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5的文章

20151129-KtoyhK:萬花筒<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

圖片
KtoyhK:萬花筒<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 20151129 作為有記憶的一代人,過去中國對所有人營造的印象,或者是作為中國人謹可,在生活上追求的也一慢慢退讓在一切改變中。<山>起首是一九九九年,各人是樸實,在喧鬧鄉鎮,也帶點過去傳統,也有各人的安份守記。這是現今左右中國社會的一代中國人,過去給所有人的印象。導演也是;但他透過鑰匙,問我們,你們會再選擇? 電影是用三個時代去劃分,導演眼中的中國面貌改變,簡單說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導演在一九九九年的片段是用上最直接說故事方式敘述,一句句,說教,到位,尖刻的對白,湧在電影,各主角看似服役在生活,但也在節慶,看到他們在改變的社會中,迎新送舊。現在?二零一四年是當下我們感受,驟變不斷是各人生活的一部份,而驟變在中國社會更在一孩政策下,越見家庭結構不穩,這是大家無奈承受和怎面對無助生活,所以電影中二零一四年是暗淡光彩。未來?二零二五年其實是問號,場景是外國,中國人的求存方式,中國人的不同發展。孤獨是怎樣,自由是什麼?大家是否需錯想未來的結果去扭轉自己? 濤,是海浪,是向前不斷的力量象徵。濤是女主角的名字,在這電影越見她重要時,也越見她在轉變與成長。個性怎游走到達轉向,不是我們可以明白,同時的是女主角在個性成長,她沒有捨棄過往。而在情感她不用無悔也能妥善自己,從她選擇婚姻是選合適,現實嗎?婚姻不是愛情,她不相信愛情,只相信自己所選。她沒有錯,因她只能選擇這些或更直接說出這就是女性在中國的婚姻面向與內容。電影中她在二零一四年是連繫長輩與下一輩。有獨立堅強,有應當應份,她取代男性在家庭上的功用,這不是女主角的選擇,只是仍堅守家庭在變幻社會內,可以仍然有的態度。到了電影中二零二五年,女主角只在最後出現,但為電影畫上句號。這句號是孤身笑臉,與男角異地落泊對比,女主角是以自己充份滿載生活,保持生活,不被蠶食。電影女主角角色一貫到尾,到達未來,說明選擇的重要,說明了現實是,追求,堅決,妥協,安然,是缺一不可,方可不斷向前。 賈樟柯是當今華人世界最出色的年輕導演,看時代起落,看社會問題,而在<山>更見他,用上三個時代,看整整的一代中國人,過去中國人遇上經濟膨脹,得到利益,經過財富轉移,在中共金權政治的特殊條件下,財富兩極化。導演通過今天,通過電影,拷問過去中國人所選的,你們今天回看,會否再選,會...

20151129-陶傑:以毛語錄析港大風波

陶傑:以毛語錄析港大風波 19:29 29/11/2015 連英國議會也唸毛語錄,親英崇洋的中國人,也該浪子回頭,跟着學習一下毛祖宗的智慧了。 中國人的行為,不必什麼孔子論語,毛語錄之中,都找得到文化依據。 譬如港大校委會會議,就副校長陳文敏任命發生爭執。一名醫生校委說,他反對任命,因為他腳痛不支倒地之後,陳文敏不聞不問、不文不敏,沒有慰問他,陳文敏缺乏同情心。 但英國校長馬斐森很理性,認為這種中國式的婆婆媽媽,文明法治社會,無法接受,反駁:大學副校長職責範圍,不包括表達同情。 然而,一翻毛語錄,就知道醫生校委有道理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就是著名的「三個互相」。如同問任何一個伊斯蘭國聖戰士殺敵犧牲之後上天堂會有何獎賞?個個都答得出是七十二個處女,同理,你問問大陸上任何一個五十五歲以上的中國人,包括廣場大媽,他們都唸得出這段神聖的毛語經。 做副校長,職責不必有關心同事的腳膝「傷勢」,英國校長沒有錯。但香港大學是一所中國人的大學,而毛語錄是中國人思想道德的可蘭經,所以毛語錄「超然」於港大副校長招聘廣告的職責條文。 加上連英國下議院,在中國國家主席向英國進貢了五千億之後,毛語錄也贏得了約十五秒的Sound-bite,英國下議院淪為,不,升格為毛語錄「查經班」,所以我認為,那位醫生校委的痛苦經驗,應該得到英國校長謙卑一點的聆聽。 幹部要關心戰士,這句話勿小看。共產黨未得政權時,就是靠平時龐大的資訊組織網,向小農百姓噓寒問暖、縫衣送食、訪貧問苦起家的,亦即所謂「蛇齋餅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裏,就有一場戲,叫「深山問苦」。這一層,香港人,尤其唸英國殖民書的,就更不懂了。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1129-畢明:傑出廢青

畢明:傑出廢青 19:28 29/11/2015 這一是個代價高昂的城市。 生存很貴,理想勁貴,真話喪貴,代價不菲,奢侈到喊。真的有淚痕那種。Ellen(盧凱彤)剛剛「疑似被退出」南方草莓音樂節,原因據聞和一把雨傘有關。這裏,除了物質生活騰貴,精神生活更是恐怖的貴。 型,暴烈地貴。如果你認為追夢是型,為理想奮不顧身、為公義當仁不讓、為說真話被封殺迫害、為了做對的事不計成敗不惜犧牲是型,在這裏,這種型,代價已非常人可輕易負擔。 堅持做音樂人,堅持出不了多少頭仍然做音樂的人,堅持做街頭表演音樂人,在這裏更型得叫人心酸。帶樂器進出港鐵你會受到官方懷疑你是ISIS或阿蓋達的不受歡迎招呼,有咁不user-friendly得咁趕客,如果你想在香港好好busking(街頭表演)更加祝君好運,這個城市有幾多公共空間可以表演?公共空間四個字,在此是珍貴過真愛和良知的貴嘢,近乎是《哈利波特》的93/4月台,現實不存在。又係土地供應問題呀陳生你貴姓?空間,不是地產霸權的,就是港鐵的,不然就是政府的,總之沒有是公共公眾的,不是市民可以享用的。每次在陽光肆無忌憚的晴空下,經過巴黎Centre Georges Pompidou,見藝術館門前空曠偌大的一大片地,坐滿攤滿也瞓滿了人,我便想香港那裏可以找到如此天然和諧的景象。記着,是天然、非人工屈製的和諧。 在這裏,如果你爸不是李剛,你今生又未能成功投胎成為Juno,恭喜晒,你的試煉注定非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正職追尋音樂夢肯定凶多吉少,前路窄過荊軻,瘋狂有如唐吉訶德。於是我必須向劉卓軒(Hinry Lau)致敬,這位年輕人早前在觀塘港鐵站近apm出口的「公共空間」,在港鐵職員的脅迫下,氣定神閒地唱完他的《高山低谷》:「你快樂過生活 我拼命去生存………你界定了生活 我侮辱了生存……幾多人位於山之巔俯瞰我的疲倦」,在權力嘍囉的虎虎相迫下,不卑不亢把自己的歌唱完,單是這一點,已經型到爆烈。 到唱畢之後的理論環節,更是處變不驚,據理力爭,由於專業知識(他是地政署測量師)和專業busking經驗比兇巴巴職員高幾班,他完全知道自己實實在在沒有被驅趕的必要,人家拿港鐵附例來趕小販,他和你說地契,更俾貼士對方「你可以投訴我噪音、阻街」,但他沒有佔用了港鐵空間,那位代表權力、態度極不友善的職員,沒有權要他走。為保育這種昂貴的反叛、勇氣和堅持,已值...

20151129-徐緣:獨身商機

徐緣:獨身商機 19:28 29/11/2015 Kialatok在巴黎開設的烹飪教室,讓單身人士享受共廚樂趣。(互聯網圖片) 今天介紹一個有趣新詞:Quirkyalone,台灣譯作「樂單族」,形容那些對單身生活悠然自得的獨居人口。全球獨居人數正急速上升,無論是瑞典、丹麥、挪威等傳統北歐老化國家,以至中國、台灣、日本等亞洲地區,單身人口比例都呈向上趨勢。獨活風潮,被視為21世紀全球社會改變的一個重要方向,也衍生潛力巨大的「一人商機」。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一個人的經濟》中,提到單身生活者更不願為省錢而屈就自己,較高機會購買昂貴商品,成為兵家必爭的一族。 要把握這個全球新商機,先要了解樂單族群。這群組有其複雜性,可橫跨不同年齡層與婚姻狀態劃分成四幫人,其購買力不盡相同,喜好也有差異: 一、年輕未婚族:敢試敢玩,樂於嘗試新事物。 二、BOTTI族:這是日本新詞,形容那些已婚人士,但尊重伴侶擁有私人時刻,偶然過一下類單身生活,例如抽時間享受獨自旅遊等。香港形容這類人可以好負面,例如「唔定性」、「未玩夠」,下次被伴侶投訴,你可以優雅地說:「我只係有啲 BOTTI。」 三、中年未婚或離婚族:這班人的消費能力一般相對年輕未婚族較強。 四、退休的獨居長者:視乎退休計劃的好壞,其消費力可以相當參差。 要做樂單族生意,不少商家會朝交友以至尋找伴侶的方向思考,交友網站或活動的商機應運而生。法國美食及烹飪公司 Kialatok,在巴黎開設了一間共食烹飪教室,以開放式廚房的設計放置各類廚具及香料食材,讓報名學員合力烹調並共享一頓飯,寓下廚於社交,既解決一個人用餐的問題,也提供交友的良好環境。 但哈佛社會心理學家Bella DePaulo指出,Marketers不應假設所有單身人士只求尋找伴侶,他們也可能享受過着有意義要愉快的獨立生活。一個人經濟時代的生活方式,與傳統家庭思考模式有異,講求「個人滿足」是營銷重點,所衍生的商品與服務較個人化,方便獨居人士過其舒適自在的一人生活。 過往很多產品都是圍繞核心家庭結構所設計,一人族的冒升,令產品與服務出現有趣變化。例如日本有餐廳推出一人專屬燒肉、火鍋套餐,亦有食店在情人節策劃單身主題活動,除提供情人節單身特別餐單外,也安排表演與組織單身顧客一同玩遊戲。台灣的食品企業味全,也針對一人族推出單身包裝食品,例如小包裝豉油...

20151129-沈西城:我的日語老師

沈西城:我的日語老師 19:28 29/11/2015 七二年秋我到東京習日語,進大久保「國際學友會日本語學校」,到達羽田機場已是傍晚,擔保人岩本高伺先生來接,會講一些簡單粵語,我倆沒有了言語上的隔閡。是夜進住父親友人香予伯的公寓,隔天,隨岩本到學校報到。「學友會」是日語名校,有近百年歷史。既是名校,校舍必然宏偉壯觀?到埗一看,眼前是一排矮矮兩幢高房子,庭院草木凋零,正與十月殘秋相映。辦了手續,職員告以下星期三開課,並通知寮(宿舍)名額已滿,需外住。這樣一來,頭痛矣,一時三刻,何處覓居停?香伯母是老日本,立刻找朋友,結果在世田谷區松原町覓得一個八蓆有洗手間配套房子,付好押金房租,第二天便入住。房子空空,傢具匱乏,自己動腦筋,到附近傢俬店買,指手劃腳,雞同鴨講,買了寫字檯和椅子,另又向百貨公司要了榻榻米和被子,再加一座小型電視機,規模初具,也就安安樂樂地住了下來。 首半年是日語初班,老師早川治子,胖嘟嘟的「卡娃依」(可愛)姑娘,大學剛畢業,了無教學經驗,對付咱們一班國際牛鬼蛇神,卻綽綽有餘。第一堂「阿依嗚唉喔」地唸字母,大夥兒叫得價響。班上同學,國際大雜燴,香港、台灣、英國、德國、芬蘭、南韓、越南……,英語成為通用語。早川老師不講英語,全用日語一課課的教,學了一個月,五十二個字母學全,懂唸懂寫,偶然會哼上單句:「我是中國人」、「我是學生」、「檯上有一本書」等等;單字嘛,也學了不少,至少能到士多店買麵包和拉麵。早川老師教得刻板,咱們學得拘謹,不旋踵,上課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只剩小貓三四隻。我嘛,白天睡到日上三竿,中午到電影館看電影,晚上泡酒吧,跟媽媽生胡謅日語,學懂了不少日常會話。三個月過了,換老師,叫土岐,真正土,上堂一本正經地教「文法」,什麼上一段、下一段,媽的!頭也暈了,一於以不上課杯葛之,土岐也無奈我何。日語班唸全日,土岐教上午班,下午有英文課,山本伊津雄老師教授,濃厚的日本音,聽得刺耳,索性跟他談中日戰爭,各抒己見。轉眼半年,學業無寸進,期考剛合格,跟台灣同學相差甚遠,自忖這日語怕也學不成了,遂生賣棹回港之念,要不是碰上多谷老師,回港已成事實。七三年三月進入中級班,蘭心蕙性的多谷女老師來上課,三十餘歲,授課時,語調輕柔如薰風,態度和煦似朝陽,我被她的風采牢牢攝住。第一天上課,多谷老師便問我們學習日語半年有何得着?人人噤若寒蟬,多谷老師笑了笑,抽樣查詢...

20151129-李怡:生命變得單一

李怡:生命變得單一 19:29 29/11/2015 台灣出生、在大陸發展號稱「台獨剋星」的歌手,舉報另一歌手盧廣仲有台獨意識,於是盧「被退出」東莞草莓音樂節活動,也「被取消」北京演唱會;一個被黃秋生稱為「女流氓」者,舉報盧凱彤曾繫黃絲帶,於是盧凱彤也「被退出」草莓音樂節。阿諛絕對權力討賞並自鳴得意的打手不罕見,只是掌權者竟被小丑糊弄,卻是在毛鄧時代不會有的事。縱有台獨意識,在缺乏台獨土壤的大陸如何宣揚?縱有香港人自主意識,大陸歌迷又有誰理會?相反,禁制令在台港的後果,則無疑助長了台獨意識和香港人的自主意識。真是愚不可及。 女流氓說:「決抵制一切佔中藝人歌手到內地賺人民幣。」原來歌手獻唱、歌迷欣賞不是等值交換而是歌手來「賺人民幣」。愛國者大概不知道,抵制歌手其實也是在抵制大陸歌迷。 1976年捷共統治時期,捷克出現過一個名叫「宇宙塑膠人」的搖滾樂隊,他們唱出年輕人的絕望與迷茫,用特立獨行來保持內心的溫暖與希望。捷共忽然逮捕「宇宙塑膠人」連帶追隨他們的年輕歌迷,官媒說他們是流氓,準備以刑事罪檢控。當時的劇作家哈維爾說,這一案件「不同於和政敵算帳,也絕不是政治集團的鬥爭,這是極權對人最起碼的自由和誠實良心的侵犯。」這些青年人只不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檢控揭示了極權主義的本質:讓生命變得單一,割除任何與統治者意識形態不同的人與事物。 禁制台港歌手,也等於在大陸扼殺流行音樂代表的自由和奔放,使大陸人的生命變得單一,缺乏多元生命和想像力。生命單一的社會創造力也乾枯。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電郵 :mcwriter@apppledaily.com

20151129-馮睎乾:最恐怖的一程地鐵

馮睎乾:最恐怖的一程地鐵 19:28 29/11/2015 銜尾蛇(Ouroboros)(互聯網圖片) 除了六道輪迴,很多人都知道在康城和將軍澳兩個地鐵站間還有第七道輪迴。如果你不明白,我不妨舉一個在臉書看過的例子:有人坐地鐵往坑口,不慎到了康城,只好折返將軍澳,再到對面月台轉車,上車後才晴天霹靂發現下站又是康城──原來將軍澳月台有兩條線,分別往康城和寶琳,他搭錯了往康城的車──到康城後,又沮喪地原路返回將軍澳,再匆匆跑到對面轉車,結果晴天再度霹靂,下一站依然是康城,永恆的康城。折騰了一小時,他仍舊身在將軍澳,從此都市有個傳說:連希特拉也逃不出康城。 聽到這類故事,我通常只會笑着按個贊,繼而拋諸腦後。但以下的一件事性質完全不同,即使事隔七年,每次想來我總覺得無以名狀的恐怖。朋友大衛是律師,七年前鬼節前夕打電話給我,說發生了一件怪事,希望我可以想想。那天中午,大衛在觀塘法院上庭後,如常乘地鐵到美孚,再轉車返公司。他在太子轉荃灣線,一直聚精會神看小說;當地鐵從美孚駛向荔景時,他才如夢初醒發現自己忘了下車。大衛從不這樣大意,那可是頭一次。到了荔景,他自然要轉搭相反方向的列車折返美孚。大家都知道荔景站的設計很特別:往中環列車的月台並非在荃灣線月台的對面,而是低兩層。於是大衛在荔景落車後,就沿樓梯往下走兩層,抵達中環線的月台。等車時,他百無聊賴望着前面兩個廣告燈箱:一是協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風雨蘭」,一是以足球明星奧雲掛帥的天梭錶廣告。不一會列車到站,大衛上車,下個站當然是美孚。然而車門一開,簡直難以置信:下一站依然是荔景,而且他下車的位置竟然跟上次下車時一模一樣。地鐵站像平日般人來人往,周遭的乘客都沒什麼異樣,總之一切如常。於是大衛又沿着樓梯往下走兩層,又抵達同一個往美孚方向的月台,又望着前面「風雨蘭」和奧雲的兩個廣告燈箱。不一會列車到站,這時他大概認為粗口比禱告更能壯膽,於是一邊上車,一邊在心裏瘋狂問候地鐵的娘親──儘管他知道意圖跟地鐵的娘親發生關係是荒謬的,但似乎無論怎樣也荒謬不過他當下的境況。 這次,大衛終於抵達美孚。 事後他跟同事、家人甚至教友討論,都找不出合理解釋。大衛也沒有任何編故事的動機。我聽了他的奇遇,良久不能釋懷,幾天後竟忍不住到荔景站實地考察。我依照大衛的路線走了一圈,重演事發經過,發現一切細節吻合,甚至連「風雨蘭」和奧雲的廣告燈箱...

