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6-林行止:世界大戰打不起.美匯強勢未見頂

林行止:世界大戰打不起.美匯強勢未見頂
22:22 26/11/2015


甲、

土耳其週二以兩架美制F-16戰機擊落一架俄羅斯國產SU-24,是這兩天來最「熱門」的新聞,雖然有關的報導鋪天蓋地,但至今真相──包括土耳其的動機──未明。「最新」消息稱「美國相信」俄機曾進入土耳其領空十七秒然後於敘利亞上空被擊落;如此說屬實,本報網站昨午貼出的「俄媒體稱月前曾收警告土總統謀引發戰爭」,便有很高可信性。消息指出「伊斯蘭國」通過土耳其獲得武器和資金(販賣石油的收益),隨後俄羅斯的介入,改變一切,「伊斯蘭國」沒有石油收入、土耳其無法獲得廉價石油供應。由是種下了有意成為該區霸主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擊落俄機製造事端的部署……。這也許解釋了何以俄機已飛離土耳其領空仍被「追殺」的原因。稍後又在Slate.com讀到一則消息(此為新聞社通稿所未見),指土耳其于去周曾去信聯合國安理會,警告俄機屢屢入侵其領空可能釀成「邊界意外」──這種土耳其預見的情況在週二果然發生!

意外發生後,不少論者認為這可能是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先兆,惟事件的發展與此說法背馳。俄羅斯普京總統的反應尚算冷靜,除了神色凝重地聲稱「如被恐怖分子的幫兇從背後捅一刀」之外,並無殺氣騰騰的言文遑論調艦遣機的軍事行動。更令人意外的是,事發當天法國總統正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磋商組織可能把俄羅斯招攬其中的「反恐聯盟」,他們于會後見記者,竟無片言隻語提及剛剛發生的俄機被擊落事件。當被記者問及時,他們亦不肯正面回應。奧巴馬說會在未來數天(in the coming days)向土耳其總統瞭解情況;奧朗德則說週四(今天)訪莫斯科會見普京時會「討論」此事。

非常明顯,美、法領導人都無意在此「大敵當前」的時候與極可能成為摧毀伊斯蘭國「盟友」的俄羅斯鬧翻。美、法是北大西洋公約的「台柱」,公約第五項條款寫明成員國與外國捲入戰爭,可要求其他成員國出兵協防。如今美、法避免刺激俄羅斯作出「以牙還牙」的溫和反應,目的之一當然是令北約不致為此捲入戰爭!事實上,北約與俄國不會因此事爆發正面衝突,對彼此都有「權宜之利」,由於鯨吞克裡米亞與介入烏克蘭內政,俄羅斯已「四面受敵」,其無力因此無意「另辟戰場」,可以理解;北約則希望俄羅斯成為解決敘利亞政局的「拍檔」,因此儘量低調處理。

此事如何收場?美國《商場內幕客》昨天的有關評論,筆者認為比較中肯。它認為只要土耳其不再咄咄逼人,強調俄機犯境被擊落大有道理,而歐美國家則發佈一些同情俄國處境的言文,讓普京有在為大局(攻打「伊斯蘭國」)著想暫且放下此一「邊界意外」的落臺階。權衡當前的政局,此事朝這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不低。

領空疑被入侵而把俄機擊落,土耳其有本身利益的考慮,當然亦是恃有北約這個「後臺」才敢正面挑戰俄羅斯。此事令筆者無法不聯想到北京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我國固有領海(土)被美艦美機多次犯境而且日本竟公然高調表示有意插上一手,北京的「強烈反應」僅止于言文,完全看不出「強國」的威風和霸氣。這似意味在全盤考慮後,北京已採取「君子報仇N年未晚」的緩兵之計……。換句話說,目前世界多處火頭,表面多國戟指對罵、磨拳擦掌,但爆發世界大戰大打出手的機會不高!

幾乎讀遍西方媒體上的有關報導和評論,筆者認同此事將不了了之,日後俄羅斯會否截斷對土耳其的天然氣供應及不准其民航飛機進入俄國空域,有待事態的發展,但此事肯定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本地評論中,David Tang昨天在《852郵報》發表的短論,甚具新意。作者指出俄國的SU-24雖非「空中格鬥機」,但在預先警告下仍被F-16擊落,「也夠難看了,大陸買了那麼多的俄羅斯軍機,是不是應該退貨?至於擁有一百四十多架F-16的臺灣,應該慶倖買了上等貨!」觀察入微,難得一見。


乙、

世界無大戰,談談「經濟形勢」才有意思。

目前最應關注(因為港元與之掛鉤等於直接影響你的財富)的是美元匯價走勢。自從聯儲局加息之意在十月底浮出水面後,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已升百分之六左右──從十月中旬的九十三點九升至本週二(二十四日)的九十九點六;港元相應強勢,不因本地經濟興旺而是被美元「帶起」,那是無可奈何的。這種匯價趨勢如果持續(在美元快將加息的條件,無法不持續),更多內地「採購團」會移師真貨色、弱貨幣地區,這是消費者受「無形之手」的引導牟取本身最大利益的理性行為,與虛無的政治意識無關!

當前西方經濟的最大問題是通貨膨脹似有若無,美英歐德日和中國十月的通脹率依次為百分之零點一七、零點○八、零點一一、零點二八、零及百分之一點三。受過通脹之苦──貨幣購買力萎縮──的人,對此現象莫不額手稱慶;然而,債務人則叫苦連天。這幾年來,政府已成為最大債務人,多國財政部大發債券,借進比天文數字還大的鉅款,雖然利率低企,仍比通脹率略高,那等於債權人(政府債券持有者)有實質得益,而這是債務人的負擔。目前多國政府尤其美國和日本都揚言要刺激通脹(曾定下標的但均無法達標),冠冕堂皇的道理一大籮,但最實惠的是不見於央行(聯儲局)公佈的理由──通脹等於減輕債務人的還債負擔!

過往有一段長時期,論者都認為「量化寬鬆」(央行隨心所欲〔當然有限度,只是限度可以經常向上調整〕印鈔)令資金氾濫通脹率必然惡化,哪知事實並不如此(佛利民的有關理論又行不通),因為低成本甚至負成本(通脹率比利率高)造成許多沒有效益的投資(是經濟資源大浪費),加上期間令物價下挫的科技創新大放異彩,拉低了多種物品的價格,結果QE不僅不會刺激通脹反而有加速通縮的效應!

當今西方世界的經濟問題,可說是因各國先使太多根本沒有的錢而起,而形成這種惡性循環的「病灶」,在政府有不斷「量化寬鬆」的權力,由於有獲開動印鈔機的授權,遂養成了以新債養舊債的「習慣」。事實上,稍為涉獵「金融史」的人都知道,此法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行之無效」,因為大多數可以輕易借來的資金,都被用於「沒有生產力」即無法創造利潤的投資上;不過,此法雖然無效卻有濟燃眉之功,數年一換的政府便不顧「將來」(不負責任)不惜為治標而亂搞一通!

林行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