦。是要問一個明白,還是要裝作糊塗……」 哎唷可真是。這個世界,總有人嘻嘻笑着,在裝糊塗。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523-林夕:唔出聲冇人話你啞

林夕:唔出聲冇人話你啞 6:28 23/5/2016 刷存在感,有人靠擦鞋。 擦鞋雖然要跪低,但大人高人的鞋,也不是隨便可以擦得到的,能夠距離目標物只一鞋之隔,襪子之下,就是腳趾了,也好不容易了。幾多自備鞋油欲擦而不可得的,恨得牙癢癢,在核心跪低的,比起矗立在外圍的人,存在感要高上許多層樓。 然而擦鞋只接觸到目標物足部,神經線雖多,終究不及耳朵嘴巴來得親密,所以市面許多傳話人,熱衷於引述目標物說過什麼,對什麼問題有什麼看法。事發當時,目標物身旁遭到幾多人包圍,與他有沒有咬耳仔,抑或只是摸摸酒杯底,屬於獨家放話,抑或集體發佈,一般不會透露出來,否則,存在感就要給同場的對手分薄。 傳話人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樂於引述目標物的片言隻字,不論內容如何,一概不負責任,總之我傳話,故我存在。 且看那位澳洲粗口大狀,上京出席不知入不入流的什麼交流會,會面後引述目標物說過:「(港獨)好容易處理……中央要法律有法律,要槍有槍,要砲有砲,係咁樣處理。」再請他講清講楚,這種引述人就會兼任目標物的口譯人:「文件上記載係呢種演繹,係我哋對佢講話嘅演繹……差唔多係咁嘅意思。」 差唔多係咁嘅意思?又槍又砲,就不怕破壞和諧、引發社會恐慌?傳話人不會怕,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內容不夠刺激,也讓他們炒作到駭人聽聞,否則無人報導,傳來做甚。看這位澳洲粗口大狀的演繹,要槍有槍要砲有砲,難掩其幸災樂禍之情,如果真為香港好,引述前後,好歹也加一點感嘆詞,表示擔憂,有槍有砲,對香港也有情有義,這場戲才算完整啊。 其實這種閉門的交流會,究竟有什麼意義?主事人也不知道有幾高幾大,發言以至文件紀錄又不向外公布,任由再核心裏的小人物向外選擇性傳話放話。實情大人物有沒有被發言,小人物有沒有假傳聖旨,要不要徹查? 「中央會不惜動干戈,出兵鎮壓」是何等震撼大事,甘冒這個風險,可見傳話人有多不甘寂寞,演繹出來的聖意就有多不平凡。既然沒有獨立人格,就只好建立另一種引述的風格。須知道,另一幫傳話人,正傳出上頭再吹和風,一定要傳出相反的風向,傳話人才能表現自己與眾不同。我們聽着,只能傳衙門一句話:唔出聲冇人話你啞。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523-陶傑:鴛鴦蝴蝶夢

陶傑:鴛鴦蝴蝶夢 6:28 23/5/2016 你信不信有前生欠下的緣份?有人說是迷信,但我相信。 台灣女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沒有提所謂「九二共識」,卻感謝台灣人用選票支持了她當總統。 飲水思源,在這種光宗耀祖的場合,像電影頒獎禮一樣,得獎人是要致謝的:感謝父親母親、感謝投資者、感謝愛護自己的所有人。所以,蔡英文感謝台灣人,是正確的。 但蔡小姐沒有感謝一位恩人,令我很不滿意,覺得她有點過橋抽板。 蔡英文高票當選,如果你沒有失憶,一定會記得競選時一句台灣人的口號,叫做「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 香港特首梁振英,搞出了一個高門檻篩選閹割的「八三○精神」的「民主普選方案」,引起「雨傘運動」。台灣人看見香港「一國兩制」出了一個梁振英,又看見馬英九好像有點慢慢蛻變成「梁英九」的樣子,警醒過來,票都不投國民黨。香港的梁大英,是扶助台灣蔡小英上位的其中一位功臣。 蔡總統一任四年,如果梁特二○一七年得習總欣賞連任,多幹五年,蔡英文下一任競選爭取連任,剛好在梁振英第二任內。香港有個梁特做足十年,推進中港融合,繼續做「一國兩制」台灣人的活樣板,蔡英姐芳心竊喜,一定祝福習近平,再委任梁振英在香港多玩一屆。 梁振英這一生,是來還蔡英文這一輩的債的。姓名都有一字雷同,好似冥冥中註定:一個是「梁」山伯,一個是祝「英」台,要從一千六百年前的魏晉朝代說起,中國的輪迴玄學,還真有點道理。 梁特要連任,暗暗叫苦的是國民黨,四年之後一定沒有戲。所以,豈止「港獨之父」咁簡單,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台灣的太陽花,也衷心隔海擁護香港的梁特再艷麗盛放一屆。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梁特這朵向日葵,已經拚命調轉方位,仰首笑臉朝着,就看中國的第二位最高紅太陽,肯不肯賞光。 像黃安的唱詞:「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愛情兩個字,好辛苦。是要問一個明白,還是要裝作糊塗……」 哎唷可真是。這個世界,總有人嘻嘻笑着,在裝糊塗。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523-何秀蘭:破冰是過程,不是目標

