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3-練乙錚:美國能源自足反恐鬆手.中日搭慣便車時日無多
練乙錚:美國能源自足反恐鬆手.中日搭慣便車時日無多
22:17 23/11/2015
11月13日巴黎恐襲之後,法國大興問罪之師,連續不斷轟炸「伊斯蘭國」(IS)在敍利亞境內的據點;美國也似乎「義不後人」,出動了軍機,打掉IS的116輛偷運原油出境販賣的貨車。不過,國際評論早有指奧巴馬的中東反恐政策是「有聲勢、冇實際」,而俄羅斯的普京更馬上不點名指摘美國某盟友(指土耳其)一直在購買IS的黑市原油,美國不可能不知道,到現在才做點打擊IS的姿態,無疑搞的是「假反恐」。的確,這幾天,俄羅斯的空軍拿掉了500多輛IS的運油車,還截斷後者的一條關鍵供應路線,行動比美國積極【註 1】。
說華盛頓假反恐,恐怕言過其實。美國最近在非洲的反恐行動非常積極,例如在馬里,並不是上周繼該國也發生大規模恐襲事件之後才開始的。不過,普京的指摘並非無的放矢;觀奧巴馬2011年完成從伊拉克撤軍、在阿富汗有相同計劃,上月更不惜跟以色列反了一半臉,聯同中英法俄德及歐盟,跟以色列的心腹大患伊朗簽訂禁核試協定。所有這些,其實都反映奧巴馬對在中東反恐的重視,已大不如他的前任小布殊。為什麼有這個變化呢?
中東反恐美國表現轉消極
筆者認為,這是跟美國近年成功開發開採頁岩油氣的水力裂解技術、快步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有關的。美國境內水力裂解採油的成本因地而異,按去年9月30日瑞銀國際估計,美國19大頁岩油氣田的最低成本是每桶24.2美元,中間價是61.5美元,而且還可以下降【註2】。現時國際油價每桶低見40美元,美國很多頁岩油田關井大吉,不少採油工人失業;但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一旦中東出問題,美國自己的供應可以很快補上,成品油的價格或因此稍為上漲,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而且,美國過去10年的能源產量增長(26%)比實質GDP增長(12.4%)快,總消耗量則更下降了(-1.8%)。美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10年前是總消耗量的30%,現在則是12%;隨着汽車電動化,這個數字還要下降,因為美國發電基本上不用原油【註3】。
能源接近自足美國鬆手中東
幾十年來,美國的中東政策深受中東石油的供應和價格影響,有些論者更認為後者完全決定前者;而在執行這個政策的過程中,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跨國能源開採公司的予取予攜,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伊斯蘭篤本派策動的恐怖主義行徑。美國對中東的石油依賴逐步消減,那麼美國的中東政策和行為出現變化,牽動她的反恐戰略,就很必然。
問題是,歐洲和亞洲很多國家都仍然依賴中東石油。OECD國家70%的石油是進口的,其中差不多三成來自中東;日本石油基本上全靠進口,其中83%來自中東;中國大陸今年的石油進口總量剛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其中約一半來自中東。這些國家,除了中國大陸,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的盟國或與美國友好,所以美國也不至於會從中東完全撤退、撒手不管,但她當然會以自身直接利益為政策的主要依據,對中東的軍事政治干預放緩,反恐的資源投入便可能減少。
然而,一直以來,美國都以西方盟主的身份當上「世界警察」,在中東扮演醜人角色,客觀效果是保證了中東形勢長期基本穩定,對油價的上升壓力有所抑制(不一定是靠大棒子,例如原油價從2011年的每桶114美元掉到今年的40多美元低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頁岩採油技術的進展)。其他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國家,特別是歐洲諸國、日本和中國,其實都是搭了美國在中東當惡爺的順風車;其所謂「世界警察」的角色,與其說是自封的,不如說是他國「逃避責任」的結果。
日本搭了美國反恐的順風車
10多年來,美國在世界上的相對實力下降,反恐力不從心,所以不斷要求歐、日各國增加國防經費,但絕大多數國家都側側膊,近年的法國是少有的例外。最近,日本也在安倍首相的推動之下通過新的《安保法》、大幅增加國防經費,有望「一改前非」。
日本的「前非」,指的其是歷任政府躲在《和平憲法》第9條後面,反恐的事,口惠而實不至或少至。2001年,美國發生9.11之後,日本不出兩個月,就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但具體的貢獻不過是,從該年11月起,日本海上自衞隊的艦隻可以在印度洋上替英美軍艦補給燃油而已。在當時的日本政治條件底下,自民黨首相小泉純一郎能夠通過這條法律、做到在公海上替英美戰艦補給,已經算是破天荒。不過,雖然那樣作補給可以,但權限是每次批准一年;一年完了,須重新在國會得到立法批准。在自民黨完全執政、控制日本上下議院的時候,一年一度的國會批准沒問題;但是,2009年,自民黨丟了政權,日本民主黨上台執政,馬上就把海上自衞隊在公海上替盟國戰艦補給的法案廢掉,直至2012年自民黨重新上台才恢復。
今年日本通過一系列《安保法》,海外支援盟國反恐的工作,可望得到加強。也許是日本大部分民眾終於明白搭美國中東政策和反恐順風車之不可恃,所以儘管在通過《安保法》的時候,自民黨遇到很大阻力,安倍內閣的支持度一度跌至36%,但11月20日的最新民調顯示,支持度已急速回升到51.5%,不支持的則只有22%【註4】。
中國也反恐(?)
