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陶傑:中文取代英語?

陶傑:中文取代英語?
6:33 24/5/2016


牛津英文辭典新收進幾個香港粵語詞彙的譯音,像「大牌檔」、「叉燒」、「援交」、「街坊」之類,而且很聰明,為避免中國人指責牛津辭典支持港獨,也拉進了一個大陸普通話的「關係」,以示中港平等,讓大陸人民也樂一樂。
牛津辭典是英文的終審庭,擁有英文每一個字的最終解釋權。英文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兼容並包。八百年來,英文收羅了法文、德文、冰島文、印度話、南洋土語、印第安土語,當然還有中文。
英文成為優秀而強大的文化,因為是廣納百川的海洋,而且不止是文字,還有英語民族的心胸。
然而許多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非常興奮預測,因為中國人多,而且參與了世界經濟,中國人四處跑,中文(或稱漢語)取代英文「霸權」的日子,很快到來。
做夢可以繼續下去,但中文「取代」英文,不會成為事實,否則中國下一代今日不會拚命學英語,而且湧去英美「留學」。中文可以與英文並駕齊驅?只是一種集體的意淫。
先勿論中文代表的那個文化制度,崇尚喧嘩、抄襲、剽竊、不講誠信,單中文的詞彙和語法,比英文更難學。
英文也難學,但入門容易,學得精才難。但中文對於外國人,連入門也難。這一點,只能怪中國人近百年來胡亂「改革」自己的文字,還加上幾套字母拼音,令外國人學中文,完全一團烏雲。
中文有四聲,粵語還有九聲,但現在的所謂普通話,沒有了入聲,只剩三聲,已經令一個外國人想學而卻步。中國人當初自作聰明,發明「羅馬拼音」,取代方塊字,以為可以消滅本國文盲。
多了羅馬拼音系統,更加無厘頭。譬如,本來一個「興」字,在簡體「兴」之外,還有大陸式拼音字,叫做Xing。
叫外國人學中文,為了先學最基本的會話,必定從拼音開始。這就慘了。因為一個Xing,可以是興、行、形、刑、型、星、腥、猩、醒、馨。其中亂七八糟,拼音無法分辨音調,又要回過頭來學象形文字。
英文雖然學上去很難,但基本的門檻很清楚:Go,Went,Gone,動詞時態雖不規則,至少眼之所至,舌之所聲,有所依據,絕不混亂。
要中文成為世界語言,一定要User-friendly,或者Learner-friendly,讓人易學先上手。然而一百年來,中國人自己毀壞中文,七嘴八舌,因政治理由,不斷側生僭建,令中文的肌體疊生許多腫瘤和膿瘡,望之令人生畏。二十一世紀,中文、漢語、華文,繁體、簡體、拼音,皆不可能挑戰英文和英語。做夢倒是無妨。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