何秀蘭:破冰是過程,不是目標 6:27 23/5/2016 ■4位泛民議員與張德江會面。資料圖片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日前訪港,與4個泛民議員見面,被形容為破冰的一步,有人寄予厚望,也有人不以為然,正顯示中央政府與港人之間存在鴻溝。對破冰抱期望,或反對泛民赴會,都是源於這道鴻溝的情緒。 本來在一國兩制之下,既然有行政長官同時向中央政府和香港人負責,香港內部管治由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互相監察制衡,假若管治暢順得民心,中央不插手干預,國家領導人訪港,與立法會議員見面,不需要涉及實質問題,保持在禮節層面即可。 可惜,特區成立以來的三個特首,一蟹不如一蟹,現任特首更似以拂逆民意為樂,用人唯親,不但對自身的利益衝突含糊其辭,連家小也仗勢凌人。香港人對梁振英的不滿不能由建制派把持的議會提彈劾程序處理,加上19年來,兩制崩壞,於是有市民期望泛民議員直接向中央官員講出香港實況,表達絕不希望梁振英連任,據理力爭民主政改。但亦因為中央過去幾次以人大釋法、聲明、決定、發表一國兩制實踐白皮書等程序歪曲一國兩制,令人覺得與中央官員重申落實民主選舉達至高度自治,亦不過是緣木求魚,反容易被誤認為配合維穩,製造和諧假象。 權衡輕重,基於表達港人意見的責任,工黨決定出席酒會,直接向張德江委員長講出梁振英引致香港社會嚴重撕裂、不應連任的實況,並且清楚指出除了梁振英的人為因素之外,香港管治失效源於制度,必須盡快重啟政改,以沒有篩選的提名程序和一人一票民主選舉選出行政長官,才可以團結香港。 重啟政改唯一出路 這次與中央官員見面的即時目標是表明梁振英不應連任,但改善管治不能停留在換人,必須建立更徹底解決香港困局的制度。重啟政改是唯一出路。 酒會上氣氛平和,可惜是各說各的話,缺乏進一步的交流。官員表示往後繼續有溝通的機會,我對此持開放態度。誠然,不可能在一兩次見面便達成新一輪政改的共識,但事情亦必須讓人看得見有進展,無論是先社交後商討,或先商討後社交,均應該以實質進展為量度成效的指標。否則,只是不斷的破冰式見面,只變成徒具形式,沒有實質義意,因為泛民與中央溝通的目標是如何落實民主政制、改善管治,這才是香港人的期望。宴請、酒會式破冰,只是過程而已。 張委員長在訪港期間強調一國兩制是基本國策,可是,顯而易見的是,中央闡述的兩制與港人理解的兩制大有差異。只就《基本法》第45條提名委員會的...

20160519-練乙錚:片面、荒謬、草率、王者的老實—讀習批眉

練乙錚:片面、荒謬、草率、王者的老實—讀習批眉 6:56 19/5/2016 委員長來港「巡視」,準備工作特府早已做足,膠漿鋪路員警封山無微不至;抵埗之日,機場保安如臨大敵,採訪不許帶傘,黃色汗巾亦遭查處,可謂草木皆兵。北人如此君臨,結果只會把特區政府襯托得愈發像一傀儡把持的外來政權。論社會管制,大陸無疑十倍嚴酷;港人尚敢口誅筆伐的事物,在大陸只能見諸黑色幽默。例如近日流行的一則「總理買肉的段子」,圖文並茂完全貼切,惟讀後思之,滑稽處庶幾就是明天香港寫照,亦不禁惘然【註1】。 閒話休提,今天談習近平,特別細看他一再催谷的「供給側改革」何所指,然後談及官方經濟改革說帖背後到底是些什麼性質的問題。 3篇《人民日報》不具名的「權威人士訪談文章」廣受好奇者關注之後,大陸媒體跟着報道了習近平的兩次經濟談話內容,包括大前天(16日)在他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撮要,以及今年1月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長篇講話全文。這些講話的原始對象不是一般民眾,宣傳味道不像那幾篇「權威人士」文章那麼強烈,個人風格比較突出,甚至連一些概念薄弱乃至謬誤之處,也一併呈現在讀者眼前,因而比較可讀。 「新常態、大邏輯」 習氏1月8日講話全長差不多兩萬字,要義大概一二千字就可說完,但因為他添加了不少「歷史角度」和「現實角度」的「輔助材料」,更由於他說話比較鬆散輕浮,花式用語比比皆是,一句話每每變成多句講,化成文字就特別覺得冗長。這種風格,與他一向想仿效的毛澤東大異其趣;毛說話精準扼要,行文剛勁沉實,《毛選》裏的文章和收錄的講話,平均每篇不過7000字,完全沒有可有可無的東西。 習氏在講話的第一部分泛論「新常態」,有這樣的一段:「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全面認識和把握新常態,需要從時間和空間大角度審視我國發展。」【註2】 這其實是辯護意味很濃厚的一段文字,重點就在「螺旋式上升」這5個字上面;在中共的文宣裏,這就是「問題多多可能倒退」的堂皇說法。具體而言,習所謂的「新常態」,無非就是指的「GDP增幅下滑」,犯不...