20151129-陳惜姿:今天返港大

陳惜姿:今天返港大 19:29 29/11/2015 今時今日做香港人十分疲倦,時刻都要表態,建制派壟斷區議會要反、TSA虐待小孩要反、李國章出任校委主席也要反。這政府就是不能讓人有一刻歇息,但就是表態疲勞也要繼續,鼓其餘勇向當權者呼喊:我在此,我反對! 港大校委會負責管理大學。若單論管理,倒是十分簡單,有人違規了,秉公辦理,懲罰犯規者,訂下更嚴厲的規矩,慎防有人再犯。 但管理大學不純是管理,大學不是商業機構,是傳授學問、創造思潮的地方。多少年輕人會在這裏得到啟蒙,改變思想,這裏會塑造一代又一代的精英。求學時期的青年,較為理想主義,行為有時衝動,但他們不為私利,只為追求理想。 大學不但教育學生,也要面對公眾。政府每年花上天文數字的公帑資助大學,納稅人有權知道大學管理層的想法,當校委會否決一個眾望所歸的學者當副校長時,我們期待一個合理的解釋。 可惜校委會一句解釋都沒有。及後會內錄音陸續流出,最近一條談到學生闖入校委會會議室一事,李國章狠狠地說可以控告學生。 李教授曾任中大校長,對大學生的行徑不會陌生。李視學生如敵人,沒絲毫愛護之情,對公眾也沒半點問責之心,他不是當校委會主席的合適人選。 今天港大畢業生議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此事,校友11時至4時回港大許磐卿講堂,可親身投下反對一票。 陳惜姿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1129-林夕:惹火尤物

林夕:惹火尤物 19:29 29/11/2015 港大校委會開會內容聽多了,或是偷聽多了,也忘記了是甲乙還是丙丁,推翻物色委員會的決定、否決陳文敏的任命,大條道理是:此人惹火、此人會引起大學分裂、此人會壞了大學團結的大事,此人有明顯政治傾向。 這理由,論兒戲程度,荒謬級數,並不下於學術成就憑谷歌搜索量定輸贏。大學什麼時候要講究思想路線整整齊齊的?坐在校委會會議內的甲乙丙丁又有幾位是對政治毫無想法,甚至遠離政治權力核心的? 李國章都說了,陳文敏是個好好先生,好好先生、老好人,特性是與人為善,陳文敏自己不是火藥庫,這條惹火之路又是如何燃燒起來,是誰燃點起火種的? 兩大報點火,阿茂阿貓阿豬阿狗跟着起哄,校委會一反常態,似遭遇到什麼壓力,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理由,會一直開,卻一直違反程序,一個個變成不敢見家翁的醜婦,連討論都不敢討論。正常人看出箇中有蠱惑,於是從質疑到不服到憤怒,於是,好好先生就活生生惹火起來。有校委作委屈狀,投訴受學生以及港大舊生之火的壓力,影響院校自主云云,翻雲覆雨的人,果然擅於倒果為因。 此例一開,以後不管是副校正校或任何重要職位,有心人有心落藥,點火就行,只要上頭看不過眼,下人自會放煙花,只要正常人追求正常程序的神經,受到挑撥,即使是必要的公義之爭,也是爭,一有爭議,就不團結了,就分裂了,就多事了,就不適合任命了。抹黑,也要搜刮材料,要成本,一有爭議,就被打下馬來,還真省了不少國家的民脂民膏。 港大校友會今天開EGM,投票是否贊成李國章繼任港大校委會主席一職。 本人在此鄭重陳述,是本人從校友、愛護母校之心,從母校長遠利益出發,並不牽涉個人感情:李國章是個惹火之人,會分裂港大,破壞團結,身為行政會成員,又有明顯親政府傾向,我也面試過不少求職人士,有些人雖然雖無過犯,但不適合就是不適合,故我堅決反對李國章出任校委會主席。 李國章之惹火,又跟陳文敏不同。李惹火,是自來火,有大把縱火案底,火災現場還是歷歷在目。當教育局長時,教育學院差點就給中大吞併,當中大校長時說要把港大打下去,言猶在耳。陳文敏當不成副校,他本人沒損失,李國章當主席,是港大的災難,他本人正是前主席梁智鴻所忌憚的燃燒彈,本人陳詞完畢。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51129-梁文道:未來是年輕人的

梁文道:未來是年輕人的 19:27 29/11/2015 1991年夏,我在洛杉磯生平第一回看完整個系列的NBA季後賽,看得很認真很仔細,於是開始喜歡上了NBA。看球這種事情很難客觀,大多數球迷都會有偏好,不挑一方當上心裏頭的主隊,就好像沒法子全情投入似的,不只叫喊叫得不真誠,開心開得不完整,便連沮喪也都嫌沮喪得不夠透徹。所以打從那時候起,我成了湖人隊的球迷。我們家確實是住在洛杉磯,鄰居朋友自都理所當然地站在湖人那邊;可我初來乍到,而且還是會回香港,所以對湖人沒有什麼主場感情,沒必要非它不可。更何況那是個屬於Michael Jordan的夏天,正是那一季開啟了後來公牛隊六奪總冠軍的王朝霸業,全世界都能在Jordan的每一步動作之中預見一個傳說的誕生。在這個電視轉播是看球常態的時代,大部分球迷都不住在自己喜歡的隊伍的城市,於是他們要是為了某支球隊着迷上癮,就多半是因為那個球隊會贏。運動競賽殘酷,喜歡贏家,而且想它一路贏下去,看它無情摧殘弱者,是人之常情。此所以剛剛接觸西班牙甲級聯賽的,絕少一來迷上拉斯彭馬斯,他們通常會看中巴塞、皇馬,要不至少也得是馬體會這種有性格又有競爭力的勁旅。 但就在那個讓許多人愛上了公牛和Jordan的暑假,我偏偏開始跟隨湖人。籃球是項團隊運動,不過便和足球、棒球等其他團隊運動一樣,這個由一大群人構成的宇宙註定圍繞着幾顆球星轉動。恒星兀自燃燒,人所共見;離得近些的接受光暈餘暉,勉強也在視野;等到了海王、冥王那種板凳位置,便真是廣寒深處空寂寥,一兩年後便不復為人記起。我喜歡湖人,是當時洛城當地資深球迷指導,告訴我前幾年天勾渣巴等人尚未退役時湖人「Showtime」籃球的漂亮,告訴我Magic Johnson傳球功夫的出神入化,引我注意彼時仍在場上奔走的這位巨星,正在他職業生涯的末期閃現最後的光芒。 光芒的確只能一閃即逝。那時候,Magic Johnson尚未公佈患上愛滋病的消息(這在當年被歸類為醜聞),我們也還不曉得這是他畢生最後一個賽季。但我清楚看見一個正在滑墜的球員,他跑得沒有人家說的那麼快,反應也沒有我在深夜電視老賽事回放裏頭所見的那麼靈敏(當年還沒有YouTube),被公牛的Scottie Pippen守得有志難伸,偶而才能突圍交出幾記讓老球迷恍忽想起昨天的神妙助攻。事前大家都說這個系列的焦點是Jordan和他這兩大巨星的...

20151128-王貽興:因果

王貽興:因果 6:49 28/11/2015 路中拾遺 社交網站有女子貼文謂自己丈夫某夜被警察毆打,懇求當日在場拍到片段的人士幫忙作證,又謂自己丈夫已被鎖上手銬,但仍被十多個警察無理毆打,大呼不公平,原本這件事今時今日也不算新聞,後來之所以被推上報,就是因為有網民發現原來一年前這位女子曾經貼文支持警察暗角打人,又謂那些因為和平示威被警察暴力拘捕毆打的市民是活該抵打…… 於是就有網民留言謂,這就是所謂因果了。當日你以為事不關己,於是不辨是非善惡,吱吱喳喳,到了今日,閣下終於嘗到何謂現眼報,親身明白到甚麼叫做因果…… 不相信因果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不相信天理循環,只是不認為這些事情會真的降臨到自己頭上罷了。的確是有因果,但那是別人遇到的事,跟我無關,到有天真的輪到自己嘗盡苦果了,才明白到原來自己根本沒有自己所以為那麼僥倖,可以永遠置身事外…… 在社交網站造的孽,剛好就在社交網站裏償還,就像這樣的一則故事,實在太值得記在教科書裏,成為比任何一則《伊索寓言》更具警世意味的精彩故事。你以為喪鐘不為自己而敲?你以為不會燒到你身上?看,你今天不為那些不公義發聲,還落井下石,很快就會輪到你遭到不公義的對待,屆時不僅已經沒有人會再幫你,還有更多比你更歹毒的留言對你落井下石…… 所有繼續狐假虎威、指鹿為馬、不可一世的蛆蟲們,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王貽興

20151128-陶傑:亂世多瘋漢

陶傑:亂世多瘋漢 6:49 28/11/2015 工黨影子財相麥當奴,在下議院抨擊英國政府賣國,讓中國入股高鐵和核電,說到興起,向首相投擲了一本英文版毛語錄,即成笑談。 焦點不在於保守黨政府五千億賣國,而在於那本「毛語錄」。這種書刊,不應該出現在英國的議會殿堂,雖然使用的人,蔑視地將毛語錄當做攻擊的武器。這是一個缺乏品味(Tasteless)的問題。 但是此一事件,中國人看到了喜歡:原來不止中國人狂熱戀英,幸好英國人也有崇中的。 其實在英國,崇拜中毛的人士也有,雖然不太多,只是有一點點爭議。譬如,有一個叫巴拉卡殊南(Aravindan Balakrishnan)的英國人(好像是印度裔),前英國共產黨員,因為崇拜中國和毛澤東,自行成立了一個崇中戀毛的「馬列毛澤東思想工人學院」,設在倫敦南區。 巴拉在工人學院鼓吹英國學中國,並呼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倫敦。他自稱是中國共產黨在英國支部的頭頭,但此一榮銜,似未得中方證實確認。 但二〇一三年,英國共產黨書記格雷夫發表聲明:「這個組織與主流左派和共產黨沒有關係,如果我要講一句冷酷的實話,這個組織代表的是精神分裂病患的利益,多於任何政治利益。」 巴拉的毛黨總部後來遭到警方突擊,因為警方接報,三十四年來巴拉性侵犯過三名女黨員。這位毛主席的好學生禁錮女黨員,告訴她住在人民公社,要接受思想教育,而自己是哈里波特。女黨員二〇一三年逃了出來,由於在共產主義人民天堂中住得太久,她不知道馬路上的交通燈是什麼,也不會過馬路。 她在法庭上說:巴拉每年都慶祝「六四」平暴勝利。二〇〇九年,BBC播出「六四」屠殺二十周年,立場偏幫民主,巴拉看了十分憤怒,大罵BBC顛倒是非:「他們說殺了三千人?那些都是反革命,太少了,該殺三百萬差不多。」 這句話廣經報導,英國報紙,不分左右,將巴拉標題為「毛邪教領袖」(Leader of Maoist Cult)。如果你是有血性的中國人,看見英國報紙將Mao和Cult兩字相連,對中國人民充滿種族偏見,拒絕文化包容,該輪到你憤怒了,特別是中國已經向英國送了五千億,英國報紙還要這樣傷害人家。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1128-關麗珊:最吸引的機器

關麗珊:最吸引的機器 6:49 28/11/2015 狐狸物語 聽來的故事說,私人健身教練問第一次上課的男人對健身的期望,男人一把年紀,就算未用到老態龍鍾來形容他,起碼可以用老態畢現,一看就知可享用所有長者優惠。 男人跟健身教練說:「剛剛結識一個美少女,想操練一下身形給她驚喜,你認為我先揀哪部機最有效呢?」 教練答:「門口轉左有間銀行,你用那部ATM最有效。」 近年見一些小孩沒有金錢概念,以為金錢是電腦數字,父母在電腦按幾個鍵,就可以繳交大部分費用。有個男孩要幾百元買玩具,他的媽媽說沒有錢,小孩說:「我陪你去那部機拿錢,不就有錢嗎?」 「掙錢很辛苦的,你不要胡亂花錢。」 「不辛苦,你抱起我,我幫你入張卡按幾下,就有錢吐出來啊。」 美少女跟窮阿伯一起是愛,嫁給有錢阿伯就是各取所需,最能夠幫助阿伯維持吸引力的當然是ATM,難道他還可以展示六塊腹肌嗎?父母無條件的照顧子女是愛,子女覬覦父母身家是討債,走到那地步,最能夠維護親情的是ATM,癡心父母還要記住別太早將樓契轉名,以免瞓街。 有些人認為愛最吸引,有些人最喜歡錢,懂得分辨這兩類人,人生會輕易得多。比方說,幫助有能力回報的人是建立關係網絡,幫助永遠沒有能力回報的人才是愛。 關麗珊

20151128-楊靜:新婚

楊靜:新婚 6:49 28/11/2015 新婚第二天,她送他去機場。這是計劃已久的別離,雖然彼此都知道最快也需四個月再見,可誰都擠不出眼淚。到安檢區,他硬生生吻下她的額頭,留下句「下飛機打給妳」,就拉着行李箱進去了。 是早班機,出來機場只是九點。深秋的風拂過耳垂,她感覺剛剛睡醒,開車返工。高速路還沒幾輛車,順暢無阻,她有些走神。一起八年,算是長久又平淡的情侶,都怕麻煩,都希望生活一步也不要偏離正軌,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這麼一板一眼就好。好友貼出男朋友準備的驚喜禮物、浪漫假期,她把手機遞給他看,蠻有默契地同聲說:「幼稚。」 動盪曲折的愛情,留在銀幕上就好。人間煙火裏,抓心撓肺的思念不免造作——她調轉方向盤駛進市區,人和車多起來。前面紅燈,一架巴士停在她車旁,靠窗的男人眼皮耷拉,襯衫貼在玻璃上,皺成一團。生活哪有那麼性感,她掃一眼後視鏡,整整頸上絲巾。愛死愛活不都要起身柴米油鹽,然後賺錢買下一天的柴米油鹽。 幾年前他就定着去國外大學做博士後,一是給CV添多筆經歷,一是準備移民。申請資料和出國手續是她辦的,機票都買好才想起自己仍然只是個女朋友。本以為早就順理成章結好婚,沒想到最後她還要問出聲:「走前還要同我結婚嗎?」他怔了半晌,聳肩說:「你喜歡就辦了。」那瞬間,她覺得面上被搧着無形的耳光,辣辣地燒進心裏。說是結婚也只是去政府註冊,排在前面的情侶頭漆在一起,吻了再吻,她和他雙雙扭過頭去,裝作看不到。談不上羨慕或妒忌——她分析那刻自己的感覺,更似冷眼旁觀小朋友的愛情戲。 那晚她在家吃。冰箱裏剩顆青菜,她就煮碗簡單的麵,伴着八點檔電視劇下肚。他應該早就落地,不過電話一直沒打來。她不以為意,關燈睡去,不過又是一天罷了。 楊靜

20151122-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黃之鋒︰還有32年,我們可以做什麼?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黃之鋒︰還有32年,我們可以做什麼? 23:00 22/11/2015 (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文章刊登的時候,正是區選當天。區選的格局明顯,就是傘兵有很大的能量,在不同的社區撞開了很多牆壁;但整個社會暫時沒法尋回政治議程的主線與共識。在民主熱情與社區連結,筆者期待好多候選人都會開花結果,哪怕今天只是第一步,但政治問題上,如今是一個真空的時段。而我們不知何時完結。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之鋒司法覆核參選年齡,急欲參選,把民間力量帶進議會的熱情,成為了今天難能可貴的寄望。黃之鋒強調從來不是泛民的第二梯隊,而是第三勢力。即是,他意在帶來結構性轉變,而不是另一個議會明星。 ■問:Tam Daniel/答:黃之鋒 問︰司法覆核官司預備到什麼地步呢? 答︰律政司要就案件回覆法庭,他需要28天,即約12月中會回覆法庭,希望能於今年內能就「准許」判決。 問︰私心的指控你能否簡單回應? 答︰申請司法覆核的前提是申請人受到不合理的對待,要有潛在的利益被剝奪。即其實只能由18歲至21歲之間的巿民去提出才能成立。我原以為建制派反彈好大,但有天在港台節目《視點31》中見到黃國健,他也說其實我的官司若成功,建制派也能派更年輕的候選人參選,還說我比一般年輕人成熟。 問︰黃國健這是公開刮了譚耀宗一巴了? 答︰對,比何俊仁的態度更開放。 泛民多把年輕候選人排名單第二 問︰你會否認為其實老人政治正是選民所渴望的? 答︰我不覺得是這樣。香港的選舉都是泛民與建制之間揀,中間又再加入配票的考量,或在溫和與激進之間選擇。所以泛民派了哪種候選人出來,選民就要接受。而過去泛民多是把年輕候選人排在名單第二做樁腳。但香港選舉制度(比例代表制)永遠是名單第一位才有機會當選。 問︰從泛民的角度︰未必是「上一代」議員本人貪圖議席,而是分別就在贏與輸︰「上一代」有名氣才會贏,「下一代」在名單首位很可能輸。 答︰每個黨有他們培養他們年輕一代的知名度的方法。例如鄺俊宇知名度都好高。 問︰有種知名度叫鄺俊宇。 答︰當然民主黨內如何看待鄺的知名度是另一回事,他自己也不是中委。Anyway,勝算要考慮,知名度要考慮,泛民每個派系有他們各自的考慮完全合理。但政治始終要有新血,難道田氏兄弟再參政十年廿年嗎?每個派系也始終要有人接班,當然彼此間難...

20150923-黃之鋒:重啟政改必碰壁,自決修憲有出路

黃之鋒:重啟政改必碰壁,自決修憲有出路 20150923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圖)在雨傘運動期間成為《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他說近日有不少訪問邀請,包括外國媒體,最多一日接受5個訪問。被問到50歲時會否如戴耀廷一樣帶領另一場民主運動,他說﹕「我無想過這麼遠,做戴耀廷?我應該讀不到law(法律)。」(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2047年時,我剛剛就是(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的年紀,我屆時是50歲……若到時一國兩制不再是保障香港民主自治的基礎,港人就是自決,透過全民投票的方式,去決定香港在2047年後的新憲法。」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說,「雨傘運動」是香港史上最大型抗爭運動,但始終無法在政制改革上取得實質成果,所以未來要爭取民主,不可再靠政改五部曲的框架,「即使重啟政改,人大一落閘,都是倔頭路」,香港人要民主,就要改行自決和修憲等道路。 無悔任何決策 無必要論成敗 雙學在「雨傘運動」期間作出不少具爭議的決策,被問到有否對任何決策感到後悔,黃之鋒說﹕「無,因為當時做策略就好似捉棋,無可能拿着水晶球,見到10步之後中央的決定,大家永遠都在有限的時間、人力、資源下去做政治判斷……至於退場,我們由頭到尾都說不可以主動退場,這是沒有改變的。」 79天的雨傘運動沒有預期的成果,也沒有黃之鋒爭取的「公民提名」,但他說無必要斟酌是成功還是失敗,「你可以說我們雖然失敗,但取得香港人支持,可以點frame(表述)都得」。 稱比長輩看得更遠 由佔領到後政改,泛民議員與學生在爭取民主的手段都有分歧﹕泛民高呼重啟政改,但黃之鋒自詡比長輩看得更遠,「如果在32年後,香港不是變一國一制,中央都是希望香港可以落實一個白皮書版本的一國兩制,對於目前的民主派而言,他們未必有這個擔心,因為他們未必想得這麼長遠。2047年時,我剛剛就是戴耀廷的年紀,我屆時50歲,我當然是擔心這事……政黨應討論,或回應修憲、自決、革新論等,立法會選舉政綱不應再寫爭取重啟政改,否則又只是倔頭路,爭取民主策略要有變」。 「如果太長遠,至少可以討論可否建立一個恒常的民間全民投票系統,好似白宮聯署,只是有一定人數簽名,就啟動民間公投去做全民表決,因為未來我們在立法會仍會面對很多具爭議的表決。」黃之鋒說。 稱是否繼續投身也被罵 建制派甚至有泛民議員都批評學生在運動後只顧領「光環」去外國演講,...

