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6-練乙錚:越印聯美有利台灣.要K有K.大陸科技No.1

練乙錚:越印聯美有利台灣.要K有K.大陸科技No.1
6:32 26/5/2016


港大民研計劃調查顯示,香港巿民對中港兩地政府的好感淨值都跌至1997年以來新低,反感比例則比半年前大增,所有變化幅度都在10個百分點左右,情況好比血山崩。導致這個敗象的元兇,筆者認為一就是「李波事件」,二就是「行李門」。京港當權派可以繼續「不信邪」、「不理邪」,那麼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沒有民意支持的政府的賣相。


一、美國得心應手

美國總統奧巴馬本周訪問越南,雙方都有大動作。先是越南向波音公司發出一張價值113億美元的訂單,購買100架中型的第四代737 MAX 200。買方是越捷航空(VietJet Air),越南的首間私營航空公司(素以性感空姐作招徠、在飛機機身上髹上她們向你吹飛吻的那家);但很明顯,在越南這種一黨專政的國家裏,如此大手筆的「私人」買賣,沒有河內當局的首肯甚或意旨,根本不可能。

跟着,便是奧巴馬代表美國政府宣布全面撤銷自1984年以來對越南的一刀切軍售禁制,改為逐次審批越方提出的理論上無內容限制的售武要求;以往一直是對越售武絆腳石的越南人權問題,降格成為審批時的考慮因素之一。兩年前,奧巴馬政府已經做出部分撤禁,容許對越輸出小額武器,包括輕型護漁海巡船等。

上周,美國眾議院通過了與印度建立策略夥伴聯盟的議案;如果相同的議案在參議院也通得過,美印之間的戰略關係和武器交易都會大幅提升。2004年,美國向印度出售武器總值是30億美元;10年之後的2014年,這個數字已升至140億美元。很明顯,美國同步發展與越、印的雙邊關係,令一些其他國家感到不安,其中一個是俄羅斯。

幾十年來,越南和印度都是以購買俄國武器為主的國家;這個狀況不一定會很快轉變,但肯定會立刻加強兩國向俄國購武時的議價能力,間接提升兩國的國防力量。俄國《真理報》英文網站周二刊出一篇文章Russiaunexpectedly loses India and Vietnam,就印、越兩國即將成為美國的「北約以外的盟國」敲響警鐘;俄羅斯的武器生意會受嚴重打擊,其在亞洲的戰略地位發展也會遭遇逆風【註1】。

不過,美國這兩個外交動作的主要針對對象,明顯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真理報》的文章清楚提到這點。的確,為對付中國在南海和印度洋不斷加強的軍事活動,美國拉攏印、越,目的是能夠與「第一島鏈」上的或附近的國家,包括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組成一個地區戰略聯盟,並且逐步以某種形式把台灣也包括進去。這就是美國「重返亞太」策略的大圍架構;5月份,架構以內的對台、越、印的關係,都有了突破。這個發展,無疑是北京十分不願意見到的,卻很可能有利台灣化解來自對岸的壓力。何解?

北京數月前由習近平本人親口對台灣作出恫嚇:「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話,台灣地動山搖!」這句話的前提滿足了——蔡在她的5.20就職演說裏固然沒提北京要的「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便是國民黨馬政府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也沒着落。那麼,北京要不要兌現那恫嚇呢?筆者認為,在目前台灣出現強大反中民意以及近期美國發展亞洲關係頻頻得心應手的情況底下,若北京對台灣加碼強硬,只會有反效果,把台灣愈推愈遠。無論北京作出的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方面的打壓,效果也一樣。

例子之一是北京以小動作干擾台灣作為觀察者參與2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WHA會議(讓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對台灣當時即將離任的衞福部部長發出包含「一個中國」聲明的邀請函,迫使台灣新政府作出強烈反應),之後見蔡政府不為所動,於是調低調子,讓兩岸雙方的代表在會場「偶遇」並握手,公開發言的時候,避開政治,回歸衞福專業。可以推斷,倘若北京當場強硬發作,歐美日各國會有清晰的撐台灣表態,從而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視野裏的「存在感」。