20160521-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廣島原爆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廣島原爆 6:50 12/5/2016 原爆發生前,主角阿元如常上學,未料之後自己會經歷一場世紀災難。 今個星期想同大家介紹一套描寫人性的日本漫畫,書名叫《赤腳阿元》,由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出版,這套書亦有其他版本叫《赤腳阿源》。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作者中澤啟治將自己投影為故事的主人翁中岡元,這部自傳式漫畫,講述六歲的阿元在上學途中經歷廣島原爆,美軍轟炸機投彈前一刻,剛提步踏進校門時,發生了一件瑣事,一名同學的家長叫住了他,就這樣阿元往回頭路走,恰巧走進了磚牆的陰影下,因此逃過了原子彈的衝擊波與熱浪,鬼使神差的救了他的命。然而,原爆還是摧毀了他的家庭;讓他失去了父親、姐姐和弟弟,縱使母親逃過一劫,但在災後他那不足歲的妹妹因物資匱乏死於營養不良,母親餘生亦飽受放射線造成的癌症折磨。 漫畫以寫實的手法重現了原爆瞬間的恐怖,活生生的人們連同房屋、樹木一起頃刻「蒸發」,有的被塌下的房屋壓傷,有的被飛散的碎片割傷,被輻射熱灼傷的皮膚脫落得不似人形的更不計其數,人的身體置身高熱下,瞬間全身都被燒得焦黑像木炭。任何生物無一倖免,路上的狗隻與欄杆融為一體,阿元目睹離自己所站位置僅兩步之隔的女學生半邊身體被烤熟,災後整個地方變成鬼域。 1945年,8月6日早上8時15分投下的原子彈,將整個城市變成煉獄焦土,數以萬計的百姓在瞬間灰飛煙滅,建築物倒塌、焚毀。10時,又突然下起了「黑雨」,剛才被爆炸拋上天的殘骸碎片,連同放射性微粒,夾雜着灰燼和蒸氣紛紛落下,放射性塵埃波及更大範圍。 災後倖存者受到核放射感染而得到後遺症,幾年內漸漸死去,面對日本戰敗,劫後餘生的人民受盡苦難,大家每天過着糧食不足、有一餐沒一餐的苦日子,主角阿元飽經人情冷暖,劫後與哥哥、媽媽相依為命,小小年紀不屈服於困難,在廣島的一片焦土上,以正面的態度掙扎求生。 《赤腳阿元》是一套勵志性紀實作品。作者在他24歲的時候搬往東京追逐漫畫夢,在故事中他不諱言直接批評天皇,作品更被譯成十多種語言版本發行。作者中澤年前證實患肺癌,終年七十三歲。臨終前一天,他還收到新出版的作品《赤腳阿元:我的遺書》。 政客野心連累人民 奧巴馬將於5月27日到訪日本廣島,這是從1945年美國投下核彈後,首位在任的美國總統訪問此地,出訪前美國白宮表明,奧巴馬不會就核轟炸作任何道歉,亦不會發表重要公開演說,我...

20160521-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延安囚徒。蕭軍:我的文革檢查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延安囚徒。蕭軍:我的文革檢查 6:50 21/5/2016 由許鞍華執導,電影《黃金時代》中晚年的蕭軍。 文化大革命爆發五十年,很多人問我應該看甚麼書去認識這場中國人集體悲劇,我最近在看東北作家蕭軍的作品,這書既是他的作品,又不是他的作品,文字是出於他的手,但寫作動機卻是出於政治迫害,是輯錄了他廿多年間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批判,書名叫做《我的文革檢查:蕭軍自訟錄》,內容收錄了自1953年至1975年近三十年間蕭軍的自我檢討報告。他的孫子蕭大忠在出版前記說:「這檢查,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以至上溯幾代人來講絕對不是一種陌生的認識和經歷,儘管絕大部份的檢查都是充滿了無奈和虛假。但在今天當我拿到了祖父蕭軍的這近三十萬字文革前和文革中的檢查時,還是充滿了悲傷和憤懣。自從1948年,祖父在東北遭到大規模整肅開始,一直到1980年被平反恢復名譽,在這三十餘年間,我不知道他用了多少筆墨,承載着多麼大的困苦,一次一次以檢查來申訴來證明自己。就是在這無休止的檢查中,歲月把他由一個中年變成了老年。當他得以贏得清白之後,僅僅八年,就離開了我們。因此,這些檢查今日拿在手裏,又是何等的沉重!」 我一邊翻看蕭軍的自我檢查,一邊在想究竟他犯下了甚麼滔天罪行,需要這麼長時間批鬥、關押、勞改,他既不是甚麼周揚、胡風集團,又不是三家村,涉及毛與劉少奇的鬥爭,只是一個早年投奔延安的作家。在看一篇又一篇自我檢查時,蕭軍不斷自我批判「自由主義」,最後我開始有點頭緒,他其實是共產黨發明延安整風運動中思想改造知識分子的不合格產品,因為他堅持自我,堅持自由創作,關心文學多過關心革命,他的罪行就是「沒有完全臣服於毛澤東革命路線之下」。 《我的文革檢查》一書記錄了一個人的思想鬥爭。 不斷受迫害 源於不妥協 他自我檢查報告中表示第一次去延安,那只是為了順路去看一看,第二次是形勢所迫,走投無路,並非真心做個共產主義戰士,只是抱着作客及避風心態。他批判自己的自由主義,關心文學多於革命,欠缺全面獻身的精神,黨性不足,沒有按照革命的無產階級改造自己的面貌。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批判王實味,是要根除五四運動所留下的知識分子民主自由傾向,將知識分子改造成革命分子,但蕭軍卻在批鬥王實味時為王抱不平。此後他從未擔任甚麼作協、文化界官僚等重任,但仍然不斷受迫害,是源於他的不妥協。 共產黨行使權力的方式...