2001年9月11日美國受災,大陸舉國上上下下私底下幸災樂禍的多;後來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官方也沒有什麼特別強烈反應,憤青則一樣興奮。不過,曾幾何時,中國也受到一些恐怖主義襲擊,最先出現在邊疆地帶,後來蔓延到沿岸大城市,上星期則更有中國公民給IS俘虜、勒索,不遂之後遭斬首。於是乃有比較高調的官方的反恐聲明,但因為北京在這種事上沒有什麼國際公信力,西方認為北京不過是要藉反恐的名義加強對疆、藏、蒙等地少數民族的控制和打壓而已。
誠然,大陸也在進行反恐立法。去年底,《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出台,下一次人大舉行代表大會,便可通過。不過,這個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強化內部管制,對國際反恐的支持,則只是輕輕幾句帶過,包含多少實際操作功能、有餡還是無料,還很難說【註5】。
在美國政府眼中,中國不僅愛搭便車,還最會說風涼話指摘美國在中東的行徑;不僅說風涼話,還大舉在非洲平賣軍火,而且品位不低,甚具殺傷力。這些軍火很大一部分很快就落到IS、阿爾基達等恐怖組織手上,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戰鬥能力。非洲國家對軍火的管理很鬆散,而且那些恐怖組織很可能不斷付錢請託一些非洲國家的政府和不法商人向中國購買軍火,然後轉送到他們手上。這些做法,中國方面不可能不知道,但除了隻眼開隻眼閉,還有沒有更積極地向中東恐怖分子提供軍火,換取他們對疆獨、東突等組織的抑制,則很難說。
「夜狗為何不吠」
其實一些國家在各自的國際關係裏作出退讓、妥協甚或同流合污,也是理性行為的一種。這令筆者想起《福爾摩斯探案》的一個講造馬故事Silver Blaze裏,福爾摩斯和事主討論命案中「狗為什麼不吠」,有如下對話(大意而已,筆者手頭上沒有此書對照):
「狗兒不吠有什麼須要特別注意的呢?」
「正是因為牠不吠,所以特別值得留意。」
「怎麼說呢?」
「案發之夜,狗兒見了作案者沒吠,顯然因為他是熟人。」
據此研判,福爾摩斯順藤摸瓜,很快就破案。同樣,一些國家、團體或個人,雖然不一定有恐怖主義行徑,但如果恐怖主義發生的時候沒有什麼特別強烈的反感或反應,那他們對恐怖主義的立場,甚至與恐怖主義者有什麼關係,之間有無妥協或者口是心非、雙重標準,就值得懷疑。這個比喻說法,對西方、對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對任何一方,都可能成立。
所以,當大陸發生恐襲事件,西方媒體的報道把「恐襲」加引號,西方政府的反應則輕描淡寫,大陸於是就懷疑西方是否雙重標準甚或是恐襲的支持者。同樣,西方受到恐襲,大陸除了發一道簡單的例牌反恐聲明,便是忙着聲稱自己也是恐怖主義受害國;西方對此也「好少理」,皆人之常情。冷戰雙方中的一方遇到恐襲,懷疑對方的態度及與恐襲者暗地裏有沒有關係,往往都是無法確立或澄清的。不同的是,美國在中東反恐,中國(及其他很多國家)都可以搭美國的順風車;中國在大陸反恐,別國就沒有什麼順風車可搭。
經濟學反恐研究甚有看頭
經濟學的反恐研究濫觴,要數1978年芝加哥大學法律與經濟學教授William M. Landes的一篇關於騎劫飛機的文章An Economic Study of U.S. Aircraft Hijackings,1961-1976。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恐怖主義多是劫機或把炸藥偷運上機引爆;後來各國政府加強機場安檢,並在航班裏派駐便衣反恐警探,到了八九十年代,與飛機有關的恐襲就少了(除了後來的9.11)。