20151122-林夕:欣賞香港

林夕:欣賞香港 22:42 22/11/2015 繼家在香港、築福香港之後,港人要欣賞香港。 月娥主持開幕啟動禮,宣布會有新一輪大型公眾參與運動。心邪人看到這裏說,政府親自發起大型公眾運動,又想搞分化?以政府一貫美學特色,癖好彩虹,即是五顏六色,但這次,政府粉紅、政府嫩綠、政府粉藍、政府咖啡色都出來了,就是沒有黃色,而且寫上欣賞香港那塊圓牌,是藍絲帶的藍,恕我不敢欣賞。 心邪人心不夠正,我也不大欣賞。月娥司長罕有地說得明白,政改後社會陷入嚴重分化,希望大家為香港做點事,「欣賞香港」四個字,意義深遠,若有爭議,以洋文作準。Appreciate Hong Kong,Appreciate可以解作理解、諒解,最重要是感激,很高大上、正光偉的。 心邪人變身偏激人,說:啊,我明白了。政府做錯了做得不夠,我們要理解,黃絲藍絲要互相諒解,要和稀泥,像八萬五,往後隻字不提,問題就不存在了。最後,是要感激這個地方,生我育我,恩同再造。 不,月娥說了,這次跟上兩次大型運動不同,會比較深遠,凝聚力也會更大,也不希望停留在搞活動的層次,欣賞感激理解香港的,要為香港做點事。 偏激人這下更偏激:你看看政府如何帶頭欣賞香港,十大項目包括低收入家庭免費遊海洋公園、平價遊覽迪士尼、工展會、博物館免費開放、家園便利店不須審查讓公眾享受優惠購物,此外,就是美食迎春嘉年華、馬拉松嘉年華、紀律部隊訓練開放日、賞心美事文化節。原來在政府眼中,香港最值得欣賞的地方,就只有這些家不在港的人看了,還以為香港的文化,就是美食、嘉年華,而且主要是免費、優惠,所謂為香港做點事,就是海洋公園為香港人的幸福着想,收費便宜些,再便宜些。原來政府是這樣理解港人,也最欣賞這種港人,有便宜,就沒爭拗,拿得起免費入場券,就放得下價值觀。 偏激人又變身陰謀家說:怎麼看,這十大項目,也像地區議員搞出來那些小恩小惠,或是旅發局吸引遊客的優惠套餐,又特別針對愛派餅仔一群,這是要跟民建聯工聯會搶飯食? 我不欣賞太愛動腦筋的人,但是我理解。月娥司長說了,要為香港增值,為青年增值,要做點事。所以,今天區議會投票,還不做事去?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51122-陶傑:溫柔殺機

陶傑:溫柔殺機 22:42 22/11/2015 巴黎大屠殺之後,BBC讓一個失去妻子的法國男子,名叫安當(Antoine Leiris)用帶有可愛的法國口音,面對鏡頭,講了一段感人獨白。 「星期五夜,你們奪走了我的妻子,但你們不會得到我的仇恨。我不知你們是誰,也不想知道,因為你們是一群死靈魂。所以,我不會將仇恨當做禮物送給你們,這是你們追求的,以憤怒來回應,等同向你們的無知投降,而你們除了無知,什麼也沒有。你們想我恐懼、想我猜疑其他的公民兄弟,想我以自由來換取安全?你們輸了,我在清晨看到妻子的遺體,她像十二年前我愛上她時一樣美。 當然我很哀傷,我讓你得到這一點點勝利,但哀傷是短暫的,因為以後每天她與我同在,在天堂,我們自由的靈魂會團聚,而天堂你們是永遠進不了的地方。我們比全世界的敵人都有力量。我沒有時間浪費在你們身上。我的兒子只有十七個月。他叫馬雲(註:叫Melvin,不是中國那位富豪),他會每天清晨都起床,他會每天用快樂和自由來羞辱你們,因為你們只有仇恨。」 這段片很震撼。這位年輕的法國父親冷靜而英偉,木無表情,講出這段獨白。「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慈悲之中,一點恐懼也沒有,糅合着剛毅,而那點剛毅,又很吊詭地(Paradoxically),隱藏着一絲溫柔的殺機。 因為這位父親說:我失去了愛妻,但對兇手,我沒有仇恨,也沒有憤怒。這是指他個人。身為選民,他沒有說不支持總統奧朗德大舉轟炸敍利亞。當奧朗德說:「法國宣戰,我們會無情反擊」的時候,奧朗德沒有表達仇恨,但有無比憤怒。仇恨當然不等同憤怒,所以安當說:我不憤怒,潛台詞是:由選民投票選出的法蘭西,在安當以他兒子的自由和快樂來報復之外,可以以國家的名義,以另外的方式,表達憤怒和實踐報復。 所以法國投向恐怖份子的炸彈,寫上「法蘭西大愛」(From France, with Love)的標語。他怕你搞不清楚:我現在報復而轟炸你,就是「大愛」。 這位法國父親的演說,與法國政府的暴力,在矛盾之中,達致了統一與和諧。這就是哲學。而哲學不是頭腦簡單而賣弄複雜的人可以了解的,法國人既買大,也買小,理性和感性,大小通吃。法國既有Edith Piaf,也有笛卡爾。法國人真厲害。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1122-舒罕:智者三書

舒罕:智者三書 22:42 22/11/2015 所謂智者三書,是三位老先生的書信集,新新舊舊陸陸續續出版問世:2005年谷林先生《書簡三疊》,2010年陳樂民先生《給沒有收信人的信》,2014年辛豐年先生《書信裏的辛豐年》。 他們各自束業有專攻,似乎寫作俱是其餘興,而且這三部書的相當部分都不是為了發表,然而卻有共通點:文辭清明典雅,思想高貴深沉,以各自的姿態啟蒙新知,疾虛去妄,樹立美典,是當世中國難得一見的淡泊智者。 谷林,原名勞祖德,1919年生人,本業是會計,而且終其一生。四九年後機緣巧合沒有躋身於「文人」這個日後多惹是非災禍不斷的階層,可以面無表情地躲在機關裏打算盤寫帳本,對外界的喧囂紛雜也許會偶爾地應付表態。退休後借調到歷史博物館潛心貫注整理出幾百萬字的《鄭孝胥日記》,由此開始文史寫作。 翻開十年前的《書簡三疊》,扉頁上寫了這麼一段話:「這三疊給晚輩的書簡按理說來連淺淺淡淡的文章都不算,可也正因為此,究竟少了許多有意而為的作意,率性而為,盡興而止,言不盡意,沒有了傳諸後世的野心,自然就沒有劍拔弩張的硬派,就此而論,這書簡似乎勝過了老人其他的幾種著述。幾天工夫,讀完一遍,用迂腐的老話說,是餘香滿口,餘音饒梁,餘韻徐歇,恍然撐一葉扁舟,悠然暢遊,耳畔依稀聽得幾聲簫笛晚唱,而回頭細看,只江上數峰,青翠如拭,待要辨個分明,已是翩然駛過,無從捉摸。」 陳樂民先生是體制內少有的持續反思而獲得心靈自由的專業學人,研究國際問題,探討歐洲文明,見到過陳先生晚年的一張照片,一身白色中式綢衫,拄杖而立,但見鶴髮臒顏,略帶些蕭瑟意態卻又透露着隱藏的堅韌。《給沒有收信人的信》是陳先生的遺作,有論文,有隨筆,最有意味的便是那一束生前悄悄寫下的沒有收信人的信劄和日記,那是在病榻之上以思考和書寫的方式來作鎮痛之用的產物。清醒決絕,對社會,對體制,對人心,對思想,三言兩語,一針見血,狹路相逢,無須避讓。 《書信裏的辛豐年》算是新書,儘管內容是舊的,是和上海音樂出版社編輯李章先生二十年間的通信,談古典音樂,談世態文心,雖然不少都是品評音樂的專而窄的內容,卻能透過去令人體味意在言外的豐盈美麗。辛豐年,原名嚴格,這一筆名取自英語單詞交響樂「symphony」,也可見他嗜此之深了,從八十年代以來,他便在《讀書》,《萬象》,《音樂愛好者》等刊物上寫了相當數量的音樂賞析隨筆,自成格局...

20151122-梁文道:〈神義先於神意〉

梁文道:神義先於神意 22:42 22/11/2015 萊布尼茲《神義論》(互聯網圖片) 沒有年輕人會喜歡上萊布尼茲的,我想。因為我也曾經年輕,對於一切被人稱為保守、妥協、和稀泥的家伙都沒有好感,而萊布尼茲正是這樣一個保守典型。儘管當時未曾認真看過他的東西;可是他那句世界美好得不能再好的名言,他的「預定和諧」說,他試圖在各大基督信仰流派與歐洲諸多世俗王權之間調和矛盾的努力,都能在只透過入門二手書接觸他的讀者心上留下很深的印象(簡單地講,就是道聽塗說),替他總結出一個反動的造像。然而,我所身處的這個現世,似乎正在變得日益年輕;又或者該反過來講,是我變老了。於是我便開始退後、緩慢,對史上一切有名的保守派感到好奇,想知道保守究竟是什麼意思,想知道他們究竟在何等意義上保守。所以我讀萊布尼茲的《神義論》。 號稱是他浩如煙海的論著當中最易懂的一本書,《神義論》其實一點也不好讀。問題不在萊布尼茲的論述太過玄奧,而在它就像他其他的作品一樣,總是充滿了引述、對話和論戰。除了精簡的《單子論》,一輩子都在關心其他知識人說了什麼又幹了什麼,一輩子都在試着切入一切學問領域的萊布尼茲似乎就是不能正面交代他的想法。彷彿不經由他人,他就無法說清楚自己的意思似的。可能這就是他難以總結,往往只能在道聽塗說中浮出一團模糊身影的理由吧。 姑且撇開那一切太過細瑣的爭議,一切比較技術化的哲學神學推論,只把注意力放在「在一切可能世界當中,這個世界至為美善」這句話上。我關心的始終還是他為什麼非得那麼冗贅,加上個「在一切可能世界當中」,而不直接劈頭便說「這個世界至為美善」?正如之前我所提過的,那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只是可能存在的世界之一,有必要先行說明其他和這個世界不一樣的世界為何也有存在的可能。仔細的論點我就不再囉唆了,重要的是這個看法替他留下了保守污名,使他成了阻礙大家想要追求不同世界的嘗試的攔路石。不過,真正讀過《神義論》之後,我才曉得萊布尼茲這句斷言或許沒有原來以為的那麼反動;恰恰相反,他是要替自由和道德留下一塊自主的領域。 必須瞭解,他這句話並非無的放矢,其對應的乃是當時另外兩位極有影響力的大哲──後來與他並稱的史賓諾沙和笛卡兒,以及他們兩人對於神與世界之關係的看法。先說史賓諾沙,在他的經典《倫理學》裏面,這位荷蘭隱士論證,所有存在的物事都是必然的。理由在於神意,祂如此崇高而絕對,...

20151122-馮睎乾:悼亡友

馮睎乾:悼亡友 22:42 22/11/2015 七年前十一月二十日凌晨二時十五分,Tim又趁我睡夢時發來奇怪的短訊;翌晨搭電梯期間查看手機,草草讀畢,照例頭也不回把它刪掉。訊息紀錄歸於無物,回到太初,我喜歡這種宇宙洪荒的虛無。只是當時未曾想到,這簡單不過的動作我將後悔莫及。那條短訊是這樣寫的(但願沒有記錯):「現在我內心異常平靜,我知道我快將毀滅整個宇宙。」追憶當時的畫面,可以想像自己首先又是搖搖頭,一副啼笑皆非的表情,然後就輕鬆走到街上,當冬日柔和的陽光灑在臉頰時,Tim的短訊已被徹底拋諸腦後,而我又將如常地一股腦兒栽進生活的滾滾紅塵裏去。 我照例不覆,從來都是他找我。其後大約持續三四天,我發現額頭有股揮之不去的黑氣,身體又不覺有何不妥,就沒有放在心上。我素來都是這樣見怪不怪的。這時我突然收到友人電郵,問我近日可見過他。我答七日前。友人沒說什麼,只傳來幾份報紙的新聞鏈結,其一的標題為「男子發短訊告別墮樓亡」,上則新聞是「快餐店爐頭搶火傷人」,下則是「藏四級兒童色情短片」。報章只提及他給母親發告別短訊,沒說他「起飛」前還寫了一條神秘短訊給朋友。我刪除他的最後短訊,他卻刪掉整個宇宙。那段耐人尋味的遺言,到現在我還不肯定是否指涉着Borges的詩《自殺》(El suicida):「夜晚的星都將消逝。/夜晚亦將消逝。/我將死去,隨我走的/是整個不能承受的宇宙。」 我的英文名叫Tom,跟他只差一個字母,然而這一字之差,似乎象徵了我們在人生路上早已分道揚鑣:我還戀戀人間,流轉不休,而他則在三十歲時一刀兩斷,如但丁所謂「在人生旅程的半途轉入黑林之中」。從未有人像他那樣了解我,或我那樣了解他,也許因為我們對世界都早已抱有同等程度的幻滅,而內心又同樣確認自己為無可挽回的失敗者,彼此就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我們唯一的區別是:他有嚴重自毀傾向,我沒有。 他妹妹未出世就夭折了(我巧合地也有個在母體流產的姊姊),以致他從小感到一個女性的靈魂在跟他爭奪身體。我很難想像被幽靈妒忌是怎麼一回事,他卻長年累月抵抗着這種魔幻的入侵,情緒很受困擾。不僅鬼魅作祟,世界也似乎不放過他。他聰明敏感,卻不成比例地天真,格外易受傷害。他熱愛繪畫、寫作,特立獨行,事事追求完美,結果仰望越高,跌得越深。中學時,常被嘲笑醜樣──其實他相貌清秀,個子高,對人溫柔──更屢遭欺凌,被同學關在女廁毒打,自...

20151122-畢明:中國,你崛起什麼?

畢明:中國,你崛起什麼? 22:42 22/11/2015 既然是關於離散,就是關於斷裂。既然是關於斷裂,就是關於牽繫。 有些時代,明明不是亂世,卻比亂世還渾濁瘋狂,社會極速變遷的無情張力,把人與人硬生生撕開割斷,不是漸行漸遠,是一轉眼,我與你極遠。有些時代,特別有利離散,慫恿分離,各自天涯飄零。 你選擇了離散,未必想選擇斷裂,被迫活於斷裂,又選擇不了牽繫。你以為有自由,原來都是illusion of choice。別了無法相信,以後有緣再聚。「假如能,不想別離你」。 「每個人祇能陪你走一段路」。賈樟柯在《山河故人》說。於是唯有向天地明告“Mountains may depart”(英文片名):青山可移,此情不變。山可崩地可裂海可枯,但願風雲色變驚濤裂岸,祇為成全他向緊守在懷中的故人山河,說一句:「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可惜那個飛揚跋扈的中國90年代,沒有羅大佑,野百合錯過了春天。 張愛玲的《半生緣》,曼幀對世鈞說「我們回不去了」。其實從來都回不去。祇是我們太過自以為還有下次,誤會了人生,也誤會了時代。 影片第一段有很多爆裂,爆冰河,爆煤礦,爆煙花,破壞着建設,頹敗中絢麗。大概為成就暴力斷裂的背景時代湯底,殘忍但不覺,明明暴力,但不覺。說沒,就沒了。你來不及珍惜。有時是生死,有時是分道,有時是取捨。心臟病發的爸爸,被放棄的戀人,離婚的丈夫,在遠洋由前夫撫養的兒子,一個個人自身邊離去。轉身,是天涯。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三角關係,幾十年滄海人面,換了人間和心境。影片分為三個時段:1999、2014、2025。畫面上,導演以銀幕比例1:1.33、1:1.85和1:2.35(闊銀幕)識別三個時空,這手法Wes Anderson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也用過,三個aspect ratios劃分了三個時期三種心境,subtle中有暗喻,當空間時代越來越闊,自由度看似越來越大,人與人卻越來越遠。隔閡疏離,人倫世道,反方向退步。 第一段,有很多時代,你以為無限可能開放了,經濟起飛了,個世界仲唔係我嘅!張晉生的土豪暴發臉,對照忠厚的煤爌工人梁子,沈濤在兩者之間,揀了財大浮誇的新「資本家」,為富貴有險路走險路,有捷徑不走是白痴的人。那個時代,是屬於張晉生的,沈濤作了時代的選擇。離鄉別井做餐死的老實人時代讓你一臉灰捱死病死,冇運行冇錢醫...

20151122-沈西城:硝煙筆戰——憶萬人傑

沈西城:硝煙筆戰——憶萬人傑 22:42 22/11/2015 近日,陶、蕭兩才子隔空爭辯,戰情激烈,我乃局外人,難置喙,瞧熱鬧!猶憶上世紀六七年有一場文壇論戰,硝煙濃烈,勝今多耳。未說過程,先介紹論戰兩位主角:徐速和萬人傑。徐速聲名赫赫,一本《星星.月亮.太陽》名聞遐邇,名利兼得。萬人傑則去世二十多年,日落星沉,知者不多。萬人傑原名陳子雋,生於一九一七年,長徐速七歲,廣東番禺人,四六年抵港,先後出任《工商》、《華僑》、《星晚》編輯,復以「俊人」筆名撰寫言情小說,一部《畸人艷婦》,聲名鵲起,成為六七十年代最著名的作家。徐、陳兩人,一崇文學,一倡流行,粵諺云「大纜都扯唔埋」,何故會遽然反目?這正是大詩人蔡炎培老哥哥惹的禍。六五年徐速辦《當代文藝》,一紙風行,成為愛好文藝者的讀物,六七年,《當代文藝》發表了一首署名林筑(即蔡炎培)的新詩,題為〈曉鏡——寄商隱〉,這首詩招來《萬人雜誌》宋逸民譏評,彼以〈「密碼派」詩文今昔觀〉為題,重點指出這首〈曉鏡〉是「密碼詩」,評曰:「這首詩雖然是用中國字寫的,每個字我們都認識,但組成句子之後卻每一句都看不懂。」徐速基於維護作者的尊嚴,起而捍衛,寫了一篇長文〈為「密碼」辨證並泛論現代詩的特性及前途〉。「徐速所持的觀點着重此詩不屬「密碼」,用詞造句,極為清晰,還旁徵博引,替此詩辯解。」(引慕容羽軍語)徐速本意除了辯誣還有出於愛護後輩之心意,豈料引來萬人傑不滿,在《星晚》「綜合版」「生活圈」《微悟集》專欄排日撰文反駁。徐速直性子,哪受得挑弄,揮筆迎戰,你來我往,殺得天昏地黑,正是:八方風雨會香江,玉堂仙客聚文壇。 筆戰持續,到了最後,批的批盡,罵的罵光,再無深意,人人都以為論戰快落幕,卻是變生肘腋,蕭牆禍起,慕容羽軍記其事云——「《萬人雜誌》那邊,發現了1969年10月20日《新晚報》副刊署名深苔〈啼笑皆非的社會調查〉的文章,指出南洋大學180名學生選出20個『最喜歡的作家』,魯迅佔第一,徐速佔第六。文中更指出:『這排行第六的作者是誰?』隨即說『就是《星星.月亮.太陽》的作者』,而《星星.月亮.太陽》,乃是『抄襲抗戰時的一本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的東西,但是抄得比原來小說差多了。』」萬人傑得知,喜上眉梢,在《萬人雜誌》發表文章,直指徐速抄襲姚雪垠,同時許下重金徵求《春暖花開的時候》一書,於是「密碼詩」聲滅,討伐「抄襲」怒潮勃起。...