20160522-梁文道:自傳的局限

梁文道:自傳的局限 6:40 22/5/2016 一個人的自傳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浩劫當中最小單位的苦難,撕開那被無窮概括及論述打磨得光滑平順的歷史名詞,從內裏翻攪出不同的曲面,以及複雜的皺褶。但是同樣一本自傳,它或許感人肺腑,令人同情傳主的經歷,能讓讀者瞭悟他今日所思所行的由來;是否就自動地可以成為這個作者的政治立場辯護書呢?換個方式講,如果有人問你現在為什麼要在政治上支持這個,反對那個;你能不能只是給出一份自白,描述自己的人生歷程,說明自己的感受?這種自述就算再有誠意,它可以代替得了一套充份的理據嗎?假設你的國家出了很多問題,政府幹了不少惹人非議的事情,這時若是有人問起你對這些事情的立場,他們期待的應該是一個明確的答案,清晰的是非選擇,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個選擇的解釋。這種選擇是個政治甚至道德的判斷,這種解釋也應該是套能夠支持如許判斷的理性論證。然而,你卻給出了一番誠懇私密的告白,由頭細說你愛上這個國家,認同這個國家的故事。這能算數嗎? 阿摩司.奧茲的《愛與黑暗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告白。它說出了一個猶太小孩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感受,令人多少明白了以色列對於大屠殺倖存者的意義。身為讀者的我們都能隨着奧茲細緻而充滿想像力的筆觸,逐步理解猶太復國主義者的遭遇和心態;那確實是段讓人心痛的經歷呀。難怪奧茲要把這本書的阿拉伯文版寄給身在獄中的巴高提(Marwan Barghouti,巴勒斯坦武裝組織Tanzim的頭目),並且在書的扉頁上留下這樣一句話:「這個故事是我們的故事,我希望你能讀它,並且就像我們理解你們一樣地理解我們。我希望有天能在外面和平地見到你。你的阿摩司.奧茲」。 我們理解了。但,這本書是個好答案嗎?那就得看問題是什麼了。假如人家問的是:「你們猶太人為什麼需要一個國家?」可能《愛與黑暗的故事》還是個不錯的回答,因為它非常仔細地描寫了一群歐洲猶太人如何被歐洲排除出去的經過。人家都已經在牆上寫得很清楚了,「猶太人滾回巴勒斯坦去!」,而且還以行動證明了你們不滾的後果;你還能不走嗎?還能不找一塊足以安身立命,此後再也不受排斥不虞生命安全的國土?不過,問題若是「你們猶太人憑什麼來到巴勒斯坦建立你們的國家?」,甚至「以色列憑什麼趕走此地的原居民,又憑什麼把還留在此地的巴勒斯坦人當成二等公民?」。《愛與黑暗的故事》或者就不算是個站得住腳的答案了,因為一個人也好,一個民族也...

20160522-陶傑:明天會更好

陶傑:明天會更好 6:41 22/5/2016 外國人不明白,此地普遍的飲食業,一切追求菜式口感,其他如氣氛、裝修設計、服務態度,不予考慮。 我告訴外國朋友:二十一世紀,文明總要進化,人生苦短,有太多的小毛病,沒有時間再等待。「人口太多,從前被列強侵略,當家作主之後,摸索試驗,又走了彎路,要有點耐性,這個國家總要給她多一點時間,自然會進步。」 這是中國式謊言之一,散佈的虛假邏輯和希望,是隨着時間向前推移,明天一定會比今天「進步」。 當然是胡扯。宋朝三百年過去,迎來的蒙古元朝的「明天」,比宋朝的今天更差。二○一六年,中老年人蠢蠢欲動而懷念「文革」,智商比一九八六年胡耀邦平反「文革」冤案時更差。董建華和梁振英這兩位今日的炎黃子孫,加起來,比昨天港督麥理浩和彭定康更差更差。 飲食業也一樣。法國的米芝蓮已經來香港點評。既然崇洋,今日有米芝蓮標準借鑑的香港飲食,應該做得比昨天沒有法國人來教你的時候好。 餐廳得不到好評,沒有星星,不要那麼懶,問問法國人就是。法國人會告訴你:餐飲是人生享受,除了菜式質素,還有其他品味。譬如,食堂裏不要開着一部花花綠綠的電視機。吃就是吃,專心一點品嚐,跟朋友在一起,閒談交流,對嗎?開着一副沒有看的電視機,製造不必要的背景噪音,是不是智障的風氣呢? 還有,侍應來收拾飯後的碗碟,堆叠不要乒乒乓乓,不要當着客人的面,將半杯喝剩的茶,倒進一小碗喝剩的湯,然後將抹過嘴的紙巾,將湯碗當做垃圾桶一樣扔進去,方端回廚房。 不錯,一切貪圖方便,但景象醜陋。做人不必唯美,不,中國人畢竟不是日本人,但當眾剔牙、火車上剪腳甲之外,可不可以少做一刻令人嘔心的事呢? 一切很淺易,不是高深的大道理。走進瑞士人或意大利人做F&B經理的外資酒店,由於殖民式的訓練有素,這些小陋習就通通消失了。 中國人常常說遭受列強欺負,法蘭西帝國主義的米芝蓮沒有欺負你,只是想你進化一點點。但是,想到法國傳教士伯希和,用幾文錢就從一個叫王道士的愚民手上「騙」走了敦煌的珍貴經卷,你就要堅持一點民族尊嚴,法國人的話,不要全信。記着:人口太多,進步總要點時間,耐心一點,對國家要有信心,明天會更好的。 說這種話來哄你的那個愛國的中國人,過幾年之後你試試找他,他已經移民。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522-馮睎乾:郭梓祺,反時代的人