Landes的研究說,1973-1976年間,美國在機場反恐的總成本是2億美元。統計數字顯示,因為有了各種安檢措施,騎劫飛機事件減少43次。按此計算,逃過劫機厄運的乘客,社會平均為他們每人每次付出了大約15萬美元。考慮到劫機的危險包括死亡,上述錢銀數字是否值得,大家可有自己的看法。
從博弈學觀點看free-rider v. pay-rider的問題,有南加大國際關係學院Todd Sandler和阿拉巴馬大學的合作者Walter Enders的文章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用來分析美、日、中反恐立場和做法的效果,正好合適【註6】。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美俄在敍利亞的軍事策略和行動比較見www.globalresearch.ca/putin-make...cant-refuse/5485513。
註2:美國境內水力裂解採油成本的各種估算見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5IsjyK3eSA3j4OVg.97。
註3:美國的能源生產、消耗和進口數據見美國政府能源資訊管理署(USEIA)網頁http://www.eia.gov/beta/MER/#/?f...14&charted=4-6-7-14。
註4:安倍內閣支持度回升見http://itlifehack.jp/archives/14230。
註5:中國去年年底發表《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其中第7章講國際反恐的最簡短:
http://chinalawtranslate.com/ctldraft/#_Toc414451632。
註6:William Landes關於劫機恐襲的經濟分析論文見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Hijackings_19611976。Sandler & Enders 的文章在這裏: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3&rep=rep1&type=pdf。
22:17 23/11/2015
11月13日巴黎恐襲之後,法國大興問罪之師,連續不斷轟炸「伊斯蘭國」(IS)在敍利亞境內的據點;美國也似乎「義不後人」,出動了軍機,打掉IS的116輛偷運原油出境販賣的貨車。不過,國際評論早有指奧巴馬的中東反恐政策是「有聲勢、冇實際」,而俄羅斯的普京更馬上不點名指摘美國某盟友(指土耳其)一直在購買IS的黑市原油,美國不可能不知道,到現在才做點打擊IS的姿態,無疑搞的是「假反恐」。的確,這幾天,俄羅斯的空軍拿掉了500多輛IS的運油車,還截斷後者的一條關鍵供應路線,行動比美國積極【註 1】。
說華盛頓假反恐,恐怕言過其實。美國最近在非洲的反恐行動非常積極,例如在馬里,並不是上周繼該國也發生大規模恐襲事件之後才開始的。不過,普京的指摘並非無的放矢;觀奧巴馬2011年完成從伊拉克撤軍、在阿富汗有相同計劃,上月更不惜跟以色列反了一半臉,聯同中英法俄德及歐盟,跟以色列的心腹大患伊朗簽訂禁核試協定。所有這些,其實都反映奧巴馬對在中東反恐的重視,已大不如他的前任小布殊。為什麼有這個變化呢?