無法有效打壓蔡政府,看來北京只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起碼,在這一說法上,中共和蔡英文有百分之百的「共識」。


二、「要K有K」的結構性墮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港陸愈融合愈墮落,乃一統計意義上的不可抗律;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上京團見官之後,成員中的若干位未央生竟一連數晚真人演出「肉蒲團」,無疑是一個高度概括的微觀寫照。這規律是結構性的,不是周期性的,包含一對雙重機制,其一就是簡單的「擴散/感應」,其二就是比較奧妙的「篩選/自選」。

所謂「擴散/感應」,就像熱力的傳導。冷熱物體一接觸,熱能就隨着溫度落差走;熱體中的高動能粒子不斷跨過接觸面衝擊冷體裏最就近的低動能粒子,透過動量轉移,把後者的動能提高,冷體於是漸漸變熱。如果熱體的熱源可持續(好比大陸官員的財色貪腐源於黨國體制,「前腐後繼」可持續),則在傳導過程裏,熱體的溫度不降,冷體的溫度卻逐漸與熱體趨同(此次名義上的法學交流團在京蒲K泡妞,還牽涉到好幾名包括總督察級的港警在內,就是典型的「擴散/感應」事例;港警之與公安趨同,能毋指日可待乎?)。

「篩選/自選」現象則是社會結構裏的誘因決定的。「改革開放」之後,中共以「讓利」為主要統戰手段,政治上卻搞順昌逆亡,因此,在統戰對象群體裏,逐利者日眾(自選的)而言義者日少(篩掉了)。太史公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正是三四十年來京港線上的寫照。本來,逐利是中性的,但大陸因利權壟斷官慾橫流,利乃多含不義,遂有聲色犬馬之徒,類聚在一些什麼交流基金會裏,日見官而夜蒲團!

知恥近乎勇,事發之後,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的一些重要親共政治人物高調割席。譚惠珠、梁美芬雙雙辭去該會榮譽顧問職銜(基金會的網站已更新,至今還肯為基金會聲譽背書的榮譽顧問只剩下一位港男——全國政協常委、九華校友劉漢銓)【註2】。

民建聯的譚耀宗更馬上劃清界線,指涉事基金會主席馬恩國只是「普通會員」,這次訪京「唔係用DAB身份去」。可憐馬大狀,本人不是此次風流韻事的主角,卻被黨友當成宛如「生人勿近」的帶菌者。此外,港澳辦中聯辦的有關官員、推銷「一帶一路」不遺餘力的特首梁振英,亦就事件表示了道德義憤,儼然一副布袋和尚勸人「割除愛慾、修成正果」的模樣。如此假惺惺煞有介事,好像赴陸公幹後涉足風月場所十分例外罕有,難免不為知者笑也!


三、大陸科技趕得上/趕不上美國?

這大概是近年世界上最多人問的問題之一,而答案(起碼是見諸文字的答案)則十分清楚地分為兩極。最近筆者讀到兩篇觀點、理據和結論都這樣南轅北轍的文章,介紹給讀者參考。第一篇文章是〈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在科技水平方面正全面高速提升,雖在整體上還不如美國,但屬於「同一級別」,並且已經在不少局部上趕超美國,而全面超越不過是時間問題;以某些指標來推算,不出9年,很可能是3年,中國便是世界第一。此文作者袁嵐峰,是化學博士、中國科技大學副研究員【註3】。

持相反觀點的另一篇文章是The Once and Future Superpower: Why China Won't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認為中國大陸經濟體積儘管大、增長快,但屬於自身的技術含量十分低,絕大部分的「高科技出口」依然都是以低技術加工組裝別人的先進東西而已。便是在集中舉國力量搞的軍事科技而言,也只是在極少數領域例如導彈比較先進,但在其他多得不可勝數的方面根本難以望美國項背。例如,大陸近期才發展出的核動力潛艇品質十分粗糙,發出的聲音很大,跟美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同類產品差不多,幾乎沒有跟美國作實戰的能力,而最新式的美國核潛艇(Virginia class)是幾近無聲的。此文的兩位作者是Stephen G. Brooks 和William C. Wohlforth,都是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8所「長春藤」學院之一)的政治學教授【註4】。