馮睎乾:郭梓祺,反時代的人 6:40 22/5/2016 郭梓祺近照(由郭梓祺提供) 去年底,友人郭梓祺憑《積風集》獲第十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我很為他高興。等了半年,一個訪問也不見。他正職是教師,在兆基創意書院教中國文學,閒來寫影評、書評和人物專訪,多發表於星期日《明報》,慢慢寫了一段日子後,文章就結集為《積風集》和《積風二集》,無心插柳柳成蔭。前日見面,問他得獎後怎麼不見訪問,他淡然說:「都推了。」《明報》讀書版有「名人書櫃」欄,本來想採訪他,但他捫心自問不是「名人」,只好拒絕。文學雙年獎結果公布後,中央圖書館照例邀請得獎者辦讀書會,祺自然在受邀之列,但他認為《積風集》很淺白,沒導讀必要,於是又推辭了。他中等身材,膚色略黑,梳中學男生式短髮,戴圓框玳瑁眼鏡,長相有幾分似王維基,只是性格較平實,沉默寡言,笑起來也多一個酒窩。他外觀似波牛(他的確愛踢波),不類文青,你其實很難幻想他是作家,遑論得獎作家。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廣告的時代,包裝、宣傳和人脈都多麼理所當然,名過其實成了天經地義,然而郭梓祺偏反其道而行,他只是悄悄站在街角,做個不平凡的路人甲。 前天約他出來,原意是訪問他,要他談談得獎感受之類。我帶了溫源寧的《不夠知己》給他看,說我想做「不夠知己」新編,由他揭開序幕。或許他知道我不會標榜他為名人,又或許是我之前接受過他訪問,他像上一輩文人般禮尚往來,這次他很爽快就應允了。美其名是訪問,但兩個多小時下來,實際是吹水居多,唯有摘錄部分內容,濫竽充數當作「訪問」吧。 我:你獲獎開心嗎? 祺:哈哈,其實也不特別開心。(此話題已完) 我:你是如何開始寫作的? 祺:我不記得最初是投稿到《字花》抑或《成報》副刊了。我曾經寫新詩,投到《字花》,但那些詩我覺得不好。當年《成報》副刊由葉輝主編,好看,於是我也寫了篇劇評寄去。那時《成報》財困,編輯做義工,作家捱義氣,我投稿也沒有稿費,但無所謂。 我:豈非報界亞視?我當時不大留意本地報紙,真的聞所未聞。 祺:對,就是亞視。這件事其實很多人知道,早有人寫過了。 我:你投稿到《字花》,是因為跟編輯相熟嗎?你在中大中文系畢業,當時已認識鄧小樺? 祺:她高我三屆,我不認識她本人,但她搞社運,比較出名,所以我知道是誰。 我:你當時又搞甚麼? 祺:我甚麼也沒搞。我同香港文化界大部分人都不熟,只是認識。幾...

20160522-楊靜:在土耳其的燈塔等待郭靖

楊靜:在土耳其的燈塔等待郭靖 6:40 22/5/2016 土耳其少女塔Maiden's Tower(互聯網圖片) 伊斯坦布爾被博斯普魯斯海峽分成兩端,從早到晚幾個碼頭都有懶散的輪渡把你從歐洲送往亞洲,或是從亞洲送往歐洲。到這個時候,天氣已經熱起來,在甲板座位上揚起頭瞇着眼睛,雖然什麼也看不見,但完全感受到灑滿面龐和身體的光明與暖意。 伊萊莎在亞洲海岸等我,她說只看Taksim廣場和老城區不夠公平,一定要請假帶我在她家附近的書店街一遊。書店只賣土耳其語的舊雜誌和課本,還有些寫了字的明信片也當作古董賣,我一個字母也不認識,只好全部當作風景欣賞,倒也有趣。她和店員應該是舊相識,兩人坐在書架旁喝着沏好的紅茶,一杯又一杯,越喝興致越好,笑聲越招搖。她和他的鼻子都尖而高,男人不很高,肩臂寬闊,眼睛細卻有神,而她膚色白皙近透明,尖下巴讓人憐惜——怎麼看怎麼般配。 到午餐我還是忍不住八卦,問她是不是心儀這男人,她把櫻桃裹上濃稠的酸奶,輕輕送入口,又想了幾秒,眼睛一亮回答我:「那肯定是喜歡的,可他不是我要找的人。我想到一個說法,你會懂。他很好,但自我中心,不夠大氣,我要找的是『郭靖』,不是『楊過』,也不是『令狐沖』。」 如果不是楊、郭、令狐三個人名字一起被說出來,我實在不會聽懂這個土耳其女子的愛情理想。是的,我還是在亞洲,可對方是說零星英文、吃羊乳酪、信真主的土耳其專業女性,怎麼會張口就來金庸人物。還不等我發問確認,她繼續解釋:「相信我,再老幾歲,你到我的年齡就知道,英俊風流、聰明幽默,那都不重要,不如有個brother Jing,死心塌地對你好,況且他還是個有骨氣的大英雄。」她其實三十多歲而已,相親無數,可是誰也看不入眼。「都怪金庸,還有香港那些電視劇,耽誤我一生找不到滿意的男人。」 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可沒想到,沒有華人的地方,他也在。網絡上有幾個英文粉絲網站,盡心傳播金庸作品改編的電視、電影,配好英文或其他語種字幕,行走天下。然後就有更富能力和熱情的人,着手大工程——一章、一章翻譯金庸小說,餘下的人就等待更新,然後七嘴八舌評論。文字有時比影像更刺激幻想,在這些社群裏,黃蓉、趙敏、小龍女依然美若天仙,但種族、膚色完全不拘,有時可能比TVB更貼近「史實」,譬如有人會貼上帶薄面紗的伊朗演員照片,表示小昭應該長成這樣,或是畫出臉盤更圓更大更紅潤的真·...