中東反恐美國表現轉消極
筆者認為,這是跟美國近年成功開發開採頁岩油氣的水力裂解技術、快步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有關的。美國境內水力裂解採油的成本因地而異,按去年9月30日瑞銀國際估計,美國19大頁岩油氣田的最低成本是每桶24.2美元,中間價是61.5美元,而且還可以下降【註2】。現時國際油價每桶低見40美元,美國很多頁岩油田關井大吉,不少採油工人失業;但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一旦中東出問題,美國自己的供應可以很快補上,成品油的價格或因此稍為上漲,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而且,美國過去10年的能源產量增長(26%)比實質GDP增長(12.4%)快,總消耗量則更下降了(-1.8%)。美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10年前是總消耗量的30%,現在則是12%;隨着汽車電動化,這個數字還要下降,因為美國發電基本上不用原油【註3】。
能源接近自足美國鬆手中東
幾十年來,美國的中東政策深受中東石油的供應和價格影響,有些論者更認為後者完全決定前者;而在執行這個政策的過程中,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跨國能源開採公司的予取予攜,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伊斯蘭篤本派策動的恐怖主義行徑。美國對中東的石油依賴逐步消減,那麼美國的中東政策和行為出現變化,牽動她的反恐戰略,就很必然。
問題是,歐洲和亞洲很多國家都仍然依賴中東石油。OECD國家70%的石油是進口的,其中差不多三成來自中東;日本石油基本上全靠進口,其中83%來自中東;中國大陸今年的石油進口總量剛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其中約一半來自中東。這些國家,除了中國大陸,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的盟國或與美國友好,所以美國也不至於會從中東完全撤退、撒手不管,但她當然會以自身直接利益為政策的主要依據,對中東的軍事政治干預放緩,反恐的資源投入便可能減少。
然而,一直以來,美國都以西方盟主的身份當上「世界警察」,在中東扮演醜人角色,客觀效果是保證了中東形勢長期基本穩定,對油價的上升壓力有所抑制(不一定是靠大棒子,例如原油價從2011年的每桶114美元掉到今年的40多美元低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頁岩採油技術的進展)。其他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國家,特別是歐洲諸國、日本和中國,其實都是搭了美國在中東當惡爺的順風車;其所謂「世界警察」的角色,與其說是自封的,不如說是他國「逃避責任」的結果。
日本搭了美國反恐的順風車
10多年來,美國在世界上的相對實力下降,反恐力不從心,所以不斷要求歐、日各國增加國防經費,但絕大多數國家都側側膊,近年的法國是少有的例外。最近,日本也在安倍首相的推動之下通過新的《安保法》、大幅增加國防經費,有望「一改前非」。
日本的「前非」,指的其是歷任政府躲在《和平憲法》第9條後面,反恐的事,口惠而實不至或少至。2001年,美國發生9.11之後,日本不出兩個月,就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但具體的貢獻不過是,從該年11月起,日本海上自衞隊的艦隻可以在印度洋上替英美軍艦補給燃油而已。在當時的日本政治條件底下,自民黨首相小泉純一郎能夠通過這條法律、做到在公海上替英美戰艦補給,已經算是破天荒。不過,雖然那樣作補給可以,但權限是每次批准一年;一年完了,須重新在國會得到立法批准。在自民黨完全執政、控制日本上下議院的時候,一年一度的國會批准沒問題;但是,2009年,自民黨丟了政權,日本民主黨上台執政,馬上就把海上自衞隊在公海上替盟國戰艦補給的法案廢掉,直至2012年自民黨重新上台才恢復。
今年日本通過一系列《安保法》,海外支援盟國反恐的工作,可望得到加強。也許是日本大部分民眾終於明白搭美國中東政策和反恐順風車之不可恃,所以儘管在通過《安保法》的時候,自民黨遇到很大阻力,安倍內閣的支持度一度跌至36%,但11月20日的最新民調顯示,支持度已急速回升到51.5%,不支持的則只有22%【註4】。
中國也反恐(?)