20151122-李怡:自由第一

李怡:自由第一 22:42 22/11/2015 讀友Eva傳給我一位在巴黎恐襲中痛失愛妻的法國人Antoine Leiris,於事件發生三天後在他的facebook貼出的文章。Leiris向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傳出一個訊息:我不會讓你們得到我的仇恨,儘管你們奪去了我生命中摯愛的妻子、我兒子的母親的生命,但我不會恨你們。因為仇恨正是你們的追求,正是這樣的愚昧造就了今時今日的你們,可是用憤怒來回擊仇恨,事實上是向同樣的愚昧屈服。你們想讓我害怕,想我以不信任的眼神打量我的同胞,想讓我為了安全而犧牲我的自由。我不會讓你得逞,我會一如既往走下去。我17個月大的兒子,會像往常一樣吃點心,一樣玩耍,他將會用他自由而快樂的一生使你們蒙羞。同樣,他也不會恨你們。 自由與安全的取捨,在這次巴黎恐襲中再度擺在世人面前讓人思量。我們愛自由,但如果自由受到威脅,我們是否應該為了安全而犧牲自由呢?對於一輩子當有形無形的奴隸、沒有嚐過自由滋味的人來說,他們的信仰是「好死不如賴活」,不用說一定是安全第一。但對於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來說,我們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寧死」。自由太可貴了,絕不能為了追求絕對的安全而犧牲它。 曾因寫《撒旦詩篇》而被伊朗宗教領袖霍米尼下達全球追殺令的英國作家Salman Rushdie,在九一一恐襲後曾寫下我永遠記得的句子:「民主必會隨着公平到來,在自由和安全的矛盾中,我們一定要永遠選擇站在自由一邊,即使選擇錯了也絕不後悔。怎樣才能擊敗恐怖主義?不要被嚇倒,不要被恐懼支配,即使你害怕。」 害怕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被恐懼支配,自由與安全,我的選擇是自由第一。 李怡 電郵 :mcwriter@apppledaily.com

20151127-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古語有云:要贏人,先要贏到自己。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古語有云:要贏人,先要贏到自己。 2015年11月27日 說出以上一句(洋溢濃厚人生智慧)金句的人,是黎明。  1.對於四大天王我的態度是:冇一個我超迷,但每一個都有啲嘢令我OK迷。立場,是有點騎牆。 2.像Leon。我的感覺是場夢。九十時代,無可避免地點都會睇過Leon的戲、聽過(兼識得唱)Leon的歌——而我承認,我仲買過Leon的碟。我係咪好任性吖。 3.回到九十年代初某一個上課天的小息時段。有堆女同學聚埋班房一角,臉露愁容,正在談論著甚麼……我八卦,走埋去聽——原來她們正在集體戥Leon慘——嚴格來說是戥Leon在《人在邊緣》個角色慘,因為前一晚劇情講到(有型又靚仔兼不羈反叛兼而有之的)他慘遭酷刑,打!藤! 4.這是我如實經歷過的一個奇妙年代。女同學會為一個虛構角色的虛構遭遇而戥佢慘,甚或幾乎喊。看在眼裡,不明就裡。 5.更難明是後來連坐我隔籬的男同學也迷上Leon金曲《夏日傾情》——嚴格來說是迷上一個廣告。廣告中,一位少女因拗柴而未能去聽Leon演唱會,只能扁晒咀咁匿喺屋企……奇蹟出現了!佢個女仔friend好好心地,把電話交給Leon,Leon情深地說:「May~點吖~」一句情深說話,讓May開心到好似識得行!問題是,坐我隔籬個男同學究竟迷上呢個廣告的邊一Part?拗柴May?定Leon?佢唔肯講。 6.這是一個序幕。Leon跟某電訊商正式開展了一個在香港前所未有的廣告企劃:一年一歌一Ad,用MV說故事賣廣告,必備的,除了Leon的清深演出和深情金句,還有一個叫阿May的女仔。當中最勁應該是1994年《那有一天不想你》,飾演阿May的,是(當年迷倒不少男人男仔的)童愛玲。廣告(定係MV?)一開波,率先送上Leon一句「有緣嘅,我哋會再見」,and then音樂響起,抬頭望雨絲,夜風翻開信紙……1995年《一生最愛就是你》,成本更高玩埋爆破,問題是,首歌太想食《那有一天不想你》的剩餘價值;1996年《情深說話未曾講》改玩親情,「有時我都唔明,我哋之間,究竟隔咗張枱,定係隔咗幾個世代?」,Well,我覺得OK喎。 7.最離奇是《只要為我愛一天》。有當年好紅的楊采妮和被認為好靚仔的XXX(我唔想寫佢個名),其實我唔太明箇中人物關係,只知高潮位是當Leon好型咁講咗句「要贏人,先要贏到自己」後,便一...

20151127-王維基:基思more人——電影和書籍的分別

王維基:基思more人——電影和書籍的分別 19:43 27/11/2015   最近到韓國,跟一間網購書籍公司商討合作的可能性,途中亦參觀他們的物流中心。他們在韓國擁有超過七個物流中心,派貨到全國。物流中心距離首爾大概兩小時車程,位置接近北韓邊境,面積多達接近三十萬平方尺。他們的運作很工廠式,但看起來卻像圖書館,擺放了很多的書籍,很多工人就在包裝書籍後寄出。   他們透露,光是這個物流中心,公司每天出貨到韓國本地的書籍,已經高達十萬本。我頓時明白,由十年前大家追捧日本文化,到現在韓劇、韓國潮流崛起,大家到韓國旅遊、留學的原因。這數字單計算了南韓其中一個網上銷售渠道的其中一個物流中心,每天已經出貨十萬本書,數字還不包括韓國其他賣書網站以及實體書店的銷售量。   南韓人口約五千多萬,較香港多七倍。且不包括其他韓國賣書網站及實體書店的銷售數量,若以香港的人口比例計算,香港每天有賣出一萬四千本書嗎?我沒有實質準確的數字,不能妄下定論,但在我看來,愛看書的香港人並不夠多。   有一位小朋友跟我說,他喜歡看電影,因為電影跟書本一樣,能夠啟發思考。我當時不懂回應,但現在我知道答案了。電影由導演及攝影師為觀眾繪畫了整個畫面,觀眾想像的空間較少;但每個人卻對書籍及文字的想像亦不同。創意、文化及內涵,是靠閱讀得來,這並非看電影這種視覺、思想上的享受能夠比較比擬。 王維基

20151127-素黑:去學習,扭轉生命

素黑:去學習,扭轉生命 2015年11月27日 你喜歡把事情往壞處想,然後沮喪、不自信、自卑。你節食減肥,卻變得愈來愈醜。你渴望從伴侶身上獲取物質享樂,雖然知道物質不代表一切。你總為自己做與不做的事情找藉口。你不想努力但夢想像首富一樣有錢有權有地位。 活成這樣的你,很辛苦吧。 思前想後,不敢行動,急功近利,愈來愈醜,事事不順。這不是不幸,而是合情合理的結果,因你有想法但沒方法,有夢想但沒實現的步驟和勇氣。 你患上行動早衰症,已變成老人。 你眼裡只看到別人已成就的名利,卻不趁青春打好基礎。你在浪費時間。 你知道物質不代表一切,卻渴望從愛情關係身上賺取物質方便,你在背叛青春。 再減肥也不美,再沮喪也更負面,再找藉口也沒行動,那就都放下。別再在做與不做、應不應該的困惑上徘徊了。不要看別人已做到甚麼,自己沒成就甚麼。從這刻開始,決心定下個現在先看不到未來,但肯定能令人生得益無窮的目標:去學習。 譬如,不問理由地去學一門外語,盡快學會基本語法和會話,目標清晰:短期內去留學或到外地打工,結束已快枯毀的邁老人生,做年輕人應做的事。 學曉語文不會浪費掉,將來可以到外地打工,做翻譯,當老師,做生意,可能性很多,再不就用來方便到國外旅行,為生命添上還有期待的花朵,而非沉溺於現在生無可戀的悲哀。 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事情。自己的命,自己扭轉和決定。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在最痛時候加倍愛自己》等。Facebook專頁:素黑

20151127-馮強:《慰安婦的聲音》

馮強:《慰安婦的聲音》 2015年11月27日 讀書樂 《慰安婦的聲音》(Silenced No More)(註1)於今年8月出版後,引起不少香港傳媒注意。本港《Time Out》雜誌對作者S.J.Friedman有一篇1,400字的訪問,《南華早報》星期日版刊出一篇對此書的評論。由美國Freedom Publishers出版社出版,共232頁。 作者Friedman女士是在亞洲工作和生活的記者、作家、製片家和幾家慈善機構的顧問(註2)。自05年開始,她非常支持「反對人口販賣」(註3)的非政府機構(NGO)。書中揭露日軍二戰時在亞洲各地綁架了40萬名婦女,強迫當慰安婦(註4)。慰安婦中有一半是中國人,最年輕的只有11歲。她們每天不斷遭日軍蹂躪,逃跑的則被殘殺。書中訪問了不少已經年紀老邁的慰安婦,她們都願意站出來細訴當年悲慘遭遇。作者不單單指控日軍的暴行,也提出行兇者和慰安婦有一天達致和解(註5)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作者為雙方都提出希望。 (註1)本書全名是《Silenced No More: Voices of Comfort Women》。(註2)慈善機構的顧問=aphilanthropy advisor。(註3)反對人口販賣=anti-sex trafficking and prostitution。(註4)慰安婦=comfort women/sex slaves。(註5)達致和解=reach reconciliation。 馮強 樹仁大學客座教授;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講座教授 (deanfungenglish.blogspot.com;deanfungenglish@gmail.com)

20151127-陳詠燊:男友與他的前妻

陳詠燊:男友與他的前妻 2015年11月27日 電影《Iron Man 2》裡,壞人Justin Hammer的工廠生產了一款威力無窮的子彈,這顆最強力的殺人武器最後被命名為甚麼?Ex-Wife。 前妻,是讓男人最無還擊之力的身份。 女孩G認識了一個已婚男人。已婚男多次坦白自己與妻子的婚姻已到破裂邊緣,並向G許下離婚的承諾。終於,男的真的離婚了,並和G開始同居生活。然而過了不久,G發現男人多次瞞著她,出席前妻的家庭聚會,並與她保持秘密通訊。 他們會復合嗎?G不知道,我當然也不會知道。不過前妻,絕對是男人的一個心結。一個曾經談過戀愛,在教堂裡發過誓要愛她一生一世,同床共枕過不知多少年,家當財產曾經糾纏在一起的女人,哪有這麼容易話分就分。就算一切都談得乾手淨腳,男人心裡還有一道女人永遠不會明白的感受。無論誰欠誰,當一個男人還算有點血性,他對這位前妻,永遠都會有一份責任感。 這一點,就算在同樣處境下,女人對前夫都不一定會有。男人天生多情但長情。撐起一頭家,是男人的責任。終於一天,這頭家散了,那個曾經愛過的女人,仍然會帶著那頭家的影子,長留在男人的心裡。於是,只要她有甚麼事,男人也會感到那頭曾經存在過的家出了問題,因此感同身受,從而出手補救。 女孩G擔心他們可能會舊情復熾,我當然不會否認這個可能性,但反過來,她應慶幸自己所選的,是一個對舊人仍有餘情的男人。若然他是一個離婚之後,從此就可以一刀兩斷,完全把前妻拋諸腦後的男人,要怕的,應該是她才對。 若然你也正與一個離過婚的男人談戀愛,請你要接受一個現實──他的前妻, 將會繼續是他人生的一部分,直到永遠。 陳詠燊,電影編劇、專上學院講師、愛情專欄作家、中文文學碩士,深信好男人其實都是壞男人,只差在他願不願意在妳面前裝好。 fb: 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20151127-渾水:殼股現象是中國輸出

渾水:殼股現象是中國輸出 2015年11月27日  本港殼股現象與中國拉上關係。(資料圖片) 前輩兼朋友利世民兄以時事評論員角度在友報寫了篇文章,論及香港的殼股現象。世民兄的洞察力很強,寫出比財經評論員更高層次。 一般評論員都認為殼股大炒是不良現象,因為不良而市場也無能為力,所以就一味提出監管。 世民兄是經濟右翼,知道過度監管的遺禍,不是跟著主流說同一套陳腔濫調。渾水之前也曾說過,世界金融制度的監管精神已由「監管機構評審為本」改為「資料披露為本」,這是世界潮流也是資本主義的進步,這是源於美國自1911年「藍天」法案之後,只是鄰近大國還是以註冊制審批IPO上市,跟不上潮流。 世民兄《殼股現象是中國輸出》也說借殼上市是香港獨有的現象,與其說這是香港獨有的現象,倒不如說這是鄰近大國獨有向外的金融輸出,因為不止香港的金融市場這樣玩,連美國也是曾經有一條專門搞借殼上市的券商、財務顧問、律師、公關及會計師等多元產業鏈。 Barron’s曾經有一篇名為《Beware of the Chinese Import》寫過相關現象。從資料上來看,中國借美國金融市場上市,涉及的公司也有過百間,當中很多美國「莊家」如杜青松、徐杰等也廣為市場所認識。 殼股不是香港獨有,而是中國獨有的金融入口貨,只是美國封印打壓太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又太出名、地域上也近,所以也東家不打打西家。理清了這個關係,世民兄在文末表達出擔心香港被同化的論據,就變得更有說服力了。 殼股最違反常識的原因,在於一隻輕業務輕資產的空殼居然這麼值錢,剛好上星期教授們同老師Henry有去張五常的私人派對,我才想起張五常自己有提出過「倉庫理論」去解釋資產升值的現象。 如果把殼這種稀有資源當作資產看待,整個現象就合理了,而且可以被解釋了。 張老說:「累積財富,跟累積任何物品一樣,需要有倉庫!」他寫了三篇文去解釋「倉庫理論」,用的例子是藝術品,現在殼這種資源已經到藝術品的級別,發揮著「倉庫」保值的功能,租值(Economic rent)上升帶來的資源價值上升就是財富累積了。 在大陸有錢佬眼中,殼是好倉庫,不過我是廢青,我眼中最值錢的倉庫是我家中的書架以及不會貶值的知識。至於電腦的幾百GB愛情動作片,我也不知算不算是「倉庫」了?哈哈。 渾水 作者為九十後財經傳媒人、粗讀經濟學的偽文青 ht...

20151127-王維基:捱過就別有一片天地

王維基:捱過就別有一片天地 27/11/2015 上星期到某院校擔任嘉賓,分享一些年少以及創業的往事及經歷。席間有同學問我,應該如何準備自己,應該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敢於創業。其實,曾經有不少年輕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或許我以一個故事來說明吧。 我們公司很歡迎同事參加外展訓練,有時甚至會為同事舉辦外展訓練營。據說,外展訓練的起源在二戰期間,當時有很多船隻在大西洋受襲而沉沒,造成大批船員身處水中,由於海水溫度冰冷,事發地點又遠離陸地,所以大多數船員都不幸罹難。不過,有小部分人經歷了長時間在海中漂浮之後仍能生存。後來發現,原來這些生還者並不是那些體能較好、身體較強壯的年輕人,而是一些年老體弱的人。 經過專家調查和研究後發現,生還者雖然體能較差,但是他們或許因為擁有較豐富的人生資歷,擁有良好的心理資素,也「見過風浪」,所以求生意志極強。遇到危難的時候,年長一代都極渴望可以捱下去;相反,年紀較輕的人求生意志薄弱,認為自己活不了,所以就捱不過去。 我想借這個故事來說明,其實所謂的「準備」就是自己的心態。一種能夠捱下去、堅毅的心態,比任何因素都重要,因為捱過了就別有一片天地。(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王維基

20151127-李碧華:在哪跌倒之後……

李碧華:在哪跌倒之後…… 6:29 27/11/2015 生命沒有坦途,人人都會跌倒,你我經驗豐富,既身受,也旁觀,還目送。 跌倒了,怎麼辦? (一)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沒人見到?趕快爬起,拍拍灰塵,若無其事上路。有人見到?盡量表現得堅毅,不痛楚,不訴苦,不吭一聲,爬起站直前進才算好漢。以上是最正常又普遍的做法。 (二)在哪跌倒爬到別處站起:──有自知之明,這方寸地不祥,而你的腳以及你的根都不適合,所以總是站不住,霸住沒作為,另有路數另找去處,耽擱戀棧徒屬蹉跎,還惹嫌。 (三)在哪跌倒在哪裝蒜:──勞苦功高啊,形勢險惡啊,一時失手啊,地硬風猛人客散,乞憐討慰賣小強,總之厚顏蒙混過去。 (四)在哪跌倒在哪瞓低:──此乃現實,你也累了,乏力了,撐什麼?爬什麼?順勢瞓低好好休息,徹底卸下你負不起的重擔,交給有肩膊的人吧。 (五)在哪跌倒在哪再跌倒:──這就是閣下的能力、資質、品格、成績、人緣……不及格,難服眾,一旦跌倒,個個叫好,冷嘲熱諷還不扶,所以勉強爬起,以為可以捲土重來?土一捲,就在原處再跌倒了,怨誰?認了! 李碧華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1127-馮睎乾:有一種人渣,叫朋友

馮睎乾:有一種人渣,叫朋友 6:29 27/11/2015 近日跟聞名已久的前輩「文化奧德賽」見面,在鰂魚涌小咖啡室內大聲講高聲笑,沒談文說藝,只搬弄是非,令我獲益良多。儘管地方淺窄,左右有客,大家依然無懼隔枱有耳,堅持言論自由,有時把手捲成半個喇叭,擱在嘴邊作狀掩護一下,連聲浪也懶得壓低,就嗶哩叭啦月旦起有頭有面的城中名人來。沒有褔爾摩斯的慧眼,也看得出鄰桌女文青貌似沉醉於村上春樹,實則神遊於我們的八卦清談。一江吹水向東流,兩小時轉眼即逝,奧德賽老師走出門口才明知故問:「死嘞,會唔會俾佢啲粉絲偷聽晒?」怕聽不到就真。 奧德賽有段可寫入《警世通言》的往事,基於公眾利益,我決定將它流出,讓世人思考一下「朋友」的意義。多年前他在跑馬地有物業,因為長年飄泊,房子丟空可惜,就慷慨地讓某朋友住進去,條件是:他每年回港小住時,朋友得歸還寓所。於是朋友分毫租金也不必付,就在名副其實的快活谷住了十年。像奧德賽這種益友,很想要吧?免費獨霸跑馬地大宅,按理蛇咬也不會走,但那位朋友還是走了,為什麼?劇情發展下去當然不是靈異故事,只是人的真面目有時比鬼還要猙獰。 某年奧德賽流浪歸來,那朋友懶得搬,就含淚說自己可屈就做廳長,奧德賽心地好,自然不會介意。但突然飛來橫禍,奧德賽跳扭腰舞樂極忘形,不慎扭傷當時尚未向橫發展的蠻腰,朋友見到他的慘況,翌日就突破相對論所設的速度極限,立即以超光速搬走,遠離那個需要照料行動不便人士的阿鼻地獄。向來七竅玲瓏的奧德賽,又何曾妄想過他的照顧呢?但小人之心度浪子之腹,那一刻就是上帝的最後審判。王爾德說友情比愛情更富悲劇性,因為友情更持久──我倒覺得是因為友情更清醒,所以也更殘酷。古羅馬詩人說得好:「時運不能確定,良友方可辨認。」(Amicus certus in re incerta cernitur.)實即翟公的名言:「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聽了奧德賽的悲劇,我們不妨補充:「一健一殘,朋友四散。」 人年輕時才交到真正的朋友,因為那時容易因誤會而結合,長大後逐漸明白,人世間一切友情都是「等價交換」的:幾年前看過一篇文,說優秀的人不是不擅交際,只是跟平庸的你做朋友時,他要負擔較高的「溝通成本」,就寧願遺世獨立了。比起中外哲人論及的理想友誼,我覺得這種經濟學說法其實更直指人心。不禁想起《說苑》一段話:北方有獸名為蟨...