20160522-鄧小樺:幻覺堅強

鄧小樺:幻覺堅強 6:41 22/5/2016 我常想問奇葩女友a:「有件事你很想做,但其實你沒有能力,別人也不想幫你完成你的夢想,為什麼你這麼難理解呢?」這些話說出來,朋友自然就沒得做了。 其實,每個人心底都有不願接受現實的部分,這才是真正的普遍,亦普遍地難以理解。近來的電影《金曲金后》(Marguerite)裏,就有一個邁入老年但精神上還是小女孩的女人。故事採自真人真事,美國女名流珍金絲(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著名故事,徹底五音不全的她長年以金錢去支持她的歌劇演唱之夢,在賓夕凡尼亞州各式舞台與私人名流聚會上演唱,甚至去過白宮。終於在76歲那年公開售票演唱,大獲劣評;表演後一個月,珍金絲在街上心臟病發不治。 法國導演沙維爾查洛利(Xavier Giannoli)把珍金絲的故事改編成法國女伯爵瑪格烈特的故事,保留了珍金絲最著名的天使羽翼造型,那一幕也特別美式。除此以外,整套電影裏,絲綢、刺繡、天鵝絨、蕾絲、荷葉邊、珍珠、耳環、手鏈、骨董、茶具、貴妃椅、古董車……連女伯爵在歌劇俱樂部出場獻唱時髮冠上裝飾的孔雀毛,都是從孔雀身上新鮮拔下。法式精緻,法式奢華,目不暇給,步步生蓮。超級賞心悅目,電影豈能跳過場面調度?而導演偏要以精美的場景反襯出法式刻薄、法式虛偽,那些眉清目秀、領結優雅的傳媒人、藝評人、前衛藝術家,都是含笑看着瑪格烈特演唱出醜,含笑拍手,尋思怎麼在她身上撈油水。 看看電影上演後的影評,多半在謊言與真相之間拉扯,大部分影評指責謊言,都怪我們的政府每天給我們太多謊言,讓我們失去了領會幻象的風度與胸襟。其實在虛構藝術中,幻象應該佔據高點。電影囊括法國凱薩獎4大獎項包括最佳女主角,嘉芙蓮弗朗演出實在也太可愛,令人好笑之餘無法深責。事實上,她是電影中唯一善良的人,真心、無所求、慷慨包容,把所有人視為她的支持者而友善待之。我唯一不滿的,是女伯爵的設定太過脆弱:基於「歌者無法聽到自己的聲音」,而讓她聽到自己的走調歌聲,面對現實就自然會死,讓她周圍的人解脫。主催這個謀殺行徑的人是長年為她拍造型照的僕人,其畢生願望是拍到她真正絕望垂死一刻,那必是真正藝術品。我跟影評人鄭政恒聊,這不是僕人角度,而是導演角度。導演同情瑪格烈特,而意圖批判在她身上撈油水、販賣她的人,包括自己。 也許貴族是脆弱的,表演又需要觀眾,幻覺需要太多人去幫助維持,...

20160522-沈西城:球場魔術師馬菲士

沈西城:球場魔術師馬菲士 6:40 22/5/2016 「馬菲士!Pass the ball now!」戴着金框圓眼鏡的蘇格蘭籍史勿夫神父在場邊揮手高喊:「Be quick!」須臾,忍不住了,聲音更高亢,顯然怒了,那是六二年某周末跑馬地球場事件的再現,慈幼學校丁組足球隊正跟香港華仁作四強會戰,迨近完場,我方仍落後一球,再過五分鐘若不進球,就要輸掉比賽,史勿夫神父焉能不急?他口裏叫着的「馬菲士」,正是我,由於愛盤嗜扭、賣弄腳法,史勿夫神父「恩賜」我這個名號。某日在學校球場,史勿夫神父忽地拉我到一角說「Elias!你的假動作做得不俗,有點兒像馬菲士!」我受寵若驚至不能言語。馬菲士是誰?乃當年英國球壇名將,綽號「球場魔術師」,以喻其雙腳盤球出神入化,有如魔術,好一個馬菲士,二十碼禁區一帶,身體左傾三十度,右腳內側控皮球,敵衛即難近其身,更遑論阻截。有幸被稱「馬菲士」,與有榮焉,難免沾沾自喜,後始恍然,那是「貶詞」,斥我空有姿勢而無實際,喜愛盤弄,弱於傳球,往往拖累球隊,史勿夫神父壓住怒火,再三告戒,依然故我。那場比賽,最終以〇比一告負,我要負大半責任。球友陳康維告我「若再不改,必被除名。」我這才嚇了一跳,猛地省悟史勿夫神父,對我已是極度容忍。星期一回校,第一時間向史勿夫神父敬禮道歉,他瞇眼微笑,為我道出了馬菲士的不朽事蹟。 史丹利·馬菲士生於一九一五年,六二年已是四十七歲高齡(註:職業球員已屬超齡),仍效力「黑池」,學兄張子岱六〇年通過球評家麥他維殊的推薦投效「黑池」。當年,張子岱貴為香港頂級球員,到了黑池,卻只派在預備組上陣,六一年一月張子岱正式為黑池隊披褂迎戰狼隊,是唯一一個香港球員觀摩過馬菲士的奇技,回港後力讚馬菲士球技超凡入聖——「你要搶他的球,難若登天,假身千變萬化,左穿右插,靈如蛇蟒,你尚在猶豫,他已引球遠去。」照此推論,馬菲士的速度驚人,可惜我未看過馬菲士演出,未能將他跟現時的美斯、C朗相比。史勿夫神父昔日是蘇格蘭國家隊球員,看過馬菲士踢球,我好奇地問他跟馬菲士相比若何?他陡地給了我一記爆栗,罵道:「Naughty Boy!Foolish Question!」哪還用說?蚊與牛比,沒得比矣!史勿夫神父一提馬菲士,肅然起敬:「我欣賞馬菲士,除了是球技高超,主要是敬佩他的球德!」馬菲士十六歲入史篤城,三十二歲轉會黑池,到六五年五十歲退休,從未領過黃牌和紅...