2001年9月11日美國受災,大陸舉國上上下下私底下幸災樂禍的多;後來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官方也沒有什麼特別強烈反應,憤青則一樣興奮。不過,曾幾何時,中國也受到一些恐怖主義襲擊,最先出現在邊疆地帶,後來蔓延到沿岸大城市,上星期則更有中國公民給IS俘虜、勒索,不遂之後遭斬首。於是乃有比較高調的官方的反恐聲明,但因為北京在這種事上沒有什麼國際公信力,西方認為北京不過是要藉反恐的名義加強對疆、藏、蒙等地少數民族的控制和打壓而已。
誠然,大陸也在進行反恐立法。去年底,《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出台,下一次人大舉行代表大會,便可通過。不過,這個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強化內部管制,對國際反恐的支持,則只是輕輕幾句帶過,包含多少實際操作功能、有餡還是無料,還很難說【註5】。
在美國政府眼中,中國不僅愛搭便車,還最會說風涼話指摘美國在中東的行徑;不僅說風涼話,還大舉在非洲平賣軍火,而且品位不低,甚具殺傷力。這些軍火很大一部分很快就落到IS、阿爾基達等恐怖組織手上,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戰鬥能力。非洲國家對軍火的管理很鬆散,而且那些恐怖組織很可能不斷付錢請託一些非洲國家的政府和不法商人向中國購買軍火,然後轉送到他們手上。這些做法,中國方面不可能不知道,但除了隻眼開隻眼閉,還有沒有更積極地向中東恐怖分子提供軍火,換取他們對疆獨、東突等組織的抑制,則很難說。
「夜狗為何不吠」
其實一些國家在各自的國際關係裏作出退讓、妥協甚或同流合污,也是理性行為的一種。這令筆者想起《福爾摩斯探案》的一個講造馬故事Silver Blaze裏,福爾摩斯和事主討論命案中「狗為什麼不吠」,有如下對話(大意而已,筆者手頭上沒有此書對照):
「狗兒不吠有什麼須要特別注意的呢?」
「正是因為牠不吠,所以特別值得留意。」
「怎麼說呢?」
「案發之夜,狗兒見了作案者沒吠,顯然因為他是熟人。」
據此研判,福爾摩斯順藤摸瓜,很快就破案。同樣,一些國家、團體或個人,雖然不一定有恐怖主義行徑,但如果恐怖主義發生的時候沒有什麼特別強烈的反感或反應,那他們對恐怖主義的立場,甚至與恐怖主義者有什麼關係,之間有無妥協或者口是心非、雙重標準,就值得懷疑。這個比喻說法,對西方、對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對任何一方,都可能成立。
所以,當大陸發生恐襲事件,西方媒體的報道把「恐襲」加引號,西方政府的反應則輕描淡寫,大陸於是就懷疑西方是否雙重標準甚或是恐襲的支持者。同樣,西方受到恐襲,大陸除了發一道簡單的例牌反恐聲明,便是忙着聲稱自己也是恐怖主義受害國;西方對此也「好少理」,皆人之常情。冷戰雙方中的一方遇到恐襲,懷疑對方的態度及與恐襲者暗地裏有沒有關係,往往都是無法確立或澄清的。不同的是,美國在中東反恐,中國(及其他很多國家)都可以搭美國的順風車;中國在大陸反恐,別國就沒有什麼順風車可搭。
經濟學反恐研究甚有看頭
經濟學的反恐研究濫觴,要數1978年芝加哥大學法律與經濟學教授William M. Landes的一篇關於騎劫飛機的文章An Economic Study of U.S. Aircraft Hijackings,1961-1976。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恐怖主義多是劫機或把炸藥偷運上機引爆;後來各國政府加強機場安檢,並在航班裏派駐便衣反恐警探,到了八九十年代,與飛機有關的恐襲就少了(除了後來的9.11)。
Landes的研究說,1973-1976年間,美國在機場反恐的總成本是2億美元。統計數字顯示,因為有了各種安檢措施,騎劫飛機事件減少43次。按此計算,逃過劫機厄運的乘客,社會平均為他們每人每次付出了大約15萬美元。考慮到劫機的危險包括死亡,上述錢銀數字是否值得,大家可有自己的看法。
從博弈學觀點看free-rider v. pay-rider的問題,有南加大國際關係學院Todd Sandler和阿拉巴馬大學的合作者Walter Enders的文章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用來分析美、日、中反恐立場和做法的效果,正好合適【註6】。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美俄在敍利亞的軍事策略和行動比較見www.globalresearch.ca/putin-make...cant-refuse/5485513。
註2:美國境內水力裂解採油成本的各種估算見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5IsjyK3eSA3j4OVg.97。
註3:美國的能源生產、消耗和進口數據見美國政府能源資訊管理署(USEIA)網頁http://www.eia.gov/beta/MER/#/?f...14&charted=4-6-7-14。
註4:安倍內閣支持度回升見http://itlifehack.jp/archives/14230。
註5:中國去年年底發表《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其中第7章講國際反恐的最簡短:
http://chinalawtranslate.com/ctldraft/#_Toc414451632。
註6:William Landes關於劫機恐襲的經濟分析論文見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Hijackings_19611976。Sandler & Enders 的文章在這裏: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3&rep=rep1&type=pdf。
留言
張貼留言