20151127-錢志健:斬Tree Gun的幕後英雄

錢志健:斬Tree Gun的幕後英雄 6:33 27/11/2015 ■政治素人徐子見在漁灣選區擊敗盤踞當區多年的民建聯鍾樹根。資料圖片 雨傘運動的力量其實勢不可擋。香港人抗爭的79天,可算是民主路上極具燦爛的一頁。過去的數天,區議會選舉結束,各路人馬也需要回氣,候選人、選舉代理人及一眾義工可說是馬不停蹄,最後的步驟就是要計算選舉經費。候選人如果得到那個區整體票數的最少5%,政府會給候選人每票14港元用作對沖選舉經費。 上星期投票倒數三天的行情最熱鬧,周五、六、日當然是最關鍵的時刻。筆者除了為2047香港監察的選戰朋友打氣,也去了一些泛民落腳的地點,和他們一起打氣。最後衝刺的義工及候選人,在星期五及星期六用盡最後努力,希望派清所有宣傳單張,不停和市民揮手,希望爭取到神聖的一票。 撒手鐧是聆聽居民聲音 在山頂區,我感激加拿大跨國保險公司亞洲企業管治主管陳樹滿Sherman代表2047香港監察出戰。52歲的陳樹滿是超齡傘兵,專職企業管治,是半個金融人。他參加中西區區議會(山頂區)選舉的目的,是要阻止現任建制派議員自動當選,讓山頂區的選民有另一個選擇。換言之,這是雨傘精神的延續。 山頂區素來是自由黨的票倉,要挑戰自由黨的現屆議員,談何容易。陳也認為,從數字來看,在短短六個星期的努力中,取得317票,佔投票選民的15%,在缺乏資源和經驗的情況下取得這成績,可算是相當不俗。大膽假設,以山頂區選民人數5,307人,只有1,837人(34.6%)投票支持自由黨的候選人,包括反雨傘運動的立場。其餘的沉默大多數3,470人(65.4%)是支持雨傘運動或永遠不會表態? 另一強力天空下,凡事也有奇蹟。打贏綽號「Tree Gun」的民建聯雙料議員鍾樹根的獨立候選人徐子見,以2,026對1,863票,百多票之差險勝。徐是貿易公司老闆,有相對的自由度。星期三早上,我找了徐子見的選舉代理人林萬榮Cyrus,他也是《消失了的七十九天》總編輯。這位超級選舉代理人59歲,活躍於幾個傘後群組。林萬榮在無心插柳下當上了策劃大隊長。徐子見在10月15日區選提名截止日的下午四時才入紙角逐宣戰。 林萬榮是退休人士,曾為教會出版了多部詩歌集,了解到文字表達的重要性。整個選舉工程,他們出了九份宣傳單張,希望讓柴灣居民了解徐子見這位空降傘兵的理念,了解如果當選這位傘兵議員可以做甚麼。和幕後腦袋...

20151127-柳俊江:【反智動物】區選完了,然後呢?

柳俊江:【反智動物】區選完了,然後呢? 6:29 27/11/2015 一切回到雨傘運動的尾聲,意興闌珊的很多人都離開了,也有很多同路人在責難,說要拆大台,說運動者在「×坐」,更多人在問:「運動這樣就完了,沒有逼出甚麼成果來,然後呢?」 然後呢?然後呢?性急的香港人,看不到即時的效果,很多就直接宣佈運動失敗了,樂見其成的人就把那個秋天的事看成一段笑話。365日過去,去年秋天出生的嬰孩都學懂走路了,形勢突然又緊湊起來。學慣要一蹴而就的香港人,竟然看到另一種可能性。 傘後的第一個選舉,在政壇中有如初生嬰孩的傘後組織、獨立挑戰者們,在一片睇淡下,步步進逼建制巨人。雖然,最後勝出的是少數,但看選舉過程中的緊湊,得票數字,絕對說後上是雖敗猶榮。黃埔好戲,東有游蕙禎(圖右)滅鼠,功敗垂成;西有鄺葆賢(圖左),擊倒老手。徐子見斬草除根,全港網民彈琴和唱,連小鳳姐都表示唔好意思。又切換到性急香港人mode:結果不錯,大快人心,完。 當選新丁 面對兩個戰場 在這個時刻,我們更加要問:「然後呢?」然後有兩個戰場,第一當然是明年的立法會選舉。鍾樹根、葛珮帆之敗選,震驚中聯辦,盛傳政治機器已經着手為明年選舉變陣,十八銅人陣一定會變得更為牢固,鬆散的泛民架構根本無從進攻。加上今次區選或多或少幫市民吐一口烏氣,有如洩洪,能量一去,明年投票手軟一點不出奇。 更加重要的一個戰場,必須由今次當選的新丁打,而且更為凶險。他們有不足一年的時間,在區議會向選民表現他們的當選,不但是一場政治騷,而是真材實料的服務市民街坊,顯示實實在在的政壇新力量。在仍然由建制主導的十八區區議會,誠如梁耀忠所言:「區議會是廢的。」大多數區議員在地區事務只求小恩小惠,不思長進,怕多做多錯。新議員要和建制舊議員協調,會被刁難,會被拖累,然後一年後被人指着說他們沒有能力貢獻,就如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新人一樣,不應該被選上。 這場硬仗不可能由幾個人打,必須由今次有份投票的支持者一起由當下開始,持續地打。經過今次區選,大家應該更明白「讓子彈飛一會」的道理,政治力量需要時間累積沉澱,而且過程越痛苦,力量越大。所謂激進,應該留待力量爆發時激進,而不急於一時三刻。"It is easier to find men who will volunteer to die, than to find those who ...

20151127-李平:本土和網絡,新世代的理念和戰場

李平:本土和網絡,新世代的理念和戰場 6:31 27/11/2015 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年輕化、本土化成為城中定論,無論泛民,還是西環、港府、親共政團,都會思考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年輕化、本土化問題。梁振英政府臨急抱佛腳,向當選的部份年輕議員發出招安訊號,以示重視青年工作。也有傳統的泛民政黨以為有三兩個新星當選區議員就是完成世代交替,以為招徠三兩個新星加入政團就可以吸引新世代的選票,如此發展下去,到明年立法會選舉時,年輕化、本土化的優勢恐難以形成支持泛民的選票力量。 今屆區選的投票人數、投票率雙雙創下紀錄,首投族的影響備受重視,但其中新世代所佔比重並沒有外界預期那麼大。選舉事務處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屆投票選民比上屆多了26.6萬,但選民登記資料顯示:18至20歲的選民今屆有11.2萬人,比上屆少3.2萬人;21至25歲的選民今屆有26.8萬人,比上屆多5.4萬人;26至30歲的選民今屆有23.8萬人,比上屆少1,670人。即,30歲以下登記選民共有61.8萬人,比上屆只增加了2萬人。反而,56至70歲的登記選民共有100.3萬人,比上屆增加了21.5萬人。 年輕選民投票率空間大 投票日傳媒拍攝到中港兩地車牌的私家車「速遞」公公婆婆到票站投票,也有老人院職員帶長者去投票,沿途叫着某位候選人的號碼,長者被動員的情況相信較以往更為嚴重,就算年輕組投票率有大幅增長,恐怕投票人數的增加仍不及長者組。由於政府統計處的人口資料沒有相應年齡段的劃分,暫難估算年輕組與長者組的選民登記率,但從新增選民人數的懸殊來看,年輕選民的登記率、投票率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要讓年輕世代成為捍衞香港核心價值、爭取真普選的主力軍,要吸引年輕世代登記做選民及投票,就要認同他們的理念,認同他們的戰鬥方式,投入他們的戰場。雨傘運動結束後,從反水貨客到抗議港鐵禁止大型樂器入閘再到旺角反大媽佔領,都是年輕人主導的行動,其中最亮眼的理念就是捍衞本土利益,組織的方式都是以互聯網為媒介。 顯而易見的是,梁振英政府和西環,乃至親共政團,不可能支持年輕人捍衞本土利益的理念,他們所謂的青年工作,再如何撥款資助年輕人創業或北上交流,再如何吸納青年菁英加入政府機構,也改變不了本土化的潮流和趨勢。而梁振英等高官及中共扶持的青年組織,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要麼缺席,要麼表現低能,不但未能藉網上...

20151127-盧峯:擊落俄國戰機背後的新仇舊恨

盧峯:擊落俄國戰機背後的新仇舊恨 6:33 27/11/2015 ■俄軍一架Su-24戰機日前被土耳其空軍擊落。資料圖片 土耳其空軍忽然越級挑戰,擊落俄國戰機教不少人非常意外。畢竟兩國實力懸殊,俄軍又以攻擊伊斯蘭國的名義出兵,作為反對伊斯蘭國集團成員之一,土耳其看來沒有理由跟俄國過不去,更沒有理由只因為戰機侵犯領空就把它擊落,搞出軒然大波。 究竟土耳其背後的真正意圖是甚麼,它是否替美國出手暫時仍未能弄清楚。不過,翻一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俄土關係向來不咬弦的多,當中土耳其的「前世」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跟俄羅斯更是死敵,自十八世紀開始就不斷跟俄軍開戰,被俄國沙皇蠶食,失去大量領土及居民,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回教徒地區如高加索就是從鄂圖曼手上拿過去。 John Darwin的《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s》寫得很清楚,黑海直到十八世紀初仍是鄂圖曼帝國的內海,也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現稱伊斯坦堡)的屏障,令歐洲強國只能從山路崎嶇的巴爾幹半島進攻它,難度極大。但從十八世紀中開始,俄羅斯擊敗瑞典、波蘭及建立強權政府後便積極向東部、南部擴張,不斷滋擾、攻擊鄂圖曼帝國黑海北岸的領土,終於在一七七四年成功在黑海北岸建立根據地,再過幾年更把克里米亞半島吞併,把原屬鄂圖曼子民的韃靼人及其他回教徒變成俄國子民。此後,俄國對鄂圖曼的侵略、威脅從未間斷。 到一次大戰後,俄國變成共產蘇聯,鄂圖曼帝國瓦解,變成疆界少得多的現代土耳其。但蘇聯跟土耳其之間的緊張關係沒有完全消除,特別是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期間,土耳其成了防堵、控制蘇聯的重要棋子,既威脅蘇聯黑海地區這個「柔軟腹部」,又能監視黑海艦隊一舉一動。七十年代美國是否在土耳其部署新型導彈更成為美蘇重要齟齬。換言之,從歷史上、從地緣政治上來看,俄羅斯及土耳其從來矛盾多多,互相猜疑。有這樣的歷史及利益糾結,土耳其的做法就不算完全令人意外。 俄撐巴沙爾 土反感 另一方面,作為對付伊斯蘭國的前線國家,土耳其對俄羅斯直接以軍機及導彈介入戰事充滿戒懼,認為此舉不但削弱土耳其在整個棋局的位置,更可能影響該國安全。眾所周知,土耳其政府跟巴沙爾政權絕不友好。當敍利亞反對派群起反抗巴沙爾政權時,土耳其政府已開始暗中支持當中部份組織,希望他們能成功推翻巴沙爾政權。現...

20151127-陶傑:講英語的中國人

陶傑:講英語的中國人 6:29 27/11/2015 港大校委會開會的錄音披露出來。校委多名,以英語發言。平時聲稱英文好的人,開口說英語,最難過的一關是口講的英語一字不漏錄下來(Transcribe)。英國的首相和議員,出口成文,不怕筆錄,許多香港精英,那口英語一錄出,必是Chinglish。 Chinglish不止是文法有誤,而是在英文的文化語境裏,這樣的句子包含後面的意念,在英語的世界裏講不通。「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中國人講這種中國話,沒有人認為有問題,但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不會講:You have to love your country and love your city in order to become a mayor。不是文法,而是英語講精確,不接受Love your country為一個政治條件。 面對企圖當家作主的前殖民地人,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的英文,筆錄出來,方最正宗:You've taken things very personally, and I think we should keep things to factual discussion。這是正宗英式思維的英文,因為:「大學副校長的職責不包括對傷者表達同情心的需求。」 英語文化講精確和科學。馬斐森的思維與彭定康一樣。彭定康來香港,親自披閱「基本法」,他發現「基本法」有保留「功能組別」的階段要求,但沒有寫明「功能組別」的專業誰有資格投票,於是彭定康將「法律界」的選民擴大到律師行的秘書和清潔女工,因為基本法並無明文指定:只有執業律師才是法律界的選民。 大學副校長沒有要求對某一「受傷」的同事表達「同情」(此一同情心,如何衡量,更沒有要求),也沒有要求副校長要對地球環保有熱誠,也沒有要求副校長喜愛寵物。所以馬斐森的意思是:不論校內一名同事跌倒受傷、或他父母死了、或他的老婆跟人跑了,副校長都不必表達任何「同情」。巴黎恐襲,如果副校長沒有當眾流出超過三十cc的眼淚,他可以仍然是一位稱職的副校長。 許多中國人聲稱英文好,但他們的英文只是謀生工具,不令他們成為一個國際公民。港大校委會的眾多「英語」筆錄,是很有趣的文化課,你會明白:為什麼一百年前的「五四」喊「民主」、「科學」,永遠是口號,中國人再「留學」五百年,民主科學也與這個民族無緣。 陶傑 電郵 :mcwr...

20151127-區諾軒:新生代參選將決定政黨存亡

區諾軒:新生代參選將決定政黨存亡 6:33 27/11/2015 ■區選結果顯示,老牌政黨有年輕化的必要。資料圖片 今屆區議會選舉,選民給出的訊息非常清楚:希望政壇有新氣象。經驗豐富的議員意外下馬,政治素人及政黨新生代卻乘勢崛起。但從選舉結果可見,建制派在重點選區的選票均有顯著增幅,可見他們早已部署把泛民「Vote them out」,出乎意料的是部份選區支持泛民的票數增長更高,締造○三年以來更高的投票率,才使部份選區的民主派候選人反敗為勝。 吸取○三年區選教訓,如何回應選民期望,留住這批「黃絲票」,是每一位泛民當選者需要面對的問題,需要思考這批黃絲選民有何特質?政黨應該如何回應大勢? 從另一角度看,建制派所發展的組織機器,到今屆區選又起了新的變化。例如葵青便是被重點投放組織票的區域,因建制憂慮葵青民主派來屆取得區議會執政權,而民主派亦真的以重奪議會作參選號召,建制遂抽調新界各區人力資源,重點攻堅。多個選區選民登記增長明顯,建制派亦錄得逾千票數升幅,但也在其他區令現任泛民議員落馬。面對這種「巡航導彈」式的針對部署,倖存的民主派,或許是得益於對手力度未足。事後檢討,能盡取黃絲票抗衡的,大都具備年輕化形象及工作手法。 毋庸置疑,今屆區選證明年輕的候選人擁有較大優勢。越來越多區的競爭模式講求消耗體力式曝光,政黨的部署亦傾向安插年輕候選人挑戰年紀老邁的現任議員,這都是年輕人的有利條件。未來日子,若政黨難以吸納年輕人,勢將缺乏具資質的戰將參選。 然而能否令選民感到新氣象,關鍵不是年輕與否,而是能否展現出為社區注入新想像力的面貌。首投族大概是平日外出的一群,他們未必需要議員幫助,但會默默觀察社區變遷,留意議員的工作成績,更有否站穩政治立場——周浩鼎於電台節目向筆者表示,傘兵對手王進洋正是步步質詢其機場三跑立場,短時間落區便獲得相當政治票支持。有別於區議會既有想像,選民對候選人政治定位不是沒有要求。 民主黨須了解選民期望 勝出的傘兵、部份年輕泛民成員甚或是青年新政,得票甚高,其中一個共通點是運用社交媒體純熟。筆者幾年的議會工作發現,越來越多居民傾向利用社交媒體、手機程式而非親身直接投訴問題。鍾樹根不是健吾,你很難想像他熟悉「出Post抽水」,但今天與選民的溝通模式確已有質變。 筆者相信,政黨必須回應民心所變。對於民主黨來說,我們有必要細心了解投票選民...