兩篇文章都很長,討論的角度也很多,袁文的技術資料量很大,B&W的文章則包含很多歷史、社會科學和組織學觀點,逐一介紹的話要花很多篇幅。因此筆者選擇只介紹兩篇文章裏的頭一個論據(也許就是作者們自認為的最重要的論據)以及兩篇文章的結論,餘的材料有興趣的讀者自己閱讀。

袁文的頭一個論據是利用英國科研期刊Nature定義的一個以國家為算計單位的論文產出數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給出2014年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的科研實力比例:「美國的WFC排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從3371到1151。超級大國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不在前十之中。」

沒錯,美國領先中國一大截,但袁文繼續說,如果「考慮2013年與2014年之間的數字變化——美國下降0.8%,中國上升14.9%,並假設中、美以後都保持14.9%和負0.8%的變化率,則8.7年後中國就會趕上美國。……然而,Nature的WFC數據是每月更新的。最新的半年時間裏,中國的WFC又增長25.7%。與此同時,美國的WFC下降6.4%。如果這種速度持續下去,中國超越美國所需的時間就是3年。」

B&W的文章的頭一組論據不是看研究論文的產出數,而是倒過來看研究完成之後的結果和影響。首先看的是世界銀行算出的各國知識產權年收益。2013年,美國這方面的收益額達到1280億美元,高出排第二名的日本四倍;中國該年的知識產權年收益則只有10億美元。若算註冊要求比較高的「三巨頭專利」(triadic patents,即在歐、美、日登記註冊的專利),2012年源自美國的三巨頭專利14000件,出自中國的僅達2000件。

至於研究論文方面,B&W看重的概念是影響因子——論文面世後為同行引用的總次數多寡。按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的數據,在世界上所有理科和工科範圍裏引用次數最多的那1%頂級論文當中,幾乎一半是源自美國的,數量是中國大陸的八倍。

談到結論,袁文認為「隨着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自主創新意識與研發支出從九十年代後期開始顯著提高,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迅速進步,近年來科研成果出現了爆發。增量的增量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各個領域的增量數一數二,差距主要在存量上。目前的基本態勢是全面追趕,重點突破,局部領先。」

B&W認為,美國近四分一個世紀的相對領先地位有些微減弱,但軍事力量還是一枝獨秀,別的國家根本難以追平;儘管一些錯誤的戰爭決定造成一定的國力損耗,但從歷史觀點看,現時的形勢並不特別險惡,只要不重複犯錯虛耗國力,也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筆者的看法如何?答案是沒資格作出比專家更可信的結論。唯一或可舉出給大家參考的一點是:美國的科技空白/盲點比較少,但中國大陸則似乎比較多。例如,最近讀過一篇騰訊網的長文,講述以大陸今天的工藝技術,還造不出質量可以匹比法國品牌BIC生產的原子筆(大陸叫圓珠筆)筆嘴上的那顆圓珠。文章說那是李克強總理2014年的講法【註5】。讀後覺得,那似乎是比B&W講的大陸造不出現代戰機引擎而須要從俄羅斯進口二流產品更使人憂疑的一個技術空白。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這篇俄國《真理報》文章的連結在:http://www.pravdareport.com/worl...a_vietnam_russia-0/。
註2: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各級顧問名單見網站的「顧問局」網頁:http://www.lef.com.hk/顧問局/?lang=zh-hant。
註3:中國科技大學副研究員袁嵐峰的文章〈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在: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5_08_12_330260.shtml。
註4:Dartmouth College兩位教授Stephen G. Brooks和William C. Wohlforth刊登在《外交事務》的文章The Once and Future Superpower:
Why China Won't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在: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d-future-superpower。
註5:〈66年賣出1000億支,中國造不出來的圓珠筆〉一文見:http://news.qq.com/a/20160124/014050.ht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