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陶傑:歐洲的淋巴結

陶傑:歐洲的淋巴結
6:39 24/11/2015


法國警方鎗戰反擊,子彈射擊五千發。一名女恐怖份子炸死,一隻很勇敢的警犬,名叫「油渣」,在戰役中殉職,成為國家英雄。
槍戰的地方名叫聖丹尼,在巴黎東北,近年成為伊斯蘭少數族裔的聚居地。歐洲的左翼政府雖然高唱「多元包容」,但新移民進來,都沒有「融入主流」。市政府官僚管理,讓他們自然聚居一區,像唐人街一樣,少數族裔聚居的地區,如這個叫聖丹尼的地方,充滿建築灰陋的公共屋邨,牆壁塗污,垃圾充斥,是失業和貧窮的地方。
這些地區,平時巴黎的原居白人都不會涉足,變成「紅蕃區」(No-go zones)。在巴黎住過的人都知道,地鐵有幾條行車線,人種黑白分明,或者一條線雖然經過市中心,但過了某一站,列車的乘客會變色。
這就是左翼「多元包容」的偽善之處。不錯,少數族裔移民的上一代,是逃避中東「當家作主」之後的暴政而逃來的(做法國殖民地時不用跑),但是法國雖然給他們房子住,派社會福利,但由於他們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法國雖然講「平等大愛」,大企業的主管卻不會聘用穆斯林。漸漸像中國三十年代江西瑞金的「蘇維埃政權」,少數族裔的No-go zone就形成了山寨,並惡化為淋巴瘤。
少數族裔的下一代,讀成績差的政府學校,政府學校由左翼的政府撥款,然後又尊重「文化多元」,讓這些學校滲入了原教旨主義的教育。移民的下一代,長大了,當然走不出紅蕃區,找不到像樣的工作,他們領救濟金,在家上網,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連結。
聖丹尼的「淋巴瘤化」,就是這樣形成,跟英國的伯明翰一樣。伯明翰有些地區,少數族裔人口佔三到五成,而英國近年捕獲的恐怖份子,本土出生,其中九成,皆來自伯明翰的紅蕃區。
比利時警方抓人的地方也一樣是,叫做莫連鼻給(Molenbeek)。現在這些淋巴結,在歐洲各城市散播:瑞典、丹麥、荷蘭。
戀慕巴黎的人,只去塞納河、聖母院、鐵塔,正如徐志摩只去英國劍橋,不會去他那個時代盜賊出沒的東倫敦。左翼政府將這些塵垢收藏起來,但沒有用:二○○四年,馬賽一個伊斯蘭婦女被男人砍死,二○○六年,一個猶太人被伊斯蘭匪幫謀殺,二○一二年,土魯斯的猶太中學遇襲,然後是查理周刊。
每一次,巴黎政府都要表演「大愛」,直到這次,巴黎終於變成貝魯特。一錯再錯,要用更多人命來埋單。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