20151127-關焯照:的士服務冇得救

關焯照:的士服務冇得救 6:33 27/11/2015 ■香港的士業議會計劃推出召喚的士手機程式。資料圖片 最近的士行業發生兩件大事:第一、17個的士業界團體於本月初成立香港的士業議會,聲稱於明年推出自行開發的召喚的士手機App,並設有評核制度,獲得評分高的司機有獎金作鼓勵,但評分低的司機則會受罰。第二、政府將於明年推出以公司形式營運的豪華的士服務。 這兩件事是由的士司機服務不理想所引起的。如果讀者有留意的士服務投訴數字,與司機違例行為有關的投訴竟然佔大多數。而最有趣的地方是司機的兩項違規行為,包括拒載和濫收車資的數字於過去10多年顯著上升,這種情況不外乎是反映的士司機質素良莠不齊和收入過低,加上政府沒有採用有效措施打擊的士司機違規行為,最終令的士行業陋習叢生。 現時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是沒有可能解決本地的士服務水平不理想的問題。從運輸處網站獲得的資料,已註冊的的士商或工會已超過50個,可以說不同持份者各據山頭。而新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只是將部份的士商會或工會拉雜成軍,這是否可以有足夠力量改善行業生態,筆者相信大家心中早有答案。 推豪華的士是翻炒舊橋 香港的士業議會也提出為業界設計一個的士App,並採用評分機制獎罰司機行為。從表面來看,業界釋放誠意,希望改善的士服務質素低的問題。無奈,本地的士市場在過去幾年已有多個的士App推出,而這些App也設有投訴渠道,一旦投訴成立,被投訴的司機會被停止使用該的士App。以筆者的經驗,的士App處理投訴的速度頗快,對乘客來說已是一個合理保障。 有數個的士App可以提供折扣,對本地乘客肯定有吸引力。香港的士業議會設計的App會否提供優惠?筆者不想在此作任何推測,但從這個議會的大部份成員結構和提出將會提供的士App服務,筆者不見得這類方法可以大幅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如果是可以的,乘客投訴的數字於過去幾年又怎會顯著上升呢? 政府對的士行業監管一向是隻眼開隻眼閉,今天的士行業變得亂七八糟,政府實需要負上部份責任。但今次政府提出的豪華的士服務形式,冀望為乘客提供較優質服務。如果不熟悉的士行業的讀者,會以為政府採取新招,改善的士服務質素。但筆者告訴大家,這所謂優質和高級的的士服務早已在80年代初出現過,所以政府只是翻炒舊橋。根據一位的士老行尊告訴筆者,當時佳寧主席陳松青擁有的車隊是以優質的士服務作賣點,例如司機需要...

20151126林朝暉/陳嘉欣:中央治港的「制高點」與「轉折點」

林朝暉/陳嘉欣:中央治港的「制高點」與「轉折點」 20151126 【明報專訊】此前本中心曾撰寫的〈左右為難的中聯辦〉(註1)一文中,從組織角度談討了中聯辦在回歸前後的角色轉變。由於中聯辦身兼聯絡和助選職能之間具有內在矛盾,間接令中聯辦逐步喪失作為駐港機構應有的因地制宜的作用,同時失去建立中央在港人心中管治威信的機會。 其實,中聯辦只是中央於香港眾多決策機構的其中之一。回歸實施一國兩制雖已有18年,但香港政局的不穩卻屬常態。因此,當下我們實有必要重新審視整個中央對港的佈局,深思值得改善之處。 對港決策的「制高點」 在諸多對港的最高決策機構中,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掌握重大事項決定權、領導權,統籌全局外,2003年成立的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充當議事、協調、政策規劃等角色。港澳協調小組由18個部門組成,首任組長為時任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此後分別由習近平、張德江接替此職務。 港澳協調小組是中央治港的「制高點」,其層級之高、牽涉部門之多,加上各種公開檔案和官方媒體對其的定位,均可以反映出: 一、中央急切重新調整對港思路,提高決策層級,甚至由中央最高領導班子統籌對港工作,不再是局限於國務院港澳辦;二、中央政府將2003年七一大遊行定調為受外國勢力的煽動影響,並將香港社會視為與外國勢力角力的戰場。因此,2003年來中央積極提高在本港經濟、社會輿論、教育等的影響力,並重視市民對中共的態度改變。 港澳協調小組成立以後,中央在經濟、傳媒、教育等統戰部署,均比回歸初年更為進取。經濟上,除了CEPA安排外,中資機構也不斷進駐本港,例如恆生指數成分股由回歸初年大部分由本地及英資企業組成,到現在接近五成由國企、央企和國內民企佔據。在傳媒方面,2003年後對香港電台的定位有所調整,各路傳媒機構老闆也受到籠絡(參見馬嶽教授的研究,註2)。而在教育上,國內著名高校也開放大量學額予香港學生,同時增加港青到內地交流的機會。 雖然泛民主派經常批評2003年後中央插手香港事務的策略,令香港政局有所惡化, 但平情而論,中央一系列對港政策的落實的確帶來了明顯的成效。根據港大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003年至2008年間,縱使泛民主派在區議會、立法會選舉大勝,但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不斷上升。 中央治港取態與港人信任的轉捩點 雖然2003年後香港市民對中央進取的治港態度反應相對正面,...

20151126-陳智傑:小道消息,魅力沒法擋?

陳智傑:小道消息,魅力沒法擋? 23:07 26/11/2015 【明報專訊】本周初,家長們知悉2016年度小學一年級自行分配學位的派位結果。雖說香港出生率下降,整體學位供過於求,但派位結果還是讓家長們緊張起來。一如既往,各種各樣有關小一入學面試和派位的小道消息,紛紛湧現於各社交平台、網絡論壇和人際耳語中。儘管教育局及各學校都提供不少官方消息,傳媒大幅報道相關的教育新聞,教育界中人大都呼籲家長們不必讓子女因入學而承受過分壓力,但相關的小道消息仍是不脛而走。 廣告 如果官方及學校的公布、新聞傳媒及專家所提供的為「正規」信息,那在網絡及人際耳語流傳的便是相對「非正規」的社會消息。我早前在本欄曾探討「城市傳說」(urban legend)的社會現象——簡單來說,當社會對資訊的需求大於供應,人們便會自行尋找相關消息;再者,如果「正規」信息欠缺公信力,亦變相無法滿足社會對資訊的需求。這些社會背景,便是醞釀「城市傳說」、小道消息等「非正規」消息的溫牀。 「非正規」消息可塑性較大 在上述說法的基礎上,再值得深思的研究問題是:「非正規」的社會消息是否只是「正規」信息的替代品?無論是資訊供求關係的分析,還是「正規」信息的公信力問題,其前提都是人們會先追求「正規」信息,並在「正規」信息發揮不了作用時,才轉而尋求「非正規」消息。不過想深一層,所謂的「非正規信息」,會否滿足了人們一些無法從「正規」信息所取得的社會功能?讀者們或可反問自己:如果教育局和一眾學校決定完全公開自行分配學位的考核及取錄過程,讓一眾新聞傳媒全面、客觀、深入地報道小一入學叩門的「神秘面紗」,那些流傳於耳語中的「面試攻略」和「入學貼士」會否到此為止?我的直覺是——不會。 相較於由官方、機構組織、權威專家和新聞機構所發放的「正規」信息,「非正規」消息的可塑性較大。「正規」信息往往要經組織的認可(官方消息或機構的新聞公布)、程序的檢測和專業價值的考核(專家證言和新聞資訊),才可發布。故此,每一個人——即使是傳媒或組織的高層領導——都難以對「正規」信息有絕對的話事權。可以說,「正規」信息雖有其可塑性,但這種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奠基於集體決定,以及不同個人和集體之間的妥協產物。反之,「非正規」消息則幾乎沒有顧慮組織和集體的思想包袱,自由創作的空間大,內容也可以多姿多采。 人際社交不可或缺的「調味粉」 ...

20151126-王卓祺:基於事實的論證及交流才是言論自由的真諦——回應鄧志榮3個批評

王卓祺:基於事實的論證及交流才是言論自由的真諦——回應鄧志榮3個批評 23:08 26/11/2015 【明報專訊】一位自稱是筆者前社工學生的作者鄧志榮,回應本人刊登於《明報》的文章(見2015年11月20日明報),批評我「屁股指揮腦袋」、不知香港民不聊生、十人十義有何問題等3點意見。還懷疑我是否記得社工對事主守密亦可基於公眾利益而泄密的原則。這並不涉及公共利益,故不作答。 鄧君文章雖短,盡是聲明而缺乏事實的論證及與我的文章有真正的交流。就算是引述周永新教授3000元的「全民退休保障」,嚴格來說亦是止於陳述聲明。這位自稱筆者前學生的鄧君,還煞有介事的表示:「革命是官逼民反的行為,當民不聊生的時候,生存才是王道!當國泰民安的時候,人們都懶得去理會什麼政治。」本文就着上述3點逐一回應。 「屁股指揮腦袋」的問題 鄧君表示上我課時對筆者的通識拜服,但文筆一轉便語帶諷刺:「感覺人在其位的轉變。」意指我是「屁股指揮腦袋」,暗示我身為特區政府智囊,一定為五斗米折腰,為政府護航。「屁股指揮腦袋」是唯物主義的講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屁股指揮腦袋」具體應用於筆者身上並不恰當。關鍵點是筆者加入政府並非由於我對政治理論、管治問題的認識及經驗,或者是善於公關,而是社會政策尤其是對貧窮問題的專長。可以這樣說,基於筆者的工作性質及範圍,亦沒有先例中策組的全職顧問要公開為政府政策護航。基於這個具體事實,筆者根本不用自告奮勇,甘冒「槍打出頭鳥」的風險,過去兩年寫了10多萬字的評論文章,並數度打「文字官司」,得罪不少人。簡單一句,在建制是客觀事實,但不一定表示道理不在我這邊!究竟我所言是否有理,客觀的態度是實事求是,應以理論及事實作論證及交流。 香港民不聊生的問題 這位鄧君居然這樣表示:「相比漢斯(其因妻子患癌而有偷藥的兩難題)的例子,香港人實在是純良的公民。在面對生活水平高至脫節的日子,以偷、搶、霸奪手法來過活的,畢竟是少數。」由於他認為香港「生活水平高至脫節」,因此,周永新教授提出每人區區3000元的全民老年金建議,特區政府亦不支持,實在不知民間疾苦。 我的解讀,香港民生問題是一個社會匱乏,即一些人不及社會一般的生活水準,而非絕對有沒有的問題。舉例說,今天一些年輕人大學畢業便期望獨立生活,或一結婚便另組家庭,與上一輩分開居住。基本來說,這是個生活方式的選擇,...

20151123-練乙錚:美國能源自足反恐鬆手.中日搭慣便車時日無多

練乙錚:美國能源自足反恐鬆手.中日搭慣便車時日無多 22:17 23/11/2015 11月13日巴黎恐襲之後,法國大興問罪之師,連續不斷轟炸「伊斯蘭國」(IS)在敍利亞境內的據點;美國也似乎「義不後人」,出動了軍機,打掉IS的116輛偷運原油出境販賣的貨車。不過,國際評論早有指奧巴馬的中東反恐政策是「有聲勢、冇實際」,而俄羅斯的普京更馬上不點名指摘美國某盟友(指土耳其)一直在購買IS的黑市原油,美國不可能不知道,到現在才做點打擊IS的姿態,無疑搞的是「假反恐」。的確,這幾天,俄羅斯的空軍拿掉了500多輛IS的運油車,還截斷後者的一條關鍵供應路線,行動比美國積極【註 1】。 說華盛頓假反恐,恐怕言過其實。美國最近在非洲的反恐行動非常積極,例如在馬里,並不是上周繼該國也發生大規模恐襲事件之後才開始的。不過,普京的指摘並非無的放矢;觀奧巴馬2011年完成從伊拉克撤軍、在阿富汗有相同計劃,上月更不惜跟以色列反了一半臉,聯同中英法俄德及歐盟,跟以色列的心腹大患伊朗簽訂禁核試協定。所有這些,其實都反映奧巴馬對在中東反恐的重視,已大不如他的前任小布殊。為什麼有這個變化呢? 中東反恐美國表現轉消極 筆者認為,這是跟美國近年成功開發開採頁岩油氣的水力裂解技術、快步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有關的。美國境內水力裂解採油的成本因地而異,按去年9月30日瑞銀國際估計,美國19大頁岩油氣田的最低成本是每桶24.2美元,中間價是61.5美元,而且還可以下降【註2】。現時國際油價每桶低見40美元,美國很多頁岩油田關井大吉,不少採油工人失業;但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一旦中東出問題,美國自己的供應可以很快補上,成品油的價格或因此稍為上漲,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而且,美國過去10年的能源產量增長(26%)比實質GDP增長(12.4%)快,總消耗量則更下降了(-1.8%)。美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10年前是總消耗量的30%,現在則是12%;隨着汽車電動化,這個數字還要下降,因為美國發電基本上不用原油【註3】。 能源接近自足美國鬆手中東 幾十年來,美國的中東政策深受中東石油的供應和價格影響,有些論者更認為後者完全決定前者;而在執行這個政策的過程中,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跨國能源開採公司的予取予攜,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伊斯蘭篤本派策動的恐怖主義行徑。美國對中東的石油依賴逐步消減,那麼美國的...

20151126-練乙錚:傘兵.本土.陳雲.當權派厲害新招

練乙錚:傘兵.本土.陳雲.當權派厲害新招 22:18 26/11/2015 傘兵.本土.陳雲.當權派厲害新招 後生年年有,今次是本土。不是標籤意義的本土,而是一種本能賦予的力量,推動了這一代生長於斯的人,願意為保有這一小片土地上的美好,公然站出來與龐大惡舊勢力搏鬥。客觀唯心主義者或者會說,存有於宇宙裏的正氣,在這時窮一代的年輕人身上找到載體,透過街站、橫額、選票等本是無機之物顯現出來了。命、運與大任都是他們的,仁勇者亦自有智,戰鬥腳本裏的綱與目都應該由他們自訂;過去未盡好責任的老一輩,只適宜當幫工和啦啦隊。 帝國反擊戰 一年半以來的香港政治發展,竟與經典電影裏的橋段雷同。民主被堵死,迫出來的佔領運動給了阿爺以及他克隆的陸港當權派每人一個響亮巴掌,帝國震怒,於是反擊,並誇下海口,要「票債票償」(還好,那巴掌沒打出血)。大半年來中央持續總動員,由西環的流官領軍、金鐘的土司配合,人財物力四方八面源源而至,調動了一切可調動可統戰可收買的勢力,為的就是要打勝這場具前哨意義的區選殲滅戰,以便在明年的立會選舉裏一舉擊敗民主派,拿掉關鍵少數否決權,達至徹底的「行政主導」、「完全執政」。 但是,第一戰的結果,沒如帝國的意,不只氣勢嚴重受損,圍城掠地的焦土政策也未能成功,席位此消彼長加起來跟4年前比,更有35個的落差,儘管依然在所有區議會裏佔去大多數,相對優勢卻下降。挫敗帝國反擊大計的是一對年輕天行者團隊【註1】。 傘兵、新民主同盟 這次區選,民主派當中異軍突起最為觸目的,是佔運之後出現的多個年輕「傘兵」團隊;首次參選,即合共取得10席。中文維基如是介紹: 「這些組織不少強調重返社區、深耕細作,繼續爭取民主。當中有些很明顯為參選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而成立,或在自己熟悉的社區默默耕耘,或空降在自己不熟悉的選區也不介意。有些組織原先不為參選,所以到了參選之時再另外成立新團體。這些團體數目非常多,他們人數少但向心力強、互不統屬,目標、理念不一。他們的共通點是要將佔中、雨傘運動的抗爭精神延續下來。而且,他們多數自外於政黨,跟政黨保持區隔。」【註2】 這些取得議席的傘兵團隊包括「青年新政」、「創新大埔」、「將軍澳民生關注組」、「沙田社區網絡」和「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等。按上述維基詞條的分類,大部分都主張本土路線(筆者認為,參與過以「命運自主」為第一訴...

20151126-竇蓉:女選民的妒忌心

竇蓉:女選民的妒忌心 2015年11月26日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5/11/26/121259 女人從來都是妒忌心重的動物,但說到因為游蕙禎sell 美貌,女人唔buy,就有點搵來講,起碼我這個年齡層的中女、師奶(七十後)不會咁諗。二十五歲以下的年青人,在我們心目中是後輩,跑道不同,後生女除了青春之外,赤手空拳有排捱,加上現在年青人前途坎坷,無咩值得妒忌,等於好多人批評周庭、黃之鋒,中年人不會加把嘴,學徐子見話齋,我地呢代守得住,就唔會有咁多後生出來搞政治,所以對年輕人,我們是很寬容,很感謝的。當選的鄺葆賢醫生也說,對她和顏悅色,投票給她的多數是中年夫婦,投票是中產贖罪券嘛,我等黃絲中產最鍾意投票,電子、實體都搶住去投。 女人鍾意睇樣,所以靚仔有着數,這點絕對啱,同性相拒,咁靚女從政是否就一定蝕底呢?這點又不是鐵板一塊,靚也要視乎內涵,昂山素姬在我心目中是美女喎,漂亮而優雅,壓場但不會霸氣外露,美得來有氣質。令女人最唔妥的,其實是「曬」,樣靚唔靚反而好主觀。 唔好話香港人港豬,全世界選民都是憎人富貴嫌人貧,嫌人貧這點不用解釋,富貴這點就好微妙,能讓人覺得你其實可以與世無爭,活在雲端,但為了民主,犧牲安穩的生活,這樣就最搶票。但「活在雲端」只能靠選民自己意會,絕不能言傳,寫出來如林作般戇居,就極度討厭,也千萬不能透過曬家居、名牌來展示,等於勁有錢的田毛毛,就算放歐遊照片時,也要附合抽水話題。 如果要分折女選民的妒忌心,海怡西選區落選人袁彌明是一個好例子。有朋友住在海怡,雖然深心不忿新民黨又當選,但她同時表示,同區阿太朋友不想投袁彌明,原因不是反拉布,但總之就是說不出的不爽。我這個blog一直是無論述,無數據,(頭盔載到落心口),特色是中女看政治,此處略談一下中女選民妒忌心。 令同輩女人牙癢癢的死罪有幾樣,曬仔,包括任何形式的仔,無論是自己條仔、抑或BB仔,曬得多都令人頂唔順;第二是曬名牌,粒鑽石大過選區裏的師奶,是一條死罪。 大學讀政治可能唔會教,但我覺得從政女人第一戒就是戒名牌,女人最鍾意比拼手袋、珠寶、手錶,袁小姐結婚的時候,場面很大,鑽石很巨型,看過《蘋果》C1版的讀者都有印象,潛移默化烙在市民心目中,而婚禮規模乃女人之間最尖銳的比拼,巴黎婚妙相,嫁咗、嫁過與未嫁的中女,看著...