20160522-林夕:和尚為什麼要化緣

林夕:和尚為什麼要化緣 6:41 22/5/2016 持雙程證的假和尚滿街跑,好聽點叫化緣,實際上是行乞,再難聽點是行騙。那麼,真和尚呢?其實真和尚才真不需要化緣,現在是什麼世代,真和尚出外,所屬寺院機構都有足夠財力,籌款有法,備足銀兩,而且還會辦教育,做慈善。 當代人當街當巷碰見和尚,居然會拿出錢財食物供養,真和尚怕會拈花微笑:施主,你當我是要飯的? 其實,以前的以前,和尚確有沿途要飯的傳統。所謂衣缽傳承,衣就是那和尚袍,缽就是那盛飯的碗。和尚何以要乞食?乞食為什麼叫化緣? 其中一個說法,化緣就是化掉惡緣,轉為善緣。和尚外出化緣,既度己,也度人,是比念經打坐還要艱難的考驗,把民間當作不離地修行的道場。 化自己的惡緣,就是遇上惡人惡言相向時不生氣,遇上挑戰者如翁靜晶時好言解釋,保持祥和;得到嗟來之冷飯,亦能八風不動,無苦無惱,不當一回事。即使身為方丈,也不能小氣,以此自度自修。 化他人之惡緣,若是佈施人樂於接濟,無疑讓對方種下善緣。若遇上關閘放狼狗者,需慈悲慈悲再慈悲,化其戾氣,在沒有給掃地出門之前,憑一把口讓其皈依佛門,即是化惡為善緣,勝造七級浮屠,也難過解決小氣方丈。 化緣傳統,非漢傳佛教之國情。 佛陀有個很動聽的化緣故事,話說釋迦牟尼走在大街,袍子爛了,隨行僧人想幫忙,別有用心的佛陀,難聽點叫考驗人心見證民意,好聽點是提供善緣善心公益大台,故意展示着裂開的僧袍遊街示弱。果然,就有一老婦人上來縫補,這個活在貧窮線下,在小氣方丈口中沒資格有選票的老婦,縫補僧袍就是她唯一能做的佈施,最大的貢獻。這就是佛陀化出來的緣。 現在之化緣,幾乎只等同對和尚供養,而現在每個見過世面的人,都會問:我營營役役供養你安安靜靜禪修?換過來行不行?我在職場上受的苦,你先親身參破了給我看看再說。 當代真有心普渡眾生的寺院機構,都靠有心人資助,善用捐款,在做資金管理。旗下和尚,也奉行自給自足政策,若有人見和尚狀物體徘徊街頭,即奉送現金,除了唔化,還種下惡緣。 化緣,原本好高級的。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521-陳曉蕾:【綠是彩色】最酷的吹泡膠

陳曉蕾:最酷的吹泡膠 6:29 21/5/2016 街頭限定版的吹泡膠,有可樂和提子味,一條30台幣,銷售點可上網頁http://www.bubble.doyouaflavor.tw/。 這個星期,台灣的朋友都在網上買口香糖──這由當紅設計師聶永真設計包裝,號稱「最酷的泡泡糖」,要先在網上購買,然後帶着「提貨券」找指定的街頭小販拿,香港的朋友等到六月,就可以在網上查小販的位置親身去買──香港人可能衝口而出:小販暴露行蹤不會被食環署職員拉? 台灣會讓低收入人士、身體殘障、五十歲以上的失業者等申請牌照,成為「有證攤販」,也有在指定地方擺賣的「列管攤販」,可是仍有不少人是非法的,警察有權取締。「警察比較不那麼容易開這種罰單啦,會有顧忌,怕被人罵『你不抓小偷抓這個!』」「人生柑仔店」創辦人之一巫彥德解釋。 巫彥德說,台灣幾十年來,都有弱勢社群在街上賣口香糖、白蘭花、甚至日用品,價錢一般比商店貴一兩倍,大家帶着同情心購買當作支持這些「街賣者」。他小時也會向一位婆婆買香口膠:「那時想法很單純,覺得她好可憐,雖然口香糖有點貴,還是會買。」可是一天竟然看見婆婆吃麥當勞,當年麥記剛進台灣並不是廉價快餐,巫彥德也要儲錢才能去吃,遇見婆婆他很驚訝:「她騙我嗎?!」 但婆婆注定要貧窮嗎?難道不應過更好的生活?靠同情賣東西,是否就不能改善生活?巫彥德放在心裏想了又想,去年底他終於在網上發起眾籌計劃「人生柑仔店」(柑仔店是台語雜貨店),希望「翻轉街賣形象」,目標籌五十萬台幣,最後籌得七十九萬元。 政府包容 台灣街賣者街上找生計 台灣街賣者賣的東西幾十年都沒變,「人生柑仔店」團隊於是找台灣小農的有機紅茶、果乾、竹牙刷等。「也許消費者始終會抱着同情,但這種理念也是值錢的,那就讓所賣的商品更值錢吧。」巫彥德亦希望透過售賣有機和環保的農產,令街賣者有機會為台灣出一份力,不僅僅是受助者。 商品售價:生產者分五成,負責設計包裝的「人生柑仔店」分兩成,街賣者分三成。最初只有三位街賣者願意合作,但這最新的口香糖計劃,合作的街賣者已經超過二十人,陸續在加入。如果是香港的NGO,可能目標是脫貧和就業,不需再在街上非法擺賣,但台灣人比起香港人,似乎重人情多過法治,像人安基金會就支持單親媽媽在街上賣烤番薯,警察也扮作看不見。「人生柑仔店」更希望開拓更大的街頭空間。「街頭應該是包容的地方...