20151126-林行止:世界大戰打不起.美匯強勢未見頂

林行止:世界大戰打不起.美匯強勢未見頂 22:22 26/11/2015 甲、 土耳其週二以兩架美制F-16戰機擊落一架俄羅斯國產SU-24,是這兩天來最「熱門」的新聞,雖然有關的報導鋪天蓋地,但至今真相──包括土耳其的動機──未明。「最新」消息稱「美國相信」俄機曾進入土耳其領空十七秒然後於敘利亞上空被擊落;如此說屬實,本報網站昨午貼出的「俄媒體稱月前曾收警告土總統謀引發戰爭」,便有很高可信性。消息指出「伊斯蘭國」通過土耳其獲得武器和資金(販賣石油的收益),隨後俄羅斯的介入,改變一切,「伊斯蘭國」沒有石油收入、土耳其無法獲得廉價石油供應。由是種下了有意成為該區霸主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擊落俄機製造事端的部署……。這也許解釋了何以俄機已飛離土耳其領空仍被「追殺」的原因。稍後又在Slate.com讀到一則消息(此為新聞社通稿所未見),指土耳其于去周曾去信聯合國安理會,警告俄機屢屢入侵其領空可能釀成「邊界意外」──這種土耳其預見的情況在週二果然發生! 意外發生後,不少論者認為這可能是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先兆,惟事件的發展與此說法背馳。俄羅斯普京總統的反應尚算冷靜,除了神色凝重地聲稱「如被恐怖分子的幫兇從背後捅一刀」之外,並無殺氣騰騰的言文遑論調艦遣機的軍事行動。更令人意外的是,事發當天法國總統正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磋商組織可能把俄羅斯招攬其中的「反恐聯盟」,他們于會後見記者,竟無片言隻語提及剛剛發生的俄機被擊落事件。當被記者問及時,他們亦不肯正面回應。奧巴馬說會在未來數天(in the coming days)向土耳其總統瞭解情況;奧朗德則說週四(今天)訪莫斯科會見普京時會「討論」此事。 非常明顯,美、法領導人都無意在此「大敵當前」的時候與極可能成為摧毀伊斯蘭國「盟友」的俄羅斯鬧翻。美、法是北大西洋公約的「台柱」,公約第五項條款寫明成員國與外國捲入戰爭,可要求其他成員國出兵協防。如今美、法避免刺激俄羅斯作出「以牙還牙」的溫和反應,目的之一當然是令北約不致為此捲入戰爭!事實上,北約與俄國不會因此事爆發正面衝突,對彼此都有「權宜之利」,由於鯨吞克裡米亞與介入烏克蘭內政,俄羅斯已「四面受敵」,其無力因此無意「另辟戰場」,可以理解;北約則希望俄羅斯成為解決敘利亞政局的「拍檔」,因此儘量低調處理。 此事如何收場?美國《商場內幕客》昨天的有關評論,筆者認為比較中肯。...

20151126-陶傑:桃花源—為何向左轉?

陶傑:桃花源—為何向左轉? 19:59 26/11/2015   西方為何左翼當道,甚至漸成「左膠」,是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的趨勢所使,過去一百年,政治主流是向左轉,才有今日之「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尤其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至於國力到達高峰之際,是「右翼」的黃金時代,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氣,等級分明不容踰越,注重品格、尊嚴、體面,崇尚個人奮鬥,人人要為自己負責——日後戴卓爾夫人上台又對此一觀點老調重彈,但八十年代,戴卓爾夫人用來治英國社會的懶散消極,在十九世紀末,當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公的時候,管治一味靠右,如果沒有左的調節,當然要車毀人亡。   當英國有工黨冒起,勝出大選的時候,美國的管治精英依然以「右派」佔絕對優勢,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共和黨柯立芝上台,號稱經濟蓬勃,自由放任(Laissez-faire)被奉為真理,直至一九二九年經濟崩潰依然。當時的美國政府上下,包括普通國民,幾乎沒有人相信甚麼「關愛社區、扶助貧弱」的一套。   一九三二年胡佛總統任內,美國政府也曾出兵殘酷鎮壓過國民。兩萬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攜妻帶兒,遊行到華盛頓,要求政府發放補償金,但是胡佛不但不聞不問,政府高官甚至認為這些退伍軍衣衫襤褸、萎靡不振,形象敗壞,簡直令國家蒙羞。   退伍軍人的遊行隊伍就在國會山附近紮帳蓬住下,境況淒慘:到處是垃圾和紙皮屋,髒亂、窮困,政府高官反而見之眼冤,決心武力清場,美國民意也支持政府用武,報紙傳媒都為政府造勢,指責退伍軍人鬧事,主張警察應該暴力對待遊行者。當時陸軍參謀長是麥克亞瑟(見圖),他的副官則是後來的盟軍總司令艾森豪。麥克亞瑟一向自以為是,連總統也不放在眼裏,完全不顧胡佛下令要保護婦孺,不但徵用催淚彈,還調動了坦克。麥克亞瑟手下還有後來驍勇善戰的巴頓將軍,當時還是少校,也率領騎兵,舉着軍刀,殺入人群,痛揍退伍老兵。   麥克亞瑟最終下令放火焚燒退伍軍營地,火光沖天,艾森豪在回憶錄講到這一段,為之心酸。但當時美國人少有這樣的同情心,政府認為他們對付的不是退伍軍人,而是共產黨跟罪犯、流氓,傳媒也說遊行者不值得同情,是一群無賴,蓄意發動暴力革命。但此一事件,最終成為美國政局轉變的歷史序幕,直到左派的羅斯福上台,捱過整個大蕭條時期,才有移風易俗,人心思變。   胡佛、麥克亞...

20151126-曾國平:亞馬遜開書店,古老當時興

曾國平:亞馬遜開書店,古老當時興 2015年11月26日 亞馬遜發展網上銷售業務後,再在西雅圖開設書店。 (資料圖片) 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附近,有個叫University Village的大型露天商場,裡面數十家頗高檔的店舖,對象是該區的中高產(如大學教授)。那些年,商場內有一家兩層高的Barnes and Nobles,是典型的連鎖大型書店,選書很大路,一般沒有折扣,還有半層賣唱片和影碟。 我從2003年逛到2008年研究院畢業,一直極少幫襯。除了書店內的一家咖啡店,眼見生意愈做愈差。生意最差的,是影音產品,常常只有店員一人在那半層樓發呆。 同時,Netflix和下載音樂興起,亞馬遜網上購物亦愈見流行,回收場常見印有亞馬遜標誌的紙箱。 畢了業,離開了西雅圖,偶然想起越南牛肉河的香味,也會買機票橫越美洲重遊舊地。去年到商場一看,發現書店不見了,其他的店舖也改變不少,竟多了一家鼎泰豐。這些年,Borders率先全線結業,Barnes and Nobles也在垂死邊緣,傳統大型書店一一被由蝕本變賺錢的亞馬遜打敗。 早前亞馬遜宣布開第一家實體書店,地點正是西雅圖的那個商場。世事就是那樣巧。 書店生死輪迴,給亞馬遜殺掉的書店竟由亞馬遜自己頂上,諷刺之餘也令人摸不著頭腦:電子書不是在侵蝕實體書市場嗎?網上書店不是在取代實體書店嗎?亞馬遜帶起這股潮流,為甚麼現在要反其道而行? 在大型連鎖書店死傷慘烈之時,在賣書行業走出一條新路的,是愈開愈多的獨立小書店。這類小書店有風格,有貓書共處的,有賣高級咖啡的,有定期舉辦朗讀會的,有專賣某幾類書的。 小書店比連鎖書店「本土」,店員都跟附近居住的顧客熟絡,清楚對方的閱讀口味。買書未必有折扣,但有網上買不到的談文論藝小圈子。 開書店的一個解釋,是亞馬遜預測實體書市場仍有可為,而亞馬遜掌握顧客消費行為的「大數據」,能夠比小書店更精準的把握不同讀者的喜好,購書、擺書都更有策略。這第一家實體書店,就是亞馬遜的實驗,看看能否將小書店的一套經營方式複製過來,甚至做得更好。另一個解釋,是亞馬遜模仿蘋果Apple Store的做法,門市做陳列多過做生意,產品有得睇有得試有得學,希望可以幫助其銷情一直欠佳的電子產品(如Kindle)。 也許是香港人性格使然吧,在香港的大小書店,少見店員跟顧客閒聊。難忘的一次,拿着別家書店的膠...

20151126-Michael Chugan 褚簡寧:又中又英——Is Hong Kong going down the drain?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Is Hong Kong going down the drain? 19:59 26/11/2015   Nowadays, I often hear people say Hong Kong is going down the drain. The idiom “go down the drain" means to fail or to be destroyed. Many people feel Hong Kong has gone down the drain since the handover. Well-known businessman Allan Zeman said on my TVB show some time ago that Hong Kong is stuck. If you are stuck, it means you cannot move forward. Allan Zeman said Hong Kong is stuck because some politicians filibuster and politicize every issue. I agree with him. I also agree with people who say Hong Kong is going down the drain. Something happened to me last week that made me feel Hong Kong is stuck not only because of politics.   I called up HSBC's phone-banking to order new cheques but could not find the option to do that. I then chose the option to talk to a customer service person. I waited for ten minutes but no one answered. I hung up and tried again but no one answered even after 15 m...

20151127-香港學生如何談校規?這是罕有的示範【校規篇(三):桌面藝術高峰會】

香港學生如何談校規?這是罕有的示範【校規篇(三):桌面藝術高峰會】 22:38 27/11/2015 校規如果由學生來定,成年人總會擔心,出來的結果會很離譜嗎?學生有這個成熟度去考慮各種因素嗎? 但回顧創意書院幾次主要的校規討論,就會發現,由於校規影響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提出的意見,有時甚至比老師考慮得更仔細;而且學生人數眾多、各種性格都有,集體決定時通常都不會採納最激進的主張。 創意書院第一次的校規高峰會,是在創校半年後舉行,討論應否讓同學在課室檯面畫畫。 事緣他們06年開校時,校舍尚未建成,故借用了紅磡青州街一間空置村校上課。那時校方聽說,待他們搬走後該處就會翻新或重建,於是校方鼓勵學生自由佈置課室,例如把牆壁漆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壁畫等。唯獨書檯是新造的,而且會搬到新校繼續用,所以希望同學不要畫花。 但同學很快就將老師的勸戒當作耳邊風,不只用鉛筆、原子筆,還用黑色marker來畫。校園內的牆身、壁報板、檯面、走廊樑柱,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塗鴉和大字。 清潔姐姐很頭痛,究竟要不要清理?好難抹,而且抹完學生好快又再畫。 本來最簡單就是禁止畫檯,畫了就要罰。但老師們視察情況時發現,有些檯畫得很漂亮。於是分歧來了:平時都說鼓勵學生創作和自我表達,那為什麼在書檯上創作就不能容納?但如果容許的話,怎樣才算藝術創作?而怎樣是無聊的塗鴉?用什麼準則區分? 於是他們決定跟學生們開會討論。 - 那是農曆新年前的大掃除日,午後全校百幾人齊聚禮堂,分班坐好。May Fung和老師Wilson主持大會,先播powerponit給同學看看各班書檯上的大作,同學邊看邊笑,播到比較漂亮或有趣的作品時,更歡呼喝采。 Wilson說:「開頭老師已經同大家講,張檯係大家用的,唔希望同學畫花,但經過兩個學期之後,就見到這些精采作品。今次趁住清潔日,我地會全部清洗晒。但老師開會時發覺,有啲人畫得真係靚。咁要點處理呢?我地就覺得應該跟同學傾下,就搞左今次論壇,希望大家給點意見。最後會做第一次的投票,然後第三個學期,就會根據我地今日的投票結果去做,好無呀?」 同學一下子是靜默的,可能對這種模式有點陌生,也沒想到老師會如此處理事件。 Wilson再公布幾項議事規則,例如不可人身攻擊、發言限時三分鐘等;其中一項很有意思,鼓勵同學針對他人的發言提問、以形成對話,不要只是自說自...

201500906-驚呆了,經常爬山的人,最終會有這樣的結果....

http://ww.thefundaily.com/cat42/node576088/138552

20151126-羅冠聰:政黨政治的革新之路

羅冠聰:政黨政治的革新之路 6:39 26/11/2015 ■政黨應多與公民團體合作,互補不足。資料圖片 區選落幕,泛民、建制議席都維持在與上屆相若水平,大格局沒有變化,依然是「山河一片紅」,但政治素人冒起,在區議會搶灘成功,則是是次區選的焦點。非傳統政黨背景的親民主派候選人一共獲取八席,顯示了政治素人的地區工作潛力外,亦道出有實力、意圖參與政治之人士,未必有動力進入傳統政黨的現實。而這個問題,也是全球化的現象。 廣告 跨國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IDEA(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oral Assistance)上年發表一份針對亞洲及歐洲公民運動以及政黨政治的調查,指歐洲的政黨成員數目自80年代起已下跌一半,英國保守黨更從80年代的300萬黨員下跌至15萬的新低,各黨亦存在平均年齡老化的問題。 公民運動在近年變得相當活躍,與政黨政治的衰落存在相當明顯的關係。隨着通訊科技發達,政黨暴露更多缺陷,越來越多市民加入公民運動,而拒絕參與傳統的政黨政治。IDEA另一份研究指出,全球超過九成人口的地方,大型和較激進的示威越來越多,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公民運動的頻率比其他地區更高。香港近年的七一遊行、反國教、622公投以及雨傘運動,亦展示了市民參與公民運動的熱情,抗爭的頻率遠比以往高。 雨傘運動後,許多有實力的潛在從政者都選擇棄傳統政黨而去,轉而成立新的政治組織,青年新政便是最佳例子。有研究指出,市民普遍對傳統政黨信心下降,要令市民重拾信心,需要更頻繁地接觸市民,建立信任基礎,亦必須與公民運動有一定的合作以及互動,在大量市民投入的運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政黨亦必須更積極地與民間組織建立連結,從而建立更高的社區知名度以及對公民運動更正面的形象。 此外,面對黨內民主,政黨需要更完善地回應市民的訴求,建立廣泛的問責機制,例如建立完全獨立於領導層、並手握執行權力的內部調查機關,使內部決策以及黨紀調查都盡可能做到公正透明,亦避免黨內出現威權態度、貪腐的問題。 積極與公民團體結連 放諸香港的語境,傳統政黨必須以更謙卑的態度回應市民對於他們黨內民主的問題,例如老人政治、黨員違規的情況必須嚴加處理,亦應更積極與公民團體、民間組織結連,以尋求在公民運動發生時更好的能動性以及...

20151126-李平:泛民宜盡早商討初選機制

李平:泛民宜盡早商討初選機制 6:38 26/11/2015 ■青年新政表示會考慮參加立法會選舉。何柏佳攝 在區議會選舉中初試啼聲而備受矚目的青年新政,有意出戰新界東立法會補選,並邀公民黨商討舉辦初選。這是一個值得公民黨和整個泛民陣營積極回應、認真籌劃的建議,無論從今次區議會選舉泛民內訌的教訓來看,還是從台灣民進黨、國民黨立委提名初選的經驗來看,泛民的確應盡早商討初選機制,為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增加勝算,不辜負市民期望。 青年新政等眾多傘後組織、傘兵投入選舉,令今次區選的政治色彩更加繽紛,同時也讓泛民的候選人協調更加困難。泛民雖成立區選聯盟,並由民主動力負責協調,將接受協調的泛民與傘兵撞區的數目由十四個減少至六個,但這個協調機制面對多重問題:一是以各政團、組織的領袖意願為主,協調出來的候選人缺乏民調基礎,仍是大佬政治的一部份;二是傳統泛民政黨佔據主導地位,讓2047香港監察等組織感到委屈,對協調結果有微言,未能心服口服;三是協調基本上止步於候選人提名,對其後的聯合助選沒有幫助;四是未能整合熱血公民等本土組織及青年新政等傘後組織,由此出現𠝹票、痛失議席的情況。 從台灣的選舉經驗來看,設立初選機制,不只是減少同一陣營的候選人衝突、選票流失的需要,也是不同陣營向選民展示其內部民主的重要方式。很難想像,一個只玩大佬政治、只講權利交易的政黨,如何領導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1986年成立的民進黨,1989年就在參加縣市長和立委選舉時建立黨內提名初選的民主機制,其後經過十多次修訂,至2000年形成以黨員投票佔三成、民調佔七成的初選評分,民進黨能快速成長為執政黨、實現台灣變天,離不開其黨內民主。 減少政團間衝 反觀國民黨,由蔣介石到蔣經國,六任總統都是自己提名自己。曾有廣為流傳的笑話說,有人問:第一任總統是誰?蔣答:當然是我蔣中正。問:第二任呢?答:于右任(余又任)。問:第三任呢?答:吳三連(吾三連)。問:第四任呢?答:趙麗蓮(照例連)。于右任、吳三連、趙麗蓮分別是國民黨元老、台灣報人、教育家,他們姓名的諧音,成了嘲諷蔣介石連選連任的絕佳比喻。直至2000年連戰、蕭萬長在總統選舉中敗北後,國民黨的黨內提名機制才建立,如今與民進黨一樣採取黨員投票佔三成、民調佔七成的評分。 當然,民進黨、國民黨的初選都各有問題需要克服,如民進黨的排藍民調如何完善,如國民黨的初選...

20151126-李怡:漫漫長路

李怡:漫漫長路 6:38 26/11/2015 ■日前有市民到鍾樹根的辦事處慶祝他落選。資料圖片 【小評】 區議會選舉結果儘管體現了年輕化和本土化的趨勢,也有傘兵獲勝,但整體來說,建制派保住控制大局,得票率也大幅拋離泛民,十八區仍是一片紅。儘管建制有兩名參選的立法會議員墮馬,但泛民也有三名立法會議員敗選。因此,這次區選絕非民主派的勝仗,頂多只能說沒有大敗,而且有一些亮眼點。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和評論,說「選舉驗證8.31決定正確」,這自然是自慰之詞,但指「區議會選舉後建制派在議會仍佔多數」、「格局與佔中前無變」卻是事實。中共要梁振英為敗選下台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到鍾樹根、葛珮帆的辦事處喝酒唱歌慶祝,當然可以。但不要自我麻醉以為區選真是贏了。香港的命運自主之路還艱難漫長得很,不管是長期從事民主志業的,還是年輕剛剛奮起的,都容不得片刻鬆懈。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20151126-古德明:伊斯蘭國和中共國

古德明:伊斯蘭國和中共國 6:39 26/11/2015 ■伊斯蘭國素以手段兇殘著稱。資料圖片 十一月十三日,巴黎遭伊斯蘭國幾名死士恐怖襲擊,百多平民喪命,還有幾百人受傷。同一天,中共公安卻高奏凱歌,「全殲」了新疆一群「恐怖分子」,還在網上發表現場筆錄,其中一句雖然打了格子,但原文還是給人看到,即遭「全殲」的那群人之中,「有女人和小孩子」。中共反恐的堂皇衣冠之下,於是露出恐怖剿民的馬腳。 廣告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中共殲滅的「恐怖分子」,是維吾爾族人,曾突擊拜城縣一派出所,取得警察制服穿上,再攻擊附近一座煤礦,襲殺多名警察之後,逃上天山。然則這應是一群義民,不堪中共恐怖統治,斬木揭竿而起。秦末陳勝吳廣起義,襲殺狂秦兵將,太史公尊為「世家」,中共公安卻一定貶為「恐怖分子」。 論全球恐怖組織,首屈一指的,絕對不是甚麼伊斯蘭國,而是中共國。根據一中國民權組織呈交聯合國的資料,中共對付民權律師的恐怖手段,不一而足,如尖錐刺肛門、竹簽插生殖器、高壓電警棍亂打、藥物注射、鼻孔插喉灌食、窄小鐵籠囚禁等。酷刑之外,中共治民當然還有其他辦法,例如九月十五日《南方都市報》報道,前一天,山東臨沂市共幹指揮打手,強搶後東固村張繼民居所,張繼民負隅頑抗,給活活燒死,妻子則給拳打腳踢之後,委棄路旁,不知死生;他們兩個未成年女兒,以後更不知何怙何恃。伊斯蘭國對付敵人的恐怖手段,和中共國相比,實在望塵不及。 伊斯蘭國成員有時會潛往外地,擄外國人為質;中共則有特務橫行外國,把中國人擄回大陸。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桂民海,曾出版《中共高官夫人秘聞》、《上海幫的女人們》等中共禁書,上月在泰國失蹤,他的三名僱員也同時在深圳被捕。又今年五、六月,中共遣特務往美國,準備脅迫逃犯令完成回大陸,遭美國國務院警告之後,新華社還撰文質問:「美國的屁股是不是坐在正義這邊?」然則伊斯蘭國之擄掠人質,和中共國相比,又是瞠乎其後。 明朝弘治年間,浙江仁和縣知縣陳榮貪墨殘民。當時縣內安溪山多虎患,陳榮遣人捕獵,「一日而獲三虎」,獻於鎮守邀功,甚得美言嘉獎。文士俞鳴玉因作詩譏刺:「虎告相公聽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相公若肯行仁政,我自雙雙去渡河。」(《堯山堂外紀》卷八十四、《七修類稿》卷三十二)假如中共所謂恐怖分子是餓虎,中共大小幹部就是千千萬萬位大小陳榮。他們食人之多,不知是餓虎之幾千萬倍。 對中共來說,中...