20160521-馮睎乾:非一般的劍橋生

馮睎乾:非一般的劍橋生 6:30 21/5/2016 本文不是寫麥明詩,這方面葉朗程才是專家。麥小姐予我的最深印象,不是劍劍劍劍橋大學,不是10條煙,當然更不是花容,而是生辰──正常人會集郵,而我由於自戀,卻喜歡搜集跟我生日相同者,如黎明、麥明詩、作家陳婉容、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等。但近幾日聽見麥小姐「非一般嘅劍橋生」金句,倒認真思考了一會:到底誰才有資格叫非一般劍橋生呢?麥小姐似乎想說:「凡劍橋生都非一般。」我則寧願解讀成:「劍橋生中非一般者。」照我定義,頭號入選者是牛頓──Pope說:God said,“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牛頓讀劍橋時毫不出眾,劍橋於他也無甚裨益,全賴一場瘟疫,學校停課,讓他回鄉閉關兩年,才創出微積分和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名副其實非一般劍橋生。女神是凡人,牛頓是大神,人神之別在於:凡人入名校,凡人覺得光彩;大神入名校,名校覺得光彩。我拜牛頓,不buy名校。 事有湊巧,前天在銅鑼灣購得絕版多年的溫源寧(1899-1984)隨筆集Imperfect Understanding。溫源寧是劍橋法學碩士,28歲任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教授,是錢鍾書「最敬愛的老師」之一。1934年,溫用英文在《中國評論周報》發表一系列名人小傳,寫得生龍活虎,翌年結集成書,叫Imperfect Understanding,錢鍾書為它作書評,譯為《不夠知己》。溫寫徐志摩多情,不因為不忠,而是忠於內心的「理想之美」:“His burning incense at many shrines is no disloyalty, but rather it is the essence of his loyalty to his Ideal.”高層次的劈腿,一定有高層次的金句。溫寫胡適,稱之為集實業家、哲學家於一身的Philosophe,隨手一句就勾勒出胡博士整個精神面貌:“There is no mystery in him: all is sunshine, and no shadow.”《不夠知己》我廿年前在圖書館讀過,最近打算寫一些我認識的有趣人物,正想重看,沒料到立即不期而遇。溫源寧也是劍橋生,此書的金句水平,比較符合我對劍橋的期望,誠意推薦。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

20160521-李平:蔡英文給香港的三個啟示

李平:蔡英文給香港的三個啟示 6:30 21/5/2016 台灣新任總統蔡英文昨日的就職演說,堪為香港下屆特首的競選政綱!無論是擺脫單一市場的部署,還是打造成熟民主的承諾,或者是對領導人與民眾關係的論述,蔡英文雖然主要是說給台灣人聽的,但又無比契合香港的狀況,猶如珠玉在前,給香港啟示,也讓香港人看到衝破一國兩制迷局的前景。 蔡英文的就職演說,雖然最受關注的是對兩岸政策的表述,但這部份並無驚喜或意外。她所強調的兩岸關係既有政治基礎的四個關鍵元素,包括九二會談的史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台灣憲政體制、兩岸20多年協商交流成果、台灣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都是早已公開的機密。重大政策如此「洩密」,其實正是民主國家政策透明度的表現。 北京為逼迫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早前竟然重提兩岸仍處於內戰狀態作為恐嚇。蔡英文的回應,讓北京的重拳只打到空氣。當然,面對中國的威脅,蔡英文不只在政治上作出沒有「九二共識」的共識陳述,更在經濟上積極部署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以「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說白了,就是不再讓台灣吊死在中國一棵樹上。 香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遠甚於台灣。張德江在香港訓話時得意揚揚地說,香港之所以世界有名、有經濟地位,「就是因為你背靠十三億七千萬人口的內地,這個廣大的市場和廣大的貨源地」。其言下之意,無非是沒有中國、香港就會變死港臭港的那一套中國優越論,但就忘了香港躋身亞洲四小龍時關中國甚麼事?就忘了香港在中國閉關鎖國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是貢獻大還是收禮多? 如今,香港和台灣對中國市場態度的最大區別,在於台灣新領導人不願政策被綁架,而梁振英政府仍在充當中共權貴的馬前卒,動輒拿中國市場、中國遊客來威脅香港放棄尊嚴和自由,而不是拓展新的市場和客源。 放棄共同奮鬥 香港被貶低 與此相關的第二個啟示是,蔡英文在演說中表示:「國家不會因為領導人而偉大;全體國民的共同奮鬥,才讓這個國家偉大。」香港很不幸,遇上了梁振英這樣的特首;最不幸的是,香港人還沒有辦法用選票去懲罰梁振英、去改變政局。但是,更不幸的是,多數香港人放棄了共同奮鬥的心思,對沒能遇上偉大的領導人而認命,或者仍寄希望於中共能出明君為港作主,或者對抗爭失去信心而不再參與,結果香港越來越易受打壓、地位越來越被貶低。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原意是為台灣作出榜樣,但當香港還在一國兩制的迷局...

20160521-古德明:昨晚;stated和as stated

古德明:昨晚;stated和as stated 6:30 21/5/2016 問:「昨晚」英文除了說last night,可不可說yesterday night?上谷歌搜尋,兩個說法並見。 答:「昨晚」是last night,古英語還會說yesternight,但yesterday night卻不是慣用語,一般視為不正確。互聯網上英文,瓦玉集糅,未必可作準繩。 當然,「昨晚」英文也可說yesterday evening。但yesterday evening是指昨天日落之後以及睡覺之前那段時間;last night則除了也可指那段時間,還可指今天凌晨的時候。例如:(1)We went to a concert yesterday evening/ last night(昨晚我們去聽音樂會)。(2)I woke up several times last night(我昨晚多次醒過來)。第二句的last night不可用yesterday evening取代。 問:以下一句,stated之前的as一字,可不可刪去?──I agree to abide by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s stated on the following page(我同意遵守下一頁所述條件)。 答:這一句用不用as都可以,意思無別,但所用句法不同。Terms and conditions stated等於terms and conditions that are stated,略去的是關係代名詞(relative pronoun)以及be(即are、was等);terms and conditions as stated則等於terms and conditions as they are stated,略去的是代名詞(pronoun)以及be。這兩種省略法都很常見,例如(1)The man(who was) arrested was an off-duty policeman(被捕者是個下了班的警察)。(2)He paid me$100 a day, as(it was)agreed(他如約每天支付一百元給我)。 古德明 電郵 :appledailyko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