20151126-黎則奮:泛民要打拼,黨務就要年輕化

黎則奮:泛民要打拼,黨務就要年輕化 6:39 26/11/2015 民主是個好東西,沒有甚麼比今次區議會選舉的結果更能證明這句說話的真理性。 對於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很多人都有個美麗的誤解,以為是選賢與能,用選票將才德兼備、為人民服務的賢士送入議會。那當然是設計民主選舉最理想的原旨,也是民主的理想國度,但現實政治往往是另一回事。在既得利益統治階級長期盤踞和操控議會的情況下,民主選舉很多時都是抗議性質的反對投票,備受壓迫和愚弄的普羅大眾,未必一定要選出最屬意的人選,而政治現實裏亦可能低劣政客充斥,選民揀無可揀,但他們一定最希望將最不得人心和劣迹斑斑的政黨和政客趕下台。 原因很簡單,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是千古不易的政治定律。任何擁有公權的人士,不管任何黨派或主張,以至過去的政績和表現如何出色,一旦擁有權力,都應該受到公眾質疑,不能無條件地全面受落。民主制度的真諦,就是用反對力量來制衡當權者。議會內固然應有反對黨,選民更應該是天生的反對派,凡事質疑,不滿就要反對,才能發揮社會監察的作用,令民主制度完善運作,臻於完美。 今次的區議會選舉幾乎所有政黨都是輸家(只有以本土主義旗號大勝的新民主同盟例外),尤其是老油條政客,不管甚麼派別,大部份都被選民拉下馬,他們的對手往往都是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因此,與其說今次選舉是所謂傘兵的勝利,倒不如說是人民的勝利,而且也不盡是雨傘新世代的功勞,因為首投族亦包括不少從未投過票的五、六、七十後,反映廣大市民求變心切,並對因循苟且的政黨,不管是建制派、泛民和所謂勇武本土派都極度厭惡,願意讓未被污染的年輕新世代上台,為政治帶來新氣象。 今次投票率創出區選有史以來的新高,達47%,人數高達147萬,當日很多人(包括投票支持泛民和傘兵的選民和那些所謂學者專家)都以為中共財雄勢大,種票無所不能,因而十分擔憂。他們忽略了種票根本有限制,因為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以後,即使首十年中共用盡每天一百五十名單程證的名額輸入特權分子和特務,亦並非無限,而是有限。至於九七年後一度被黨媒稱為「新香港人」的新移民,大多是中港婚姻造成的家庭團聚移民。他們最大的特點是非政治化,厭惡政治,不單不積極登記做選民,更不踴躍投票。真正有政治意識爭取和支持民主的,其實盡是中產和青年。今次區選投票率高和爆冷選出新人的地區,幾乎盡是中產的選區,正好...

20151126-盧峯:中東從「代理人戰爭」走向大國衝突?

盧峯:中東從「代理人戰爭」走向大國衝突? 6:38 26/11/2015 若果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的事是在三十年前冷戰時代發生,這兩天股市就會大幅崩盤,油價會像火箭升空般飛升,東西柏林間的通道會封閉,蘇聯(俄國的前身)會有大規模的軍事調動,甚至有可能在土耳其邊境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而美蘇之間的直線緊急聯絡電話會響個不停,希望能避免出現任何輕舉妄動引發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大戰勢必用上核彈來個同歸於盡)。 美國「縱容」土國擊落戰機 還好,冷戰已經結束,俄羅斯的整體軍事外交實力只是當年蘇聯的殘餘影子,幾乎沒有任何ally,她的經濟實力更因為油價大跌及經濟制裁而受創,即時再進行大型軍事冒險力量有限。因此,她採取軍事行動向土耳其報復的機會不大,引發區域以至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極低。這也是為甚麼金融市場在稍稍震盪下回穩的主要原因。 只是,不即時引發俄土軍事衝突絕不意味萬事大吉,實際上由「伊斯蘭國」及敍利亞亂局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在快速上升,並且逐步從一場「代理人戰爭」(proxy war)走向各大國直接參與,大大增加了他們間擦槍走火的機會,隨時再出現戰機被擊落以至更嚴重的直接軍事衝突包括「誤炸」、「誤擊」等,令地區以至全球局勢更動盪。 首先,今次土耳其以侵犯領空為理由擊落俄國戰機大有可能是土國政府的意思,美國沒有直接參與。但從美國總統奧巴馬事後的支持及美國軍方在土耳其的影響力而言,整個行動美國肯定一清二楚,並且沒有阻止土耳其的做法。簡單來說,美國也許沒有「協助及教唆」土耳其採取行動,但「隻眼開隻眼閉」(benign neglect)是肯定的了。 美國的「縱容」基本上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要警告俄羅斯,她的軍事冒險包括在烏克蘭搞事及不時派軍機在北約成員國領空附近巡弋威嚇不是risk free的,有可能會遇上反擊,迫使普京節制一下他的強人姿態。另一方面則要表明,即使俄國直接介入敍利亞戰局也不能成為主導力量,不管在軍事、政治上都受到美國及她的盟友制約,不能胡來,更不可以指望死抱敍利亞的巴沙爾政權不放。 伊斯蘭國成最大得益者 而對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說,今次軍機被土耳其擊落比「伊斯蘭國」炸毀俄國客機嚴重得多,丟架得多。客機被炸可以推說是埃及保安不嚴,辦事不力,跟普京政府能力無關。但戰機被二流國家土耳其擊落卻形同被人家摑了一記耳光,對他的強人形象損害甚大...

20151126-陶傑:戲中戲

陶傑:戲中戲 6:39 26/11/2015 俄國普京的一架戰機,在土耳其邊緣被土耳其擊落。反伊斯蘭國這場戰爭,局勢即刻複雜起來。 普京因為入侵烏克蘭,本來是西方北約潛在的首敵,因為伊斯蘭國恐襲,首敵降為次敵。法國與俄國拍檔上,英國也要加入。眼看十年宿怨,有望化解,像邱吉爾與史太林結盟,先對付納粹再說。 但是加入一個土耳其因素,就麻煩了。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同時也是北約會員。但土耳其總統靠不住,普京指出,總統的兒子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勾結,廉價買伊斯蘭國的石油,再倒賣給以色列等,貪污抽佣,所以,俄國轟炸伊斯蘭國的油田,斷了土耳其總統家族貪污的米路,土耳其才擊落俄國軍機。 所以普京大怒,目露兇光,說:你這是向我背後捅刀。 法國自然不哼聲。英國比較冷靜,做和事老,勸導土耳其,下次開火時,帶點眼睛,核實清楚。美國奧巴馬不喜歡普京這個人,美國支持土耳其擊落俄機。 橫生枝節,也是爛仔普京作的孽──平時派軍機到處碰撞,揩擦短闖瑞典、蘇格蘭、日本的領空,這一手玩慣了,以為土耳其也會啞忍,哪知道土耳其不怕,硬是動了手。 普京說,軍機在敍利亞這邊。如果是這樣,土耳其已經構成對俄國的戰爭行動。普京可以同時進襲土耳其。但一動土耳其,如同向北約宣戰,這樣一場戰爭,完全變局,真正第三次世界大戰了,成為另一個遊戲。 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的前身奧圖曼帝國都是俄國的對手。加上克里米亞戰爭的舊怨。但問題是:土耳其不要說不能加入歐盟,連身為北約國會員,跟伊斯蘭國有地下金錢交易,也靠不住。 如果普京真的空襲土耳其,難道美國會發動北約,攻擊俄國?世界大戰是很容易爆發的,只需要三兩傻瓜、一二瘋子。所以,奧巴馬沉不住氣,美國既按兵不動,此時須顧利益的大局,不應冒出頭來支持土耳其,即使有意想藉土耳其,摑普京一巴掌,測試對方反應,也不要作聲。 未對伊斯蘭國全面取勝,結盟的一方先內訌,是兵家大忌。然而問題是俄土雙方,皆各懷自私的鬼胎。英法這一邊,最為簡單而正直。而隔一個大西洋的美國,謀定而後動,一旦大戰升級,美國一定出頭,就像威爾遜和羅斯福時一樣。 這場大賭局,真正是峰迴路轉,戲中有戲。到目前為止,以人物性格論,普京第一,奧朗德追上來,遙遙成第二,其他的,盡皆面目模糊的茄哩啡。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1125-區家麟:一個月讀書三十本

區家麟:一個月讀書三十本 2015/11/25 — 10:21 教育局長吳克儉說自己畢業後,每月堅持讀三十本書或雜誌,引起全城好奇,他讀甚麼書,如何做得到? 就算是讀雜誌,以前訂閱《經濟學人》、《國家地理》、Scientific American、再加《壹周刊》Book A Book B,縱是每本只選讀有興趣的幾篇文章,閱讀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雜誌出版的速度。 真的有人一個月讀書三十本嗎?有的有的。 想起唸研究院第一堂理論課,教授說,你們要每天讀一本書,才有望寫得成論文。 初時不明白,學術書籍難哽,如何每天一本?後來,才慢慢理解。 這是一種特別的讀書方法,我懂的。 所謂博覽群書,真的只是「覽」一下,圖書館借回來,翻幾番,看看目錄,再略讀似乎有意思的章節,一目十行,再一目十頁。這樣,就有可能「一月讀書三十本」。如此讀書方法,可以有很大得着。 最大得着,就是遇上大批多餘的書、無味的章節、看不懂的段落。 世上沒有所謂人人必讀的「經典」,是否經典、是否好書,視乎讀者能力、需要、喜好、心境、年齡。如果講學術,當然是關乎研究範圍。老師可以提點,但最終要自己探索,哪一本書,哪段文字,能夠觸動你心?要你自己遇上才知道。 速讀一遍,知道哪些對自己而言是「廢」的,去蕪存菁,過濾出來的三兩本書、幾個章節與啟蒙金句,貴精不貴多,才是齋戒沐浴、焚香精讀的時候。讀學術著作如是,平日閱讀亦如是。 世上沒有那麼多「好書」,讀書是一個排除廢話的過程;有時縱使有點艱深無味,或遇上自己無興趣的東西,略翻一下,最少知道當下思潮,了解他人的旨趣;說不定會碰上運氣,開啟一道你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大門。 讀書多寡,不須量化。最少,我不敢說自己每月讀三十本書,一來沒有,二來無意義,三來,也沒有多少本書,真正從頭到尾每一粒字都認真讀完。 聽到吳局長克儉,一月讀書三十本,我才明白他為何愛好四出考察,出埠多到成為新聞人物,原來他愛好把握長途機上的空檔讀書,原來他不是出埠成癮,只是讀書成癮而已。 區家麟 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

20151125-陶傑:油尖多士——想當然

陶傑:油尖多士——想當然 21:11 25/11/2015   巴黎遭襲擊之後,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發言,除譴責暴行,還清算了一遍美國過去多年在中東犯下的「罪行」。   科爾賓不修邊幅,形象邋遢,或許看起來像個老糊塗,但這種言論絕非個別胡言亂語,而是一種在歐洲流行很長時間的思潮。   從六十年代越南戰爭開始,西方民主社會的年輕人,也就是科爾賓這一代的價值觀,就此找到一個座標:即以美國政府代表強權,美國的「敵人」,古巴、南美、亞洲,都是遭受強權干涉、侵擾的弱小。美國的CIA聲名狼藉,尼克遜因水門事件下台,西方的創作媒體,專以諷刺美國政府為樂,就是這個道理。   此一傳統延續至今,無論是克林頓打南斯拉夫,小布殊出兵伊拉克,甚至連奧巴馬追擊拉登,無一不在道德上失分,才有斯諾登叛國之後,依然被捧為英雄,不但奧斯卡頒獎給斯諾登紀錄片的導演,連占士邦的新片,也趁機「抽水」,對政府的竊聽監管不以為然,甚至與魔頭的野心畫上等號——結果只有科爾賓遭到嘲笑,未免不公。   西方的這種思潮,其實是一種自滿的想當然。從啟蒙運動開始,自由、平等觀念深入人心,被奉為天經地義,他們不願意相信自由平等也有天敵,如果承認這種差異,即如否定自由平等為天賦人權。   不僅西方,還有許多活在自由平等之中的人,真的以為人權天賜,而不知奮鬥與捍衛,毀棄基業,肯定不需要二百年之久。 陶傑

20151125-王維基:我喜歡向前看

王維基:我喜歡向前看 25/11/2015 上星期有記者朋友找我,談到11月19日是香港電視開台一周年,我們會不會有甚麼特別活動,或關於電視製作的展望可以分享一下。其實,我自己也差點忘記這個日子,不單是因為我記性差,亦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向前看的人。 坦白說,過往做電視節目製作的日子,的確是很充實的,也讓我見識廣了,學了一點與人的相處之道。由創作、製作到後期共有幾十個工種,最後的作品質素取決於人才。於是,本來我那種喜怒皆形於色的性格,變得收斂一點。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我們轉為發展網購業務;誰不知,原來當中所牽涉的人事和人脈關係更多、更複雜,要認識平台上出售的八萬多件產品,更加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當記者朋友問及開台一周年的感言時,我才突然驚覺日子過得這麼快!時間帶領我們度過懷緬過去的日子,向前看才是人生應該走的路。我衷心感激大家的支持。 其實,不單止香港電視要加油,香港人也要加油! 王維基

20151120-素黑:假如當初

素黑:假如當初 20151120 幾年前,她的前男友未能參加她母親的生日,他說因為下雨所以來不了。在那之前,他們分分合合了幾次,也許她已厭倦了,不再信任他,所以沒去弄清楚真正原因。後來分手了幾個月,他突然跟她說要復合,解釋他缺席的真實原因是他生病了。她無法相信,拒絕再在一起。現在她已嫁作人婦並為人母,生活平凡而安穩,如今卻遺憾當初沒能搞清楚事情真相,甚至偶爾會想,如果當初選擇去他家弄清楚,現在是否就不一樣了? 都已結婚,生活也安定了,為何要翻感情舊帳自尋煩惱呢?有些緣份來了又去了,有遺憾也好,也應放下。想當初,那個時候大家都沒能力做到其他決定,所以就只能以當初那個方式處理那件事、對待那個人。事情未必如心所願,也是因為能力和智慧有限,看不透。就讓它好好留在歷史上,尊重、記住就夠了。 翻感情舊帳危險,不是因為你不夠膽量挑戰自己的深層慾望,或者不敢面對「真相」,這跟勇敢與否沒關係。反而是,當人走進慾望或遐想的樂園時,處處是「其實你當初選擇了這個會更好」的誘惑。心不定,容易混亂的人便會陷進去,以為自己真的選錯了,當初應該有更好的選擇,或者現在再去爭取是否還來得及,抑或好歹也應去搞清楚那段不清不楚的緣份,知道「真相」會甘心一點? 只能說,再知道多一點,會加添多一點的不甘心,不是對那段感情,而是對慾望。這是一個慾海陷阱。總有比那更好的安排和選擇,總有應該更好的結局,但偏偏事實卻是,若能發生的應早已發生了,沒發生的,就是不能發生,起碼在那個時候,不能。 人要修定力,就是為修從「當初」回到「當下」的智慧。

20151119-素黑:又放棄又想操控

素黑:又放棄又想操控 20151119 她說她經常埋怨父母,卻深知自己的所有都是源自父母。 她說:「我父母都沒有朋友,我也是個自小交不到朋友的小孩,後來我明白原因了。我的爸爸是個悲觀又執着且有控制慾的人,他說話時間經常超過兩個小時,我不能表示不滿或者不認同,否則他會說更長。他的話負能量很強,總以為別人包括我要害他。我發現家裏負能量太重,而且都往我身上發洩。最可怕的是,有次爸把我帶到廚房說了各種負面的話,我說他想太多,他剛好在切菜,突然吼我甚麼天真幼稚,手拿着菜刀發抖,我趁他轉身便逃跑,覺得他會殺掉我。後來我去留學了,永遠不想和他再相見,實在累了。今天我媽在網上告訴我,我爸出家了。我突然眼淚決堤,想像他光着頭骨瘦如柴坐在青燈古佛旁,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怎麼說也不應出家,他還有家啊!」 親人有情緒病患,找到心靈的出口如出家去,可女兒卻覺得比留在家中繼續助長負能量更可悲,女兒似乎不比爸病少一點。 當她覺得爸負面,有被陷害症時,她對他不也是一樣嗎?當她嫌棄爸,選擇離棄他時,他選擇走不再打擾誰的路,她還得去下判斷嗎?到底甚麼才算對親人真的好?出家能淨化自己的習氣的話,其實是家門的萬幸,憑甚麼覺得這是不幸,替他難過可憐呢? 看清楚你對迫害自己的父母有多少不滿,你對他們有哪些指指點點,你便會發現,原來你也想操控或改變他們去成全你希望有你想要的父母的慾望,對他們抱怨也不過是未能盡孝道的內疚或不安感作祟。你又想做孝子,又想父母依你的想法去做人。這是兩代之間最琢磨不清的瓜葛,雙方都霸道。說穿了,父母不過是我們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